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如何思考》读书笔记

《“土著”如何思考》读书笔记

文/ 陈辉剑

《“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

作者:马歇尔·萨林斯(美)

译者:张宏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作者及背景分析

(一)、萨林斯

马歇尔· 萨林斯是我们所处时代中最显著的美国人类学家之一。出生于美国犹太人家庭,先后进入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他的研究领域使他得以游历了充满异国情调的土耳其、斐济、和新几内亚,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

萨林斯的人类学思想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962年他出版《毛拉:一个斐济岛上的文化与自然》一书之前,他基本上以一个进化论者而知名。这时期的代表作有《波利尼西亚的社会分层》(1958),《进化与文化》(与塞维斯合著,1960),受其导师怀特的影响,假定在文化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处于优先地位,决定着文化的实践。《文化与进化》更表明了他的“文化唯物论”立场。1972年,他出版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石器时代经济学》一书,这意味着萨林斯思想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来自他对波拉尼(Karl Polanyi)“实质主义”经济人类学的阅读,认为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存在着根本的差别。这本书直指西方经济学的进化理论,认为“富裕的西方人—穷困的原始人”乃是一个西方中心论的虚构。1976年,他又出版了名著《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这本书综合了马克思本人的理论和结构主义,以象征人类学理论来阐释非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他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并置在一起,指出它们都是以自身独特的文化构造方式来建构他们的社会的,而长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中的“实际理念”实际上恰恰是西方人建构自身社会的独特方式。这本书构成了对西方社会科学和人类学基本命题的重要批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萨林斯转向了“历史的人类学”,他集中研究了夏威夷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接触的历史过程,接连出版了《历史的隐喻与神话的现实》(1981),《历史之岛》(1985),《资本主义的宇宙观》(论文,1988),《阿那胡鲁》(与帕特里克?克齐[Patrick Kerch]合著,1992),《“本土人”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1995)等名著。他以西方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为例,探讨了非西方文化的能动性。他指出,这些“土著文化”并不是只能对西方文化进行消极的反应,而是出于它们

自身的文化理念,在本土宇宙观的支配下将西方人纳入到他们自己的体系中去,同时,在与西方殖民者相接触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也藉以完成自己的文化转型。1996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甜蜜的悲哀》,在一种“文化并置观”中集中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传统宇宙观,以此来揭示西方“现代性”的起源及转变过程。(此段摘自:《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黄、罗、许合编)2002年版)

(二)库克船长西方人将15世纪到19世纪这段时间称为“大航海时代”。那时,欧洲是一片航海家的热土。詹姆斯·库克就是18世纪最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之一。为了拼凑出完整的地球版图,他在1768年后的10年中先后三次航行,对澄清南半球的地理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太平洋最深的海沟到南极圈都有他的足迹。1770年他发现了“南大陆”(Great South Land),即现在的澳大利亚,他也因此被称为现代澳洲之父。1772年12月到1775年3月,库克船长经过艰苦的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南大洋航行。在这期间,他至少有两次穿越南极圈,创下了人类南进的新记录。虽然他曾经几次非常接近南极洲,但终因冰山的阻隔,始终不曾真正见到这块南方大陆。1778年1月,库克船长在第三次航行中发现了夏威夷,1779年2月,他在夏威夷岛上被当地人打死,他充满惊险的传奇一生就此止住了脚步。(此段引自中国民俗网)

二、书本内容摘要

1.经验主义可以拯救诸如可信和传统的这类偏好的虚假的错误,它们固执在人们的头脑中,体现了原罪在智识上造成的后果。P9

2.如果我们把作为常识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编纂学的自大狂,那么,对其他时代的其他风俗,它就是一种象征性暴力。P17

3.不管怎样,人类仍然要依靠神灵来生活。如果没有神灵生成的斡旋人们既无法完成他们自身的再生产,也无法完成他们生存的自然手段。P78

4.这种差别就是,祭司们与英国人交易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整体感和永恒感,在头人们那里是他们的世系和自身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与罗诺祭司相反,“在我们所有与头人交易中”,金先生写到,“我们发现他们十分注意他们的切身利益。”P78

5.从1779年到19世纪30年代,夏威夷人直接用他们的言语,通过他们众多的仪式实践,以及他们的神话证实,对于他们而言,库克船长是他们的神灵罗诺的一个具体的形式----罗诺在传统上也以其他形式为人们所知晓,包括人类及非人类的形式。P141

6.用我们的智慧去取代他们的智慧,说得更确切些就是有我们的理性去取代他们的文化,这种方法恰好走向一门真正的关于他者的异体学,或科学的

反面,如赛尔托所说,它在另一个社会以其特性“抵制西方各种规范”的地方的开始。P151

7.用赋予他们西方社会的最高价值观的方法捍卫他们的存在模式,必将是自相矛盾的。P151

8.神灵的身躯表现了它与人类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反过来,这意味着,人类存在的对象条件都带有主观性。P155

9.在这里再次,自始至终地常识----食物供应是一个关键问题,他的肯定在饥饿,他的肯定充满怨恨----代替民族志的事实,并且因此造成历史的虚构。P177

10.事实上,库克遗体处理的方方面面都与对待国王被杀死的处理方式相吻合,瓦莱里注意到,头盖骨有事分给那些头人,尤其似乎是给杀死的或者俘获的那个头人,库克的头骨分给卡阿瓦各亚的领头武士凯库豪皮奥,头发分给卡梅哈梅哈是在战斗中抓获一个牺牲者的另一种表示,如同燃烧尸体那样。P182

11.一种关于人类学全市的伪政治学,试图通过赋予土著人最高级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来表明它和土著人的一致性。P189

12.泛人类的实践理性乃是一种人类学认识论的原则----因此,在原则上它独立于任何特定的文化和知识,P12

13.西方还发明了一个由纯粹的物体组成的世界“哑巴客体”,如他们被称作的既没有一个给定的文化秩序所赋予的有意义的价值,也没有相对于人的主体问的那些关系。P194

14.客观世界是以主体的需求而调节和定位的,其依据就是肉体的幸福。P195

15.人格化,这种涉及到有关神灵“不变躯体”的特定法则,表现了经过社会性思考之后对自然的或现象的种类所进行的组织,那就是与人类的存在和活动相一致。P195

16.一阵风与另一阵风不同就像食用植物、鱼、或者颜色的亚类型都是根据它们各自文化性的构建起来的人类活动关系区分的。P212

17.一方面,头人对神圣权力的挪用是规定和英雄的方式之间变动的:神性与血统,官员和仪式功能有关,这超越了既成的秩序行动相联系的神性和表达了宣传把特定神灵个性化的神性都正好相反,尽管规律产生后一种现象表现为结构之外的,或者当论冒犯血统的合理性时就甚至成为反结构。P221

18.很奇怪的是,当奥贝塞克拉继续用斯里兰卡的信仰和他自己的经验解释早起夏威夷人关于白人的观念时,他里夏威夷人越来越远而与神对人、灵魂对物质这种本土性的西方民俗学却越来越近,这又是因为这又是因为他把人是否成为神灵的各种形式的问题,消解为“土著们”能否辨别他们之间的差异化问题。P250

19.随后不同性质的贸易模式,连同航行年代记中的记录的国土的活动与行动以及其他一些贸易,如我所说的都非常切合古典

的马卡斯基,因而可以假定确定在12月是有效的。P282



三、对书本内容的思考

(一)、在研究方法上.

经验主义不应该是人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要突破常识的误区,从客观实际出发去研究任何一个客体。否则则会走入经验主义的偏误论当中,这样非但无法真正探索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而且容易用自己的经验代入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当中,这必然产生莫大的偏误。除此之外,研究者不能反客为主,把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放到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中,这样容易用现代西方的理性主义取代土著社会的文化思考,所以不管是研究那一个社区的文化和生活,都不能从现代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视野出发去理解土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一旦研究者把自己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等去理解土著人的思维观念时,容易走进“进化论”的偏误,认为土著的文化是落后于西方理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实任何一个种族都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这是有自身的环境因素和主体内在思维决定的文化。这类的文化也是区分不同种族的主要依据。

文化和观念本身不是客观事实,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主观思维,是相对动态的。所以研究土著文化的时候要站在土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文化,从土著人的心理开始理解他们的宇宙观念,才有合理性可谈。正如《“土著”如何思考》中,我们要从夏威夷人本身对罗诺的理解方式和认识方向出发,才能正确的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将库克当作罗诺,反过来,才能明白夏威夷人是怎样通过神灵以维系社会的持续稳定。假如从西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出发去理解的话,无非是把夏威夷人当作“哑巴客体”,“ 试图通过赋予土著人最高级的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来表明它和土著人的一致性”,这样捍卫他们的存在模式必然是自相矛盾的。

(二)、在内容上

讲述了来自于英国的库克船长的船队在太平洋的夏威夷岛所遭遇到的种种奇怪的事件。库克船长的船队到达夏威夷岛的时间正好在玛希卡基节庆中罗诺神像巡游期间,而此时库克的船队也正好也以顺时针方向绕岛航行,与罗诺神像在岛上的巡游方向一致,因此,当库克船长在登岛时就被认为是罗诺的现身,相应地库克船长被以对待罗诺的献祭来接待。但是玛卡希基仪式结束后,库克船长的船队由于桅杆折断被迫重回夏威夷岛,库克船长回到夏威夷岛就被土著人杀害。透过这些现象,萨林斯企图阐释土著的文化是怎样的?该如何去理解文化?

萨林斯渴望从方法和逻辑甚至文献资料上去反驳自己的学术对手(奥贝塞克拉),所以文章大量再现了文献

资料。在引述金中尉的话中,萨林斯提到:祭司们与英国人交易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整体感和永恒感,在头人们那里是他们的世系和自身利益结合在一起的,与罗诺祭司相反,“在我们所有与头人交易中”,金先生写到,“我们发现他们十分注意他们的切身利益。”其实这里可以充分展示夏威夷人是怎样应对全球的贸易和外来者的到访。这类不仅可以有效的反驳了奥贝塞克拉,也从夏威夷自身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处理方式及价值观念。这里也涉及到了一个“人与神”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到底是人在神之上还是神在人之上,如果是神在人之上,那为什么夏威夷人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当库克船长绑架国王时,他们不惜杀到他们信仰的“罗诺神”;如果人在神之上,是不是意味着人创造了神呢?是先有人才有神呢?但为什么人还是虔诚的朝拜神呢?此类的神的问题不难又会将此类的问题延伸到宗教,宗教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到底充当着怎样的角色呢?仅仅在宗教是一种主观的文化,区分着不同的族群、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吗?

萨林斯还说道:一阵风与另一阵风不同就像食用植物、鱼、或者颜色的亚类型都是根据它们各自文化性的构建起来的人类活动关系区分的。这虽然不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但是基于此,很容易联想到涂尔干《原始分类》中的观点,每种神话基本上都是一种分类,只不过他所根据的原则来自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是科学观念。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体系总都在强调分类,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区别,任何一个族群根据自身的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宇宙观念用自己的话语去区分自身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差异,保持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排他,通过这样的一种分类也维持了一套社会秩序,这套秩序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旦打破了这套秩序就会出现库克船长遇害的类似事件,萨林斯说正是因为库克船长不理解夏威夷人的宇宙观念,不知道土著人把他当做罗诺神而冒犯了他们的规则,最终被杀害,这间接证明了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分类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矛盾。一旦矛盾产生就会出现利益的冲突。

四、对书本内容的疑问

1.库克的故事显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后的全球贸易中才产生的,但通篇没有详细的介绍与其有关的内容,库克船长的故事是如何跟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之间产生联系?这种联系是必然意味着西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对土著文化入侵而产生的矛盾吗?

2.奥贝塞克拉的观点是,因为利益的矛盾的存在才导致库克船长被杀害,为什么萨林斯认为这是一种殖民的思想呢?萨林斯

的诠释把库克放在更高的“罗诺神”的角度,就没有“土著会以西方人为神”的近乎论的嫌疑吗?

3.为什么故事当中库克船长被杀害,而其他船员可以平安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