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目标】: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两级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的讲述,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阅读历史材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尤其注意查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收集秦始皇及秦朝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并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课件,以便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

【教法指导】:本课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探究学习”等栏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制度变得形象化,进行网络教学;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法】:比较法、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本课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实质及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多方面展开论述,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不易掌握,但却是本章之重点。

学习本文应注重引导学生弄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然后分析相应制度的特点,同时思考:这些制度是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为何要实行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有何利弊……多思考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秦朝的制度包罗万象,要更好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应了解秦朝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多阅读古典文集十分必要。

1、重点、难点与疑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过程(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朝各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秦朝及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疑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却成为近代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绊脚石,那该如何评价该制度?

2、知识结构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首先,巩固第一课学习内容(复习导入)

然后得出结论:任何制度皆有利弊之权衡,它的存在是以能否适应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为依据的。若某项制度不能很好地维护阶级统治,新的政治制度必将以其独有的魅力来替换陈旧落后的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早在春秋“楚王问鼎”时期,分封制已受到公然挑战,到战国末年,分封制已走向瓦解,奴隶社会的政治统治已摇摇欲坠。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试问,此时原有的一套政治制度还能适应封建王朝的统治吗?

——显然不能!

因此,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后,新的政治制度也将酝酿而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过程设计

【课件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师】一看课题,提到秦朝,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秦皇陵……

(PPT播放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

【师】的确,这些都是秦朝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一笔丰厚的世界文化财富。而作为这个王朝的统治者——秦始皇,也自将被历史铭记。是他揭开了封建王朝的帷幕。

【课件展示】《秦始皇的画像》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秦始皇的画像:秦始皇头戴冠冕,身着龙袍,腰戴白玉,还佩有一柄长剑,显示了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份;目光炯炯,虎视眈眈,手指前方,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当年威震六国之态,展现了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课件展示】一、秦王朝的建立

《秦灭六国形势示意图》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一统江山(可谐音为“喊赵薇去演戏”,便于记忆)。当时有首诗描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国本是战国时期西部一小国,后因商鞅变法而强大,通过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最终灭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秦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统治,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接下来,我们就该制度作一深入分析。

【课件展示】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文分别从“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官制的建立”、“地方建立郡县制”三个方面来讲述的,我们也将逐次深入。

【课件展示】1:皇帝制度的确立

这里有三则材料,我们一起看看,从中反映出秦朝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课件展示】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生】皇帝一人说了算、皇位可以世袭、皇帝权力最大……

【师】其实同学们已基本答到点子上了:

大家知道,先秦时期国家最高统治者一般只称“王”,而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他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确立起“皇帝”名号。这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这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不仅如此,秦始皇自称为“朕”,唯他是尊;还规定“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命令称“制”或“诏”等等。这充分显示皇帝地位如何?

【生】神圣不可动摇,皇权独尊。

【师】是的,这充分反映了皇权独尊,这是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能够巩固君权,奠定了万世一系帝业的基础。

其次,材料中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这更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皇权至上。

【师】没错,这最能反映皇权专制的特色。当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虎符也由皇帝掌握。

【课件展示】虎符图片

大家知道虎符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的信物。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

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师】很好,用虎符调兵保证了兵权始终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言即是法”,把国家权力集于一身,说一不二。这标志着秦王朝权力的高度集中。

另外,材料中还透露了一个信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生】皇位世袭。

【师】很明显,这是一种“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这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它与“皇权至上”、“皇权独尊”构成了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

【课件展示】皇帝制度的核心与特点:

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

【总结】在“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构成的皇帝制度下,皇帝始终处于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地位,君权得到神话。这种制度不仅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证,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明:本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件中设计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谈话、问答、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可归纳总结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不要“自言自语”。)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对“皇帝制度的建立”这一框一定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欢迎我们班××××同学来表演个节目

(☆注,节目需同学在课前做好充分演练工作,该节目取材于《秦始皇本纪》:“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讨论: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

同学的表演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原因:丞相乃文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秦始皇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也可能是秦始皇认为丞相车骑多,过于讲排场,易于形成奢侈腐败之风。反映了皇帝制度的残酷性,皇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大小,皇帝独裁;也反映了秦朝政治制度的严苛、残暴,为秦朝的速亡埋下了伏笔。

(☆说明,该材料本是历史必修(1)的“学思之窗”内容,比较形象,在本框学习中起印证作用。把材料改编为历史剧由学生表演,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更直接形象地刻画出皇帝制度的表象。答题时,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师】刚才同学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这是皇帝制度的必然表象,这一制度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中央集权制度的其它内容:

【课件展示】2:中央官制的建立

【师】首先了解,什么叫“中央官制”?

【生】中国古代为辅佐君主实行对全国专制统治而设置的中央组织机构与官职的体制,称为中央官制。

【师】秦朝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建立了一套以皇帝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官制。

【课件展示】《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注,本部分内容应紧扣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看图辨意、分析图表的能力。)

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担任御史大夫官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近臣和耳目,起着箝制丞相的作用;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但也有学者认为秦朝并无“三公”,“三公”中的太尉是虚设的,所谓“三公”,实际只有二位。

“三公”以下中央政府职能部门主要官员称“九卿”,有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但有些学者认为秦朝没有建置法定的九卿官,“九言其多也”,在丞相之下达到二千石的官员数目不止九人。

“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下,分工严密而又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由谁操纵?

【生】由皇帝一个人操纵。

【师】这样就保证了皇权不致旁落,体现了专制色彩。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有没有发现秦朝中央官制有何特点?

【生】专制、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上……

【师】大家回答的呢也七七八八,那么我们现在来个归纳: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这一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强化了中央控制,为后世仿效。

【师】紧接着,我们再来探究秦朝在地方建立的郡县制度,分析它对加强中央极圈有何帮助?【课件展示】3:秦朝地方建立郡县制

【师】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后,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

《秦朝郡县示意图》

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郡下辖若干县。

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课件展示】《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在皇帝制度基础上建立的地方郡县制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的建立,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以皇权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该官僚机构组织十分严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即皇权至上。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式统治机构

【课件展示】《秦朝金字塔式统治机构示意图》

(☆图表讲解,形象生动,易于宏观把握,便于理解)

【师】这套官僚机构的建立,在全国确立起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呢?

【生】皇权至上、中央权力最大、地方听从中央……

(☆注: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要像公式一样直接套用,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培养)

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就这两者而言,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另外,当专制主席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由此可见,两者存在什么关系?

【生】中央集权是封建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封建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两者相辅相成。【师】很好,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互相结合,都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这对巩固秦王朝的统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下一部分内容——【课件展示】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秦朝

【师】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一起看段影片《古今大战秦佣情》(☆注:影片剪切开头部分约3分钟,点到为止。影片中包含本框学习基本常识,一可激发学生兴趣,二可节约教学时间)

【师】大家发现,影片中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秦王朝怎样的局面?

【生】国土广袤、民族统一、劳民伤财、迅速败亡……

(☆注:本部分宜以写生讨论为主,教师作总结,不宜花教多时间)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基本反映了秦朝统治局面:

【课件展示】1:秦朝疆域——广袤

《秦朝疆域覆盖示意图》

【师】秦朝占六国之地,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据《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以华夏族为主题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课件展示】1:秦朝统一——巩固

《秦朝巩固统一的内容与成果》

【师】偌大的国家,秦朝又怎样来巩固它的统一呢?

【生】(结合影片资料并查找书本回答):颁布秦律;修建长城驰道、直道;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整顿各地风俗。

(☆注:本部分内容不需重点讲述,在上述影片中有所体现,可在学生查找书本回答时出示相关PPT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即可。在某些方面,若时间允许,也可适当展开。如说明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是血与汗的结晶,也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工程之一,在当时起到一定的防卫作用。但本部分内容不宜超过3分钟。)

【师】秦朝推行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巩固秦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尽管秦始皇通过各项措施巩固了王朝统治,国势强大。然而,始皇“传之万世”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呢?

【生】没有。就像影片中反映秦始皇实施暴政,民众造反现象频繁。最终被陈胜吴广的竹竿挑破。【课件展示】1:秦朝统治——速亡

【师】是的,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暂的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发散思维】秦王朝始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势强大,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但为什么秦朝短命而亡呢?

【生】暴政。

【师】好,那么这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没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四个问题——【课件展示】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一下该制度对秦朝和后世有何影响?

(☆注: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重中之重,应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高度,强调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总结】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局面,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成为当时世界强国;另一方面,尽管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易形成暴政,因此而加重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秦末暴政使得秦王朝丧尽民心,最终该政权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历史总是在反复告诫:一个丧失民心的政权,无论其专政机器如何庞大,它最终会土崩瓦解,寿终正寝。

不过,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它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但到封建社会末期,它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

3、课堂活动

接下来,我们一起搞个活动——历史法庭

原告:秦朝人民大众被告:秦始皇法官:全体学生原告陈辞: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

被告辩护: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课前准备】:秦始皇被秦朝人

民告上了法庭。请你为被告秦

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

人民写一份诉状。

当事人双方首先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皆能自圆其说,大法官难以定夺,现请各位律师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要求证据确凿。

(☆注:“辩护”是活动的重点,该过程就是对秦朝统治功过的回顾,需要论证合理)

判决结果:?

下节课——开庭审判

(☆注:由于活动时间较短,课堂不宜立即作出“宣判”,把活动留到课后让学生进一步探讨,使教学源于教材而又走出课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我们一起回忆秦统一的过程,先是灭了离秦国近的国家,韩、赵、魏,后灭了楚、燕、齐,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同学们想一下,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给秦朝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周王室衰微——应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争霸——应限制地方权力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学习提纲,有下面这几个内容学要大家来完成。(下面全是板书)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1、秦朝统一的条件: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3、地方——()的全面推行1、郡县产生的时间: 2、内容: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 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先根据课本来总结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请同学来回答,谁还有补充的。还有一点就是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秦统一后,吸取了周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节课我们主要讲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说一下皇帝称号的来历。你来说一下,说的非常对,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称为“皇帝”。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并根据材料来总结出皇帝制度的特征: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位世袭)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皇权至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独尊) 我们从皇帝称号以及皇帝制度的特征能总结出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君主专制: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那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行使皇权呢?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中央官制的学习提纲。找同学来说一下,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三公九卿: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大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事务,是中央的职能部门。三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都是为皇权服务。) 在中央行使了皇权,在地方面对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区管理呢?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谈论,我们一起来看资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说说这两个人分别主张是什么,秦始皇最后采取了谁的建议?请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来完成学习提纲。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至此秦朝金字塔式的官僚体系建立,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是: 作用是:

历史必修二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十年高考汇编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2018.11·浙江高考·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4.(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6.(2015·江苏高考·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2.3 3.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导火线,口号,历史意义) 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3个原则) 5.历史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7.1929-1933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 8.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 9.福利国家的作用 10.全球化趋势加强 11.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积极,弊端)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切不断加强和完善。 2.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导火线:巴黎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历史意义: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导军。 3)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阶级中去 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4. 1)联邦制原则: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3)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5.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6.新航路的开辟:(史实,影响)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影响) 一工:(开始,动力,影响)二工:(条件,成果,影响) 7.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大限制消费能力的增长,信贷消费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使得企业盲目生产,股市投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破坏经济,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威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嫁接危机,加剧市场紧张局势 8.背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5)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1)经济:是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2)政治:缓和社会矛盾,抑制法西斯势力,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新模式 9.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低收入阶层,有利于稳定社会,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10. 1)科技发展是根本动力2)交通和社会进步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3)两级 格局瓦解为全球化扫清障碍4)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强有力的推动 11:1)积极:有利于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发展机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端: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全球的不稳定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1、积极作用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渐渐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君主权利越来越大地方:中央集权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受限制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中国的统一但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经济上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萌芽但也提供了较稳定的生产环境:文化上阻碍了进步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的闭关政策是导致中国落后的主要因素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积极的: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傀儡清政府,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改良了社会风气!!! 消极的:没有改变中国的两半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当然这就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具有软弱性,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反对势力太强大也是有原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览】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②西周分封制、宗 法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②秦朝中央官僚 机构的构成及特点;③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响。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落实】 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 3.内容 (1)分封对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4.影响 (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三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深化】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古国——方国——帝国 【课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形成背景: (1)政治基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3)思想基础:法国思想 (4)民族整合 (5)社会条件: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分析中国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①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 ②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④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二、构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地方官制 (4)选官制度 (5)法律制度 (6)监察和谏议制度 1.皇帝制度: ①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名号制度 ②地位: ③评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与巩固、封建经济发展、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起进步作用;但也造成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残暴统治(暴政)、是人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转型等。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①职能: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评价: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皇权。 3.地方官制: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 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县制为后世所常用;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缺乏一定自主权,不能有效治理,妨碍地方发展; ④历程: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4.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 评价: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新法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5.法律制度——秦律 ①特点:十分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②评价: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工具; 秦法对于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6.监察和谏议制度——御史大夫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分封制郡县制 相同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为基础官吏产生世袭(世卿世禄制度)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 建立中央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 1秦始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建立这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2如何评价始皇及其所创的制度? 【导入新课】 (1)以近年来火爆的影视穿越剧作为切入,如《穿越时空的爱恋》、《寻秦记》、《神话》、《宫》这一系列的影视穿越作品。并重点以《寻秦记》的相关剧情为入口,直接进入本课讲解。 (2)背景(条件): 客观上:1、诸侯混战,加强各地的交流联系,民族交流、融合。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使秦国统一所消耗的精力减少。 3、诸侯长期混战,人民生活困苦,渴望和平。(民心所向) 主观上(秦国): 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历代秦王的励精图治。 2、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视人才,采取正确的策略。 (3)过程:先后十年,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4)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历史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1小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上海会考和高考要求均为B,为理解程度。 一、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灭六国以后,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拓展】春秋时代末期,社会变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方面的变革已经有详细论述。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层面的变革,旧贵族纷纷退出权力中心。例如,齐国的田氏取代西周时分封的姜氏;晋国的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国君,形成了独立的韩、赵、魏三国。各国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大国基本上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并且开发了周围的土地,由此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提法非常重要,它经常是新的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必经过程,例如三国的割据和南北朝的对峙各自为晋和隋的统一奠定基础。 【拓展】虽然战国七雄进行变法的时间有所差异,变法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有一种向中央集权靠拢的倾向。在中央政府表现为强化国君的权力。这种强化既可以是制度

上的,也可以是操作上的,例如申不害辅佐韩昭侯以术、势驾驭臣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才能、功劳任用官员。例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在地方政府表现为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地方政府,即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而且税收等经济收入由中央掌管。这可以从“县”字本意入手进行解释。先秦时“县”同“悬”,因此在地方设置“县”就意味着它是从中央向下“悬挂”的一级政府。最早设县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但是楚国在战国时期因为封君太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反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拓展】可以适当解释中国古代发展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原因。一个思路是从文明形态入手。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大河流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农业耕作,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家一户生产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典型的分工形态为男耕女织。分散的小农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加上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应运而生。为了管辖庞大的国家所建立起来的制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委派。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概莫能外。 【拓展】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理论的特点就是关注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一个国家打造成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为: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商鞅的政策自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他“轻罪重刑”的思想,例如他规定“弃灰于道者刑”、“什伍连坐”。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不当行为,却因为政府要加以严酷的惩罚,而使得善良的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因此,法家在这里体现出一种非常严重的“书呆子气”,社会秩序不是靠严酷的法律就能维持的,真正保障社会秩序的,是法律的既定性,即对违法行为予以制裁的确定性。 二、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百官之长,御史大夫负责监

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新课标)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答案:C 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3.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 隶州/州 府、直隶 州 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C 4.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秦朝中央集权制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者及工作单位薛建华 吕梁临县三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 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透过历史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行以问题导学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要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就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目标】: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两级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的讲述,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阅读历史材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尤其注意查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收集秦始皇及秦朝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并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课件,以便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 【教法指导】:本课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探究学习”等栏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制度变得形象化,进行网络教学;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法】:比较法、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本课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实质及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多方面展开论述,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不易掌握,但却是本章之重点。 学习本文应注重引导学生弄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然后分析相应制度的特点,同时思考:这些制度是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为何要实行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有何利弊……多思考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秦朝的制度包罗万象,要更好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应了解秦朝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多阅读古典文集十分必要。 1、重点、难点与疑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过程(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朝各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秦朝及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秦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考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主要原因: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2.统一: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思考: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什么意思?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 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之后的措施? 措施: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全面推

行郡县制。 (一)皇帝制度 请一位同学当秦始皇,说说他怎么样确立“皇帝”的称号? 学生:古人都以“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朕觉得寡人完成了统一大业,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功高盖世,如果还以“王”来作为称呼,不足以显示朕的权势以及地位。朕曾让群臣商议过,但他们上的“泰皇”朕也不满意,所以朕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 听他介绍完后请同学们看书上第9页的“历史纵横”,猜猜刚刚那位同学的意图,他为什么要把“三皇五帝”的合称作为自己的称号? 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3)皇位世袭。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二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確立,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難點 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本課內容豐富、充實而課時較緊張,因此在整體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和課時分配上,都應突出

重點,詳略得當。要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引言分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雖然時間短暫、二世而亡,但它在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並極具開創性。本課以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及其影響為中心講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引言包含兩部分內容,首先以對秦始皇的評說導入新課,並明確肯定了秦始皇的兩大歷史功績:統一中國的第一人,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其次,指明本課的教學重點,即“探究的主要問題”和“重要概念”。 一、秦的統一 ——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歷史背景 ㈠歷史條件 1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民族之間、地域之間聯繫加強,為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基礎。 2春秋戰國長期戰亂,給社會經濟、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統一。 3春秋戰國諸侯國數目減少,有利於中國走向統一。 4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過其他國家,具備了進行統一戰爭的條件。 5秦王贏政採取正確的戰略和策略。 ㈡秦朝的建立 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二、皇帝制度 本目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皇帝制度的創立。它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根本條件和重要特徵。 ㈠皇帝稱號的由來 引導學生閱讀三則材料: 材料一: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下的第一道重要詔令是“議帝號”。群臣商議後向秦王建議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因此,臣等願“昧死上尊號”,請王為“泰皇”。秦王不以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並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他還採納了群臣關於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的建議。 材料二:“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璽並非最高統治者所專有。春秋戰國時,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稱璽。至秦代,則是“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據載,秦朝的傳國玉璽其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上材料摘編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①從材料一、三的“皇帝”稱號及“制”“詔”“朕”“璽”等規定中,你能得出什麼認識? ②根據材料所涵歷史資訊,說明了什麼? ③根據材料一,皇位是怎樣繼承的? ④綜合以上資訊,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其本質。 〔說明〕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可採用談話、問答、議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最後可歸納總結出答案。答案提示: (1)說明了皇帝獨尊的威勢和地位;“制”“詔”說明皇帝的話就是法令;“璽”是皇權的集中表現,並為皇權披上了“天命”(君權神授)的色彩。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考纲考情 1、考纲要求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全国Ⅰ卷考情分析 二、复习建议 1、识记秦统一的概况,掌握秦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制度创新给秦和后世带来的重要影响。 2、深入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内涵。 3、学会客观、具体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基础巩固 图解历史——与秦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集权②皇帝③丞相④御史大夫⑤太尉⑥皇帝 ⑦官僚政治⑧中央集权

归纳:秦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制度的创新: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文化:统一文字,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4、工程: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 图解历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 四、要点点拨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概念理解 (1)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概念。 (2)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政治制度,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之间的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密切相关。 2、基本特点 (1)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是为制度核心。 (2)中央政府官员既配合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家国一体,体现“家天下”特点。 3、形成条件 (1)政治: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2)经济: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 (3)思想:战国时法家集权理论的提出。 4、基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