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的理论概述

推理的理论概述
推理的理论概述

2.1推理的涵义

G〃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川一书中讨论了推理的特征、作用、范例、模式,并且还指出了推理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他是通过对数学创造和数学学习等具体思维过程的再现、分析提出了?推理?的思维模式,开辟了一条与传统的思辨方式截然不同的新途径;他首先肯定了论证推理在确定数学命题的真理性和其科学体系建构中的作用,然后说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数学知识也是从零散的猜想开始,通过归纳、检验等非论证的思维方式而发生发展,而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推理。G〃波利亚的主要成就是有效地拓宽了数学推理的范围;有关推理的概念的展开、模式概括和技能训练都是密切结合数学发现和数学学习的具体思维活动;他的不足之处是对推理的界定比较模糊和不完全。

1988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要用G〃波利亚的思想改革数学教和教学方法,要培养G〃波利亚的数学工作者?,从而在我国正式拉开了把数学方法论和G〃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实践的序幕。从此,人们逐渐开始探索,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

杨世明的《数学发现的艺术》(30],是用G〃波利亚风格写出的数学方法论专著。从数学史、数学课本、众多数学家的著作和手稿中采集了丰富的素材,归纳、研究了推理方法,对数学学习、解题、教学和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联想、猜测、检验、推广、限定以及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进行了探讨。

可以说推理的思想萌芽很早。开拓它,发展它,使之趋于完善的是G。波利亚。G〃波利亚是在与传统观念普遍认可的演绎推理相对立的意义上引入合情推理的,并力图将数学推理的非演绎机制尽可能地涵盖其中。目前,数学教育理论对推理的涵义说法众多,但仔细探究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推理是根据已知判断提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式,推理有两种,论证推理与推理,前者回答如何证明定理的问题,后者回答如何发现定理的问题,并且认为,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我们把它称作狭义的推理。

另一类从数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不仅把推理看作推理,而且把它看作是科学的发现方法。因而,连同归纳、类比在内,把观察、实验、联想、猜测、直观等一系列科学发现的手段、方法都归于推理的范畴。我们把它称作广义的合情推理。

在以上提及的著作中,对推理的特征有以下几种阐述:

G〃波利亚认为:推理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好像为真的推理,它的清晰程度不能与论证推理相比,它没有固定的逻辑标准,并且只是笼统的,通人情的,是与个人的情绪、爱好、知识等主观因素有关的一种推理,所以它是有争议的、冒风险的、暂时的,有时不能像论证推理那样博得大家的公认。

基于对有关推理论述的认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

关于狭义与广义推理的划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推理的认识,都是可以接受的,前者给出了推理本来意义上的涵义,后者把它提高到数学方法论的高度,扩大了推理的涵义。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广义的推理更具有意义。对于推理的特征或定义的表述,虽然G〃波利亚只是进行了描述,但这种描述却涵盖了推理的假定性、创新性和结果的主观不确定性。鉴于本文研

究初中数学教育中推理能力的培养,故赞同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界定推理,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2.2论证推理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

G〃波利亚认为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相反地,它们是互相补充的。在严格的推理之中,首要的事情是区别证明与猜测,区别正确的论证与不一定正确的尝试。而在推理之中,首要的事情是区别一种猜测与另一种猜测。如果你把注意力引导到这两种区别上来,那么就会对这两者有更清楚的认识。

前者的功能是证?实?,后者的功能既用于?实?,又用于证?伪?。前者回答如何证明定理的问题,而后者回答如何发现定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现定理的合情推理过程,猜想过程往往与它的论证推理过程相比较,发现定理的推理、猜想过程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而且是向策略创造的过程—证明数学定理之前,要猜测定理的内容,在证明这个定理之中,先得推测它的证明思路;论证推理是演绎的,可靠的、无可臵辩的,也是科学的和终决的;但是推理则是归纳的,类比的,冒风险的,要经过反驳的,有争议的,也是暂时的;论证推理本身并不能产生新的知识;但推理却可以产生心的知识,新的思想与新的理论,甚至连?物理学家的归纳论证,律师的案情论证,历史学家的史料论证和经济学家的统计论证都属于推理之列?。论证推理被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所制定的严格标准所限制,但是推理的标准是不固定的,相当灵活的;硬塞给学生的论证推理是不符合教育学规律的,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推理是不容易忘记的。

数学被人们看作是一门论证科学。然而这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以最后确定形式出现的定性的数学,好像是仅含证明的纯论证性的材料,然而,数学的创造过程与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推理,通过猜想发现的。

2.3推理的基本模式

由于推理是一种合乎情理、好像为真的推理,它并不像论证推理那样有严格的三段论模式,标准不唯一,它还受到个人的情绪、爱好、知识、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其模式有不确定性。下面是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对推理的研究结果。

据我所掌握的文献材料看,推理能力的教学理论始于G.波利亚。G.波利亚在《数学与猜想》“,”第一卷、第二卷中详细介绍了推理的特殊情况: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介绍了推理的模式、扼要讨论了它们与数学发明及教学的关系,得出了重要的推理模式。

在张同君主编的《中学数学解题研究》[25)中将常用的归纳模式与类比推理一般模式进行了概括。过伯祥在《猜想与推理》中,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更适于一线教师指导初中学生进行推理。

(1)归纳模式

归纳的含义

归纳是由个别、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是通过对特例或事物的一部分进行察与综合,进而发现和提出关于一般性结论或规律的过程,是通过揭露对象的部分属性过度到对象整体属性的过程。归纳的本质特征是:虽然考察的只是若干个别对象,但是结论却能超出考察的范围。归纳的认识依据在于同类事物的各种特殊情形中蕴涵的同一性和相似性。因为归纳推理与人们认

识事物的过程较为一致,因此易于理解和接受。

归纳模式1

S,具有P属性

SZ具有P属性

Sk具有P属性

S,、SZ, ,…S、都是S

S很可能具有P属性

在猜测到?S具有P属性?后,进一步验证时用模式2

归纳模式2

把?S具有P属性?记为A,把?Sm具有P属性?记为B, Sm是S中的一个,得到一个进一步检验A的推理模式:

A--B(意为:A蕴含B)

B真,A更可靠

归纳推理(此处指不完全归纳)只是考察了事物的部分对象而得出关于事物一般性结论,因此结论带有猜测成分,不一定正确,所得到的结论只有经过严格的证明,才知道该结论是否正确。

(2)类比模式

类比的含义

?类比?一词源于希腊文(Analogia),意思之一为?比例?。?类比?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的作用早为科学家们所认识。开普勒说?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学之中它应该是最不容忽视的。?康德也曾经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根据两对象都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并且其中一个对象还具有另外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与该属性相同或类似的属性的推理,其基础是对象与对象之间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类比模式I

S对象具有属性a, b, c, d

S‘对象具有属性a’、b‘、c‘

‘分别与a, b, c相同或相似

S’对象很可能具有属性d‘

把?S‘对象具有属性d‘?记为A;把?S对象具有属性d?记为B;

,对象具有属性a'、b‘、c‘与S对象具有属性a, b, c表示A与B 间的类

似性,得出一个推理模式

A类似于B

B真

类似于B能用方法M解决A更可靠A可能也可用方法M解决。

类比推理的关键在于找出两类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找出的相似性越多,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类比推理有其自身的特征:

(1)类比是人们从已经掌握了的已知事物的属性,推测出另一正在被研究的事物的属性。

(2)类比是从一种已知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事物的特殊属性。

(3)类比的结论是具有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需要证明,但是有发现

功能。

(3)统计模式

统计的含义

统计是将大量的数据经过整理、分类、排比、分析,并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示来。现今流行的?统计学?(statistics)一词源自意大利文stato,其词根兼有?国家?和?情况?的意义。当时的统计学就是国情学,这种思想流行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后来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现代意义上的?统计学?一词,是英国学者辛克莱在18世纪末提出的。

统计推理是根据被考察的样本中百分之几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总百分之几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它是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形成基于数据的推理和预测。

统计模式

考察总体的样本中有n%具有属性P

所以,总体有n%具有属性P

统计推理的结论有时会出现误差。把观察的样本中发现n%具有属性P 作为前提,但是却不能完全准确地断定总体恰好n%有P这种属性的结论。一般地说,在统计推理的结论中总有一个?士a%?出现,它被称为?安全区?或?误差区’,a是被估计的n%两边允许出现错误的量。

统计推理是比较特殊的推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结论,它无法用逻辑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另一方面,统计推理的结论是可能性,它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弹性理论部分

弹性理论部分 学习内容 1.弹性的涵义 2.需求价格弹性 3.其它弹性涵义与公式 学习重点 1.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因此,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在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一般而言,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和需求弹性为1都是需求弹性的特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见。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是,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 3。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等。 4.别弹性和斜率的不同。 5.价格变动比较小或只是略微有些变动时,我们可以进行外推。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有关于较小的价格变动的影响的信息。但是,当价格变动的幅度比较大时,这种外推法就十分危险。其原因在于,一般而言,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是不同的。 6.性的计算――点弹性和弧弹性。 7.需求价格弹性是主要的一种弹性,还要了解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比率与消费者收入变化比率之比;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率与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率之比;供给弹性一般指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某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率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它反映的是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主要概念 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①.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因此,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在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因此,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在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③.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比率与消费者收入变化比率之比, ④.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率与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率之比。 ⑤.供给弹性:供给弹性一般指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某商品供给量的变化率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它反映的是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一、判断 1.在产品和劳务有相近的替代晶时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大。() 2.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固定的。()

逻辑学第三答案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分析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答:这是一个二支联言命题,可表示为:p∧q 2.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表示为:p←q 3.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答:这是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可表示为:p q 4.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上过大学的。 答:这是个负A 命题,它等值一个O 命题:?(SAP) ←→ SOP 5.足球的进攻方式,主要是中路突破,此外或边线进攻,或长传短切,或单刀直入。 答:这是一个四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r s 6.法律如果并且只有推开特权的大门,才能跨进人民的心。 答: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q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请 写出逻辑式。 1.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锻炼差,或者是由于营养 不良。 答:表达一个三支相容选言命题:p∨q∨r 2.这堂课是你上,还是我上? 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3.这次围棋名人赛,要么小林光一取得胜利,要么马晓春取得胜利。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4.雇用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 答:表达一个二支相容选言命题,用p 表示“女工馋”,用q 表示“女 工懒”,其逻辑式为:p∨q,也可理解为三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p∧?q) (p∧q),二者等值。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哪种假言命题?请 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一人抽烟,大家受害。 答: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一人抽烟,那么大家受害,p →q 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 答:表达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3.如果说幼年时期的无知是天真的表现的话,那么,成年以后还满足 于自己的无知就是愚蠢的表现了。 答:这个假设句不表达假言命题,而表达转折联言命题。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答:表达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人犯我",用q 表示 “我犯人”:p←→q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盈余管理理论综述 提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对于这个议题,目前的众多研究至今尚没有一致的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造成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一、引言 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它是目前国外会计学和经济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等手段对盈利进行调节,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 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管理者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好坏。因此,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盈余管理研究可以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以及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和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这将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国外学术界在盈余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学术界并未统一,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

了混乱。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盈余管理概念的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计量方法等几个基本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但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 第一,William R 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他的观点认为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 第二,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他的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此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 第三,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从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围绕这三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概念。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

第三节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例1]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例2] 或者某甲是凶手,或者某乙是凶手。 选言命题由联结词“或者”等和支命题构成。选言命题的支命题称为选言支。选言支可以有两个,也可以有两个以上。具有两个以上选言支的选言命题与具有两个选言支的选言命题,其逻辑性质是相同的。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或者……”可用析取词“∨”表示。选言命题又称为析取命题。选言命题的命题联结词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或者……”外,还有“……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等等。 一个二支的选言命题的形式是:p或者q。 也可以表示为析取式:p∨q。 选言命题陈述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也就是说它的支命题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所有选言支都为假,那么选言命题为假。 人们在使用选言命题时,经常会遇到选言支是否穷尽的问题。所谓选言支穷尽与否,就是指选言命题是否反映了事物的全部可能情况。如果一个选言命题的选言支是穷尽的,就能保证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反之,如果一个选言命题的选言支不是穷尽的,那么就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这样的选言命题就可能假。例如,某侦查人员根据某甲或某乙到过作案现场,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甲是凶手或者某乙是凶手”。但经查,某甲和某乙都不是凶手。这说明某侦查员所作的选言命题并没有穷尽所有的选言支,因而是一个假命题。 一个选言命题,如果选言支穷尽,它就一定是真的,但是,一个真的选言命题,其选言支不一定是穷尽的。因为只要一个选言命题满足了“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这个条件,它就是真的。如上例中,如果凶手确系某甲,即便这一选言命题的支命题不穷尽,这一选言命题也是真的。 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选言支是否穷尽不是逻辑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逻辑学只从形式上研究命题的真假性质,而不研究内容的真假。 二、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就是根据析取词或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复合命题推理。它主要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否定肯定式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doc 5页)

现代管理理论 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 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所以,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原因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 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 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 (一)管理理论的分散化。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诸多的学派,被称之为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1、管理科学的崛起 管理科学产生的背景。促使其产生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决策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管理,特别是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的先进成果可以应用于管理决策,为提高决策水平、建立系统的管理科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2、管理科学的由来

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3、管理科学的特点 1、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2、注重定量分析,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3、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4、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学派,

(二)管理理论的集中化趋势。进入60年代后,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理理论。 1、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卡斯特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 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 (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2) 系统的整体性。 (3) 系统的层次性。 卡斯特等人的系统学说。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 2、权变管理理论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分析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答:这是一个二支联言命题,可表示为:p∧q 2.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表示为:p←q 3.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答:这是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可表示为:p q 4.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上过大学的。 答:这是个负A 命题,它等值一个O 命题:?(SAP) ←→ SOP 5.足球的进攻方式,主要是中路突破,此外或边线进攻,或长传短切,或单刀直入。 答:这是一个四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r s 6.法律如果并且只有推开特权的大门,才能跨进人民的心。 答: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q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请 写出逻辑式。 1.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锻炼差,或者是由于营养 不良。 答:表达一个三支相容选言命题:p∨q∨r 2.这堂课是你上,还是我上? 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3.这次围棋名人赛,要么小林光一取得胜利,要么马晓春取得胜利。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4.雇用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 答:表达一个二支相容选言命题,用p 表示“女工馋”,用q 表示“女 工懒”,其逻辑式为:p∨q,也可理解为三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p∧?q) (p∧q),二者等值。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哪种假言命题?请 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一人抽烟,大家受害。 答: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一人抽烟,那么大家受害,p →q 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 答:表达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3.如果说幼年时期的无知是天真的表现的话,那么,成年以后还满足 于自己的无知就是愚蠢的表现了。 答:这个假设句不表达假言命题,而表达转折联言命题。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答:表达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人犯我",用q 表示 “我犯人”:p←→q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逻辑判断之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

逻辑判断之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 在金融银行考试行测的逻辑判断部分中,相容选言命题是一个重要考点,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到其中的推理规则,希望考生对此可以重点关注。在2016年各种招聘考试即将开始之际,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就来为广大考生详细讲解如何运用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去解决选言命题中的相关问题。 选言命题,是由表示选择关系的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选言命题又可以分为两类,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所谓相容选言命题,即是表示若干断定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可以同真)的命题。在逻辑结构上,相容言命题由逻辑联结词"或"连接若干个支命题而成。一个命题中若涉及"或"、"或者"、"至少一个"等类似词语时,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形式可以写成:A或B。 一、矛盾命题 在一些真假话的问题中,我们有时需要查找相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去分辨真假,所以这个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当相容选言命题"A或B"为真,若要查找其矛盾命题,只要找到"A或B"为假的情况即可。"A或B"表示A、B两个支命题至少一个为真,其假的情况就是A、B两个支命题中都为假即可。所以其矛盾命题我们写成"非A且非B"。 【例题】地球孕育了生命,是人类的摇篮,但是现在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科学家提出:人类或者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或者转向外太空寻找新的宜居星球。 如果科学家的论述为真,那么下列论述必然为假的是()。 A.人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但不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 B.人类既不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又不寻找新的宜居星球 C.人类不向外太空寻找宜居星球,但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 D.人类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环境问题,并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 【答案】B。中公解析:"A或B"的矛盾是"非A且非B"。针对"人类或者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或者向外太空寻求新的宜居星球"这个相容选言命题,它的矛盾命题是B选项。A、C、D项都是选言命题可能为真的情况。故选B。 二、性质及推理规则 1.性质 当A、B两个支命题至少一个为真的时候,相容选言命题为真;只有A、B两个支命题都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命题为假。简言之就是"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张凯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出现以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的新知识、新模式相对较少。进入21世纪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否有新理论、新知识的出现呢?本文关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路径之一:人才管理;介绍“人才管理”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及其主要内容。本文认为人才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人才管理时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人才管理 1. 人才管理新论 对中国来说,人才管理似乎不是新东西。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给了人才一个明确的标准: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人才意识初步觉醒,开始关注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还成立了“人才研究所”等类似机构,人才研究所直接促使了“人才管理”概念的出现和实践。这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管理”。 本文要探讨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理论——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它虽然在中文名称上跟我国上世纪就出现的“人才管理”一模一样,但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阶段的人才管理,是在人力资源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催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实践。 简而言之,我国传统的人才管理是对符合“人才标准”的人员进行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管理(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注明,“人才管理”即是指“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则更多的是一种“重视组织中的关键人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人才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人才管理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要追溯这一理论的起源却很难,大概是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本文结合多方查找的资料,试图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2.1人才管理的理论起源

第三章弹性理论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计算 ●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一般掌握 ●需求的收入弹性与计算 ●需求的交叉弹性与计算 二、主要问题归纳 ◆弹性理论重点把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需求无弹性、需求无限弹性、需求单位弹性、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 缺 乏弹性。其中最常见的是需求缺乏弹性和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是弹性系数小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富有弹性是弹性系数大于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不同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对不同商品的需求强度、替代品多少、商 品 本身用途广泛性、时间长短、在支出中所占比例等因素。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对某物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一般而言,正常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零,低档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 即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 ◆需求的交叉弹性简称交叉弹性。是指在影响商品X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包括该商品自身 价格 都不变的条件下,另一种相关商品Y价格变动引起的对X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相关商品可以分为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两种。 ◆替代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相互替代的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两种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两种互补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小于零。 三、关键术语 价格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收入弹性恩格尔系数交叉弹性

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第6章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6.8 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 r1: IF E1THEN E2 (0.6) r2: IF E2AND E3THEN E4 (0.7) r3: IF E4THEN H (0.8) r4: IF E5THEN H (0.9) 且已知CF(E1)=0.5, CF(E3)=0.6, CF(E5)=0.7。求CF(H)=? 解:(1) 先由r1求CF(E2) CF(E2)=0.6 × max{0,CF(E1)} =0.6 × max{0,0.5}=0.3 (2) 再由r2求CF(E4) CF(E4)=0.7 × max{0, min{CF(E2 ), CF(E3 )}} =0.7 × max{0, min{0.3, 0.6}}=0.21 (3) 再由r3求CF1(H) CF1(H)= 0.8 × max{0,CF(E4)} =0.8 × max{0, 0.21)}=0.168 (4) 再由r4求CF2(H) CF2(H)= 0.9 ×max{0,CF(E5)} =0.9 ×max{0, 0.7)}=0.63 (5) 最后对CF1(H )和CF2(H)进行合成,求出CF(H) CF(H)= CF1(H)+CF2(H)+ CF1(H) × CF2(H) =0.692 6.10 设有如下推理规则 r1: IF E1THEN (2, 0.00001) H1 r2: IF E2THEN (100, 0.0001) H1 r3: IF E3THEN (200, 0.001) H2 r4: IF H1THEN (50, 0.1) H2 且已知P(E1)= P(E2)= P(H3)=0.6, P(H1)=0.091, P(H2)=0.01, 又由用户告知: P(E1| S1)=0.84, P(E2|S2)=0.68, P(E3|S3)=0.36 请用主观Bayes方法求P(H2|S1, S2, S3)=? 解:(1) 由r1计算O(H1| S1)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1下的后验概率P(H1| E1) P(H1| E1)=(LS1× P(H1)) / ((LS1-1) × P(H1)+1) =(2 × 0.091) / ((2 -1) × 0.091 +1) =0.16682 由于P(E1|S1)=0.84 > P(E1),使用P(H | S)公式的后半部分,得到在当前观察S1下的后验概率P(H1| S1)和后验几率O(H1| S1)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答案

第四章复合命题及其复合命题推理答案 一、填空题 1.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是由联结词的逻辑性质决定的,复合命题的真假是由支命题的真假决定的。 2.只有在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才假。 3.“老赵、老李、老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火车司机”这一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p∨q∨r 。 4.当q真时,p→q 真,p∨q 真;当?p∨q为真且q为假时,p的取值为假。 5.若p→q取值为假,则?p∨q 假,p∧?q 真。 6.已知p真且q假,则p∧q 假;p∨q 真; p→q 假; p←q 真;p←→q 假。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 D )相同。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2.“要么甲,要么乙”这个命题的逻辑含义是( D ) A.甲和乙必有一真,并可同真 B.甲和乙至少一真,也可同假 C.甲和乙必有一假,也可同假 D.甲真或乙真,但不可同真 3.下列推理形式中,正确的是( C ) A.(p←→q)∧?p→q B.(p→?q)∧p→q C.(?p∧q)→(q∧?p) D.(p∨?q∨r)∧?q→(p∨r) 4.要使(?p()q)∧p→?q成为有效式,括号里应填入联结词( D ) A.∨ B.∧ C.→ D.← 5.“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某人犯罪,所以,某人犯法。”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D) A.肯定前件式 B.肯定后件式 C.否定前件式 D.否定后件式 6.“如果患了肺炎,就会发烧;此人发烧,所以,他患了肺炎。”这个推理属于( B ) A.有效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B. 非有效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C.有效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D. 非有效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7.“一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或者是由于前提虚假,或者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是由于前提虚假;所以,整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不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是( C ) A.正确的相容选言推理 B. 正确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C.错误的相容选言推理 D. 错误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8.若p、q都为假,则与“p或者q”等值的命题是( C ) A.如果p,那么q B.只有p,才q 并且q 当且仅当q 9.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命题是( B ) A.如果非p,则非q B.如果非q,则非p C.如果p,则非q 并且非p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式是( AB ) A.(p∧q∧r)→(p∧r ) B.(?p→?q)∧q→p C.(p∨q)∧p→?q D.(?p←q )∧?p→q E.(p→?q)∧?p→q 2.下列推理形式中,无效式是(AC)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详细讲解

第3讲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复合命题,是指由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而构成的命题。由于联结词的不同,复合命题就有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不同的种类形式。】 3、1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1、联言命题 联言命题就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例如,“鲁迅是文学家并且是思想家”。 联言命题的一般公式是:p并且q;也可表示为 p∧q 。 其中,“并且”(现代逻辑上通常用符号“∧”表示,涵义为“合取”)为联结词,p、q称为联言肢(联言命题的肢命题)。 日常语言中的“…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语词都是“并且”的意思。 一个联言命题是真的,则其每一个肢命题都必须是真的。只要有一个肢命题假,则联言命题就是假的。 联言命题的真假特征可以表示如下: p q p∧q 真真真 真假假 假真假 假假假 2、联言推理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所进行的推理。一个联言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其所有肢命题是真的。联言推理的推理形式有分解式和组合式。 分解式就是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肢命题为真的联言推理。公式是: p并且q p并且q p 或者 q 组合式就是由前提中一些肢命题为真推出这些肢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联言推理。公式是: p q p并且q 应用例: 例题1-联言推理 ■李娜心中的白马王子是高个子、相貌英俊、博士。她认识王威、吴刚、李强、刘大伟四位男士,其中只有一位符合她所要求的全部条件。 (1)四位男士中,仅有三人是高个子,仅有两人是博士,仅有一人相貌英俊。 (2)王威和吴刚都是博士。 (3)刘大伟和李强身高相同。 (4)每位男士都至少符合一个条件。 (5)李强和王威并非都是高个子。 请问谁符合李娜要求的全部条件? A.刘大伟。B.李强。 C.吴刚。 D.王威。 例题2-联言推理 ■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一个企业的产品才能拥有高科技含量。而这种高科技含量,对于一个产品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是必不可少的。

人工智能[第四章不确定推理方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不确定推理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遇到的情况是信息不够完善、不够精确,所掌握的知识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不确定知识的表示、推理过程等进行研究。有关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及推理方法目前有很多种,但比较重要且比较著名的方法主要有可信度方法、主观Bayes方法和证据理论方法。 1.1 不确定推理概述 (1)不确定推理的概念 不确定推理是从具有不确定性的初始事实(证据)出发,运用不确定性知识(或规则)库中的知识,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却是合理的或近乎合理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2)不确定推理中的基本问题 在不确定推理中,知识和证据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这就使推理机的设计和实现的复杂度和难度增大。它除了必须解决推理方向、推理方法以及控制策略等问题外,一般还要解决证据及知识的不确定性的度量及表示问题、不确定性知识(或规则)的匹配问题、不确定性传递算法以及多条证据同时支持结论的情况下不确定性的更新或合成问题。 (3)推理模型 推理模型就是指根据初始事实(证据)的不确定性和知识的不确定性,推导和计算结论不确定性的方法和过程。不同的推理模型其不确定性的传递计算方法是不同的。目前常用的有可信度方法、主观Bayes方法、证据理论以及模糊推理。 (4)构建推理模型的思路 具有不确定性的知识(规则)如何表示?不确定性的证据如何表示?如何进行推理计算,即如何将证据的不确定性和知识的不确定性传递到结论? 1.2 可信度方法

可信度方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E.H.Shortlifie等人在确定性理论(Theory of Confirmation)的基础上,结合概率论等提出的一种不确定性推理方法。1976年在专家系统MYCIN中首先应用。可信度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观察对某一事件或现象为真的相信程度。知识的不确定性以可信度表示。 1.知识不确定性的表示 在基于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中,知识是以产生式规则的形式表示的。其一般形式为 IF E THEN H (CF(H,E)) 其中:CF(H,E)是该条知识的可信度,称为可信度因子(Certainty Factor)或规则强度。 在专家系统MYCIN中,CF(H,E)被定义为 CF(H,E)=MB(H,E)-MD(H,E) 这里,啪(Measure Belief)称为信任增长度,它表示因与前提条件E匹配的证据的出现,使结论H为真的信任增长度。当MB(H,E)>0时,有P(H/E)>P(H)。这里,P(H)表示H的先验概率;P(H/E)表示在前提条件E所对应的证据出现的情况下,结论H的条件概率。MD(Measure Disbelief)称为不信任增长度,它表示因与前提条件E匹配的证据的出现,对结论H为真的不信任增长度,当MD(H,E)>0时,有P(H/E)0时,MD(H,E)=0。 当MD(H,E)>0时,MB(H,E)=0。 MB和MD的值域为[0,1]。 根据CF(H,E)的定义及MB(H,E)与MD(H,E)的互斥性,可得到CF(H,E)

逻辑学第二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答案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它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并未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4.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虽然它使用的是感叹句,但反映还是十分明确的。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这个命题中,根据它的语境,它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因为这个命题的三个选言肢实际反映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但艺术上没有缺点;第二种可能是这些作品艺术上有缺点但政治上没有错误;第三种可能是这些作品政治上有错误而且艺术上有缺点。在这三种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 情况是真的,所以,它是不相容选言命题。(注: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表达相容选言命题) 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2.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必要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1.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E2 (0.6) r2: IF E2 AND E3 THEN E4 (0.7) r3: IF E4 THEN H (0.8) r4: IF E5 THEN H (0.9) 且已知CF(E1)=0.5, CF(E3)=0.6, CF(E5)=0.7。求CF(H)=? 解:(1) 先由r1求CF(E2) CF(E2)=0.6 × max{0,CF(E1)} =0.6 × max{0,0.5}=0.3 (2) 再由r2求CF(E4) CF(E4)=0.7 × max{0, min{CF(E2 ), CF(E3 )}} =0.7 × max{0, min{0.3, 0.6}}=0.21 (3) 再由r3求CF1(H) CF1(H)= 0.8 × max{0,CF(E4)} =0.8 × max{0, 0.21)}=0.168 (4) 再由r4求CF2(H) CF2(H)= 0.9 ×max{0,CF(E5)} =0.9 ×max{0, 0.7)}=0.63 (5) 最后对CF1(H )和CF2(H)进行合成,求出CF(H) CF(H)= CF1(H)+CF2(H)+ CF1(H) × CF2(H) =0.692

2 设有如下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2, 0.00001) H1 r2: IF E2 THEN (100, 0.0001) H1 r3: IF E3 THEN (200, 0.001) H2 r4: IF H1 THEN (50, 0.1) H2 且已知P(E1)= P(E2)= P(H3)=0.6, P(H1)=0.091, P(H2)=0.01, 又由用户告知: P(E1| S1)=0.84, P(E2|S2)=0.68, P(E3|S3)=0.36 请用主观Bayes方法求P(H2|S1, S2, S3)=? 解:(1) 由r1计算O(H1| S1)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1下的后验概率P(H1| E1) P(H1| E1)=(LS1× P(H1)) / ((LS1-1) × P(H1)+1) =(2 × 0.091) / ((2 -1) × 0.091 +1) =0.16682 由于P(E1|S1)=0.84 > P(E1),使用P(H | S)公式的后半部分,得到在当前观察S1下的后验概率P(H1| S1)和后验几率O(H1| S1) P(H1| S1) = P(H1) + ((P(H1| E1) – P(H1)) / (1 - P(E1))) × (P(E1| S1) – P(E1)) = 0.091 + (0.16682 –0.091) / (1 – 0.6)) × (0.84 – 0.6) =0.091 + 0.18955 × 0.24 = 0.136492 O(H1| S1) = P(H1| S1) / (1 - P(H1| S1)) = 0.15807 (2) 由r2计算O(H1| S2)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2下的后验概率P(H1| E2) P(H1| E2)=(LS2×P(H1)) / ((LS2-1) × P(H1)+1)

弹性理论应用案例#

弹性理论 ——“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大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竟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在可以节省大量金钱,前几天路径一家安全帽专卖店,看到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这一种促销方式让人觉得好奇,是不是店家加入了什么基金会或是店家和供帽厂家有什么协定,回收旧安全帽可以让店家回收一些成本,因此拿旧帽来才有二折的优惠呢?如果大家是这么想,那可就猜错了,大凡这种以旧换新的促销活动主要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弹性而采取的区别定价方法,即:给定一定的价格变动比例,购买者需求数量变动较大称为需求弹性较大,变动较小称为弹性较小。对需求弹性较小的购买者制定较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大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而这家安全帽专卖店的促销作法正是这个理论的实际应用,实际上,店家拿到你那顶脏脏旧旧的安全帽,并沒有什么好处,常常是在你走后往垃圾筒一丟了事。既然沒好处,店家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答案是——店家以顾客是否拿旧安全帽,来区别顾客的需求弹性。简单地说,沒拿旧安全帽来的顾客说明他沒有安全帽,由于法令规定:驾驶摩托车必须要戴安全帽,故而无论价格的高低,购买摩托车的人一定要买顶安全帽,因此这种顾客的需求曲线较陡,弹性较小。相对地,拿旧安全帽来抵二折价款的顾客表明他本来就有一顶安全帽,如果安全帽的价格便宜他有以旧换新的需求,而如果价格太贵他也可以以后再买,因为已有了一顶安全帽,对该商品的需求沒有迫切性。因此,这类的顾客需求曲线较平坦,弹性较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该安全帽专卖店采用这种“旧帽换新帽八折”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价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其减少营业收入,反而会吸引那些本不想购买新帽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增加了收益。因此,我认为:认真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价格策略,一定会给单位、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需求的收入弹性——企业与消费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消费者的收入是决定需求的一个不亚于价格的因素。所谓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对某物品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用公式表示:Ed=△Q/Q/△P/P需求的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也有几种分类,最主要还是收入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一般来讲收入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符合这种特性的是正常商品。但收入增加后生活必需品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收入增加后奢侈品的增加大于收入增加的比例。这两种情况无论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正值。但也有一些商品,比如,旧货、低挡面料的服装、处理品等商品是随着消费者的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弹性系数大小都是负值。通俗地说,收入增加了我们不会多吃粮食、食盐、对牙膏的增加也有限;对旧货、低档面料的服装、处理品非但不增加,而减少;收入增加后我们增加了的住房、汽车、化妆品、名牌服饰等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低档品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而高档品的消费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的情况符合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他在研究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时发现了一条规律,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这个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反过来也是一样。而这个家庭用以购买食物的支出与这个家庭的总收入之比,就叫恩格尔系数。这是因为食品属于缺乏弹性,我们收入增加几乎不增加食物,收入增加后增加的几乎是弹性大的商品。由此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完整版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张凯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出现以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的新知识、新模式相对较少。进入21世纪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否有新理论、新知识的出现呢?本文关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路径之一:人才管理;介绍“人才管理”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及其主要内容。本文认为人才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人才管理时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人才管理 1. 人才管理新论 对中国来说,人才管理似乎不是新东西。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给了人才一个明确的标准: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人才意识初步觉醒,开始关注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还成立了“人才研究所”等类似机构,人才研究所直接促使了“人才管理”概念的出现和实践。这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管理”。 本文要探讨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理论——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它虽然在中文名称上跟我国上世纪就出现的“人才管理”一模一样,但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阶段的人才管理,是在人力资源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催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实践。 简而言之,我国传统的人才管理是对符合“人才标准”的人员进行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管理(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注明,“人才管理”即是指“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则更多的是一种“重视组织中的关键人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人才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人才管理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要追溯这一理论的起源却很难,大概是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本文结合多方查找的资料,试图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人才管理的理论起源 对人才管理的重视最早能追溯到美国麦肯锡(McKinsey)公司1997年所做的一项关于“人才战争(The War for Talent)”的调查。他们调查了不同行业的77个大型组织,以摸清组织怎样才能打赢“人才战争”。在调查的基础上,麦肯锡于1998年及2001年在《麦肯锡季刊(McKinsey Quarterly)》上发表了两篇文章《The war for talent》及《The war to talent》,介绍了他们调查的结果。 尽管麦肯锡并未直接提出“人才管理”理念,其对组织中的重要员工在组织中需要什么、组织如何留住这些人才所进行的深入分析,引起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界对人才的重视,也催生了对人才管理的研究。因而,这可以看作“人才管理”理论的起源。 人才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中员工的流动性日益加强,相关组织发现留人越来越难,尤其是企业中的“人才”。人才管理的论题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 据相关调查,近年来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经济危机面前,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从95%下降到39%,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度从79%下降到22%,自愿辞职上升了31%,而且这部分人中大多都是公司里非常优秀的员工。此外,有学者从人口统计学上分析,全球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正在向老龄化发展,全球范围内对年

现代管理理论综合概述(doc 9页)

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对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管理学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产生了多种管理学派。西方现代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是关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战后经济的重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 )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时代。( 2 )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3 )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 )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到20 世纪 70 年代初,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