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羊绒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简介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羊绒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简介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介20131030

一、概述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原全国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领导下,从事全国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对ISO/IEC JTC1(信息技术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国际归口工作。信标委的工作范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传输、交换、描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及其技术,系统与产品的设计、研制、管理、测试及相关工具的开发等的标准化工作。 截至2013年10月,信标委共归口国家标准74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447项,涉及词汇、编码字符集和字型、数据通信、软件和系统工程、卡和身份识别、程序设计语言、图形图像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数据管理、文件描述与处理语言、用户接口、信息技术教育、生物特征识别、分布应用平台与服务、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第二届委员会换届。 第三届信标委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领导下,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和规范管理,使信标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迈向新的高度。

二、第三届委员会组成 主任委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肖华司长 副主任委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 子信息司丁文武 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 软件服务业司 陈伟司长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校长 /怀进鹏院士 财政部会计司应唯副司长 全军军用标准 化办公室 总工程师 中国电子技术 标准化研究院 赵波院长 秘书长/副秘书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林宁书记/研究员 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林副总经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任志安副处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 阳军处长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5名顾问和132名委员名单见附录二。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

? 1.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 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以上。(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40% o B.50% o C.60% o D.45% ? 2.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o B.抽样 o C.试验方法 o D.检验规则 ? 3.标准体系表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若干标准组成的标准表 o B.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o C.按一定逻辑组成的标准 o D.按标准层级排列有序的表格 ? 4.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符合标准内在逻辑 o B.符合国家要求 o C.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

o D.层次清晰、排列有序、逻辑合理、符合规范 ? 5.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标准化 o B.标志性 o C.标准 o D.文化 ? 6.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管理 o B.人和组织 o C.严格的规章制度 o D.高素质的员工 ?7.问题意识和顾客导向是标准化原理的重要原则,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它可以避免“()”的倾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为定标准而定标准 o B.为管理而定标准 o C.为方便而定标准 o D.为上级要求而定标准 ?8.()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定义中的团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单选题3分)得分:3分

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

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 合同任务书 项目编号:2014-LY-×××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甲方):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承担单位(乙方): 主管单位(丙方): 起止年限: 2014年 1 月- 2015 年 12月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制

填写说明 1、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 2、承担单位指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即牵头单位。 3、主管单位指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局直属事业单位、林业大学)或承担单位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地方林业单位)或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技术委员会申报批准项目的承担单位)等。包括局直属事业单位、林业大学、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4、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如有不实,责任自负。文字表达要准确严谨。 5、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6、纸张采用A4纸,双面复印。

一、标准项目的技术基础,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限200字]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限250字][注:该部分为标准文本中“1范围”的内容。格式“本标准规定了××××××。本标准适用于××××××。]

三、标准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进度截止时间备注 起草阶段 征求意见阶段 送审阶段 审查阶段 报批阶段2015年12月 四、项目经费开支预算 单位:万元项目名称国家补助经费地方企业自筹 资料费 设备费 试验验证费 差旅费 劳务费 会议费 专家咨询费 其它费用 合计 注:标准经费的使用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07〕29号)、《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委员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7.15 【实施日期】2013.07.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委员信息登记工作 的通知 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落实201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部署,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国家标准委决定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委员信息登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信息登记范围及内容 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复成立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以及国家标准委直属工作组(SWG)。 信息登记内容包括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直属工作组的基本信息以及委员信息。信息登记数据截止时点为2013年6月30日。

二、信息登记工作的组织和要求 国家标准委标准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登记的具体组织、联络和汇总工作。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及SWG)秘书处负责本技术委员会及下设分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 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汇总本技术委员会(TC)、下设分技术委员会(SC)以及所属委员的有关信息,认真填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本信息表》(数据项要求见附件1)、《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基本信息表》(数据项要求见附件2),并将填好的表格电子文件以“技术委员会信息表-TCxx”和“委员信息表-TCxx”命名后,于2013年7月31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tc@https://www.360docs.net/doc/d64606382.html,。相关表格电子文件可从国家标准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64606382.html,)首页“技术委员会”栏目中“资料下载”子栏目下载。 国家标准委标准信息中心前期已发出《关于核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信息的通知》(标信函[2013]8号),请各技术委员会提前做好准备。有关信息登记的内容按本通知要求执行。 信息登记工作是实现技术委员会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请各技术委员会高度重视。在信息登记基础上,国家标准委组织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d64606382.html,)将向技术委员会委员提供相关标准信息服务。 信息登记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国家标准委标准信息中心联系。国家标准委标准信息中心联系人及电话: 王乐:010 - 6592 7769; 吴雯:010 - 6592 0091; 张薇:010 - 6592 7730; 衷龙:010 - 6592 6005。

全国26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代码及名称

全国26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代码及名称 TC号TC名称 TC1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 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 全国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 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7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8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9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0 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1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2 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5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6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7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8 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9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0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1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2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3 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4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6 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7 全国电气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0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1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2 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3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4 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5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6 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7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8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9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0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1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2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3 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4 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5 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6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标准化)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惠特尼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创始者 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现代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 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简化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统一化原理是(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原理是(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系列化原理是(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原理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模块化原理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生产出一系列通用模块或标准模块,然后,从这些模块中选取相应的模块并补充新设计的专用模块和零部件一起进行相应的组合,以构成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采标是(将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标准并贯彻实施)。 采标的原则是(凡已有国际标准,应当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凡尚无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不能适应需要,应当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质量功能展开法是(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和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保证)。 正交试验设计法是(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三次设计法是(包括系统设计(第一次设计)、参数设计(第二次设计)和容差设计(第三次设计)。它是一种优化设计,主要用于质量管理前期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从而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开发周期)。 数据统计标准体系主要有(6)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是(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按照标准趋向的划分,可以分为(规范性标准和引领性标准)。 服务标准是(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实用性的标准)。 服务标准的编写(要基于顾客导向的标准化原理进行,可以按服务流程编写,也可以按服务要素编写) 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要求和比重表)。 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工作性质的标准,但其作用和功能则覆盖到管理和技术标准) NVQ是(B NVQ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 V ocational Qualification)的英文字母缩写,是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能力倾向是(从业人员在学习和掌握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时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潜力)。 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是(人和组织) 有关组织的标准,最基础的就是(企业标准体系了”)。 卓越绩效模式是由国际上著名的三大质量奖((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戴明奖)的评奖准则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 工作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 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和联结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纽带,工作标准是实现管理标准的保证和企业标准化的(重点) 国家标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对质量下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ISO26000的制定促进了(社会责任领域)共识的形成,包括对社会责任定义、理解、原则、核心主题等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创了ISO标准制定史上新的篇章,将标准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人权、劳动标准等社会领域,为统一全球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其理解搭建平台,并扩大其在社会责任领域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ISO26000是社会责任领域的一个(自愿性)指南,不是管理体系标准,也不用于认证。 中国以ISO26000为蓝本,着手制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统一的指导。2012年,国家标准委正式启动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制定程序。标准历时三年,经过多次征求意见,终于2015年6月向社会发布 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进一步确定了我国的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框架。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为了充分发挥生产、使用、科研、教学和监督检验、经销等方面专家的作用,更好地开展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技术委员会,下同)。 第三条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负责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所负责的专业技术领域,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四条属于综合性的、基础的和涉及部门较多的技术委员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属于产品方面的技术委员会,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主管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对委托的主管部门进行调整。 第二章工作任务 第五条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 第六条按照国家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负责组织制订本专业标准体系表,提出本专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第七条根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协助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 第八条组织本专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工作,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负责,提出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第九条受标准制定部门的委托,负责组织本专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讲、解释工作;对本专业已颁布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作出书面报告;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本专业标准化成果奖励项目的建议。 第十条受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等相应技术委员会对口的标准化技术业务工作,包括对国际标准文件的表态,审查我国提案和国际标准的中文译稿,以及提出对外开展标准化技术交流活动的建议等。 第十一条受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认证和评优工作中,承担本专业标准化范围内产品质量标准水平评价工作。受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可承担本专业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标准化水平分析报告。 第十二条在完成上述任务前提下,技术委员会可面向社会开展本专业标准化工作,接受有关省、市和企业的委托,承担本专业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制订、审查和宣讲、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受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办理与本专业标准化工作有关的其它事宜。 第三章组织机构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前言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中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整理剂,这些整理剂中或多或少地含有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当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并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们的皮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纺织产品提出安全方面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使纺织产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鉴于纺织产品的作用广泛,本技术规范明确限定了适用范围。对那些不属于本技术规范范围的产品,在附录A中列出。 本技术规范仅对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朵求,其他要求按相应标准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 本技术规范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2005年1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过渡期一年,直到2006年1月1日止。本技术规范实施后,其他相关标准等技术文件中对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不符合本技术规范规定的,应以本技术规范为准。 本技术规范的附录A、附录B为浆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郑宇英、徐路、王宝军。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管理局)负责解释。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实施与监督。纺织产品的其他要求按有关标准执行。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出口产品可依据合同的约定执行。 附录A中所列举产品不属于本技术规范的范畴,供需双方另有协议或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技术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的条款。几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 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 全国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 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7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8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9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0 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1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2 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5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6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7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8 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9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0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1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2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3 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4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6 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7 全国电气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0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1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2 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3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4 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5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6 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7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8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9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0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1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2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3 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4 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5 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6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7 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8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9 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0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1 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2 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3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4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5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6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7 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8 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9 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0 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1 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2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3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4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5 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6 全国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答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 答案:A 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 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 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 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 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

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 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 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 型和数目

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 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 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 式 12、系列化原理是() 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 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13、组合化原理是()。 A: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 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14、模块化原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ICS 59.080.01 W0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Conventional moisture regains of textiles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9994—×××× 前言 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9994—2008《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本标准与GB 9994—2008的主要差异为: —将“混纺产品”改为“多组分产品”,删除范围中的注; —调整了棉织物、毛机织物、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和芳纶的公定回潮率; —增加了壳聚糖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和碳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删除了碳氟纤维及其公定回潮率。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宇英、徐路、孙锡敏、刘飞飞。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 9994—1988; ——GB 9994—2008。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纺织材料的公定回潮率。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材料,可用于计算纺织材料的公定质量、纱线的线密度、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以及多组分产品定量分析中的纤维含量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46.1 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 GB/T 99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 GB/T 11951 纺织品天然纤维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4146.1和GB/T 119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纺织材料 textiles 用以加工制成纺织品的纺织原料、纺织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统称。包括各种纤维、条子、纱线、织物等。 3.2 回潮率moisture regain 按规定方法测定的纺织材料中任何形态水的质量对被测材料的干燥质量百分率。 3.3 公定回潮率conventional moisture regain 纺织材料回潮率的约定值。 3.4 标准回潮率moisture regain in the standard atmosphere 纺织材料预调湿后,在标准大气中达到吸湿平衡时的回潮率。 3.5 公定质量conventional mass 纺织材料干燥后质量加上相应于公定回潮率的质量所得的材料质量。 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见表1。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2017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 B:标志性 C:标准 D:文化答案是"A" 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A:机械化 B:标准化 C:自动化 D:批量生产答案是"B" 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企业标准 D:国家公差标准 答案是"D" ()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A:现代 B:现代生产 C:现代标准化 D:科学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 B:行业标准化组织 C:国际标准化组织 D:地方标准化组织 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国际组织 C:国际标准化协会 D:国际标准组织 标准是()。 A:国家规定 B:必须达到的要求 C:领导要求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是()。 A:制定和贯彻标准的活动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C:制度化 D:规范化 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B:合并同类项 C:去繁用简 D:简单明了 统一化原理是()。 A:整齐划一 B:统一形式和内容 C:所用名词统一含义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原理是()。 A:尽可能用同样功能的部件 B:可替换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D:尽可能少的特殊功能设计 系列化原理是()。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 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好洗一洗,检查一下童装的扣子是否牢固。 还有更多的测试项目供客户选择…….”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答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 答案:A 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 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 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 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 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 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 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 条款的活动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 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2、系列化原理是() 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 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13、组合化原理是()。 A: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4、模块化原理是()。 C: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生产出一 系列通用模块或标准模块,然后,从这些模块中选取相应的模块并补充新设计的专用模块和零部件一起进行相应的组合,以构成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15、采标是()。 D:将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标准 并贯彻实施 16、采标的原则是()。 B:凡已有国际标准,应当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凡尚无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不 能适应需要,应当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17、质量功能展开法是() C: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 次演绎分析方法和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保证18、正交试验设计法是()。 A: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19、三次设计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