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寒假讲义 第3讲平均数(1)北师大版(2014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寒假讲义 第3讲平均数(1)北师大版(2014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寒假讲义 第3讲平均数(1)北师大版(2014秋)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一)

知识点睛: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问题常见解题方法:

例1:四(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练习1:

1、四(3)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四(3)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例2:小明的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由此可知小明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练习2:

1、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李华投掷得了多少他?

2、小丽在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她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小丽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例3:探险小分队组织登山活动,上山每分钟走50米,36分钟爬上山顶。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每分钟走75米。那么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练习3:

1、一辆汽车在A、B两地间来回行驶,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15千米。问这辆汽车往返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家乐福超市将每千克12元的奶糖10千克、每千克9元的水果糖5千克以及每千克6元的巧克力糖15千克混合在一起出售,混合在一起的糖的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例4:有3个小朋友去测体重,小华和小新的平均体重是50千克;小华、小新和小玲3人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又知小新比小华重4千克,问他们3人各重多少千克?

练习4:

1、刘军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三科平均得87分。若加上历史、自然的成绩后平均得89分,历史比自然少得12分。问刘军的历史、自然各得多少分?

2、一次考试,某小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7分,前8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9名同学比第10名同学多2分。问第10名同学得了多少分?

例5: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A与B的平均数是42;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求B是多少?

练习5:

1、亮亮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1分,数学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3分,语文和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2分,问他的数学、语文和英语成绩各是多少?

2、有美术组、书法组、舞蹈组、围棋组四个兴趣小组,美术组、书法组、舞蹈组三组的平均人数是24人,书法组、舞蹈组、围棋组三组的平均人数是26人,已知围棋组有28人,那么,美术组有多少人?

例6:5个数的平均数是32,如果把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6,问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

练习6:

1、有9个数,平均数是82,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84,后5个数的平均数是81,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

2、已知A、B、C、D、E五个数,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而中间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0,那么A、C、E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例7:有四个数,每次选出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四个数:86,92,100,106,那么原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练习7:

1、有四个数,每次选出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四个数:3

2、34、35、37,那么原来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有三个数,每次取其中的2个数,计算出着两个数的平均值,再加上余下的一个数,这样算了三次的到45,38,35,求原来三个数是?

2014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

2014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分)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自然灾害造成我国46014000人受灾。该数据四舍五入到万位大约是( )万人。 2、把0.67、35 、67.67%、23 、0、-1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分别是( )和( )。 3、某班男生人数的58 与女生人数60%相等,这个班男生人数与全班总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4、某人上山游玩,上山用了120分钟,他沿原路下山,下山速度比上山速度提高了75%,下山他要用( )分钟。 5、讲77米长铁丝截成13段,一部分每段长9米,一部分每段长4米,其中9米长一段的一共有( )段。 6、现有含盐率为3%的盐水500克,为了制成含盐率为4%的盐水,需要蒸发( )克水。 7、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其底面周长扩大3倍,而高不变,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8、在一个直径是10厘米的半圆形上以直径为1边,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一个正方形容器的棱长是4厘米,装满水后倒入另一个深6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刚好倒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已知圆柱体的高与底面圆的半径相等,又知圆柱的侧面积为50.12平方厘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等于( )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如果减数与被减数的比是5:11,那么,差是减数的( )。 A 、56 B 、65 C 、511 D 、611 2、已知∠AOB=100°,OC 为一条射线,射线OM 、ON 分 别平分∠BOC 和∠AOC ,那么∠MON 对于( )度。 A 、50 B 、25 C 、45 D 、75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2讲实数三大概念

专题二实数的三大概念目标一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目标二掌握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方法 表三 表二

(2)计算下列各式 ___ = __ =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 = (3)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练 __ ___ =的平方根为_______ ___ =__ = ___ =2 (5)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2 = ____ = ______ 例2 (1)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是21 a-和5 a-,则这个非负数是多少? (2)已知21 a-与2 a -+是m的平方根,求m的值。 练(1)(洪山区2015-2016七下期中)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是34 x-与22x -,则这个正数a是______ (2)已知x1 -与2x4 -+是k的平方根,求k的值。

竞赛链接 (2009联赛)已知,a b 是正整数, 且满足2是整数,则这样的有序数对(a,b)共有______ 对 例3 (1 = (2 )已知321 x y --=,求63x y +的平方根 练 若2 (x 2y 2)++x y +的算术平方根 例4 (1)x 应满足______ 有意义,则x 应满足______ 有意义,则x 应满足______ x 应满足______ (2)已知5y = ,求5 2 x y ++ 的平方根 (3)(梅苑中学2015-2016七下期中)

若y =2x y +的平方根为______ 练 (1)若2()x y +=x y -的值 (2)已知16y x = 例5 (1)已知2015a a -=,求22015a - 的值 (2)已知24242a b a -++=,求a b +的值 练 已知54x x -=- 拓 的算术平方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

平均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6.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 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生交流,师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014年小升初新生素质测试模拟试卷-数学

2014年小升初新生素质测试数学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题时,请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写明小学毕业学校校名、学籍号、班级和姓名 ●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与答题序号相对应 ●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解答题(共30小题,满分0分) 1.用两个面积为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然后从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半圆.求剪成的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三角形甲的面积比三角形乙的面积少8平方厘米,求CE的长是多少厘米? 3.如图,一个大长方形被分为(1)、(2)、(3)三个部分,其中图形(2)是一个正方形,列式计算图形(3)比图形(1)的周长多多少?(单位:厘米) (1)王叔叔家4月份用水12立方米,应缴水费多少元? (2)张爷爷家4月份缴水费33.5元,请你算算张爷爷家4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5.现有浓度15%的糖水240克,如何得到20%的糖水? 6.有一个下面是圆柱、上面是圆锥的容器,圆柱高12厘米,圆锥高9厘米,容器内水深8厘米,将这个容器倒过来放时,此时水面到圆锥尖的高度是多少? 7.阳光小学食堂准备为在校就餐的学生每人配一个茶杯,每只茶杯4元,文峰超市打九折,百货商店进行“买八送一”的促销,而华联超市实行“每满五百元返还现金一百元”的优惠.学校想买270只茶杯,请你当参谋,算一算:到哪家购买较合算?需要多少钱?

8.六年级顽皮的小明学了体积的知识以后,突发奇想,想在浴缸里洗澡时测量出自己的体积,请你帮他设计出简单的测量方案. 9.在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金额缴纳一定的印花税和佣金.老王1月5日以每股20.5元的价格买了联想科技股票6000股,6月19日他以每股25.4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如果要分别交纳0.6%的印花税和0.4%的佣金,老王买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10.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如图按竖直中线对折,再将对折纸从它的竖直中线(用虚线表示)处剪开,得到三个矩形纸片:一个大的和两个小的,则一个小矩形的周长与大矩形的周长之比为_________. 11.为了节约能源,鼓励居民错开用电高峰,安装分时电表的居民实行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峰时(8:00~21:00)每千瓦时电价0.55元, 谷时(21:00~次日8:00)每千瓦时电价0.35元. 李华家4月份一共用电300千瓦时,缴纳电费125元,他家4月份峰时、谷时各用电多少千瓦时? 12.观察下列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你能再写出两个这样的等式吗?你会用含有字母a、b的等式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13.(2007?楚州区模拟)流动的水:有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玻璃容器连在一起,容器下面用细管连接起来,水可以流动,并装有A、B两个阀门.已知圆柱体底面积为25平方厘米,水深14厘米,长方体底面积为15平方厘米,水深10厘米,正方体底面积10平方厘米,无水. (1)如果打开A阀,等水停止流动,此时长方体水深多少厘米? (2)接着打开B阀,等水停止流动,此时正方体水深多少厘米? 14.一个体积为16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中两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20平方厘米、32平方厘米,如图,求这个长方体底面的面积. 15.如图,在一个大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小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的面积. 2

【七年级寒假班讲义】第7讲 平行线的性质(教师版)

初一数学寒假班(教师版) - 1 -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知识结构 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知识精讲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题解析 【例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总有().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难度】★【答案】D 【解析】只有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故选D.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 2 -

- 3 - 【例2】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B ∥CD ,则∠1=∠2 B .若AD ∥B C ,则∠3=∠4 C .若∠1=∠2,则AB ∥C D D .若∠1=∠2,则AD ∥BC 【难度】★【答案】D 【解析】A 若AB ∥CD ,则∠3=∠4;B 若AD ∥BC ,则∠1=∠2; C 若∠1=∠2,则AD ∥BC ,故选D .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 【例3】 如图,能使AB ∥CD 的条件是( ). A .∠1=∠B B .∠3=∠A C .∠1+∠2+∠B =180° D .∠1=∠A 【难度】★【答案】C 【解析】因为∠1+∠2+∠3=180°,∠1+∠2+∠B =180°, 所以∠3=∠B , 所以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例4】 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若∠A =100°,则∠DBC 的度数等于( ). A .100° B .85° C .40° D .50° 【难度】★ 【答案】C 【解析】因为AD ∥BC (已知), 所以180A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 =100°(已知), 所以80ABC ∠=(等式性质) 因为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1 2DBC A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所以∠DBC =40°(等式性质) 【总结】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a //b //c ,与∠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11相等的角有哪些?与∠8互补的角有 哪些? 【难度】★ 【答案】与∠1相等的角有∠5、∠9、∠4、∠8、∠12; 与∠11相等的角有∠7、∠3、∠10、∠6、∠2; 3 2 1 A B C D E A B C D 91012 11567842 31a b c

2014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13-2014学年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 (限时:80分)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1小时15分=()小时 5.05公顷=()平方米 3、在 1.66,1.6,1.7%和3/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 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是()。 7、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 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元。 9、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10、一种铁丝1/2米重1/3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千克,1千克长()米。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5/6,另一个内项是()。

13、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往返A 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米。() 3、甲数的1/4等于乙数的1/6,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 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 B、现价比原价高 C、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1/100 C、大小不变 5、孙爷爷今年a岁,张伯伯今年(a-20)岁,过X年后,他们相差()岁。 A、20 B、X+20 C、X-20 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条线段。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2011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基本技能: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基本思想:操作法、归纳法、统计法。 4、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有能力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模型。虽然在学习的过程是第一次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诸如平均分这种模糊的概念,因而本节课我先由有趣的故事出发,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提升。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与相关数据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车牌号码、手机号、电话号码、QQ号码等;让后把这些信息同时出现。 2、出示问题: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

师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的世界里,想知道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你有什么办法?(生:试一试) 试一次还是试多次?为什么要试多次? 2、记数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1)我们一起做一个记忆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 ①看一眼,只有3秒。 ②数字消失后,才可以动笔写在格子里。 ③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忆正确的数字右下角画“√”。 ④数出每组中画“√”的有几个数字,填在下方的统计表中。 (2)组织学生填写第一组游戏内容,指导填写方法;评选出记忆冠军。 (3)出示4组数据,每组呈现3秒:(等全部学生记录完毕,校对答案) 5 7 3 8 1 5 6 9 2 4 1 8 6 5 4 9 3 5 2 7 8 4 3 9 6 1 5 3 6 2 6 5 8 4 0 9 7 3 6 1 (4)组织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数字,并把记忆个数填在表格中。 (5)指名交流自己记住自己记住数字的个数。 师:我们试了多次之后得到一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有可能一样多,更大的可能是有多有少,在有多有少的情况下,试了多次,你究竟用哪一个数来代表你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为什么? 过渡语:淘气也参加了这样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成绩是什么样的。看大屏幕。你们想不想和淘气比一比?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用平均数比较的必要性。 (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思考:用哪个数来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能用9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吗?为什么? 用4、5或7公平吗? 过渡:大家很聪明,很智慧,这一点和智慧老人的想法完全一致。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1讲平行线四大模型(1)

目录 Contents 第1讲平行线四大模型 (1) 第2讲实数三大概念 (17) 第3讲平面直角坐标系 (33) 第4讲坐标系与面积初步 (51) 第5讲二元—次方程组进阶 (67) 第6讲含参不等式(组) (79)

1平行线四大模型 知识目标 目标一熟练掌握平行线四大模型的证明 目标二熟练掌握平行线四大模型的应用 目标三掌握辅助线的构造方法,熟悉平行线四大模型的构造 秋季回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l、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但是,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它们是否相交有困难,所以难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就需要更简单易行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l: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上图: 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当它们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内错角、同 旁内角也有相应的数量关系,这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127.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1 第2课时 平均数(教案)

6.1平均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算术平均数?什么是加权平均数? 在学生的复习交流中引入课题:本节课将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做一做 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 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 10 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服装统一 9 (1)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 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评分方案,哪一个班的广播操比赛成绩最高?与同伴进行交流. 对于第(1)问,抽取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的结果展示,正确的答案是: 一班的广播操成绩为:9×10%+8×20%+9×30%+8×40%﹦8.4(分) 二班的广播操成绩为:10×10%+9×20%+7×30%+8×40%﹦8.1(分) 三班的广播操成绩为:8×10%+9×20%+8×30%+9×40%﹦8.6(分) 因此,三班的广播操成绩最高. 对于第(2)问,归纳:以上四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 内容:2.议一议

2019年优生堂初一数学寒假衔接班(寒假补课讲义)

第1讲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新知探索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n m n m a a a +=? (m ,n 都是正整数). 注意:① 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 如:p n m p n m a a a a ++=?? (m ,n ,p 都是正整数). ② 此性质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 说明:在幂的运算中,经常会用到以下的一些变形: (-a )n =?????-);(),(为奇数为偶数n a n a n n (b -a )n =?????---). ()(),()(为奇数为偶数n b a n b a n n 二、典例剖析 1、顺用公式: 例1、计算:(1)35 aa a (2)35 x x - (3) 231m m b b +? (4)m n p a a a ?? (5)()()76 33-?- (6)()() 5 7 a a a --- 变形练习:(1)2 34aa a a (2)()()48x x x ---

2、常用等式: ()()b a a b -=-- ()()22 b a a b -=- () () 3 3 b a a b -=-- ()() 44 b a a b -=- () () 21 21 n n b a a b ++-=-- ()()22n n b a a b -=- 例2、(1)()()() 3 8 b a b a b a --- (2)()()() 21 221 222n n n x y y x x y +---- (3)()()() 48 x y y x y x --- (4) ()()()37 x y y x y x --- 3、逆用公式: 例3、已知:64,65m n == ,求:6 m n +的值。 变形练习:(1)已知:7,6m n a a == ,求:m n a +的值。 (2)已知:21 29,5m m a a ++==,求:33 m a +的值。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均数(1)》参考教案

1.平均数(第1课时) 总体说明: 本节课共有两课时,总体思路是: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CBA (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目的: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考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数据的平均数作出判断的必要性。在课题引入中,激发学生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注意事项:本环节一要“有趣”,二要“紧凑”,达到引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既可,不宜将时间拖得过长。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优选习题

平均数 1.选一选。 (1)植树节少先队员种树,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A.(180+315)÷2 B.(180+315)÷3 (2)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8摄氏度,15摄氏度、21摄氏度、17摄氏度,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气温。() A.(8+15+21+17)÷4 B.(8+15+21+17)÷(1+7+13+19)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姓名刘子函李强高风陈莉宋东晓张思思 身高 /cm 139 140 135 138 139 137 体重 /kg 34 38 35 34 36 33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3.某地本周气温记录如下。 周一:10~21 ℃周二:10~21 ℃ 周三:11~23 ℃周四:12~24 ℃ 周五:11~22 ℃周六:11~21 ℃ 周日:12~22 ℃ 周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星期五,超市老板又该去购买水果了,他去查看前四天的水果销售情况,结果发现统

计表的一部分被墨水弄脏了。(单位:千克)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前四天平均每天卖出梨多少千克? (2)星期四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3)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认为哪种水果应该多购买些?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1.(1)B(2)A 2.平均身高:(139+140+135+138+139+137)÷6=828÷6=138(cm) 平均体重:(34+38+35+34+36+33)÷6=210÷6=35(kg) 3. 周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 21 21 23 24 22 21 22 22 最低气温 /℃ 10 10 11 12 11 11 12 11 4.(1)(24+26+30+32)÷4=28(千克) (2)31×4-25-31-34=34(千克) (3)苹果应该多购买些,因为苹果平均每天的销售量相对比较大。(合理即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 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13、8、13、13、8、8、14、8、11、 5、14、14、8、8、13、8、5、21 14、13、5、8、5、8、14、8、13、 8、13、8、8、14、8、8、14、14、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 “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 “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6.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2014年小升初数学试题

2014年小升初民办学校招生数学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等相关内容。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2分)6时18分=_________时 8765090平方米=_________公顷. 2.(2分)由5个亿、8个千万、79个万、9个千和1个百组成的数写作_________,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_________. 3.(3分)300千克:0.5吨,化简后是_________:_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_. 4.(2分)把1.75化成最简分数后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_,添上__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是最小的合数. 5.(2分)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3:2.已知一面国旗的长是240厘米,宽是_________厘米,国旗的长比宽多_________%. 6.(3分)差是1的两个质数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 7.(2分)经过两点可以画出_________条直线;两条直线相交有_________个交点. 8.(1分)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9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_________. 9.(1分)一台收音机原价100元,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在售价是_________元. 10.(2分)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全长的_________,是_________米. 11.(1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差是5.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_________立方分米. 二、选择.(每题1分,共8分)

2014年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2014年小升初数学试题(一) (限时:80分) 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 填空。 1、 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万。 2、 1小时15分=( )小时 5.05公顷=( )平方米 3、 在1.66,1.6,1.7%和4 3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地到B 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 地到B 地的实际距离是( )。 5、 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差 是( )。 6、 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 小数是( )。 7、 A 、B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 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 到期时可得利息( )元。 9、 在边长为a 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 )。 10、 一种铁丝21米重3 1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 )千克,1千克长( )米。 11、 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 圆锥的高是( )。 12、 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项是6 5,另一个项是( )。 13、 一辆汽车从A 城到B 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 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 ),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 ),往返AB 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 米。( ) 3、甲数的41等于乙数的6 1,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三、选择。 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 A 、第一季度多一天 B 、天数相等 C 、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 、钝角 B 、直角 C 、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 A 、现价比原价低 B 、现价比原价高 C 、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 A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 、缩小原来的100 1 C 、大小不变 5、爷爷今年a 岁,伯伯今年(a -20)岁,过X 年后,他们相差( )岁。 A 、20 B 、X+20 C 、X -20 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A 、21 B 、28 C 、36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25= 91+198= 65×24= 83+31= 51-6 1= 470×0.02= 10÷52= 654×0= 3×21-2 1×3= 2、求X 的值。 31:X =6 5:0.75 6X -0.5×5=9.5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寒假讲义(尖子班)

第一讲 整式的乘方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m n m n a a a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要点诠释:(1)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底数可以是任意的实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也具有这一性质, 即m n p m n p a a a a ++??=(,,m n p 都是正整数). (3)逆用公式:把一个幂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同底数幂的积,其中它们的底数与原来的底数相同,它 们的指数之和等于原来的幂的指数。即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 1.已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则(﹣c )n ﹣1?(﹣c )n+1等于( ) A . B .﹣2nc C .﹣c 2n D .c 2n 同步练习: 1.(﹣p )2?(﹣p )3= . 2.规定a*b=2a ×2b ,求: (1)求2*3; (2)若2*(x+1)=16,求x 的值. 3.阅读材料: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可记为a n ,如2×2×2=23=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log 28(即log 28=3).一般地,若a n =b (a >0且a ≠1,b >0),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log a b (即log a b=n ).如34=81,则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记为log 381(即log 381=4).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以下各对数的值:log 24= ,log 216= ,log 264= ; (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log 24,log 216,log 264满足的关系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平均数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平均数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内容是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本节课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经历过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已经具有初步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均数,所以本单元解决平均数的问题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会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将平均数的认识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突出了平均数产生的意义与价值,将对平均数的理解与统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统计图生动、直观的优势,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在合作探究与交流中,体验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前两天,我们班的同学为参加学校的“小小奥运会”体育节活动,进行了一次踢毽比赛,我们一起来看。(录像播放学生比赛的场景,组织学生认真观看。) 师: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做小裁判,帮助我比一比他们哪队能获胜?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学生大声地喊,观看录像后,学生被比赛的热烈场景所感染,显得有些激动,情绪高涨地回答。) 师:谢谢大家的热情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踢毽情况统计图。(教师分别出示男生队、女生队踢毽儿情况统计图,说明一个点子表示踢了一个。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生1:男生队五人的成绩分别是:4、7、5、4、5 生2:女生队四人的成绩分别是:7、3、5、9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哪队能获胜? (片刻地思考之后,许多同学兴奋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男生队获胜。 生2:女生队获胜。 (显然,学生的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孩子不服气地举起手,七嘴八舌地说着,男生队获胜,女生队获胜……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特意制造认知冲突,这样自然诱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愿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的热情。)

2014年春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复习试题

201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练习题 一、细心琢磨,恰当填空.(30分) 姓名: 1、3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六年级一班跳绳测验全部合格,可以用百分数( )来表示。 3、把5.6%的百分号去掉,这个百分数就会扩大( )倍。 4、比20 9大,但又小于49%的两位小数有( )。 5、254里面有( )个5 1,有( )个1%。 6、( )÷( )=252=( )%=() 8=( ):( ) 7、货车的速度相当于客车速度的80%,可以知道( )速度比( )快。 8、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5:4,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 9、一批零件400个,经检验全部合格,合格零件个数占这批零件总数的( )%。 11、把5克盐溶解在95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 ) 12、分别用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表示下面直线上的点。 0 1 小 数 ( ) ( ) ( ) 分 数 ( ) ( ) ( ) 百分数 ( ) ( ) ( ) 13、一本书看了60%,还有()() 没看。 二、反复比较,谨慎选择:(6分) (1)0.9%化成小数是( ) A 0.009 B 0.09 C 0.9 (2)0.8里面有( )个1% A 8 B 80 C 800 (3)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0.517517…… B 51.7% C 0.517

三、仔细推敲,认真判断(6分)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2、5 4吨也可以写成80%吨。 3、一杯糖水重100克,其中含糖10克,糖占糖水的10%。( ) 4、甲班人数的50%比乙班人数的40&多。(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如果全班有100人,则男生有60人。( ) 6、三角形的面积占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50%。( ) 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40分) 1、我只用2分钟(8分) 20%×50= 120×25%= 240%×100= 40×(1-75%)= 120%÷24= 18÷60%= 30÷30%= 15÷(1+50%)= 2、把小数化成百分数(8分) 0.375= 3.08= 5.005= 1= 3、把下面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8分) 0.25%= 106%= 20.4%= 1000%= 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8分) 43= 87= 450 21= 32≈ 5、把下面百分数化成分数:(8分) 160%= 0.8%= 5%= 75%= 五、仔细比较,我会排列(8分) 1、3.14 722 3.1?4 3. ?1?4 2、 2.5 210047 245% 25 2 六,活用知识,勇攀高峰。(10分) 1、一个四位小数化成百分数以后约是35.8%,这个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甲数、丙数的和是160%,乙数、丙数的和是140%,丙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