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设计报告

铸造工艺设计报告
铸造工艺设计报告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大批量生产的HT200喂入辊链轮(11)工艺设计学院班级:材料学院材物091班

姓名:高建波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2011.12.25到2012.01.06

设计类型

□机械零件设计

■铸造零件设计

□冶金零件设计

□建筑零件设计

□其他零件设计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铸造工艺设计概念 (5)

二:零件分析

2.1零件结构分析 (5)

2.2零件技术分析········································5~6 三:工艺方案的论证

3.1造型、造芯方法确定 (6)

3.2铸型的选择 (6)

3.3浇注位置的选择 (6)

3.4分型面选择 (7)

3.5浇注系统的选择 (7)

3.6凝固顺序 (7)

四: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4.1铸造收缩率··········································7~8

4.2机械加工余量 (8)

4.3起模斜度 (9)

4.4砂芯设计···········································9~10

五:浇注系统

5.1浇注时间计算·······································10~12

5.2阻流浇注系统其他各组元的截面积的计算 (12)

5.3组元截面积的计算及各组元之间比例关系的确定 (12)

5.4冒口的有关计算·····································12~13 六:零件图、铸造工艺图、装配图

6.1零件图·············································13~14

6.2铸造工艺图 (14)

6.3装配图 (15)

七:主要缺陷及防止 (15)

八:总结(附录参考文献)······························16~17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大批量生产的HT200喂入辊链轮(11)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通过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力,熟悉并系统地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艺设备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能力;

2.学会并掌握液态成型工艺设计及工装模具设计的全过程;

3.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运算、设计绘图能力及查阅技术资料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初步解决液态成型工艺问题的能力;

4.为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后从事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结合具体零件图(液态成型件),确定设计任务;

2.课堂讲解典型零件的设计任务、设计方法(步骤);

3.学生设计内容:

(1)读图,根据零件图技术要求及零件结构特点分析零件设计原理、成型工艺;(2)完成铸件工艺分析以及几种成型工艺方案的比较和论证;选取最佳工艺方案;

(3)设计计算浇注系统、确定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

(4)在工艺图的设计基础上完成模板图(上或下模)设计,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

(5)设计绘制芯盒的装配图设计,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等。

(6)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约4000-5000字,按上述1-5包括的设计内容,方案分析比较与设计计算过程结果,查找资料依据,参考资料。要求书写工整,图文并茂,规格统一。

4.设计题目(每个学生一个题目,独立完成)

(1)按零件图完成铸造工艺设计并绘制铸造工艺图一张;

(2)根据铸造工艺图,绘制铸件图一张;

(3)按工艺图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一张;

(4)按工艺图设计绘制芯盒图一张。

5.时间安排

(1)布置题目,集中指导1天

(2)铸造工艺图设计绘图2天

(3)铸件图绘图 1天

(4)模板图设计绘图 1天

(5)芯盒设计绘图2天

(6)撰写设计说明书2天

(7)答辩 1天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全部完成(按内容1-5)课程设计,包括四张设计图纸、一份设计说明书,交给指导教师审核签字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

答辩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图面质量等方面的表现,按照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成绩总评。答辩成绩分为四部分:平时表现、图面质量、答辩成绩、设计论证(说明书),各部分所占比例:

平时表现: 20分

图面质量: 30分

答辩成绩: 30分

设计论证(说明书): 20分

五、设计说明书撰写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如下:

1.目录

2.零件结构分析、技术要求分析;

3.工艺方案论证

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多种方案进行对比、结合设计条件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分析优缺点,确定最优方案;

4.工艺尺寸计算

根据确定的工艺方案,计算浇注系统,确定工艺参数、模板尺寸等,计算方法应有依据,公式有出处,计算结果正确,并有图示。

5.结束语

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客观评价以及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经。

6.参考文献

在设计说明书撰写过程中引用资料的出处,它反映设计的取材来源及工艺分析的可靠性。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实用铸造手册》,陈琦、彭兆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2.《铸造工艺学》,董选普,李继强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 《铸造工艺设计》,李弘英、赵成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一:铸造工艺设计概念

铸造生产是一个诸多工序集成的复杂过程,包括金属熔炼、型砂配置和处理、造型制芯、合型浇注、落砂清理和旧砂回用等,人们往往把铸件的生产过程称为铸造工艺过程,编制出其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的技术文件就是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技术要求根据对零件的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以及对铸件结构的工艺分析等,用文字、图样及表格说明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指导生产作业的技术资料,确定铸造工艺方案、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规程和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

合理的铸造工艺方案是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第一步,对铸造工艺确定,首先要对零件的结构进行深刻的铸造工艺性分析。一个好的零件是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的:

①功能设计

②依据铸造经验修改和简化设计

③冶金设计

④考虑经济性

只有经过一系列的铸造工艺性分析和考虑之后,才能对零件做出一个合理的铸造工艺设计。

二:零件分析

1、零件结构分析

铸造喂入辊链轮的材料为HT200即抗拉强度为200Mpa的灰铸铁,尺寸为φ1340×φ1340×370.0,通过计算,获得铸件,至少需要1845.89kg的金属液体,主要壁厚为15cm,最后处为47cm,铸件体壁厚基本均匀,铸件重主要由两个空心的圆柱构成,在圆柱中间切取一小部分,并且在当中有一个尺寸为M8-6H

的螺纹,对于两边而言,是类似的圆锥面,这些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来处理,对于铸造而言,只能铸造出大概形状和尺寸,并不能准确的铸造出所满足要求的零件。

零件表面的粗糙度相对较小,一般为32mm,依据这些零件的结构考虑分析,对于螺纹、圆柱中间的孔洞以及辊链轮的轮面都采用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铸造出来的零件相当于厚壁上下不等,但分隔界面上下壁厚均匀的空心圆柱,采用铸造的方法比较容易铸造成型,而且能够大批量生产零件,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2、技术结构分析

满足一定的机械性能要求,保证零件壁厚均匀,无气孔、砂眼、夹渣、粘砂等缺陷,表面光滑光洁,粗糙度小,螺纹相对零件空间而言,尺寸较小,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较合适,另外圆柱中间的小部分切割部分采用机械加工方法操行性较好,适合于零件大批量的生产。

三: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造型、造芯方法的确定

手工造型和造芯适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中,机器造型和造芯主要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喂入辊链轮需要大批量的生产,采用机器造型和造芯的方法较合适。

2、铸型种类的选择

采用湿型,喂入辊链轮尺寸高度较小,铸件没有较大的水平壁,采用湿型是比较合理的,但若对于铸件过高或者浇注的时间较长的零件,不宜采用湿型造型制芯的方法,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湿型造型制芯方案,成本低,并且劳动条件好,机械化造型,手工造型均广泛采用,采用特殊的砂型还可以获得良好的零件铸型。

3、浇注位置选择

浇注面的选择有以下两种,如下图所示,A方案铸件大平面在上,小平面在下面,选择这样的教主位置,便于合箱,B方案中,与A方案正好相反,不便于合箱,是不合理的铸造工艺浇注系统位置的设置方案。

A方案B方案

4、分型面选择

分型面尽量选在铸件最大截面处,可以防止砂箱位置过高,分型面选在较小

截面处,砂箱位置太高,造型困难,填砂、紧实、起模、下芯都不方便。可以采用多个砂箱铸造零件。分型面的选择应当做到以下几个要求

(1)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若达不到这一要求,也尽量把铸件的加工面或基准面放在同一半型。

(2)应尽可能减少分型面数目。机器造型只允许有一个分型面,凡不能出砂部位均采用砂芯;对单件生产手工造型,采用两个分型面是合理的。

(3)平直分型面和曲折分型面的选择。平直分型面可以简化工装制造、加工工序和造型操作。有的情况选择曲面分型,有利于清理。

(4)分型面应选取在铸件最大投影处。

5、浇注系统的选择

一个好的零件.要有一个合理的浇注系统,才能成型完整,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四个部分组成,雨淋式浇注系统中横浇道是截面最大单元,金属液由铸件顶部许多小孔流入型腔雨淋式浇注系统的特点及选用原则雨淋式浇注系统可使铸件顺序凝固,可获得组织致密的铸件,有利于铸件的补缩,能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冷隔、夹渣以及浇不足等缺陷,同时还可以防止由于冲砂而引起的夹砂、气孔和渣孔等缺陷。

适合于壁厚均匀的圆筒类铸件,如缸套。在板状、箱体、床身等类型铸件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结合喂入辊链轮零件结构,壁厚均匀选择雨淋式浇注系统是合理的,选用的雨淋式浇注系统还必须是开放式的浇注系统,并且对于雨淋式浇注系统自带冒口,节省工艺设计。

选用其他的压边式、搭边式顶注式的浇注系统,或者是中注式,底注式浇注系统设计效果不如雨淋式合理。选用此种方案合理。

6、凝固顺序

采用的是雨淋式浇注系统,采用顺序凝固的原则进行铸造,可获得组织致密,符合零件机械性能的铸件。

四: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1、铸造收缩率

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体积一般都要收缩。由于铸件的固态收缩(线收缩)在使铸件各部分的尺寸小于模样原来的尺寸,为了使铸件冷却后的尺寸与铸件图

示尺寸一致,则需要在模样或者芯盒上加上其收缩的尺寸。增加的这部分尺寸为铸件的收缩量,一般用铸造收缩率表示:

k=(L模样一L铸件)/L铸件 X 100%

式中:L模样—模样尺寸;

L 铸件—铸件尺寸

铸造收缩率主要和铸造合金的种类及成分有关,同时还取决于铸件在收缩时受到阻碍的大小等因素。

在本次工装设计中模样材料为灰铸铁,零件生产要求大批量中小型件生产,为自由收缩,铸造收缩率选为1%。而灰铸铁的结晶范围窄,更接近于层状凝固,凝固时的膨胀和液态收缩趋于相互补偿,所以铸造工艺设计时可不考虑灰铸铁的收缩给尺寸带来的影响,但为保证铸件的表面加工和尺寸精确,依然选取铸造收缩率为1%。

2、机械加工余量

考虑到零件的厚壁并不完全一样,在不同的面选用合适的机械加工余量,零件要求大批量生产,采用机器造型及型壳,参考书籍可查加工余量为2.8mm获

4.0mm或

5.5mm,统一采用4.0mm加工余量2,有以下三个优点:

①尺寸不算太小,便于加工;

②大批量生产零件,可以节省金属材料;

③方便计算,可以省去繁琐的计算,操行性较强。

机器造型、造芯灰铸铁铸件机械加工余量(mm)

最大尺寸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大于至 E F G H

400 630 2.2 3 4 6

630 1000 2.5 3.5 5 7

1000 1600 2.8 4 5.5 8

1600 2500 3.2 4.5 6 9

3、起模斜度

为了方便起模,在模样、芯盒的出模方向留有一定的斜度,以免损坏砂型或砂芯,这个斜度称为起模斜度。起模斜度的大小和零件的尺寸相关,下面三个图为起模斜度的不同方式:

对于喂入滚链轮零件,选用的起模斜度方案为a中方案,容易拨出模样,是较合理的方法,喂入滚链轮零件的高度大约为340mm左右,依据下表所示,起模斜度为0°20′,而斜度长度为2.4mm。

黏土砂造型时,模样外表面的起模斜度

测量面高度金属模样、塑料模样木模样

a a/mm a a/mm

10~40 1°10′0.8 1°10′ 1

40~100 0°30′ 1 0°40′ 1.2

100~160 0°25′ 1.2 0°30′ 1.4

160~250 0°20′ 1.6 0°25′ 1.8

250~400 0°20′ 2.4 0°25′ 3

(参考文献:铸造成形手册柳百成黄天佑编第四篇砂型铸造/788页)4、砂芯设计

对于喂入辊链轮零件的砂芯设计,表达的工艺参数有砂芯,砂芯间隙s,芯头高度h、芯头斜度a、等参数。

设计芯头参考如下,铸造工艺图中上芯头高度为150mm,下芯头高度

250mm,芯头的斜度和上下芯头的尺寸相关,有上下芯头高度决定斜度。

芯头高15 20 25

上芯头 2 3 4

下芯头 1 1.5 2

(参考文献3:东北工学院砂型铸造/243页)

砂芯间隙也和尺寸有一定的关系,对于零件的砂型直径直接相关,喂入辊链轮的铸造当中砂型间隙取值为1.5mm,左右两边的取值为S/2,即为0.75mm。依据关系为D或者(A+B)/2的范围。

铸型种类

D或(A+B)/2

151 ~200 201 ~300 301 ~400 401 ~500

湿型 1 1.5 1.5 2

干型 1.5 2 2.5 3 (参考文献:铸造成形手册柳百成黄天佑编第四篇砂型铸造/788页)

五、浇注系统的计算

1、浇注时间的计算

浇注时间的计算是指金属液从开始进入铸型到完全充满铸型所经历的时间叫浇注时间(用τ表示)。合适的浇注时间与铸型结构、铸造工艺条件、合金种类及选用的浇注系统类型有关,对于每一个铸件在已经确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都应有其适宜的浇注时间(又称最佳浇注时间)。对于铸铁件而言铁液的浇注温度在1300~1330之间。

计算10t以下的各类铸铁件的浇注时间,常用公式如下:

τ =S×3G

式中τ------浇注时间,单位s;

G------包括冒口在内的铸件质量,单位kg;

A------铸件壁厚,mm,对于宽度大于厚度4倍的铸件,即为壁厚,

对于圆形活正方形的铸件,壁厚取其直径或边长的一半,对壁厚不均匀

的铸件,可取平均壁厚、主要壁厚或最小壁厚;

S------系数。对普通灰铸铁一般去2.0,需快浇时可取1.7至1.9,对

于需要慢浇小浇口(如压边冒口、某些雨淋式浇口等)可取3--4,铸钢

件可取1.3至1.5。

喂入辊链轮依据尺寸大小,算出铸件的质量和冒口的质量,铸件图如下所示,

铸件尺寸相关计算:

L1=1383.7mm L2=737.3mm L3=36.63mm

H1=340.34mm H2=118.17mm

S1=πR12=1.5037㎡ S2=πR22=0.4269㎡ S3=0.1053㎡

V1=S1H1=0.177697m3 V2=S2H2=0.0948m3 V3=S3H3=0.035847m3 V=V1+V2-V3=0.236653m3

铸件的质量:M=ρ×V=1.8458934t

冒口质量的计算:

利用公式M B=1.2M件,模数=体积/散热面积(冒口和铸件的图形如上所示) S1=πR12=1.5037㎡ R1=0.69158m

S2=πR22=0.4269㎡ R2=0.36865m

S3=πR32=0.1053㎡ R3=0.18315m

冒口的体积V冒=(S1-S3)×H=1.3984H

散热面积:A1+A2+A3=A冒

A1=2πR1×H=4.347H A2=S1-S3=1.3984㎡ A3=2πR32H

M冒=V冒/A冒=1.3984H/(5.497765H+1.3984)

铸件的体积:V件=0.236653m3;

铸件散热面积:S件=S1+S2+S3+S4+S5=2.8195㎡;

铸件模数M件=V件/S件

由M模=1.2M件得出H=0.1659m

冒口质量M冒=ρ×V冒=1.80956t

流经浇注系统的金属液体总质量=M冒+M件=3.65545t

平均壁厚δ=(0.6915+0.34034-2×0.1835)/2 =0.33442m

对于系数,浇注系统是雨淋式浇注系统,系数取3

计算浇注时间τ=S×3G =32.073s

浇注速度v=C/τ=0.01m/s=10.00mm/s符合要求

2、阻流组元截面积的计算及各组元之间比例关系的确定

喂入辊链轮选用雨淋式浇注系统,依据铸件质量确定内浇道横截面积,内浇道总截面积F阻=45.8㎝2,选用16个内浇道,

A=F阻/内浇道个数=2.8625㎝2

式中A------单个内浇道面积,由此算出内浇道直径φ=19.1mm

雨淋式浇注系统对于特定的铸件有一定比例关系,各组元之间比例关系:F 直:F横:F内=1.2:1.5:1

3、浇注系统其他各组元的截面积的计算

F直=F阻×1.2=54.96㎝2

F横=F阻×1.5=68.7㎝2

πr2=F直

计算得出直浇道直径φd=85mm

4、灰铸铁冒口的有关计算

设置冒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金属液体收缩和固体凝固时的体积收缩,影响体积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三种:冶金质量的影响、冷却速度的影响、化学成分。

灰铸铁中含碳较多,采用均衡凝固为指导的收缩模数冒口设计法,

(1)收缩模数Ms

Ms=f2×Mc

式中Mc--------铸件模数;

f2----------收缩系数,f2=Pc,Pc为收缩时间分数,即Pc=铸件收缩时间/铸件凝固时间。

铸件模数M c=V件/S件 =0.236653m3/2.8195㎡=8.39cm

铸件质量周界商Qm=M件/Mc3=82.35kg/㎝3

可得f2= Pc= 0.2 Ms=f2×Mc=1.678cm

(2)冒口颈模数Mn

Mn=Ms(Tp-1150)/(Tp-1150+L/c)

式中,Mn为冒口颈模数;

Ms为铸件的关键模数;

C为铁液比热容,0.835J/(g·K);

L为铸铁的融化热(或者为结晶潜热)209J/g;

Tp为浇注温度,准确的说,是浇注后型内铁液的平均温度,℃。

或Mn=Fp·F4·Ms

带入数据可知冒口颈模数Mn=0.48,

(3)铸造工艺出品率

铸件质量M件=1.8458934t,冒口质量M冒=1.80956t,由此可得铸造工艺出品率为κ=M件/(M件+M冒)=50.5%

六:铸件图、铸造工艺图、装配图

1、铸件图

铸件图所表达的内容有机械加工余量、铸件凝固后的尺寸,通过这些尺寸,了解铸件的加工量

铸件图真的用途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是铸件验收的依据;

2)是冷加工车间进行铸造加工工装设

计的重要依据。对铸造车间而言,工艺装备

的各种图样,必须保证铸件和铸件图相符合,

所以也是铸造工装设计的依据,对于大批量

的零件生产需要采用铸件图,而对于单间、

小批量的零件生产,直接依据铸造工艺图进

行生产加工准备,不用绘制铸件图。

喂入辊链轮铸件的尺寸如由右图所示:

2、铸造工艺图

铸造工艺图不仅能够表示收缩率、起模斜度等工艺参数,还有浇注位置、分型面、分模面、活块、模样的类型和分型负数、砂芯的个数和形状、尺寸和间隙,分盒面,芯盒的填砂方向等各种能够表达铸造工艺参数。

3、装配图

装配图是铸造工艺设计的最后生产模型,包括砂箱、芯盒、模样、浇注系统等工艺设计,链轮的铸造工艺设计中,选用的浇注系统是雨淋式的,对高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会改变砂箱的高度,砂箱在选择的过程中,长度选择为100

或为200的倍数,宽度选择为50或100的倍数.

浇注系统中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的一些具体的尺寸在装配图中需要表示出来,下图是浇口杯的一些尺寸:

七:主要缺陷及防止

1)气孔:浇注时选用的砂型是湿型,浇注时发气量大,易出现气孔,对于雨淋式浇注系统,开放式浇注系统通气较好,控制合理的浇注温度。

2)夹砂:在浇注最后凝固的平面较大,容易出现夹砂,金属液与砂型作用时间较长,砂型强度不够造成的夹砂,影响金属组织的内部形态,对零件的机械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粘砂:有时出现大面积的粘砂,经分析是机械粘砂,原因是紧实度不够,注意舂砂既可防止。

在造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会造成别的缺陷,浇注温度、浇注时间的控制,以及金属液体的类别,会影响铸件的性能。凝固顺序会对铸件的壁厚产生影响。

八:总结

在整个铸造工艺设计过程当中,了解到铸造在国民生产的地位和作用,铸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我国铸造业正处在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起步的新阶段。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利用高科技技术提升铸件质量。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了解铸造知识,更好的创新。

这次课程设计,我运用了大学以来学到的各方面知识,例如大二时期学习的机械制图的知识,让我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而且我对铸造工艺有了正确和精准的认识。

在铸造工艺设计的同时,学会独立的去解决各种遇到的难题,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同时扩展了自身的知识面,在前期学习过的《铸造工艺学》一书当中,有很多的知识不甚了解,但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

对一种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的因素,例如零件的重量,零件的材料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和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浇注系统的选择,此次方案中采用的是雨淋式浇注系统,和铸件的形状以及尺寸密切相关,喂入辊链轮是一种圆筒状,采用雨淋式浇注系统正好能够满足铸件要求。

九:参考文献

1.《实用铸造手册》,陈琦、彭兆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2.《铸造工艺学》,董选普,李继强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3.《铸造工艺设计》,李弘英、赵成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4.《铸造成型手册》,柳百成、黄天佑遍,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5.《铸造实用速查手册》,刘瑞玲、范金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6.《砂型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帅联合编写组,北京出版社,1980年

7.《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叶荣茂,吴维冈,高景艳,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8.《铸造工程基础》,魏华胜,机械工艺出版社,2002年

9.《上程图学简明教程》,王成刚,张佑林,赵奇平,武汉理大学出版社, 2004. 年10.《Foundry Technology》杂志,连伟,朱建中,魏兵,2006.8./P771页

课程设计评分表

评分等级

项目

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

设计内容

完整性

设计内容

正确性

设计计算方

法与准确性

分析综合

能力

说明书文字

修饰与整洁

绘图能力

设计过程认

真程度

综合评分百分制:

评阅人:

评阅时间:年月日

(工艺技术)第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第1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 1-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 1-4砂芯设计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 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 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 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 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 .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 )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表1-1砂型铸造时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单位:mm) 合金种类铸件最大轮廓尺寸为下列值时/ mm

座体铸造工艺设计及其模拟优化

铸造过程计算机辅助分析模拟综合实验题目:座体铸造工艺设计及其模拟优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10日 1 / 20

目录 第一章.零件简介 (2) 1.1 零件基本信息 (2) 1.2技术要求 (5) 第二章.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 2.1软件简介 (6) 2.2 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 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的拟定 (7) 3.1工艺方案的确定 (7) 3.2型(芯)砂配比 (7) 3.3混砂工艺 (8) 3.4 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胶补剂 (8) 3.5熔炼设备及熔炼工艺 (9) 3.6分型面的选择 (6) 3.7 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7) 3.8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7) 第四章.砂芯设计及排气 (8) 4.1芯头的基本尺寸 (8) 4.2砂芯设计尺寸见下工艺图 (9) 第五章.浇注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浇注位置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浇注系统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设计计算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出气孔 (14) 5.7铸件工艺出品率 (14) 第六章.模拟仿真部分 (15) 6.1充型模拟 (15) 6.2凝固模拟 (15) 第七章.结论及优化方案 (16) 第八章.小结 (16) 主要参考文献: (19) 摘要 本文通过对座体零件图的深入分析,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等特点,采用传统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对零件的铸造工艺进行设计。 分析并确定采用卧式造型合箱,底注式浇注的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了铸铁件的凝固原则、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等;确定了座体铸铁件的铸造工艺参数并计算了其体积和重量;设计并计算了箱盖砂型铸造的浇注系统;绘制了座体砂型铸造工艺图、UG III / 20

“玉柴杯”铸造工技能竞赛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玉柴杯”铸造工技能竞赛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35题,每题1分) 1.在浇注温度和铸型工艺因素等条件正常的情况下,铸件愈简单,壁厚愈厚,则对金属液流动的阻力___ __。 2.金属的性质对铸件的残余应力影响很大,金属的弹性模量越大,合金材料线收缩系数越大,合金的导热性能越差,铸件的残余应力也___ __。 3.在铸型中固定砂芯的主要方法有:___ ___和芯卡固定两种。 4.在选择砂箱造型的砂箱尺寸时,最主要考虑,箱带与砂箱四周的___ __。 5.铸钢件,球墨铸铁件和高大灰铸铁件,在一般情况下采用__ _浇注系统。 6.工艺出品率又叫铸件收得率或铸造回收率。它是铸件毛重与比值的百分数。 7.活块造型是将有阻碍起模部分的砂型制成可以搬运的砂块,便于起模。活砂是构成砂型的一部分,而不是。 8. 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工艺方案、工艺参数、_ 。 9.目前,修补铸件用得最广的方法是_ 。 10.模底板与砂箱之间用__ 定位。 11.当铸件时,合金温度降低越快,愈不容易浇满。 12.合金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能获得健全铸件,对铸件有利。 13.金属液从浇入铸型冷却凝固至室温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 14.从直浇道到内浇道的截面积逐渐扩大的浇注系统称。 15.封闭式浇注系统,内浇道截面积,它具有较好的挡渣能力。 16.铸铁件浇注系统的计算,首先应确定,然后根据比例,确定其它部分截面积。 17.铸型浇注时,内浇道至外浇道液面的高度,与内浇道以上铸件高度之差,称为。 18.内浇道在铸件上的位置应符合铸件的或方法。 19.难以锯割的冒口最好使用。 20.冒口应尽量放在铸件的部位,以利于冒口液柱重力进行。 21.芯骨、砂箱、压铁等铸件可选用。 22.对称模样分模造型时,分型负数应分布在。 23.模样的各部分应标号,标志各自的作用和位置,便于应用。 24.铸件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三个方面。 25.压力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铸件的缺陷。 26.的作用是将砂块连同铸件一起从砂箱中捅出,送到落砂机上进行落砂。 27.消除铸铁件铸造应力的常用方法是。 28.采用外冷铁的实质是改变铸型某部分造型材料的蓄热系数,以控制铸件的。 29.铸件热裂表面严重氧化而没有金属光泽;铸钢件裂纹表面近似,铝合金则呈。 30.对于要求较高,单件生产的重要铸件和大量生产的铸件,除了要详细绘制铸造工艺图外,还应绘制铸件图、等。 31.热芯盒的排气方式主要有、间隙排气和排气塞排气三种。 32.每增加1%硅的质量分数,可使共晶点碳的质量分数下降。 33.铸态球墨铸铁首要的任务是避免铸态组织中有残留的自由渗碳体,并强调采用孕育。 34.芯头有定位、支撑和作用,一般分为垂直芯头和水平芯头。 35.ZL110属于铸造铝硅合金,那么ZL201属于铸造合金。 二、判断题(55题,对画√,错画×) 1、根据经验:每吨铸件约需消耗1t的新砂。()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铸造工艺分析 (1) 1.1零件介绍 (1)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1) 1.3技术要求分析 (1)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2)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 2.1确定铸造方法 (2)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2) 2.3确定型内铸件数目 (3) 2.4不铸出孔及槽的确定 (3) 2.5机械加工余量和铸造圆角的确定 (3) 2.6起模斜度和分型负数的确定 (5) 2.7砂芯的确定 (7) 2.8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2.9冒口的确定 (7) 2.10浇注系统的确定 (8) 3.芯盒的设计 (9) 3.1芯盒材质和分盒方式的确定 (9) 4.总结 (9) 参考资料 (10)

1.铸造工艺分析 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泵盖 零件材料:HT200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大批量生产,零件图如下:

1.3技术要求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对于HT200,其抗拉强度应达到200Mpa。铸件在使用时工作条件较好,但此铸件需起隔爆作用,按照技术要求,需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另外,铸件清砂后,焖火铲除毛刺喷砂后喷G04-6铁红过氯乙烯底漆。除此外无特殊技术要求。 注:其中φ21H7内孔为重要加工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砂等铸造缺陷。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灰铸铁的熔点较低,结晶温度范围较小,在适宜的浇注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容易填充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且不易产生气孔、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2)收缩性。灰铸铁的浇注温度较低,凝固中发生共析石墨化转变,使其线收缩小,产生的铸造应力也较小,所以铸件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倾向以及形成缩孔、缩松的倾向都较小。 (3)灰铁充型能力好,强度较高,耐磨、耐热性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较好,但需人工时效。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1确定铸造方法 铸件材质为HT200,,其轮廓尺寸25×φ110,属中小件,联结结构合理,符合灰铸铁铸造要求,可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采用湿砂型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砂型机器脱箱造型,热芯盒水玻璃砂射芯机制芯。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4)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金属液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 (6)应使合型、浇注和补缩位置一致。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毕设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泵盖铸造工艺设计二 学院:机械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3) 第1章概述 (4) 1.1目的和意义 (4) 1.2题目简述 (4) 第2章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5) 2.1零件的结构分析 (5) 2.2三维实体造型 (5) 第3章铸造工艺方案确定 (5) 3.1铸造方法 (5) 3.2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胶补剂 (6) 3.3铸钢熔炼 (6) 第4章铸造工艺设计 (12) 4.1铸件三维图 (12) 4.2分型面的确定及浇注位置的选择 (9) 4.3主要的铸造工艺参数 (15) 4.4浇注系统设计 (18) 4.4.1浇注系统的类型选择 (18) 4.4.2计算浇注时间并核算合金液上升的速度 (19) 4.4.3浇注系统各部分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浇口杯 (20) 4.5冒口设计 (21) 4.5.1冒口位置选择 (21) 4.5.2冒口尺寸的计算 (21) 4.5.3浇冒系统三维图 (24) 4.5.4铸件的工艺出品率 (26)

第5章工装设计 (26) 5.1砂箱设计 (22) 5.2平板及其他 (22) 第6章铸件的落砂、清理及后处理 (27) 6.1铸件的落砂 (27) 6.2铸件的清理 (27) 6.3铸件的后处理 (28) 第7章铸造工艺模拟 (23) 7.1模拟软件简介 (23) 7.2铸造工艺模拟 (24)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附图 (31)

泵盖的铸造工艺设计二 摘要 本设计根据泵盖的结构、材质、主要轮廓尺寸、使用条件及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采用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方案。 通过对泵盖铸造工艺性进行分析以及各不同方案间的比较,合理确定其铸造工艺方案、铸造工艺参数,进而设计计算出相应的浇冒口系统,确定生产该铸件所需工装,绘制出相应的铸造工程图等,从而得到砂型铸造生产泵盖的工艺方法和主要工艺文件。并对铸件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和讨论其模拟结果,并尽可能减少其缺陷。 关键词:泵盖,砂型铸造,工艺设计 The Design of the Pump cover No. 2Foundry Technique 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pump cover, material quality, main dimensions, using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uch as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the traditional scheme of sand mold casting process. Through the pump cover casting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schemes,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casting process,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and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poured riser system design, determine equip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castings, draw the corresponding casting engineering drawing, etc., sand casting is obtain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ump cover process method and main process files. And casting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a compu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efects.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前言 铸造工艺学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设计则就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就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与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与其她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与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与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 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与手册等。 目录 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 1、1零件基本信息 (4) 1、2材料成分要求 (4)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1、3、1铸造尺寸公差与重量公差 (5) 1、3、2机械加工余量 (5) 1、3、3铸造收缩率 (5) 1、3、4拔模斜度 (5) 1、4其她工艺参数的确定 (5) 1、4、1工艺补正量 (5) 1、4、2分型负数 (5) 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

铸造工艺模拟技术在铝合金铸件工艺设计及优化中的应用

?铸造工艺模拟技术在铝合金铸件工艺设计及优化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11-6-17 10:03:54 来源:中国铸造网文字【大中小】浏览人数:183 ?摘要:利用北京北方恒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铸造模拟软件CAStsoft/CAE对铝合金铸件的凝固过程和充型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和铸造缺陷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对工艺进行改进,最后设计出合理的铸造工艺。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可以减少或取消新产品的工艺实验,能够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铸造缺陷,保证工艺的可靠性,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 关键词:铸造模拟凝固过程温度场铝合金前罩铸件 传统的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往往依赖于直觉经验,在铸件结构较为简单和铸造类似铸件时,经验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浇铸大型、复杂铸件且无相关经验时,只能通过反复工艺实验来确定工艺;当工艺存在重大失误时,可能使得工艺方案被彻底推翻。通过工艺反复实验来确定工艺的方法,可能导致先前制作的模具报废,对于大型铸件来说模具费用会相当高,这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新产品的试制,延长新产品的试制周期。近年来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得通过铸造模拟来确定铸造工艺成为可能,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可以减少或取消新产品的工艺实验,能够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铸造缺陷,保证工艺的可靠性,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本次分析采用的软件是北京北方恒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CASTSOFT/CAE软件。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工艺存在的问题,采取工艺改进措施后再次进行模拟,直到铸造工艺趋向合理。 1.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1.1铸造工艺方法的选择: 由于前罩(材料:ALSi10Mg)属于中大型薄壁铝合金铸件,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厚薄不均,热节位置较多,铸件最薄的地方为4mm,最厚大的地方为80×110×120,外轮廓尺寸为618×346×618,此零件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要求比较高。用砂型重力铸造难以保证顺利充满和厚大部位不产生疏松,特别是法兰处的质量,同时可能形成气孔和渣孔,表面质量较差,难以通过压力测试和质量要求;考虑前罩质量、批量的要求和低压铸造工艺具有金属液充型平稳、铸件在压力下结晶,生产的铸件缩松、气孔、夹杂少的优点,结合我厂铸造现场生产能力,最后选用金属型低压铸造的工艺方案。模具选用:QT60-2,型芯选用:45#钢,模具温度:300℃,型芯温度:300℃,浇注温度:720℃。 1.2浇注系统位置的选择: 前罩(材料:ALSi10Mg)前罩法兰较小一端径向和法向都比较厚和方便开模,且整体组织要求高,不允许有缩松、气孔等铸造缺陷,为了使得铸件实现顺序凝固且保证法兰处的力学性能,在法兰较小一端开设入流内浇口和横浇口,在法兰处共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结合《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引入任务驱动型自主学习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改善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铸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铸造理论及工艺设计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铸造工艺,并设计出结构合理的工装模具;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设计绘图能力、查阅工艺设计资料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铸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铸造行业用人需求。然而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课程设计题目陈旧且数量较少现有题目陈旧,缺乏时效性,与铸造生产实际脱节,致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铸造行业的需求。图纸数量较少,难以满足1人1题,甚至需要多人共用1题或每年重复使用,这就导致存在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或抄袭往届学生作品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从事铸造工艺设计工作的能力。(2)缺乏工艺验证环节课程设计通常只包括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内容,而不进行实际生产验证,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判断工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3)教师指导不足通常1名老师指导1个班级的课程设计工作,人数在40人左右,这就导致指导教师无法详细指导每位学生。(4)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

面课程考核更侧重于图纸质量以及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对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及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鉴于此,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本文归纳总结了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1.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要做到推陈出新,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为此建立了以企业实际在生产零件为主的课程设计零件图纸库,且图纸数量要多于专业人数,且要保证每年有10%以上的题目更新,以保证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图纸库的建立与更新由教研室每年定期审核通过,以保证图纸的规范性及零件结构复杂程度适中。课程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时,保证1人1题,且指导教师要综合考虑所带学生的设计基础差异问题,题目的选择与分配要有难度区分,并在课程设计任务分配时给出明确说明及评分标准。 2.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 本课程增设了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有两种不同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一种验证方法是引入Procast及AnyCasting等铸造模拟软件对铸件充型、铸造温度场以及铸造缺陷出现的位置和数量等进行模拟分析,进而优化工艺设计方案。模拟仿真环节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铸造工艺设计更符合铸造生产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与应用软件的能力。第二种验证方法则是按照其工艺设计方案进行实际铸造生产,铸造生产可直接在校内铸造生产实训中心进行,该中心不仅有砂型铸造所需设备及原材料,且

铸造工艺技术专业专科教学实施方案

铸造工艺技术专业专科 教学实施方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机械大类铸造技术管理类铸造工艺技术专业(专科)教学实施方案为了保证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工艺技术专业(专科)的教学实施,做好本专业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教学实施方案。 一、专业教学特点 (一)学生特点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由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包括普通高中、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具有初中毕业学历者可注册课程学习。 (二)课程特点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除外)按教学特点可以分为四类: 1.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涉及机械热加工专业的入门基础性知识和铸造企业各工艺技术方向都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材料性能与成形控制》、《中国铸造史》、《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基础》、《铸件的品质控制》、《铸铁及其熔炼》、《铸钢及其熔炼》、《非铁合金及其熔炼》、《铸造设备》、《特种铸造》等,为接下来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课程:铸造工艺技术专业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均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以

及专业核心课程《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基础》、《铸铁及其熔炼》、《铸钢及其熔炼》、《非铁合金及其熔炼》、《铸造设备》等。铸造是需要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很强的行业,专业核心课是职业技能型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实操性教学相结合,要挖掘不同形式的实践内容作为学生接触行业、了解应用性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宏观类的课程授课中,要求老师增加案例讲解和分析,对于微观类的课程,更是要清晰明了地阐述铸造实务操作的目的、要求、技巧和要点,让学生学到第一手的铸造知识。 3.满足行业需要的对口课程:为了培养适应铸造企业不同岗位及相关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人才,设计本专业的延展课程,包括《艺术铸品的鉴赏与制造技术》、《铸造企业管理基础》、《铸造CAD/CAE》、《铸造安全生产与职业素养》、《铸造新技术讲座》、《铸造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对相关岗位的工作特点、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必需的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积累铸造从业经验,为将来实际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好基础。主要课程包括《金相观察与热处理实训》、《机械加工基础实训》、《材料成形方法实训》、《铸件质量检测方法与检测工具的使用》和《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等,在教学中应突出实操性的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铸造工艺技术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点是放在使学生更早和更多地接触铸造行业,直观地了解铸件生产过程运作。可以尝试将专业课教学延伸到铸造生产活动现场中,让学生以兼职的身份参与到铸造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去。 (三)课程培养体系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叙述铸造生产中典型铸铁件——气缸类铸件、圆筒形铸件、环形铸件、球墨铸铁曲轴、盖类铸件、箱体及壳体类铸件、阀体及管件、轮形铸件、锅形铸件及平板类铸件的铸造实践。内容涉及材质选用、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等。 第1章气缸类铸件 1.1 低速柴油机气缸体 1.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1.2 主要技术要求 1.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1.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1.1.5 铸造缺陷的修复 1.2 中速柴油机气缸体 1.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2.2 主要技术要求 1.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3 空气压缩机气缸体 1.3.1 主要技术要求 1.3.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第2章圆筒形铸件 2.1 气缸套 2.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1.2 工作条件 2.1.3 主要技术要求 2.1.4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1.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1.6 大型气缸套的低压铸造2.1.7 气缸套的离心铸造 2.2 冷却水套 2.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2.2 主要技术要求 2.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2.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3 烘缸 2.3.1 结构特点 2.3.2 主要技术要求 2.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 活塞 2.4.1 结构特点 2.4.2 主要技术要求 2.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4 砂衬金属型铸造 第3章环形铸件 3.1 活塞环3.1.1 概述 3.1.2 材质 3.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3.2 L形环 3.2.1 L形环的单体铸造 3.2.2 L形环的筒形铸造 第4章球墨铸铁曲轴 4.1 主要结构特点 4.1.1 曲臂与轴颈的连接结构 4.1.2 组合式曲轴 4.2 主要技术要求 4.2.1 材质 4.2.2 铸造缺陷 4.2.3 质量检验 4.2.4 热处理 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4.3.1 浇注位置 4.3.2 模样 4.3.3 型砂及造型 4.3.4 浇冒口系统 4.3.5 冷却速度 4.3.6 熔炼、球化处理及浇注 4.4 热处理 4.4.1 退火处理 4.4.2 正火、回火处理 4.4.3 调质(淬火与回火)处理 4.4.4 等温淬火 4.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4.5.1 球化不良及球化衰退 4.5.2 缩孔及缩松 4.5.3 夹渣 4.5.4 石墨漂浮 4.5.5 皮下气孔 4.6 大型球墨铸铁曲轴的低压铸造 第5章盖类铸件 5.1 柴油机气缸盖 5.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1.2 主要技术要求 5.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2 空气压缩机气缸盖 5.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2.2 主要技术要求 5.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3 其他形式气缸盖 5.3.1 一般结构 5.3.2 主要技术要求 5.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第6章箱体及壳体类铸件 6.1 大型链轮箱体 6.2 增压器进气涡壳体 6.3 排气阀壳体 6.4 球墨铸铁机端壳体 6.5 球墨铸铁水泵壳体 6.6 球墨铸铁分配器壳体 第7章阀体及管件 7.1 灰铸铁大型阀体 7.2 灰铸铁大型阀盖 7.3 球墨铸铁阀体 7.4 管件 7.5 球墨铸铁螺纹管件 7.6 球墨铸铁管卡箍 7.6.1 主要技术要求 7.6.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7.6.3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第8章轮形铸件 8.1 飞轮 8.2 调频轮 8.3 中小型轮形铸件 8.4 球墨铸铁轮盘 第9章锅形铸件 9.1 大型碱锅 9.2 中小型锅形铸件 第10章平板类铸件 10.1 大型龙门铣床落地工作台 10.2 大型立式车床工作台 10.3 大型床身中段 10.4 大型底座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精装16开定价:299元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砂型铸造时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单位:㎜)1-1 表

铸造工艺及应用作业答案及复习资料..

铸造生产——指用熔融的液态合金注入预先制备好的铸型中使之 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 坯或零件过程,简称铸造。 2、铸造方法的分类 第一章 造型材料 型(芯)砂是由骨干材料、粘结材料和附加物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以粘土为粘结材料的粘土型(芯)砂主要由原砂、粘土、附加物和水配制而成。 常用的附加物:煤粉、渣油、淀粉 、锯末等 新砂和旧砂的处理 1.新砂的处理 新砂的处理常用的方法:筛分、水漂洗、酸浸洗、精选 、烘干等 2.旧砂的处理 拟采取措施:对旧砂进行通风冷却,降低温度;经破碎、磁选、过筛,除去杂物;干法碾搓,除去包覆膜、失效粘土及灰分;按一定比例添加原砂,补加新粘土、煤粉;调整含水分量,达到型砂性能要求。

CO2硬化法——向水玻璃砂制成的砂型(芯)中吹入CO2气体,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使型(芯)砂硬化; 三、C02-钠水玻璃砂的原材料、配方及混制工艺 (一)C02-钠水玻璃砂的原材料 铸钢件用原砂Si02含量应高。一般采用中等粒度的硅砂 涂料的基本组成 涂料一般由耐火粉料、粘结剂、悬浮剂、载液和助剂组成。 涂料的性能 (1)涂料的工艺性能涂料的工艺性能主要有饱沾性、涂刷性、流淌性、流平性、 渗透性等。 涂刷方法 涂料涂敷的方法有刷、喷、浸三种。 第二章铸型制备 14种造型方法有哪些? 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和假箱造型、活块和砂芯造型、活砂造型(抽砂造型)、多箱造型、实物造型、刮板造型、抽心模造型和劈箱造型、脱箱造型(活箱造型)、叠箱造型、模板造型、漏模造型、地坑造型 铸型的紧固方法 生产小型铸件的铸型由于抬箱力小,用压铁直接压在砂型上比较方便。 生产大中型铸件的铸型,一般用卡子、螺栓等紧固。 紧固铸型前需在分箱面的四角用铁片将上下砂箱问的缝隙垫实,以防止铸型紧固时砂芯或砂型被压溃。 地坑造型,一般用压铁压在盖箱上。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铸铁件浇注系统的组成:浇口盆、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为避免水平涡流,应采用浇包低位浇注大流充满,并且使浇口杯中液面高度(h)与直浇道直径(d)保持_定的比值(即h>6d)。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3

2.1 确定零件材料及牌号 零件的支座的零件图如图所示,其轮廓尺寸为Φ80×200×110,平均壁厚30,支座底部需螺栓固定,留有2个螺栓孔,尺寸Φ15,可在铸件完成后切削加工,且有一定的表面精度要求。 支架在铸造过程中,应该选用灰铸铁作为材料。灰铸铁流动性好,易浇注,且收缩率最小,并且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减少,使铸件易于切削加工。采用砂型铸造,简单而且工艺性好。 此铸铁为200×110mm的灰铸铁件,其型号应为HT150。

2.2 铸造方案的拟定 2.2.1 铸型种类的选择 支座零件具有内腔,小孔,圆角,凸台以及锥角,形状较为复杂,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最大轮廓尺寸为200mm,应选用砂型铸造成形。又采用小批量生产,所以铸件类型应使用湿砂型铸造。这样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流水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材料成本低,节省烘干设备、燃料、电力等。模样采用金属模是合理的。 2.2.2 画出零件图 图2 零件图

2.3 分型面的确定 2.3.1分型选择原则 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 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测 5.不使砂箱过高 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2.3.2 几种分型方案 初步对支座进行分析,有以下四种方案Ⅰ,Ⅱ,Ⅲ,Ⅳ,如图3所示

图3 分型方案图 2.3.3 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Ⅰ方案以支架的底面为分型面在分型面少而平的原则中,其分型面数量不仅少而且还平直,铸件全部放在下型,既便于型芯安放和检查,又可以使上型高度减低而便于合箱和检验壁厚,还有利于起摸及翻箱操作。 Ⅱ方案铸件没有能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半型内,这样会因为合箱对准误差使铸件产生偏错。也有可能因为合箱不严在垂直面上增加铸件尺寸。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仔细审阅零件图,熟悉零件图,而且提供的零件图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仔细样。注意零件图的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性,有两个方面:(1)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2 )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措施避零件名称:轴承座 零件材料:HT150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2、零件技术要求 铸件重要的工作表面,在铸造是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3、选材的合理性 铸件所选材料是否合理,一般可以结合零件的使用要求、车间设备情况、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等,用铸造合金(如铸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的牌号、性能、工艺特点、价格和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所选的合金是否合理。 4、审查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件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5-6又在临界壁厚20-25以下。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确定 铸造方法包括:造型方法、造芯方法、铸造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 (1)造型方法、造芯方法的选择 根据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选择手工造型 (2)铸造方法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各参数,对照表格中的项目比较,选择砂型铸造。 (3)铸型种类的选择 根据铸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选用自硬砂。 2、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浇注位置选择的4条主要规则,选择铸件最大截面,即底面处。 3、分型面的选择 本铸件采用两箱造型,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取最大截面,即底面。

三、工艺参数查询 1、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造型方法、材料类型进行查询。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11~13, 取加工余量等级为12。 根据零件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进行查询。查得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为10。 根据零件尺寸公差、公差等级进行查询。查得机械加工余量为。 2、起模斜度的确定 根据所属的表面类型查得测量面高140,起模角度为0度25分(°)。 3、铸造圆角的确定 根据铸造方法和材料,查得最小铸造圆角半径为3。 4、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根据铸件种类查得:阻碍收缩率为~,自由收缩率为~。 5、最小铸造孔的选择 根据孔的深度、铸件孔的壁厚查得最小铸孔的直径是80mm. 四、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内浇道的位置选择底注式, (二)、浇注系统类型选择 根据各浇注系统的特点及铸件的大小选用封闭式浇注系统。 (三)、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1、计算铸件质量: 按照铸件的基本尺寸(包括加工余量在内)计算出铸件的体积和铸件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m=式中 m --铸件质量(g): p--金属材料的密度,对一般铸件可取p=cm3; v--铸件的体积(cm3); 对于不太复杂的铸件可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由于本铸件不是规则的形状,本设计采用软件直接得体 积和质量。在Solid Edge 软件里绘出轴承座铸件三维图,然后点击“工具”菜单,在下拉菜单里“物理属性”,弹出下面对话框,在密度里面输入p=7.2g/cm3=千克/立方毫米,然后点击

铸造工艺基础要点

铸造工艺基础知识 一、铸造方法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以下几种: 1、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将原砂和粘结剂、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 制好以后,用模型造出砂型,浇入液体金属而形成铸 件的一种方法。砂型铸造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铸造方 法。 2、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 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 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 的一种方法。由于获得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 表面粗糙度,所以又称“熔模精密铸造”。 3、金属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用重力 浇注法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所以又称“重力铸造”。 4、低压铸造:低压铸造是液体金属在压力作用下由下而上的充填型 腔,以形成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所用的压力较低, 所以叫低压铸造。 5、压力铸造: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半液 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型腔,并在压力作用 下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

6、离心铸造:离心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使液体金 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铸型和凝固成形的一种铸造 方法。 7、连续铸造:连续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不断浇入一种叫做结晶器的 特殊金属型中,凝固了的铸件连续不断的从结晶器的 另一端拉出,从而获得任意长度或特定长度铸件的一 种方法。 8、消失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是采用泡沫气化模造型,浇注前不用取 出模型,直接往模型上浇注金属液,模型在高温下 气化,腾出空间由金属液充填成型的一种铸造方法。 也叫“实型铸造”。 二、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通常指的是零件的本身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既便于整个铸造工艺过程的进行,又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对产品零件图进行分析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生产的工艺要求。因为零件的设计者往往不完全了解铸造工艺。如发现结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就要与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在不影响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予以改进。这对简化工艺过程、保证质量及降低成本均有极大作用。第二,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在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相应工艺措施予以避免。 (一)从避免缺陷方面审查铸件结构的合理性

永冠杯 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

“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 铸件名称:B-十字头 自编代码:AB1990ZP 方案编号:[单击此处键入方案编号]

目录 1零件概述 (1) 1.1零件信息................................................................................... (1) 1.2技术要求 (1)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1) 2.1 铸造方法选择............................................................... . (1) 2.2 分型面选择 (1) 2.3浇注位置选择 (2) 3铸造主要参数 (3)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3) 5 冒口设计 (4) 5.1模数与补缩分析 (4) 5.2冒口尺寸设计 (5) 6模拟与优化 (6) 6.1Procast主要参数设定 (6) 6.2整体思路 (7) 6.3模拟结果及分析 (8)

6.3.1表面状况 (8) 6.3.2内部缩孔情况 (9) 6.4加冒口模拟 (10) 6.5加冷铁模拟 (11) 7砂芯设计 (13) 8模板 (1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附图 (14)

1零件概述 1.1零件信息 名称:十字头 材料: QT450-12 外形尺寸:1140×605×256mm 体积: 41.878×103 cm 3 质量: 302kg 生产批量:中小批量生产(自定) 零件三维图如图1.1所示,具体尺寸件附件1。 1.2技术要求 (1)铸件加工后,加工面不得有任何的铸造缺陷,非加工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夹渣、凹陷, 上下型错模不得大于1mm 。 (2)保证该件受力较大的工作部分的力学性能。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2.1 铸造方法选择 基于铸件的生产批量、铸件材料、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采用木模,自硬树脂砂,手工造型。 图1.1 零件三维图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前言 铸造工艺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设计则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和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 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等。

目录 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 零件基本信息 (4) 材料成分要求 (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5) 机械加工余量 (5) 铸造收缩率 (5) 拔模斜度 (5) 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5) 工艺补正量 (5) 分型负数 (5) 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 反变形量 (5) 分芯负数 (6) 铸造三维实体造型 (6) 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 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 (6) 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 软件简介 (6) 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 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7) 工艺方案的确定 (7) 铸造方法 (7) 型(芯)砂配比 (8) 混砂工艺 (8) 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 (8) 铸造熔炼 (8) 熔炼设备 (9) 熔炼工艺 (9) 分型面的选择 (9) 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10) 砂芯设计及排气 (11) 芯头的基本尺寸 (11) 芯撑、芯骨的设计 (12) 砂芯的排气 (12) 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12) 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12) 浇注位置的选择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