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_1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_1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_1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道滘镇四联小学叶茂枝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的意义?

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第一教时

1、导入:谁记得我们以前学了哪几篇寓言?

2、看图,讲清图意:图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3、想象王三偷铃之前会怎样想的?

4、想象大牛听见铃铛响了,出来看见王三偷铃铛,他会对王三说什么呢?

5、后来,王三会怎么样?

6、你觉得王三错在哪里?体会寓言的含义。

7、指导背诵寓言。

第二教时

1、复习:背诵寓言,体会寓言的含义。

2、出示片断,口头练习补充完整作文: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邻居家的门口停着一辆新买的摩托车,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那辆摩托车已经装有防盗器,……

①小偷会怎样想和怎样做的?

②邻居发现后怎样说和怎样做的?

③小偷的下场会怎样?

3、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把刚才说的整理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5、学生作文,老师巡视、辅导。

简案说明:

寓言的特点是通过一个显浅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难点不是在于理解故事的内容,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