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模板

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模板
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模板

实验一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一、 实验目的

2. 熟悉用LF398组成的采样控制系统;

3. 经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香农定理和零阶保持器ZOH 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3. 研究采样周期T 的变化对系统采样效果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

1.THBDC-1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THBXD 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 16芯排线和USB 电缆线各1根)

3.PC 机1台(含软件”THBDC-1”) 三、 实验原理

1. 采样定理

图1-1为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方框图, 图中X(t)是t 的连续信号, 经采样开关采样后, 变为离散信号)(*t x 。

图1-1 连续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香农采样定理证明要使被采样后的离散信号X *(t)能不失真地恢复原有的连续信号X(t), 其充分条件为:

max 2ωω≥S (1-1) 式中S ω为采样的角频率, max ω为连续信号的最高角频率。由于

T

S πω2=

, 因而式(1-1)可写为

m ax

ωπ

≤T (1-2) T 为采样周期。 四、 实验步骤

1. 零阶保持器

本实验采用”采样-保持器”组件LF398, 它具有将连续信号离散后的零阶保持器输出信号的功能。图1-2为采样-保持电路( 模块U3) 。图中MC14538为单稳态电路, 改变输入方波信号的周期, 即改变采样周期T 。

图1-2 采样保持电路

图中方波信号由实验台的低频信号发生器提供。

接好”采样保持电路”的电源。用上位软件的”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频率为5Hz 、 幅值为2V 的正弦信号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示波器观察”采样保持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信号波形的变化。

1.1 当方波(采样产生)信号为100 Hz 时; 1.2 当方波(采样产生)信号为50 Hz 时; 1.3 当方波(采样产生)信号为10Hz 时; 注: 方波的幅值要尽可能大。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按图1-2所示的方框图画出相应的模拟电路图;

2. 研究采样周期T的变化对采样结果的响应。

实验二A/D与D/A转换( 选作)

一、实验目的

1.经过实验了解实验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经过实验了解模拟量通道中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设备

同前。

三、实验内容

1.输入一定值的电压, 测取模数转换的特性, 并分析之;

2.在上位机输入一十进制代码, 完成通道的数模转换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启动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 打开±5、±15V电源。将”阶跃信号发生器”单元输出端连接到”数据采集接口单元”的”AD1”通道,同时将采集接口单元的”DA1”输出端连接到接口单元的”AD2”输入端;

2、将”阶跃信号发生器”的输入电压调节为1V;

3. 启动计算机, 在桌面双击图标”THBDC-1”软件, 在打开的软件界面上点击”开始采集”按钮;

4. 点击软件”系统”菜单下的”AD/DA实验”, 在AD/DA实验界面上点击”开始”按钮, 观测采集卡上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 在输入电压为1V(能够使用面板上的直流数字电压表进行测量)时应为01(共14位, 其中后几位将处于实时刷新状态)。调节阶跃信号的大小, 然后继续观察AD转换器的转换结果, 并与理论值(详见本实验附录)进行比较;

5. 根据DA转换器的转换规律(详见实验附录), 在DA部分的编辑框中输入一个十进制数据( 如2457, 其范围为0~4095) , 然后虚拟示波器上观测DA转换值的大小;

6 实验结束后, 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 退出实验软件。

五、附录

1.数据采集卡

本实验台采用了THBXD数据采集卡。它是一种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卡, 卡上装有14Bit分辨率的A/D转换器和12Bit分辨率的D/A转换器, 其转换器的输入量程均为±10V、输出量程均为±5V。该采集卡为用户提供4路模拟量输入通道和2路模拟量输出通道。其主要特点有:

1) 支持USB1.1协议, 真正实现即插即用

2) 400KHz14位A/D转换器, 经过率为350K, 12位D/A转换器, 建立时间10μs

3) 4通道模拟量输入和2通道模拟量输出

4) 8k深度的FIFO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 8路开关量输入, 8路开关量输出 2. AD/DA 转换原理

数据采集卡采用”THBXD ”USB 卡, 该卡在进行A/D 转换实验时, 输入电压与二进制的对应关系为: -10~10V 对应为0~16383(A/D 转换为14位)。其中0V 为8192。其主要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采用双极性模拟输入):

而DA 转换时的数据转换关系为: -5~5V 对应为0~4095(D/A 转换为12位), 其数据格式(双极性电压输出时)为:

3.编程实现测试信号的产生

利用上位机的”脚本编程器”可编程实现各种典型信号的产生, 如正弦信号, 方波信号, 斜坡信号, 抛物线信号等。其函数表示式分别为:

1) 正弦信号

)sin(?ω+=t A y , ω

π

2=T

2) 方波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设计性实验撰写说明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 1、1.1、1.1.1 2、2.1、2.1.1……。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设计理念):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6、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用A4纸打印并右侧装订。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性实验 一、通过设计性实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法及步骤: 对系统设计方法可以从“拿到题目”到“进行分析”再到“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到“具体系统的设计的实现”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启发。让学生掌握对不同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和基本思想,从工程角度对待设计题目,尽量做到全面认识理解工程实际与实验室环境的区别,逐步引入工程思想,提高学生设计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和掌握被控制对象的特性; 2、选择合理的传感器(量程、精度等); 3、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的设计(存储器、键盘、显示); 4、制定先进的、合理的控制算法; 5、结合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对软件进行设计; 6、画出系统硬件、软件框图; 7、系统调试。 二、具体完成成品要求: 1、对传感器、A/D、D/A、中央处理器、显示、键盘、存储器的选型大小等; 2、实现系统硬件原理图用Protel或Proteus、MATLAB软件(框图)仿真设计; 3、达到课题要求的各项功能指标; 4、系统设计文字说明书; 5、按照学号循环向下作以下7个题目。 三、系统控制框图: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立男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A/D、D/A转换实验 (2) 实验二:数字PID实验 (4) 实验三:大林算法 (8) 实验四:炉温控制实验 (11)

实验一: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A/D 、D/A 转换原理 2、熟悉8位A/D 、D/A 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1、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D/A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V V K K K V U ref ref o 52/)222(8006677+=+++= 例如:数字量=01010001 K 7=0,K 6=1,K 5=0,K 4=1,K 3=0,K 2=0,K 1=0,K 0=1 模拟量0.12/)222(8006677=+++=K K K V U ref o 实验中,根据输入的数字量,D/A 转换为模拟量,其结果经 A/D 采集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1。 图1-1 实验示意图 2、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A/D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数字量=模拟量/N 2Vref 。其中N 是A/D 转换器的位数,Vref 是基准电压。 例如:N=8 Vref= 模拟量= 则数字量=×28 =51(十进制) 实验中设置的模拟量由D/A 转换取得,此模拟量经A/D 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实验示意图 序 号 名 称 主要用途 1 SAC-CCT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 构成实验所需的硬件电路 2 PC 机 输入参数,观察运行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

《计算机基础实践》实验指导书-2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五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 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 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 “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 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MATLAB软件的开发环境、基本操作以及图像处理工具箱,为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奠定基础。 2.掌握二值、灰度和彩色图像的读、写和显示方法,以及图像的高、宽、颜色等参数的获取方法。 3.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问题的简单分析和初步编码。 二、实验相关知识 1、Matlab软件Image Processing Toolbox简介 MatLab的原文是Matrix Laboratory,它包括若干个工具箱,如Communications Toolbox、Control System Toolbox、Neural Network Toolbox、Wavelet Toolbox等等,其中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图像处理工具箱可以完成Geometric Operations、Enhancement、Color Segmentation、Image Transformation、Image Analysis、Morphological Operations等操作。在MatLab中,图像就是一个矩阵,在进行处理时当作一个变量即可,因此运算的书写十分简洁,故MatLab有草稿纸式的算法语言之称。例如:J=I+50; %为原始图像I加上一常数50,并将结果赋予变量J,其效果相当于得到一幅加亮的图像J 以此类推可以书写出减法J=I-0.5;乘法J=I*2;除法J=I/3;等等。 利用MatLab提供的imread和imwrite函数可以完成对图像文件的读写操作,它们所支持的一些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见表1-1。 MatLab Command窗口的提示符号“>>”下直接键入命令即可运行,如键入: >>clear %执行本命令将会清除内存中的全部变量 >> figure(1); %生成一个图像窗口1 >> I=imread('e:lena.bmp'); %将硬盘e:根目录上的图像文件lena.bmp的数据读入矩阵变量I中>> imshow(I); %在当前的图像窗口中显示图像矩阵I >> title('原始图像'); %在当前的图像窗口中加上标题 但为了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重复应用,我们要求用M文件的方式完成实验中各个程序的编写。 2、数字图像的表示和类别 根据图像数据矩阵解释方法的不同,MATLAB把其处理为四类: (1) 亮度图像(Intensity images) 一幅亮度图像是一个数据矩阵,其归一化的取值表示亮度。若亮度图像的像素都是uint8类或uint16类,则它们的整数值范围分别是[0,255]和[0,65536]。若图像是double类,则像素取值就是浮点数。规定双精度型归一化亮度图像的取值范围是[0,1]。 (2) 二值图像(Binary images) 一幅二值图像是一个取值只有0和1的逻辑数组。而一幅取值只包含0和1的uint8类数组,在MATLAB 中并不认为是二值图像。使用logical函数可以把数值数组转化为逻辑数组,其语法为B=logical(A);其中A是由0和1构成的数值数组。要测试一个数组是否为逻辑数组,可以使用函数islogical(C);若C是逻辑数组,则该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 (3) 索引图像(Indexed images) 索引颜色通常也称为映射颜色,在这种模式下,颜色都是预先定义的,并且可供选用的一组颜色也很有限,索引颜色的图像最多只能显示256种颜色。一幅索引颜色图像在图像文件里定义,当打开该文件时,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现场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 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 过程进行控制的量。所以在微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传递和变换的连 接通道,该通道称为过程通道。它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 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主要功能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变换成数字信 号送入计算机,主要有多路转化器、采样保持器和 A/D 转换器等组成。模拟量输出通道:它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电压或电流信 号,主要有 D/A 转换器和输出保持器组成。 数字量输入通道:控制系统中,以电平高低和开关通断等两位状态表示的 信号称为数字量,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设备的状态送往计算机。 数字量输出通道:有的执行机构需要开关量控制信号 ( 如步进电机 ) ,计算机 可以通过 I/O 接口电路或者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来控制。 输入与输出通道 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 A/D 和 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A/D 和D/A的 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 ADC0809和 TLC75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 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芯片的使用 2.学习 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实验程序,将- 5V ~ +5V 的电压作为 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 转换所得的 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 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 + PC 机一台, TD-ACC实验系统一套, i386EX 系统板一块 四、实验原理与步骤 1.A/D 转换实验 ADC0809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 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特点为:单 电源供电、工作时钟 CLOCK最高可达到 1200KHz 、8 位分辨率, 8 +个单端模拟输 入端, 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接口。 TD-ACC教学系统中的 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 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1MHz) 上。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A 、B、C、STR、/OE、EOC、IN0~ 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 1.1-1 所示 的实验线路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2010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指导书暨实验报告 选课班级 ______________ 序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09年9月) 编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新生入校后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实践性要求很强。本书是为配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一书编写的配套实验教材,主要目的是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书既可以作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直接作学生的实验报告使用。 本书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思考题,其中实验一是综合实验,要在专门的微机拆装实验室完成,其他实验的实验内容都在windows xp+office2003环境下调试通过。对比较难的实验操作,在实验内容中有操作提示。实验思考题是要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本次上机实验的知识来思考回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实验知识要点,达到实验的目的。 本书参考实验学时8学时,完了顺利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任务,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 提前预习实验好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 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听从实验教师的教学安排。 3.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4. 实事求是地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严禁抄袭。 5. 认真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 欢迎老师和同学对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及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使该指导书更适合教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0年4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号序号姓名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 号实验完成日期年月日午 实验一微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能够正确的识别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掌握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技术参数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确定硬件的配置方案,并能够根据实验部件,制定详细的拆 装方案,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3. 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注意事项,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步骤和拆装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部 件快速地、正确地组装好计算机。 4. 能够对在拆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实验内容 2.1 实验要求 1. 检查组装所需的工具是否齐全;检查及准备好组装电脑的全部组件及连接各部件的各 类电缆。 2. 准备好拆装计算机的工作空间;详细熟悉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实验前释放身体上的 静电。实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拆装部件。 3. 装机过程中,遵循硬件产品的安装规范,轻拿轻放所有部件,尽量只接触板卡边缘, 部件对号入座,细心操作,安插到位,对需要螺钉紧固的部件,一次不可全拧紧,待所有螺钉上好后方可拧紧,切忌把螺丝拧的过紧,以免螺钉滑扣。 4. 插拔各种板卡时切忌盲目用力,以免损坏板卡。 5. 必须在全部部件组装完成,由实验教师检查完毕后方可通电试机。 6. 实验完成后,登记实验教学日志,由实验教师检查实验材料及工具是否完好以后,方 可离开实验室。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Control Based On The Computer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8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阐述基本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具体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技术。最后,通过对目前国内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举例及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以数字控制器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和在控制方法上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线性离散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分类,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的发展方向。 2.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和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及其作用。 3.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4.掌握数字PID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5.熟练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设计方法。 6.了解纯滞后对象的特点及其控制算法——大林算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①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②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③了解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④了解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2.输入输出接口和通道 ①了解I/O接口与I/O控制方式; ②了解I/O通道的组成、分类及其作用;

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第2版) 于军琪郭春燕普亮编写 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 2009年3月

目录 1 课程简介、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 1.1课程简介 (1) 1.2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 2 实验仪器仪表设备简介 (2) 2.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 (2) 2.2其它实验设备 (3) 3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 (4) 3.1实验1采样与保持实验 (4) 3.2实验2数字PID控制实验 (8) 3.3实验3直流电机闭环调速实验 (14) 3.4实验4模拟/数字温度闭环综合控制实验 (19) 3.5实验5工控机组态实验 (23) 3.6实验6模/数、数/模转换试验 (30)

1 课程简介、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1.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以应用为主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及提高学生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了解掌握数字PID控制器的程序实现方法,为掌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打好基础。通过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容的学习与教学实验仪器的结合,上机实践汇编语言文件的建立、汇编和调试,计算机控制系统搭建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汇编语言常用指令,熟悉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 2.掌握计算机的接口技术; 3.掌握数字PID控制器的程序实现方法。 1.2 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课是以认识和熟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模拟验证所学理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自行设计系统、确定实验方案和实验线路,进行自主实验,学习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系统的能力。所安排了验证性和综合性不同属性的实验项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2》课外实验指导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2》实验指导书 2008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实验 (3) 实验二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验(一) (6) 实验三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验(二) (8) 实验四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实验(一) (11) 实验五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实验(二) (14) 实验六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实验 (17) 实验七微机拆装实验 (20) 实验八计算机网络实验 (23)

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的程序管理。 3.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4.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 6.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要求:请在桌面上建立名为“实验一”的文件夹,把本次实验中可以保存的信息保存在该文件夹下。 1.任务栏和桌面的设置 (1) 设置任务栏为自动隐藏。 (2) 设置“智能ABC”为默认输入法。 (3) 在“开始”菜单“附件”程序组中启动“记事本”、“画图”、“计算器”等程序,通过任务栏中的按钮在相应的程序中进行切换,然后对这些窗口进行层叠、横向平铺和纵向平铺操作。 2.特殊字符输入练习。 启动“记事本”程序,利用输入法的软键盘输入下列特殊字符,并以文件名为“特殊字符.txt”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1)标点符号:。,、;…~ (2)数学符号:≈≠≤≮∷± (3)特殊符号:§№☆★○● 3. 屏幕和窗口复制功能的使用。 (1)打开“附件”组中的“计算器”。 (2)按下Alt + Print Screen ,“计算器”窗口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3)启动“画图”程序,用“编辑”|“粘贴”命令将剪贴板上的内容复制到画板, 将文件保存起来,文件名为 Calc.jpg,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4)在第(2)步中换成按下Print Screen,然后在“画图”程序中进行粘贴,保存文 件为Desktop.jpg,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4.在“实验一”文件夹中建立快捷方式和其他对象。 (1)为“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建立快捷方式。 (2)为“Windows 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名为“资源管理器”的快捷方式。 (3)为Windows XP主目录(一般为C盘的windows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 (4)建立名称为Myfile.txt的文本文件和名称为“我的数据”的文件夹。 5.“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分别选用缩略图、列表、详细信息等方式浏览Windows主目录,观察各种显示方 式之间的区别。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3

1.1、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32 20 G(s)= 83640s s s s +++ 试编程求系统在单位负反馈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求最大超调量。 Matlab 命令: clc;clear all ; num=[20];den=[1 8 36 40 0]; [num,den]=cloop(num,den,-1); s=tf(num,den); step(s,20);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 0.4 0.6 0.8 1 1.2 1.4 1.2、典型二阶系统 22 2 G()2n n n s s s ωξωω=++ 编程求当ωn =6,ζ取0.2、0.4、0.6、0.8、1.0、1.5、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Matlab 命令: clc;clear all ; wn=6;kesi=[0.2 0.4 0.6 0.8 1.0 1.5 2.0];

hold on ; for n=1:7 num=[wn^2];den=[1 2*kesi(n)*wn wn^2]; s=tf(num,den); step(s,20); end hold off ; Step Response Tim e (sec) A m p l i t u d e

1.3、典型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为: 2 2 2 2)(n n n s s s G ωξωω++= 绘制当ζ=0.7,ωn 取2、4、6、8、10、12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Matlab 命令: clc;clear all ; wn=[2 4 6 8 10 12];kesi=0.7; hold on ; for n=1:6; num=[wn(n)^2];den=[1 2*kesi*wn(n) wn(n)^2]; s=tf(num,den); step(s,20); end hold off ;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计算机控制实验指导书0710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自动化实验室 河北工程大学教务处 (2007.10 )

目录 基本实验要求 (1)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系统使用说明 (2) 安全使用说明(使用前请您务必了解) (2) 实验一数字PID控制 (1) 实验二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4) 实验三数字滤波器实验 (7) 实验四大林算法 (10) 实验五炉温控制实验 (12) 实验六电机转速控制实验 (15) 实验七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7)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预习实验指导书,复习有关原理,并写好预习报 告(即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线路及简要原理”、“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三项) 2、实验中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并向指导教师报告事故 情况。 3、实验完毕应先将实验数据与现象记录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拆线, 并整理设备清理现场才可离开。 4、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再加上“数据分析与现象讨论” (包括心得体会) 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验手段的掌握是理工学生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验锻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结合实际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系统使用说明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由计算机,串行数据通道接口板、实验平台、运放电路板和打印机(任选)组成。 其中计算机在实验中起控制信号产生、输出、测量、人机界面、显示实验波形、打印图像的作用。实验平台配以运放电路板接插阻容元件,可以用来模拟多种特性的被控对象。数据通道接口板插于实验平台的总线扩展槽中,它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作用,可以用计算机控制产生不同的信号(阶跃、三角、正弦等)。打印机可以把实验的波形打印下来,可根据需要连接,CCT3系统连接方法见下图。 随机配备的SAC-CCT软件包设计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九个实验,所有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都是在这套装置上进行的。 安全使用说明(使用前请您务必了解) 为有效、安全地使用实验箱,请遵守以下规定。 1.您在将实验箱盖打开后,请用箱体两边的支撑脚将箱盖撑住,避免在进行试验过 程中箱盖突然下落将您的手砸伤或损坏仪器设备。 2.禁止将平台上开关电源输出长时间短接。 3.禁止将交流源(~15v)短接,这样将会烧毁实验箱内的交流变压器,并引起火灾。 4.禁止将-5V、-12V连接到指示灯引线插孔输入端。 5.实验中尽量用短线连接,尤其两极放大器、功放电路更要注意。 6.在将导线从引线插孔中拔出时,应捏住导线根部,左右旋转松动后再拔出。 7.在进行炉温控制实验时,应避免炉温超过70℃长时间运等,政治路线则将降低炉 体使用寿命;而且还要小心以免将手烫伤。 8.电机条应避免直流电机长时间高速旋转。 9.实验中大部分实验设备如数据通道接口板、数据通讯线、实验平台、直流电机条、 温控炉等设备都是精密装置,实验中务必注意正确使用和妥加爱护。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 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六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 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 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alt + tab 或alt +esc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 “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 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1)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启动“画图”程序。 2)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3)通过“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4)通过浏览驱动器和文件夹,启动“画图”程序。 (12)通过“开始”菜单的“设置”命令,在“开始”菜单中添加“记事本”程序(windows-xp 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Notepad.exe,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Notepad.exe),观察“开始”菜单有何变化,然后再在“开始”菜单中将添加的“记事本”程序删除。 (13)启动“记事本”程序,分别用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和快捷键,切换输入法,并进 行输入练习,然后退出该程序(文件不保存)。 (14)在桌面上创建启动“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 (15)使用Windows 的快捷键完成下面的操作: 1)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撤消(Ctrl+Z)。 2)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ALT+ F4 3)切换到上次使用的窗口。按住ALT然后重复按TAB 4)显示“查找:所有文件”。WINDOWS+ F 5)显示“查找:计算机”。CTRL+ WINDOWS+ F 6)显示“帮助”。WINDOWS+ F1 7)显示“运行”命令。WINDOWS+ R 8)显示“开始”菜单。WINDOWS 9)显示“Windows资源管理器”。WINDOWS+ E 10)显示“系统属性”对话框。WINDOWS+ BREAK (16)通过Windows 的"帮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帮助信息。 1)通过“目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2)通过“索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3)通过“搜索”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4)通过对话框标题栏上的“?”图标,直接获取帮助信息。 (17)通过“开始”菜单,安全退出Windows 。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二

一、 实验目的 (1)对PID 数字控制的改进算法用MATLAB 进行仿真。 二、 实验内容 1、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 在普通PID 控制中,积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误差提高精度,但在过程的启动、结束或大幅度增减设定是,短时间内系统输出有很大偏差,会造成PID 运算的积分积累,致使控制量超过执行机构可能允许的最大动作范围对应的极限控制量,引起系统较大的超调,甚至引起系统较大的振荡,这在生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 积分分离控制基本思路是,当被控量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以免由于积分作用使系统稳定性降低,超调量增大;当被控量接近给定值时,引入积分控制,以便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其具体实现步骤是: 1) 根据实际情况,人为设定阈值ε>0; 2) 当ε>)(k e 时,采用PD 控制,可避免产生过大的超调,又使系统有较快的响应; 3) 当ε≤)(k e 时,采用PID 控制,以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 积分分离算法可表示为: ∑=--++=k j d i p T k e k e k T j e k k e k k u 0 ) 1()()()()(β 式中,T 为采样时间,β为积分项的开关系数,?? ?>≤=ξ ξ β|)(|0|)(|1k e k e 仿真1 设备控对象为一个延迟对象1 60)(80+=-s e s G s ,采样周期为20s ,延迟时间为4个 采样周期,即80s 。输入信号r(k)=40,控制器输出限制在[-110,110]。 3,005.0,8.0===d i p k k k 被控对象离散化为)5()2()1()2()(-+--=k u num k y den k y 仿真方法:仿真程序:ex9_1.m 。当M=1时采用分段积分分离法,M=2时采用普通PID 控制。 %Integration Separation PID Controller clear all ; close all ; ts=20; %Delay plant sys=tf([1],[60,1],'inputdelay',80); dsys=c2d(sys,ts,'zoh'); [num,den]=tfdata(dsys,'v');

计算机控制技术 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第1章课程简介、实验项目及实验要求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巩固和宽展实际的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提高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通过实验和训练,使学生熟悉一种工程上常用的实验参数整定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应复习《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教材中的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及与其有关的参考资料,明确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 (2)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原始记录做出,于规定时间内交到指导教师处。 (3)要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清楚的实验报告。数据真实、准确,结论明确。报告要有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原始记录。 (4)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实验名称、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 ②实验目的 ③实验内容及原理线路图 ④数据处理 ⑤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简明的分析并做出结论或评价;对本人在实验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体会、收获等进行必要的小结。 ⑥提出对改进实验内容、安排、方法设备等的建议或具体设想。 (5)对数据处理的具体要求

①将原始记录中要用到的数据整理后列表,并写明其实验条件;需要计算的加以计算后列入表中,同时说明所用的计算并以其中一点数据代入来说明计算过程。 ②计算参数或性能等时,要先列出公式,然后代入数字,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③对绘制曲线的要求: ·绘制曲线可选用坐标纸。使用时曲线的位置大小应适中,不要太小且偏于一方。需要比较的各条曲线应画在同一坐标纸上。 ·各坐标轴应标明代表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所用比例尺应方便作图和读数。 ·实验测取的点应标明在坐标纸上,但必须光滑连接。不允许连成折线,各曲线应注明其函数关系。 ·多条曲线画在同一图中时,不同曲线及其实验所得的点可用不同的线段及符号来表示。

Python实验指导书

Python实验指导书 马川 燕山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2017.5

目录 实验一:P YTHON程序设计之初窥门径 (2) 实验二:P YTHON程序设计之结构与复用 (2) 实验三:P YTHON程序设计之组合数据类型 (3) 实验四:P YTHON程序设计之文件 (4)

实验一:Python程序设计之初窥门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ython的基本编程环境,熟悉其主要组成部分和使用。 2.熟悉turtle库语法元素,了解其绘图坐标体系、画笔控制函数和运动命令函数。 通过程序实例,初步掌握Python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编程规则和开发过程。 3.掌握Python的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和使用;运用Python的标准数学库进行数 值计算;掌握字符串类型的格式化操作方法和应用。 二、知识要点: 1、一张图尽览Python: 2.Turtle库语法元素 3.基本数据类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基础实验: 1. 启动 IDLE,新建文件,请根据课本中内容,将“蟒蛇绘制”程序逐行输入其中,并运行效果。 2. 正方形螺旋线的绘制。 (1)利用turtle库绘制一个正方形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2)修改上面程序,绘制斜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3) 修改上面程序,绘制彩色斜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3.彩色蟒蛇绘制。修改1中“蟒蛇绘制”程序,对 Python 蟒蛇的每个部分采用不同颜色,绘制一条彩色蟒蛇。(提示:参考彩色斜螺旋线绘制程序。实现方法有很多,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发挥吧) 程序完成后,上传提交。 4.绘制奥运五环图,其中五种颜色分别为蓝色、黑色、红色、黄色和绿色。注意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圆形的大小和位置。效果如图所示。请补全绿色环的代码,将程序上传提交。 5.参照课本中带刷新的文本进度条例子,制作一个模拟windows启动界面的文本进度条,执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源码如下: 实验二:Python程序设计之结构与复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的分支、循环等控制结构; 2.掌握random随机库的使用方法; 3.了解程序的异常处理及用法; 4.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AD与DA转换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A/D与D/A转换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系统原理与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模拟量通道中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实验系统完成测试信号的产生 2.测取模数转换的量化特性,并对其量化精度进行分析。 3.设计并完成两通道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实验。 三.实验步骤 1.量化实验: a、实验接线,实验箱上信号源部分的斜波信号接到I1,I2 接O1。 b、打开LabVIEW 软件参考程序实验一.VI 。 c、R0=R1=R2=R3=R4=100K 。 d、锁零接-15V 2.两路互为倒相的周期斜波信号的产生: a、模拟电路如下图 1.1 所示。 b、实验接线如图所示,其中R0=R1=R2=R3=R4=100K 。O1 为周期斜波信号,O2 为偏 置值,I1,I2 互为倒相的周期信号。 c、锁零接-15V 。 d、打开LabVIEW 软件参考程序实验一.VI 。 3.测试信号的发生: a、实验接线,O1 接I1。 b、打开LabVIEW 软件参考程序实验一.VI ,分别通过测试信号选项栏来改变信号发生 类型,分别为正弦波、方波、斜波、和抛物线四种波形。 R2R4 O1 R0 O2 R1- + + R3 - + + I 1 I 2 图1.3

实验截图:

四、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