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案

学案01 第1课孔子和老子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2-3页大字以及小字内容)

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①含义:“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途径: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

②含义:“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途径:为了实现“礼”,提出“____”主张。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____________”。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

3.

(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

(2)对后世: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

[课堂探究1] 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十四年,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摘编自《中国通史故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进行评价。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

因。

[典型例题]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史论总结】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理解

(1)孔子思想体系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今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

(3)“礼”的实质是维护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

(4)“仁”和“礼”的关系:“仁”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理想,是目标;“礼”是方法,是途径。

知识点二老聃与《道德经》(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3-4页大字以及小字内容)

1.历史地位: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道德经》又称《________》。

3.思想内容

(1)哲学思想①本原论:认为“”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天命观:提出“_____ ,______ ”的思想,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③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可以。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____________”,以“无事取天下”。

(3)社会思想: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

4.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________、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探究2] 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认识

材料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材料二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无所追求,而是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颇有些像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摘自《老子哲学》思考(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老子思想。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无为而治”的含义。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

[典型例题]

2.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课后巩固】

1.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重回远古社会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B.墨子C.老子 D.孙膑

5.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6.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7.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

说明()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

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

8.《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反映出( ) 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 B.老子重视法律

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9.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10.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应该是孔子思想中的

A.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B.性相近,习相远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上,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时代开始,欧洲就承认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下列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仁”学的提出

B.宣扬“吾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C.主张“为政以德”

D.倡导“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12.《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社会环境?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三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孔子与老子政治主张的异同,并分析二人在研究重心上的不同。

第1课孔子与老子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1)主张:“仁”和“礼”。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礼”的目的是恢复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这是其保守的一面。

(2)主要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仁”和“礼”的主张无法适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

2. (1)“无为而治”。

(2)含义:“无为”并不是“不为”,所谓“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意义: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课后巩固

1-5 BAAACD 6-10 BBCCC 11-12 DC

13. (1)表现: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1分)

环境: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形势和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2)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点:孔子重视“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研究重心: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必修三知识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兴起背景 1、危机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儒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源 方法: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阳明(明)致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来源学科网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来源学科网ZXXK] 四、影响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积极: (1)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 (1)用纲常礼教维系专制统治 (2)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1、经济: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2)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来源学+科+网Z+X+X+K] 2、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文化专制加强[来源学科网Z X X K] (3)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李贽 (1)明代思想家、号卓吾,代表作《焚书》《藏书》(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②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否定“天理存在”[来源学_科_网][来源Z x x k.C o m] ④男女平等 2、明末清初三代进步思想家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⑴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统治日趋黑暗;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⑵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 兴起 学习思考 1. 北京大学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2)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 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一一核心内容 (1) 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2) 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及进化论、唯物

论、无神论等内容。 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⑴含义: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攻击。 ⑵表现 ①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②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代表作品有《狂人日___________ 《我之节烈观》等。 (3) 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 胡适:1917年,他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2)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 文化平民化 (1) 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⑵概况:形成平民教育思潮: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 学习思考 2.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贝U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民主与科学。 3. 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观念? 提示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4?新文化运动期间,为什么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示(1)孔子是历代君王塑造的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则成为专制统治的灵魂,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5?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则猛烈抨击封建礼教,二者是否有着本质区别?提示其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 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 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 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 B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4.某文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 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 B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 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材料中的“共性”是( ) A.采用瑰丽的想象 B.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答案 B 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1.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蔡元培( ) A.一手创办北京大学并坚持聘用陈独秀、李大钊等 B.首次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C.提出“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2.胡适认为:“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彻底失败 C.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D.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强 3.一般说来,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5.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在1918年刊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一文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 ) A.目的是宣传革命思想 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 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7.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8.鲁迅曾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下列史实中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广东省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5课 明清进步思潮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学案总编号5 第5课明清进步思潮 【学习目标】 简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课前预习案】 【模块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时代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主张 (1)对_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模块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__________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______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王夫之 ①强调“___________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__________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颠覆程朱理学“___________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___________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①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___________。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___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________,应关乎国计民生。 ③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3.影响 (1)____________思潮影响深远。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重难点突破】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 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新课学习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3、熟悉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探讨台湾顺利统一的方法及重大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联系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与香港问题的解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2、通过对海峡两岸交流情况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两岸隔离对我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通过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难点】海峡两岸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法分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

第1课 自我测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阅读与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第2课 自我测评: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②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③道家。庄子提出:“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④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提倡变法革新。 ⑤兵家。孙膑受《孙子兵法》和其他各家的思想影响,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诸子百家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文化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 ①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裂变,促使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②激烈的兼并战争,促进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播交流、交织重组。 ③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为各种学派提供了宽松活泼的学术环境。 ④宫廷文化官员下移,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与探究:儒家学派为什么会成为显学? (解析:一种历史现象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①晚周时期社会大动乱的形势,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稳定社会、安抚人心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②儒家学派的“仁”“礼”等思想,有利于创造、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人民的欢迎,也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青睐。 ③儒家学派顺应历史大发展,不断创新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3课 自我测评: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基础夯实 1.“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传统均不再神圣”意味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被打破,“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隐含时间限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侧重于政治变革,且这些时期传统思想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时期内布尔什维克主义还未传入。 2.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3.郭沫若的《天狗》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新文化运动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之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作者在这里强调(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 C.主张抛弃传统意识形态 ,郭沫若塑造了“天狗”的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出其万钧之力,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把一切传统秩序都当作日月星辰吃掉的精神。结合相关史实可判断,作者否定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主张抛弃中国正统思想。故选C项。 4.梁漱溟在1921年发表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指出,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 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练习题(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 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答案】A 【解析】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本题材料属于历史解释,目的在于透视历史现象,不只是史实陈述,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且高于史实的,C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 项不符合题意。 2.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 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 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 3.李贽在《童心说》中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为阳明心学奠基 B.强调人性之本善C.强调个性之自由D.修身养性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1)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4、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学过白话文和文言文,大家感觉哪一种文体好学呢? 生:白话文。 师:那同学们知道白话文什么时候普及的吗? 【推进新课】 【板书】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 生1:政治方面:尽管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后来又积极图谋称帝,资产阶级渴望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实现。 生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生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 生1:在政治上,由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积极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加紧侵略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生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在进一步壮大。 生3: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在思想上大搞尊孔复古。 【教师精讲】 师:(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在政治上一方面袁世凯积极图谋复辟帝制,对内专制独裁,中国民国图有一个空招牌,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建立,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有趁中国政局不稳和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肆意扩大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启蒙思想也进一步传入中国,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提供了条件,同时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大搞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以上种种现象引起了一批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深刻思考: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真正建立是因为为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不彻底,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上面的内容就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投影或多媒展示】【板书】背景:政治、经济、思想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提炼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指导思想。 【投影或多媒展示】【板书】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指导思想 生:[阅读、提炼] 生1:时间是1915年9月 生2: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 教案 本课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承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之势,下启近现代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之端,是近现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与《新青年》一目,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德先生”与“赛先生”一目,概述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重点揭示了这一运动的本质——用民主科学对抗 专制,启发人民的科学民主意识。“打倒孔家店”表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了维护封建统 治的精神工具——儒学,这既是运动的重要内容,也进一步凸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性质。“鲁迅与《狂人日记》”一目反映了鲁迅对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也表明新文学形式为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胡适与白话文”一目讲述了推动中国文化承载形式巨变的白话文运动。摈弃旧思想、旧文化的“载道工具”,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平

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具准备】 投影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学过白话文和文言文,大家感觉哪一种文体好学呢? 生:白话文。 师:那同学们知道白话文什么时候普及的吗? 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投影或多媒展示课题】【板书】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师: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社会状况如何? 生1:政治方面:尽管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以后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后来又积极图谋称帝,资产阶级渴望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没有真正实现。 生2: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生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师:其他同学有要补充的吗? 生1:在政治上,由于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积极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加紧侵略中国,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生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在进一步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他们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法国熠熠夺目的三大思想家,其辉煌灿烂的思想成就至今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以他们的学说为蓝图构建的。 那么,同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是在程朱理学的统治下继续僵化的八股应试?还是挣脱思想束缚,大声疾呼? 新课学习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人,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进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人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思想内容 展示李贽的画像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图文素材

第23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衣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篇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各自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 贵族家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 “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 会秩序。 孔子非常重视将?仁?付诸实践。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 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 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十分感慨,要弟子记住:?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 “礼”的准则。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 级名分制度。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 合乎尊卑等 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 准则。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 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 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必修三岳麓版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 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了解并掌握批判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三、教学难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清之际,中国思想被禁锢在“八股”之中,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都以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生气。 (二)讲授新课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1.背景: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逐利;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 2.李贽所谓“异端”思想: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