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课时练习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课时练习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课时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身的道德修养

B .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 .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 .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垂拱:拜谒

D [D 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度.

义而后动 A .一夜飞度.

镜湖月 B .相如度.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 .与陈涉度.

长絜大,比权量力 D .因自度.

此曲 B [B 项与例句都是“估量、考虑”之意。A 项,渡过、越过。C 项,量长短。D 项,写,创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役聪明之.

耳目 B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

待下 C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

董之以严刑

D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而.

况于明哲乎 B [B 项均为目的连词,来。A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事 B .籍.

吏民,封府库 C .范增数目.

项王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 D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 B .欲流之远.

者,必浚其泉源 C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 D .想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 B [B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B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举先王之政

D [A 、B 、C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陈述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骄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7)《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8)《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攻击新法。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10)《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7)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8)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9)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授之于有司

(10)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与萧翰林俛书

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

: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①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②,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③,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

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④,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

》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

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⑤,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注】①臲卼(niè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③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聒噪。⑤耕甿:旧称农民。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B.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C.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D.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D[“仆”应为“先得显处”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B项;“才不能逾同列”与“声不能压当世”是对偶句,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十年”作“与罪人交”的补语,“官”是后一句的主语,“官”前面要断开,排除A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七卦,该卦主要谈的是君侯遭遇困

境。困,指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唐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唐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有误,应是“隋朝”,唐代继续沿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B[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他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显美”“媢

嫉”“其”;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置”“称道”“诟”。

[答案](1)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2)唉!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

【参考译文】

尊敬的思谦兄: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么?

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操作大权。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我当时三十三岁,很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所有的人都想要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在附会他们了。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诽谤的话语转而更多,众人一起喧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因此对我们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人生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十年,就没我这个人了。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得论道的!要是说个不停,结果只能加重罪名。

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炎热和瘴气。楚、越之间的音调很奇特,说话喧闹难懂,如今听起来也觉得正常不足为怪了,我已和这里的人成为同一类了。家中新出生的孩子,他们都自然学说这里的话语,一天到晚两耳全听的是这种话语,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恐惧惊吓不已。自己料想在此地还能居住几时,怎还敢不知停息,说长道短,再招致世人的非议讥笑呢?我读《周易》《困卦》到“其人有言而他人不信,那是因为在困顿之时的话语”时,反复阅读更加高兴,感叹说:“唉!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因此更加乐意闭口不言,和树木石头交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别人。

如今天子振兴教化,禁止邪恶扶持正气,天下人都喜悦快乐,而我和其他四五个人沦落如此,难道不是命运吗?命运是由天而定,不是说话的人所能控制的,又有什么怨恨呢?只能高兴像你思谦这些人,赶上了好时候,能在正确道义的指引下一展宏图。正确道义的实施,天下万物都能够享受到福分。倘若因叛贼平定而庆贺行赏之际,得以被昭雪宽大,买上些能养活自己的土地来耕种,早晚歌唱进而撰成文章。希望被巡察各地风情的人采取,献给朝廷,来增加圣唐诗歌的篇章,即使得不到官位,也不枉为太平之世的人了。这都是希望之外的事,最终还是想要跟你倾诉一下。宗元拜谢。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统编版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 学案 (含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 答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教学设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教学设计>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2、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3、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第一课时 三、听课文录音 先听录音然后学生默读 四、文字疏通 重点的字词 某:蒙教:窃:操: 术:强聒:略:上报: 重念:视遇:厚:反复: 卤莽:见恕:名实:人主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举:辟:壬人:固:

习于苟且:恤:汹汹:胥怨: 非特:度(dù): 度(duó): 膏泽: 不事事:敢知:由: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七、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 全文分为四段,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问题讨论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4、第2段作何理解? 5、第3段作何理解? 6、第4段作何理解? 7、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二、写作特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谢素华2009、2、18 教材说明 《劝学》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一专题的第二篇。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体现了荀子散文体制宏大、说理形象、论辩有力、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方法 五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四、学生读课文。(五读法)

(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积累。 (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方法: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圈画起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 交流把问题解决。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 要求: 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 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 方法。 方法: 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提问:说说作者用这些比喻句来说明什么道理?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五读课文,背诵全文。 要求: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能够背诵全文。 五、拓展探究。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点;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掌握魏征的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说话技艺;学习《答司马谏议书》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两篇文章的说理艺术;鉴赏文章的语言美和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诵读、领悟、背诵全文;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部分示范精读 教学要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知人识体 1.导入新课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3.文体知识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奏疏、章表:古代官吏书写给君主的文书,皇帝用朱砂红笔亲手批谕后发还原奏人。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分用以谢恩为“章”,用以陈述事实为“表”。奏疏的内容有多个种类,包括言事、对策、请安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阅读天地 1117 1057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遏a制拜谒ya百舸kě寥廓liáoku?姓寥liào 诡谲ju?苍茫mánɡ B.彳chì亍chù惆怅ch?u chànɡ颓圮túi pǐ迷茫mánɡ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 C.河畔pàn挑衅xìn 青荇xínɡ繁衍yǎn三年五载zǎi载 zài歌载zài舞 D.枯槁ɡāo竹篙ɡāo追溯sù朔shu?风斑斓lán无耻谰lán言沉淀dìnɡ 破绽dìnɡ E.舌苔tāi青苔tāi鞭笞chī侮辱wǔ 忏悔chàn衣钵bō碾niǎn子 F.忸怩niǔ ní拘泥nì 棘手jí虱shī子罗布泊bō瓦菲fēi绯红fēi 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自怨自艾ài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膘肥体壮标炳千古 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 C.并行不背拨乱反正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不寒而栗 D.不遑顾及不计其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卑不亢不胫而走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项是() A.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有“雨巷诗人”之称。 B.徐志摩,现代诗,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 C.臧克家,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创作前期主要作品有《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D.我国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自由诗)两大类,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动以前的用文言和旧体形式所写的诗歌,如唐诗、宋词等。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或自由诗,是用白话、新体所写的诗。《沁园春·长沙》属于古诗。 二、阅读题(共四个大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同64分)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 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 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 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 恤田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 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以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 某知罪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3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洪亮)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以….为耻) C.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然) D.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也(施人恩惠) 1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以.膏泽斯民 D.不恤国事./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140.下列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批驳的力度,作者举了“盘庚西迁”的史实,结尾又连用两个假设复句,措辞 委婉而坚决。 B.文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 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C.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态度。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精品统编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王安石是一位文学家,他也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变法)对,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司马光曾多次写信质疑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也写了一封信回复司马光的质疑,这封信就是《答司马谏议书》。在这封信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了解写作目的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了解作者 四、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答司马谏议书》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资料:【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 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 【原文】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释】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 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 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 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 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 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 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 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 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 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3、培养礼貌地对待别人的处事态度及宽容的气度。 4、作者善于从对方的长信中概括几个基本论点,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而不是在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做到了以少胜多。 5、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2、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

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3、背景资料: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教学设计>文章批驳了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而又文笔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若轻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4、学习生字: 强聒.(guō)卤莽 ..(lǔ mǎng)见恕.(shù)拒谏.(jiàn)怨谤.(bàng)利弊.(bì)不恤.(xù)盘庚.(gēng)胥.怨(xù)会晤.(wù)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 2、古今异义: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意,私下,谦词。今常用义为:偷窃。)(2)、虽欲强聒(虽:即使,表假设。今常用做表转折的连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11分) 王安石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 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 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盖.儒者所争盖:___________ ②而天下之理.得矣理:___________ ③举.先王之政举:___________ ④以.兴利除弊以: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盖儒者所争”一句中“争”具体指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原来,表推测道理推行用来。(每空1分,共4分) 20.在朝廷上讨论法令制度并进行修订。(关键词:议、修,倒装句式。整体句意通顺,2分)至于怨恨咒骂这么多,这本来就是我预先就知道它会这样的。(关键词:怨、诽、固、其,整体句意通顺,2分) 21.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少一点扣一分,共3分)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教案

《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目的: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学习教学设计>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教学步骤】 一、生字识记 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如:聒耳。 壬(rén):(1)天干的第九位。(2)姓。 恤(xù):<书> (1)顾虑,忧虑。如:不恤人言。 (2)怜悯。如:体恤。 (3)救济。如:抚恤。 胥(xū): (1)<书>胥吏(小官吏)。 (2)互相。 (3)〈书〉齐、皆。如:万事胥备。 度(duó):<书>难测;估计。如:揣度。另读(dù): (1)计量长短。如:度量衡。 (2)程度。如:极度。 (3)章程;行为准则。如:法度。 (4)人的气质或姿态。如:风度。 (5)计划,主张。 (6)过(指时间)。如:虚度光阴。 膏(gāo): (1)脂肪;油。如:膏火。 (2)很稠的糊状物。如:牙膏。 (3)肥沃。如:膏腴。本文取此义。 晤(wù):见面。如:会晤。 二、词语识记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固:本来。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特,只是。 度(dù):计划,主张。 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 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情意诚挚。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三、古文今译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译文)我的陈述:昨天承蒙来信赐教。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好已经很久了,可是议论事情每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某①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②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宫、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③,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②君实:司马光的字。③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南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先王之政举:全 B.辟邪说辟:批驳 C.度义而后动度:考虑 D.一切不事事事:办(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二段首句提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B.作者从新法的决策、制定与推行、实施目的、排斥的对象等多方面针对司马光的责难进行了辩驳。 C.作者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时,守中有攻,间接地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等错误。 D.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意在表明: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4.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2 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4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卞之琳15 风雨………………………………………………………芦荻15 错误………………………………………………………郑愁予16 回旋舞………………………………………………保尔·福尔16 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19 6 赤壁赋…………………………………………………………苏轼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25 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31

10 小狗包弟……………………………………………………巴金36 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42 第四单元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夏衍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7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76)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79) 朗诵 (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86) 奇妙的对联 (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93)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情感与价值目标: 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诵读感受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 (2)认读下音。 怨谤(bàng)难壬人(nán)胥怨(xù)盘庚(gēng)会晤(wù) (3)同座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要求:能认真、大声、准确、清晰地诵读;能指出对方诵读中的失误和不足。)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点。 (可从声音是否响亮、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调是否恰当等方面入手。)(5)识记词语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了七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内阅读简答、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后附有答案,可以剪辑使用。 《答司马谏议书》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表明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 ①不复一一自辨: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③故今具道所以: 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故略上报 ..: ②于反复 ..不宜卤莽: ③以膏泽 ..斯民: 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⑤故今具道所以 ..: 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⑦今君实所以 ..见教者: ⑧不任区区 ..向往之至:⑨以致 ..天下怨谤也: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③胥怨者,民也: 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⑤受命于人主: 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⑦至于怨诽之多: 4、一词多义: 见: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于是人朝见.威王: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 ⑥风吹草低见.牛羊: 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乃重修.岳阳楼: ③诌忌修.八尺有余: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 : 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以: ①以.致天下怨谤也: ②以.授之于有司: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为: ①不为.侵官: ②为.天下理财: 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④未能助上大有为.: ⑤守前所为.而已: ⑥邯郸为.郡: 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 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