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及流程指导

就业政策及流程指导
就业政策及流程指导

就业政策及流程指导

一. 就业政策

国家就业工作目标的演变:

第一阶段:从恢复高考以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按计划配置人才资源,要求专业对口,包当干部,原则上回生源地就业;

第二阶段:转型期的目标。88、89年(86年发文)—92、93年,充实基层,保证科研生产第一线。

第三阶段:92、93年—2002年,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第四阶段: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国家扩招的学生毕业)

就业政策的变化:

从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存在出省限制和出行业限制。86年以前一直实行条块分割(条指行业、块指区域,即省份)。86年发文(几个学校试点——统分计划部分双向),86年出现委培学生。88年—99年,教育部计划协调会。99年毕业生并轨(派——报到证),并于2000年正式发文。同时,甘肃省人事厅制定了择业通知书。2002年国办发19号文“政府宏观调控,学校积极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90年代出省限制只有10个边远省区(内蒙古、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逐步取消,2003年甘肃省最后取消出省限制。从90年代初期到99年,三资合资外资企业招人实行:1、政府人事代理;

2、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因素,从恢复高考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政策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统分”,即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学生要服从国家的分配,这也导致了很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到90年代中期,国家取消了统一分配,毕业生和单位可以双向选择,但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巨大,为了推动西部及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地方上设置了出省限制,原则上,某些省份生源的毕业生必须回原省份就业,这也是当时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当前的就业政策从全国大范围来讲是“政府宏观调控,学校积极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尤其是近几年,就业政策变得非常灵活,用人环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相对宽松,社会人事代理和人才服务机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这些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各省也取消了出省限制,就意味着毕业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到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青岛、深圳、珠海、重庆、大连、北京十个城市就业有严格的户口准入限制,也就是说,没有取得固定的函件户口是不能进入这些城市的,但是你可以到这些城市工作,如果你的工作单位就在上述的九个城市,并且在6月15日之前已经将固定格式的函件交到就业办,

二、就业的一般流程:

进入毕业班----全面客观评价自己----准备求职材料----参加招聘会(网络、学校、人才市场、其他学校等)----笔试、面试----了解单位和征求家人意见----签订就业协议书----反馈给学校审批并上报就业计划----离校派遣

个人求职材料的写作标准:

1.整洁:简历一般应打印,保证简历的整洁性。

2.简明:要求简历一般不要太长,让招聘人在几分钟内看完,并留下深刻印象。

3.准确:要求简历中的名词和术语正确而恰当,没有拼写错误和打印错误,尽量不出现“我”这个单词。

4.真诚:要求内容实事求是,不卑不亢。

求职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封面上一般要突出你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姓名、联系方式。

推荐信不是必须有,如果能有,固然会好,请学院的老师为你推荐。

求职自荐信针对不同的单位,求职自荐信应有所差别,切忌一份千用。

个人简历包括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学习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一般以一页纸为宜。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找学院的教学秘书打印并加盖公章。

获奖证书复印件将全部获奖证书复印件均附上。

其它材料发表的文章、学术论文等。

参加双选会、笔试、面试等环节,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上都有非常清楚的介绍,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有电子版本和文本两种,电子版本在学生就业服务网上全文登载,文本发至各毕业生宿舍,手册上面对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

着装要大方得体,既是对面试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你即将要应聘岗位的重视,不一定非要着职业装,能够体现出你的重视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不要满身臭汗就跑来了,女生不要化浓妆,着太短的裙子,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穿低胸装,如果主考官是男士的话,你肯定是走人了。

强调一点:真正的强者(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要尽可能多的参加招聘会,不要总是抱怨单位不好,挑一个你不想去的单位,努力的推荐自己,看看能否成功?单位一般在几分钟内确定一个人的去留,你要能够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展现出来

二.1对协议书的认识和理解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专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签订的一种就业协议,普遍存在于毕业生就业之前、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的过程中。是由国家教育部学生司统一印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就业协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与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

协议的当事人必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对毕业生而言,就是必须要取得毕业资格,如果学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对高校而言,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介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也应如实将所掌握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发布给毕业生。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协议的重要组成部

加于另一方。学校也不得采用行政手段要求毕业生到指定单位(不包括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亦不应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求毕业生缴纳过高数额的风险费、保证金。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是一致的。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三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书备注内容中加以补充确定。

我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其中一份为备查联),备查联上没有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意见一栏,由学生或单位留存,仅用做联系使用。协议书严格按照一人一号,不能借用,原则上丢失不补,所以当你们拿到就业协议书以后,要记住自己的编号,以防和别人的就业协议书混淆,一定要妥善保管。

已经被直接保送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校不会再发放协议书。如果你准备报考研究生或暂时不准备联系工作,那么一定要将协议书收好。请牢记你的协议书编号,一旦和别人的协议书混在一起的时候,你能够分清那份是你的协议书,如果没有记住,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请到所在学院老师处查询或持本人学生证到就业办公室查询。

当你已经取得就业协议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书上的所有条款,对协议书上的条款非常清楚,在和单位签约的时候,凡是协议书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或对原有内容做了补充和修正的地方,在征得单位同意后在条款增补栏中注明。

需要注意的是条款增补栏下方的备注栏,

第一条是有关考研的条款,如果你想要考研,但又担心不能被录取而想先签一份工作,一定要和单位说明情况,如果单位同意和你继续签约,在征得对方同意后,在条款增补栏中注明“如考取研究生本协议自行取消”或按照双方达成的意向记入。值得注意的是,自己本来是要考研,而担心单位不接收自己,就慌说自己不考研而和单位签约,当考研成绩公布的时候,自己被录取了,而单位按照当时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不同意你上研究生,此时的你悔之晚矣。2002届的毕业生当中已经有过这样的例子,请大家慎之又慎,且莫隐瞒真相,弄巧成拙;

第二条是有关毕业生人身权利保障的条款。根据国家教育部1997年3月24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四十四条:“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

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我校从毕业生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设置本条款为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工作满一月以上者,如发现患有某种疾病,用人单位应按在职职工对待,不得将毕业生退回学校。毕业生要理解并清楚本条款的规定,以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条是有关协议生效的条款。学院将协议书发给学生的时候,学院就已经加盖过公章,证明学院是同意推荐的。毕业生在将协议书交给单位之前,应该将协议书上面的一栏即毕业生情况及意见栏填写完毕后交给单位,待单位签字后本协议生效。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将空白的协议书交给单位,以免发生意外。我们曾经遇到过学生将空白的就业协议书交给单位,久等单位没有答复后,联系单位的结果是单位的接收名额满了,单位不再接收该学生,并且以各种借口拒绝将学生的协议书退还学生本人,也许协议书已经被单位用做其他途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第四条有关协议书变更的条款。在本协议生效后,无论是哪一方单方面中止协议,首先要征得另两方的同意,并向另两方交纳违约金后,方可解除本协议。如果条款增补栏没有做特殊约定,违约金的标准则按1500元,如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另有约定,在条款增补栏中一定要有详细说明,并注明违约金数额。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单位会利用学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心理而签订单方面条款,使学生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证,例如关于违约金的增补条款中,单位有意将“如果一方违约,应向其他两方交纳违约金各xxx元”写成“如果学生违约,应向单位交纳违约金xxx元”,虽然违约的往往是学生,很少有单位违约,但从条款本身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来讲,这样的条款是不公正的。在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时候,尤其增加附加条款的时候,一定要反复琢磨增加的条款是否公正,是否存在歧义。关于这一条的规定,在2006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上已经作了改动,违约金数额学校不再规定,而是由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约定并记入条款增补栏。

第五条有关违约金的条款。

仔细的阅读过协议书条款及征得家人同意以后,在毕业生情况及意见栏中认真、完整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注意不要涂改,使用蓝黑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在应聘意见处填写“同意”或“同意到该单位工作”,在下方签名,填写日期,然后寄往单位。如果单位要求学校就业办公室加盖公章后再寄往单位,你在领取就业协议书时,将情况和发放就业协议书的老师说明,学校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置的,如果单位没有做此要求,建议你按部就班的操作,这样学校可以帮你把关,一旦某个环节手续或公章不齐全,学校审核时可以及时地帮你指出,保证你就业报到证的如期办理,你可以按时到单位报到。

单位将信息填好且加盖公章后,如果直接将就业协议书返回到你手里,及时带着就业协议书到学院找主管教师签字上计划,然后到就业办加盖公章并审核;如果单位将就业协议书寄至就业办公室,在就业服务网公告栏上会有通知,届时到就业办来领取。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就业协议书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栏都需要加盖公章的,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如果单位是中央部属在地方的单位、国有企业并且单位能够接收档案和户口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不需要加盖公章的,非甘肃省的除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青岛、深圳、珠海、重庆、大连、北京等十个城市的一般企事业单位需要加盖人事代理公章,甘肃省的私营、民营、三资企业等除加盖有人事代理公章外(人事代理部门为甘肃省人事厅所属直接加盖公章就可以;人事代理部门为兰州市人事局所属,除加盖人事代理公章外,还需要加盖兰州市人事局的公章),还需要提供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2户口准入限制的具体形式:

上述的十个城市有严格的户口准入限制,但每个城市的生源回本市单位就业不需要通过以下的审批程序,可以直接和接收单位签约。现将每一个城市审批程序说明如下:(一)、北京市单位,分为北京市市属单位和中央在京单位;针对生源的不同,分为北京市生源和外地生源,其具体要求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北京生源进入北京市市属单位,不需要经过北京市人事局审批;北京生源进入中央在京单位,需要经过人事部的审批,审批单为粉红色;外地生源进入北京市市属单位,需要北京市人事局审批,审批单位白色的公函;外地生源进入中央在京单位,需要经过人事部的审批,审批单为绿色。(二)、上海市单位,上海市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发的五联单,其中淡黄色的一联反馈给学校,作为为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的依据。(三)、天津市

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签发的一式两份淡蓝色审批单,其中一份反馈给学校,做为签发报到证和派遣的依据。(四)、广州市单位,广州市人事局制定的淡蓝色审批表格,加盖有用人单位、人事代理部门、广州市人事局的公章。(五)、厦门市单位,厦门市人事局制定的白色固定审批表格,加盖有厦门市人事局公章。(六)青岛市单位,青岛市人事局制定的粉红色公函,加盖有青岛市人事局的公章。这五个城市都有由主管部门制定的固定格式的审批表格。(七)深圳、珠海两地是由人事局出具同意进入该市的公函。(八)、重庆市单位,由重庆市教委在协议书上加盖公章,但现在重庆市教委不做严格要求,有些单位没有加盖重庆市教委的公章也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九)、大连市单位,由大连市人事局在协议书上直接加盖公章。

当以上的手续齐全以后,学校会保留一份就业协议书,届时以此为依据为你们办理就业报到证。

以上是签约的基本流程,当然,在签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当自己感到迷惑或不解的时候,请及时请教你所在学院的主管教师,或直接致电到就业办咨询,以确保在择业的道路上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为你理想的人生规划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3怎样才能进行就业派遣

1.单位加盖一个公章即可派遣: A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企业改制,但国有企业股份占多数的情况)B中央在地方的一般事业单位(不含医疗卫生单位)C军事单位(一般指部队),在10个城市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参考协议书上档案转寄地址,如果有人事部门作代理的,则还需要加盖有人事部门代理公章

2.录用为公务员: 原则上必须提供公务员录用文件(可不签定就业协议书),个别时候组织部出具的证明也曾派遣

3.有户口准入限制的十个城市: 加盖有单位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和相关部门的审批函件同时具备

4.一般的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必须要加盖人事代理部门的公章

5.医疗卫生单位(非甘肃省):有直接派遣的;也有加盖人事代理公章的(人才中心、人事局、卫生局)

6.甘肃省单位:用人单位和地级市人事局的公章必须有,其他可无

三.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的关系

三.1 何为《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何为“就业合同”?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专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签订的一种就业协议,普遍存在于毕业生就业之前、用人单位招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就业协议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与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学生司统一制表。就业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订立就业协议应当遵循如下两个原则:一是主体合法原则。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对毕业生而言,就是必须要取得毕业资格,如果学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对高校而言,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介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也应如实将所掌握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发布给毕业生。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平等协商原则。就业协议的三方在签订就业协议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学校也不得采用行政手段要求毕业生到指定单位(不包括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亦不应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求毕业生缴纳过高数额的风险费、保证金。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是一致的。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三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书备注内容中加以补充确定。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这是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劳动合同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一种协议,即当事人的合意,这种合意可以各种外在形式出现,比如承诺书,意向书,契约,合同,协议等。②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有关劳动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劳动合同,劳动者需在一定时期内为用人单位进行工作,用人单位负责提供劳动条件和工作报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收益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履行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助义务。用人单位通过支付报酬来换取职工的劳动力以取得利润。这样在劳动合同中以劳动付出和劳动报酬互为条件,实现了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者包括:(1)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没有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公务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用人单

位包括: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单位,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公司在我国的分支机构、股份制企业等(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3)个体工商户、个体承包经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④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是约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之契约或协议,实践中的叫法或形式有多种,如劳动协议、就业协议、聘用合同等,他们之间并无本质不同,效力是一样的。实践中许多人认为“协议”的效力低于“合同”,其实不然,此是一种误解。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此类合同属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必须严格履行遵守,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可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种类,常见种类有:①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是录用合同的一种,是指以职工雇用为目的,用人单位从社会上招收新职工时与被录用者依法签订的,缔结劳动关系并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聘用合同主要适用于用人单位招聘在职和非在职劳动者中有特定技术业务专长者为专职或兼职的技术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时使用的。例如:有的单位或企业高薪聘请外地或本地的技术专家、法律工作者、高级管理人员等用以改善本地区或企业的经营状况,或为本企业提供特殊服务。②录用合同。录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以长期雇佣劳动者为目的而定的劳动合同,如大学生就业协议。它是由用人单位在社会上招收新职工时或续签合同时使用的合同类型。其内容约定的是一般性的劳动权利与义务,是劳动合同中的基本类型。③借调合同。借调合同是指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与借调人员之间所签订的约定将某用人单位职工调到另一单位从事短期性工作并确定三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借调合同适用于借调单位急需又是临时性的情况。这种合同中一般由借调单位支付借调人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④停薪留职合同,停薪留职合同是指职工为了在一定期限内脱离原岗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在停薪留职合同中,劳动者继续保留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身份,但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停止对劳动者工资的发放。

三.2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关系的不同阶段,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职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义务的依据。

2、毕业生就业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等七个方面,此外,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竞业禁止、第二职业、变更、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和赔偿金等条款通常为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

3、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5、处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引发的争议不能适用劳动法律法规,应引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而处理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则应当适用劳动法律法规。

三.3 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建立劳动关系的关系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当是在毕业生正式毕业之前,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毕业生正式毕业后在招用单位工作的一种协议,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毕业生正式毕业后要到单位报到上班,单位在毕业生报到上班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一、概况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3.各大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的涵义 所谓就业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机会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而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所谓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环境分析(政策为什么出台)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大学生就业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时期、金融危机时期,这些环境都导致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出台。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3年至今,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5%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年年扩招,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时至今日,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680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生 114 145 212 280 338 420 495 559 610 631 660 (万人) 90.0 80.0 75.0 73.0 72.6 77.0 71.0 70.0 74.4 76.6 77.8 就业率 (%)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申论热点: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促进就业政策措施 一、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到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亿多人,比年末增加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到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万个左右。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 六是严重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增长却并不同步。主要有四大因素抑制了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 这四大因素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就业总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却没人去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

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4-11-27T11:06:42.38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冯峦 [导读]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Employment Issues and Employment System 冯峦FENG Luan(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22601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Nantong 226011,China)摘要院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more andmore severe, "the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is highlighted.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employmentissues and system 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院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Key words: employment;employment policy;self-employment;social environment;harmonious society中图分类号院F241.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308-02 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只要工资待遇稍微好点的单位出现,就会大批跳槽,他们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用工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城镇失业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1.3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存在的一些高税负和乱收费的现象,阻碍了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多数经营的都是小成本的生意,利润小,各种的税负、收费和罚款,使得他们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小企业创办的时候,需要打通多方的关系,交纳各种费用。长此以往,很多微型企业、中小企业都会因为生存不下去而倒闭。 1.4 教育观念必须和社会需要形成一致社会对大学生的定义,仍旧是“精英”人才,应该从事所谓“精英”岗位。 有评论指出,我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观念上,只去培养大学生,不培养技术型的工人,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做脑力劳动,而不是去做体力劳动。这造成整个社会观念出现了问题。如果想让大学生做出观念上的转变,社会就必须先做出转变,高校教育与此分不开的。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归根结底,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历。在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 如果从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本身素质不高,又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在就业上就会出现问题。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就业难是事实,但并不等于无业可就。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社会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从现在就开始,不能把问题越积越多,否则长此以往,就业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有加重的可能。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考虑求职者的实际需求,给人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对就业问题与就业制度的对策毕业生就业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不是孤立于社会制度系统之外的,其运行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如政府的公务员制度、编制制度、企业的用工制度等。所以,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切不可单纯认为是学校的事或者学生的事,它涉及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2.1 完善就业制度的市场基础社会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就业服务力度,以提高就业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从用人制度来看,国家的用人制度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人才制度,否则将会产生制度基础的缺失或衔接缺位,形成个人收益与组织收益的长期矛盾,为部分人“搭便车”、“拉关系、走后门”提供可能,从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政府是制度行动和进行变革的首要力量,因此,国家要加快人事制度(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 2.2 加快立法,完善制度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就业需要法制来维护。虽然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劳动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对于当前的就业问题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约束。虽然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

就业政策及流程教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案第2讲 课程名称:就业政策及流程 课时:2 内容概述:相关的就业政策与流程解析 (1)目标 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流程和途径,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2)内容 ①了解就业方针、政策、流程。 ②了解相关就业手续的办理。 ③案例讲解 参考教材: 1、《大学生就业指导实战手册》 2、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本科篇)》,新世界出版社,2008.8 3、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强、刘知贵等,《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5 5、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授课内容:

第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就业政策的演变 1.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历史 最早源于美国,美帕金斯首先使用该词,成为就业指导创始人。 我国清华大学1916年始筹备就业指导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 2.就业政策(制度)的演变:分四个阶段。 ---统包统分阶段:建国初—90年代初期。 ---供需见面阶段:85年—89年 ---双向选择阶段:89年—90年代末 ---自主选择阶段:本世纪初以来 四个阶段,有的互相包含,比如师范类院校,军事院校,仍维持统包,但主体的已经转变。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 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优惠政策 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优势: (1) 得到更大的施展本领的舞台,容易得到重用。 (2) 增长阅历和见识 (3) 更多的就业机会 3、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4、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5、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6、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7、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 8、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较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三)特殊就业政策 1、定向生的就业政策:定向生原则上按入学时的合同就业。如

形势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000字)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讲课稿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就业形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02年全国有145万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今年2009年,611万大学生!是2002年高校扩招前的两倍多!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 来看一看河南省的情况,扩招前的200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8.3万人,扩招后第一年的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2.1万人。2009年,河南将有51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万,10万转业军人等待安置工作,另有35万人登记失业,这其中还不包括950万返乡农民工。这其中有36.8万名高校毕业生。 最后来看一看咱们学校,由于咱们学校是五年制医学为主的学校,2003年我校是扩招前的最后一年,毕业生仅427人,2004年扩招后毕业生1154人,而2008年的毕业生为1762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366.81万人、234.81万人和159.32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

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所以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包括我们河南省在内的中部区域较弱。 最后,需要特别点出的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全国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去年,全国GDP增速下滑了4个百分点,河南GDP增速也回落了2.5个百分点。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一贯坚持做好就业常态化教育、全程化服务、特色化市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①“一把手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委书记周铁项、校长邢莹十分重视,经常性指导工作。 ②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全省卫生行业的用人需求形势,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自2004年以来,利用4年多时间对河南省县级以上211家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建立了收录用人单位2000余家的就业信息库。把调研的结果形成《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对省内医疗卫生人才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并以此为根本把握市场形势,紧抓人才需求市场的开发,为学校的招生、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提供政策咨询。正是这种就业常态化教育,使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业形势与政策

第一讲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内容】高校就业形势和政策 【教学目的】 1、分析当前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形式 2、明确当前就业政策相关内容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就业形势的把握以及对就业政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某招聘会的照片)描述关于当今就业、找工作的一些情况。 总结:就业,是值得我们每位大学生高度关注的。找什么工作?怎样找工作?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深思的,那么对于就业,我们到底应该了解一些什么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的一些相关政策。 新课教学: 从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转向现在的大众教育,分配制度取消了,大学生立即失去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地位,找工作就成为了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 1、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 从全国情况来看 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就业率为87%,而2010年全 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去年增加20万,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 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社会各方密切关注 的焦点之一,政府将始终把其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出示课件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统计表)分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 势。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看到从2001年——2005年,整体的就业率都是成上 升趋势,而2005年至2007年,就业率开始下滑,高校毕业生也逐渐面临就业越 来越难的问题。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好转,整体的就业形势好于去年。 但这种好转并不意味着就业的形势也会跟着走正比例曲线,而快速呈现利好势 头。“就业率是一项滞后的指标。”经济回暖,企业恢复规模,这本来就需要一 个过程。而在企业恢复规模之后,它首先需要的肯定是生产所需的技术人员,然

高校就业工作规章制度

高校就业工作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祖国振兴和社会进展服务,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依照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学生是国家按打算培养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依照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第三条我国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鼓舞毕业生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的领导下,设立校、院两级工作机构。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所属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各院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的进展规划,协调、指导、检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的就业工作;讨论决定就业工作中的重大咨询题。 第六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隶属招生就业处)是学校一级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部门,在招生就业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治理与服务工作,其要紧职责为: 1、依照国家、吉林省和XX市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及细则,部署本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2、负责学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统计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3、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介绍学校情况,负责收集和治理全国范围内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建立和维护学校就业网站,并通过网络等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把就业网站作为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4、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与服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等服务; 5、负责联系用人单位,审查在学校内进行聘请活动的用人单位资格,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6、规范毕业生推举工作,治理毕业生就业协议,督促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履行就业协议,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一、我国实行的就业方针 国家实行的总体就业方针可归纳为三句话: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原则: A.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 一般和面向基层; B.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 C.以保证国家需要为前提; D.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二、毕业生就业机制: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1.择业期的起止时间范围如何确定? 毕业生的择业期限为两年,从毕业当年的 7月1日起,到第三年的 6月30日止。 如2010年的毕业生择业期限是: 2010年7月1日~ 2012年6月30日。 2.国家对定向生的就业有什么规定?

定向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毕业生,其在入学时就业去向也就明确了,即应在招生时所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内就业。定向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地区)的,须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偿还全部培养费、奖学金等费用后,方可到非定向单位就业。 3.毕业证书丢失可否补发? 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毕业证书遗失后,由本人向原毕业学校申请,经学校查有实据,可开具毕业证明书,不能补发毕业证书。毕业证明书具有毕业证书的效力,出国使用者可由公证处公证。 三、你最应该知道的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最需要了解五个方面的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方针政策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及优惠政策 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预征入伍和创业的政策及优惠 政策 四、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重点说明几点) 五、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需要切实了解) A 关于报到证的政策和规定 1.什么是报到证 报到证是由国家教育部印制,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只有列入国家或省毕业生就业方案的普通大中专院校全日制毕业生才能持有的有效报到证件。

就业形势与政策

就业形势与政策 2012届毕业生 就业指导与实践 2011年2-3月 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演变 计划经济体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内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改革方案 市场经济体制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目前: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教学目的 ? 了解和认识当前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相关就业政策? 熟悉不同类型、性质企业的用人观 ? 掌握基本的求职、面试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 培育基本的职业道德意识

?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 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课程基本情况 ? 课程名称:就业指导与实践 ? 课程类别:选修 ? 课程学分:1 ? 课程学时:20 ? 课程安排:第2-6周,每周2次课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讲了解当前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政策状况,合理确立、调整、修正 就业期望 第二讲深入了解、掌握求职的渠道与方法并运用,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 和要求 第三讲熟悉不同类型、性质企业的用人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的企业、

岗位的需求,针对性撰写简历 第四讲熟悉了解面试基本程序,掌握基本面试技巧,了解职场相关礼仪 第五讲掌握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劳动力市场,并 熟悉相关劳动保障制度和权益维护的基本途径 第六讲了解基本的职场生态,掌握求职就业过程中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 第七讲熟悉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我校毕业生协议书管理 的基本程序 考核方式考试 就业指导与实践 第一讲 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 大学生最不能逃避的课程 (五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1、我是谁?--2012届毕业生!700万分之一。 2、我想做什么? 出国?考研?公务员?大城市还是小地方甚至西部?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自主创业?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高校与用人单位等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综合协调、完善机制,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1、科学调控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在制定招生计划时,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统筹安排好高校招生规模。在招生专业的设置上,高校往往只考虑已有的学科专业基础,而较少考虑市场需求,结果是一方面部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许多新兴产业领域找不到适用的技术人才,出现所谓的“结构性失业”。因此,有关部门和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对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实行动态调整,以实现招生专业及规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如发现就业市场某类专业技术人员过剩,应限令高校采取隔年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大力扶持、发展民营企业。调查数据表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民营企业为吸纳大学生就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部分行业对民营企业存在进入限制。在当前银根持续收紧的大背景下,将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或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对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在经营范围上,应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放宽企业出资限制。 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对吸收大学生就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甚了解,民营企业享受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缴纳比例适当降低等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也不理想。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简化民营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审核程序,使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真正得到政策扶持。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践证明,与工业、农业相比,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更具就业弹性,具有“蓄水池”的作用。然而,我省服务业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产业层次,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33%,而全国这一比重约为40%),与制造业相比,存在着严重滞后。从我省服务业的内部构成来看,推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还是以劳动力密集为特征的传统服务业,而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还很欠缺。作为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专业人才,更适合从事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更能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继续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更要积极发展服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特点,采取组织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和供求洽谈会、开展网络招聘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就业服务。二是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完善职业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高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