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地理 第3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候笔记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地理 第3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候笔记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自然地理 第3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候笔记归纳总结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3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

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1 2014年高考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 ō/zu ?)”“症(zh ēng/zh a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卷舌 音(寺s ì—饰sh 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 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 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 建议: 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

2018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

2018年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高中语文知识点汇总-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提供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全套超清正版视频辅导课程下载 本辅导课程全部为无密码、无加密的独立视频课件,您可以无任何限制的在电脑、手机、平板、高清电视上面顺畅观看。 最新版、新课标,全网最低价!最适合有一定基础,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 可以免费试看,马上联系我们吧! 下载试听:【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政治】【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历史】【高中地理】 学考易VIP下载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1、内容-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辅导视频课程,全部为最新版新课标; 2、速度-所有更新课程均第一时间提供下载; 3、服务-全程资料免费更新、提供论坛版块交流和答疑;专业客服随时在线,优质的售后服务为您解决后顾之忧; 4、下载-所有视频辅导课件和其他复习资料均提供24小时批量高速下载服务。 郑重承诺:我们提供全网最好的课程质量、最快的更新速度和最完善的售后服务。 交易流程: 咨询在线客服(或联系QQ:2929039796)→本站提供汇款账号→汇款→通知本站您已经汇款→本站确认后为您开通下载权限 注:购买后即时开通VIP下载权限,马上可以下载到总容量高达数百G最齐全最完整的视频辅导课件! 同学们,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我们的VIP下载服务;又或者您有其他任何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吧^_^ -------------------------------------------------------------- 【马上点击“在线咨询”和我们的客服联系吧】 咨询QQ:2929039796 联系邮箱:2929039796@https://www.360docs.net/doc/d69919731.html, -------------------------------------------------------------- 关于我们:【学考易】是一家专业提供各类考试应试辅导服务的网站。致力于提供学历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财会类,资格类,工程类,医药类等考试最有效的应试助考服务。成立以来,学考易凭借高效热忱的服务、高通过率,赢得了广大考生的一致好评,正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求真务实,真诚服务是我们团队的宗旨,助您考试一臂之力,顺利通过是我们服务的目的。 新的一年,我们将勤以为事、诚以为人、信以为业为准则,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69919731.html,

高考语文140+学霸私密笔记分享

高考语文140+学霸私密笔记分享! 我整理了高考语文140+学霸的语文笔记,有很多阅读题和诗歌鉴赏的高分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篇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指津 指津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是”“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

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指津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用如下方法: 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基础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6江西赣州4月联考)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秦岭 D.横断山脉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2016太原二模)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 ) A.10月 B.8月 C.5月 D.2月 3.(2016太原二模)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河流分布 4.(2016太原二模)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 815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5.(2016全国大联考三)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读2015年我国钢材、铁矿石产销状况表,回答下面两题。 (单位:亿吨) 注:表中铁矿石是指经过加工的较高品位的矿产品 6.(2016福建龙岩5月综合测试)由表可判断我国( ) A.钢材生产与销售基本平衡 B.钢铁业的铁矿石供应不足 C.主要出口高附加值的钢材 D.钢材和铁矿石生产效益低 7.(2016福建龙岩5月综合测试)根据表所示的状况,我们应当( ) ①关停小型钢铁企业,压缩落后产能 ②引导钢铁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③帮助钢铁企业提升节能减排的能力 ④实施钢铁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整理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起源(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夏文化(考古发现与后世文献记载对比互证) ·商朝文化(考古发现、当时文字与后世文献记载多重印证) 史料的分类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 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标志:采集、狩猎→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南稻北粟、南北并立) 意义:①第一次经济变革 ②农耕聚落,聚族而居(陕西临潼姜寨)

学而思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笔记(8页)

学而思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系统 总结 内部资料,请 勿外传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 ō/zu ?)”“症(zh ēng/zh a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卷舌 音(寺s ì—饰sh 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 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 建议: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中国古代史整理】

【中国古代史整理】 一、古代经济 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工具、推广先进技术 4、国内各民族、地区以及中外的交流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6、前朝的经济基础 1、古代社会农业发展: 新石器时代:栽培谷物,农业的起源。 西周:后世的农作物大部分都有 春秋战国:铁制农具、犁耕技术;耕地买卖;奖励农耕军功,促进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出现;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西汉: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减租薄赋 东汉:光武帝下九道释放部分奴隶的命令,三十税一,减轻农民的负担(略) 北宋:王安石变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清前期:鼓励垦荒,南方地区多种双季稻,明朝引入的高产作物番薯、玉米广泛种植 2、古代商业和商品经济 (1)概念: 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闭塞特征。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封建经济中从属、补充作用。开放特征。 (2)发展阶段: 秦汉: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商业贸易逐步繁荣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对外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隋唐: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唐:城市繁荣:长安: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东市西市商业区(打破空间限制);东西方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达到全盛,擅长经商的粟特人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 宋元: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北宋:城市繁荣(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交子(略); 南宋: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明州三大港口设市舶司及市舶司所在港口设“番坊”与“番市” 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海外贸易大发展,泉州是世界大港口 明清: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明:商品活跃、一批专业城市、白银普遍流通 前期:改变了宋元以来活跃的欧亚间的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为朝贡贸易; 后期:民间海外贸易发展 清:A、商业日臻繁荣,城市繁盛,南京、广州、佛山、厦门更有新发展; B、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如汉口为船码头、镇江为银码头,无锡为布码头; C、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清初:海禁政策; 康熙中期:重开海上贸易,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立海关,四口通商 康熙晚期:对外贸易线路收缩; 乾隆:实行闭关政策,广州一地通商且有种种限制,使商品经济失去有限的海外市场 (3)对商品经济的评价: 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 封建社会中期:有利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封建社会后期: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4)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A、前期陆路为主,后期海路为主 原因:西夏政权的阻隔;陆路的缺点;外贸商品的变化;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业(指南针)与造船业的发展 B、官方贸易不已盈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 C、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D、外贸促进民族融合(回族) 3.手工业: 唐朝:丝绸、纸张、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 南宋:东南沿海的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二、古代政治 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两个内容: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⑴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⑵发展历程:萌芽于战国, 确立于秦朝, 巩固于西汉, 完善于隋唐,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通史模式)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史 (通史模式) 一、原始社会 二、先秦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方面: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经济方面: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耕作,工商食 官。 3.文化方面:商代,我国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领域。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方面: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 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 2.经济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 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3.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科技繁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诗 经和楚辞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成就。 【三维坐标·时空清】 【知识体系】

政治史 【研究纲领】 1.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1)殷商的政治 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政治 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的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3)春秋战国的政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开始兼并 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 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2020年高考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 ō/zu ò)”“症(zh ēng/zh è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ó/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 卷舌音(寺s ì—饰sh 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 )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 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 (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 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 (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 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 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 (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 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 (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 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②若有两项不肯定,根据语感用排除法。 /过渡) (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_二轮专题__笔记_非常详细_打印版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此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整理笔记

2011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整理笔记(33)十二、文言文复习 (一)常见文言实词用法 哀悲哀、悲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涉江》) 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 爱爱护: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吝惜: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 南录》) 安安稳: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 论》) 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 安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论语》) 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 拔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 拔出: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 突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 报报告: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答: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 报复: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

备完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 预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准备: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殽之战》) 本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 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书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指南录》) 根本: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原本: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 比等到: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 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褒禅》) 比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 策马鞭: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政策: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过 秦论》) 计策: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 鞭策: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登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乘乘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登上:鄂渚而反顾兮。(《涉江》)

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精选

高考备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霸复习笔记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阶级: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法家思想 直接原因:秦国落后,秦孝公要求变法 内容: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作用:为秦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央集权的雏形.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备基础复习笔记(精华版)

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 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 文字:甲骨文→金文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 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 春秋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战国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楚辞(《离骚》)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 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汉朝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汉赋 魏晋 南北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

隋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 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唐诗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瓷器:景德镇 两宋 “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 元朝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 - 1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及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及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这才是重点。可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进行基础复习;第二阶段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扩展;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缺补漏。 一、第一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 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 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 ( l )通过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因此,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实效的一个操作手段。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教材中表述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把这样的词叫做“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 ( 2 )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再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 3 )其他几种方法。联想记忆方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学霸笔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目录索引)

学霸笔记: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目录 索引) 目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 (13)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3)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3)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4) ☆中国古代朝代表 (1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5)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5) 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15) 2、宗法制: (15)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16)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7) 1、中央集权制度 (17) (1)、皇帝制度 (17)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17) (3)、郡县制 (18)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18)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 (19)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9) 1、主要政治制度 (19) ⑴、汉朝郡国并行制 (19)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 (19) ⑶、元朝的行省制 (20)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20)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 1、君主专制的加强 (20)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21) 五、【专题知识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1)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21)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22)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22) 专题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22)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2)

第一讲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文化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单就作为世界文化主体的东西方文化而言,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所以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这两方面也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关于这一点,在第二节中还要专门讨论。但无论如何,地理环境是在发展变化的,历史上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现在的地理环境,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必须将它们放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注意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才能了解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本节所要讲的是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所以许多与今天基本相同的地理要素一般从略。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的历史尽管还没有完全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可以肯定它已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经过商、周二代约13个世

纪的发展,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此后的历代中原王朝疆域虽然时有盈缩,但基本的趋势是逐渐扩大,逐渐巩固,不少王朝都拥有过今天中国领土以外的疆域。如从西汉中期至西晋末年的400多年间,朝鲜半岛的东北部曾经是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自西汉中期至明末年的千余年间,今越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唐朝的西界一度直抵中亚的咸海。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都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侵占的既成事实。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使国土免遭更大的损失。 今天,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三位。 政区(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但并不是说国家建立以后就必定要划分行政区域,如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天子和各级诸侯的直接统治区都很有限,自然不需要什么分级管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经过一系列兼并,剩下的诸侯国范围越来越大。同时,各诸侯国一般都将被灭国置于国君的直接统治之下,不再分封新国,国君的直接统治区也迅速扩大。因此,直接向国君负责的行政单

2015年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高考语文 ——各专题知识摘要 一、基础选择题(8分) 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 如“作(zuō/zuò)”“症(zhēng/zhèng)”“强(qiáng/qiǎng)”“模(mó/mú)” (2)形近字, 如“呛(qiàng)”“怆(chuàng)” (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ín—明míng)、卷舌音(寺sì—饰shì) (4)生僻字,如噽(pǐ)罅(xià)隙 (5)成语中古音, 虚与委(wēi)蛇(y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建议: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 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 (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 (1)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 (2)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 建议: 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 (1)勿望文生义, 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 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 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