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评价

岩土工程评价
岩土工程评价

6.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1一般规定

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目的:

为尾矿堆积坝安全评价和工程治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内容:

①防洪安全性分析:含山体滑坡、泥石流、防洪高度、防洪构筑物结构等。

②渗流稳定安全性分析:含浸润线埋深,浸润线逸出引起的沼泽化、流土、管涌、地震液化等。

③边坡(静力和动力)稳定安全性分析:含裂缝、滑坡等。

④结构安全分析:变形,错位,裂缝,破坏。

3)岩土工程分析的依据:

①工程地质测绘资料

②勘探和取样资料

③原位测试资料

④室内试验资料

⑤尾矿库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资料

6.2计算参数的分析和选取

1.概化分区:上游式尾矿堆积坝尾砂排放浓度P<40%时,滩面呈正常重力分级。应注意滩面分级的必然性和概化分区的相对合理性。概化分区应以原位测试资料和钻孔取样结合全粒级尾矿颗分资料,各设计标高库面形状、沉积滩坡度、排水井位置和上

游式尾矿放矿方法综合确定。

2.试样分类参数:

①试样分类的相对性和异常试样的必然性;

②原状试样的可靠性;

③试验统计的分区性:堆积坝坡、干、湿滩面、水下,不同埋深。

3.土料强度计算方法和强度指标类别

不同土料的强度指标类别,因计算方法不同,在直剪仪或三轴仪上,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得出相应的强度指标,其数值相差较大,必须要认真掌握。

土料的强度计算方法有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综合考虑了有效应力,而有效应力法要根据固结度来分析其强度值。因此,对软弱尾粘土即使采用总应力固结快剪强度指标时,还应分析其固结程度。对下游坝坡以下的尾粘土(在高坝时往往会出现)因厚度较薄,固结时间较长,有效荷载较高,且在库底设置排渗层后,采用直剪仪固结快剪指标也是合理的。

6.3渗流稳定分析:

1)尾矿堆积坝渗流特点:

①重要性: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尾矿库水面区向下游形成逐渐降落的渗流水面,在堆积坝横断面上显示为浸润曲线。浸润线以下的坝体就承受渗透水压力,其值为渗透坡降水容重与体积的乘积,它与坝坡的稳定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复杂性:由于尾矿堆积体中放矿的不均性,导致大量夹层的存在,因此除主浸润线外尚存在众多的支浸润线:

粗粒土中的细泥夹层可产生上层滞留浸润线

细粒土中的粗粒夹层可产生超压浸润线

放矿水流垂直下渗亦可局部抬高浸润线

③危险性:浸润线逸出形成沼泽化在上升水流作用下土体变松软,强度变低,因此必须予以治理,当渗透水流的渗透坡降大于尾矿的允许渗透坡降则会发生流土管涌现象,由于流土发展速度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酿成大祸。

④可监视性:近年来通过在线监测。由于堆积坝内排渗设施的存在,在暴雨季节,即使滩上洪水位大幅上升,堆积坝体内浸润线变化幅度较小且十分稳定,监视效果较好。

2)设置排渗设施后的渗流分析:

根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浸润线位置局部较高,有渗透水出逸,坝面局部出现沼泽化即可判为病库,应限期整改。根据《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6度地震区上游法尾矿堆积坝“下游坡面浸润线的深度不应小于6-8m。”近二十年来,尾矿堆积坝体排渗设施发展迅速,已成为降低浸润线的常规手段。故渗流稳定分析计算方法亦应作相应调整。

1.浸润线计算应考虑初期坝上游坝坡及堆积坝体内定高度、全坝长、大埋深排渗设施的效用。三维渗流已转化为二维均质渗流。

2.土工排渗设施宜埋放在粉砂层内,对细粒尾砂也可埋放在粉土层内。

3.要充分估计不同土层和不同排渗设施的入渗水头。

4.二维有限元法数值计算必须结合实测浸润线资料进行模拟。

5.设置排渗设施降低浸润线时,应计算最大渗水量,以达到充分排渗。排渗管数量要留有备用,排渗管可顺滩面布置,排渗管的安装应防止机械淤堵和化学淤堵。

6.4 坝坡抗滑稳定性分析

1、设计工况

①正常运行;

②洪水运行;

③特殊运行=洪水运行+地震。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已将上述工况③修改为特殊工况=正常运行+地震。其理由为稀有几率相叠加不可能发生。《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新版亦准备作此调整。

2、计算方法:“宜采用瑞典圆弧法或简化毕肖普法。”两者相同点都是极限平衡法,都采用平面假定。其区别是:是否考虑条间作用力。瑞典圆弧法概念明确,使用悠久,经验丰富。简化毕肖普法计算结果稳定性好,美国规范只采用简化毕肖普法且K正常=1.50。

3、动力稳定性

①常规采用拟静力法。

②有限元动力分析可提供液化范围和应力、应变。

③地震时应防止由于地震挤压波与拉伸波重叠产生的强波,产生的等间距环形危害性裂缝,在地震液化土层超孔隙水压力升高后发生管涌、流土等险情。要求“大震不倒”。

4、存在问题

①我国尾矿库多为山谷型。三向球形滑动安全系数较平面滑动大

1.5倍左右。浙江黄岩铅锌矿、广东连平大尖山K=0.65。

②尾矿颗粒多呈片状,水平成层,而滑弧大部分与水平呈大交角,内摩擦角要增大10%~20%。

6.5 液化分析

目的:查明堆积坝和坝基的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可能性和液化势。

措施:降低浸润线、可增加密度,以增加有效盖重,降低深部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程度。

9、加固治理与抢险

9.1 一般规定

1、加固治理对象:安全度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尾矿库。

2、加固治理原则:土工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

3、加固治理方案:以人为本,确保安全和环保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9.2 加固治理

1、坝体裂缝:

①裂缝分类:

按部位:表面、内部;

按走向:横向、纵向、龟纹;

按成因:沉陷、滑坡、干缩、冷冻、震动。

②治理步骤:查明原因、临时保护、消除源头。

治理裂缝:表层挖填、深部注浆。

案例:伊朗撒尔切斯曼国家铜业公司尾矿库、丰山铜矿、海南铁矿、凡口铅锌矿和广西大厂公路边尾矿库。

2、坝体塌坑

①塌坑分类:岩溶、排洪系统裂缝、初期坝反滤层破坏。

②治理步骤:土工布覆盖、土工布袋装砂砾充填直至稳定。

案例: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广西大厂长坡七级尾矿库、江西德兴铜矿4号尾矿库。攀枝花

3、坝坡冲沟:

①冲沟分类:渗流冲刷,雨水冲刷。

②治理方法:水平排渗或开沟排渗,反滤压坡;增设坝坡排水沟。

4、坝坡滑动:

①滑动分类:

高陡边坡:刚性滑动;(镇安金矿,襄汾铁矿)

软土地基:塑性滑动;(丰山铜矿,鸡笼山金矿)

浸润线过高:液性滑动;(宝山铁矿)

洪水漫顶:溯源滑动;(会东铅锌矿)

地震情况:震裂(液)滑动。(大石河铁矿)

②治理方法:上部卸载,下部压载,放缓坝坡,降低浸润线。

5、排渗:为降低堆积坝体浸润线和提高库底尾粉质粘土和尾粘土固结度,增加强度设置排渗设施:

堆积坝体:排渗席垫,排渗管(沟)井,大口辐射井和贴坡排渗等。

库底最终堆积坝坝顶以下:排渗褥垫,排渗管(沟)井等。

6、抗震加固:为提高堆积坝体的抗震能力,宜采取以下措施:

①降低堆积坝体浸润线;

②加密加固坝体,下游坝脚增设石料压坡体。

9.3 应急抢险

1、险情分类:根据《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号)第20条规定:尾矿库出现下列重大险情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抢险救援,防止险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

①坝体出现严重的管涌、流土等现象,威胁坝体安全的;

②坝体出现严重裂缝、坍塌或滑动迹象,有垮塌危险的;

③库内水位超过限制的最高洪水位,有洪水漫顶危险的;

④正在使用的排水井倒塌或者排水管(洞)坍塌堵塞,丧失或者降低排洪能力的;

⑤其它危及尾矿库安全的险情,泥石流、库岸滑坡等。

2、险情分析:

①严重的管涌、流土等现象:渗流量突然大幅、持续增加,渗流浓度突然持续提高就进入严重状态;

②严重裂缝、坍塌或滑动迹象:裂缝间距由缓慢增长突然大幅持续增加,坝坡出现纵向裂缝合拢就进入严重状态;

③有洪水漫顶危险:洪水位达到最高设计洪水位,降雨强度仍在设计6小时平均降雨强度以上时;

④丧失或者降低排洪能力的:排水管(洞)坍塌堵塞断面大于1/3以上的;

⑤泥石流、库岸滑坡:侵占调洪库容、淤塞排洪系统,激起冲击波浪。

3、抢险对策:

①严重的管涌、流土处:

a、停止选厂生产、降低库内水位;

b、以渗漏点为中心,5.0m半径范围内铺设双层400g/m2土工布,用土工布(禁用编织袋)袋装砂砾料压坡2~5层,再用碎石、堆石料压1.0m厚;

c、在管涌点附近(3-5m范围)增设排渗设施,降低浸润线使该

处水力坡降小于6%。

②严重裂缝、塌陷和滑动迹象处:

a、停止选厂生产、降低库内水位;

b、上部减载,厚度按坡高5%考虑,长度大于裂缝范围5~10m,裂缝区以下。卸土点堆入库内1/3坝高以远处;

c、下部镇压;

d、增设排渗设施、降低后坡区范围的浸润线。

③库内水位超过限制最高洪水位:

a、尽可能打开进水口增大泄洪流量;

b、加高滩顶最低处,避免洪水在滩顶最低处与子坝相接;

c、用防渗土工膜保护子坝,并深入滩面一定距离端部埋入尾砂中,以尽可能延长渗径;

d、用尾砂充填土工布袋装关键临时子坝挡水;

e、用10~20m长水平排渗管降低浸润线。

④排洪井倒塌:

a、停止选厂生产;

b、按设计要求建大断面虹吸式排水管,虹吸高度按5.0m计;

c、抓紧时间抢修排洪井塔或建新排洪进口。

⑤泥石流、库岸滑坡

a、建立应急预案;采用工程措施处理泥石流和库岸滑坡。

b、建立专家顾问咨询库;委托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第二章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1概述 边坡是指建(构)筑物近旁的天然斜坡或经人工开挖后形成的斜坡。边坡工程与滑坡的主要区别在于,边坡工程强调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着重于评价边坡与工程建设场地、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滑坡侧重于地质环境,着重研究各种自然斜坡滑动的成因机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当然,两者并非截然分开,例如,当滑坡发生于建筑场地之内或附近、并对建筑场地与地基稳定性产生影响时,则既是滑坡的问题,也是边坡的问题。 边坡根据其岩土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两大类。岩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是岩体的结构面,土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土的强度。但无论何种边坡,地下水的活动都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进行边坡工程勘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边坡的破坏变形形式主要有崩塌、滑动(平面型、弧面型、楔形体)蠕动(倾倒、溃屈、侧向张裂)与剥落。其特征见教材P.128表2-6-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1)岩土的性质;(2)岩层结构与构造;(3)水文地质条件;(4)风化作用;(5)气候条件;(6)地震作用;(7)地形地貌;(8)应力状态与应力历史;(9)人类工程活动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对建(构)筑物可能有影响的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提出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评价边坡稳定性(即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边坡断面尺寸或验算已拟定的断面尺寸是否稳定合理),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提出潜在不稳定边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测试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如下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条件与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条件; (2)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3)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4)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与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5)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岩土工程勘察实习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实习心得 1月5日,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福州福利院进行现场勘察的观察,通过老师的指导,使我明白了,钻机的工作流程、一根钻杆的标准长度、工程地址钻孔现场记录表的编录方法,具备野外鉴定土的能力以及钻进深度的确定,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钻孔布置及深度确定的问题。 控制性勘探点:为控制场地地层结构,满足场地、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变形评价的要求而布设的勘探点。 取土测试勘探点: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 3个;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取土试样钻孔和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孔数量,一般占勘探孔总数的1/3~2/3,且每个场地不得少于2个。取土试样钻孔占总勘探点数量满足规程要求的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勘探点数量不少于全部勘探点总数的2/3要求。 此外,还了解了勘察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1、不要浪费工作量,不要少钻,更不能超钻,少钻满足不了技术要求,超钻了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如勘探地层和预计地层有出入(如碎石类土累计厚度超过30cm、某岩埋深浅,风化层很薄等),发现土石分界及时通知工点负责人,根据勘探揭示地层情况适时的调整孔深,避免浪费。 2、岩芯及编录。在钻探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掌握一手工程地质资料,这是全面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正确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依据。 2.1、基岩钻孔的编录和要求:认真填写报表和钻探日志。要详细记录钻具陷落、进尺较快、漏水、孔壁掉块、垮塌等的深度。钻探深度和岩性分层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5米。岩芯采取率一般不小于80%。岩芯按顺序编号,妥善保管。终孔后编制钻孔柱状图和说明书。 2.2土层钻孔编录:土层钻孔的钻进速度较快,下钻提钻频繁。所以要求地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探析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探析 摘要: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岩土勘察与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物理 力学性质方面,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施工区域岩土 体的承载力、容重和极限摩阻力,岩土的孔隙比等指标也得提供。结合笔者的实 践工作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必要性,探讨分析了当前岩 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措施,最后对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必要性;问题;措施;注意事项 一、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必要性 任何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都必须首先开展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才能保证 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为工程项目的规划提供了厚实的地 理环境基础,是所有工程建设的根蒂。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工程勘察与设 计需要对相关的内容以及工作方式进行改变,才能够适应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 这也就促进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的持续发展,实现了其从“工程勘察”逐步向“岩土工程”方向转变的可能。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岩土勘察与设计工作在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整体上还是有很多弊 端的。 1、勘察设计成果质量不高。很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已经用自负盈亏的 方式代替了行政拨款,全面实施了企业化。所以部分勘察设计单位为了获得利益,不惜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放松,成勘察设计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集中体现 在这样两个方面:①由于勘察时间减少,为了达到对应的工作量,只好采取压缩工程成本的方式。同时为了盈利,而对勘察成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②钻探与取样过程不符合对应的标准,为了压缩时间,勘察过程中可能采用2~3m 采样一次,导致分层不够准确,抑或造成部分稀薄地层不能勘察得到。而且在取样过程中不 使用取样器,而直接使用原状土样。 2、勘察设计水平良莠不齐。我国有少数企业的勘察设计水平相对比较高, 但是大多数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这就使得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资质较低,而且 其提交的成果水平较低。即使是一些资质为甲级的单位其成果水平也受限,有的 提交成果甚至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错误。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勘察方法的 使用方面,只有少部分的单位有能力去开发,大多数的单位仅仅依靠传统方法, 使用生搬硬套的方式。这要求相关部门的政策在导向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水平的 提高,而不是少数单位能力的拔高。 3、勘察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普遍低。尽管工程勘察已经革新,但是在实际 的操作中还是状况百出,勘察设计水平根本无法与国际接轨。这种在技术和体制 上与国际不接轨的现象,还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市场逐步对之予以完善, 实现国内与国际的接轨。要求国际在响应的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过程中,要鼓励 更多的勘察设计单位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免因为封闭而自成体系。 三、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措施 岩土工程勘查设计对工程施工的预防预测则尤为重要,这主要有两种方案: ①需要按照岩土勘察资料的特征等,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选取更为合适的方案来提升岩土勘察的质量和经济型;②岩土勘察与设计一定要满足施工的需要,按照设计的文件能够顺利进行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质量评价等工作。地质的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稳定性评价部分) (第二册共二册) 院长: 总工程师: 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二年十月

岩土工程勘察(稳定性评价部分) 主要责任人及岗位 生产单位负责人: 审定人: 审核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目录 1前言 (1)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1)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1)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1) 2.3坝体稳定性计算 (2) 3影响坝体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工程措施方案 (5) 4降低浸润线后的坝体加高计算 (5) 5结论与建议 (7) 附图一:坝体稳定性计算图(现坝高) 附图二:坝体稳定性计算图(坝体加高20m)

1前言 xxxxx尾矿库、尾矿堆积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受龙钢集团公司木龙沟铁矿委托,根据xxxx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之技术要求(见附件),由我院于2006年7月~8月完成。 本册为坝体稳定性评价报告。 2稳定性分析与计算 2.1坝肩稳定性分析 据工程地质测绘结果,初期坝和堆积坝的左、右坝肩,山体形态自然完整,基岩裸露,无影响坝肩稳定的不利组合的结构面,也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坝肩稳定,有利于坝体稳定和继续加高。 2.2初期坝及后期堆积坝稳定性分析 据调查,尾矿库初期坝为一不透水浆切片石拱坝,坝体完整,整体强度较高,未发现切石松动、坝体裂缝等变形破坏的痕迹,地基持力层为⑥-2层中风化白云岩,坝肩支撑于两侧的基岩上,坝基及坝肩的地质条件良好,初期坝的稳定性好。仅在坝面上发现有多处渗水、漏水现象,目前不致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在初期坝坝顶之上已筑有7级尾矿堆积的子坝,各级子坝高度1.60~3.80m不等,其中第三级子坝最高,达3.80m,堆积坝总高度约17.1m,总坡度比约1:3.1,各级子坝坡度约450~600,坝体形态较规则,坝体上未发现裂缝等变形破坏特征,干面滩长度约60m,综合分析认为,现状态下堆积坝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据钻探揭露,坝体内浸润线较高,初期坝上方第一级马道处地下水位埋深为1.20m,已接近了初期坝顶,各子坝地下水位在排矿时接近了地表,在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1 总则 1.0.1 为了使院属各勘察处广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深入地准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 15-38-2005)等强制性标准以及其中的强制性条文,紧密结合具体的岩土勘察工程,提高专 业技术水平及勘察工作成果质量。使院属各勘察处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尽量做到与市 建委规定一致、与国家规范规程一致、院属各勘察处一致。保障勘察成果质量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为资质晋升及培养跨世纪高水平、高技术人才,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实施细则包括基本规定、岩芯钻探、取样、原位试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1.0.3 本实施细则只针对一般的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未涉及的其它有关岩土工程勘察内容及要求和其他专业性强的岩土工程勘察(如水利、铁路、公路和桥梁等),尚应符 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行业勘察标准、规范的规定或ISO的有关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岩土层分类 2.1.1 岩石分类,按成因、强度、风化程度进行分类,划分出残积土、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对于硬质岩类(主要指花岗岩类、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0MPa)的风化程度应按标准 贯入试验击数(不校正)N′≥50击为强风化,N′=30~50击为全风化,N′<30击为残积土;其它岩类N′≤50击为残积土,N′≥50击为强风化。各风化带分类的野外特征及其它参数指标 详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A的表A.0.1~A.0.6。 2.1.2 土层分类,应按成因、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进行分类。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碎石土类和砂土类还可根据颗粒含量、颗粒形状进一步细分,详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17~20的4.1.7~4.1.14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性土如广东地区的淤泥、淤泥质土、花岗岩残积土、膨胀土、红粘土和人工填土的准确细分详见《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J 15-31-2003)P21~22的4.1.15~4.1.20的有关规定。 2.1.3 建筑石料分类与等级及其用途分类与确定应执行相应的规范划分标准和参照《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2.2 岩土层定名 2.2.1 岩石根据习贯使用风化程度及颗粒综合定名,例如强风化花岗或强风化细粒砂岩,矿物特征较为明显,可定名为强风化细粒石英砂岩等。 2.2.2 土层综合定名可考虑成因、年代及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及其状态,可将野外定名结合土工试验给予更正,如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或将成因、年代作为代号直接定名为粉质粘土。2.3 岩土层描述 2.3.1 岩石主要描述成因或年代、名称、颜色、颗粒,岩石的主要矿物(以云母为主或含量为75%,其它次之),结构、构造及风化程度(岩心破碎程度指碎块、饼状、柱状及长度)、裂隙(风化、构造),亲水特征(遇水崩解、软化现象呈粉粒或粘粒),风化性(半岩半土状或 风化岩为主、均匀或连续)。 2.3.2 土层重点描述成因(冲积、洪积、淤积、残积、坡积),矿物组成、颗粒形状(粘、粉、砂粒等)及含量。对砂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验实际击数N′划分为松散(N′≤10)、稍密(1030);湿度按饱和度Sr(%)划分为 稍湿(Sr≤50)、湿(Sr=50~80)、饱和(Sr>80)。粉土应描述密实度,按标准贯入试

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性以及措施

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性以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19T15:25:56.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陈艳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工程新时代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勘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广西力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和工程新时代的背景下,岩土工程勘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岩土工程勘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提高对地形的良好分析,确保工程的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关注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以及措施,当前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与实施的主要内容,以及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从四个方面对岩土勘察技术在我国各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勘察技术;重要性;问题;措施;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勘查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很难在各种工程建设和施工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常岩土工程勘察受到机械设备和操作技术的限制。整个调查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整个调查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综合勘探技术的运行,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剪切波反射技术和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等。结合项目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对岩土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真实客观的反思,提高勘探成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随着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勘探技术也得到了优化和更新。在这个阶段,综合测量技术已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普及广泛使用,已经使岩土工程企业高度重视。对于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综合测量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有必要对施工场地环境和土工土壤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将结果作为土壤稳定性和承载力的重要参考。为了保证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计算数据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将施工现场计划和建筑总体规划转移到施工单位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可能对建设项目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在计算土壤承载力和稳定性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际要求,为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项目位于地震设防区,则需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确定施工场地的类型。分类标准基于涂层液化的沉降敏感性,计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涂层液化指标完全确定,积极应用高科学解决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由于工程基础直接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因此对项目的整体质量有间接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该系数为基坑降水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有必要及时判断施工的土壤类型。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技术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许多高校都没有任何与岩土工程调查相关的专业。有些学校设立了相关专业,但他们对课程和教学内容并不十分重视。他们中的大多数解释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开始相应的实践教学。这种情况将使学生初步了解岩土工程勘探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严重不足。学生毕业后可能会面临就业困难。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缺乏先进的勘探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将导致调查结果不准确和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调查数据的差异但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多样的。首先,由于岩土工程相关的专业就业不是很乐观而且工作环境非常困难,高校相关专业的入学人数很少,学生在申请时会选择避免这种专业。其次由于人们对岩土调查相关行业不够重视,许多地方部门未能对资源缺乏给予正确和全面的了解资金短缺直接导致勘探技术滞后,在新时代工程调查的具体需求无法满足。我国有关部门对调查技术的优化和调查人才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这不仅造成了岩土工程勘察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导致了勘探技术的改进和优化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措施 1、高密度电阻率技术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技术,是通过对岩土介质中的差异进行合理利用,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施加电场与勘察地点,通过地下传导电流分布情况及具体变化情况的监测,实现对岩土性质的准确判断,高密度电阻率技术是建立在常规电法前提下而形成的新型勘查技术。该技术能够对装置大小、排列以及位置等进行测量,对地下电流分布给予全面监测,从而实现地面电场变化规律的有效探测,对地表电阻率展开精确计算,严格按照电阻率实际变化规律对岩土性质进行判断。 2、多道瞬态面波法的应用 岩土勘察中应用多道瞬态面波法具有多种优点,例如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不用进行钻孔,并且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多道瞬态面波法是通过对波的性质进行科学利用勘察沿途性质,与波的扩散以及岩土物理性质等相关性相结合对岩土多种参数给予判定是该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出勘察数据,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3、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的应用 岩土勘察的相关研究表明,介质波的不同应用能够获得不同的阻抗差异,简单而言,就是反射波会在进入到地下介质之后产生极为明显的转变,特别是遇到较大介质时,反射波振幅会得到显著降低,之后再按照已有相关资料计算并分析波幅,从而对反射层不同层次给予准确确定。反射波向下传送时会出现反射波,专业勘察仪器会将这些反射波进行收集并记录。反射波经过不同介质时,其传播途径会对出现相应的改变,分析这些变化能够实现对岩土性质的准确判断。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来说,具有分辨率高、波长短等多种优点,并且介质不同也不会发生较大改变。 4、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的应用 太阳风所形成的电磁波作为激发场源,应用探测仪点频记录方式实现对地表不同深度反射而来嗯恩电磁波信息进行接收,并且严格按照所接受电磁波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岩土性质给予判断,这种技术就是大地电场岩性检测技术。在岩土勘察中该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其一,探测仪体积较小,应用时便于携带;其二,应用中不会对野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其三,所测数据精确度高、误差小,并且能够按照实际工程建设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其四,不受高压电源、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场源极为稳定。 5、横波反射技术的应用 横波反射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原理上与多瞬面波技术相似,是通过对面波特征及物理学基础进行操作。因为面波传播速度会受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 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月1年2017 期:日察勘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分析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随后说明了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最后以具体工程为例,论述了岩土工程中水文勘察的具体内容。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hydrogeology plays a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on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quirements, then illustrates the geotechnical hazards caused by groundwater, the specific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hydrologic surve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ing, hydrology geology 中图分类号:p641.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广州市建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委托,对其拟建的广州珠光路综合楼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分布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分布状况,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透水层的渗透性及地下水的腐蚀性情况,以及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基坑开挖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及地基岩土的承载力作出评价,为基础、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适用、可靠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知识

第二篇岩土工程勘察 第7 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知识 7.1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它是以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学、弹塑性力学和结构力学等为基础理论,并将其直接应用于解决和处理各项土木工程中土或岩石的调查研究、利用、整治或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 根据我国近二十年来推行岩土工程体制的实践总结,岩土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检验和监测、岩土工程监理等,涉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7.2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程序(即主要工作环节)可分为 ①编制勘察纲要、 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③勘探和取样、 ④岩土测试、 ⑤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的编制等。

7.3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一个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可根据其工程的重要性、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三方面因素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反映该勘察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因而是勘察工程管理、确定勘察工作量和技术要求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2001),岩土 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步骤是先将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各分为三级,然后根据三者的不同组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①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②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③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对于工程重要性,由于涉及各个行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上述划分标准仅是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30层以上的可定为一级,7?30层的可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可定为三级。应注意这一工程重要性划分标准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划分略有差别。 2)场地等级划分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论文

我看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是一门包括岩体工程和土体工程的学科,就工程学科而言,要处理好各种条件下的低级,确认工程建筑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就必须具有地质学、材料学、实验及力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包含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的分支称为岩土工程。在我国,因不同的历史沿革形成了以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为学科的传统岩土工程和包括土力学、基工程、岩石力学和地下工程、工程地质三个领域的广义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建筑物地基时起着其上结构和各种荷载的支撑于传力的作用;作为地下工程,其周围岩土体通过围岩对建筑物起着施力的作用等。就岩土工程本身而言,由于多种因素的不确定性看,因此,要获得准确分析资料和设计参数往往难度很大,其复杂性也反映了岩土工程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的技术与任务包括岩体和土体的工程性质及评价、岩土工程勘察、土地基和岩石地基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岩土边坡工程、滑坡治理、地下洞室、岩土工程爆破、岩土工程防护技术、原位测试技术、土工聚合物等。由于对此的认识与了解不够,这里只能粗略地介绍一些关于岩土勘察的知识。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是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从而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或改造其不利因素,进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岩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1、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即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质量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2、查明工程范围内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的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治理所需的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得岩土工程问题,并依此提出对应的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建议。4、对建筑地基做出评价,并对基础方案、岩土加固与改良方案及其他地基设计方案。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6、为现有工程安全性评价,拟建工程为现有工程的影响和事故工程的调查分析提供依据。7、指导岩土工程自爱营运过程和使用工程的长期预测,如建筑物的沉降与变形等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检测、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等。其中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初期阶段进行。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和初步勘察阶段,工程测绘和调查发挥重要作用。为体现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服务的宗旨,勘察阶段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由于岩土工程设计划分为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又称“选址勘察”),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勘察阶段。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正是在第一第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详细勘察阶段可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对某些地质问题做补充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实际是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面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根据野外调查和测绘的结果,绘制工程地质图,以此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情况。此法是率先进行的勘察工作,具有指导勘探、测试等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但单靠此法无论在认识的深度和定量评价的要求上都是不够的,还必须实施其他勘察方法,特别是需要通过勘探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重点

泰通小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总述 (一)工程概述 拟建泰通小区位于邯郸市东部东小屯中街与兴华路交叉口东北角。受邯郸市远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该工程包括1 栋高层、裙楼及地下车库,拟建高层为地上17层, 地下2层,拟采用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约 6.00m,基底 压力(标准组合)320k 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拟建裙楼为地上2 层,地下1 层,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6.00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lOOk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地下车库为地下1 层,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约6.00m,基底压力(标准组合)100kP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该工程高层部分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其余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及依据规范 依据有关规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勘察纲要,达到了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 判定该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有无不良地质作用。 2查明场地的地层情况、均匀性,软弱下卧层的分布情况,各层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液化可能性做出评价。 3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及其腐蚀性,地下水位 季节变化规律,评价场地土的腐蚀性。

4提供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对基础设计方案提供建议, 对地基处理方式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参数。 5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 6确定覆盖层厚度及场地土类别。 7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的有 关要求。勘察依据的主要规范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岩土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 J) /T48--200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 标准贯入试验》SL237-045-1999

最新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

绪论 一、岩土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1、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2、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 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特点 具体任务归纳如下: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1 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决定的。首先应分别对三项因素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划分。 (P7 表1-5) 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勘察工作划分为规划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图勘察四个阶段。 1)规划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也称为选址勘察,其目的是要强调在可行性研究时勘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重大工程更为重要。 2)初步勘察: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密切结合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提出岩土工程方案设 计和论证。 3)详细勘察:详细勘察的目的,是对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 防治工程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4)施工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还需要进行施工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试卷及答案

课程试卷3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土作为工程地基和工程环境时,按有机质含量可分为() ①无机土②有机质土 ③泥炭质土④泥炭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的附图包括() ①钻孔柱状图②工程地质剖面图 ③实际材料图④基础设计图 3.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的等级主要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即()。 ①简单场地②中等复杂场地 ③很复杂场地④复杂场地 4.对岩溶规律的研究与勘探应遵循() ①从点到面②从面到点 ③先地表后地下④先地下后地表 5.在我国抗震防震标准中,地震烈度可分为() ①破坏烈度②非破坏烈度 ③基本烈度④抗震设防烈度

6.特殊性岩土是指具有自己独特的工程特性的岩土,例如() ①无机土②湿陷性土 ③红粘土④老粘土 7.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技术行为准则() ①实践准则②判据准则 ③工程准则④地质准则 8.液化土层的液化危害程度可按其液化指数不同分为() ①轻微②中等③严重④很严重 9.岩溶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一般包括() ①场地稳定性评价②岩溶发育过程评价 ③地基稳定性评价④洞体地基稳定性评价 10.根据所施加荷载的性质的不同,触探可分为() ①标准贯入试验②动力触探 ③轻便触探④静力触探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岩土的变形、强度和稳定性应定量分析,场地的适宜性、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可仅作定性分析。() 2.全新活动性断裂,在我国地震和工程界中,一般是指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的断 裂。()

3.膨胀土是指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特性的土或具有显著的失水收缩特性的土。() 4.在高层建筑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了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必须的设计计算参数,应同时进行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5.在高层建筑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取土试样和作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全部勘探点总数的2/3。() 6.岩土工程勘探就是指采取某种技术方法去揭示地下岩土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具体可分为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 7.为保证工程地质测绘精度,除在测绘时应满足测绘技术要求外,测绘所用的底图的比例尺应比成图比例尺小一级。() 8.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开展施工勘 察。() 9.钻孔取土器应根据土样质量级别和土层性质选用,对于采取Ⅰ级原状试样,必须选用薄壁取土器,采取Ⅱ级原状试样,可选用薄壁取土器或厚壁取土器,Ⅲ、Ⅳ扰动样则不需取土器。() 10.为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应尽量使建筑物的震动周期与地基的卓越周期相一致。() 三、问答题(共65分) 1.什么是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什么?(15分) 2.简述宏观液化势的初判条件与地震液化的微观判别条件。(15分) 3.什么是勘察纲要?其内容主要有哪些?(10分) 4.简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及其附图的主要内容。(20分)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书

程 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案 院 系 : 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 勘查技术与工程 09-1 班 学 号 : 20092702025 姓 名 : 黄顺勇 指导教师 :文瑜、张紫昭、冯庆高、储春妹 2011 年 12 月

成绩考核清单

目录 1.工程概述 (2)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概述 (3) 3.勘察应遵循的规范、规程和依据 (4) 4.勘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5) 5.勘察方法、技术措施与工作量布置 (6) ⑴不良地质作用 (6) ⑵岩土层结构 (6) ⑶岩土层的各种岩土参数、工程特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7) ⑷水文地质条件 (8) ⑸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及抗震设计参数 (8) ⑹桩基设计参数的确定 (9) ⑺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参数的确定 (9) 6.预计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提供的主要技术参数 (10) 7.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2) 8.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14) 8.1工期进度目标 (14) 8.2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 (14) 9.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 10.结语 (16) 费用预算 (17)

1.工程概述 拟建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工程位于二环西路原“江苏省煤研所开发基地”院内。 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项目为一个由多层和高层组成的住宅小区,由3幢6层条式住宅(设半地下室)、2幢板式11层住宅(设半地下停车场)。另外二环西 路规划3层商业用房作为配套。总住宅面积24586㎡,商业用房1523㎡,总用地面积18.30亩。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乙级。 各建筑位置见图1:煤研所职工住宅小区总平面图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分析与评价 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为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影响。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本文结合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及地下水的腐蚀性,说明了岩土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及重要性。 标签: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 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中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又常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既是构成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中的重要环境要素,成为改变岩土体特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以往常规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部分成果只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一般性的评价,很少能结合基础设计、施工的需要来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影响、危害、预防和治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研究的不深入,导致因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 1 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估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内容:①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②工程勘查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③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 2 地下水的腐蚀性 2.1 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建筑物危害分为多种,这里对潜水型作下探讨,其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补水来源主要是人工灌水

2019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规范

2019年度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 所使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一、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6.《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2015)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 8.《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 9.《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10.《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07 J124-2007) 1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 1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5.《水运工程地基设计规范》(JTS 147-2017) 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93-2017 J464-2017) 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2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2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 J447-2016) 2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290-2014) 2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 2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 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2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 J449-2016) 2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3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 32.《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 50942-2014) 33.《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 J1407-2012) 3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 J1408-2012)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 3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3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38.《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 35047-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