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完整word版)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人物知识点汇总

1、管理本质上却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如同现代管理学家弗里蒙特?H?卡斯特所指出的那样:“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

2、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他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职能说”。

3、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该书的出版,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罗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通常被认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5、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

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6、韦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方面,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子深入的研究,其主要思想和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他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

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7、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始于1924年至1932年间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主持,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10、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代表作《企业的人事方面》。

11、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个性与组织》。

12、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理论是这方面的代表理论,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3、卢因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和论述了非正式组织群体对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14、美国的孔茨教授认为,现代管理学派林立,形成了“管理学丛林”现象。这11个学派包括:

(1以孔茨等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这一学派以管理过程或者管理职能作为研究对象。

(2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的人性行为学派;

(3以巴纳德等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把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相互协作的社会系统。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协作系统由三个因素构成,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联系;

管理人员有三项职能,即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和沟通系统,确定组织的目标并予以阐明;使组织成员为目标实现做出贡献。

(4以马克兰特等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管理中的人是理性人,创设了若干管理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决策树、线型规划、网络技术、动态规划、模拟方法和对策方法等。

(5以西蒙等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就是决策。

(6以卡斯特等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组织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组织的管理分析,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组织的管理以目标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系统管理过程有四个阶段,即创建系统,进行系统设计,使系统运行并予

以控制,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行情况。

(7以德鲁克等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他们主张以典型组织的典型管理案例为基本对象,管理仅是企业管理。

(8以明茨伯格等为代表的经理角色学派;

(9以特里斯特等为代表的社会一技术学派;

(10以布里奇等为代表的经营管理学派;

(11以卢丹斯等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必须根据管理的条件和环境随机变化,权变关系就是管理方法技术与管理条件环境之间的两个以上变量的函数关系。现择其要者作一简述。

15、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研究的开拓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进展主要归功于赫伯特,西蒙所极力倡导的管理决策研究。

16、决策概念从古典政治理论来看,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亚里士多德在讨论政府形式及其政策的相互关系时,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17、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

18、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

19、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

20、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21、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像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2、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1631年,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声称允许顾客进行挑选,但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准挑选离围栏门最近的那匹马。这实际上等于不让挑选,“霍布森选择”由此得名。如韩信的“背水之战”。但原则上讲,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管理上有一条重要的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23、德尔菲法。德尔菲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阿波罗神殿的所在地。后人用德尔菲比喻神的高超预见力。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命名并首先使用的。

24、决策与心理

名称发现者试验名称典型例子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凯利印象形成实验情人眼里出西施

首因效应(先头效应美国,阿西第一印象形成的实验第一感

近因效应(新因效应卢琴斯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

从众效应美,谢利夫光点实验

25、20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原则,

26、1957年,密歇根大学的美国学者哥德和迈克尔合作出版了《系统工程学》一书,初步奠定了系统工程学的基础。

27、创新思维的方法

名称发明者时间例子/其他

头脑风暴法美国学者奥斯本1939年建立了天然野生动物园

哥顿法美国人哥顿1964年一是“变陌生为熟悉”;二是“变熟悉为陌生”,已逐渐形成哥顿法的主流。“零起点”法美英流行六七十年代白纸上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挑错法美国詹尼斯70年代

28、鲁迅先生曾经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所谓创新。

29、管理学者西拉季等人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四项因素;

30、管理学者T.J.彼得斯和R.比沃特曼等人曾提出影响组织设计的七项权变因素,即战略、环境、结构、制度、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和作风。

31、美国早期管理学家A.V.格丘纳斯曾经提出过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他认为,当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量以数学级数增加时,该管理者与其直接下属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直接下属相互之间的影响的数量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为此,他提出了一项计算这些相互影响关系的公式:

式中,C为可能存在的这些关系的总量;N为管理者的直接下属数。

32、英国学者汉密尔顿主张有效的管理幅度为3个~6个。

33、美国组织文化研究学者库克和赖佛特的组织文化类型划分具有相当的影响。他们把组织文化划分为12种类型:

1.人文关怀型的组织文化;

2.高度归属型的组织文化,重视组织的集体性;

3.相互同意型的组织文化;

4.传统习惯型的组织文化;

5.依赖型的组织文化,全力高低集中;

6.规避型的组织文化,惩罚是基本管理方式

7.反对型的组织文化;8.权力取向型的组织文化,官本位;9.内部竞争型的组织文化

10.力求至善型的组织文化,控制严格;11.成就取向型的组织文化;

12.自我实现型的组织文化,重视创造性

34、约翰?科特指出,领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实际上,并非处于领导职位的每个人

都确实具有领导才能。

35、约翰?纽斯特罗姆和基斯?戴维斯指出,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该定义中的三个主要成分是影响和支持、自愿的努力、实现目标。

36、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影响力。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说:“当我们分析有关领导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将重点集中在人的因素、激励、领导和信息沟通等四个方面。”

37、斯蒂芬?罗宾斯指出:我们把领导定义为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斯蒂芬?罗宾斯说:“每个组织都包含人。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人就成为管理工作,这就是管理的领导功能。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或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卷入了领导工作。”

38、彼得?德鲁克说:“领导者的惟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39、权力的实质是依赖关系,按照斯蒂芬?罗宾斯的说法,“它是依赖的函数。例如,B对A的依赖性越强,则在他们的关系中A的权力就越大”。领导者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职务和职务外的个人因素。

40、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将权力划分为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非职务权力。

41、美国管理学家华伦?班尼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领导者必须靠三条腿来支撑:一是坚定的雄心壮志;二是领导工作的才能;三是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领导者素质的最基本结构。

42、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抽象和决策能力。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如下:低阶层是47:35:18;中阶层是27:42:31;高阶层是18:35:47。

43、从领导理论变迁的历程来看,自20世纪开始,管理学家、心理学家们就对领导者素质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发现领导者的“领导的特质理论”。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领导行为理论风行一时。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权变理论综合把握领导情境的基础上,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44、法国的法约尔在20世纪初提出,管理者应具备六方面的素质:身体素质;精神素质;道德素质;一般修养;专门知识;经验。

45、美国学者斯托梯尔曾经整理了1904—1947年之间有关领导者特质的120篇文献,并发现有的领导特质与领导有效性有关,如智力,毅力,自信,主动精神,关心下级人员的需要,勇于承担责任,以及占据支配和控制地位(有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到1974年,斯托梯尔再次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163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

除上述特质外,还有一些特质不能忽视,如面对复杂的情况善于应变,注意外部环境的动向,有雄心,渴望取得成就,果断,善于与人共事,当机立断,忠诚可靠,充满活力,能承受压力等。另外,还有一些技巧也在领导者身上存在,如聪明灵活,观点清楚,有创新意识,有交际手段,口才流利,明确团体目标与任务,有组织能力,有说服力,容易相处等。

45、在众多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的研究有较大影响。他于1971年出版的《管理才能探索》一书认为,有八种素质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同能否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有关。八种素质特征是:才智、语言和言辞方面的才能;首创精神,开拓新方向,创新的愿望;督察能力;指导别人的能力;自信心,自我评价较高;平易近人,能为下属所亲近;决断能力;男性或女性:成熟程度。五种激励特征是: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的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

事业成就的需求。吉赛利的研究以严谨著称,在管理学界影响很大。

46、人性假设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X理论一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这种假设认为:(1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3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4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

(5人们天生反对改革。

从麦格雷戈的论述来看,他本人更推崇Y理论。

47、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沙因对前人和自己的各种假设加以归纳分类,认为有关人类特性的假设共有四种。

(1理性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这是马斯洛等人提出的,阿吉里斯所谓的个性成熟的人和麦格雷戈的Y理论中的人,都是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假设。

48、最早、最全面且重复较多的行为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工作以斯特格迪尔和沙特尔为核心,并有许多人参加。他们发现了领导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49、1964年,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管理方格图,用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的坐标组合方式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管理方格论

50、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在领导行为中,根据领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领导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三种基本的领导风格。

51、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利克特教授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取决于这一点。他认为,领导方式或风格有四种类型,称之为四种领导体制。

第一种领导体制是“专权独裁式”。

第二种领导体制是“开明专制式”。

第三种领导体制是“协商式”。

第四种领导体制是“参与式”。

52、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有多种多样,从以领导者为中心的专制风格到以下属为中心的民主风格,中间根据

领导者授予下属自由权的程度不同有七种领导风格。他们认为,并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正确的,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错误的。

53、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了权变理论,因其重视情境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又被称为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并不存在着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方式。

54、菲德勒权变理论,第一个领导权变理论是由菲德勒提出的领导权变模式。

55、1953年,菲德勒进行了一次领导项目研究,试图从“最不受欢迎的同事”(LPC 调查表的得分来衡量领导者的个性,从而确定领导风格。LPC得分高证明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好,而低关心任务;LPC得分低表明领导者低关心员工,高关心任务。

LPC分数决定了个体最适合于何种情境类型,因此,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只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第二条途径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重新建构任务和领导者的职务权力。

56、保罗?赫塞和肯尼思?布兰查德开发了情境领导理论,受到了广大领导者的推崇。

57、途径一目标理论

罗伯特?豪斯提出的途径一目标理论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重视的比较新的理论,该理论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从激励中的希望理论那里吸取了重要的成果。该理论的第一个要点是“目标”,理论的第二个要点是“途径”。

他认为存在四种领导方式:

(1指导型。(2支持型。(3参与型。(4成就型。

可见,与菲德勒的领导行为观点相反,豪斯认为领导者是弹性灵活的,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在豪斯的理论中,提出了两类情境

或权变变量作为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结果之间关系的变量:一类是环境的权变因素,包括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非正式组织;另一类是下属的权变因素,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的需求,对命运的看法。

58、领导者参与模型

1973年,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提出了领导者参与模型。

该理论认为影响决策的权变因素有12种。

(1质量要求(QR。(2承诺要求(CR。(3领导者的信息(LI。(4问题结构(ST。

(5承诺的可能性(CP。(6目标一致性(GC。(7下属的冲突(CO。(8下属的信息(S1。

(9时间限制(TC。(10地域的分数(CP。(11激励一时间(MT。(12激励发展(MD。为下属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机会对领导者来说有多重要?

59、史蒂文?克尔和约翰,杰迈尔提出了领导替代理论。该理论将环境变量分为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两组。

60、美国学者戴维?平卡斯和尼克?德波尼斯提出了一个公式:

领导=建立关系=沟通

这是对领导与沟通的深入阐述。他们指出:领导与沟通都是建立关系,领导是建立承诺的关系,沟通是建立了解的关系,两者在现实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因为有了承诺,才有了解的必要和深入了解的可能;而只有深入地了解,彼此才会有真正的承诺。所以,领导和沟通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开,它们在建立“有意义的关系”这一点上相互统一。

61、英国学者约翰?阿尔代说:“对于真正的交流大师来说,倾听和讲话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块布的经线和

纬线一样。当他倾听的时候,他是站在他同伴的心灵的入口,而当他讲话时,他则邀请他的听众站在通往他自己思想的入口。”

62、美国学者基思?戴维斯和约翰?纽斯特龙提出了改善倾听的10条建议:(1自己不再讲话;(2让谈话者无拘束;(3向讲话者显示你是要倾听他的讲话;(4克服心不在焉的现象;(5以设身处地的同情态度对待谈话者;

(6要有耐心;(7不要发火;(8与人争辩或批评他人时要平和宽容;(9提出问题;(10自己不再讲话。第1条和第10条是最重要的,在领导者能够倾听意见之前必须做到自己不再讲话。

63、为了检验倾听的效果,卡尔?R?罗杰斯和罗特利斯伯格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规则:只有在准确地复述原先发言者的思想和感觉并感到满意之后,你才可以发言。这个规则看似简单,但实验证明,真能做到如此并非易事。一个疏于训练的倾听者,往往只能理解和保留谈话的50%的内容,而在经过48小时之后,这一保持率可能就会降到25%。

64、《魅力的七把钥匙》一书的作者托尼:亚历山德拉在听众的分层中,把听众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漫听听众。(2浅听听众。(3技术性听众。(4积极听众。

65、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中将工作中的激励,也就是管理学中的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三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66、我国的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不断追求更高需要层次的愿望。

67、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一保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

赫茨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赫茨伯格的理论应用于分析“白领”阶层较为有效,这是分析知识阶层需要的有用理论。

68、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合群需要。

69、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70、公平理论是美国管理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76年提出的,主要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也就是个人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包括努力、经济、教育等因素同别人的投入相比来评价是否得到了公平或公正的报酬。

71、强化理论。美国哈佛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这也称之为行为修正理论。

72、何谓控制?法约尔曾指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控制对每件事、每个人、每个行动都起作用。”

73、而根据厄威克的观点,“管理控制所期望的是一支具有首创精神和整体观念的、一切行动听指挥(计划的稳定的劳动大军”。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为公司配备得力的管理人员,挑选和安排合格的工人,伴之以使用奖励和制裁的方法”。

74、邓小平1992年春的南广谈话理解为过程控制;

75、为克服传统预算的弊端,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彼得?菲尔于1970年提出了零基预算法。、分配和控制支出。当然,零基预算也有缺点,如预算编制工作费时、费力,费用也高,而且在项目安排的次序上难免有主观臆断。它的适用对象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企业组织内的行政部门和辅助性部门,对于制造活动等具有明显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组织不太适合。

76、审计产生于产生5000年前的古代埃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