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笔记

一新经济政策(1921~1927)

背景:1 经过三年的奋斗,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军叛乱的胜利

2 为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政权,列宁决定吧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3 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用了。为了顺利完成经济建设的任务,首先医治战争创伤,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制定和实施:

1 经济政策调整首先从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村和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开始。列宁认为当

务之急是首先要改变粮食政策和与此相关的贸易政策。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大胸怀公开承认错误和失败,深刻总结了自己和领导机关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历史教训。

2 1921年3月8~16日举行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正式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3 内容:

A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

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由自己全权处理。可以到市场交换所需物品。

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方面,实行了“供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重点转变。(合作社战略基本思想即《伦合作制》)

B 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讲部分国有企业

以租借制和租让制(p201)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队苏俄的敌对情绪不叫强烈,外国资本家对苏俄政策的稳定性缺乏信心,苏俄在经济上提出的条件有时比较苛刻,事外国资本家获利不多,所以租让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实行平等互利的对外开放政策

C 商业: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蒙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

制,大吏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限承认市场作用。

D 在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1 工业从高度集权的总管理局管理体制开始过渡到分层次分级管理的新体制,扩大了地

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2 分配制度:废纸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

的劳动报酬级差制

实质: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式,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目的: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1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1推动了生产力的孙旭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保证了苏联稳步的想社会主义过渡,2虽是在苏联这一特定的国家和历史条件下实施的,但是具有民族特点和某些特殊性3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国家从资本主义想社会主义过渡的共同规律,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国际意义,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惊讶。4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工人的失业问题。使苏俄顺利恢复了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并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斯大林模式

1 存在时间:20世纪20,30年代~90年代

2 背景: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的成立,1925,12月苏联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方针

3 内容:

A 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的认识:布哈林出现严重的“左“的偏向:1违背资源原则2 组织形式上片面追求大而公,跳过劳动组合。大办“农业公社”强迫农民把家禽等公有化。/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发现问题后,采取措施努力加以纠正。十六大通过了《关于集体农庄运动和农业的发展》的决议。

2 过程:1928.12十五大《关于农村的工作》决议(斯大林拒绝联合反对派剥夺富农的提议,主张用社会主义制度击败富农。)—1929,7布哈林集团失败集体化运动提速—1930《关于集体化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措施》《关于在全盘集体化地区消灭富农经济的措施》—农民反抗,大批屠杀牲畜—1930.3《被胜利冲昏头脑》将责任推到地方官员身上—消灭富农

3 结果:1932大饥荒

B 工业上发展重工业:

1背景: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吧整个国民经济转移到现代技术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 1925年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在大会上阐述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方针和政策,规定了工业化的总路线、——实质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从技术上改造整个国民经济,他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3 留下的经验教训: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方针2 资金是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至关重要的问题3培养工人阶级只是分子队伍,早就大批技术和管理干部,提高广大工人群众的技术水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斗争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4 改革工资制度是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采取的重要措施。5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6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外资,引进外国现金技术。

C 政治上高度集权

D 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 一五计划1928~1933:15大制定。16大号召

2 二五计划1933~1937 :17大通过

3 新宪法颁布1936:对斯大林模式确认

4 斯大林模式的发丝:10月革命后一时形态,左倾,不顾国家社会生产力,搞历史阶段超越,用人为手段建设理想社会,经济上排斥市场经济,将市场等同于资本,建立以党为代表集权经济,粗放型赶超型,准军事型经济体制。政治思想上,无视政治思想,政治斗争尖锐,忽视个体作用,破坏法制,文化专制。否定学术自由,

三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特点

1 赔款问题:

a 赔款协议1920,7~1921,4

b鲁尔危机1923.1

关于赔款问题。战后德国的财政金融处于混乱状态,垄断资本家为了保存实力在在政府的默许下拒绝纳税,并要求修改凡尔赛条约,拒绝偿付赔款。德国政府则利用英美两国与法国的矛盾,企图用拖延的办法逃避赔偿。1923年,赔款委员会举行巴黎会议,英国提出一个新的赔款方案,美国主张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确定德国的支付能力,法国政府蓄意吧德国鲁尔地区展位已有。在巴黎会议上,法国积极主张制裁德国,会议最后谴责德国徐一步履行赔偿义务,声称协约国有权多次实施制裁。1923年,法国借口德国不履行供应煤等为名,占领鲁尔地区,挑起鲁尔危机。

德国采取消极抵抗,停止偿付所有赔偿和实物,并号召矿山,企业和铁路运输部门的职工抵制占领当局的各项措施,股一览发纸币,另危机开始前的通货膨胀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英美向德法施压,建立成立专家委员会重新处理赔款问题,法国希望尽快收场,但拒绝成立委员会,在英美压力下答应。

道威斯计划

1 1923年.赔款委员会决定成立两个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会有道威斯担任主席1924年道威斯委员会提出一个计划——道威斯计划

2 内容p296

3 1924年批准了道威斯计划

杨格计划

1 1928年,德国赔偿问题又成为有关各国关注的中心,德国以经济负担太重为由,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重新确定赔款总额和年限,取消外国对德国的财政监督,撤走莱茵区的驻军。英法美也希望通过谈判,进一步商讨赔款是自己有利。1929年以杨格为主席的14人拟成了新的赔款计划,——杨格计划,在海牙会议上通过。

2 内容:p297

3但杨格计划还来不及实施,德国就卷入世界经济大危机,在德国政府请求下,美国总统胡佛发表“缓债宣言”随着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各国签订《洛桑协定,》6个月后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干脆取消了赔偿义务、

四德意日纳粹势力兴起

德国纳粹势力的兴起(纳粹运动和纳粹党兴起于一次大战结束不久。是世界法西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原因:a德国社会的不满,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四大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

b 国情:广大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和仇恨,民族沙文主义分子对外扩张和称霸

世界的强烈野心。社会下层在长期战祸和动乱中形成的一股社会破坏力量对现

存制度和秩序的敌意,以垄断资产阶级为核心的反动势力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

会主义苏联的仇视。

2 希特勒控制了“德国工人党“后,发布《二十五点纲领》打着“民族复兴”旗号,鼓吹民族复仇主义和对外扩张

3 1920年4月希特勒将党改名为“民族主义德国工人党”并设计了分别代表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红底白圆心,中间镶嵌#的党旗,,对党的组织原则加以改造,取消了委员

会领导制,确立了“领袖原则”自任党的“元首”

4 1923,鲁尔危机导致德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希特勒乘机与11月在慕尼黑发动“啤酒暴动”很快失败了。希特勒入狱

5 服刑期间,口授了《我的奋斗》鼓吹:“领袖原则”和独裁统治。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极力宣扬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是纳粹运动的理论和行动纲领。

6出狱后,希特勒进行了党的重整工作,讲纳粹党中央机构分为两个部,大吏重整武斗组织冲锋队,建立更精锐的团体党卫队。

7 希特勒及其党徒十分重视宣传鼓动工作。大四鼓吹民族沙文主义和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极力扩大党员人数,争取选票。积极同垄断资本家啦关系,想他们表露纳粹党打算对外扩张和镇压共产党的真实意图、

8 由于纳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破产的中小资产阶级分子,退伍军人,流氓无产者和失去阶级性的长期失业工人等社会力量,因此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纳粹党的势力难以迅速膨胀。但,纳粹势力的兴起对魏玛共和国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日本纳粹势力的兴起

1 1927年3月,日本爆发金融危机。田中内阁力图以强硬的内外政策加强统治。(首先以紧急敕令和巨额贷款平息了金融危机,挺尸加紧推行资本主义,加强专门搜捕政治犯和思想犯。随外,标榜自主外交,积极鼓吹无力扩张,对中国主张积极外交,并阴谋策划对华军事侵略)

2 田中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总结性文件《对华政策纲要》p286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称霸远东的方针.

3会议结束后,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向天皇写了一份报告——田中奏折p286

4 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严重。由于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外贸的缩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由于日本在经济危机袭来前已经开始裁剪下层官吏,更加剧了需求不足的现象。5为了转嫁危机滨口内阁进一步加强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人的工资,增强大财阀对主要产业的控制,对外加紧掠夺殖民。广大工农群众也展开大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斗争

6 日本式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处于同英国,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亚洲世界霸权的需要,1919年法西斯分子大川周明在日本组建了第一个法西斯组织——犹存社

7民间法西斯团体多脱胎于右翼团体,封建性强,奉行家族主义和自我个人主义,在日本法西斯化的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8日本军部在国内拥有特殊地位,成了法西斯崛起的温床和支柱,在大川明周和北一辉影响下,军部内分别形成了“幕僚革新派”和基层将校革新派——军内革新派即军内法西斯帮派9 法西斯分子迎合中下层民众不满现状的心理要求,乘机打出打到“财阀和政党”“重点解决满蒙”等口号,以反对垄断资本和鼓吹对外转嫁危机的宣传来扩大势力,中间阶层的青年队议会和民主政治感到厌倦和不信任,要求取消议会制,实行军部独裁,加快扩军备战,和对对外侵略的步伐在军内掀起“国家改造”的高潮,军部法西斯势力逐渐成为日本法西斯化过程中的主力

意大利纳粹势力的兴起

1墨索里尼上台后开始为建立法西斯独裁做准备1首先建立“法西斯最高委员会”2 取缔其他政党的武装组织,解散皇家卫队,建立“青年法西斯党”3为了控制议会,进一步为法西斯党独裁统治铺平道路

2 法西斯党的倒行逆施引起广大群众和其他政党的强烈不满,马捷奥蒂公开指责法西斯的暴行,被暗杀,各界人士要求追查此案,遂组成了“阿文廷联盟”,而以前首相萨兰德拉为首的资产阶级分子建立了亲法西斯组织。墨索里尼在国王的支持下,用武力镇压反法西斯活动,不久便改组内阁,从而确立了法西斯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3墨索里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完善法西斯专制统治。P289~290

五德国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法西斯上台

1经济繁荣时期的纳粹党:1928,5,20选举,81万张选票。12个议员席位,党员108000人,社会民主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通过合法手段取得政权,建立严密的正当组织,分区制,政治组织,组织妇女儿童,改组冲锋队,建立党卫队,设党内法庭,保证党的纪律和元首威信不受影响

2 经济危机带来的机会:工业危机很快引起货币信用危机,对外贸易一落千丈,经济危机对德国民众的生活情绪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布吕宁上台采用传统的经济政策应付危机,不仅没有减少社会的有效需求,促使危机深化,沉重打击了中下资产阶级分子和广大工人,农民。下层民众对魏玛政府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建立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政府。德国统治阶级也不满魏玛政府,希望得到一把双刃剑,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为德国获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对内平息民众不满的情绪。

3 纳粹运动的崛起:a经济危机给纳粹党提供机会,希特勒乘机组织数千名纳粹宣传员和学校的学生前往中小城市和农村,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以争取不满现实的广大下层民众。

b 纳粹党向哥哥阶层特别是下层民众许下种种美妙的诺言,向工人大出“社会主义”旗号

c 积极鼓吹白虎中小企业主的利益,1932年,该党成立“工商业中产阶层战斗同盟”提出接管大百货公司,统一商店和消费合作社加个的主张

d 纳粹党还扮演农民代言人的角色

e 对思想激进,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大学生和一般青年。纳粹党展开广发争取工作,针对青年特点,迎合激动不安的青年一代的要求进行各种吸引人的活动将他们手落到纳粹青年组织中去

f 纳粹党利用民众痛恨凡尔赛条约,希望民族自强的心理和要求,以全民族利益代表着的面目出现,大出复兴德意志民族的旗帜,宣扬民族复仇主义。

g 广大下层民众纷纷落入纳粹党设下的圈套,在1930年九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4魏玛政府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1布吕宁由于经常得不到过会多数的支持,便利用魏玛宪法中授予总统的权利,依靠颁布“紧急条例”管理国家,客观上破坏了民主制度,为独裁铺平了道路。

2 1932年3月选举新总统,兴登堡再次获选总统。布吕宁递交辞呈,兴登堡任命巴本为政府总理。巴本组织了一个由无党派右翼贵族和资本家组成的政府,继续考总统的紧急法令维持统治。

3 兴登堡宣布解散国会,重新选举,希特勒利用经济危机加深,开展大规模的竞选活动,最后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4 同年九月兴登堡解散国会,再次进行选举,从1932年年中起,德国经济危机逐渐缓和,纳粹党同垄断资本家勾结的内幕不断被披露,次党威信下降,希特勒企图通过国会选举回去政权的阴谋破产。

5 垄断资本家沙赫特凯普勒同巴本和党卫队头目希姆莱拟定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兴登堡让希特勒做巴本手下,拒绝,后任命施莱彻尔为总理。上台后为收买人心,采取迎合下层民众意愿,资本家和容克地主对其心存疑虑,兴登堡也不满,新政府很快陷于孤立,巴本借机复仇,联合纳粹党的力量反对施莱彻尔政府,1933年1月4商定以“希特勒—巴本”内阁取代施莱彻尔内阁。1月30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担任总理。

4 《凡尔赛条约》严惩了德国,另德国社会产生了复仇情绪

5 建立独裁统治之路(1933—1934)

1 建立政治上一党独裁:p341~347

1933,2,27过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

1933.3。23通过授权法,取消过会权利—

1933,3,31颁布各绑与政府一体化法令,取缔邦政府权利

1933.7.14颁布禁止组织新政党法,确立一党独裁。

1933.5.10成立德国劳工阵线,控制工人力量。

1934,6清洗冲锋队,取得国防军支持,

1934.8颁布《元首法》取缔总统职务,任国家元首总理,具体实施手段,国家党卫队、

2独裁统治手段:种族主义理论,排犹暴力,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国民经济军事化,种整军备

七1929年经济危机

1大危机的根源解释

A 制度根源说: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制度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 有效需求不定说:凯恩斯

C 货币政策失误说:弗雷德曼

D 证券投机过热说

2 大危机的特点:1持续时间特别长2范围特别广3破坏性特别大

3 大危机的表现:1来势汹汹史无前例2失业人数剧增,工资水平下降3工业农业金融信贷多重危机相互交织

4 对外贸易和投资制度

4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后果:

1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局面。

2 资本主义国家内罢工运动,群众示威和农民运动重新高涨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也掀起了反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斗争,出现了心的反帝高潮。

3 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站,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4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以美国为主导的心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第二次世界策源地,19世纪经济体系理念崩盘,心国际经济秩序产生

5德国在东欧和南美诸国建立了“广泛经济圈”,日本在东亚结成“日满”经济集团

6 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但没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7 两种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分化和对立和重新组合,为以后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铺垫了道路。

5 各国资产阶级代理人图谋解决的对策

A 英国: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学说,反危机李坤得到迅速传播,三条基本心理规律发生作用p315.他认为,要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赤字预算,膨胀通货,增加投资,刺激并鼓励消费,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裕,柱状作为经济危机的治标措施,在一定范围,程度上对缓和并解脱经济危机有一定作用。

B 意大利:将社团作为全面管制国民经济的基础,并扩大公用事业的规划,鼓励向内地迁居。设立“工业复兴协会”负责向大企业投资,想处境困难的商业机构提供长期贷款

C 东欧国家:加强工业投资,用直接提供补助或与粮食进口国谈判签订换货协定等办法,支撑农产品价格,还制定同伙控制和经济管制的综方案,试图将全国经济至于政府管制之下D英法:仍用传统手段p316

八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

2时间1933

3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农产品销售法”2促使过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以组织农业企业继续破产3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的“自愿联合政策”4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邻居互助计划——仍无法组织经济形势的恶化

4 新政的思想来源:“芝加哥”学派,主张危机时期实行国家调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举办公共工程以消灭失业。/西方的政治理论

5 主要内容:

A整顿金融业:3.9“紧急银行法”6.16格拉斯。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废除金本位,举办公共工程,3.31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5月成立联合经济署,推行以工代赈

B复兴产业:6.16全国产业复兴法

C社会民主改革:国家劳工关系法,工资工时法,

D 援助农业:512农业经济调整

6历史意义:1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3 还打击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和极端主义组织,起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

4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和发展高度社会化生产力。

5 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民主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试验取得成功和“凯恩斯理论”的完善,为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1 是以甘地为首的国大党领导下的首次群众性反英斗争,是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标志。

2起因: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机器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怒潮

3领导人:甘地

4 印度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决定在1919年4月6日举行全国罢工,甘地号召在这一天实行债写和祈祷,经济和平抵制,3~4各地爆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些斗争中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空前团结,1919年4月,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p156

5国大党和甘地为了利用和控制工农运动实现自治目标,吸取了阿姆利则惨案的教训决定对英国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甘地拟定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61921年国大党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同印度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民族斗争高潮。1921年出现了第一个农民联合会“爱卡”

71922年农民举行示威,警察开枪镇压,群众杀死了22名警察,殖民地当局实行残酷报复,甘地匆忙作出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失败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 原因: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的打击了印度的经济,英国垄断资本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危机加剧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印度各族人民同英帝国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30年代初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重新高涨

2以工农运动为先导,在工农运动的高涨推动下,国大党积极主张争取印度完全独立,颈1月26日定为印度“独立日”全印各地人民示威庆祝,是人民反英斗争的开端,是国大党领导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的准备。甘地向英国政府提出12点要求,拒绝,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 开端:1930.3.12甘地发动的食盐进军开始的。

4起义被残酷镇压,但是表明印度人民冲破“和平抵抗”原则的束缚,推向高潮

5英政府策略:以当面镇压反英斗争,颁布特别法令,宣布国大党等组织不受法律保护,实行戒严,禁止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另一方面,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同国大党谈判,允许国大党领导人在狱中开会研究不合作运动问题。谎称英国政府同意印度建立责任自主政府。

6 签订“德里协定”,英气印度人民和国大党内激进派的强烈不满,英国殖民当局进一步想印度人民发动进攻

7 1934年4月甘地宣布停止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主义

1哲学思想:“神就是真理和爱”“真理就是神的定义”把神看做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有生命的精神,宣扬真的哎必须符合真理,要求人民爱自己,爱别人,爱仇人,爱人类,爱生物,主张以祈祷,绝食,苦行等神秘主义形式作为领悟真理和神所要进行的自我净化的手段。

2政治思想;核心是实行自治/包括:1印度的自治领地位,进而脱离英国完全独立,2独立后各地小型政治组织的分治,认为实行印度自治的斗争策略是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不合作来动员印度各阶层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队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用非暴力来防范人民以暴力推翻现行的社会制度。

3 经济思想:崇尚印度文明,大力开展家庭纺织

4社会思想:主张发扬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教育,推广印地语,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主张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印度人口过剩问题

4 评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反对暴力革命,吧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框之内,加之他在反帝斗争中不值当的让步,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他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十凯末尔改革

1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第一任总统。惊醒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2内容:

A 反对封建神权,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制

B 实行经济改革通过《经济公约》

C在农村发展个体经济,建立国家农场

D 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方面惊醒了改革。

3评价,:虽未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工农大众得到的权利也极其有限,但是却

有力的推动了土耳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十一凯末尔主义

1 凯末尔主义:1931年在安卡拉召开了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会上把凯末尔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归纳为六大原则,史称凯末尔主义

2 内容:1共和主义,反对封建均值专制,实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 民族主义,保卫土耳其民族独立和提高土耳其的国际地位而斗争

3 平民主义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平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国家主义在国家监督和帮助下发展民族工商业,实现经济的自给和独立

5 世俗主义政教分离,摆脱伊斯兰教封建神权的势力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影响。

6 改革主义反对保守,坚持推行经济,政治等各项原则

3特点: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鲜明的反帝性质是这次革命特点。

4 历史意义:1 有力的冲击了素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推行了资产阶级改革,2开创了土耳其历史的新时期,奠定了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基础,3是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是一次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有力的支援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5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1由于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革命没有触动大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远未完成,2 资产阶级曾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惧怕工农运动,对共产党进行无情的镇压,1921杀害共产党主要领导人,1925年宣布禁止共产党活动,解散工会组织,对外在经济上没有彻底败退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

十二大西洋宪章

1英美两国为了协调双方的全球战略部署,与1941年8月9~12,在纽芬兰阿根夏湾的军舰上举行了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8月14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

2 内容:1两国不谋求领土扩张,2不赞成未经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3增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4在尊重现有义务的同时,努力促使世界贸易和取得原料的机会均等,5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6在彻底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7公海自由8放弃使用武力和解除侵略国武装

3意义:索然文件包藏着美国用英国争夺世纪霸权的目的,但是他所提出的对德战争的目的和一系列进步,民主原则,基本上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反映了二次大战正义的反法西斯的性质,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十三日本法西斯上台./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原因:岛国心态,资源缺乏,市场狭小,考对外掠夺获取市场原料。经济危机的打击加快了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经过:

A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p325~326

B 1932年五一五事变结束了政党内阁

侵略东北得逞后,提高了军部在日本的政治地位,也鼓舞法西斯军人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于是发动十月事件,失败以后,法西斯势力发生分化,围绕着如何建立军事法西斯问题出现两派,①皇道派=少壮派在新财阀的支持下,积极鼓吹:“发扬皇道””尊崇天皇”主张暗杀等手段,建立以天皇为中心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对外主张北进②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

主张在军部中央机关将校军官的统制下,用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控制政权,确立军部对全国的统制权,实现全国法西斯化,对外主张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扩张

五一五事变:1932年5月15皇道派军官再次发生法西斯暴乱,刺杀了首相犬养毅,袭击警视厅,政友会本部和三菱银行,提出反对财阀,反对议会政党的口号,要求实行“昭和维新”建立法西斯军人内阁,虽失败,但是政党内阁宣告结束日本开始走向军部独裁政权

C 战争经济的膨胀:占领东北后,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为满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军的需要开始实行军事通货膨胀。老财阀迅速像军火生产转化,进一步加强国家政权同财阀的结合

D 1936二二六兵变成立广田内阁,确立了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

扩军备战过程中,皇道派和统制派矛盾日益尖锐,皇道派在1936年2月26.皇道派发动军事政变,29日被镇压。军部同志大权落入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手中。时间发生后,冈田内阁垮台,广田弘毅在统制派的支持下组阁,广田内阁成立后极力加剧法西斯化的过程。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的基本形成。(法西斯特点:不是通过法西政党夺取政权,是有垄断资本所支持的军部法西斯在扩军备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对政权的控制而完成的)

E 1936年五相会议讨论通过军部提出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方案。

五相会议通过“基本国策纲要”p330

十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以后,1919年四月下旬,在德国被排斥的情况下,战胜国你拟定了苛刻的对德合约草案,迫使魏玛共和国全盘接受,与1919年6月28在凡尔赛宫签订对德和约,史称“凡尔赛和约”

2内容:p69~71

3凡尔赛体系:1919年9月10战胜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与保加利亚,匈牙利签约,这些条约用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互为联系的条约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4意义:1这事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主义国际和平体系,但充满矛盾,危机四伏,2凡尔赛体系是根据战胜国列强的意志强行重新划定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政治版图,是这些地区新独立国家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民族问题,边界纠纷更加错综复杂,成为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3 占时巩固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控制,但根本没出动战败国国内产生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形形色色好战势力的基础4 战胜国由于分赃不均,之间的矛盾加剧了。

5 其本质是掠夺性的,是帝国主义根据当时各自的实力大小所做的占时妥协的结果。

6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则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体系,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以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协定,补充和修改了凡尔赛条约的部分条款,确定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体系,

7意义:华盛顿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今本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和对列强关系的调整,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所构成的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当时世界上存在的注重矛盾。其崩溃时必然的p83

十五慕尼黑协定

1 面对英法捷三国的强硬态度,希特勒不得不放弃一句侵占整个捷克斯阔伐克的战争计划;决定占时先占据苏台德地区,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发表演说。他的态度使张伯伦的地位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他派亲信到柏林传递信件,召开英法德意四国会议,讨论领土割让事宜

2 1938年9月29~30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开会,史称“慕尼黑会议”

3墨索里尼在会上拿出一份由德国起草的协定,四国签署《慕尼黑协定》

4后果:严重恶化了国际局势,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做了准备。,苏台德地区的失去,捷克斯洛伐克就成了一块无骨的肥肉。纳粹德国一旦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就将占有这一切而增强军事实力,并利用其地理位置威胁波兰。她还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给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戴了了困难,增强了欧洲小国对英法两国的离心倾向。有些投靠侵略者,参加《反共产国际协定》有些成了1939英法苏重组抗德阵线谈判中的阻碍。

十六英德海军协定

1时间:1935年

2希特勒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对外扩张的经验教训。根据当时德国所处的战略地位,确定了“先大陆后海洋”的亲陆地不、在毁约扩军时期,对世界霸主英国推行“和解外交”为了破坏斯特莱沙抗德阵线的形成,希特勒主动表示承认英国的海军优势

3英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挑战,奕 希望稳定国际局势,维护既得利益,此外,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和运动兴盛,保守的财政政策造成军事实力不足,统治阶级对中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恐惧,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种种对英国政府不愿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而英国首相一心应付国内问题,外交政策上,缺乏战略眼光。

4 1935年双方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5意义:英国是凡尔赛条约的缔约国,又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力量,通得过一起皮坏凡尔赛条约,增强了纳粹政权毁约扩军的合法性,英国瞒着斯特莱沙会议的其他两国,同斯特莱沙阵线的针对国做了交易。事两个月才形成的抗的针线化为乌有、

十七柯立芝繁荣

1 相对稳定期间的美国,其主要夜店时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为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共和党人柯立芝总统任内,史称柯立芝繁荣

2 原因:1 一次大战后急需大量更新固定资本2战时住宅建筑规模大为缩小,为扎后住宅建筑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3 美国资本家在战时获得了巨额利润,为更新固定资本和扩大生产存储了重组的资金

4 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则为美国提供了经济繁荣的机会呢。

3柯立芝总统在任内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维持高额保护关税,减少公共开支,降低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和公司税,鼓励向企业投资

4繁荣的表现:1建筑工业的迅猛发展史当时经济繁荣的首要标志。2 电力工业的崛起也是柯立芝繁荣的征象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的发展史很不平很的,传统工业部门一直处于停滞或衰退状态。3与工业繁荣平行的是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和生产的垄断化程度提高。主要手段是建立控股公司。4为了扩大国内市场消费,商业界大力采用分期付款的赊购法,和广告推销商品,柯立芝政府则千方百计的鼓励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

5工业繁荣的同时,20年代的美国农业始终处于慢性危机之中。原因:战后欧洲各国的农业生产已经相继恢复到站前水平,美国农产品输出大为减少,以农产品味原料的轻工业生产增长不快,结果供过于求的现象日益严重

6柯立芝繁荣期间,美国的经济战时稳定高涨,使资产阶级得意忘形,但是经济繁荣并没有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表面的繁荣孕育着更大规模的冲突。

十八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帝国主义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创造了基本前提

A物质基础:生产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

B 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压迫和竞争导致诸多矛盾

2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

A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开,19世纪初20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 就生产水平是中等发展水平,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落后还表现在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C俄国相对落后这一国情对于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何明具有决定性意义,落后的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D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造成了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依附于被全体人民痛恨的沙皇制度。,

E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使产生工人贵族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F由于经济和军事上的落后,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给俄国造成了比其他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的破坏。军事上不断的失败加剧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另俄国反动统治经不住强大的革命冲击而顷刻垮台

G 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知道20世纪初还寻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序幕,和阶梯。二月革命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劳动群众不停顿的国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3 俄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布尔什维克党

A 俄国无产阶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通过1905年革命积累丰富的经验。

B俄国无产阶级拥有强大的革命同盟军,和广大农民有天然的联系。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和无产阶级有共同命运和要求

C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组重要的主观条件。

十九二战重要会议和文件

《德意日三国条约》。英美《共同防御西半球协定》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会战、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大西洋宪章》、英美阿卡迪亚会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德战场和二战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宪章》、波茨坦会议

世界现代史笔记大全

机密第1 页共31 页作者:天涯2013-4-4 第一章20世纪初的世界 20世纪初,欧洲仍然保持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美洲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迅速崛起,开始挑战欧洲的优势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 第一节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一)、英国──殖民帝国主义 ●(二)、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 ●(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四)、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 ●(五)、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六)、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一、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1、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已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 非洲除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外,全部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亚洲广大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都已欧化 2、欧洲的经济优势 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和国际贸易都占优势 3、欧洲的军事优势 20世纪初,俄、法、英、德陆海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欧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比表 二、美国和日本的兴起 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使美国迅速膨胀为世界级的强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 ●日本崛起的原因 2.美西战争 原因:美国垄断资本家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企图取得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两块较大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 导火线:1898年2月发生的“缅因号”事件 经过及结果:战争仅进行了3个月,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双方签定巴黎和约: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关岛等让于美国 影响:它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美国开始向远东和太平洋扩张;古巴成为美国“统而不并”的殖民地;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3、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 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使用暴力或进行经济渗透 (1)大棒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出,主要运用于拉丁美洲,把“门罗主义”的不准干涉美洲发展为美国管理美洲 (2)金元外交 世界现代史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世界现代史读后感

读《莫斯科日记》有感 除了自传是以作者本人为中心而写的书,我想日志应该是第二种吧。但是,读完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志》,让我了解罗曼罗兰本人之后,似乎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苏联当时的狂热,正如罗曼罗兰日志中所说:这绝对是失控的专制制度,人类正义最神圣的法则,最基本的自由已无任何保障。我的内心在发出痛苦的呼号,我要反抗。我在抑制自己要说、要写的欲望......尽管,当时的斯大林刚刚上台不久,大清洗运动也还未开始。但这一切就好比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楼般,已经有所兆头。 罗曼罗兰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要去苏联?为何又在苏联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和欢迎?他又是在何背景下写下的这本日记?当我看完书后依旧半知半解,去查了点资料才弄清楚。 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支持社会主义事业,支持苏联(当然是在他访问苏联之前)。 罗曼罗兰于1935年出访苏联,期间他写下了这本曾被封存了50年的个人札记——《莫斯科日记》。我们再来看看罗曼罗兰去苏联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观光,不是旅游,准确的说,是情况所迫。当时有两件事决定了罗曼罗兰的成行:一是苏联国内因基洛夫被杀而开始

的大规模镇压凶手和反对派。二是苏法之间当时签定了互援条约,但随着反对派的反对升级,法国人对苏联的不信任逐日而增。作为“苏联的老朋友和维护者”的罗曼罗兰,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来信要求作出解释与回答。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也不知道苏联国外在发生着什么。于是,罗曼罗兰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了苏联。 他的日记时长时短,由于日记的特性,并没有像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般精雕细琢。但是从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备受人们敬仰的文化使者,他的社会地位已经到了许多政治名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他并没有被这种过度官方化的社会敬仰所束缚,他并不会去应和别人的阿谀奉承和款待,他从不会以私下的相处去评判每一个对他投以热诚和微笑的人,而是要从这个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和生活细节来对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那些由他的声誉所携带而来的社会尊荣并没有纳入到他的生活体系之中,他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日常的自然和人性中那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那些刻意的矫揉造作。然而他的生活却总是充斥着这些被修饰过的目光,使他开始厌烦那些至高无上的,俗人们所顶礼膜拜的社会荣誉。 在苏联,罗曼罗兰与斯大林及一大批苏联高官及各界人士进行了会晤。在与斯大林单独会谈的一个多小时里,斯大林回答了罗曼罗兰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斯大林的回答,并没有泄露什么国家机密,他的谈话中所提及的只是外界都已所知的,只不过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诚布公”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例如,有关基洛夫被杀后的大规模镇压,斯大林就解释到:“我们已经得悉,犯罪分子在杀害基洛夫后,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c.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d.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势; e.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 (3)影响:(*论述题) a.工艺美术运动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运动,虽然范围较小,但是影响深远,在美国影响力芝加哥学派,在欧洲促使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试验程度更加深刻的“新艺术”运动。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b.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与,提供了与以往所有设计运动不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世界当代史试题2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泰山学院历史系《世界当代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1、1947年7月18日,英国提出了解决印度问题的__________,造成印巴分 立。由于__________的归属问题没有解决,成为至今影响印巴关系的一大问题。 2、1964年,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成立了_________,开始进行争取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3、战后美国几届政府继续“新政式”的改革道路,杜鲁门实行“公平施政”, 肯尼迪倡导,约翰逊则提出 ,将“新政式”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 4、1961年9月,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召开,标 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5、_________是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杰出领袖,他一生坚持__________斗争,最后却死于种族主义暴徒之手。 6、______年,34个欧安会成员国共同签署了_____________,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欧洲走向对话与合作的新起点。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1、莫洛托夫计划——

2、古巴导弹危机—— 3、苏伊士运河战争—— 4、戴维营会谈—— 5、奠边府战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朝鲜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2、试述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伊斯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4、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主要思想述评。 四、资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美国“政策的目的是

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问题:1、此话是谁在何时何种场合讲的?(3分) 2、其中所提到的美国的政策是何政策?(2分) 3、该政策的客观作用如何?(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论述尼克松主义。

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试卷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16分) 1)包豪斯__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院校,其奠基人是__。(1919,沃尔特·格洛佩 斯) 2)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__起初对于包豪斯是持有批判态度的。(杜斯伯格) 3)德国青年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__。(贝伦斯) 4)被视为流线型运动开端的是__。(1933-1934) 5)__是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故乡,其现代设计在二战后发展,典型例子是这 个国家最大的企业__公司的设计部门。(荷兰,飞利浦) 6)现代主义设计最先起源于__。(德国) 7)人体工程学又称“__”,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__。(人机工程学或人机工 学,协调关系) 8)“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__19世纪60年代的一场设计运动。(英国) 二,单选题(10分) 1,关于包豪斯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设立的院校。 B,它经历了格洛佩斯,迈耶,马科斯三个阶段。 C,包豪斯第一个校址是迪索,第二个校址是魏玛。 D,194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 2,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不包括(C) A,提格B,罗维C,怀特·D·蒂古D,德莱弗斯 3,“装饰艺术”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D) A,它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在法,美,英国开展的设计运动。 B,其名称出自1925年巴黎办的“装饰艺术”展览。 C,法国的“装饰艺术”风格最集中的体现在家具设计,特别是巴黎的家居设计。 D,“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主要体现在平面设计上。 4,以下不属于工业设计范畴的是( B) A,电子产品 B,书籍设计 C,日用品设计 D,交通工具设计 5,荷兰的现代设计中体现了( D) A,政府的最佳成果 B民间的的最佳成果 C,社会的最佳成果 D,政府与民间三,多选题(10分) 1,美国现代设计设计形式包括(A,B,D ) A,主张多元化,兼收并蓄和折衷主义 B,具有轻松、幽默、活泼的总体特征 C,高度商业化、功能主义 D,倡导设计为大众服务 2,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主要特点是(A,B,C ) A,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经济性 B,强调空间是建筑的主题,反对多余的装饰C,主张发挥新材料、结构的性能特点 D注重建筑材料和美观 3,罗维的代表作品有(A,C ) A,灰狗汽车B,BLUEBIRD收音机C,克莱斯勒汽车D,IBM公司标志4, 5,“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式上受以下(A,B,C,E )的影响。 A,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B,原始艺术的影响。 C,简单的几何外形。 D,家具的影响 E,舞台艺术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040173 陈倩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9)。 除了上、中、下三篇,作者还为这本书写下了一章“开篇的话”。这一章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怎样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他说:“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作者认为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大学生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需的。 之后的上、中、下三篇中,开头都有一章综述。在综述里,作者把一整个篇章的大概背景都概括了起来。再在后面详细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情况。 上篇的综述标题是“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章节分成了三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中篇的综述标题是“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章节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二、“三座大山”的重压;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下篇的综述标题是“辉煌的历史征程”。章节同样是分为了三部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看完了这三篇综述,还没开始仔细看其他章节,我就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了一定的感触。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中国近代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我们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在那段时岁月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着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当时在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系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

九年级历史——世界现代史试题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题(2012.04) 一、单项选择题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A、沙皇的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农奴制度 D、俄帝国主义 2、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角度看,20世纪初最大的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德国十一月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3、下列内容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相似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维也纳会议 D、国际联盟会议 5、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罗斯福主要改变了美国 ····() A、三权分立的政体 B、二战后对苏联的战略 C、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 D、工业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6、二战前后,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敌人的法西斯头子是·····································() A、墨索里尼 B、东条英机 C、戈林 D、希特勒 7、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为打击德国共产党,纳粹党制造的事件是···················································································································() A、二·二六兵变 B、国会纵火案 C、七七事变 D、慕尼黑阴谋 8、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孩子(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孩子(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9、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凡尔赛体系没有解决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下列哪个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A、欧洲 B、西亚 C、非洲 D、太平洋地区 11、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日本 12、下列人物中曾经出现在巴黎和会上,并在巴黎和会上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A、罗斯福 B、希特勒 C、劳合·乔治 D、墨索里尼 13、二战前,最早建立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 A、战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秩序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和平的 D、是一个与苏联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闪击下列哪个国家······()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 1、布朗热危机 发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当时共和国的威胁并不是直接来自君主主义者,而是来自共和主义者的布朗热。布朗热在1886年1月被任命为陆军大臣,他要求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燃起对德国复仇的沙文主义狂热,获得激进派的支持,并试图实行军事独裁。在之后他利用群众对共和派政府的不满,离开军队,投身政界,全国掀起崇拜布朗热浪潮。在选举中,布朗热以绝对多数票取胜,随后他的支持者发动政变,但他并没有参与。后来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决定以叛国罪逮捕他,布朗热逃亡比利时,1891年布朗热自杀。 2、英国工党 英国工党,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英国左翼政党。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工党于1918年通过《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工党在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推行国有化,主张建立福利型国家。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组织,简称年会。 3、凡尔赛和约 又称《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和约,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经过巴黎和会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和约主要内容是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国支付大量赔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最终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现代史】试题练含答案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①章西女王②拿破仑③圣马丁④玻利瓦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共同领导了南美民族解放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选C项。 2.某文件指出:“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上述内容出自() A.《宅地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因此,答案为B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4.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材料中的事件指的()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南北战争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大力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D项。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时间:1917年-1920年 1、历史背景 ~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和政治的客观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成熟(触发) 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订了符合俄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 ~汇集了各种革命力量,夺取胜利 3、捍卫和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1、战败国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在协约国五强中展开——英、法、美、意、日 2、战胜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 3、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 4、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解决争霸矛盾,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成了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 6、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1、德国十一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第一次革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由于革命性质复杂,最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民族危机和资产阶级不掌握武装的条件下,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暴力途径取得政权的革命,具有独特性。 3、共产国际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无产阶级国际司令部的领导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共产国际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初期虽然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但它继承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促进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世界反帝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章: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历史背景 ~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内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国际帝国主义遭到严重削弱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新掠夺是外部因素 ~十月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形势 3、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后感

读《世界现代设计史》后感 一设计与工具 “人之所以与动物有区别,其中很大一个特点就是人类会制造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类设计的进步与工具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决定设计实现的可能性的重要因素。早期的人类使用工具,要求工具具有方便、实用性。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对工具的美观也有了要求,因此在工具上进行改造、装饰。当工具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它们又具有了商业价值,出现了为降低成本的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方式。设计的起源和工具的起源一般古老而悠久。 如果对工具更广泛的定义,那一切人为造成的、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事物都可称之为工具,比如,车辆是交通工具,建筑是居住工具,服装是保暖装饰工具,广告是宣传工具等等,制造这些工具的产业,就是工业。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使得工具的生产更加有效率,从而产生了不同以往的现代设计。工业革命是划分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分水岭。工业革命之前,设计以手工业为中心,设计与制作不分家,没有精细的分工,仅为权贵服务,连推动设计进步的主要力量都是权贵们的喜好,比如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只是贵族的流行时尚,与大众无关。工业革命使得设计者与制作者分工明确,先进工具的广泛而便利的使用,使得现代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权贵转向广大人民群众。 二反与度 “反者道之动”,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反”可以解释为“对立”,也有“返回”的意思。我把这个中国古典哲理嫁接到对现代设计史的理解:当一种设计潮流发展到足够的程度时,人们就开始追求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设计潮流,而这个新潮流继续向前发展,也总会有“返回”最初潮流中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物极必反”。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出于对需求、审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安于现状,除了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在广大群众中开始了工业化的设计和生产。而19世纪末期,即英美的“工艺美术”运动,欧美又掀起了“新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宏观概要 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的历史时期。从宏观上来看,世界现代史是以纵向和横向发展为经纬主线,构成了世界现代化体系。纵向是指现代化的发展,横向发展是整体世界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成果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果之二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经历重大改革后获得了新的发展。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世界现代化向纵深拓展。 20世纪以来的整体世界的发展,经济文明上,表现在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文明上,表现在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精神文明上,表现在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一体的世界出现。 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 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这一时期政治上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经济上,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知识整合 一、一战后的世界(1917~1929年) 1.政治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4月,列宁提出“四月提纲”,规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③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④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