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精度提升

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精度提升
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精度提升

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精度

提升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混凝土搅拌站计量精度提升

几年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施工项目都对工程质量进行了重点监控,对施工单位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质量、搅拌设备的计量精度和系统软件功能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在国家正在大规模进行的铁路施工中,铁路总公司对施工方使用的搅拌设备的计量精度、准确率和系统软件功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对在生产时出现的计量误差、配方数据等进行分级别报警。铁路施工单位也相应的总结施工经验,认真分析配料精度要求和误差产生因素,和生产厂家对设备进行全面升级,以期提高计量精度和准确率。

本文通过调研混凝土搅拌站物料配料数据,统计配料超差数据,分析混凝土搅拌站物料配料时超差原因,以高速铁路混凝土搅拌站物料配料精度要求为标准,并结合在大量施工项目的应用实际上,与设备的配套生产厂家一道来探讨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系统和控制方式的改进提升设计及设备整体优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并达到其要求。

精度要求标准

从2014年起,在铁路工程施工中,铁路施工用混凝土搅拌站物料计量精度及准确率级别进一步严格,报警级别和对应级别处理要求如下:

原材料每盘计量误差报警级别

初级报警每盘水泥、矿物添加剂、水、外加剂等误差值在±1%~3%。骨料计量误差在±2%~5%。

中级报警每盘水泥、矿物添加剂、水、外加剂等误差值在±3%~5%。骨料计量误差在±5%~10%。

高级报警每盘水泥、矿物添加剂、水、外加剂等误差值在±5%以上。骨料计量误差在±10%以上。

超标报警处置

初级报警时,驻站监理和站有关人员需对混凝土生产过程数据进行跟踪观察。

中级报警时,驻站监理和站有关人员需加大对混凝土生产过程数据的监控力度,当连续3次出现中级报警时,监理分站、驻站监理要回帖施工项目共同分析原因。连续出现5次中级报警,监理项目部对拌和站下达停工指令。

高级报警时,监理项目部同施工项目部分析超标原因,连续出现2次高级报警或12h 出现3次报警,监理项目部对搅拌站下达停工指令。

超差原因分析

传统数据

传统设备物料计量精度数据收集及统计见表1。

表1 传统设备物料计量精度数据收集及统计

注:1.以上数据来源为调研铁路施工单位的20套传统混凝土搅拌站上万盘次统计结果。2.超差率计算方式为:超差率=该物料超差盘数/生产总盘数×100%。

超差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现场及数据统计分析,混凝土搅拌站物料配料时超差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料质量原因砂含水、含泥量(含石粉量)大,达不到建筑用砂标准要求,容易在料仓内起拱,造成物料下料不畅,料流不稳定,造成配料时超差。

物料流动性及用量原因部分项目的混凝土配方中,碎石每立方混凝土用量约100kg,因碎石流动性较好,在配料时出现超差频率较高。

设备的机械结构设计不适应现有物料质量和物料用量骨料料仓结构不能有效解决湿砂起拱问题,造成下料不畅,影响计量精度。料门开口大小不满足较小用量物料的计量。粉料计量称体排气不畅,造成粉料配料、卸料时称体内出现正负气压问题,影响系统对实际称量值的取值不准确,影响粉料计量精度。

设备部分设计参数不匹配原因为提升生产效率,在配置粉料输送螺旋机时常选用输送量较大设备,在补料时经常出现补料超量情况,水及液体掺合料的输送泵流量配置较大,造成计量超差现象。

控制系统精度不足控制系统的配料控制方式及算法不满足高精度配料要求,如控制系统中的配料落差算法、点动补称算法、扣称算法等不能满足高铁对配料精度的要求。

操作人员因素操作者对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特别是对控制系统的专业术语及专用调整参数等没有深入了解,在生产时对物料配料参数设置不合理、对系统的补偿、扣称等功能不能完全正确使用。

提升改进设计方案

基于以上在物料质量、机械结构、设备设计参数匹配、控制系统及人员等因素所造成的现有混凝土搅拌设备在生产时经常出现的物料超差,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和经济损失,也给施工单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采取怎样具体的方案对现有混凝土搅拌站设备结构进行设计改进、优化配置参数和完善系统功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物料的配料精度和准确率,更能节约资源、提高工程质量。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混凝土搅拌站的配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改进提出以下方案。

对骨料配料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

料斗斗体设计优化,使斗体斜面角度突破砂石料骨料的休止角45°(参考湿砂参数),斗体四面角度均>50°,并在砂仓上成对安装振动破拱装置,以避免骨料在料斗内起拱,下料不畅,影响骨料配料精度。

料斗斗口设计优化,充分考虑物料起拱和石子卡门情况,采用减压式料口和大间隙大斗门结构设计料口和料门结构(参见图1),本料口结构减小了整个料斗中物料对料口处的压力,避免物料压实起拱,大间隙大斗门结构利用骨料的休止角和橡胶件共同作用封闭料口,如果料门发卡时,骨料从大间隙漏下。采用减压式料口和大间隙大斗门结构设计料口和料门结构,能有效的防止料门卡门,保证料门正常开启和关闭,提高配料精度。

料门设置机械调节机构,可调节料门开口大小,调节骨料流量,可提高流动性较好且每方用量较少的骨料配料精度。

料门开关门速度调节,结构(参见图2),通过在气缸上安装调节阀,控制气缸伸出及缩回速度,使料门慢开快关,通过系统控制,在配料时可以精确的补料,提高骨料配料精度。

图1 料门结构

图2 料门开关结构

对粉料配料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

粉料输送由传统单一螺旋喂料改为采用精确螺旋(子母螺旋)喂料,结构(参见图3),通过子螺旋的二次输送配料,大幅提升粉料的配料精度。通过控制系统合理的参数设置,在初始配料时,子螺旋和母螺旋同时启动工作,称量值达到设定目标值的一定比例后,母螺旋停止工作,子螺旋继续转动,将子母螺旋间存储的物料以更小的输送量输送到粉称量斗中。根据现有高速铁路用搅拌站的粉料用量,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将子螺旋的输送量设计为~s,即可满足粉料配料精度的要求。如某种粉料的单方配料用量较少,可以对子螺旋进行点动控制,进一步提高配料精度。

图3 精确螺旋(子母螺旋)喂料结构

水、外加剂计量精度提升的改进设计方案

水、外加剂的配料采用大给、小给及点动配料方式(结构参见图4),通过储液装置的的二次精计量配料,大幅提升水、外加剂的配料精度。通过控制系统合理的参数设置,在初始配料时,输送水或外加剂的泵及储液装置的精确配料阀门同时启动工作,称量值达到设定目标值的一定比例后,泵停止工作,储液装置的精确配料阀门继续开启,将储液装置存储的液体物料以更小的输送量输送到水或外加剂称量斗中。根据现有高速铁路用搅拌站的水、外加剂用量多少不同,储液装置配置通径大小不同的精确给料阀门,可满足配料在3kg以上液体配料精度的要求。如某种外加剂的单方配料用量较少,可以对储液装置的精确配料阀门进行点动控制,进一步提高配料精度。

图4 水、外加剂计量精度提升改进改进

采用合理的除尘方式解决主机及粉称量过程的正负压问题

搅拌过程中,当物料投入搅拌器时,主机系统内为正压,粉料计量斗内为负压,使得粉料称量斗底部阀门的上下压力不均衡(下面是正压,上面是负压),主机内含尘气体对粉料称量斗产生向上的推力,导致粉料计量斗的称量值比实际值偏小,造成配料误差,并增加粉料(水泥、粉煤灰和矿粉等)用量。主机搅拌后卸料时,主机系统内为负压,而螺旋机输送粉料时,粉料称量斗内为正压,粉料计量斗内含尘气体对粉料称量斗产生向下的压力,使粉料计量斗的称量值偏大,造成配料误差,并少用了粉料。主楼安放箱体式重力除尘装置,利用箱体来收集粉尘,粉尘依靠自身的重量沉降,箱体实质上是一个重力沉降,通过在箱体侧面配置一片除尘滤布,可以对箱体内的含尘气体进行过滤排放,同时也可以与大气交换气体,缓解除尘箱体内的气体压力,以消除搅拌机进料和卸料时产生的正负压问题。箱体侧面通过弯管与粉料称连接,以消除粉料称量斗进料和卸料时产生的正负压问题。通过除尘装置,使粉称量斗、主机相连通,并通过除尘装置滤布与大气相通,使主机内气压和粉料计量斗内气压平衡,不会产生正负压,不对粉料配料精度产生影响。

配料秤提升设计优化方案

适当选用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性误差都很小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保证各点传感器受力均衡,避免受侧向力或受扭。控制系统的配料控制方式及算法进行优化方案。系统上能够实现智能点动补秤及扣秤算法。砂石含水率可随机调整,系统自动完成加减水功能。操作台无按钮设计,结构简单化,零几率误操作设计。

方案验证

通过和生产配套厂家的共同研究和探讨,对部分传统设备进行了升级整改,按照提升改进设计方案进行了逐步设施,改进前后的数据进行调研统计分析,同样物料的超差率统计结果见下附表2。

表2 改进前后同样物料的超差率统计

从以上的对比结果来看,经过提升改进设计后,搅拌站配料计量精度得到很大提高,能完全满足铁路施工对设备计量精度的要求标准。但同时必须认识到,要让搅拌站设备的计量精度在保证准确率的条件下还必须保证设备计量精度的高可靠性和高动态稳定性,还需要设备使用施工方和设备生产厂家共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基于A2TPMI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基于A2TPMI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温度测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接触式测量,另一种是以红外测温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传统的温度测量不仅反应速度慢,而且必须与被测物体接触。红外测温以红外传感器为核心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特别适用于高温和危险场合的非接触测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基于SOC级微处理器的高精度红外测温系统,及其在电力温度检测、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 1.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发出红外线。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能量大小及其波长分布同它的表面温度有密切关系,物体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其辐射能量密度与物体本身的温度关系符合普朗克定律。因此我们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的大小就能测定物体的表面温度。微小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明显的辐射能量变化,因此利用红外辐射测量温度的灵敏度很高。实际物体的辐射度除了依赖于温度和波长外,还与构成该物体的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只要引入一个随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变化的辐射系数,则就可把黑体的基本定律应用于实际物体。这个辐射系数,就是发射率ε,或称之为比辐射率,其定义为实际物体与同温度黑体辐射性能之比,该系数表示实际物体的热辐射与黑体辐射的接近程度,其值在0和1的数值之间。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原文件名:图1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jpg) 引用图片 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被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通过空气传送到红外测 温仪的物镜,物镜把红外线汇聚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又通过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将信号放大、整形、滤波后,经过A/D转换电路处理后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进行环境温度补偿,并对温度值进行校正后驱动显示电路显示温度值。同时,微处理器还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并且接受

高精度计算

高精度计算 由于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的特点,许多过去由人来完成的烦琐、复杂的数学计算,现在都可以由计算机来代替。 计算机计算结果的精度,通常要受到计算机硬件环境的限制。例如,pascal 要计算的数字超过19位,计算机将按浮点形式输出;另一方面,计算机又有数的表示范围的限制,在一般的微型计算机上,实数的表示范围为l0-38 -l038。例如,在计算N!时,当N=21时计算结果就超过了这个范围,无法计算了。这是由计算机的硬件性质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高精度计算(多位数计算)。 学习重点 1、掌握高精度加、减、乘、除法。 3、理解高精度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4、能编写相应的程序,解决生活中高精度问题。 学习过程 一、高精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用free pascal程序进行高精度计算,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数据的输入与保存】 (1)一般采用字符串变量存储数据,然后用length函数测量字符串长度确定其位数。 (2)分离各位数位上的数字 分离各数位上的数通常采用正向存储的方法。以“163848192”为例,见下表: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1 6 3 8 4 8 1 9 2 基本原理是A[1]存放个位上的数字,A[2]存放十位上的数字,……依此类推。即下标小的元素存低位上的数字,下标大的元素存高位上的数字,这叫“下标与位权一致”原则。 【计算结果位数的确定】 (1)高精度加法:和的位数为两个加数中较大数的位数+1。 (2)高精度减法:差的位数为被减数和减数中较大数的位数。 (3)高精度乘法:积的位数为两个相乘的数的位数之和。 (4)高精度除法:商的位数按题目的要求确定。 【计算顺序与结果的输出】 高精度加、减、乘法,都是从低位到高位算起,而除法相反。输出结果都是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注意:高位上的零不输出(整数部分是零除外)。 高精度加法 【参考程序】 var a,b:array[1..10000] of byte; i,w,la,lb:integer;

高精度红外线人体测温仪DT-8816H华盛昌 人体温度计

高精度红外线人体测温仪DT-8816H华盛昌(CEM)DT8816H无线传输 (上海同倍检测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d65054198.html,) CEM DT-8816H是一款专业测量人体额头温度的非接触式红外线测温仪,根据吸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测量,对人体无辐射作用。 DT-8816H同时配对数据记录器,通过无线RF进行传输存储,最多可存6000组数据(含日期时间、温度值),特别适合幼儿园、海关机场、医疗卫生站等场所的群体型人体温度测量。该数据记录器自带LCD屏,可进行相关数据读取,也可与PC连接,通过配套软件把数据下载到电脑进行分析和报表生成。 DT-8816H特色 1.非接触式测量,有效减少病菌交叉感染 2.设有体内和体表两种测量模式: 体内:专门测量人体温度 体表:可以用来测环境、物体表面温度 3.快速测量,响应时间仅为0.5秒 4.具有记忆功能,可存储32个测量值 5.可设置报警功能,高于报警值时,蜂鸣报警 6.不可见红外光测量 7.RF无线传输功能 8.配原厂数据记录器,可存储6000组数据,带USB接口

测温仪结构和显示屏 1.LED指示灯 2.LCD显示屏 3.体内/体表模式 4.红外感应探头 5.向下键 6.向上键 7.MODE模式键 8.测量扳机 9.表面温度提示 10.人体温度提示 11.温度数值显示 12.存储位置 13.蜂鸣符号 14.℃/℉单位 15.低电提示 16.存储的温度值 记录器结构和显示屏 1.LCD显示屏 2.MAX/MIN最大最小值键 3.LED指示灯 4.Time/Date时间/日期键 https://www.360docs.net/doc/d65054198.html,B接口 6.表面温度模式 7.最大最小值 8.低电提示 9.内存容量指示 10.人体温度模式 11.时间/日期显示 12.℃/℉单位 13.温度数值显示 14.FULL内存存满提示

1 高精度测量方案及原理

1 高精度测量方案及原理 铂电阻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特性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以铂电阻作为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的关键是要能准确地测量出铂电阻传感器的电阻值。按照IEC751国际标准,现在常用的Pt1000(Ro=1 000 Ω)是以温度系数TCR=0.003 851为标准统一设计的铂电阻。其温度电阻特性是: 本温度测量系统采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驱动铂电阻传感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是指用硬件电路消除铂电阻传感器的固定电阻(零度电阻),直接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量。图l为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高精度测量方案,参考电阻与传感器串联连接,用恒流源驱动,电路各元件将产生相应的电压,传感器因温度变化部分电阻的电压可以由后面的放大电路和A/D转换器直接测量,并采用2次电压测量—交换驱动电流方向,在每个电流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其特点是直接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量,A/D转换器利用效率高,电路输出电压同电阻变化量成线性关系。传感器采用三线制接法能有效地消除导线电阻和自热效应的影响。利用单片机系统控制两次测量电压可以避免接线势垒电压及放大器、A/D转换器的失调与漂移产生的系统误差,还可以校准铂电阻传感器精度。恒流源与A/D转换器共用参考基准,这样根据A/D转换器的计量比率变换原理,可以消除参考基准不稳定产生的误差,不过对恒流源要求较高,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克服噪声和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和稳定度的影响,最后在上位机中采用MLS数值算法实现噪声抵消,大大提高了温度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2 系统电路设计 2.1 三线制恒流源驱动电路 恒流源驱动电路负责驱动温度传感器Pt1000,将其感知的随温度变化的电阻信号转

三线制的高精度热电阻测量电路

关于三线制的高精度热电阻测量电路 针对使用中出现的三线制平衡电桥温度测温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与测量导线电阻无关的恒压分压式三线制热电阻测温方法。在分析了三线制平衡电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电路模型,描述了消除导线电阻的测量方法,分析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推导出了数字校准公式。使用通用运算放大器OP07与14位分辨率双积分型A/D转换器ICL7135设计了简洁的输入检测电路。经实验验证,该电路对于Pt100热电阻,导线电阻在0~20 Ω范围内,热电阻测量误差将优于±0.1%。 热电阻传感器是一种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温度传感器,其中用金属铂做成的热电阻因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测温范围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测量温度的热电阻测温仪主要由热电阻传感器、测量显示仪表及连接导线组成。由于热电阻传感器自身的温度灵敏度较低,连接导线所具有的线路电阻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热电阻测温仪广泛采用平衡电桥式三线制接法,这种方法使温度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但线路电阻的影响依然存在。提出基于恒压分压式三线制导线电阻补偿方法,电路简单,实现方便,可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相比于文献所提出的使用较多的硬件电路进行导线电阻补偿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加简洁的导线电阻补偿电路。 1 常用热电阻测量方法分析 对于Pt100铂热电阻,国际温标BS-90中给出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式(1)所示。 式中,Rt为热电阻在温度为t℃时的阻值,R0为热电阻在温度为0℃时的阻值,R0=100 Ω,A=3.968 47×10-3℃-1,B=-5.847x10-7℃-2,C=-4.22x10-12℃-3是与传感器自身相关的系数。 由式(1)可知,Pt100热电阻的灵敏度约为0.38 Ω/℃,为减小连接导线的线路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一般常用三线制电桥法进行测量。VR=1 V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Rt 为测温电阻,r为连接导线电阻,R1、R2、R3为固定桥臂,R1=R2=1 000 Ω,R3=100 Ω,VR为基准参考电压,G为测量仪表。在该电路中,3根导线分别连接传感器桥臂、电阻桥

NTC热敏电阻器在高精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NTC热敏电阻器在高精度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于丽丽1,王剑华2,殳伟群2 (1.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上海200092;2.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上海200092) 摘 要:介绍了用NT C热敏电阻器进行高精度温度测量的几点考虑。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主要的措施有:直流恒流源微安级电流;四线制测量电路;高分辨力(24位)ADC;数字滤波;仪器自校准等。实际测量表明:使用恰当的热敏电阻器在较窄的范围内(0~60℃)测量精度可达±0.001℃。 关键词:热敏电阻器;高精度温度测量;校准 中图分类号:TP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87(2004)12-0075-03 Application of NTC thermistor in high accura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Y U Li2li1,W ANGJian2hua2,SH U Wei2qun2 (1.Dept of E lct I nfo,Tongji U niversity,Sh angh ai200092,China; 2.Dept of China2G erm any,Tongji U niversity,Sh angh ai200092,China) Abstract:A few res olvents of the problems in high accurate tem 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NT C thermistors are intro2 duced.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ed measurement accuracy are analyzed,and a few res olvents are advanced.S ome mea2 sures are used:constant current s ource offering microam pere current,4wire tem perature measuring circuit,ADC with ex2 cellent res olution,digital filter,instrument recalibration itself,etc.I t is indicated that high accuracy of0.001℃in a nar2 row range of tem perature(0~60℃)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fit thermistors. K ey w ords:thermistor;high2accurate tem perature measurement;calibration 0 引 言 NT C热敏电阻器除具有体积小、响应快、耐振动等优点外,还有阻值高、温度特性曲线的斜率大等特点。由于阻值高,往往可以忽略引线电阻的影响,即允许采用二线制接法。由于阻值随温度变化大,相应输出较大,对二次仪表的要求相对较低。缺点是量程窄、互换性差。 针对本文涉及研制项目温度测量量程窄、测量精度要求高(22℃±0.01℃)等特点,选用了经反复老化、长期稳定性指标优于0.002℃/a的热敏电阻器。尽管其阻值很高,仍然采用四线制的接法,以消除很小一点的引线电阻影响。对单支传感器进行了量程范围内多个温度点的严格标定。将其与采用特殊结构的61 2 电阻测量仪表相配合,最后,得到了期待的精度[1]。 1 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1.1 数学模型 热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严重非线性。为了对这种非线性进行尽可能准确的描述,采用了如下的S teinhart2Hart 方程 收稿日期:2004-06-27 R=exp(A+ B T +C T2 +D T3 ),(1)式中 T为绝对温度值,K;R为热敏电阻器在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Ω。A,B,C,D则为4个特定的参数。一般需要采用多个温度点(至少4点)的标定获得热敏电阻器在已知温度点的阻值,然后,经过拟合获得模型的参数。这是一个从T和R出发推算A,B,C,D的过程,即校准或建模的过程。而测量时,则是在已知A,B,C,D的前提下,根据测出的R和数学模型推算出T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个内插的过程。 1.2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为了用热敏电阻器进行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必须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不考虑热敏电阻器的长期稳定性的前提下,尚有如下因素应当考虑: (1)热敏电阻器的标定:从第1.1节的表述可以看出:高精度的测量实际是一个高精度的内插问题。而要进行高精度的内插,需要事先进行高精度的建模。而高精度的建 57  2004年第23卷第12期 传感器技术(Journal of T ransducer T echnology)

基于单片机测温系统意义

摘要 目前,在自动控制领域用温度作为一种控制量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已经越来越普遍。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温度报警系统。本设计采用了单片机AT89S52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组成了温度自动测控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定温度值,并进行自动控制。在此设计中利用了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件,DS18B20作为测温传感器通过LCD数码管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通过DS18B20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数据转换,能够设置温度上下限来设置报警温度。并且在到达报警温度后,系统会自动报警。 关键词:自动控制温度单片机报警

Abstract Now it is very common to use temperature as a control volume to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This paper designed a simple and practical auto temperature alarm system to meet the actual condition. This design uses a microcontroller AT89S52 and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med can be arbitrarily set the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value and for automatic control. In this design using the AT89S52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device, DS18B20 as an LCD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ube through the serial transmission of data, to achieve temperature display. DS18B20 measured by direct reading temperature values, data conversion, to set the temperature to set the alarm on the lower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reaching the alarm, the system will automatically alarm. Keywords: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temperature AT89S52 alarm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一Pt100 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直接和安 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温度检测类仪表作为温度测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下,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 展的现代化工业。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 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新型的电子测温仪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精度比传统仪器有很大提高。目前在工业生产现场使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和热电阻,例如铂热电阻 Pt100就是使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2. Pt100 的特性 铂电阻是用很细的铂丝(Ф0.03~0.07mm)绕在云母支架上制成,是国际公认的高精度测 温标准传感器。因为铂电阻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因此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的特点。因此铂电阻在中温(-200~650℃)范围内得到 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用金属铂制作成的标准测温热电阻,如Pt100、Pt500、Pt1000等。 它的电阻—温度关系的线性度非常好,如图1所示是其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在-200~650℃温度范围内线性度已经非常接近直线。 铂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近似用下式表示: 在0~650℃范围内: Rt =R0 (1+At+Bt2) 在-190~0℃范围内: Rt =R0 (1+At+Bt2+C(t-100)t3) 式中A、B、C 为常数, A=3.96847×10-3; B=-5.847×10-7; C=-4.22×10-12; 图1 Pt100 的电阻—温度关系曲线 Rt 为温度为t 时的电阻值;R0 为温度为0℃时的电阻值,以Pt100 为例,这种型号的铂 热电阻,R0 就等于100Ω,即环境温度等于0 度的时候,Pt100 的阻值就是100Ω。当温度变化的时候,Pt100 的电阻也随之变化,通过以上电阻-温度表达式便可以计算出相对应的 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单片机来进行温度的计算,由于该表达式比较复杂,用单片机处理

高精度计算

高精度计算 朴素高精度 由于待处理的数据超过了任何一种数据类型所能容纳的范围,因此必须采用数串形式输入,并将其转化为数组。该数组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十进制数,由其下标顺序指明位序号。由于高精度运算可能使得数据长度发生变化,因此除要用整数数组存储数据外,还需要一个整数变量纪录整数数组的元素个数,即数据的实际长度。 type numtype=array[1..255] of integer; var a:numtype; la:byte; s:string; begin readln(s); la:=length(s); for i:=1 to la do a[la-i+1]:=ord(s[i])-ord('0'); end. 高精度加法运算 首先,确定a和b中的最大位数x,然后依照由低位至高位的顺序进行加法运算。在每一次运算中,a当前位加b当前位的和除以10,其整商即为进位,其余数即为和的当前位。在进行了x位的加法后,若最高位有进位(a[x+1]<>0),则a的长度为x+1。 以下只列出关键程序: type numtype=array[1..255] of longint; var a,b,s:numtype; la,lb,ls:longint; procedure plus(var a:numtype;var la:longint;b:numtype;lb:longint); {利用过程实现} var i,x:longint; begin if la>=lb then x:=la else x:=lb; for i:=1 to x do

begin a[i]:=a[i]+b[i]; a[i+1]:=a[i+1]+a[i] div 10; a[i]:=a[i] mod 10; end; while a[x+1]<>0 do x:=x+1; la:=x; {最高位若有进位,则长度增加} end; 高精度减法运算(a>b) 依照由低位至高位的顺序进行减法运算。在每一次位运算中,若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则向高位借位。在进行了la位的减法后,若最高位为零,则a的长度减1(一位一位测试,直到确切长度)。 以下只列出关键程序: type numtype=array[1..255] of longint; var a,b:numtype; la,lb: longint; procedure minus(var a:numtype;var la: longint;b:numtype;); var i:word; begin for i:=1 to la do begin if a[i]1) do dec(la); end; 高精度乘法运算 按照乘法规则,从a的第1位开始逐位与c(c为字节型)相乘。在第i位乘法运算中,a的i位与c的乘积必须加上i-1位的进位,然后规整积的i-1位。 以下只列出关键程序:其中C为小于10的整数,如果不是小于10的整数,则按位分解该数。type

基于PT10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

基于PT10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 时间:2010-12-14 18:32:17 来源:电子设计工程作者:方益喜雷开卓屈健康刘奎乔子椋杨海波精密化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精密仪器等领域对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极高,而温度控制的核心正是温度测量。采用铂电阻测量温度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但具有以下难点:引线电阻、自热效应、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其中,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是高精度测量的关键点。对于自热效应,根据元件发热公式P=I2R,必须使流过元件的电流足够小才能使其发热量小,传感器才能检测出正确 的温度。但是过小的电流又会使信噪比下降,精度更是难以保证。此外,一些元器件和仪器很难满足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的要求。 易先军等提出了以铂电阻为测温元件的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案,解决了高精度测量对硬件电路的一些苛刻要求问题,但是精度不佳(±0.4 ℃);杨彦伟提出了以MAX1402、AT89C51和Pt500铂电阻设计的精密温度测量系统方案解决了基本的高精度问题,但是系统功耗大,精度仍然不佳;李波等提出采用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核心的高精度测量方案,较好解决了高精度的问题,但是性价比不高,实施效果不佳,测温分辨率能达到0.01℃,测温准确度只达到O.1℃。这里提出采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方案克服引线电阻、自热效应,利用单片机系统校正控制方案实现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校准,最后在上位机中采用MLS数值算法实现噪声抵消,大大提高了温度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1 高精度测量方案及原理 铂电阻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特性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以铂电阻作为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的关键是要能准确地测量出铂电阻传感器的电阻值。按照IEC751国际标准,现在常用的Pt1000(Ro=1 000 Ω)是以温度系数TCR=0.003 851为标准统一设计的铂电阻。其温度电阻特性是: 本温度测量系统采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驱动铂电阻传感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是指用硬件电路消除铂电阻传感器的固定电阻(零度电阻),直接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量。图l 为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法高精度测量方案,参考电阻与传感器串联连接,用恒流源驱动,电路各元件将产生相应的电压,传感器因温度变化部分电阻的电压可以由后面的放大电路和A /D转换器直接测量,并采用2次电压测量—交换驱动电流方向,在每个电流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其特点是直接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量,A/D转换器利用效率高,电路输出电压同电阻变化量成线性关系。传感器采用三线制接法能有效地消除导线电阻和自热效应的影响。利用单片机系统控制两次测量电压可以避免接线势垒电压及放大器、A/D转换器的失调与漂移产生的系统误差,还可以校准铂电阻传感器精度。恒流源与A/D转换器共用参考基准,这样根据A/D转换器的计量比率变换原理,可以消除参考基准不稳定产生的误差,不过对恒流源要求较高,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为了进一步克服噪声和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一种基于PT10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一种基于PT10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精密化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精密仪器等领域对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极高,而温度控制的核心正是温度测量。采用铂电阻测量温度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但具有以下难点:引线电阻、自热效应、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其中,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是高精度测量的关键点。对于自热效应,根据元件发热公式P=I2R,必须使流过元件的电流足够小才能使其发热量小,传感器才能检测出正确的温度。但是过小的电流又会使信噪比下降,精度更是难以保证。此外,一些元器件和仪器很难满足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的要求。 易先军等提出了以铂电阻为测温元件的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案,解决了高精度测量对硬件电路的一些苛刻要求问题,但是精度不佳(±0.4℃);杨彦伟提出了以MAX1402、AT89C51 和Pt500 铂电阻设计的精密温度测量系统方案解决了基本的高精度问题,但是系统功耗大,精度仍然不佳;李波等提出采用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核心的高精度测量方案,较好解决了高精度的问题,但是性价比不高,实施效果不佳,测温分辨率能达到0.01℃,测温准确度只达到O.1℃。这里提出采用三线制恒流源驱动方案克服引线电阻、自热效应,利用单片机系统校正控制方案实现元器件漂移和铂电阻传感器精度校准,最后在上位机中采用MLS 数值算法实现噪声抵消,大大提高了温度测量精度和稳定度。 1 高精度测量方案及原理 铂电阻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Pt)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特性而制成的温度传感器。以铂电阻作为测温元件进行温度测量的关键是要能准确地测量出铂电阻传感器的电阻值。按照IEC751 国际标准,现在常用的

一种高精度的温控电路

一种高精度的温控电路 阅览次数:423 作者:陈天平单位: 【摘要】本文重点讲述一种利用电阻电桥实现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电路,采用不间断电 流方式,可以将温度控制在±0.1℃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动态的温度平衡。 【关键字】电阻电桥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铂电阻开关电源 现在的军事、工业、商业中,温度控制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通的应用。但是在控温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大多末级采用继电器来控制,靠继电器的吸合来实现的,其控制精度大约在±10℃范围之内。即使随着单片机的发展出现的PID调节,也只是对前一部分放大部分作一些处理,而末级仍旧采用继电器实现的,但控温精度有所提高,一般在±0.1℃~±5℃范围之内,这在某些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方面是很难实现的。当然,也有利用可控硅和电磁阀等来控制的,其精度稍高。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对许多高端产品的调试环境都有进一步的要求,其环境温度变化很小,有±1℃、±0.5℃、±0.3℃、±0.2℃、±0.1℃等,有的甚至要求更高。例如,石英挠性加速度计调试环境要求55±0.1℃,捷联惯组的调试温度要求70±0.1℃。显然,靠继电器来实现温度控制是远不能满足要求的。于是经过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并通过多方面的试验,我设计出一种利用大进大出原理(即可以实现频繁的热交换)实现的一种不间断电流的温度控制系统。此种设计思想可以保证被加热体的内外保持良好的热交换,从而起到更好的控温效果。 整体系统框图如下: 由图可知,由加热器和控温铂电阻构成的热-电微型电路构成了闭环控制回路。控制过程

可以通过调整控温电阻的大小来设定控制的温度点。测温铂电阻用来测量被加热环境的温度。其中的微调是用来做微小的调整用的,在加温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控制温度点的偏差,此时可以通过调整微调来实现控温的准确性,此时若不做微调能会使温度控制在非设定的温度点,但控温精度不会改变,只是控温点有所变化。 在电路图中Vcc0是一个要求有高的稳定性的电源,它在某一时期的稳定性应要求比较高。Vcc1是T1、T2工作所需用的工作电压。电路由R2、R3、Rc、Rt构成电阻电桥,其中Rc为控制控温点的电阻,Rt为控温铂电阻,T3是大功率调整管。其中R2、R3、R6、R7、R8应选用精度较高的金膜电阻,其精度要求0.1~0.01%,在调试中定。T1、T2应选则放大倍数匹配的晶体管以便构成功率符合管。控制部分电路图 控温原理:其中 当调试环境温度与设置的温度点相差较大时(一般时由低温到高温的升温),Uab输出的就较大,此时通过运放放大后输出的Ue较大,然后在通过由T1和T2组成的复合功率

一种利用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一种利用 Pt100的高精度测温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铂热电阻 Pt100的特性和采用 Pt100测量温度的一般原理,重点论述了提高Pt100测量精度的 3种方法: 1.导线电阻补偿; 2.数字滤波减少随机误差; 3.插值算法校正传感器的非线性。本方案分利用了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 -200-650℃范围内温度的高精度测量。 1.引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温度的检测和 控制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 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温度检测类仪 表作为温度测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传统的温度测量仪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下,已经不 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工业。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新型的电子测温仪器不仅 操作简单,而且精度比传统仪器有很大提高。目前在工业生产现场使用最广泛 的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偶和热电阻,例如铂热电阻 Pt100就是使用最广泛的 传感器之一。 2. Pt100的特性 铂电阻是用很细的铂丝 (Ф0.03~0.07mm)绕在云母支架上制成,是国际公认的高精度测温标准传感器。因为铂电阻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因此它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的特点。因此铂电阻在中温 (-200~650℃)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用金属铂制作成的标准测温热电阻,如 Pt100、Pt500、Pt1000等。它的电阻—温度关系的线性度非常好,如图 1所示是其电阻—温度关系曲线,在 -200~650℃温度范围内线性度已经非常接近直线。 铂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近似用下式表示[1]: 在 0~650℃范围内: Rt =R0 (1+At+Bt2) 在-190~0℃范围内: Rt =R0 (1+At+Bt2+C(t-100)t3) 式中 A、B、C为常数, A=3.96847×10-3; B=-5.847×10-7; C=-4.22×10-12;

PT100高精度温度测量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智能温湿度测量记录仪 研究报告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3级3班科技创新小组

1.研究意义 现在的精密测量和精密加工中,环境因素是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温度、湿度是环境的两项主要指标。当前,已经开发了很多温湿度测量系统,一些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可到±0.01℃,然而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只作为高分辨力的精度测量和用作测温仪器的标准。而对于生产应用中的较低精度温湿度测量系统,现有的系统多采用了与计算机直接结合的工作模式,增加了系统的成本。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价格低廉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多个温度、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了低成本的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在该系统中,根据测量空间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由多路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关键温度点进行测量,由安装于仪器内的单片机对各路数据进行循环检测、存储,实现温、湿度的智能测量。经初步预算,该系统的成本仅为数百元人民币,价格低廉。另外,该系统具有与计算机的通讯功能,在长时间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将数据在传送到计算机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因此,该系统即具有现有的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测量功能,又节省硬件成本。另外,我们所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外形尺寸小,即可用于实验室环境温度的测量,又可用于仪器、大型设备等的内部环境测量。 其功能如下: 1.测量空间多点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测量空间或设备的实际需要,由多路温度、湿度传感器对关键温、湿度敏感点进行测量,由安装于仪器内的单片机对各路数据进行循环检测、数据处理、存储,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多空间点的测量。 2.长时间测量数据记录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据记录时间间隔,数据存入数据存储器。 3.通讯功能:与计算机通讯功能,采用RS232串行通讯方式最远传输距离为20米。采用此通讯方式成本低。将采集的数据传入计算机,在Windows环境下通过对温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空间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情况。 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 测温范围: -20℃~ 100℃ 测温精度:±0.1℃ 测湿范围: 0~100%RH 测湿精度:±3.5%RH 测量仪特点: 1.长周期数据自动记录 2.空间温度场、湿度场测量 3. 精度较高 4. 价格低廉 2. 研究内容 2.1 总体方案设计 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测量,通信技术,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以温湿度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构成智能温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分为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湿度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及滤波电路,数据存储及显示电路。选用的主要器件有:温度传感器

4、常用高精度温度测量方法

常用湿度采集传感器及湿度测量原理 湿度传感器,基本形式都为利用湿敏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能力或对水分子产生物理效应的方法测量湿度。有关湿度测量,早在16世纪就有记载。许多古老的测量方法,如干湿球温度计、毛发湿度计和露点计等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和连续地测量湿度,因而陆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湿敏元件。 湿敏元件主要分为二大类: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和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有较大的偶极矩,易于附着并渗透入固体表面的特性制成的湿敏元件称为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例如,利用水分子附着或浸入某些物质后,其电气性能(电阻值、介电常数等)发生变化的特性可制成电阻式湿敏元件、电容式湿敏元件;利用水分子附着后引起材料长度变化,可制成尺寸变化式湿敏元件,如毛发湿度计。金属氧化物是离子型结合物质,有较强的吸水性能,不仅有物理吸附,而且有化学吸附,可制成金属氧化物湿敏元件。这类元件在应用时附着或浸入被测的水蒸气分子,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或一经浸入就有一部分残留在元件上而难以全部脱出,使重复使用时元件的特性不稳定,测量时有较大的滞后误差和较慢的反应速度。目前应用较多的均属于这类湿敏元件。另一类非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利用其与水分子接触产生的物理效应来测量湿度。例如,利用热力学方法测量的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利用水蒸气能吸收某波长段的红外线的特性制成的红外线吸收式湿度传感器等。 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电容式、电阻式和湿涨式湿敏元件分别是根据其高分子材料吸收后的介电常量、电阻率和体积随之发生变化而进行湿度测量的。 湿度传感器是由湿敏元件和转换电路等组成,它是将环境湿度变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湿度传感器在工业、农业、气象、医疗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湿度的检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制工作。通常,理想的湿度传感器的特性要求是,适合于在宽温、湿范围内使用,测量精度要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湿滞回差小,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线性好,温度系数小;制造工艺简单,易于

如何设计高精度温度传感电路

如何设计高精度温度传感电路 在大多数的工业用测量控制监测体系中,温度测量传感电路的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很多特定的环境控制处理计算中。一些最常见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绝对温度或者温度变化,例如是电阻式的温度检测检测器(RTD)、二极管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以及热电偶传感器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使用这些传感器进行精密温度测量电路设计的要点。温度传感电路设计包括:正确选择合适的温度感应器以及必要的信号调节器和数字化器件产品,以便更有效地、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数值。 在我们介绍温度测量系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传统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计电路的优点及缺点。 传统热电偶传感器设计电路 热电偶传感器工作的原理是当温度不同时,两种不同成分的金属的接合点之间产生电压(或称为电动势)。一个热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端连接而成,相连的其中一端被称为热端。另一端则被称为冷端,共同连接到温度测试电路。热端与冷端之间由于温差的差异而导致产生电动势。这种电动势可以用测量电路测量得到。图1显示的是一个基本的热电偶传感器电路。 图1:基本的热电偶传感器设计电路 热电偶传感器产生的实际电压取决于相对温度之差以及被用于组成热电偶传感器的不同的金属类型。热电偶的灵敏度和温度测量范围同样与所使用的两种金属有很大关系。在市面上有许多类型的热电偶传感器出售,它们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不同金属冷热端来区分:例如,B 型(铂/铑)、J型(铁/镍铜合金)、和K型(镍铬合金/铝镍合金)。大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热电偶传感器器件。 热电偶传感器的主要优势是他们的鲁棒性(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恢复正常运转的特性)、宽温范围(零下270摄氏度到零上3000摄氏度)、响应快、封装种类多、成本较低。而它们的局限主要是精度较低和噪声较大。 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设计电路 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RTD)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每种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特定的和独特的电阻率特性,所以当温度变化时检测金属电阻的变化,从而得到温度测量数值。金属的电阻是和它自己的长度成正比、和截面积成反比的。这个比例数值取决于传感器本身金属材质的电阻率大小。 为了更精确的测量温度,RTD构造里金属材料的选择就成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考虑因素。用于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的金属主要有铂、镍以及铜。在这三种材料中,金属铂制成的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是最精确、最可靠的。它也具有不易被污染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可保证长期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这些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主要优点还有宽温范围(零下250摄氏度到零上900摄氏度)、高精度高精度、和线性等等。其局限性则包括成本较高和响应略慢等等。 热敏电阻传感器设计电路 和电阻式温度检测传感器RTD相类似,热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也是随温度的变化,电阻阻值相应变化。只是,一般的热敏电阻都拥有一个可计算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的主要优势是它们的价格低并且精度可以接受。它们的缺点是温度范围非线性。然而,鉴于当今许多微控制器芯片上都有片上闪存,可以建立一个可查询纠错的数据表来减少非线性问题带来的精度影响范围。如果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在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300摄氏度之内,则热敏电阻传感器仍可以作为比较可靠的和比较精密的温度测量设备。

f于NTC热敏电阻的三种高精度测温系统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11期范寒柏,谢汉华:基于NTC热敏电阻的三种高精度测温系统研究1579 由式(17)可以看出,为保证测温系统精度应选用精密电阻作为%。该系统测温周期中由于积分器充放电过程时间很短且使用同一积分器,所以可以忽略电容漂移给系统带来的误差,因此该系统对于积分器的要求不高。因为该系统是根据时间比值来测定热敏电阻的阻值,所以系统对于器件的响应速度要求很高。对于过零比较环节,若采用普通运放构成过零比较器,响应时间为毫秒级,不能达到高精度测温要求,因此为提高系统精度,应采用专用电压比较器。常用比较器以国半导的LM系列为代表。以LM311为例,较之于运放,它具有以下特点:开环增益高,失调电压小,共模抑制比大,高性价比;可接受较大的差分输入信号,响应速度快,仅为200ns;传输延迟时间短,而且不需外加限幅电路就可直接驱动r11'L、CMOS和ECL等集成数字电路HJ。多路模拟开关的响应速度同样制约着系统的测量精度,系统可以选用Maxim的DG444DY四路模拟开关,开关的导通时间小于250ns,关断时问小于70n8。计数器可以采用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完成,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系统,而且可以降低系统成本。 双积分式测温系统通过合理选择器件,控制测温周期在几十毫秒范围内,完全可以达到高精度测温的要求,该系统经测试测量精度为0.1℃,该测温理论由于研究较少。所以认为测量精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2结束语 综合比较上述三种测温系统,从测量精度考虑,恒流式测温系统测量精度高于恒压式测温系统的测量精度,双积分式测温系统也达到了高精度测温系 范寒柏(1963一),男,副教授,华北电 力大学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电力系统通信、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hanbaifan@ya- hoo.eom.cno统的要求。从系统成本考虑,前两种测温系统都采用了集成仪表放大器和高精度24bit乏一△模数转换器提高了系统成本,恒流式测温系统由于需要恒流源提供恒定电流且使用了精密电阻,较恒压式测温系统成本更高。双积分式测温系统使用精密器件较少,较上两种测温系统成本较低。实践证明,本文论述的三种测温系统测温精度高,系统构成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I】张洪润.传感器应用设计300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40—45. [2】刘元扬.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M】.第3版.北京:冶金1二业出版社。2005,17一19. [3]倪秀辉,张琳琳,任国兴.基于MSP430的热敏电阻高精度测温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183(3):100—103.[4]曹新亮,樊延虎,宋永东.一种基于双积分原理的模拟量数字化实现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6,217(2):139—140.[5】刘俊俊,廖小松,袁嫣红.提高过零检测精度的方法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22(10):舳一82. [6]李齐放,陈蕴.热敏电阻的直接积分式A/D转换原理[J].三峡大学学报,2001,23(2):134—137. [7]杨振江,曾余庚.热电偶测温系统中的误差分析与处理[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96,23(3):49—52. [8]刘少强,张靖,庄哲民.三线制铂电阻高精度测温方法[J】.自动化仪表,2002。23(11):20一24. [9]孙志强,周孑民,张宏建.热电偶测温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与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2007,20(5):1061—1063. [10]路晖,舒庆,杨美月.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基本参数的快速测试法[J].传感技术学报,1997,3(4):58—61. [11]刘希民.基于电流法的热电阻温度测量装置[J].仪器仪表学报,2007,28(4):31—34. [12]徐震震,侯媛彬,陈平.小信号测量精度的提高方法及其应 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758—760.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