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冬至到春分再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冬半年(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应用:非洲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向北向南的迁徙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的移动方向(或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一致。

(三)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气压带上气流的上升与下沉对降水的影响:上升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多;下沉气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降水少

2.风带的风向与降水的影响: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多;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随纬度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少

3.具体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五)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

陆部)

印度洋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

温暖干燥高温高湿

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

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4.季风环流的判读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读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例如,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

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读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反之,根据季节可判读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课堂练习

1.(2015·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2014·文综)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2017·区期中)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上述?°某月?±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4.该月份( )

A.甲地盛行东北风B.甲地盛行西南风

C.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D.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2016·4月教学质检)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海陆C.地形D.洋流

6.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

?é¨′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é¨2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é?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é¨1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A.?é¨′?é? B.?é¨′?é¨1C.?é¨2?é? D.?é¨2?é¨1(2017·东城区期中)读图,回答7~9题。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图中所示气压带与风带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当图a中气压带、风带发生时( )

A.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B.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

C.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D.尼罗河正值枯水期

9.受图d中风带影响的气候可能有( )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Array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11日编辑人:赵慧霞 【学习目标】 1.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学习重、难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能结合各种图文材料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试题类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3.试题分值:8分—12分 【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50—54页内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2.什么是热力因素?什么是动力因素?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课上学习案】 1.预习检查:自主学习两分钟,之后自主回答问题(2分钟)

知识讲解: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0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 的 状态。 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 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 地球不自转;b 阳光直射赤道; c 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 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 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____ ___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 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 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A.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① ② ③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下形成的气候和洋流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侯建成 命题规律: 1、考核内容上,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等。 2、在考核形式上,多以局部区域图、示意图以及具体位置图来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同时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考查,如气候类型、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农事活动等。 3、在能力上,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基本应用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并要求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就是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在大气的运动过程中会形成风带和气压带,而风带和气压带是对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风带和气压带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地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1、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形成的主要气候类型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也在赤道南北两侧来回移动。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与北纬10°之间;北半球冬季时,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与南纬10°之间。随着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移动,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位

置也随着季节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世界气候的影响很大。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在实际中太阳是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而交替控制下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两种。 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动物往往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但并非所有的热带草原气候都是因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产生。如非洲赤道处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水热状况发生了垂直变化,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反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再如,马达加斯加岛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是在副热带高压与西 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天气温和、多雨。只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中海气候范围有大有小,区域形状有所差异。如南非阿扎尼亚一带,由于这些地区位于南纬30°~南纬40°之间的陆地面积较小,受大陆面积的限制,地中海气候仅出现在南端一隅,面积很小;再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面积也非常狭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第4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练习

第4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点拨 教材第40页读图 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亚洲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中心。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亚洲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成西北风。 答案:C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冬季大陆降温快,把分布在陆地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B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3~4题。 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解析: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C 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D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解析:根据图上箭头所示的大气运动偏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南半球。根据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或大气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判断a处的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B 6.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练习题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④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 A.风海流暖流自西北向东南 B.密度流暖流自东向西 C.补偿流寒流自西南向东北 D.风海流寒流自西向东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分析完成3~4题。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图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6.关于图中三圈环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读右图,回答7~11题。 7.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 ) A.白天的海风目B.夜晚的海风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8.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西风带 C.乙地多锋面气旋活动 D.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9.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 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0.若图为对流层热力环流示意图,则一般情况下 ( ) A.甲处以晴天为主 B.甲处气温比丁地低 C.甲处气温比丙地高 D.甲处的气温较乙地低11.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侧视图,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a处为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12.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1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完整)年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汇编: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专题,推荐文档

2016 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十二)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 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014 福建卷)下图示意 1 月、7 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 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2~3 题。 2.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2014 海南卷)甲地(位置见图 2)气温年变化较小,5—8 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 4—5 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 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2014 四川卷)图中 M、N 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 两渔场捕捞作 业的天气条件。(10 分)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 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8.当P 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为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干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中的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后回答9~10 题。 9.设A、B、C、D 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 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 >PB>PA D.PB>PA>PD>PC 10. 由 C 处吹向 D 处的风属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 C.西风D.极地东风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P所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D.东南信风带 2.若此时处在右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 C.受西风影响 D.受东南季风影响下图为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甲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向为东南风 B. 风向为东北风 C. 性质湿热 D. 性质干热 4.关于乙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 B. 地中海气候与乙有关 C. 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D. 亚洲高压将乙切割在海洋上 读某一时期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5.图中①地带中的大气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是( ) A.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湿润 B.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干燥 C.上升湿润 D.下沉干燥 6.古代航海家及商人利用帆船在海上航行,当他们航行 到纬度30度附近的海域时,航行经常会遇到困难。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该困难最可能是( ) A.该海域风浪太大 B.该海域海盗太多 C.该海域风力太小 D.该海域太过广阔 7.此时,杭州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回答题。 8.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半球5°~1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图示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图示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图示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9.与上图中M点气候特点相匹配的气候数据资料是下图中的( )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案

5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学校:大埔县大麻中学 年级及班级:高一(3)班 授课教师:钟 授课时间:第10周星期一第6 节 上课题目: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2)掌握东亚南亚的季风环流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 联系海陆热力性质认识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都运用假设的方法论证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现象,提高地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教学难点】 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像信息法。 【教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分钟) 二、引入新课( 5 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图,这是世界地图,同是北回归线的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自然景观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在大陆西岸是撒哈拉沙漠,这里很干旱,可以说是个不毛之地;而同是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欧大陆东岸,也就是我们的广东了,这里的景观是怎样的啊? [学生回答]到处都是花草树木。 [教师讲述]是的,我们广东这里却是一片的生机勃勃的。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我们的新课——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级页三、讲授新课( 30 分钟) [板书]第一节 二、大气运动 (五)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流方向、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讲述]上节课,老师有跟同学们讲过,气流上升,会使这个地方容易形成降水,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明确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课堂互动】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自主学习1.概念:地球上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v。2.意义: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和____分布,并对各地____和____有重要影响。3.成因:高低纬度间因________而产生的____差异。4.表现:全球共__个气压带,__个风带,其中__个高气压带,__个低气压带。5.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原因:由于__________随季节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2)规律(北半球):____北移,____南移。合作探究1.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不是完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步对应呢?典例剖析例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 B.b C.C D.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情况。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A、D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答案:C变式训练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运动原因形成B.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C.③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D.在①③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知识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自主学习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2.气压分布(1)北半球夏季: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______切断,其中________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_切断,尤以________最为强盛,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分布。合作探究读教材图2-2-13“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和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图2-2-13“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2)和2-2-13“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低压中心有几个?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最突出的低压中心是什么?(3)图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4)图和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低压中心有几个?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最突出的高压中心是什么?典例剖析例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最新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哥伦布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定向风带和无风带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课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归纳: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遇冷 风: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探究: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4、图示讲解:在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三圈环流。 5、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 6、比较: 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7、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8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9进一步探究: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系。 10探究:哥伦布航海路线与风带的关 11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2、提问: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总是赤道?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3对比分析地图: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14小结: 填写表格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015年近五年地理高考试题汇编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专题

2016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十二)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01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甲地(位置见图2)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5.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7~8题。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 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为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干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中的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读图后回答9~10题。9.设A、B、C、D四处的气压值分别为PA、PB、PC、PD,则A.PA>PB>PC>PD B.PD>PC>PA>PB C.PC>PD>PB>PA D.PB>PA>PD>PC 10.由C处吹向D处的风属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 C.西风D.极地东风

地理:2.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片段教学设计 一、对课标的解读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要求学生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分布和下垫面等因素,理解并能举例说明世界上复杂多样气候的成因。本节课海陆分布因素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为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最大的体现是在形成季风气候,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应用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与分析实验结果,层层递进学习新内容; 通过读图分析、动手贴图把抽象内容形象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教法学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观察对比法 ②、教法:实验演示法、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学挂图演示法、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用具 两张世界地图、磁铁若干、气压带及气压中心模型、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网络语言,设疑引趣设计意图

季风环流及三圈环流(总)

季风环流及三圈环流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3.B 【解析】 试题分析: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1.A 【解析】 试题分析: 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1第四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球尺度上的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包含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学生作图(第一批气压带,第二批风带方向) 它形成的条件是:①地面热量分布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假设:地表均一。但地表并不是均一的,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大气环流还要复杂。 〈讲述〉海洋和陆地在热力性质上是有差异的,表现为:①冬季,陆地冷却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区; ②夏季,陆地受热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区。 〈板书〉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海洋 冬季冷高压区热低压区 夏季热低压区冷高压区 〈讲述〉这种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强大气压系统,把气压带分割成若干个气压中心。阅读图2.1.3/ 4一月/ 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到,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是连贯的;北半球的被分割。〈讲述〉既然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是完整的,我们主要研究北半球的气压中心: 〈板书〉二、北半球主要的气压中心: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夏季:亚洲低压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板书〉三、季风环流:海陆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风:高压低压盛行风向(相反)〈承转〉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变化,风向有没有跟着变化呢?(有)海陆热力性质最大的地方在哪儿呢?在东亚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气压差非常大,冬季有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寒冷的冬季风;夏季有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的夏季风。因而也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1、产生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①西北风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东南风 北太平洋高压–亚洲低压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 南亚季风①②东北风 亚洲高压--- 赤道低压西南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 印度半岛、我 国西南部地区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作者: ————————————————————————————————日期: ?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详细介绍 一月气压带风带移动图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的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间很短,低气压带来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气压带不可能移到北回归线附近。但这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过赤道,吹送到北半球,并偏转成西南风。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又逐渐南移至赤道;从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归线。这时地面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比秋分时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时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气压带这时已南移至赤道与南纬10°之间,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可一直吹送到赤道,并有一部分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由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所以在南北纬5°—15°、35°—45°、60°—70°之间的地带便成为风带的过渡地带。 南北纬30°为无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三圈环流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能够说出全球的七个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六个风带的风向。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说出各个气压带垂直方向气流的性质(干湿冷暖状况),地面各个风带气流的性质。 ?学生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描述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一.大气环流有何作用? 1.促进高低纬之间、海路之间水热交换,维持水热平衡 2.影响天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只考虑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规律总结: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若只看气压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思考:观察风带,南北半球都存在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名称相同但风向相同吗? 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极地东风在北半球是东北风,南半球是东南风。 三、气流性质: 四、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小结:北半球气压带被分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和位置);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所以仍然近似带状。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 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造成了最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第三课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补充: 1.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但面积并不大) 3.非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 4.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注意: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欧洲呈片状,北美呈狭长带状),原因都是由于地形的不同,北美大陆西岸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前进。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教案及习题练习)

第十一讲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巩固复习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B 带 C 带 D 带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冬季。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和。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原因与规律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形成了有规律分布的大气环流,各纬度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环流形势,即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之下。 1、地球公转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总体是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季节移动的,例如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移动,造成地球上各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例如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地区,由此导致低纬信风带也相应北移,其余的气压带和风带均向北移动。 2、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的分析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 1 地理第十二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均以赤道对称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3°26′~3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6°34′南北两侧,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春分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亦随之向北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最北的位置,即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赤道以北地区,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向北移动到赤道,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到北纬30°~40°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动到北纬66°34′以北地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到南纬23°26′的两侧,南半球西风带可北移到南纬3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则移动到南纬66°34′以北地区,风带亦同样向北移动。 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亦向南移动,到秋分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分布。 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的进一步向南移动,使得气压带和风带继续向南移动,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最南的位置(参见夏至日情况)。 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亦向北移动,到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分布。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和风带亦北移,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压带和风带亦南移。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即北半球的夏季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均偏北;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即北半球的冬季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均偏南。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表现: (1)、春秋分日图: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在赤道两侧呈对称分布;(2)、夏至日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北移,赤道低压带移到北半球;(3)、冬至日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赤道低压带移到南半球;(4)、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发生周期性的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移动。 【随堂练习】 1、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2 地理第十二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大气环境(三)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金陵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复习学案编制人:张慧颖审核人:于粉美赵广民郑红宾 高三()班姓名() 大气环境(三)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一、考试说明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二、气压带和风带 (一)基础梳理 1、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a)在上图中相应位置填写气压带、风带名称,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b)完成右上边表格,并加以理解。 c)在下图中绘制三圈环流。 2、移动 (1)原因: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移,冬季移。 3、对气候的影响 0°30°60°90°S 30° 60° 90°N 地面 高空

【活动】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二)例题解析 例1.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 C .C D .d 例2.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60° °° ° ° 0° ° °a c d 气压带

三、季风环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一)基础梳理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四、小结 (二)典型例题 例1.下面是“青藏高原隆起前后东亚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01020304060709025o 35o 55o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 1.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会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学习重、难点】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能结合各种图文材料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试题类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3.试题分值:8分—12分 【课前预习案】阅读教材50—54页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完成下列问题(15分钟)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 2.什么是热力因素?什么是动力因素? 3.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课上学习案】

1.预习检查:自主学习两分钟,之后自主回答问题(2分钟) 知识讲解: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0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________的状态。 1.大气环流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 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假设:(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b直射赤道;c地 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 大气运动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____ ____环流 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假设前提:a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 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A.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① ③⑤

高中地理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4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第40页读图 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亚洲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中心。 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亚洲高压中心);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中心。 学业达标 读下图,完成1~2题。 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成西北风。 答案:C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冬季大陆降温快,把分布在陆地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B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3~4题。 3.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 解析: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C 4.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D 如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解析:根据图上箭头所示的大气运动偏转方向,判断该图为南半球。根据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或大气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判断a处的风向为西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