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云南省元江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云南省元江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近年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紧紧抓住省市五大基础设施网络

建设机遇,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村(居)民小组水泥路面硬化,着力补齐

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7 年元江县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89 个,建设里程1523.081 公里,总投资116329 万元。其中,纳入建养一体化EPC 总承包项目164 个,建设里程864.823 公里;未纳入EPC 项目125 个,建设里程658.258 公里。目前已启动建设196 个项目1102.291 公里,完工57 个项目325.743 公里,完成投资31289.66 万元。

加强做好公路养护工作。元江县列养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549.185 公里,

其中地管省道1 条68.22 公里,县道15 条387.635 公里,乡道505 条1823.635 公里,村道77 条269.695 公里。2017 年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项目3 个,总计划投资479 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62.61 万元。

积极推进县乡道改造提升工程。7 条涉及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的工可编制已委托云南交通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目前,3 条项目工可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其余项目已召开初评会,正在按基本建设程序有序推进。

公路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结合实际,通过EPC 等方式加快推进因远、洼垤两个整乡脱贫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实施30 户以上贫困发生率在35%以上自然村公路建设项目85 个235.8 公里,目前已完工12 个,里程22.577 公里;直过民族村公路建设项目11 个50.81 公里,目前已完工4 个,里程

14.115 公里,在建项目7 个;在建市级扶贫公路建设项目1 个,里程27.804 公里;14 个贫困行政村道路已硬化13 个,1 个正在抓紧施工。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云政发[2002]120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2.09.27 【实施日期】2002.09.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 (云政发[2002]120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云南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立体交通网络,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宏伟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目前,我省纳入国家统计的通车里程已达16.4万千米,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一,公路建设投资已占全省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7,为改善云南投资环境、提升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地质地貌复杂,建设难度越来越大,建设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筹措越来越困难。路网技术标准低,结构不

合理,路面质量差,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小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仅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1. 7%,国道主干线建设只完成总体规划近50%,加快建设刻不容缓。 二、明确目标,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我省公路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以加强通县油路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等级为基础,确保“十五” 期间完成公路建设任务400 亿元,新增公路里程3 000千米,大幅度提高路面等级,高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比重达到2.6%左右;到2010年,完成干线公路的全面改造,高等级公路比重达到3.5%以上。具体目标是,以“三纵三横、九大通道”为主,抓紧建设国道主干线嵩明至待补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昭通至待补高速公路、水富至麻柳湾高等级公路、安宁至楚雄和保山至龙陵高速公路、锁龙寺至砚山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省际间公路通道和国道干线公路思茅至小勐养高速公路、小勐养至磨憨二级公路、祥云至澜沧江二级公路、武定至永仁二级公路等路段;在改造干线公路的同时,对旅游干线公路、经济干线公路、国道干线以及地(区、市)通县公路、县县通公路进行全面改造,改善公路条件,提高全省公路的路网等级。 三、加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1]73号)和《

云南省农村公路条例

云南省农村公路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本省制定的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保障畅通、保护环境,以及建设、养护和管理并重的原则。 农村公路实行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公路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经费应当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州(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农村公路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工作,并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林业、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原则,组织村民配合做好本村村道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农村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和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农村公路用地、农村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影响农村公路安全的违法行为。 禁止在农村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农村公路规划。 县道、乡道规划依法进行编制、审批和备案;村道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州(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编制和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条农村客运站(场)、渡口、码头等设施应当与农村公路统一规划,并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一条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村公路规划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建设计划,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应当根据国家和本省制定的技术标准,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进行建设。 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的,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和村道)总里程为128191.688公里,占全社会总里程的90.95%。按照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2年,还将新改建1.8万公里农村公路。随着农村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愈显突出。据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超过全省死亡数的50%以上。近几年来,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交通部从2004年起在全国开始实施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对从根本上提高公路的交通安全性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然而,农村公路在公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农村公路实施安全保障工程,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性,而且也将对公路网交通安全性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减少交通事故的角度讲,只注重道路本身几何构造的设计是不够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无疑对减少交通事故起数和严重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农村公路由于受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在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往往随意、盲目的选用、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甚至在必须设置交通安全设

施的危险路段不设置安全设施,使驾驶员在这些危险路段不能及早地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严重度。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率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设计、设置来改善农村公路不良的交通安全状况。但是目前国内的农村公路普遍等级较低、建设资金不足,所以要按照一般公路的标准在农村公路上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设置方法进行研究,得到既能满足安全性要求而又不增加投资的适用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设置方案。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概况 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开发研究及其应用非常重视,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经济美观、性能优良和安全适用的新产品,以满足交通运输发展对安全设施的需求。目前,交通安全设施的应用正朝着国际统一化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应用方向发展。在标志方面加强了对高亮度反光膜、吸能型自发光标志等新产品的研发;在标线方面注重了对新型涂料的开发;对于防撞护栏,将从最大限度的保障人、车安全,降低事故严重度的角度出发,研制高吸能、经济、耐久的新型护栏及缓冲防撞系统。

云南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第三方试验检测管理办法

云南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第三方试验检测管理办法 (暂行) 云交基建(2010)91号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建设项目第三方试验检测是指经项目业主招标(或委托)选择具有相应的试验检测资质,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试验检测机构,依据合同规定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规程等,独立对项目建设所用材料、构件、成品(半成品)、工程实体的质量或技术指标进行的试验检测活动。 第二条我省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须实施第三方试验检测。其中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地方二级公路,有条件的可进行招投标,或者由州市交通主管部门委托确定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 第三条高速、一级公路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等级应为公路工程综合乙级及以上等级。二级公路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等级应为交通行业认证的特殊丙级及以上资质。 第四条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不应影响现有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不能替代任何一方的试验检测工作。试验 检测项目参数及抽查频率按本暂行办法附件(第三方常规、非常规试验检测项目参数及抽查频率)实施。

第二章选择方式 第五条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的建设项目,项目法人为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的招标人。招标人在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下,通过招标择优确定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 通过委托方式选择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的建设项目,州、市交通主管部门为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的委托人,按照相关规定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在项目开工前达到进场条件。 第六条原则上一个项目招标选择(或委托)一个第三方试验 检测机构。独立或特殊的检测项目也可单独招标选择(或委托)具 有相应检侧能力和资质的机构承担。 第三章试验检测机构执业资格及执业要求 第七条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试验检侧机构; 2.具有交通行业认证的相应资质等级证书。有专项检测(交通 工程、桥梁或隧道工程等)项目,需要单独招标时应具有相应专项 检测资质证书; 3.试验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试验检测资格证书; 4.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全部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 第八条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尚需满足以下执业要求: 1.能够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独立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试验检测任务;

云南省农村公路弹石路面设计施工手册

云南省农村公路 弹石路面设计施工手册 一、弹石路的基本概况 用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石块铺筑的路面统称为块石路面。根据所用石块的形状、尺寸及加工修琢程度铺筑的路面又可分为条石、小方石、拳石和粗琢块石等数种路面,块石路面按它的平整度分为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和不整齐块石路面。 我国云南省在农村公路中大量建设了弹石路面,属于半整齐块石路面,系用粗打的“拳石”或“弹街石”铺砌而成,俗称“弹石路”。 弹石路面是摊铺在砂垫层上用人工铺砌经过粗凿以后形成的半整齐石块,通过嵌缝填隙压实,成为一种坚固耐久、清洁少尘,适应中重型车辆通行,易于翻修、养护维修和投资较少、方便群众投工投劳的一种路面。弹石路面适宜在石料丰富的山区公路铺砌,也可在道路急弯陡坡地段、沿线城镇、村寨附近的路面以及土基尚不稳定的桥头填土和高填土路基地段铺砌,可在新施工的路段或老路面上加铺弹石路面面层。 弹石路面具有几个特点:建设养护技术要求低,施工难度小;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建设养护成本低,性价比较高;满足农村公路的行车要求和通行能力要求;便于群众投工投劳;对路基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弹石路面平整度相对沥青路面差,行车噪声较大。 弹石路面填料,主要用来填充石块间缝隙,嵌紧块石不松动,以加强路面的整体性;一般采用砂作为填料,整齐块石弹石路面上,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砂、沥青玛蹄脂来填缝,有时亦可用砂填缝下部,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砂填其上部1/3深度。 弹石路面的强度,主要依靠地基的承载力各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摩擦力所构成,当此种力很小,不足以抵抗车轮垂直荷载作用时,就会出现沉陷变形。 二、弹石路建设的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弹石路面应遵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弹石路面的结构一般采用:弹石面层+砂垫层+基层+调平层(也可直接路基调形)。 弹石路面设计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用以确定结构层厚度。建议弹石路面的材料抗压强度回弹模量EP 值在240MPa 至260MPa 之间考虑。除弹石面层外,其强度不足部分应铺筑基层给予补强,或增加补强层设计。所铺砌的弹石路面应铺砌在路基合格的地段,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等级技术要求。 作为弹石路面重要指标的控制弯沉值根据交通量计算。 2、 弹石路的材料要求 面层弹石料。使用开采的天然石料或路基开挖石方的利用料,其石质不得低于3级(30MPa ),材质坚硬,经粗琢打制后,石块的长度不宜大于高度,高度不宜超过宽度的2倍,石块的顶面与底面应基本平行,并且顶面应略大于底面,石料规格要均匀,石料顶面积在90cm 2~150 cm 2之间,底面面积在60 cm 2~130 cm 2之间。经多年实践,弹石块的高度采用12—14 cm 为宜,较小尺寸的弹石使用质量比大块弹石好,病害少。 弹石块侧面不宜有显著的突出,以免铺砌时妨碍互相靠紧。用于铺筑的石料高度不得大于或小于设计高度的2cm ,尺寸不符的弹石或尖锲状、扁平的石块、 弹石面层 垫层砂 基层 路基

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 云南省交通厅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臵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公路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同时,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兴起,公路已能够提供长距离、快速、安全、舒适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云南省山川、河流密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工程建设困难,使交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云南省铁路运输受其技术经济特性制约,导致通达性有限;内河运输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在这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承担着云南省大部分运输量,其不仅承担着“面上”基础性运输,在运输大通道中也承担着较多的中长途运输。因此,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多年来,云南省公路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一定进展。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7万公里,2005年7月安楚高速通车后,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4.5万公里,51%乡镇已通油路,84%建制村已通公路。但云南省公路网还明显存在干线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高等级公路规模不足,农村公路通达性差、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世纪初是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云南省公路交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汽车社会快速到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公路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也给云南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云南省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加强云南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联系,需要公路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令2018年第4号)2018年6月1日实施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4号)《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12月27日经第25次部务会议通过,并经财政部同意,现予公布。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8年4月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包括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并纳入统计年报里程的农村公路。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渡口。 县道是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 乡道是指除县道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 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安全至上、确保质量、生态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工作,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指导、监督乡道、村道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负责,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和促进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建设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在乡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可以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和一事一议制度组织村道建设。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项目业主应当具备建设项目相应的管理和技术能力。 鼓励选择专业化机构履行项目业主职责。 第七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按照规模、功能、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分为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确定重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具体划分标准,并可以根据相关法规和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简化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第八条鼓励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建设质量。

农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 2.建设单位:某市某区投资有限公司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遵照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评价方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同时遵循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标准、规范。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要求,我公司组成了由总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对影响

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07年10月底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并向某区政府进行了汇报,取得了业主单位的初步认可意见。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2007年11月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某城区市郊中环西路汪公潭至水口立交桥、某红色旅游公路、某至五陂下、潘矿至王家源、浒泉至楠木)、桥涵工程及道路排水和相应的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绿化美化工程等。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某市某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建

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公路营运载客汽车客位,公路营运载货汽车总辆数,公路营运普通载货汽车辆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 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云南省公 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拥有量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占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云南省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同全国公路营运汽车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云南省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指标分析 (7) 一、云南省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云南省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占全国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云南省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云南省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公路营运载客汽车辆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 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 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 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 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 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XX-2015年)开展 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查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 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 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 得到极大改观,截止XX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

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XX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中国交通概况

中国交通概况 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 “十一五”的五年里,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我国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陆海空条条大道畅通,基本满足了百姓出行需求。 在陆上,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到去年年底达到345万公里,五年新增通车里程53.5万公里。其中,东、中部地区94%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有路走,有车坐,“村村通”成为广大百姓最欢迎的“德政工程 ”。 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80万公里,五年新增40万公里。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975亿元,同比增长21%。 在水上,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五年总投资为1000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至“十五”末的投资总额;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

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五年救助遇险人员97367人,平均一年救助超过19000人,救助成功率达到96.3%。全国共设置了20个直属海事机构,112个分支机构,承担起水上安全监管工作;国家五年对救捞共投入55亿元,救捞系统拥有各类救助船舶70多艘、120艘打捞船舶和21架救助飞机,海上有人遇险,救捞队伍快速出动救人。 在空中,中国民航业“十一五”期间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倍;通用航空作业年均增长10%;通用机队数量翻番,达到1000架。去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0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到520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14.1%、14%和11.1%;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提升了3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公路客货运量完成300亿人次和220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内河货运量完成17亿吨,是2005年的1.6倍;民航客货运量完成2.66亿人次和500万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6倍。

关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公路条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公路条例 (2010年2月4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2010年7月30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公路,是指自治县内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自治县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原则。 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捐资建设、养护农村公路。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建立专户,专款专用。资金主要来源: (一)每年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2%; (二)上级扶持资金; (三)捐赠和其他资金。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保护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护路日。 第七条自治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自治县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水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村公路的管理服务工作。 第八条自治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应当与乡(镇)建设规划相协调,并应当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和文物古迹。 第九条农村公路用地和公路保护用地,依照下列标准执行: 农村公路两侧行道树、边沟、截水沟(上至坡顶,下至坡外脚)外缘以外不少于1米的范围内为公路用地。公路用地边缘各向外延伸,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的范围内为公路保护用地。 第十条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未经自治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保护用地范围内,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确需修建的,应当事先征求自治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堵塞公路边沟,利用路面引水、排水; (二)损坏、污染农村公路及其设施,涂改公路标志; (三)设卡收费; (四)搭建棚屋,设置摊点、维修场及其他临时设施; (五)堆放建筑材料及其他物品; (六)挖砂,取土,采矿,烧窑。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程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经过村寨、田地的路段,应当设置排水设施和农灌通水渠道。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第十四条自治县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农村公路配套设施,在主干道设置里程碑、界碑、指路牌等交通标志。

继续推进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事业

继续推进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事业 要想富,先修路是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所以,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推进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事业。 一、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依然存在的问题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为此,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和建制村通沥青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

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还是面积密度,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我国各省市公路用地总量和公路密度差异很大。全国公路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上海,两者相差近34倍。全国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是上海,面积密度最小的是西藏,两者相差26倍。所以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加快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以缩小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 2、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5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

关于加快旅游公路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加快旅游公路建设的工作方案 旅游公路是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的公路,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全省旅游公路建设,助力旅游强省战略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目标问题双导向,补短板、拓功能、促衔接、强服务,进一步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补齐旅游公路基础设施短板,优化重要城市节点之间、旅游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旅游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路网连通和有效衔接,进一步拓展公路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积极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保障旅游强省战略实施。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大景区、5A级旅游景区通高速公路,具备建设条件的4A级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启动实施并力争实现75%左右的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连接道路向其他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延伸,逐步实现具备条件的2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点)通硬化路,基本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生态公路”“景观廊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汽车站“游客集散中心化”和服务区“驿站化”改造

加快推进,公路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依托高铁站、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的旅游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高铁站、机场、公共交通、旅游专线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交通枢纽—集散中心—旅游景区的旅游集散网络;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更健全,出行引导更智慧,交通旅游产品更多元,服务品质更优异。 二、主要任务 以补短板、拓功能、促衔接、强服务为重点,着力实施“通路”“改站”“畅游”“智联”四大交旅融合提升工程。 (一)重点解决“通路”的问题。加快实施“四个层次路网”建设,积极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实现重要节点城市、旅游目的地与交通干线的互联互通,强化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路网连通和有效衔接,打通“断头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破除景区可进入性差的“瓶颈”制约,为游客创造快速便捷安全可靠的交通条件。 1.着力推进大景区和5A级旅游景区高速公路连通工程。2019—2020年,安排建设通大景区高速公路3条391公里,解决宕昌官鹅沟、红色南梁、夏河拉卜楞寺等3个大景区所依托的县城通高速公路问题;S10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解决临潭冶力关大景区通高速)和南梁至太白高速公路(直通红色南梁大景区)作为“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待建设条件具备后启动实施;安排建设通5A级旅游景区高速连接道路3条161公里,解决天水麦积山5A级景区高速连通和敦煌5A级景区高速互联互通问题;平凉崆峒山5A级景区连接道路项目涉及环境敏感点,待建设条件成熟后再行解决。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大景区、5A

[计划]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计划]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高路况质量~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法[2005]49号,和《云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云政办发[2007]17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省交通厅是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下达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和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第四条省公路局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第五条州,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六条州,市,交通局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审核并转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 ,二,统筹本州,市,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计划。 ,三,监督和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 ,四,监管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五,州,市,交通局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本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七条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负总责。 第八条县,市、区,交通局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 ,二,编制农村公路年度养护建议计划。 ,三,统筹安排上级养护补助资金和地方筹集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四,监督检查和考核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第九条县,市、区,交通局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提出年度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 ,二,组织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三,对养护施工单位实施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按有关规定进行路况质量检查~随时掌握路况质量~保障公路完好。 ,五,加强路政管理~保护路产路权。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所~以覆盖全乡,镇,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做到有路必养~具体职责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章资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一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在汽车养路费收入中~按下列标准进行养护资金补助~即: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但本补助标准只对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定岗后的管理人员 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县,市、区,~否则将不给予补助,。 第十二条各地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交通规费留地方部分的40%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