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层设计技术指标

路面结构层设计技术指标
路面结构层设计技术指标

路面结构层技术指标

一、结构层

1、快速主路:(4cm上面层AC-13c (SBS改性)+粘层+6cm中面层AC-20 (SBS改性)+粘层+8cm下面层AC-25+1cm下封层+透层+2×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未筛分碎石垫层

2、左右辅道及连接线路:4cm 上面层AC-13C(SBS改线)+粘层+6cm下面层AC-20+1cm下封层+透层+2×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未筛分碎石垫层

二、各项结构层技术指标

1、垫层要求

未筛分碎石压实度≥97%(重型击实标准),液限<28%,塑性指数<6.塑性指数与0.5mm以下细土含量乘积不大于100;未筛分碎石级配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JTJ034-2000);碎石压碎值应≤30%,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要求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且标号不低于325或425.施工温度不低于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4Mpa,压实度≥98%,碎石压碎值应≤30%。

3、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要求

1)、普通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必须洁净、干燥、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2)、沥青混合料:

基质沥青:沥青标号为A-70,A-70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改性剂:选用苯乙烯一丁二烯乙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作为改性剂,选用SBS(I-D)型,掺加剂量为3.5~5% 3)、上面层和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基质沥青。

4)、沥青面层施工前应撒布粘层油。粘层油采用PCR-3。乳化沥青撒布量为0.3~0.6L/m2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不低于50%。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验收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5)、沥青面层的粗、细集料及填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其压实度应≥97%。其动稳定度(60℃,0.7MP)改性沥青为3000次/mm,普通沥青为1000次/mm;

7)、上、中面层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下面层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否则应参加抗剥落剂;

8)、普通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度≥75%;改性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48h)残留稳定度≥85%,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度≥80%;

9)、道路交工验收时路表横向力系数SFC≥54,路面构造深度TD>0.55

10)、沥青砼摊铺完后,应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土基回弹模量为30Mpa

4、路面粘层、下封层、透层施工技术要求

1)、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必须立即洒布透层油,透层有采用PCR-2,乳化沥青撒布量为

0.7~1.1L/m2

乳化沥青中的沥青含量不低于50%各项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

2)、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有渗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一体,下封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下封层采用单层式表面处治施工。矿料用量5~8m3/1000m2,沥青用量1.0~1.2kg/m2

5、其他

1)、竣工验收弯沉

快速主路

左右辅道及连接线缆

2)、合同项目中施工技术指标不详之处参照《生米大桥西连接线西延段道路工程(320国道~西外环)》施工图及施工图对应最新施工、验收规范。

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小组讨论 讨论一:路基工作区计算时荷载应力有两种计算方法:1)用简化布辛尼斯克公式进行计算;2)用层状体系计算软件计算,请结合习题7和8讨论荷载大小、不同路面结构工作区深度的影响、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 答:荷载大小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由工作区深度计算公式可知:Za=√(3&KnP/γ)。荷载大小与工作区深度成正比。因此荷载越大,工作区深度越深。 不同路面结构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模量远大于路基土,路面材料的容量也不同于路基土。路面结构的存在,使轮载传递到路基顶面的附加应力显着减小。因为路面结构和一定厚度的路基共同承担车辆荷载,路面结构与路基工作区组成了道路的工作区,也就是工作区深度=路面结构厚度+路基工作区深度。因此路面结构的厚度越大,道路工作区的深度也就越小。 应力计算方法对工作区深度的影响:(1)路基工作区深度的计算,布辛尼斯克公式与层状体系理论程序计算结果相差较多,轴重10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轴重120KN时,n=5相差为;n=10相差为。(2)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提出的情况,布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过小,而层状体系理论程序所得的比辛尼斯克修正公式所得的路基工作区深度为大。(3)根据“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规定n=10,在

采用层状体系理论公式后,采用n=5或n=10为宜,尚需再论证。 讨论二:请讨论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和路基反应模量K的意义和在路面设计中的作用,如何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答: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即路基回弹模量。用路基回弹模量表征土基的承载能力,可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因而可以应用弹性立论公式描述荷载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以回弹模量作为表征土基承载能力的参数,可以在以弹性理论为基本体系的各种设计方法中得到应用。 路基反应模量K:使用温克勒(E. Winkler)低级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用路基反应模量K表征路基的承载力。温克勒地基又称为稠密液体地基。路基反应模量K相当于该液体的相对密度,路面板受到的路基反力相当于液体产生的浮力。 结合路基湿度的变化选择路基顶面综合模量E或路基反应模量K: 1、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2、路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道路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减小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异性,保证其持久性。 3、道路路基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对潮湿或过湿路基,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

路面路基设计--路面结构层

第六章路面结构层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稳定土路面有 _____ , _____ 和工业废渣稳定土。 2 .石灰质量主要是由石灰中的 _____ 和 _____ 的含量决定的。 3 .在石灰土中,石灰等级要求在 _____ 以上,储藏时间不得超过 _____ 。 4 .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一般指 _____ 和 _____ 的百分比。 5 .石灰土强度随时间而变化,初期强度 _____ ,后期强度 _____ 。 6 .石灰稳定工业废渣路面可分为 _____ 和 _____ 两大类。 7 .泥结碎石路面的主要缺点是 _____ ,它不适用于 _____ 路段。 8 .级配砾 ( 碎 ) 石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应符合 _____ ,并严格控制小于 0 . 5 的细料含量及 _____ 。 9 .碎 ( 砾 ) 石路面结构作为面层时,通常应增设 _____ 层和 _____ 层,以保护路面。 10 .沥青路面按矿料组成不同,可分为 _____ 和 _____ 两大类。 11 .密实类沥青路面的强度主要由 _____ 构成,其次由 _____ 构成。 12 .嵌挤类沥青路面的强度构成是以 _____ 为主,而以 _____ 为辅。 13 .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方法有 _____ 和 _____ 两类。 14 .沥青碎石路面的强度按 _____ 原则形成,故具有较高的一 _____ 性。 15 .贯人式路面施工时,对主层料的辗压要避免矿料过于被 _____ 而影响。 16 .沥青碎石的主要缺点是 _____ 和 _____ 。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主要可归纳为 _____ 和 _____ 两大类。 18 .混凝土路面湿治养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中水分蒸发 _____ 而产生 _____ ,以保证水泥混凝土硬化过程顺利进行。 二、选择题 1 .()是按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及结构强度来划分的。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1设计说明 1.1.1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地:湖南省境内 (2)公路自然区划:区,由地下水位资料可知该路基为潮湿状态; (3)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设中央分隔带); (4)路线总长度:1223.061m。 1.1.2设计内容 沥青混凝土路面 (1)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进行方案比较。 (2)进行轴载换算(手算和程序计算),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3)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 (4)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1.1.3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 (2)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交通组成 经调查预测,本路竣工后第一年双向平均日交通量下表(辆/d)

预测交通组成表表2 备注:依据规范,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不计入计算; 使用期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4.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2.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小客车不考虑轴载。 2.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昼夜交通量(辆/日)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 ①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式中: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 其中: 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 表3 注:轴载小于25KN 不计 ②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45。 累计当量轴次: 式中: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设计车道的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第七节 路面结构层厚度试验检测方法

第七节路面结构层厚度试验检测方法 一、概述 在路面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厚度是和道路整体强度密切相关的。在路面设计中,不管是刚性路面,还是柔性路面,其最终要决定的,都是各个层次的厚度,只有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路面的各个层次及整体的强度才能得到保证。除了能保证强度外,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厚度,还能对路面的标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一98)中,路面各个层次的厚度的分值较高。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一般与压实度同时进行,当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查时,可量取挖坑灌砂深度即为结构层厚度。当用钻芯取样法检查压实度时,可直接量取芯样高度。结构层厚度也可以采用水准仪量测法求得,即在同一测点量出结构层底面及顶面的高程,然后求其差值。这种方法元需破坏路面,测试精度高。目前,国内外还有用雷达、超声波等方法检测路面结构层厚度。 对于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二、厚度检测方法 (一)挖坑法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 x 40 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搪瓷盘中。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坑底面下一层的顶面。 (5)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cm。 (二)钻孔取样法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用路面取芯钻孔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为1oo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 (3)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尘,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4)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精确至0.1cm。 (三)施工过程中的简易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改锥插入量取或挖坑量取沥青层的厚度(必要时用小锤轻轻敲打),但不得使用铁镐等扰动四周的沥青层。挖坑后清扫坑边,架上钢板尺,用另一钢板尺量取层厚,或用改锥插入坑内量取深度后用尺读数,即为层厚,以cm计,精确至0.1cm。 三、填补试坑或钻孔 补填工序如有疏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涸此,所有挖坑、钻孔均应仔细做好。按下列步骤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 (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2)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按相同配比用新拌的材料并用小锤击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v4 路面结构设计

v4 路面结构设计

4 路面结构设计 4.1路面类型及结构层组合 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较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的路面结构方案。 4.1.1路面类型的确定 目前,我国等级较高的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类型各有优缺点,比较见表4.1 表4.1 路面类型比较表 比较项目沥青混凝土 路面 水泥混凝土 类型柔性刚性 接缝无有 噪音小大机械化施工容易较困难施工速度快慢 稳定性易老化水稳、热稳均 较好 养护维修方便困难

开放交通 快 慢 晴天反光情 况 无 稍大 强度 高 很高 行车舒适性 好 较好 由交通量的计算知本道路为中等交通,则路面要选择高等级路面。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路面的比较,另外结合当地材料来源及路面设计原则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类型。 4.1.2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设计采用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KN ,p=0.7MPa ,δ=10.65cm ,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 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 的作用次数ni ,按式(6-1)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i i P N C C n P =?? = ? ??∑ (4-1) 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n 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 i ——被换算车型各级(单根)轴载,kN ; C 1i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 1i =1+1.2(m-1); C 2i ——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 轮组为0.38。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 i 的作用次数n i ,按式4-2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版)

地产集团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 一、总则 编制目的: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时间:2015年4月 主编单位: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A)的要求统 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及女儿墙、 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的钢筋(G)和混凝土(V))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即钢筋用量指标=G/M(kg/m2),混凝土用量指标=V/M(m3/m2)。 2.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 3.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结构图 沥青面层 沥青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三层式结构(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二级及以下公路采用双层式结构(表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抗裂耐久等功能。表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因此,它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平整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其次要密实不透水,保证路面结构在各种气候下具有稳定的使用功能。同时,表面层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受大气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要求面层具有高温抗车辙和低温抗开裂的能力。表面层通常采用粗型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C、AC-13C和AC-16C,AC-13C和AC-16C这两种使用最多。 中、下面层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密实和不透水的性能。中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通常选用粗型中粒式或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和AC-25C。 沥青面层在路面结构中的价格较高,一般情况下对沥青面层厚度应有所控制,但是也不能过薄。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此外,在各沥青层中必须至少有一层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基层、底基层 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面层主要起功能性作用,而非承重层。承担承重层作用的主

要是基层。基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由于底基层是次要承重层,因此对材料质量要求较低,可更广泛地选择当地材料,以节约造价。 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或无结合料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等级混凝土)3种。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主要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粉煤灰(二灰)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的板体性较好、整体强度高,可以大大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半刚性基层的主要缺点是收缩开裂和不能很快排水。 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会引起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强度很高,致使半刚性基层本身非常致密,几乎成为完全不透水的层次。从面层下渗的水只能积存在面层与基层之间,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基层表面逐步破坏,成为灰浆,并通过面层的裂缝挤到路面上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唧浆”,成为沥青面层水损坏的重要原因。 垫层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顶面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故垫层常铺设在土基水温状况不良地段。在冻深较大的地区铺设的能起防冻作用的垫层称为防冻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铺设能起隔水作用或防止地表积水下渗的垫层称为隔离层。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各级公路的排水垫层应与边缘的排水系统相连接,垫层应铺筑到路基边缘或与边

路面结构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 5.1沥青路面 5.1.1交通量及轴载计算分析 路面设计以单轴载双轮组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 ∑=k i i i P P n C C 135.42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1轴载换算表 =i i i 1 21

②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18918830 5.060.430336506449 .0365106449.0115 =????-+= (次) 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换算公式:812'1')/('P P n C C N i k i i ∑==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 =i i i 1 21

②累计当量轴次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数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321652575.087.731636506449 .0106449.0115 =???-+= (次) 5.1.2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选取 1) 拟订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根据规定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且有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取18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取20cm ),下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另设20cm 厚的中粗砂垫层。 2) 拟订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由于计算所得的累计当量轴载达到了500万次,按一级路的路面来设计,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面层由二层至三层组成。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 )。 5.1.3设计指标及设计参数确定 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大于500万次。根据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可确定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为15年。 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① 此路为新建路面,根据设计资料可知路基干湿状态为干燥状态。 ② 根据设计资料,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该路段处于II 2a 区,为粉质土,确定土基的稠度为1.05。

中海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 第一章总则 1. 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现发布《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项目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指标均不得大于本标准的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详附表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 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规划设计部和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地区公司。 3. 本标准由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管理和 条文解释。 第二章制定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 第三章限额指标 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1。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2。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3。 4.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4。 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5。 6. 适用于第1条的地区公司为:南宁公司、桂林公司、赣州公 司;适用于第2条的地区公司为:合肥公司、吉林公司;适用于第3条的地区公司为:呼和浩特公司;适用于第4条的地区公司为:银川公司;适用于第5条的地区公司为:兰州公司。

路面结构计算书

一、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小区内道路(路面结构按公路四级标准计算)。 (2)设计行车速度:20km/h,特殊路段5~15km/h。 (4)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5)设计基准期:20年。 (6)交通等级:轻级。 (7)结构物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8)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 (9)抗震设防:沿线地区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简易设防。 二、设计依据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4)、路面结构计算软件:HPDS2006。 三、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设计内容: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中级 可靠度系数: 1.05 面层类型: 普通混凝土面层 序路面行驶单轴单轮轴载单轴双轮轴载双轴双轮轴载三轴双轮轴载交通量号车辆名称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 (kN) (kN) (kN) (kN) 1 标准轴载0 0 1 100 0 0 0 0 6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59 车道分配系数.85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6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4.5 % 混凝土弯拉强度 4.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29000 M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5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86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89 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 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级配碎砾石200 300 2 新建路基30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 71.7 MPa 中间计算结果: ( 下列符号的意义请参看“程序使用说明”) HB= 170 r= .676 SPS= 2.11 SPR= 3.64 BX= .88 STM= 1.86 KT= .49 STR= .91 SCR= 4.55 GSCR= 4.78 RE= 6.22 % HB= 177 r= .703 SPS= 1.99 SPR= 3.44 BX= .83 STM= 1.84 KT= .49 STR= .9 SCR= 4.34 GSCR= 4.56 RE= 1.33 % HB= 179 r= .711 SPS= 1.96 SPR= 3.38 BX= .83 STM= 1.86 KT= .49 STR= .91 SCR= 4.29 GSCR= 4.5 RE= 0 %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3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20 年 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1298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71.7 MPa 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179 mm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普通混凝土面层180 mm --------------------------------------- 级配碎砾石200 mm --------------------------------------- 新建路基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 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 报设计中心备案。 【实施日期】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1. 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1. 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1. 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 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 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 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全过程精细讲解)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7.1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100KN 作为标准轴载 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 .421? ? ? ??=P P N C C N i i (7.1) 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 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1c —轴载系数,)1(2.111-+=m c ,m 是轴数。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表7.2 轴载换算结果表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数计算 根据设计规,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40,γ =4.2 %,累计当量轴次: ][γ η γ13651)1(N N t e ??-+= [] 次)(.5484490042 .040 .0327.184********.0115 =???-+= (7.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b.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 8 1 ' 2' 1' ) (∑==k i i i P p n c c N (7.3) 式中:'1c 为轴数系数,)1(21' 1-+=m c '2c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薪酬结构设计及相关因素指标

薪酬结构设计及相关因素指标 什么是薪酬结构? 1 、同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或技能的工薪水平的排列形式。 薪资带:banding, 薪资宽带:broadbanding.此来源于广播术语。组织不再希望员工是“单一频率”,而是希望他们能覆盖宽频率。 薪资政策线(wage curve): 薪级(pay grade):10-15居多,扁平化的为10-12. 带宽、薪资全距或区间(salary range):同一职等Z=max-min的值。 职等间是否重迭(overlap):原因:避免各职等差距过大,年资久职位低者得到公平对待。 2、内部一致性:与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培训发展、人员需要、公司需求相一致,并不是孤立的。强调的是薪酬结构的重要性。实现:支持工作流程,内部公平,促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 3、薪酬结构的建立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绘制市场政策线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绘制公司政策线 把类似职位归为同一等级,把工作划分为不同的薪酬等级(职位评价点数);确定每一等级的浮动范围。 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1、pay grade: 将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归类,就对公司职位价值划分出一系列区间。 TIPS:组织规模、职位数量来确定how many grades,一般而言是成正比的。 管理与文化倾向。 行业特点:智力与能力密集型,一般依靠团队协作。 工作特点:创造性、灵活性、技术性较高的职等相对较少。 2、salary range: TIPS:管理与文化的倾向:差异大,range大。 职位高低:职位越高,空间越小,range 需要越大,通过差异来激励他们。 期望的人员分布:如果希望某一层级人员在此待的时间较长,需要拉长range 来激 励他们待在原地。 如何确定薪酬区间呢? 薪酬变动区间z=max-min 确定薪酬区间的中位值(市场工资率)m=(max+min)/2 薪资变动比率r=(max-min)/min 决定上下限。min=m/(1+r/2) max=min+r*min

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1.美国AASHTO 2002年推荐路面结构组合 在2002年版设计指南的建议中推荐了四种基本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1)传统的无结合料粒料基层路面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任何交通量道路条件。该类结构组合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等效回弹模量M r)及粒料层所用材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2种: 1)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 2)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当等效回弹模量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62MPa时,一般需要进行路基土处治,处治深度15.2~30.5cm。 (2)全厚式沥青路面 全厚式沥青路面适合于路基土M r大于62 MPa的任何交通量的道路。 (3)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于任何交通量的道路。根据路基土M r情况及使用粒料层材料情况,又细分为以下4种: 1)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2)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3)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十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4)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以上结构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路基土处理。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 < 62MPa时,可以进行路基土处治,也可以不进行处治。因此,实际上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有8种类型。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根据水稳基层下卧粒料底基层或者是否处治路基土又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沥青面层+水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2)沥青面层+水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3)沥青面层+水稳基层+处治路基土(M r>62MPa,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