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

昨日思考题思考题(一):最常见的关节结核是什么?最常见

的骨关节结核是什么?最常见的滑膜结核是什么?答案:最常见的关节结核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是脊柱结核,最常见的滑膜结核是膝关节。外科学:关节结核思考题(二):RF 阳性即可确诊类风湿关节炎?

答:不能。RF 阳性只作为参考。确认类风湿关节炎需具备4 条或4 条以上诊断标准。具体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请参照昨日微信推送。

外科学:非化脓性关节炎2011 年第19 题生理学A 型题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B. 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C. 效应器为同一关节的拮抗肌

D. 为多突出反射题目解析

1. 腱反射又称动态牵张反射,是快速牵拉肌腱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是一种单突触反射(D 错)。

2.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在脊髓(B 错),效应器是快肌纤

维(C 错)。

3. 腱反射对辅助诊断疾病具有意义,因其受高位中枢调节,当高位中枢有病变时可以出现腱反射亢进(A 对)。本题可参考《生理学》人卫8 版教材P335。本题答案A

考点讲解

【2017 年大纲生理学(九)神经系统的功能11. 脊髓、脑干、大

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本题的音频讲解请

点击这里哦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

览器中播放13:32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来自医学生考研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1. 脊髓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有许多运动神经元,包括a、B、丫运动神经元,其中a运动神经元是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环节,它发出的冲动直接支配骨骼肌

梭外肌,被称为最后公路。B运动神

经元支配骨骼肌梭内、外肌,Y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梭

内肌。脊髓后角有许多感觉神经元,它们接受躯干、四肢皮肤、肌

肉、关节等的外周传入信息,然后传递给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2. 运动单位

我们将一个a 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多个运动单位的同步收缩就形

成骨骼肌在空间总和的收缩,所以说骨骼肌的收缩是以运动单位作为基本收缩单位的。

3. 脊髓休克

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休克早期由于骶髓初级排尿中枢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而出现尿潴留,随后以脊髓为中枢的反射可发生恢复,因此患者又可出现排尿,但由于高位中枢离断,无法上传感觉和下传冲

动,不能接受高位中枢调控,因此出现尿失禁。

4. 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注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改变骨骼肌紧张或产生相应动作,以保持或改变身体姿势以避免发生倾倒,称为姿势反射。

(1)牵张反射

①概念:骨骼肌在受到外力作用,被牵拉伸长时,引起被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

②感受器:肌梭。肌梭与梭内肌呈串联关系,包裹在结缔组织囊内;肌梭与梭外肌呈并联关系,肌梭这个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梭内肌被拉长或缩短,当梭内肌被拉长时,梭肌感受到长度变化,引起传入冲动增加。

③过程:肌肉受到外力牵拉T肌肉伸长,由于梭内肌伸

长-肌梭被拉长,肌梭感受到长度增长变化-la类传入

纤维冲动增加—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兴奋

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收缩由于梭外肌、梭内肌

是并联关系,则梭内肌也收缩,即骨骼肌发生收缩—由于

梭内肌收缩—肌梭也发生缩短(串联关系)—肌梭又感

受到了长度变短的变化—Ia 类传入纤维冲动减少。

④Y运动神经元平时持续放电,其支配的是梭内肌,但并不引起整块肌肉收缩,而是通过梭内肌来牵拉肌梭感受器,引起Ia 类传入纤维冲动增加,使得肌梭对牵张反射敏感性增加。

⑤类型腱反射:又称动态牵张反射,是快速牵拉肌腱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是一种单突触反射,不能持久进行,易疲劳。其作用是肌肉快速收缩以产生动作,对辅助诊断疾病具有意义。

肌紧张:又称静态牵张反射,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人直立时的站立姿势,是一种多突出反射,能持续进行,不易疲劳。其作用是在肌肉紧张性收缩时阻止肌肉被拉长,对维持姿势,辅助诊断疾病具有意义。

(2 )反牵张反射

① 概念:又称对抗牵张反射。骨骼肌中除了肌梭这种感受器,还有一种感受张力变化的感受器,称腱器官,腱器官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主要感受骨骼肌的张力变化,因此只有牵拉骨骼肌过强、张力明

显增加才能兴奋腱器官。

② 过程:骨骼肌受到一次牵拉强度较强的外力作用

先由于肌梭感受到长度增加—la类传入纤维冲动增加—a运动神经兀兴奋—梭外肌收缩—梭内肌收缩—即整个骨骼肌收缩—发生了一次牵张反射—由于此时张力过强—因此还会兴奋腱

器官—lb 类传入纤维冲动增加—抑制a 运动神经兀—抑制牵张反射—因此反牵张反射的意义就在于防止牵张反射过强而损伤肌肉。

(3)屈肌反射

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反射性引起同侧肢体关节发生屈曲,可躲避伤害,不属于姿势反射,后放电是他的一个特征。

(4)对侧伸肌反射一侧肢体的皮肤受到过大的伤害性刺激—反射性引起同侧肢体关节发生屈曲,对侧肢体发生伸展,这样不仅可以躲避伤害,还可防止一侧肢体过度屈曲导致身体不平衡,属于姿势反射。

(5)节间反射脊髓相邻节段的神经兀存在突触联系,当脊髓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后,脊髓依靠上下节段的协同活动也能完成某些反射活动。如搔爬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

1. 脑干位于中枢和脊髓之间,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的区

域,分别称为抑制区和易化区,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和背外侧分别是抑制区和易化区。

2. 去大脑僵直

(1)现象麻醉后切断脑干,麻醉消失出现四肢僵直、脊柱挺硬、血压不降、角弓反张。

(2)机制切断脑干,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占优,是一种过

强的牵张反射。

(3)分类

Y神经元主要调节肌梭敏感性,a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肌

纤维收缩。

①Y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兴奋脊髓Y运动神经元,使肌梭敏感性增强,转而使a 运动神经元兴奋,出现僵直,其下行传导束是网状脊髓束。

② a 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也可直接兴奋a 运动神经元,引起肌紧张加强而出现僵直,其下行传导束是前庭脊髓束。

(4)去皮层僵直当大脑皮层受损,大脑皮层与皮层下失去联系,出现伸肌肌紧张亢进,表现为下肢伸肌强直,上肢半屈状态。

三、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节

1. 皮层能产生并协调随意运动。

2. 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是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重要区域。

(2)其他运动区辅助区位于两半球内侧面,扣带回沟以上,4 区之前的区域

(3)运动柱

运动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一个运动柱可控制几块肌肉活动,一块肌肉可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

3. 运动传出通路

(1)皮层脊髓束由皮层发出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皮层脊髓束。在对侧脊髓外侧索下行而成的是皮层脊髓侧束,与精细运动相关;在脊髓同侧前索下行而成的是皮层脊髓前束,与粗略运动有关。

(2)皮层脑干束。

(3)运动传出通路受损后可表现为硬瘫(麻痹局限、肌张力减退、肌萎缩明显、Babinski 阴性)或软瘫(麻痹广泛、肌张力过强、肌萎缩不明显、Babinski 阳性)。

四、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1. 组成纹状体(尾核、壳核、苍白球)、中脑黑质、丘脑底核。

2. 作用主要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可能与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自主神经调节、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等活动有关。

3.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1)帕金森病(震颤麻痹)

由于黑质受损T脑内多巴胺下降T脑内乙酰胆碱系统作用增加,常伴有静止性震颤,临床治疗用左旋多巴、东崀宕碱、安坦。

(2)舞蹈病(亨延顿病)

由于新纹状体受损—脑内乙酰胆碱系统、GABA能系统受损,出现肌张力降低,随意运动过多(不自主的上肢头部舞蹈样动作),临床治疗用利舍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