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第21章反比例函数

21.5.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

比例函数关系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

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感受数

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专家建议: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数学

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前面已学习过“变化之间的

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

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节课通过

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举例可以丰富对函数

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

意取一个值时,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为自变量,

y叫x的函数 .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y=kx+b ;当 b=0 时,称为正比例函

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则该直线的解析式为. y=2x-1

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待定系数法 .

[教师投影出问题,学生动手完成。]

二、新知引入

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意义的过程。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生:(1)v t 1262= (2)x

y 1000=(3)S =n 41068.1? 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

生: 不可以,也不可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学习的新内容:板书:反比例函数。

二、新知讲解

1、【分析】 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k y x

=的形式,其中k 为常数. 归纳 一般地,形如k y x

=(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rportional function )

注意 在k y x =中,自变量x 是x k 分式的分母,当x=0时,分式x k 无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 x≠0 .

探究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两个变量的积均是一个常数(或定值),这也

是识别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关键.

注意:三种等价形式:

2、巩固练习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1)31y x =-;⑵y=2x ⑶32y x =;(4)3y x =;(5)1y x =-;(6) 13y x = (7) 5y x = (8) 2x

y = (9)-xy 2= (10)37xy =- (11)15y x -=

(12)63y x =-+ (13)0.4y x =

生: 反比例函数有:⑶(5) (6) (7) (9) (10) (13)

一次函数有:(1)⑵(4) (8) (11) (12)

3、例题讲解

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

解:(1)设k y x

=,因为当x=2时,y=6, 所以有 62k

=

解得K=12

因此12

y x =

(2)把x=4代入12

y x =得

【点拨】(1)由题意,可设y=x

k ,把x=2,y=6代入即可求得k ,进而求得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在(1)所求得的函数关系式中,把x=4代入即可1234

y ==

求得y 的值.

变式:y 是x-1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y=4时x 的值.

∵当x=3时,y=-6

631k

∴-=-

631k

∴-=-

∴ k=-12

121

y x ∴=-- 生:[学生动手练习].

例2、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 与y 的一些值

(1)完成上表;

(2)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 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k y x

∴= 把x= 12- y=4代入上式得412

k =- 解得: 2.k =-

2.y x

∴=- 师:[师生互动,教师示范讲解,板书过程].

解: (

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1k y x =-

三、当堂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进行评议]

1.若函数y=(m+1)x |m|-2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B )

(A )-1 (B )1 (C )2或-2 (D )-1或1

2.(桂林·中考)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3,2),则k 的值为( A )

(A)-6 (B)6 (C)-5 (D)5

3.(威海·中考)下列各点中,在函数6=-y x

的图象上的是( C ) (A)(-2,-4) (B)(2,3) (C)(-6,1) (D)(- ,3) 4.下列关系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C )

(A) k y

x = (B) y = (C) y =5x -1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

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以此判断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或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板书设计

反比例函数

一、定义:

一般地,形如 k y x

=,k ≠0 的函数,我们称为反比例函数. 等价形式:k y x =

xy=k y=kx -1

二、例题分析

例1、

例2、

三、练习

四、小结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合集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在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时,可适当复习一下第11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这样以旧带新,相互对比,能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2)注意引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看形式x k y =,等号左边是函数y ,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在分母上,且x 的指数是1,分子是不为0的常数k ;看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由于x 在分母上,故取x ≠0的一切实数;看函数y 的取值范围,因为k ≠0,且x ≠0,所以函数值y 也不可能为0。讲解时可对照正比例函数y =kx (k ≠0),比较二者解析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x k y =(k ≠0)还可以写成1-=kx y (k ≠0)或xy =k (k ≠0)的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二次函数新课教案完美排版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1课时 二次函数 一、阅读课本: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分析解题; 3.列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 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________,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四、基本知识练习 1.观察:①y =6x 2;②y =-3 2 x 2+30x ;③y =200x 2+400x +200.这三个式子中,虽 然函数有一项的,两项的或三项的,但自变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都是______次.一般地,如果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那么y 叫做x 的_____________. 2.函数y =(m -2)x 2+mx -3(m 为常数). (1)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二次函数; (2)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 3.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1)y =1-3x 2 (2)y =3x 2+2x (3)y =x (x -5)+2 (4)y =3x 3+2x 2 (5)y =x +1 x 五、课堂训练 1.y =(m +1)x m m 2-3x +1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 2.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y =x +1 2 B . y =3 (x -1)2 C .y =(x +1)2-x 2 D .y =1 x 2 -x 3.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 (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为 s =5t 2+2t ,则当t =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A .28米 B .48米 C .68米 D .88米 4.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y 与x 2成正比例,并且当x =-1时,y =-3. 求:(1)函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4时,y 的值; (3)当y =-1 3 时,x 的值.

最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2014.12.4 核心目标:学会用描点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 预习部分(课前小测): 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k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函数y的取值范围。 3、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称为 如图:当k>0时, 当k < 0时, y随x的增大而y随x的增大而 4、还记得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是、、。(注意:列表时自变量取值易于计算,易于描点。) 5、预习课本第4—6页内容,要求能有所理解。

二、探究部分: 1、请画出函数和图象。 2、小结: 1)、图象的形状:图像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 2)、图象的位置: 函数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函数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确定。 当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内; 当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内。 4)图象的增减性: 当时, y随的x增大而; 当时, y随的x增大而。 三、尝试练习 (A组)课本第6页练习1、2题(各人完成后小组成员间交换答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四、反馈练习: 1、基础训练:(A组) 1)、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2)、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3)、函数,当x>0时,图象在第____象限,y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2016-2017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4.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5.理解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6.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变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 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从实际问题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 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 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 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 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获得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经验,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函数知识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反比例函数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初中学生必需体会和掌握的三 种函数基本形式之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及其图象的初步知识,以及系统地研究了 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简单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反比例函数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函数,作为重要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日常生活、物理化学学科学习等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 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从实际问题情景入手引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重点内容是对反 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画特殊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出一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 征和性质,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对于某些解 决实际问题的安排,力图加强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

最新5.1反比例函数(教案)汇编

5.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反比例函数式,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3、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建立与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大声读课本148页章前图有关内容及学习目标,通过观看,可以知道反比例函数是描述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有一些关键词: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性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通过本章学习即可知道。 二、知识回顾 1. 函数: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值, 相应的就确定了一个值,那么我们称是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2、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此时s是t的________________函数. 3、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常数,≠0) 三、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用2分钟阅读149页内容,用5分钟小组交流(课本引例1 课本引例2 定义) 2、反比例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k为常数,且k ),那么是的反比例函数. 思考:(1)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可以取些值? (2)反比例函数还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 五、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案前两个问题 2、问题3:形如 k x y=(k为常数,0 k≠)的函数被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 数.从解析式 k x y=中可以看出,x是分母,当0 x=时,分式 k x 无意义,所以x不能为0.因此,反 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k x y=也可以写成 A、B、D (A.xy k = B. 1 y kx- = C.y kx = D.1 y k x =?)的形式。 六、检测交流 1、完成P144做一做 2、合作交流: (1)、如何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2)、如何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华师版反比例函数新课教案

【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 §18.4 (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 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知识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问题(P49问题1、2) 情境1: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 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两人经过的路程一样,而且自行车和汽车的 速度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 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 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 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t=___________.(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 (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 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 式. 分析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 即y=_____________.(2) [说明]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m(m为一个定值),则x与y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1)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7、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探索并理解K>0与K<0时图像的变化。 9、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是后续学习各类函数的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教科书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逐步从对具体函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抽象的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4)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之后又一重要的基本函数,它为今后学习图象和曲线的关系(如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本身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着许多直接应用,这对学生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反比例函数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学生不易理解,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情境,需要建模,利用图象以及综合运用方程、不等式及其他数学模型,所以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是本章教学又一主要难点。

反比例函数教案.

九年级数学自学指导课教案 反 比 例 函 数 课题:反比例函数

课型:自学+指导 自学目标: 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 3、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4、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决生活实际背景问题。 指导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重点) 2、指导学生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重点) 3、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难点) 自学评价: *1、下列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_________。 A.13+=x y B.x x y 22+= C.2x y = D.x y 2= **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且x =-3时,y =7,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3、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其体积V =5m 3时,它的密度ρ=1.98kg/ m 3. (1)求ρ与V 的函数解析式. (2)当V =9 m 3时,求二氧化碳的密度. 课堂指导: 1、由章前图内容引入课题。 2、学生看教材完成“思考”中的三个问题。 3、展示结果: (1)V=t 1463,(2)x y 1000=,(3)S =n 41068.1? 4、小结:(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式;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 x k y ,)0(≠=k k xy ,)0(1≠=-k kx y . 5、完成评价中的1、2题。 6、阅读教材中的例1,强调其解题思路及过程,自己试一试完成自评中的第3题。 7、小结: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应注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自评矫正: 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间的对应关系: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 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随着注水速度V 的变化而变化; (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 m 3,长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x y 4=,3=x y ,x y 2-=,16+=x y ,12-=x y ,21x y =,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y =6时,求x 的值. 课内自结: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3、谈一谈你对本节课的感想? 课外自补: 1、当k 为何值时,322)(-+-=k k x k k 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完整版)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10 26.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k为常数,k 0)的形x 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 某村有耕地346.2 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

2 有耕地面积 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 1 . (补充) 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y 3x (2) y 2 (3) xy = 21 x (4)y 5 (5) y 1 3 x 2 x 例 2 . (补 充) 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y 2 (m 2)x 3 m2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 .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 为 2.若函数 y (3 m )x 8m2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 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教学目标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反比例函数复习优秀教案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教案 一、 课标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探索并掌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知识清单 1、一般的,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表达式 k y x = (k ≠0) K 的正负 k>0 K<0 画出大致图像 性质 1、图像在 象限 2、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x 的 而 1、图像在 象限 2、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x 的 而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步骤:① ② ③ ④ 三、例题精讲 1、下列函数:2(1)y x = (2)2x y = (3)1y x =-+ 1(4)1y x =+ 3(5)2y x =-, 其中反比例函数有 (填序号) 2、若函数2 10 (3)k y k x -=-是反比例函数,则k 3、如果双曲线y= k x 经过点(-2,3),那么此双曲线也经过点( ) A .(-2,-3) B .(3,2) C .(3,-2) D .(-3,-2) 4、已知圆柱的侧面积是100πcm 2 ,若圆柱底面半径为r (cm 2 ),高线长为h (cm ),则h 关于r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

5、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y 2 3-=,当______m 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内;当______m 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6、已知直线y=kx+b 经过一、二、四象限,则对于双曲线kb y x =其中的一个分支,y 随的x 的 而 7、一次函数1+-=kx y 与反比例函数x k 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 8、 在函数a x a y (12 --=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1(1y -,),41(2y -,),2 1 (3y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9、如图,已知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0(≠= m x m 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 ,CD 垂直于x 轴,垂足为D .若OA =OB =OD =1. (1)求点A 、B 、D 的坐标; (2)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0、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 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 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药物燃烧时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_____________,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药物燃烧后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x(分钟) y(豪克) 8 6 O

二次函数课程教案(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1 反比例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现实环境和所学知识人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 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

系式完成表格(见可悲吧):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根据提供的信息,对多对关系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 二、做一做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每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3、y是x的反比例函数,表格(见课本)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表格.

三、课堂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概念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用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优秀教案83804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利用反比例函数求出问题中地值. 2.运用反比例函数地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科内应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地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课前热身】(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地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 (1)请你解释他们这样做地道理. (2)当人和木板对湿地地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2 m)地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地压强p(Pa)将如何变化? (3)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压力合计600N,那么 ①用含S地代数式表示p,p是S地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②当木板面积为0.22 m时,压强是多少? ③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 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④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地函数图象. ⑤请利用图像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 【自主探究】(Don′t be shy,just to try!) 如右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地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地面积S与漏斗地深d有怎样地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地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地深为多少? 【自主检测】(我自信,我参与!) 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如果汽车每小时耗油量为aL,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汽车地总耗油量y(L)与汽车地行驶速度v(km/h)地函数图象大致是() 2.面积为2地△ABC,一边长为x,这边上地高为y,则y与x?地变化规律用图象表示()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y=-1 2x 2,y=- 1 2x 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1: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面提出的问题? (画出二次函数y=2(x-1)2和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课标》中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析近几年宁夏中考试题,会发现反比例函数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常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或与一次函数、几何图形相结合,考查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鉴于反比例函数是九(上)学生所学内容,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还有较深的印象,这便于知识的归纳与梳理,且学生能运用其图象、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但在具体情境中,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几何图形相结合,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方法的提炼,且能严谨、规范的进行解答,对学生要求较高,学习时较为困难,教学中成为课时顺利完成的不稳定因素. 三、教学战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案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基础热身——知识梳理——能力检测——典例分析”等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展开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考真题,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变式,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侧重学法指导与归纳,对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的过程予以评价,并关注学生解答过程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会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 难点:反比例函数在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无线网络)、希沃教学软件(Windows7环境下)、学案 六、教学过程: 【基础热身】 1、下列函数中:①x y 2= ,②x 5y =-,③2 x y =④k y x =⑤13x y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有: ;(填写序号) 2、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3、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36)A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4、在反比例函数3 k y x -= 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3 B .k >0 C .k <3 D . k <0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反比例函数知识,为后面的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 【情感态度】 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 【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 反比例函数:形如y =k x (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案-数学九年级下第26章26.1.1人教版

第26章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识别相关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确定简单的反 比例函数关系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函 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感受数 学美.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专家建议: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数学 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前面已学习过“变化之间的 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 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节课通过 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举例可以丰富对函数 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 意取一个值时,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为自变量, y叫x的函数 .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y=kx+b ;当 b=0 时,称为正比例函 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则该直线的解析式为. y=2x-1

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待定系数法 . [教师投影出问题,学生动手完成。] 二、新知引入 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意义的过程。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生:(1)v t 1262= (2)x y 1000=(3)S =n 41068.1? 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 生: 不可以,也不可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学习的新内容:板书:反比例函数。 二、新知讲解 1、【分析】 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k y x = 的形式,其中k 为常数. 归纳 一般地,形如k y x = (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rportional function ) 注意 在k y x = 中,自变量x 是x k 分式的分母,当x=0时,分式x k 无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 x≠0 . 探究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两个变量的积均是一个常数(或定值),这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