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y,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李明德著.西方教育思想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

(一)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佛吉里奥的《论绅士教育》阐明:他的博雅教育思想,要求培养充满世俗精神与身心俱健的人。维多里诺是佛吉里奥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二)尼德兰与德国的人文主义教育

伊拉斯谟的《愚人颂》、《论童蒙的自由教育》、《基督教君主教育》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三)英国与法国的人文主义教育

第二节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探索

一、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探索

(一)佛吉里奥

人文主义者的主要兴趣在于对历史、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古典人文学科的重视,但仍有少数人文主义者关注自然科学。弗吉里奥就很重视自然科学。他认为,自然知识,即天地万物的法则和性质以及它们的起因、变化和结果——这是最令青年人感兴趣的学科,同时又是有益于青年发展成长的一门学科。

(二)维多里诺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因此他重视智、德、体、美诸育的普遍实施。他的学校中不仅设有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在教学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和练习的原则与方法,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他提出了体育应被看作是高尚的、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在道德教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并特别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示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

维多里诺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他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他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陶冶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见解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

(三)拉伯雷

十六世纪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家拉伯雷,在他的文学著作中,对于封建主义制度及其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提出了新的教育理想。他对于当时一部分人文主义教育之中语言文法和过多重视宗教教育的灌输深为不满,而强调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注重培养儿童的理解和判断力。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是当时的人文主义文学巨著,被称作当时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拉伯雷通过描写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从而反应了它的教育主张。

拉伯雷提倡一种新的个人的教育自由观,他认为人是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多才多能,勇敢健壮、身心并行发展的人。他提出的学习内容包括文学、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医学、音乐以及各种文字。他认为学校应开设广泛学科。他还很注重体育、游戏、军事训练对培养人的作用。他希望学校废除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接触自然,在实践中学习。

(四)蒙田

蒙田(1533-1592),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散文学家。他的《散文集》中第29章是《儿童教育论》,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主张。

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理解人生意义、掌握生活艺术的绅士。他宣传享乐主义,他写道:"我所关心的就是我自己。""人生愈是短促,我就必须过得愈充分"。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理解力和批判精神,反对死读书的学习方法。他还建议教学方法应注重观察实物,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他还非常注重体育,认为"一切运动和锻炼,如长跑、击剑、音乐、舞蹈、打猎、骑马,都应该是学习的一部分"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第395页.)蒙田坚持从纯人的角度谈教育,不掺杂宗教的含义。

(五)伊拉斯谟

伊拉斯谟(1467-1536),是北欧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典型、最伟大的人文主义学者。北方的文艺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有着不同的特点,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相比,更重宗教虔诚和德性。伊拉斯谟的思想基本上反映了这种特征。伊拉斯谟反对经院哲学,攻击教会的腐败,提出了革新宗教的理想。他认为当时社会的一切罪恶是由于无知,因此他认为通过教育给人以知识,养成人的善良行为与高尚思想,人才会幸福。他要求对儿童进行教育时,首先要注意体育。在知识教育方面,他对古典文化推崇备至,认为古典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改良教诲、净化基督教,使人走上虔诚与道德之途。在古典文化与宗教二者的关系中,他并不像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那样,只是偏重古典文化,而是将基督教与古典文化摆在并存同等的位置上,

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他不反对宗教本身,却对教会推崇的蒙昧主义和教会的虚伪、不道德深恶痛绝。《愚人颂》的核心就是对虔诚和道德的呼唤。在教育学方法上,他特别注意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并提出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主张。

(六)莫尔及康帕内拉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西方的第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象拉伯雷的《巨人传》一样,莫尔著的《乌托邦》是一部以诙谐的文艺体裁写作的政治、社会论文。作者在第一篇中,对十六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揭露与批判。在第二篇中,他假借一个目睹过称为“乌托邦”的岛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水手的口述,宣传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作为第一篇中所描写的现实社会生活的对照。他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罪恶与苦难,归根于私有财产制度。与此相反,他所理想的乌托邦岛国的社会的特征是取消了财产私有制。在那里,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因为人人劳动,又取消了剥削,所以公民每天只工作六小时,其余时间,除了睡眠,可以自由地从事文娱与科学活动。乌托邦中有农业劳动与手工业劳动之间的分工,但城市居民,要定期下乡劳动。乌托邦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他们全体公民,包括妇女,都要受军事训练;为了反对侵略者对本国的袭击,或者为了支持被侵略的邻邦,他们要拿起武器对付敌人。全体居民在公共食堂饮食,从而解除了妇女的家务劳动。……在这里就闪耀着莫尔的这样一些夭才思想:废除私有财产、不劳动者不得食、男女平等、全民皆兵、消灭城乡的对立。

莫尔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开始在袭击着工农业生产部门。这是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人民普遍贫穷,苦难深重,农民受圈地运动的打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历史条件,促使莫尔冲破了一般人文主义者所有的和平、进步、理性、人道的思想框框,深究当前社会的苦难的根源,并大胆设想构成理想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他的天才表现于他还在资本主义黎明的时期,就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的罪恶,提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在发展阶段上高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莫尔在“乌托邦”中还发表了许多幼稚、错误乃至反动的东西。但是他的时代是十六世纪,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足以承担摧毁剥削制度的历史任务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他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空想”的。也不可避免地要夹杂一些落后的东西,例如,虽然岛上大部分居民是劳动者,但另有少数人构成两个独特的阶级:一部分人由于智能卓越,可以免除体力劳动,被准许为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另一部分是奴隶,承担岛上的繁重而不惬意的劳动,其成员是本岛的罪犯或招募自外邦的人。

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普及教育,人人受教育。这是从他的财产公有,人人可享受劳动果实的思想中直接引伸出来的。他主张劳动教育,儿童在小学就要学习和参加农业劳动,这是他的人人必须参加体力劳动的思想的逻辑结论。

莫尔主张男女教育的平等权利。在这一点上,他超越了一切前代与同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开始注意女子教育,但其对象限于豪富人家的女子。她们是作为剥削阶级成员的妻子而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接受一些文化教育的。而且他们,包括伊拉斯谟、蒙旦,即使在谈论女子教育,总是把女子看成比男子低一等的。莫尔也是在人文主义教育家中,第一个主张用本族语言(英语)进行教学的人。在这点上,他成为十六世纪英国教育界争取把英语列入课程表运动的前驱。

莫尔要求“乌托邦岛上的公民精通一切当代的学问”。作为人文主义学者,他提倡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与哲学,但他把这种研究限制于“学者阶级”的少数人。他为普通学校安排的

教学科目包括读、写、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辩证法、自然。他提出了广泛采用直观教学的主张。

由于工作日的缩短,乌托邦的公民有充分的余暇进图书馆和博学馆自修,国家给予他们以一切图书、设备的方便。莫尔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知识和学问能成为全体劳动者的财富。

一切人文主义教育家都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的提高、社会的改良与人类的进步中的作用。莫尔超越他的同辈的地方,在于他突出了自然科学在知识、学问、文化中的地位。他相信自然科学的研究能服务于人民的幸福与人类的进步。教育史上首先以鲜明色彩提倡科学教育的光荣是属于莫尔的。他略先于拉伯雷,而比培根要早一百年!

康博内拉的《太阳城》里面阐述了,意大利早期无产者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要求与愿望,提出了发展生产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一)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关注现实的世俗教育。

(二)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非职业性的自由教育。

(三)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性精英教育。

第三节宗教改革与新教教育的发展

一、宗教改革运动及其特征

新教教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贪婪腐化、荒淫无耻;反对旧教教会仪式的陈规陋习和繁文缛节;反对天主教的教阶制,否定教会与教皇的绝对权威,强调个人在宗教中的地位,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认为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推荐书目:(英)麦格拉思著陈佐人译.宗教改革运动思潮[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二、新教教育的发展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反映了这一主张。

(一)路德教派与教育

路德(1483-1546),在文艺复兴运动处于高潮时期,欧洲段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的马丁·路德揭开了这场宗教改革的"战幕"。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倒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他的这些主张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有三点:国家掌握教育权;推行普及、强迫义务教育制;国家和教会合力办教育。

在路德教派办的学校里小学教学包括:读、写、算、宗教4R学科,另外还有体育、音乐(圣歌)。他亲自将<圣经)译成德文,为德语教学生读《圣经》原文提供方便。

(二)加尔文教派与教育

加尔文(1509-1569),是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是法国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1541年他在瑞士日内瓦建立新教教会,并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他利用教会开展教育工作。

加尔文在教育问题上,主张实施义务初等教育,也要求教授4R(读、写、算、宗教)学科,并强调用国语教学。在中等教育方面,他要求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相结合,使科学知识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创办的"专门学校"成为后来法国中等学校的雏形,对荷兰、英国、美国中等学校的发展也有影响。

(三)英国国教会与教育

19世纪以前,英国教育是属于贵族及僧侣的一种特权,全部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主要由罗马教廷属下的英国天主教教会所控制,政府对教育很少干预,国民教育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教会的手中。1534年英国脱离罗马教皇自主教派,即英国国教,从此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又受制于国教教会。但在教会办的学校以外,同时存在着非国教信徒所办的学校,形成国教派与非国教派在学校教育的开办与管理方面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后,这种对峙的局面有增无减,而英国国家仍然不问教育。19世纪初期,随着英国经济的较快发展,要求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以成为合格的劳动力,要求国家干预教育、对国民进行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这一实际需要促使英国开始施行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措施,并日益加强起来, 1807年,议员怀特布雷提出了由政府在每个教区设立国家管理的学校的《教区学校议案》。该议案虽没通过,但引起了社会的重视。1816年,英国国会成立了调查伦敦贫困儿童教育情况的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833年,当时的财政部长阿尔索普(Lord Althorp)又提出了教育补助金法案,由国会通过。"议案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款两万英镑作为初等学校的建筑补助金。这是英国教育从只作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和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导权的开端。1839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置了"枢密教育委员会",直接掌管、监督补助金的分配,1856年该机构改名为"教育

第四节天主教会的教育活动

一、反宗教改革运动

反宗教改革是指1500年-1648年期间,欧洲罗马教(天主教)对宗教改革的对应运动。

天主教对宗教改革的对应作法,因为立场不同而有分歧的称呼,有些新教徒称天主教会的反应为“反宗教改革”(Counter Reformation),天主教徒则称为“天主教的改革”(Catholic Reform)。这两种用法在在都反映了某些相关事件的真貌。1517年,马丁路德在威登堡钉上他的九十五信条的同时,意大利有心改革的人在罗马成立了“圣爱会”(Oratory of Divine Love),这是由六十个天主教领袖组成团体,志在崇拜与彼此扶持。圣爱会延伸出其他组织和修会,发展都十分蓬勃;天主教的改革,动机是改革生命而不是改革教义。这段期间最具影响力的修会—耶稣会。早在约一世纪前,西班牙在斐迪南二世(Ferdinand)国王与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女王联合当权的时候,进行一种宗教觉醒的改革,鼓励圣方济红衣主教西麦内斯(Gonzalez, or Francisco, Ximenes de Cisneros)改革教会事务、资助学问研究,最值得注意的结果:《康普路屯仙圣经》(Complatensian Polyglot, Alcala)于1522年,分别以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出版。这也是天主教得以重新振兴,始于西班牙的热心改革教会。

二、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主张

领导天主教改革的杰出人物是圣依纳爵·罗耀拉(St Ignatius Loyola),是耶稣会的创立人。他是斐迪南及伊莎贝拉的宫廷见习骑士,1521年法军攻击巴比伦拿(Pampeluna)时,坚守受了重伤,而不能从事军旅。在修养期间,研读有关基督的书,深受影响。之后常得到异象,这种经验帮助他发展出一手册《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此书在帮助与引导读者默想、祷告、自省与认罪。

书中的设计需用四星期来完成:第一星期专于讨论罪、第二星期是研讨基督生平、第三星期是基督受苦、第四星期是复活与得胜,一切的默想和指导,以这四大主题为主轴。最重要是帮助信徒战胜苦难,使自己全然献给天主。1528年来到巴黎大学,没有与加尔文相遇,但却结交了六位耶稣会的核心伙伴。有一位是方济?沙勿略(Francis Xavier),他们七人于1534年8月15日创立了耶稣会。

耶稣会的组织:坚守过守贫穷、贞洁和服从的生活外,还要加上第四誓:绝对服从教宗。新会士需具备罗耀拉的精神,非常重视军事组织与服从,品性与信仰都需符合正统。同时具有几个特点:

1.高度中央集权,为总会长(General)

2.所有其他领袖均由总会长指派,总会长是选出的终生任职

3.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神操,根据圣依纳爵的手册。

耶稣会有三个主要的任务:

一、反对抗罗(对抗罗马天主教会)的誓反教。耶稣会一句常用语“愈显主荣”,这个天主的国度是集中于天主教会。所有离开教廷教义或组织的都是异端,路德、慈运礼加尔文是撒旦的使者。因此,一切镇压更正教的活动和方法,都是合理的。

二、提供高素质的教育。他们相信,人的理性得到培育,就会懂得正确的决定。耶稣会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孩子,让我们教育他到七岁,他将终生做天主教徒。”罗耀拉于1556年7月31日过世,那时,耶稣会修士已在罗马、德国、希腊、匈牙利,和英国建立学院。到1626年,耶稣会有四百七十六所学院和三十六间神学院;到1750年,单在法国就有六百六十九所学院、一百七十六所神学院。

三、推动新地区宣教工作。十六世纪是耶稣会写下最伟大的宣教记录:美洲、非洲、

亚洲领人归主。最大的胜利的地方就是亚洲,方济?沙勿略于1541年被派往印度的果阿(Goa),就开始整个亚洲的宣教。印度、中国、中南半岛、和日本,收获丰富。那时葡萄牙人所统辖海外领地的大本营就在果阿。另一位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中国开创了现代传教工作,编写福音信息,使之适用于中国传统与思想方式;虽然没有一位统治者归信,但也成功打入北京的宫廷,。

1604年,诺比利(Roberto de Nobili)抵达印度,不久,他就了解到,如果基督宗教真正

要成为对所有的种族可选定的宗教,传教士必须更道成肉身。他不止学会了印度语,而经过一番研究思考,选定了四项应对措施:束发(kudumi)、裹纱 (thred)、额记(santal)和净礼(ablutions)。自从诺比利认清印度的文化与习俗,对印度人有最贴切的改变后,成千上万的

印度人归向了基督。还有菲律宾的大部份人口,也成了天主教徒。

三、宗教改革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的第一次决战。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幕——十六世纪的尼德兰革命与第二幕——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都是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进行的。

宗教改革把中世纪的国家从属于教会的情况颠倒了过来,使教会从属于国家。它反映着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与此相顺应,教育的领导权开始由教会转入国家手中。近代欧洲的“国家教育制度”是在宗教改革期间奠定始基的。当然,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教会与国家在教育上的关系还是合伙、合作的关系。他们之间既统一又矛盾。越到后来,矛盾的方面越加发展起来。

在宗教改革期间,跟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平民的小学教育受到较多的重视,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这首先是为了适应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为了争夺平民子女。活字

版印刷术在这一时期中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于书籍的供应方便了,阅读在人民,包括部分平民的生活中开始占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使得读、写的教育成为必要。活字版印刷又大量增加了小学教科书的供应,这也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一般只限于城市。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实施普及小学义务教育的思想与法令,但它只是一种“虔诚的”愿望,实施的程度很差,农村里的情况更坏。

不论是新教或旧教,不分路德派、喀尔文派或英国国教派,在有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他们都接受古典文化,要求宗教信仰与人文学科的结合。人文学科在所有不同教派的中学中都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共同培养目标是:虔信、道德与知识。知识主要来自古典文献,而且知识是服务于虔信与道德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直接继续。教学内容人文主义化的过程,在宗教改革之前已经开始了。宗教改革完成了这一过程,并使之更加彻底化。

象在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宗教改革后的中学,并没有给予科学以多少地位。因为,在这时候,科学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方面的应用还不显著;其次,各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正在形成中,还不足以构成教学材料。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科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这是整个宗教改革运动带给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而更多地反映在教学精神上。既要给予学生以知识,发展他们的智慧;又要使知识与智慧服务于宗教信仰的目的。这个矛盾,不但在耶稣会学院中,也在一切教派的中学中,都是无法解决的。

中学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形式主义的、文字主义的。这是他们承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中的西塞罗主义的末流的结果。中学和小学都广泛采用体罚。在新教的教义中,儿童生下来即都有原罪,都是邪恶的。在为棍棒纪律提供理论基础这一点上,新教教义与旧教义没有什么不同。对于文艺复兴期间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来说,这是一种倒退。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教育调查、学校视导、教师检定、师资培养的萌芽。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双轨学制——部分学校为统治阶级子女,另部分学校为劳动人民子女——的轮廓,在这时期已经清楚地显现出来了。这充分反映了宗教改革的阶级属性: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和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对于罗马夭主教来说,新教是一种异端。但异端分为两大派,一派是资产阶级温和派,一派是平民激进派。路德派、喀尔文派、英国国教派都属于前一类。至于平民激进派的异端,例如再浸礼派,他们同时受到旧教与新教的疯狂镇压与迫害,因而在教育上很少有反映他们的要求与利益的东西。

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人教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难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事件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教学方法:图片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要求: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 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教师】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呢?为什么? 【学生】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会在意大利产生而不是其他地区? 分析: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错因归纳: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时间、中心、批判对象、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影响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

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 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A.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把人从专制和等级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D.依靠情感恢复人类本善的天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是人理性的一种体现,使人逐渐从宗教神学束缚中摆脱出来,故选B项;材料不能确定为人类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的标志,排除A项;专制等级更多强调外在的束缚,“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创造了我自己”,更多强调精神领域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及人性的解放,非本性的善恶排除D项。

1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笔记 (1)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 (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背景: 1、经济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源) 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人才和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性质) 1、性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实质: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3、文艺复兴运动披着宗教外衣以及借助古希腊文化的原因: 1)天主教会在西欧垄断一切,势力强大,根深蒂固;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封建的思想理论不够成熟。 (三)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的含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2、评价:(1)积极:动摇封建神学,打击封建制度 (2)消极:到运动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五).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

(1)扩展①原因:②代表人物: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欧洲其它国 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莎士比亚(英)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拉伯雷(法)《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堂吉柯德》 伊拉斯谟(德)《愚人颂》 16世纪高潮 15世纪后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14世纪兴起 (六)深远 影响及意义 1、积极:(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为后来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为消灭封建制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 (2)、在文学艺术方面:促进了欧洲文化教育的发展。 (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促进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标示:“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4)经济方面: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宗教改革:(16世纪) (一)、背景:(学生归纳)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2、社会基础: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精神禁锢与经济掠夺;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4、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二)、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的反封建斗争。 (三)、代表人物及主张: 1、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学生归纳)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实质: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2、独树一帜的加尔文思想主张:发展路德的“因信称义”为先定论(意义: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

2021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教案1

2021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 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兴资产阶级的显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刻、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2)明白中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显现的缘故及阻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缘故、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阻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进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进展是促进国家进展的重要因素;(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斗争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坚强意志 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进展的阻碍,明白得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进展那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给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进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同时,两大运动阻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学法指导:多媒体教学或原著教学均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明白薄伽丘等人的要紧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要紧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堂探究与合作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1、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核心、主要成就和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德意志宗教改革) 知识结构: 一、文艺复兴:14-16C 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 “2、文艺复兴”) 1、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③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学垄断人们思想;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练习巩固:练习册P106-11题)

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主要成就: (1)文学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及其代表作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 (2)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3)自然科学:天文学革命——波兰哥白尼、德意志开普勒、意大利伽利略和布鲁诺 (思考:“文学三杰”、莎士比亚和“美术三杰”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的?) 5、影响: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二、宗教改革:16C 德意志欧洲其他国家(练习册P104“3、宗教改革”) 1、背景:(见练习册P104,及P105“5、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简化宗教仪式;③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极端权力。 (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的?)

3、新教及其特点: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特点: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性质: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即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了人文主义。 (练习巩固:练习册P107-12题) 小结: 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一个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 共同影响——解放思想 比较: 1、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册P105-4)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关于人文主义 (1)人文主义和宗教神学 (2)人文主义的含义 ①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 的精神。 ③他们批评教会的腐败,但并不反对宗教。 (3)今天,作为一个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 独立、宽容、敬畏 2.有关文艺复兴 (1)根源: ①社会根源(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提出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他们最先在意识形态上反对封建传统的观念,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②历史根源(人才和文化基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意大利保留最多。意大利各城市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意大利人更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因此,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 决定了它最早发生在意大利。 (2)实质: 是14到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以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 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4)历史影响: 积极方面: ⑴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必修三13.3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版)

第32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真题速递 1.(2019·天津高考·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4·浙江高考·18)高举着“人文主义”旗帜,有人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有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还有人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上述言论旨在表达( )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考题及答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2015·青岛高二调考)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2.(2015·福州高二期末)“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上述材料() A.质疑上帝的作用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3.(2015·长沙高二模拟)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 ① 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系之于福音①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① 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① 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A.① ① ① B.① ① ① C.① ① ① D.① ① ① ① 4.(2015·黄浦区高二期中)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全面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5.(2015·福州高二期末)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6.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三件大事,但学生往往对此容易混淆。现将三者对比一下。 从背景上来看,三者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反映。但文艺复兴是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产物,而启蒙运动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发展。 从反对对象和宣传内容来看,三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指向封建主义,体现了人文精神,注重了人的价值。但侧重点不同:文艺复兴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追求现世的幸福。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教会,但不反对宗教神学。它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和服从,承认神的存在,大都以“因信称义”为指导思想。而启蒙运动则更进一步,它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封建的王权、神权和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从性质上来看,三者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是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和人性从宗教蒙昧状态下的觉醒;宗教改革则是不但是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

兴资产阶级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而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受到专制主义统治的阻碍后资产阶级一种公然的思想反抗和动员。 从形式上来看,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而宗教改革则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这两场运动都说明了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而启蒙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公开的反封建的斗争,不借助其它外衣,说明了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从群众基础上来看,虽然都是新兴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但文艺复兴是一场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民众运动,启蒙运动则是一场资产阶级各阶层都参加的思想大动员运动。 从运动范围上来看,三者都席卷了整个欧洲,但起源地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高潮在法国。 从影响上来看,三者都严重冲击了旧的封建统统治秩序,给封建主义以不同程度的打击,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启蒙,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但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精神障碍,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而宗教改革则是打

最新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深刻探讨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究竟什么是文艺复兴?它是如何兴起的呢?它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文艺复兴。大家通过预习就知道文艺复兴的主战场是在哪一个国家?(意大利)。对于意大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欢看足球的同学。我们知道,意大利有很多世界顶极的足球俱乐部,像是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佛罗伦萨等等。但是从现在来看,在欧洲,意大利并不算是最强的国家。即使在中世纪,欧洲的传统强国也并不包括意大利。那么,在当时为什么文艺复兴会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而不是英国、法国或者是德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之前意大利到底

《作业推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0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0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单选题(共90 分) 1.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 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作者卢梭,故B正确;伏尔泰《哲学通信》、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故AC错误;赫胥黎是生物学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版于1863年,故D错误。 2.下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 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故A正确;②是罗马,③是德国的科隆,④是法国的巴黎,故BCD错误。 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显示的城市数量可知,15世纪欧洲不少地区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向活跃,A选项符合题意。15世纪的欧洲进行政治变革加速,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印刷业的发展主要和文化繁荣有关,与市民阶级出现无必然关系,C选项排除。16 世纪初欧洲才进行宗教改革,D选项排除。 4.有学者感叹,“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试图改变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喧嚣的城市社会的需要。”“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 A.薄伽丘 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 D.卢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以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他们”应该是文艺复兴的代表,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故A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D;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剧作家,是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出现的著名代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并引发了北欧地区宗教改革运动,而北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领域的两大重要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促进西方世界走向文明具有重要的和根本推动作用,而反宗教改革则是天主教会对历史进步的一种反动,实际上也是他们寻求更好生存的惟一选择。与之相应,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类型。这三种教育势力形成了当时欧洲教育的复杂局面。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 一、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人文主义特征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严密禁锢下,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被埋没了近千年的时间。至14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者点燃了呼唤人性解放的火炬,在沉寂良久的欧洲大地上,掀起了一个研究和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它以急风暴雨之势,砸开了禁锢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枷锁,使它重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欧洲的学术文化思想推向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复古运动,它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更新的历史内容。自10世纪以后,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手工业和商业逐步发展起来。到了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15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封建社会内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都先后产生了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和从事中介活动的商业、银行业。这样,就从中世纪市民阶层中形成了最初的资产阶级。与此同时,农村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开始解体。15世纪末,新航线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因而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尚处于封建时代,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阶级和教会势力千方百计地阻挠和压抑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于是,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支革命的力量,便发动了对封建制度的进攻。在此形势下,广大农民与封建剥削制度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新兴资产阶级联合农民,共同反抗封建制度。这种斗争首先表现在了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起于14世纪初叶,经过15、16世纪,止于17世纪中期。它最初发生于意大利,并逐渐波及到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地,成为震撼整个欧洲的惊涛骇浪。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夏兴”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

第33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33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备考指要】 1.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2.高考命题侧重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3.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精神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也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启蒙运动所体现的民主、自由、法制思想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启示。 【自主学习】 考点1 文艺复兴 1.兴起条件 (1)经济基础(前提):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_____________。 ①时间地点: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中。 ②原因:这些城市独立自主,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________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阶级基础: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________;他们希望创造财富,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文化基础: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4)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_______的安排,祈求来世的幸福。 2.性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___________的思想解放运动。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_____________。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_______和冒险精神,崇尚_____和_____,追求知识。 4.成就 (1)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________》,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_________。 ②但丁:代表作是长诗《_____》,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_____》,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_”。 (2)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 5.意义 (1)在文学、艺术、_____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 (2)越来越多的人从_______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考点2 宗教改革 1.背景 (1)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天主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_______”。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____。

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堂检测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而不是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故A项错误、B项正确;理性主要是指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材料中体现不出理性色彩,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还没有提出推翻君主专制的政治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2.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是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所以选项A不正确;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选项C不正确;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 答案:B 3.观察下列三幅艺术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解析: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思想贯穿在当时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A、B、C三项均是对作品的正确评论。故选D项。 答案:D 4.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不断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解析: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影响力较其他已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更为突出。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不仅加剧了德意志封建统治者与教皇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的苦难,在16世纪的德意志,罗马教会成为众矢之的。 答案:D 5.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解析:布鲁内列斯奇生活的时代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类要求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汇总

考点名称: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 1、时间: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条件: ⑴在政治上:城市独立,鼓励发展工商业; ⑵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⑶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4、表现: 工商业城市的繁荣。 5、影响: ⑴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 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⑵意识形态的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 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 考点名称: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在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诉求,冲击了罗马神权的统治。批判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的人文主义倾向。前者主要在知识阶层,而后者则激发了普通民众。 ?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完整版

第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 革说课稿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地位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教材围绕14-17世纪欧洲人文精神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突出表现,其影响至今不衰,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首先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这个单元的主线,所以我把教材的第一目——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放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讲,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意在告诉学生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经济原因是一切社会文化的根本原因,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因为这部分是文化史的内容,若按照教材的体例来,较容易割裂授课内容,学生不容易把握。在文艺复兴这部分,要讲清楚文艺复兴的几大背景,文艺复兴的实质和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及文艺复兴的扩展及影响。 其次是讲宗教改革,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先讲清楚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即这两个社会运动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

上是宗教改革的背景。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重点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导火索,代表人物及主张,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注意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发生。注意认识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通过对原因、结果的恰当分解来增进理解。(2)指导学生对本节涉及较多的众多文化现象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加以分析,并注意这些文化现象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3)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