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要点

宏观经济学教学要点
宏观经济学教学要点

宏观经济学教学要点

一、宏观经济学概论:(总体介绍宏观经济学)(在高鸿业版《经济学》中没有章节对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初步了解宏观经济学及其简要发展历史。

☆重点掌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合成谬误与后此谬误;流量与存量的区别;

☆掌握:凯恩斯革命和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简史;萨伊定律与自动均衡说的意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简史

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同时阅读一本经济学流派、思潮或者学说的书,辅助教学。

提问:

1、为什么说萨伊定律和自动均衡说与开端于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

脉相承?

2、为什么说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3、区别流量与存量的的标准是什么?

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这一章仍然是在为宏观经济学的展开做铺垫)(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13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描述一个经济体的主要变量——国民收入指标体系,它们是怎样度量出来的,度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总产出必然等于总支出,又必然等于总收入?创造10块钱产品的同时必然创造出10块钱的收入,因此无论从产品入手还是从收入入手,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这样就有了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最基本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通过这些对宏观经济运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大指标(GDP、NNP、NI、PI、PDI)及其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和附加值法),重复计算,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本质意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GDP、与潜在GNP(GDP)的区别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了解我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演变

教学难点: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基础(从经济环流图中理解);支出法的各项是按照什么逻辑列出的

教学建议:必须使学生明确同一概念内涵有不同的称谓,如:总支出,总需求;总产出,总收入。

提问:

1、国内生产总值本质上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如何判断一笔交易是否

可以计入GDP?

2、GNP与GDP的区别?为什么各国现在通常采用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

量的指标?

3、市场经济国家衡量一国经济总量采用什么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中有哪

些指标?

4、衡量GDP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衡量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5、如何判断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6、为什么我们说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的结果必然相等?

7、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8、潜在GNP(GDP)的含义?

9、GDP为什么不能反映一国的福利水平?

10、政府转移支付为什么不能计入GDP?

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简单凯恩斯模型)(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14章)

引言: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凯恩斯仅仅研究了在产品市场中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等的均衡条件;他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分隔开来研究,假定在研究产品市场时,货币市场已经实现均衡;而研究货币市场时,产品市场已经实现均衡。因为凯恩斯十分重视总需求,所以他要在这里对总需求的各项进行研究,因为他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完全隔离,所以他在这里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消费,而投资成为一个既定的I0。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了解这个经济模型的假定前提和经济意义;了解凯恩斯在研究消费函数过程中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重点掌握:模型的假定前提,经济意义;有效需求;消费函数和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边际消费倾向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乘数原理与各种乘数(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基本模型的表达式;

☆掌握: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加速原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了解:为什么会有乘数作用,乘数原理的限制条件;节俭的反论;注入量与漏出量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这是简单凯恩斯经济模型,为什么把它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在整个凯恩斯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造成累积性收缩与累积性扩张,进而形成经济波动。

教学建议:把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凯恩斯的思想紧密结合,说明其中的内在联系。提问:

1、简单凯恩斯模型“简单”在什么地方?从该模型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简单凯恩斯模型为什么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为什么说简单凯恩斯模型强调需求而忽视供给?

4、简单凯恩斯模型为什么要研究消费函数?它在凯恩斯整体理论中有什么作

用?

5、为什么凯恩斯把解决经济危机的使命交给政府,提出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

怎样理解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6、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在整个凯恩斯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7、为什么说经济越接近充分就业,乘数原理越没有价值?

8、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什么政府在减税、增加转移支付与增加政府购买的政策之

间更加青睐采用后者刺激经济?

9、你有没有办法在经济萧条时期,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刺激经济需求?

10、为什么国家对于节节上升的居民储蓄感到忧虑?

11、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你认为这样社会消费总水平会上升吗?为什么?

四、货币与货币需求(在高鸿业版《经济学》中没有章节对应)

引言:

凯恩斯没有在其模型中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并不是说凯恩斯没有货

币理论;相反,他有非常独特的货币理论,这表现在其货币需求的理论中。这一章一方面要向大家介绍货币市场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补充介绍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为下面一章引出IS-LM模型对简单凯恩斯模型的修补做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理解货币供给是一种机制,货币需求是一种理论;理解银行体系的运作方式和准备金制度;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同学看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货币理论在这里同时出现,但是完全不同的。

☆重点掌握:货币的职能,流动性与货币的本质;货币乘数和货币乘数的根源及其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到底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以及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L曲线上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的经济意义

☆掌握:货币乘数;法定准备率;凯恩斯理论的整体框架,有效需求原理的要点;费雪方程式及其含义

☆了解:银行体系的运作;货币数量论的主要观点;货币中性说;古典二分法

教学难点:凯恩斯理论与货币数量论的关系,因为这与后面的内容相关;

教学建议:让学生注意自己总结;前后知识的关联性、一致性,每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内在统一的。

提问:

1、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是一种机制?

2、形成货币乘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什么叫货币需求?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体现在哪里?

5、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理解其经济意义。

6、“流动性陷阱”是如何形成的?

7、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什么?

8、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货币乘数有哪些条件限制?)

10、货币需求曲线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分别代表着经济处于什么阶段?

11、什么是费雪方程式与货币中性说?

五、IS-LM模型(a)(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15章)

引言:

这是汉森和希克斯不满足于凯恩斯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完全隔离的处理方法

而在其模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模型。他们考虑了投资受利率水平变化的影响,进而找到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这个模型十分明确地表明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所以对于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十分有用。总的来说,这个模型仍然是强调需求管理的,它与凯恩斯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一脉相承。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该模型的假定前提与经济意义以及它与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关系

☆重点掌握:IS曲线的经济含义与政策含义;LM曲线的经济含义与政策含义;LM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的经济含义;挤出效应

☆掌握:影响IS和LM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曲线方程式中的字母经济意义

☆了解:IS和LM曲线的推导过程和图形

教学难点:LM曲线的极端区域及其经济含义;IS和LM曲线的推导过程

教学建议:提醒学生必须记住模型中字母的含义和经济意义;使学生了解数学是为了经济学服务的,数学是工具;

提问:

1、IS、LM曲线的经济意义分别是什么?

2、影响IS、LM曲线斜率的因素分别有哪些?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

3、为什么会有“挤出效应”?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哪些?你能说明影响作用发生的机制吗?

5、IS、LM曲线的政策意义分别是什么?

6、LM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7、你能写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吗?

六、IS-LM模型(b)(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16、17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和影响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IS-LM模型对现实经济政策进行一定的分析。

☆重点掌握:IS曲线的斜率最终取决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d);LM曲线的斜率最终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正是这一点使得曲线的不同斜率会分别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

☆掌握: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的经济意义和政策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教学难点:这里的难点在于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而不在于哪个孤立的知识点的难度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模型,对经济现实进行分析,可以就某项经济政策进行讨论;本章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与措施如让学生自学。

提问:

1、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的因素归根结底是什么?

2、为什么在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3、为什么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分别有哪些?

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七、金融系统(选学内容)(在高鸿业版《经济学》中没有章节对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货币市场的意义与作用

☆重点掌握:货币市场工具和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

☆掌握:金融的概念与意义

☆了解:金融市场对企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可能是部分学生的兴趣所在,但是又不能展开

教学建议:有兴趣的同学自学

八、通货膨胀(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22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关于通货膨胀的不同的理论解释;不同学派的菲利浦斯曲线

☆重点掌握:不同学派的菲利浦斯曲线(三种形状);

☆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与原因;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区别

☆了解:了解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区别

教学难点:不同学派的观点的综合;为什么凯恩斯的理论短期有效,长期无效。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学派特别是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的观点的区别有时被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论述,表现形式不同。

提问:

1、通货膨胀有哪些分类方法?分别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对于菲利浦斯曲线的解释分别是什

么?

3、货币学派为什么认为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

九、失业理论(在高鸿业版《经济学》中没有章节对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失业的不同内涵——他们对于充分就业的不同理解

☆重点掌握:自然失业率;为什么会产生非自愿失业——工资刚性使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无法实现市场出清。

☆掌握:失业的不同分类;奥肯定理——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如果实际GDP与潜在GDP以相同的比率增长,那么失业率将保持不变。

☆了解:失业与经济效率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不同时期的失业原因不同;不同国家的失业原因不同

教学建议:必须与上一章结合

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选学内容)(完整的凯恩斯模型)(对应高鸿业版《经济学》18章)

引言:

一个经济体通常包括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简单凯恩斯模型只有产品市场,IS-LM模型加入了货币市场,但是他们都是强调需求忽视供给的;总供给由劳动力市场来确定。劳动力市场的加入,使凯恩斯模型不仅仅再是“萧条经济学”,而试图进一步成为“繁荣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同时考虑也更为全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该模型与前两个经济模型的递进关系;理解为什么说这是完整的宏观经济模型

☆重点掌握:不同的总供给曲线的经济意义以及形成的根本原因——货币工资是否具有刚性或者粘性:古典学派的观点——名义工资与价格对经济反映灵敏,具有完全的伸缩性,或者说,可以自由地上下浮动,因此,一国经济基本上完全是由其潜在的GDP决定的。用这一观点去分析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就表现为一条在潜在GDP水平上的垂直线。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名义工资和价格对于经济的反映是缓慢的,特别是私人部门具有明显的“货币幻觉”,因此,工资具有刚性或者粘性,这样一国经济可能在远低于潜在产出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用这一观点去分析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就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或者一条非常平坦的曲

线,至少在潜在GDP的左侧是这样。

☆掌握:不同学派的就业理论;工资刚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了解:总需求、总供给曲线的形成

教学难点:为什么会有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教学建议:对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在宏观经济模型、通货膨胀理论、就业理论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总结。

提问:

1、为什么会有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供给曲线分

别是什么样?为什么不同?)

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假定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完整的凯恩斯模

型?它与简单凯恩斯模型、扩展凯恩斯模型相比较有什么递进关系?

3、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

?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重要结论: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 D 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稳定化政策: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破坏性的政策行为。<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围绕其长期自然率,稳定化政策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量接近其自然率水平而减轻经济冲击,从而降低冲击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代表“投资”和“储蓄”。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 LM代表“流动性”和“货币”。LM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假设货币供给固定,价格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

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化引起实际余额发生变化,而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从而直接影响消费、总需求和产出。<随着物价下降和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并将更多地消费。消费者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扩张性移动,并导致更高的收入。> ?描述价格的下降对均衡收入可能的效应。 ①使收入增加。 ·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增加,从而引起LM曲线右移,增加了收入。 ·庇古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P↓和实际货币余额↑,消费者应当感到更加富有和支出↑,消费者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更高的收入。 ②使收入减少 ·根据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再分配财富,如此,债务人的支出更少了,债权人的支出更多了,若债务人的消费倾向>债权人的,则会导致支出的↓→IS曲线左移→收入↓。 ·预期通货紧缩效应。根据r=i-π(预期),假定每个人都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将下降,则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i,r会↑→抑制投资→IS曲线左移→收入↓。?浮动汇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优点各是什么? ①浮动汇率优点 ·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的国际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090527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林正静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严格训练和培养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推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兴趣,但普遍存在一定障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探讨和分析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它是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多个的发展阶段。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分析,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l、完善的体系和派别林立并存。从研究的基本内容分类,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经济状况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概括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同时也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过多的学术排斥和对立也给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2、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存。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它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而这对于一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其次,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也大量地充斥着宏观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2017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总结篇1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

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上学期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不太一样,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用一个比喻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森林。就主要区别来说,将其分为以下四点: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

宏观经济学理论要点

一、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概念: 1.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2.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 利息+ 利润+ 地租。 3.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 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核算方法:定义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名义GDP(指按当年价格计算)和实际GDP(指按基期价格计算) 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6. 最终产品,重置投资,消费,投资,物质磨损,精神磨损(不重要的概念) 7. 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传统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恩斯认为未必是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并不必然相等。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环的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产品市场—IS曲线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_宏观经济学_课程教学改革_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Ξ □陈银娥,王毓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根据发达国家《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际,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 改革中,应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选择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教材,而且要配合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引进版的教材;同时,应适当增加课堂教学时数,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安排测验,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此外,还需要有数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堂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0)02-0107-04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如一国G DP 、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学》也是我国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因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等其他同类课程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加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如何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即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研究包括张宝贵(2006),欧阳强(2007),李新宇(2009)等。也有一 些成果主要研究某种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李艳丰(2009)具体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本科《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课堂上45分钟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材选择、课程安排等课堂之外的内容。同时,《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情况下,重点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本文将从课堂之外教学安排的角度,结合“M IT 开放式课程”中本科《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设置,对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一、教材及阅读资料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生使用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宏观分册);二是直接采用引进的外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如布兰查得、多恩布什、萨缪尔森等人编写的不同版本的《宏观经济学》;三是使用部分院校的自编教材,这些自 Ξ[收稿日期]  2010-03-01 [基金项目] 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 (立项编号为2008103) [作者简介] 陈银娥(1966-  ),女,湖南湘阴人,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福利等;王毓槐(1987-  ),男,湖北鄂阳人,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10第31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1No.2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1)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与关系:,其中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 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比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而不是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最新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品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立足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宏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而缺少本土案例引入、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用人招聘的选考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经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就业、收入及消费等问题。尽管本科阶段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不是太复杂,但理论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到一起,不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与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学生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明确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 目前,涉及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这些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为教材的高校居多[1]。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叙述清晰,比较符合国内本科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内容间逻辑较为严密,同时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这本教材对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涉及较少,理论更新较慢。

宏观经济学基本公式word版本

精品文档 字母定义: X:出口M:进口NX=X-M:净出口 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性支出 To:全部税收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T政府净收入T=To-Tr 国内生产总值GDP:Y=C+I+G+NX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Yd=Y-T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消费者,企业) Y=C+I (支出) Y=C+S (收入)(总需求=总供给)I=S 投资=储蓄恒等式 2、三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 Y=C+I+G (支出) Y=C+S+T (收入)I=S+T-G 3、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Y=C+I+G+(X-M) 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二、产品市场 消费函数: c=α+βyα:自发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MPC), y是可支配收入,Yd=Y-T 储蓄函数:s=y-c=y-(α+βy)= -α+(1-β)y (1-β):边际储蓄倾向(MPS) 1、两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c=α+βy; 联解得:y=(α+i)/(1-β) 投资乘数:总投资增加时,收入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为投资乘数,k=1/(1-β) 2、三部门的收入函数 y=c+i+g; c=α+βYd=α+β(y-t);联解得:y=(α+i+g-βt)/(1-β) Yd=y-t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3、四部门的收入函数进口函数m=mo+ry ;出口函数x=Xo-ry y=1/(1-β+r)*(α+i+g-βt+βtr+x-mo) 对外贸易乘数:k=1/(1-β+r) 三、货币市场 投资函数:i=e-dr e:自主投资,-dr,投资需求与利率有关,r,利率货币需求 两部门经济中: 1、货币需求 Y=(α+i)/(1-β)= (α+e-dr)/(1-β) r=(α+e)/d-(1-β)y/d IS曲线 2、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量L=(ky-hr)P P为价格指数m=ky-hr实际货币量 则有y=hr/k+m/k R=ky/h-m/h LM曲线 精品文档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 大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宏观经济学 教学大纲 (2014年6月修订) ------学院 二○一四年六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学院: 财经学院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制定(修订)时间: 2014年6月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本章难点】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思考拓展】 1.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和GDP的算法 【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5.名义GDP和实际GDP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理解: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掌握: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重点】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本章难点】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思考拓展】 1.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2.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教学内容】 1.均衡产出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5.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理解:其他关于消费的理论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教程文件

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时光如梭,我们又走过了一学期。学习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金融时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政治”和“经济”两个词。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再例如,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利息这些资本主义较为具体的范畴。因此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全面掌握。经济学探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规律,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本文我主要从如何区别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和这些理论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利用、被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表达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又不是毫无联系的,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资源得最优化配置,这其中离不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协调发展。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第三,微观经济学应该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都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市场经济之下经济的运行规律与调控。 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帮助你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你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你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 (一)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理论派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凯恩斯主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也出现了其他的一些理论和主义。面对如此众多的理论,我们应该分别进行了解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经济形势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会接触一些以前司空见惯,却没有细心思考的问题,例如失业和物价上涨。学了宏观经济学后,我知道了失业不仅包含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一层意思,它还有一层意思叫自愿失业,即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工作,不愿提供劳动力。而物价不仅仅只会上升,有时还会出现物价下跌,即通货紧缩。 在这门课中,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汇率这一价格标尺。以前我只关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希望人民币能兑换更多的美元,那样我们的钱就更值钱。但如今我已不再有这种幼稚的想法,

宏观经济学相关公式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 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 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 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 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 4、PI -个人所得税=DPI 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 :Y C I Y C S C I C I S G D Y P S =+??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 :)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 (),:()(:()() )r r r r 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 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 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教学体系 一、教学案例坚持实用性原则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政府行为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两方面工作体现应用性原则:一是数据,二是案例。数据方面,在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时,加入2012年中国GDP数据,并和同时期外国GDP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PPT中加入国内各地区的GDP数据,了解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PPT罗列中国经济增长四架马车(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数据,让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出口的现状,掌握用支出法核算我国GDP的方法;在PPT中罗列中国近20年的CPI数据、中国失业率、中国大学生就业率、科艺学院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等数据,更加深刻掌握中国物价波动的原因、就业市场现状等相关内容;通过人民币汇率波动等数据,让学生更好学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等。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学中以苏州工业区中合资企业芭比娃娃和罗技鼠标(罗技鼠标美国售价40美元,中国只能赚3美元)、肯德基汉堡和翠苑电影票的利润分成为例,让学生了解GDP/GNP的区别,延伸到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所处的世界;在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结合数学公式讲述中国出口企业为什么会面临汇率风险、订单减少,

深刻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弊端;通过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外逃和热钱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索罗斯的卖空操作赚取12亿美元、美元国际霸权、以汽车产业为例反思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等案例学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 二、强调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案例和习题的作用,多进行课堂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完“NI-AE模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学生通过“I=S”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然后再增加投资的金额,再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后会发现投资增加,国民收入成倍增加。通过该计算过程,可以切身体会乘数理论。 三、鼓励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互动 围绕中国案例展开讨论,让学生做等PPT(内容包括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等)在课堂上讲授。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融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五、通过试题库抽题进行考试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命题而不是试题库抽题。自主命题时,试卷的标准化程度、难易程度、题量大小等各方面难以控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通过试题库抽题能够真正实现考、教分离,规范同门课程所有教师的教学活动,克服个人命题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命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试题和试卷的保密管理将变得高效而便捷。 作者:赵治辉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