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病理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篇病理技术操作常规1.病理标本接收、固定及登记常规

2.病理标本的描写、收费常规

3.组织标本脱水常规

4.石蜡包埋操作常规

5.石蜡切片操作常规

6.冰冻切片操作常规

7.细胞学操作常规

8.苏木素-伊红染色常规

9.冷切片染色常规

10.细胞学染色常规

11.病理报告登记及发送常规

12.特殊染色操作常规

13.免疫组化操作常规

14.心、肺活检组织标本快速石蜡切片操作常规

15.病理资料保存归案及借用、借阅常规作常规

1.病理标本接收、固定及登记常规

1.1.收检标本时必须仔细检查:

a. 送检的标本和送检单上所写的是否符合(常规、冷冻、细胞学检查或其他);

b. 送检标本容器上是否贴有病人的姓名(或送检单联号)和病案号及部位的标签;同一患者同时取有数种组织,或同一组织由不同部位取出,是否应分盛容器,分别注明。是否在病理送检单上注明送检标本的份数及部位。

c. 标本是否已固定,固定液的种类和量(固定液的量一般为标本的5~10倍)是否合适。

d. 送检单是否安要求逐项填写清楚,字迹是否清晰易于辨认。若发现有错误、疑问或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查询清楚或做适当处理。

e. 合格者即签收,如标本已干涸或腐败,则不应接收。

1.2.固定:普通病理检查标本一般用10%的甲醛固定液固定,细胞学检查标本用95%酒精固定。冷冻切片的标本一般不固定。

1.3.对当日送检整体脏器或大件新鲜标本由当日值班医师进行适当处理,使标本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充分固定:

a. 食管、胃、肠管:食管沿纵轴,胃沿大湾,肠管沿系膜附着纵行剪开;若该部位有病变时,应从无病变或病变较轻处剪开,按自然状态平辅在木板上固定。

b. 脾:循脾长轴切开数片,每片约为1.5~2cm固定。

c. 肺叶:从支气管灌入适量的10%福马林液,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d. 子宫:于前壁做“Y”形切开,下达宫颈管口,上端分别达二侧子宫角,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e. 乳腺:沿乳腺最长径经乳头切开,在分别向两侧每隔1.5~2cm切开数片,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f. 肾:经血管内注入10%福马林液固定。沿肾脏凸面的中部作一水平切面,深及肾盂。剪开肾盂和肾盏,将输尿管找出,并沿管壁剪开,放入标本缸中固定。

g. 其它需要切开固定的标本(大件的脂肪组织等)

1.4.收到标本后按标本性质分类编号:

a. 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编号年份+流水号(以千位数开始-0001)。

b. 各种体液、穿刺液、刮片及刷片等检查标本编号以“C”为字首+年份+流水号(以千位数开始-0001)。

c. 尸体解剖标本编号以“A”为字首+年份+流水号(以十位数开始-01)。

d. 动物实验标本编号“E”为字首+年份+流水号(以百位数开始-001)。

1.5.登记:各类标本编号后按各类登记册所列项目进行登记,并将标本按顺序放置在规定的地方,以备处理及检查,不得遗失。

2.病理标本的描写、收费常规

2.1.收到标本后,将标本分类、编号在登记本逐项登记。

2.2.将当日取材的标本编号按顺序抄写在取材单上。

2.3.扼要、重点记录取材医师的描述,分别在送检单、取材单和脱水盒上记录每例的实际取材的组织块数。

2.4.送检单上记录的组织块编号应于取材单和脱水盒上的编号相一致,字迹清晰。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标记。

2.5.皮肤科的标本应在取材单和脱水盒上分别注明“皮”的字样。

2.6.补取或重新取材的病例,除在送检单上注明外,应分别在取材单和脱水盒上注明“补”取的字样。

2.7.取材完成后应在取材单的右下角注明取材医师和记录者。

2.8.收费:每例病例按北京市物价局统一卫生事业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每例按实际取材的组织块数进行累计,冷冻切片按每例每次累计;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逐项累积。并将收费的实际金额数记录在取材单每例标本的后面,以便核对。

3.组织标本处理系统操作常规

3.1.打开脱水槽,放入样品框,关闭脱水槽。

3.2.输入起动密码0000(当日下午)。

3.3.调整到所需工作程序,周一至周四使用工作程序I;周五使用工作程序II;若需其它工作程序可临时调整。

3.4.检查起止时间。

3.5.次日上午,查看组织处理系统液晶荧屏提示,启动抽出脱水槽内的石蜡,打开脱水槽,取出组织置入包埋中心蜡缸中,待包埋。

3.6.从烤箱取出已烤好的脱水篮及铁片放入脱水槽中,关闭脱水槽。

3.7.启动自动清洗程序,待清洗结束后,取出脱水框,检查及擦拭脱水槽。

3.8.检查I号蜡缸内的石蜡,若低于标准线,可将II号蜡缸的蜡倒入I号蜡缸内,依此循环,将IV号蜡缸内补足新蜡。

3.9.每周五更换一次清洗试剂(二甲苯与无水酒精同时更换)。

3.10.每周五更换一次固定液(AF液:甲醛10ml,95%酒精90ml)。

3.11.每月更换一次固定液、脱水液及透明液,或根据需求及时更换。并记录更换的日期。

4.石蜡包埋操作常规

4.1.打开或自动定时起动包埋中心和冷冻台;打开工作灯,调节石蜡流量开关,预热包埋框及镊子。

4.2.选择合适的包埋框,先加入少量的蜡,用热镊子夹取组织块,使病灶或指定面向下埋入蜡中,并用镊子轻轻按压,加上该组织的塑料框格,再加合适的蜡,待蜡稍凝后将其移入冷冻台上使其加速凝固。

4.3.待全部包埋结束后,将蜡块从包埋框中取出,修整蜡块边缘多余的石蜡,按序号排列,并与取材单上逐一核对,数据准确后放入冰盒内于冰箱冷冻层内。

4.4.关闭流量开关及包埋工作灯,清理包埋机上剩余残蜡,将脱水篮及铁片于烤箱内烘烤备用。

4.5.将包埋框按大小规格清理排列放好备用。

4.6.检查包埋机溶蜡槽中的石蜡量,并及时添加。

4.7.在包埋过程中,如遇组织块的数目与所标记的数目不相符合;脱水盒开盖,组织块滑出脱水盒,不易辨认或丢失等。应及时与取材医师联系核对,并在取材单上签字注明。

5.石蜡切片操作常规

5.1.将切片刀片装于持刀座上,调整(检查)刀刃与蜡块表面呈5度夹角。

5.2.将蜡块装于切片机的持物器内固定,旋转持物器于适当位置。

5.3.移动刀座、使蜡块与刀刃近似接触,旋紧刀座。

5.4.定好欲取切片的厚度标尺(4~6微米)。

5.5.右手速度均匀的转动切片机旋转轮。左手轻轻转动微动装置,使样品徐徐向前推进,直至组织平面完全修出平整或所需的部分已切出,微小组织应注意勿修切过多。

5.6.右手持镊子夹住切片的上端,左手以毛笔衬于切片下面,轻轻将切片平摊于40℃左右温水内,切片即自行展平,或用镊子将少许折皱摊平;用镊子由切片相连的骑缝处分开,取玻片插入切片下,以镊子将蜡片引向玻片之适当位置。

5.7.裱片于玻片下1/3中间位置,使切片与玻片之间无气泡,裱好后随即在切片写上号码。

5.8.将切片置烤片机内烤干30分钟以上即可染色。

5.9.有特殊要求者应按要求切片。

5.10.切片结束后,将切片机上蜡絮彻底清理。

6.冷冻切片操作常规

6.1.接通电源开关,打开箱内照明灯,设定或调整切片温度(-25℃左右)。

6.2.将切片刀装入持刀架上固定。

6.3.将待切样品以OCT包埋在持物托上置于切片机冷冻台冷冻,打开速冻开关。

6.4.待切片机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及样品冻硬后,将样品连同持物托一同置于持物架上,固定。

6.5.右手转动旋转轮,左手间断按动样品前进开关,使样品徐徐向前推进,直至组织平面完全修出平整。

6.6.调整好防卷板至刀刃平行,定好欲取切片的厚度标尺(6~10微米),放下防卷板,速度均匀的转动切片机旋转轮,切片。

6.7.打开防卷板,用玻片吸附切片,切片会自然附贴于玻片上。

6.8.以丙酮固定1-3分钟即可进行染色。

6.9.染色完毕后,将持物托上的剩余组织放入10%甲醛液内固定,并在容器上注明病人姓名。

6.10.将持物托用水洗涤干清、擦干备用。

6.11.将切片机中的碎组织彻底清理干净,用棉花蘸无水酒精轻轻擦拭防卷板及刀架。

6.12.关闭箱内照明灯,将切片机温度调至保持温度(-16℃)。

7.细胞学操作常规

7.1.痰:标本必须新鲜,咯痰前应先潄口,要求患者从呼吸道深部咯出,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挑取标本,应选择痰中坏死组织、带血丝;透明而高度粘稠部分;灰白色细丝状、血痰外的粘液等。做成厚薄均匀的涂片2~4张。

7.2.浆膜腔抽出液:标本应是新鲜(80分钟以内)送检。以2000r/min离心5~10分钟,取沉淀物作均匀涂片2~4张。若标本为脓性无法离心时,可直接做推片。

7.3.尿液:收集新鲜晨尿,1000~2000r/min离心5~10分钟,取沉淀物作涂片2~4张。

7.4.脑脊液:新鲜标本以2000r/min离心10~15分钟,取沉淀物涂片1~2张。脑脊液中细胞较少,离心后尽量倒出全部上清,再取沉淀物。

7.5.胃液、胃冲洗液:将全部标本以3000r/min离心10~20分钟,取沉淀物做2~4张涂片。

7.6.其它:内镜的细胞刷采取的刷片、子宫颈的刮片、细针穿刺物及其它分泌物的标本,由临床医师做成涂片,固定后送检。

7.7.固定:各类涂片编号后,以95%酒精溶液固定15分钟以上。并每日更换1~2次。

8.苏木素-伊红染色操作常规

8.1.石蜡切片入二甲苯溶液I脱蜡5~10分钟。

8.2.二甲苯溶液II脱蜡5~10分钟。

8.3.二甲苯溶液III脱蜡5~10分钟。

8.4.纯酒精溶液洗5~10分钟。

8.5.95%酒精溶液5~10分钟。

8.6.80%酒精溶液洗5~10分钟。

8.7.自来水冲洗。

8.8.入苏木精染液5~10分钟,水洗。

8.9.1%盐酸酒精溶液分化数十秒钟。

8.10.流水洗至细胞核呈蓝色。

8.11.伊红染色液染30秒钟~5分钟。

8.12.自来水洗数秒钟。

8.13.80%酒精溶液脱水1分钟。

8.14.95%酒精溶液脱水1~5分钟。

8.15.纯酒精溶液I脱水1~5分钟。

8.16.纯酒精溶液II脱水1~5分钟。

8.17.纯丙酮脱水1~5分钟。

8.18.二甲苯溶液I透明5~10分钟。

8.19.二甲苯溶液II透明5~10分钟。

8.20.中性树胶封固,粘贴标签。

9.冷冻切片染色常规

9.1.丙酮固定5~10分钟(术中冷冻切片固定1~2分钟)。

9.2.自来水冲洗。

9.3.入苏木精染液2~5分钟。

9.4.自来水洗。

9.5.1%盐酸酒精溶液分化数秒钟。

9.6.自来水洗、兰化。

9.7.伊红染色液染30秒钟~2分钟。

9.8.自来水洗数秒钟。

9.9.80%酒精溶液脱水1分钟。

9.10.95%酒精溶液脱水1~5分钟。

9.11.纯酒精溶液I脱水1~5分钟。

9.12.纯酒精溶液II脱水1~5分钟。

9.13.纯丙酮脱水1~5分钟。

9.14.二甲苯溶液I透明5~10分钟。

9.15.二甲苯溶液II透明5~10分钟。

9.16.中性树胶封固,粘贴标签。

10.细胞学染色常规

10.1.95%酒精溶液固定15分钟。10.2.自来水冲洗。

10.3.入苏木精染液2~5分钟。

10.4.自来水洗。

10.5.1%盐酸酒精溶液分化数秒钟。

10.6.自来水洗、兰化。

10.7.伊红染色液染30秒钟~5分钟。

10.8.自来水洗数秒钟。

10.9.80%酒精溶液脱水1分钟。10.10.95%酒精溶液脱水1~5分钟。

10.11.纯酒精溶液I脱水1~5分钟。

10.12.纯酒精溶液II脱水1~5分钟。

10.13.纯丙酮脱水1~5分钟。

10.14.二甲苯溶液I透明5~10分钟。

10.15.二甲苯溶液II透明5~10分钟。

10.16.中性树胶封固,粘贴标签。

11.病理报告的登记及发送常规

11.1.病理报告的发出:病理报告一旦发出应及时送登记室(登记处)登记。登记时发现报告有疑问或字迹不清时,应及时通知报告医师更改。登记完后,将送检单存根按编号顺序排列放置指定的位置存放,以便装订。

11.2.报告登记后,将报告单按科室及病房登记其编号,于每日下午4:00前由卫生员分送到相应的科室和病房,并由临床医师或护士签收。

11.3.冷冻切片病理报告一经发出,由卫生员或当班技术员立刻送到手术室。

11.4.门诊自取病理报告,由病人或病人亲属签字后方可取走。住院病人的病理报告,一律不能由病人或病人亲属自行取走,临床医师签字后方可取走。

12.特殊染色操作常规

12.特殊染色操作常规(目录)

12.1.Mallory氏三色染色法(简称MCT法)

12.2.Masson氏改良三色染色法

12.3.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简称VG法)

12.4.Verhoeff氏铁苏木素弹力纤维染色法

12.5.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

12.6.Foot氏网状纤维染色法

12.7.PAS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法

12.8.AB-PAS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法

12.9.Alcian blue染色法(pH2.5)

12.10.Alcian blue染色法(pH1.0)

12.11. Perls氏反应法(显示含铁血黄素)12.12.Masson-Fontana氏银染色法

12.13.Groctt-Gomori氏六胺银染色法

12.14.Mallary磷钨酸苏木素法(PTH)12.15.梗死心肌的鉴别染色法

12.16.苏丹IV染色法

12.17.油红O染色法

12.18.Mayer粘液染色法

12.19.碱性刚果红法

12.20.Von Kossa显示钙盐法

特殊染色操作常规I

12.1.Mallory氏三色染色法(简称MCT法)[试剂配制]

明矾苏木素染液

0.5-1%盐酸酒精

0.5%酸性复红水溶液:酸性复红0.5g

蒸馏水100ml

Mallory氏苯胺蓝橘黄G溶液:水性苯胺蓝0.5g

橘黄G 2g

磷钨酸1g

蒸馏水100ml

配制:先配制成1%磷钨酸水溶液,然后用两个烧杯,各加入约三分之一的磷钨酸水溶液,再分别加入苯胺蓝和橘黄G,稍加温溶解。待两液完全溶解后,分别过滤,并将滤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剩于的磷钨酸溶液冲洗容器亦过滤入混合容器中。染色前最好再过滤一次即可使用。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3~5μm,脱蜡至水洗。

2.组织系用含汞盐固定液脱去汞盐沉淀。

3.用明矾苏木素染液染色2~3分钟。

4.水洗1~2分钟。

5.用0.5~1%盐酸酒精液分化片刻。

6.水洗返蓝,镜检胞核着色程度。

7.蒸馏水稍洗。

8.用0.5%酸性复红水溶液染色1~5分钟。

9.不经水洗,直接用苯胺蓝橘黄G染液染色20~40分钟。

10.用80%酒精液速洗一次,再以95%酒精液分化兼脱水。

11.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碱性颗粒呈深蓝色,黏液、软骨、淀粉样物质呈淡蓝色,纤维素、肌纤维神经胶质、酸性颗粒呈鲜艳的红色,弹力纤维、红血球、髓鞘呈橘黄色或橘红色,细胞核呈黑蓝色。

12.2.Masson氏改良三色染色法

[试剂配制]

Weigert氏铁苏木精

丽春红酸性复红染液:丽春红0.8g

酸性复红0.4g

蒸馏水99ml

冰醋酸1ml

亮绿染液:亮绿2g

蒸馏水98ml

冰醋酸1ml

0.2%冰醋酸水溶液

1%磷钼酸水溶液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洗。

2.蒸馏水稍洗。

3.用Weigert氏铁苏木精或明矾苏木素液染核5~10分钟。

4.充分水洗蓝化后镜检。如过染时,可用0.5%盐酸酒精稍分化,水洗。

5.蒸馏水洗1~2分钟。

6.用丽春红酸性复红染液染色5~10分钟。

7.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8.用1%磷钼酸水溶液分化处理3~5分钟。

9.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10.用2%亮绿染液染色3~5分钟。

11.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12.95%酒精至无水酒精脱水。

13.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胶原纤维呈绿色或蓝色,弹力纤维呈棕色,肌纤维、纤维素、红血球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蓝色。

12.3.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简称VG法)

[试剂配制]

Weigert氏铁苏木素染液:苏木精1g

纯酒精100ml

29%三氯化铁溶液4ml

盐酸1ml

蒸馏水95ml

配制将苏木精溶于酒精内,放置1—4周使其成熟,为A液。将29%三氯化铁水溶液及盐酸加入蒸馏水中为B液,临用时A,B两液等量混合。

Van Gieson氏溶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10ml

苦味酸饱和水溶液(1.22%)90ml。

配制:先将两液分别配制好备用,临用时按所需要的比例混合,过滤后即可使用。新配制的染液着色能力强,放置一定时间后,染色力则逐渐减弱。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3~5μm,脱蜡至水洗。

2.用Weigert氏铁苏木精或明矾苏木素液染色5~10分钟。

3.充分水洗。

4.用Van Gieson氏溶液染色1~5分钟。

5.倾去染液,直接用95%酒精液急速分化约数秒钟。

6.无水酒精脱水。

7.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胶原纤维呈红色、肌肉、神经胶质、胞浆、红血球呈黄色,细胞核呈黑蓝色或棕蓝色。12.4.Verhoeff氏铁苏木素弹力纤维染色法

[试剂配制]

Verhoeff氏铁苏木素染液:5%苏木素纯酒精液20ml

10%三氯化铁水溶液8ml

Verhoeff氏碘溶液8ml

将上述三液分别配制贮存,临用时按比例混合摇荡使用。此液不可久存。

Verhoeff氏碘溶液:碘2g

碘化钾4g

蒸馏水100ml

2%三氯化铁水溶液

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蒸馏水洗。

2.用Verhoeff氏染液染色15~30分钟,至颜色呈深黑色。

3.自来水洗。

4.2%三氯化铁溶液分化10~20秒钟(至弹力纤维清晰为止)。

5.充分自来水洗。

6.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5分钟。

7.充分自来水洗,再用蒸馏水洗。

8.95%酒精急速分化。

9.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弹力纤维呈黑色或蓝黑色,肌纤维、纤维素、神经胶质呈黄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胞核呈蓝黑色。

12.5.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染色法

[试剂配制]

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染液:盐基性品红2g

间苯二酚(雷锁辛)4g

蒸馏水200ml

配制:将上述染料和蒸馏水放入烧杯内加热煮沸,再加入29%三氯化铁水溶液25ml,用玻璃搅棒不停的混合搅拌2-5分钟。室温冷却,然后过滤,倾去滤液,将滤液和上面的沉淀物一同放回烧杯中,并置于干燥箱内烘干,烘干后取出并加入95%酒精液200ml,在水浴上加热至沉淀物完全溶解,取出滤纸,待液体冷却后过滤,再添补蒸发失去的酒精量至200ml,最后加入4ml浓盐酸,即可应用。此液密封可保持数月,但其染色力能够逐渐减弱最终失败。

Van Gieson氏染液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95%酒精。

2.用Weigert氏间苯二酚品红染液1~2小时或更长时间,视染色液的新旧定。

3.切片从染液中取出直接用95%酒精洗去多余染液,并分化至无余色脱下为止。此时可在镜下观察,如果染色弥漫不清晰,可再用1%盐酸酒精稍加分化。

4.充分水洗5分钟。

5.需复染胞核,可用明矾苏木素水溶液染色2-5分钟。

6.水洗2-3分钟。

7.用Van Gieson氏液作对比染色。

8.95%酒精急速分化。

9.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

弹力纤维呈深蓝色或黑蓝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和红血球呈黄色,胞核呈黑蓝色。

12.6.Foot氏网状纤维染色法

[试剂配制]

0.25%高锰酸钾水溶液

1%草酸水溶液

Foot氏银溶液:10%硝酸银水溶液10ml

40%氢氧化钠水溶液10滴

配制:取10%硝酸银水溶液,加入40%氢氧化钠水溶液10滴,立即产生棕褐色的氢氧化银沉淀,经摇荡、静置、待沉淀物全部沉底,倾去上清夜,用二次蒸馏水将沉淀洗涤3-4次,倒掉最后一次蒸馏水,再加入二次蒸馏水至10ml。然后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边加边摇动,直至沉淀物接近溶解为止。应避免氨水加至过量,以能滤出一些沉淀微粒为妥。最后加至蒸馏水50ml,过滤后使用。此液只能在低温处保存数月。

2%硝酸银水溶液

20%甲醛水溶液

0.2%氯化金水溶液

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

[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4~6μm,脱腊至水洗。

2.蒸馏水稍洗。

3.用0.25%高锰酸钾水溶液氧化5分钟。

4.蒸馏水洗1~2分钟。

5.1%草酸水溶液漂白5分钟。

6.水洗1~2分钟。

7.蒸馏水稍洗。

8.2%硝酸银水溶液置于阴暗处,在室温下染色12-24小时。

9.蒸馏水速洗。

10.用Foot氏银溶液染20~40分钟。

11.蒸馏水速洗。

12.用20%甲醛水溶液还原5~10分钟(中间更换1-2次)。

13.蒸馏水洗2~3分钟。

14.用0.2%氯化金水溶液调色5分钟。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 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 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工作流程图

病理科技术室工作制度 1. 病理科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合格的病理常规 染色切片、特殊染色切片和可靠其他检测结果,并确保经过技术流程处理的检材真实无误。 2 .熟练掌握病理科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经常检查脱水机、 包埋、切片机等设备有无故障;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每天取材后应检查脱水机、包埋机内的试剂,定期更换试剂,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3. 在制片的包埋、切片、染色等过程中应按照操作常规进行,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取材医师取得联系。 4. 负责细胞学者做好胸、腹水等液体的离心、沉淀、涂片、固定和 染色。以及气管镜刷片、宫颈刮片的固定、染色。 5. 病理制片及病理诊断工作是病理科的中心任务,每天应主要保证常规切片、冷冻切片及细胞学制片的按时完成,常规切片应每日4-5点出片;冷冻切片一般应在15~20分钟以内出片,传统细胞学当日出片。 6. 按操作常规做好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以及病理诊断报告登记 和送发。并做好病理切片、蜡块及病理文字的归档工作。 7. 严格执行新疆物价的收费标准。 8. 免疫组化项目2日内完成。

9. 每月由专职人员制定各类试剂及各种消耗品采购计划。各种化学试剂按防潮、防变质、易燃、剧毒等分类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免疫组化试剂按冷藏、冷冻要求存放。

诊断室工作制度 1. 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时,应首先核对切片号码、标本种类及组织块是否相符;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和大体描述,全面、细致地阅片,切勿遗漏任何部分。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必要时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 2. 进行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 3 .负责复检的病理医师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有关描述,核对切片数,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 4. 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及时调(借)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以资对比。镜检完毕要提出切片质量的意见。 5. 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应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必要时约见患者或患者亲属,了解病情。 6. 对各种病理组织学变化作准确的描述,作为诊断依据,但要密切 结合临床。如与临床诊断存在重大出入时,需检查取材、制片过程中有无错误;或再深切蜡块、重取组织;或与临床医师商榷。 7. 疑难病例应多取材,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或电镜,并应请示科 主任或提请全科会诊及院外专家会诊。 8. 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 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作出病理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病理学

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手段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经典的形态观察,而采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从而使研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形态学方法(包括改进了的形态学方法)仍不失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兹将常用的方法简述如下: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近数十年来陆续建立的还有放射自显影技术、显微分光技术、形态测量(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电镜技术、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分子原位杂交技术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而使常规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发展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的的化学变化结合志来进行研究,而且将历来的定性的研究发展到对病理改变进行形态的和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更多更新的新信息,大大加深了疾病研究的深度。这是以往的研究所难以实现的。 呼伦贝尔人事信息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713353554.html,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病理检验技术(1)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用DNA探针与组织切片上互补的DNA杂交,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颜色来反映相应基因的情况。 第一章病理检验技术概述 病理学的作用: 1、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认识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为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分析预 后提供依据等。 病理检验的定义: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病理检验。 一、病理检验的主要任务 (一)确定疾病的诊断 (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提供有关预后因素的信息。(最正确、最可靠、最后的诊断) (四)了解疾病的发展及分析疗效 (五)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六)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服务 二、病理检验分类 (一)细胞学检验(脱落细胞、细针穿刺吸取) (二)组织学检验---最后的诊断 活体组织检验、手术标本检验、手术中病理检验 (三)尸体剖验 病理学技术: 在病理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统称为病理学技术。病理检验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技术是病理学之母。” 第二节、病理检验技术常规工作 收发工作 协助取材和尸体剖检工作 制作制作切片及细胞学涂片 病理资料管理及检索 药品、物资的管理及仪器维护 大体标本的收集和制作 第六章组织制片技术 P39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程序

组织固定→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观察 第一节组织块的处理 (一)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 1、取材与固定:合理取材、及时固定; 2、洗涤、脱水、透明; 4、浸蜡、包埋; 5、切片、贴片(展片、捞片)和染色: 6、封片:长期保存。 一、取材: -------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注意事项: 部位、大小、形状、方向 二、固定和固定液 固定: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尽量保持在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过程。 (一)固定目的: (1)防止组织、细胞的自溶与腐败;(2)凝固或沉淀细胞内物质; (3)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 (4)产生不同的折光率,有利于染色后观察辨认。 (二)固定方法: 1、浸泡固定法:病理外检一般均用此法; 2、注射、灌注法:体积过大或整个脏器或尸体的固定; 3、微波固定法:应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微波固定组织温度至关重要。微波固定介质可用 生理盐水或10%甲醛。 4、蒸汽固定法:为了固定组织中可溶性物质、 血液、细胞涂片等; (三)固定液的特性: 1、渗透力强,迅速渗入组织内部 2、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能硬化组织,保持细胞形态和位置 4、使组织对染料产生亲和力,产生折光率(四)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1、及时固定 2、固定容器宜大 3、固定液应足量:固定组织体积的10-20倍 4、防止组织变形 5、确定恰当的固定时间 (五)组织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 1、4%甲醛(福尔马林):配置为市售的40%甲醛1份加水9份混合即成; 2、酒精(乙醇):高浓度组织硬化显著,先用80%固定数小时,再用95%固定; 3、中性缓冲甲醛液:可提高免疫组化阳性率。 4、酒精-甲醛液(A-F固定液): 5、Zenker固定液: 1、4%甲醛(福尔马林): 久置能产生白色沉淀(三聚甲醛),容易氧化变成甲酸,严重影响细胞核着色。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 一.实验综述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 2.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 3.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 2.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55%、70%、75%、80%、85%、95%、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 四.实验步骤 (一)取材 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 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为此,切取组 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1.5×1×0.4cm为宜,必要时可 增大到2×1.5×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尸体剖检时采取病理组织块可切得稍大些,待固定几小时后在家以修整,切到适当的大小。 4.对于特殊病灶要做适当标记。 5.注意避免类似的组织块混淆。 6.制片的组织块,越新鲜越好。 7.接受送检标本时,须依据送检单详细检查送检物。 (二)固定和固定液 将组织浸在固定液内,使细胞组织内的物质成为不溶性,让固有形态和结构得以保存叫作固定。固定是为了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的形态相似。 1. 本次试验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液(实验室常用固定液) 福尔马林 100ml 自来水 900ml

病理检验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病理检验技术 2. 诊断细胞学 3. 常规染色 4. 核异质细胞 5. 媒染剂 二、填空: 1. 常用的组织切片法有____、____、____、树脂包埋切片法、碳蜡切片法、塑料包埋切片法。 2. 染色的物理作用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组织固定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4. 诊断细胞学根据细胞标本来源的不同分为______和______。 5. 细胞学制片的方法有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6.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的程序是取材、 _______、固定后处理、___、____、浸蜡、___ _、切片、贴片等。 三、单项选择(选择最佳答案) : 1. 优质切片的先决条件是 A 固定 B 染色 C 透明 D 切片 2. 下列哪种溶液被推荐为病理标本的首选固定液 A 10%福尔马林液 B 中性缓冲甲醛液 C 酒精 D Zenker固定液 3. 配制中性缓冲甲醛液最好用 A 蒸馏水 B 自来水 C 磷酸盐 D 醋酸 4. 常用的组织石蜡切片的透明剂是 A 乙醇 B 丙酮 C 乙酸 D 二甲苯 5. 固定的目的下列哪项正确 A 增加组织硬度 B 防止细胞自溶 C 凝固细胞内物质 D 以上都对 6. 最常用的石蜡切片机是 A 骨组织切片机 B 冰冻切片机 C 旋转式切片机 D 超薄切片机 7. 具有剧毒作用的固定剂是 A 重铬酸钾 B 四氧化锇 C 铬酸 D 苦味酸 8. 常用于脱钙的酸类是 A 硝酸 B 硫酸 C 醋酸 D 磷酸 9. 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涂片常用的固定液 A 丙酮 B 95%乙醇 C 10%福尔马林 D 乙醚酒精固定液 10. 在常规制片中 (HE染色 ) 细胞核的染色原理正确的是 A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酸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B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C 细胞核带负电荷,呈酸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D 细胞核带正电荷,呈碱性,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素碱性染料结合而染色 11. 组织石蜡切片过程中透明的主要作用 A 脱去多余水分 B 固定作用 C 媒介作用 D 使组织变硬 12. 变移上皮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器官 A 支气管 B 气管 C 膀胱 D 胸腔 13. 福尔马林色素的形成是由于 A 还原作用 B 氧化作用产生蚁酸与血红蛋白结合

病理科工作流程

病理室工作程序规范 病理科工作制度 一、全科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决执行医院提出得各项承诺。 二、工作人员必须服务热情,态度与蔼,耐心解答病人得疑问。各项工作均应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得宗旨,互相协作,上下团结。 三、工作人员本着高度认真负责得态度干好本职工作。外检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标本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原则。发报告必须经复验严格把关,杜绝一切差错。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如发现有由于粗心大意造成得差错,则视情节轻重扣除当事人当月奖金,并督促改正。 四、严格执行本院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 病理科查对制度 一、收集标本时,所负责得技术人员要注意查对病人得姓名、性别、 年龄、病案号、送检单位/科室。 二、取材前,技术人员应将当日取材标本得申请单编号,标本排序,并 与申请单、工作单顺序一致。取材医生应与技术员再次核对标 本得姓名、联号及送检标本数量。 三、标本取材时,要做好大体标本得描述及记录取材块数,并在工作 单上作好记录,取材过程中及取材后,取材医师与技术人员再次 核对取材得标本编号及标本总数。 四、技术人员包埋组织蜡块后,蜡块编号及蜡块总数应与申请单及 工作单再次核对。

五、制片后,切片与申请单及工作单核对无误后交与诊断医师,如有 脱片等特殊情况,在工作单上注明,由技术人员负责重新制片。 六、诊断医师在书写报告时,应认真复核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 室及病案号、临床诊断、送检部位及送检日期,如项目不全者, 可用“?”号表明。 病理科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外检标本得检查、描述、取材及初步诊断。 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复验,复验要有记录与上级医师得签字。 五、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做好讨论记录并整理存档。 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及国内外先进技术,参加科研与教学工作。 七、定期清理标本,保存典型及有科研价值得标本,负责指导标本处理与资料积累。 八、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报告。 病理科技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严防差错事故得发生。 三、负责各项常规病理技术工作,包括常规切片、冰冻切片、细

病理科制度职责及操作规范

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一:资格要求 1:具有主任(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二:知识要求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够解决疑难特殊病例。能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实践工作。 2: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取得计算机中级上岗证书(35年取得)。 4: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更新专业知识水平。 三:能力要求 1:理解判断能力:对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妥善进行处理。 2:组织实施能力:能够组织和开展本专业的工作,培养下级医师,实施和指导本专业的科研工作。 3:业务实施能力:参加并负责签发疑难、特殊病理报告及术中快速冰冻报告。 4:教学能力:具有承担专题讲座或讲课的能力。 5:语言文字能力:具有较强的书面文字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病理科主治医师岗位职责 一:资格要求 1:具有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二:知识要求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实践工作。 2: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取得计算机中级上岗证书(35年取得)。 4: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更新专业知识水平。 三:能力要求 1:理解判断能力:对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进行处理。 2:组织实施能力:能够实施开展本专业的业务工作,代教下级医师,协助参与本专业的科研工作。 3: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独立签发常见病病理报告及部分疑难特殊病理报告。 4:语言文字能力:具有一定的书面文字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病理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常用病理技术操作规范文件

一、常用病理学技术操作规范总则 (一)为提高我院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精神,结合我院病理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二)我院病理科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暂未开展)等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做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发生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一般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也可酌情准予资格相当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诊断疾病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

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患者的主管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病理医师应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保证其自送检材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检查性。 (九)病理科应努力为临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遵照本规范的要求加强科室建设,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 (十)病理科工作人员应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病理医师应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查和发出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认真对待临床医师就病理学诊断提出的咨询,必要时应复查有关的标本和切片,并予以答复。病理科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本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合格的病理学常规染色片、特殊染色片和可靠的其他相关检测结果,并确保经过技术流程处理的检材真实无误。 二、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操作规范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1.病理科安排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详解 -森贝伽生物实验代做中心 公司中心实验室建设有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实验动物模型构建,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实验技术服务平台。此外,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课题合作设计与申报,论文翻译润色等实验技术服务。 1.取材 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 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一定要非常小心。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 ×2.0cm ×0.2cm ,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 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 ,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实验技术服务,代做实验

常规组织病理技术样本

第二章常规组织病理技术 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的目的 ●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 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 断疾病的预后 ●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 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 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 病理组织学依据 活检的应用范围 ●协助临床对病变作出诊断或为 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了解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判 断疾病的预后。 ●验证及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 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参与临床科研,发现新的疾病 或新的类型,为临床科研提供 病理组织学依据 活检标本类型 ●手术摘除的器官、组织,如阑 尾、甲状腺、胆囊、淋巴结 等 ●穿刺抽取组织,如肝、肾、淋 巴结的穿刺组织●自病变部位切取的小块组织, 包括用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 镜等内镜钳取的病变组织 ●刮取的组织:刮出的子宫内膜 组织(诊刮),外科手术刮取的 病变骨组织等 活体组织标本的固定与送检 ●固定存放送检 组织与细胞的取材 ●一张好的切片是保证病理诊断 和科研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 础 与正确的取材、合适的固定和良好的染色密切相关 组织处理要求 完整保存组织细胞的形态 最大限度保存组织或细胞成分的抗原性 抗原不弥散,以保证其准确定位 组织取材 (一)一般原则 ●厚度0.2~0.3c m;面积1~ 1.5c m2 ●较薄的皮肤、腔道器官及囊壁

组织等应剪成细条缠绕成同心 圆状 ●骨组织需先经脱钙处理 ●若需保存新鲜组织,应将所取 组织用锡箔纸包好,浸入液氮 速冻,然后置-70℃冰箱中 (二)取材注意事项 刀剪应锋利、避免前后拉动和挤压 ●避免使用有齿镊,动作轻柔以 免挫伤或挤压组织 ●避开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去掉 异物 ●取病变主体、病变与正常交界 和正常组织各一块 固定及常见固定剂 一、概念: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中,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能尽量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二、固定的作用 1.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状态时相似的结构和形态,防止组织自溶和细菌繁殖导致的组织腐败 2.保持细胞内蛋白质等成分凝固并定位于原有部位 3.便于区别不同的组织成分:固定可使组织细胞中各种成分沉淀、凝固并易着色 4.有利于切片:固定剂兼有组织硬化的作用,能使组织细胞从半液体 状变为半固体状 5.有利于免疫组化染色和核酸原位杂交:完整保存及准确定位抗原、 D N A和R N A成分 三、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 1.取材后要及时固定,特别是温度高的季节,以免腐败 2.容器:最好选择广口的容器,一是避免组织受挤压变形,二是方便 取材时易于取出 3.固定液要足量,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的5倍以上 4.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固定液 M a s s o n染色,最好用甲醛升汞、Z e n k e r液或b o u i n液固定 ●保存细胞内糖原应选用C a r n o y 液固定 ●显示尿酸盐结晶可用100%酒精 固定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的规定及流程

惠东县中医院 手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规定与流程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病理标本管理,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准确及时发出病理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组织大小),都必须送做病理检查,不得随意丢弃。 二、凡需手术的病人,由主管医师术前填写“病理申请单”,于手术当天与病历一起送入手术室。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给家属或委托人确认后放入标本袋内,并贴好标码(姓名﹑住院号、科室、主要诊断等),送交手术室专职人员登记签收。 三、送检的病理标本连同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职人员送到病理科,负责送检标本人员必须带上“病理标本签收簿”,由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收后,方能留下标本。 四、凡送检冰冻病理标本,手术医师必须按要求填写冰冻病理申请单,并由手术主刀或一助(特殊情况下可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手术标本给病人家属或委托人确认。然后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将冰冻标本﹑病理申请单一同送到病理科。凡需送冰冻检查,临床医师应提前一天通知病理科。 五、病理科收到标本后应及时操作检查。病理报告签发时限: 1、冰冻报告一般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左右通过电话通知手术室临时冰冻报告结果。手术室及病理室应按照我院有关规定在快速冰冻病理登记表上登记。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手术室,三天后发出正式冰冻报告。 2、石蜡切片报告在实际收到标本后五个工作日内发出,如遇特殊情况(需做酶标﹑特染﹑脱钙等)应及时发出临时报告。 3、细胞学检查:穿刺涂片一般在穿刺后一小时发出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和病人约定发出报告日期,脱落细胞检查在收到标本后二个工作日内发出报告。

六、病理标本检查后至少保留一个月。 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流程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细胞病理学检查常规 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 (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细胞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用于细胞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取材后应尽快送至病理科(或细胞病理学室,下同);病理科核验检材无误后,应尽快进行涂片和染色。 (四)病理科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二、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的基本要求 (一)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 (二)肿物细针穿刺物涂片 1. 应由掌握细针穿刺技术的注册医师或注册助理医师,按照细针穿刺技术操作常规,亲自对确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患者采取穿刺物。 2. 适应症:通常为: (1)浅表肿物:乳腺、甲状腺、涎腺、淋巴结、前列腺、皮下软组织和骨等。 (2)胸腔肿物:肺、胸膜和纵隔等。

病理技术试卷

病理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 分,共 分) 固定 染色 分化 蓝化 免疫组化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普通切取的组织块厚约__厘米。 一般用于固定的甲醛液浓度为__。 浸蜡的温度应高于蜡熔点__度。 切片贴附于载玻片左侧__与__交界处。 切片前将包埋组织周围过多的石蜡切去的过程为__。 展片温度一般为_,烤片温度一般为__。 我们常用的盐酸乙醇分化液浓度为__。 显示碱性磷酸酶常用__和__显示法。 免疫酶组化技术标记的酶中,最常用的标记抗体的酶为__。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使用__去除大部分内源性酶。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有__、 __、 ___。 三、选择题 (每题 分,共 分) 绝大多数酶组织化学技术属于() 类化学方法 物理学方法 化学方法 显微烧灰法

大多数酶在下列()温度时活性最强。 ℃ ℃ ℃ ℃ 大多数酶反应最适宜的 值() 显示酶组织化学中,金属离子沉淀反应常用的底物有() .萘酚 甘油磷酸酯 吲哚酚酯 吲胺 显示酶组织化学中,()酶用偶氮盐偶联反应法显示 酸性磷酸酶 酶 糖苷酶 碱性磷酸酶 切片时蜡块切成的厚度为() 厘米 厘米 微米 厘米 浸蜡时蜡温温度为() ℃ ℃ ℃ ℃ 常用的透明剂是() 甲醛 酒精 二甲苯 汞 固定液的量不能少于组织块总体积的()倍。 脱蜡后我们将切片放入乙醇中,此时乙醇浓度由() 低到高 高到低 不变 无 四、简答题 (共 分) 固定的目的( 分) 常规染色从切片到封固的过程( 分)

固定的注意事项( 分) 光镜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步骤( 分) 离心沉淀法的步骤( 分) 免疫组化的标准化染色程序( 分)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得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与水平得高低,正确得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得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得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得结果。一张好得病理切片与标本得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得关系、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得要求。但就是每月得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得: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得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得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得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得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得基本标准 优质标准满分(分) 质量缺陷减分 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 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 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 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

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 5分 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 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有污染:减10分 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 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 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 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 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 5~7分 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 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 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 减5分 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 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 合计100 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 ≥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 ≤59分(不合格) 表2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

病理技术规范

病理技术工作规范 1. 标本的接收、清点制度: 1.1 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面交付组织块,并点清块数,记录签收。有要求特殊 处理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色等)应当面向技术组说明,以便加以特殊处理。 1.2 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进行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水、包埋过程中遗失。 1.3 切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面清点。 1.4 医师在诊断完成后交付档案室时必须当面清点,并作记录。 2. 制片过程各步骤应注意的事项: 2.1 组织处理 此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直至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片的关键过程,一旦组织 处理有欠缺,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1.1 制片过程按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 2.1.2 有条件的单位应将大小标本分开固定脱水。 2.1.3 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固定时间:大标本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 小标本不得少于3 小时。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必须流水冲洗; 2.1.4 固定、脱水温度不得高于37℃。

2.1.5 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 2.1.6 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2.2 切片 切片是技能含量很高的步骤,同一蜡块,用同一台切片机,同一把刀,不同的操作者 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 2.2.1 切片刀必须锋利,切片厚度3~5微米。切片完整,无污染,无皱褶。 2.2.2 组织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玻片的中间。 2.2.3 胃镜、纤支镜、穿刺等小活检组织切片须作非连续性切片,数量不得少于8张。 2.3 染色封片注意事项 2.3.1 烤片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高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2.3.2 剂染料必须及时更换。 2.3.3 切片封固前必须经酒精充分脱水,二甲苯透明,湿封。不得用温箱烤干或电吹风吹干 后干燥封片。 2.3.4 盖玻片使用前必须清洗。(真空包装除外) 2.2.5 封片时不得有气泡,不得有树胶外溢。 2.4 其他 2.4.1 标签必须贴于玻片左侧,编号字迹必须清楚、整齐,且不易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