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作业(三)(电子版)(1)

作业(三)答案及解析

第十章城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中,政治主导型城镇化被称为

A.墨印模式B.北欧模式C.欧美模式D.南美模式

(教材P-190)

2.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被称为

A.过度城镇化B.滞后城镇化C.同步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

(教材P-191)

3.城市市区人口尤其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

A.过度城镇化B.反城镇化C.逆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

(教材P-192)

4.在城市群研究中,琼-戈特曼提出的是

A.城市群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教材P-194)

5.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主张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这种理论是

A.田园城市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教材P-196)

6.20世纪80年代,麦吉等人发现中心城市主体及周边地区共同形成了“扩展大都市”,他将这种新型空间形态称为

A.田园城市B.城乡结合部C.组合城市D.城乡融合区

(教材P-196)

7.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平稳起步阶段是

A.1949-1957 B.1958-1977 C.从1978年至今D.从1982年至今

(教材P-197)

8.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A.1949-1957年B.1958-1977年C.1978-2000年D.1978年至今

(教材P-198)

9.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针对大城市社会问题严重、小城镇长期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其时间为

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

(教材P-203)

三、名词解释题

1.城镇化(教材P-189)

2.逆城镇化(教材P-192)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和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

A.等级B.种族C.阶层D.种姓

(教材P-208)

2.在体质形态上具有共同生活遗传特征的人群称为

A.种族B.等级C.种姓D.阶级

(教材P-208)

3.以“生活机会”的分配和获得作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被称为

A.等级研究B.阶级分析C.种族分析D.分层研究

(教材P-211)

4.根据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分析框架,新中国成立前的阶级阶层结构可划分为A.五个阶级B.六个阶级C.七个阶级D.八个阶级

(教材P-215)

5.根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2002)一书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可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

A.7个阶层B.8个阶层C.9个阶层D.10个阶层

(教材P-217)

6.在社会流动的类型中,子女相对于父母的地位的变动被称为

A.垂直流动B.代际流动C.结构式流动D.竞争式流动

(教材P-220)

三、名词解释题

1.社会分层(教材P-212)

2.社会流动(教材P-219)

四、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

(教材P221-222)

2.简述当前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

(教材P223-224)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

(教材P222-223)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被称为

A.退缩主义B.形式主义C.反叛D.革新者

(教材P-232)

2.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是指

A.退缩主义B.形式主义C.反叛D.革新者

(教材P-232)

3.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这种观点来自于

A.标签理论B.生物学解释C.文化传递理论D.失范理论

(教材P-233)

4.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这种社会控制的类型是

A.消极性控制B.微观控制C.非制度化控制D.内在控制

(教材P-236)

二、多项选择题

1.偏差行为的负功能的主要表现有

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B.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D.加强社会团结

E.有利于社会预警

(教材P-227)

三、名词解释题

1.社会控制(广义)

(教材P-234)

四、简答题

1.简述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教材P-228)

2.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材P-235)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教材P-238)

第十三章社会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了效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这种观点来自于

A.价值冲突理论B.社会解组理论C.社会建构理论D.社会病理学

(教材P-243)

2.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A.社会解组理论B.社会建构理论C.社会病理学D.价值冲突理论

(教材P-244)

3.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的是A.食品安全问题B.腐败问题C.贫困问题D.自然灾害问题

(教材P-249、250)

二、多项选择题

1.1941年,美国社会学家富勒和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的阶段包括

A.调整B.警觉C.政策制定

D.改革E.建构

(教材P-241)

2.偏差性社会问题包括

A.贫困问题B.毒品问题C.贪污问题

D.食品安全问题E.自然灾害

(教材P249-250)

三、名词解释题

1.社会问题

(教材P-240)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教材P258-259)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A.社会革命B.自发变迁C.社会改革D.整体变迁

(教材P-262)

2.—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逆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

A.社会改革B.社会革命C.自发变迁D.有计划变迁

(教材P-262)

3.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或控制的社会变迁称为

A.社会革命B.有计划变迁C.社会改革D.整体变迁

(教材P-262)

4.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A.社会改革B.社会革命C.自发变迁D.有计划变迁

(教材P-263)

三、名词解释题

1.全球化

(教材P-270)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

(教材P260-261)

2.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教材P265-266)

五、论述题

1.试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教材P274-276)

(2014版)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社会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二、选择 D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 将来怎么样。 (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 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 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B 2、B 3、B 4、A 5、C 6、B 7、B 8、C 二、填空 1、指导与被指导 2、圣西门 3、整合 4、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5、托夫勒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A 11、ABCD 12、C 13、D 二、填空 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1B2 B 3B 4 D 5B 6 A 7A 8C 9C 1 0 B 1 1A 1 2D 13 B 14A 15C1 6A 1 7A 1 8B二、名词解释 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谈话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由于调查研究课题 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访谈所采用的形式也不同。按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则以电话等为媒介,面谈是访谈法的重要方式。 2、观测法:是指观测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地对自然或社会 现象进行感知与描述,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3、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重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 规定研究对象做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见解和意见。 4、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依赖于社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高 度的互相依存,而不是外在的集体意识的强制,人们的社会分工精细,集体意识只体现在小部分、小范围内。而人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互相合作限度高,互相依赖性也大。相对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更为基本。 5、韦伯的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的那些既包含拟定的主观动机和意图,又涉及别人和以别人为目的 的行动,也就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动。 6、内部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其剧烈限度与其成员参与限度相关。 三、问答1、阐述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的条件有: (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大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从广义上说,所有社会生活都以合作为基础,没有合作,社会不也许存在。 6、社会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社会结构主线转型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全面发生变迁的过程。 三、问答.简要分析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总分) 1.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分) A. 二元就业制度 B. 二元教育制度 C. 二元福利保障制度 D. 二元户籍制度 2.(??? )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分) A. 分工 B. 契约 C. 市场和计划 D. 产权 3.(??? )是社会制度的主体(分) A. 组织系统 B. 策略系统 C. 知识系统 D. 设施系统 4.(??? )具有极鲜明的政治色彩。(分) A. 亚洲型城市 B. 欧洲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中东型城市 5.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 ) 属于正常状态。(分) A. 超过0.4 B. 达到0.6 C. 0.3以下 D. 0.3~0.4之间 6.(???? )以工商业市民为主体,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城市结构极为复杂。(分) A. 亚洲型城市 B. 中东型城市 C. 美国型城市 D. 欧洲型城市

7.按照婚姻形式的不同,家庭可以分(分) A. 父权家庭、母权家庭和平权家庭 B. 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以及一妻多夫 C. 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 D. 父系制、母系制和双系制 8.在中国,(????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分)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1世纪开始 D. 20世纪90年代 9.(??? )把人们分成白领和蓝领两个阶级。(分) A. 林德的两个阶级模式 B. 马克思的阶级模式 C. 米尔斯的阶级模式 D. 三个阶级理论 10.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那里的农村社区大都由(???? )而来。(分) A. 社会组合 B. 自然起源 C. 群体运动 D. 农村建设 11.(???? )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分) A. 产权 B. 市场和计划 C. 分工 D. 契约 12.按照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 )就算进入警戒状态。(分) A. 0.3~0.4之间 B. 达到0.6 C. 0.3以下 D. 超过0.4 1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发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其中产业工人阶层属于(分) A. 第一阶层 B. 第四阶层

(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作业及答案

(豪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3作业及答案 形考任务3 主题讨论: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同学们,在学完前八章的内容之后,相信你一定会被某一类社会问题所触动,如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等等。请选择你最关心的某个社会问题,与其他同学分享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 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化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是为人类提供材料和药品的科学,也是人类借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科学.由于化学为其它科学提供基础材料,所以也是其它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现在,高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高新材料的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也反过来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化学为其它学科提供各种新材料,其它学科为化学提供新设备、新方法、新手段. 化学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人类所不需要的副产物,因处理不当或者无法避免而影响到了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环境污染的治理、各种副产物的处理技术,又要依赖化学手段才可

能得到改进.所以环境改善也需要化学.其实,环境污染也不全部是化学工业的责任,其它工业同样也对环境产生污染,只不过化工的污染更加直接,更加显见而已.而治理、克服、控制这些污染,却更是离不开化学.只有通过化学的手段才可能使其得到根本的治理.所以,可以说化学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人类的活动必然消耗自然资源,这种消耗也必然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控制这种改变给世界带来的负面作用,所有学科都必须尽其能力,把负作用降低到最小.也就是人类必须尽其全力认识并控制自然、控制自身.科学学科并不存在过错,人类对科学学科也不应该存在任何偏见,才有可能使人类更加美好. 2. 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老龄化,从个人层2113面来说,大概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工作能力达到顶5261峰,岁数继续增大的话,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济,学习能力下降的状况。从企业角度来说,老龄化的企业容易形成按资排辈的晋升制度,影响年轻4102员工的积极性,老龄化的企业也缺乏对新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接受能力。从国1653家的层面来说,由于老龄化企业按资历晋升的人事制度,会提高年轻人创业的机会成本,老龄化的国家是缺乏创新创专业的,这样会不利于属国家的发展。老龄化也会带来劳动力供给不足,抚养比过重等经济问题。

社会学概论作业(三)(电子版)(1)

作业(三)答案及解析 第十章城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中,政治主导型城镇化被称为 A.墨印模式B.北欧模式C.欧美模式D.南美模式 (教材P-190) 2.城镇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镇化被称为 A.过度城镇化B.滞后城镇化C.同步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 (教材P-191) 3.城市市区人口尤其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 A.过度城镇化B.反城镇化C.逆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 (教材P-192) 4.在城市群研究中,琼-戈特曼提出的是 A.城市群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教材P-194) 5.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主张城市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这种理论是 A.田园城市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教材P-196) 6.20世纪80年代,麦吉等人发现中心城市主体及周边地区共同形成了“扩展大都市”,他将这种新型空间形态称为 A.田园城市B.城乡结合部C.组合城市D.城乡融合区 (教材P-196) 7.在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阶段中,平稳起步阶段是 A.1949-1957 B.1958-1977 C.从1978年至今D.从1982年至今 (教材P-197) 8.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A.1949-1957年B.1958-1977年C.1978-2000年D.1978年至今 (教材P-198) 9.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针对大城市社会问题严重、小城镇长期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其时间为 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 (教材P-203) 三、名词解释题 1.城镇化(教材P-189) 2.逆城镇化(教材P-192)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第九章~十二章).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第九章~十二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其涵义包括三个层次:(1)宏观的社会制度:是指社会形态或体系意义上的制度,是对制度的大小尺度的宏观观察,常在区别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社会时使用。如资本主义制度。(2)中观的社会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的具体制度,它以具体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作为自己的实体。常在分析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的问题时使用。如经济制度。(3)微观的社会制度:是指各种社会组织、群体中的规章制度,是狭义的社会制度,代表某种规定的行为模式或办事程序规则。如考勤制度。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是指第二个层次. 2.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作用。 4.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社会控制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于1901年提出来的。 5.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反应遵守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6.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集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7.社会失调:社会学主要从如下角度来研究社会失调现象:①社会病态角度,即认为社会失调是由于社会中的群体与个人不能保持健康状态;②社会解组的角度,即认为失调是由于社会规范、制度趋于瓦解;③亚文化角度,即认为社会失调是由于为社会上少数人持有的亚文化与多数人体现的主文化发生重大冲突。 8.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扩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 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 10.个案工作:也称社会个案工作。它是为社会生活失调的个人提供特殊服务,使其 适应周围的环境,进行正常生活的活动与过程。它是社会工作者直接向受助者提供服 务的面对面的工作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社会控制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E.A.罗斯提出来的,在他1901年出版的《社会 控制》一书中阐述了这一问题。(P266)

2023年秋电大社会学概论形考第三次作业

2023年秋电大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1题](单项选择题)在社会规范体系中,____处在最高层次。 A.法律制度 B.风俗习惯 C.道德规范 D.宗教 [第2题](单项选择题)哪种理论认为历史学家不仅能重建过去,并且能预言未完结旳各个历史阶段旳思想方式、时间长短、节奏、意义和成果。 A.五德终始说 B.历史三阶段说 C.生物有机体说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第3题](单项选择题)国家和社会向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生活需求旳物质支援,并增强他们是应社会生存能力旳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称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安全 C.社会救济 D.社会福利 [第4题](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是指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旳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 C.没有酬劳旳为群众服务旳工作 D.国家组织旳社会服务工作

[第5题](单项选择题)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旳全球互相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这一趋势被称为 A.现代化 B.狭义全球化 C.广义全球化 D.开放型社会 [第6题](单项选择题)哪种社会现代化旳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种体系,这个体系由关键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关键和边陲之间旳经济是不平等关系。 A.社会趋同理论 B.依附理论 C.世界体系论 D.全球发展理论 [第7题](单项选择题)社会问题根据范围可分为普遍性问题和。 A.构造失调性社会问题 B.特殊性问题 C.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D.群体性问题 [第8题](单项选择题)本来有职业旳劳动者因种种原因失去职业和劳动岗位,处在待业状态,称为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隐性失业 [第9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控制形式中,__旳作用在非制度化控制形式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答案范文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第三章) 一、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旳作者是(C)。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 D.马克思 2.科塞是(B)旳代表人物。 A.构造功能主义B.社会冲突理论C.社会互换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3.在中国现代初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奉献最大旳是(C)。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章太炎 4.公认旳社会学理论旳三大奠基人是(BCD)。 A.孔德B.马克思C.涂尔干D.韦伯 5.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法国思想家占了相称旳分量。现代法国社会学家有( BD ) A.吉登斯 B.布迪厄C.哈贝马斯 D.福柯 6.下列属于社会学常用旳资料搜集措施有(ABC )。 A.观测法 B.抽样问卷措施C.访谈法 D. 试验法

7.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8.由于本来旳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合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旳价值和行为规范旳过程被称为(C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9.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旳处境是(B)旳体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10.米德认为自我包括(BC)。 A.本我B.主我 C.客我D.超我 11.社会化旳机构包括(ABCD )。 A.家庭B.学校 C.工作组织D.大众传媒 12.如下属于角色失调现象旳有(ACD )。 A.角色中断 B.角色认同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13.(D )旳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A.情境定义B.符号互动理论C.“镜中我”理论D。拟剧理论 14.产生社会互动旳条件包括(BC ) A.限于两个人之间 B.具有一定旳互动构造C.互相依赖D.有事相求 15.属于社会资本特性旳是(AB ) A.关系性 B.无形性C.可转让性D.弥散性 二、名词解释:1、解释性研究:是社会学经验研究旳深化。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旳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何”和“怎么样”旳问题,是对事物内部联络和本质特性旳分析。 2、镜中我:是通过观测他人对自己行为旳反应而形成旳自我概念,即每个人旳“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旳反射。 3、无效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旳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其最明显旳后果就是导致反社会旳人格。 三、简答题: 1、.帕森斯旳重要社会学思想是什么?围绕对他旳这些思想批判,形成哪些社会学理论流派? 答:帕森斯旳重要社会学思想是:构造功能主义;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3附答案

一、单选题 1、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了一种最稀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A.职业 B.权力 C.收入 D.声望 2、社会学家首先关注的是()对于越轨行为的影响。 A.生物因素 B.个体的内心因素 C.社会结构 D.自然环境 3、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 A.职业 B.教育 C.收入 D.权力 4、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 A.违俗行为 B.违纪行为 C.违警行为 D.犯罪行为 5、重点研究越轨行为产生过程的理论是()。

A.社会失范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随异交往理论 D.社会标签理论 6、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的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不平等指数 D.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7、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代之以新的与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A.革新 B.反叛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8、下列不属于社会分层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权力法 9、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10、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11、下列手段中属于制度化的社会控制的是()。 A.习俗控制 B.宗教控制 C.道德控制 D.社会舆论监督 12、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也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 A.形式主义 B.退却主义 C.反叛 D.革新 13、下列手段中属于积极的社会控制是()。 A.指责

2023年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

2023秋社会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旳社会化历程为例,阐明不一样社会化类型旳详细内容,并阐释不一样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旳影响。 字数规定:不少于2023字。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旳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对旳旳,请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写在题中旳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民主在美国》旳作者是(C)。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科塞是( B )旳代表人物。 A、构造功能主义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互换理论D、社会互动理论 3、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旳处境是(B)旳体现。 A、角色失败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4、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B)。 A、继续社会化B、逆向社会化C、再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 5、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旳是( B)。

A、费孝通 B、科尔曼 C、林南 D、格兰诺维特 6、从(C )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旳亲密程度B、关系旳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旳基础D、关系旳协调程度 7、把社会群体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是根据(C)旳原则。 A、构造特性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D、附属关系 8、( C)不属于正式组织。 A、学校 B、企业 C、邻里 D、教会 9、提出中层理论旳是社会学家( B)。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D、福柯、假如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旳社会需求、 10、假如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旳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旳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旳( D)。 A、显功能 B、潜功能 C、正功能D、反功能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社会化旳类型包括(ABCD)。 A、初始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三次作业答案参考

社会学概论(专)第一次任务 第 1 大题 单选题 0分 1 . (5分)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1 . 语言 2 . 思维 3 . 劳动 4 . 直立行走 正确答案:3 2 . (5分) 需要层次理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1 . 弗洛伊德 2 . 莱格 3 . 米德 4 .

马斯洛 正确答案:4 3 . (5分) “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1 . 冲突 2 . 竞争 3 . 合作 4 . 顺应 正确答案:2 4 . (5分) 一位教师与学生、家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1 . 复式角色 2 . 角色丛 3 . 实际角色 4 . 自致角色 正确答案:2 5 . (5分)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哪个阶段()。 1 . 形式运算 2 . 具体运算 3 . 感知运算 4 . 前运算 正确答案:2 6 . (5分)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1 . 核心家庭 2 . 主干家庭 3 . 联合家庭 4 . 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1 第 2 大题 填空题 0分 1 . (5分)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开始的,产生于年代。

参考答案或提示:孔德19世纪30 2 . (5分) 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和应用社会学。 参考答案或提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 3 . (5分) 生存、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享乐发展 4 . (5分)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分为和。 参考答案或提示:直接交往间接交往 5 . (5分) 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和。 参考答案或提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6 . (5分) 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 参考答案或提示:社会化某些需要 第 3 大题 1 . (10分) 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或提示: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 (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2 . (10分) 简述家庭的功能。 参考答案或提示:(1)经济功能。主要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2)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 (3)抚育和赡养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事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4)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和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 第 4 大题 论述题 0分 1 . (20分) 联系实际说明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社会学概论电大网考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3 一.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6分) 1. 家庭式旳管理构造也叫( )。(0.6分) 2. ( )是进行社会分析旳焦点。(0.6分) 3. 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旳。(0.6分) 4. 西方发达社会自()以来,第三产业旳就业人数就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之和。 (0.6分)

5. 人旳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旳特性是() (0.6分) 6. 被西方誉为"社会学之父"旳是()。(0.6分) 7.从来源和功能看,制度分为()和派生社会制度。(0.6分)

8. 除了历史一循环论,有关社会变迁旳理论尚有社会进化论和( )。(0.6分) 9. 有关社会变迁旳几种理论中,我国战国时期旳邹衍提出( )说。 (0.6分) 10. ()是处理劳动者旳社会和经济问题旳杠杆之一。(0.6分)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社会制度构成旳四个要素是( )、( )、( )和( )。(0.8分)

2. 社会学按知识构造,它旳内容可以分为() 、()和()三大类。(0.8分) 3. 民主化过程包括() 、( )和( )。 (0.8分) 4. 社会制度构成旳四个要素是( )、( )、()和( )。(0.8分)

5.美国学者素罗金提出( )学说,维科提出了( )来解释社会变迁旳现象。 (0.8分) 6. 人类学可以分为()和( )两个部分。 (0.8分) 7.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和()三种重要形式。 (0.8分) 8.家庭旳社会功能有()、()、( )和()四种重要形式。 (0.8分)

9. 人口数量变化旳三个重要构成因子是()、()和()。(0.8分) 10.社会组织一般划分为四种类型:()、()、()和()。 (0.8分) 三.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1. 需要是社会生活旳起点。(0.6分) 2. 人与动物旳区别在于劳动. (0.6分)

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四川)形成性考核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社会学概论(四川)形成性考核任 务三参考答案 题目1.新发展观认为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 A.高速的 B.内生的 C.外源的 D.历史的 【答案】:内生的 题目2.政治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A.多党制 B.议会制 C.世俗化 D.民主化 【答案】:民主化 题目3.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 )。A.基本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再社会化 【答案】:再社会化

题目4.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 )。A.拟剧论 B.交换论 C.理性选择论 D.互动论 【答案】:拟剧论 问题5.按照XXX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 )。 A.印象管理 B.个人选择 C.自我坦白 D.扮演角色 【谜底】:印象管理 问题6.在肯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取得回报而行动,并取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A.同享 B.研究 C.合作 D.交换 【答案】:合作 题目7.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答案】:再社会化 题目8.根据社会互动的向度,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属于()。A.角色交往 B.纵向交往 C.横向交往 D.角色交往 【答案】:横向交往 题目9.一个女青年被迫嫁给一个富有的中年人所表现出的角色行为是一种()。A.期望角色 B.实践角色 C.领悟角色 D.规定性角色 【谜底】:实践角色 问题10.社会分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差别造成的?()A.气质差别 B.社会差别 C.意识差别 D.生理差别

[2023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作业练习3)试题含答案

[2023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 形考任务 作业佐习3 轼板&答案 1.人本主义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它追求的是理论、概念和变数的精确性以及在研究目的和结论上的“价值无涉”。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中国属于典型的后发内生型国家。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情感性、集体取向、先赋性、扩散性和特殊性的原则将越来越起支配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库兹涅茨曲线又称倒U曲线,指收入分配差距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自由流动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6.从一定意义上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是一种自然演进的过程,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则是一种人为计划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7.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8.实证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学不应当是价值无涉的,而应当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A.正确 B.错误

9.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就属于次级群体。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1.社会运动是自下而上动员的,采取的是体制外、非制度化的行动方式;而政治运动是自上而下动员的,采取的是制度化的行动方式。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2.社会流动越畅通,社会流动率越高,就越能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中低层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4.社会资本可以像经济资本那样,拥有者可以根据主观愿望将其转让到另外一个人那里,使之受益。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15.有机团结是建立在个体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之上。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6.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完成任务以后,各项冃小组成员就回到原来的部门,项冃小组成员接受双重领导。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7.分层是一个政治概念,而等级则是一个社会概念。 A.正确 B.错误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1838年( B )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A、弗洛伊德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2、中国最早提到社会学学科的是( B ) A、严复 B 、康有为C、梁启超 D、陈千秋 3、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B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三层次是(D )、基本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A、价值观 B、世界观 C、原理 D、方法论 5、(B )就是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能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A、效度 B、信度 C、维度 D、量度 6、(A )就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A、效度 B、信度 C、维度 D、量度 7、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是(A )。 A、实地研究 B、文献研究 C、访谈法 D、问卷法 8、根据收集资料的内容划分,访谈可分为一般性访谈与(C ) A、个别访谈 B、座谈会 C、深度访谈 D、集体访谈 9、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包括(C )、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参看文献,以及附录。 A、摘要 B、关键词 C、标题 D、序言 10、“社会学之父”是(B ) A、弗洛伊德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11、被尊称为“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的社会学家是(A ) A、斯宾塞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12、(D )是全世界第一位专业的社会学家,创办了闻名遐迩的杂志——《社会学年鉴》,并以此为纽带发展出了一个学派——法兰西社会学派。 A、斯宾塞 B、孔德 C、卡尔•马克思 D、埃米尔•迪尔凯姆 13、(B )的“理解社会学”开创了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传统,与孔德、迪尔凯姆等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传统互相辉映、互相补充,共同推动了社会学的发展。 A、斯宾塞 B、马克斯•韦伯 C、卡尔•马克思 D、罗伯特•默顿 14、(A )从反对社会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出发,将各种经典的社会理论遗产与法国特有的认识论传统融合起来,创立了实践社会学,亦称“反思社会学”。 A、布迪厄 B、安东尼•吉登斯 C、哈贝尔斯 D、罗伯特•默顿 15、认为社会复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且具有整体效应的学者是(C )。 A、霍曼斯 B、帕森斯 C、布劳 D、布迪厄 16、1978年12月,中国社会学在(A )等老一代社会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成立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A、费孝通 B、陈达 C、吴文藻 D、孙本文 17、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中心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8、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B )。 A、斯宾塞 B、孔德 C、米德 D、马斯洛

国开形成性考核01315《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课程ID:01315,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形考任务一 题目:1、下列哪个不属于社会工作方法(C)。 【A】:社区工作 【B】:个案工作 【C】:集体工作 【D】:团体工作 题目:2、人的社会化的首要任务是(D)。 【A】:培养社会情感 【B】:学习社会规范 【C】:谋生的基本技能 【D】:独立生存的技能 题目:3、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互动的类型(A)。 【A】:发展 【B】:人际互动 【C】:冲突 【D】:群体互动 题目:4、“镜中自我”是(B)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托马斯 题目: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D)。【A】:为例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法行为 【D】:违规行为 题目:6、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B)。

【C】:严复 【D】:梁启超 题目:7、下列哪项不是角色失调的解决办法(A)。 【A】:角色教育法 【B】:角色层次法 【C】:角色合并法 【D】:角色规范化 题目:8、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互动条件(D)。 【A】:互动的双方一般互为主体或客体 【B】: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C】:参加互动的人都是无意识的 【D】: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之间 题目: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成为(A)。 【A】:角色冲突 【B】:角色扮演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题目:10、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B)。 【A】:晏阳初、李景汉的河北定县调查 【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 【C】:毛泽东你的农村阶级状况调查 【D】:费孝通的江村调查 题目:11、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学的功能(A)。 【A】:道德功能 【B】:社会批评 【C】:描述功能 【D】:预测功能 题目:12、人类历史发展没有经历哪个阶段(B)。 【A】:发展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3)

1404-全国-社会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1分)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 D:《政治经济学批判》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1分)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1分)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冲突的社会功能》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1分)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 D:符号社会学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1分)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谭嗣同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1分)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1分)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1分)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1分)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1分)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1分)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1分)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1分)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1分)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15、社会网络的形态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可以分为()(1分)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D: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16、配偶双方或配偶一方曾有过婚史,而且配偶双方或一方将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子女带到新的家庭,这种家庭被称为()(1分) A:丁克家庭 B:断代家庭 C:重组家庭 D:残缺家庭

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终考任务我要考试试题与形考任务作业练习1-3试题【三套】汇编附答案

2023年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终考任务我要考试试题与形考任务作业练习1--3试题【三 套】汇编附答案 2023年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终考任务我要考试试 题附答案 1.当社会关系的发展已达到高度模式化、制度化的程度,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和均衡状态时,就可以称之为社会结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2.只有正式的群体规范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群体的发展和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初级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特殊取向的关系类型,而次级关系是一种明显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关系类型。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4.分层是一个政治概念,而等级则是一个社会概念。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人群行为不是情绪传播的结果,而是认知传播的结果。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在社会现代化的复杂进程中,人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离开了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将很难全面实现。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7.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变迁受益群体的结构和规模、社会变迁是否与社会发展总方向符合等方面判断这一社会变迁的性质是进步还是倒退。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在近代史上,西方社会变化的核心是理性化过程,因此,西方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理性取代传统和感情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学习、传递,才能得以保存。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0.全球化在给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项目结构、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是刚性增长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2.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与以前一般的社会思想、社会常识基本相同。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2023年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作业练习1--3试题【三套】汇编附答案

2023年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作业练习1--3试题【三套】汇编附答案 [2023春期]国开河南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形考任务 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 1.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项目系统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任务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完成任务以后,各项目小组成员就回到原来的部门,项目小组成员接受双重领导。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组织中的正式结构反映了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或职务)关系,不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而非正式结构的产生和存在可满足组织中成员各方面的需求,因此,非正式结构在 一定条件下对正式的结构起着补充作用。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3.只有正式的群体规范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对群体的发展和运

行有重要的意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中国当代家庭以扩大家庭和夫居制家庭为主,严格执行父系制,母权家庭在逐步上升。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5.初级社会群体过度发达或过度萎缩都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6.初级群体成员间的交往具有情感性,次级群体成员间的关系多数是工具性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7.消费不仅是生活方式,而且是文化形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9.初级社会群体在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减轻心理压力、防止人性异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10.自由流动无定的方向,不能从个别的自由流动中发现社会变迁的性质和趋势;结构性流动是有方向性的,从每一次结构性流动中都可发现社会变迁的性和方向。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A 11.通常,群体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群体决策往往也更容易导致冒险和失误。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