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新闻信: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民间最早的报纸。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

传播形式。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是欧

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需要罗马的消息,于是有

人抄录了政府公报,分送各地并领取薪金。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

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

俗等。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2、《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罗马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

方式之一。公报一般写在布告牌上,除了这种方式,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

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3、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

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的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报刊提供重大消息。

是为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提供新闻而建立的实体。通讯社可以是销售新闻

的公司(如路透社),或与其它分享新闻资源的报纸协作写作机构,或是政府机构。通讯社通常提供可以被其它新闻组织直接利用而不需要大修改的文章,然

后把它们出售给其它的新闻组织。它们通过有线服务(开始是电报,今天是互

联网)提供大量的文章。而公司、个人、分析员和情报局也被它们描述为通讯

社的信息来源。通讯社出现与19世纪初的欧洲。和商业报刊一样,都是工业

革命的产物,同时也是一对双胞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因。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UNESCO)的著名报告说:"通讯社的创办既有助于办起大宗发行的日报,

同时也是继办起这种日报后出现的。"

4、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

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而以黄色

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色报纸了。

5、《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有时简称为"时报"(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美国高级报

纸/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由于风格古典严肃,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

6、《泰晤士报》《泰晤士报》(英语:The Times)是英国的一份于全国发行的综合型日报,是一张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报纸。昔译《太晤士报》。

《泰晤士报》隶属于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针砭时势读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购后,《泰晤士报》风格渐趋保守。

7、政党报纸

简答

1、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的共同规律

首先是社会的需要产生近代新闻传播业,然后是在政治斗争中传播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在作为政治工具进入历史舞台的同时,它也在争取自身的发展空间,从封建专制制度那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争取新闻出版立法。登上历史舞台的各种政治力量把新闻传播当作工具,因而出现了政党报刊。最后,报刊业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开始了向独立化、商业化和大众化演变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开始的时间和完成的顺序也许是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说,到世纪下半期,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开始了这一过程。

2、媒体数字技术的优势

3、大众报刊产生的背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背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西方的新闻传播在制度初步建立之后,也开始了一次巨大的变革--通讯社和大众报刊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是西方报刊新闻传播走向成熟的时期,其成熟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对新闻的认识不断深化、记者队伍的建立和编辑的专业化,而且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报道方式的变革,体现在媒介的发展和新闻传播及时性、准确性的提高,新闻传播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大众媒介在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中发展成了

一个重要的社会产业,其生产的产品就是社会的注意力和社会舆论。过

去非组织化、非常态化的社会舆论,在新闻媒体的推动下开始成了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过,在新闻的社会公共性得到实现的同时,与过去的政治因素一样,新闻的商品性特征开始成为困扰新闻传播发展的新因素。

②特点:

A、大众报刊开始了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价值的探索。

B、大众报刊都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开始了产业化经营。

C、在报纸的内容和形式上,大众报刊开始迎合大众的需要,从以政治报道、评论为主转变为以各种新闻为主,除了政治新闻,还大量报道经济、社会、文体、教育、地方新闻及人们感兴趣的一切消息,甚至还刊载一些知识小品、文学连载等。在文风上,也抛弃了说教性的政治语言、深奥难懂的书面语言而代之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及生活口语。在排版方面摆脱了过去的严肃、呆板,使用多行标题、图片、花边等使版面生动,富于变化和活力。

D、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众报刊定价低廉,所以又称为"廉价报刊"。

4、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网络传播拥有鲜明的特点,即高度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

化,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发展趋势表现在数字化、交互性和汇聚

与融合几个方面。

A、传播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B、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的无限性。

C、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不足:权威性和可信度。一般新媒体的可信度不如旧媒体。这方面,

网络新闻存在先天不足,因为缺乏审查和有限管理、流动性太

强、新闻发布者身份不固定,新闻的可信度被大打折扣。

)数

量影响质量。由于报道的速度太快、内容太多,质量自然大受影

原创性和采访权,现在一

响,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很少。

些大型网站如"美国在线"、"雅虎"等都没有自己的专门记者和

独家的消息来源,所谓独家报道多是一些在线访谈。其中原因

之一是费用太高,商业上不划算,原因之二正式采访在一些国家

的法律中不允许。这些因素制约了网络新闻的发展,不过也在

克服之中。

5、苏联时期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

前苏联的新闻传播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新闻体制,也可以称

为国有国营的体制、党报体制或宣传型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

广播电视与政府和执政党的高度一致。报刊广播电视被看作是

党和政府的宣传及政治工具,而对传播媒介的管理又是党和政

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这种单一体制的利弊十分明显。其利有二:国有国营

媒体的节目品位高、内容严肃,几乎没)配合有刺激性内容;

政治和社会运动,使媒体的政治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过分强调政治和宣传不利于媒

其弊端也很多,主要表现在:

介的其他功能如娱乐功能、信息传播乃至经济功能的发挥;

内容过分严肃单

管理过严不利于传播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调导致观众流失;)一种声音不利于政治监督和民主。

论述

1、简述报业垄断的发展过程以及评价

答:①初期垄断的大众传播事业: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在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中产生丁早期垄断现象的萌芽。由于大众传播事业早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系中出早期的手工作坊式的个体经营发展成为一个丁商性质的企业组织,由于大众传媒机构完全是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原则--追求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剩余价值来进行运作的。于是,传播事业中垄断现象的出现使在所难免了。初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垄断现象主要集巾在这些传统的纸介媒体领域之内,一个重大的、日益

突出的垄断特征便是--垄断"报团"(又称"报系")的出现。美国的早期垄断"报团"主要有:斯克里普斯报团、赫斯特报团、芒西报团等。

②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垄断现象义重新"抬头",开始了它"蚕食"新闻传播事业的进程。二战后西方国家新闻传播领域垄断现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战前单一的报业垄断横向发展到多种新闻传媒形态.再延仰到其他的产业金触领域,最后亢2l世纪前后,发展成为以跨国传媒国际公司的形式.垄断经笛全球化多种产业和大众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垄断链条现象。

2、发展中国家对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的设想和进展的前提

3、当前世界上广播电视有哪些管理体制,试加以比较分析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提问】 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 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 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

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遍布全球,从最初时候的十几万发展到了上百万,人种开始分化,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创造了壁画文化,有了原始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和氏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了。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 大约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活的历史,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它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了。耕种补充或取代了狩猎,饲养家畜、栽培植物成为生存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开始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磨制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地球上的人类在缓慢地发展到了上千万人的时候,拉开了自然史过渡到文明史的序幕。 文明史的最早发展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水和火一样,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而另一个大智者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因,可见自然因素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古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铜器,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且发明了图形文字。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那时这个地区有几百万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就把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传播渊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 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 3.竹、露布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 二.孙樵和开元杂报 三.敦煌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 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 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竹筹、揭帖、旗报、排报 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 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收受)(发抄)(抄传发行) 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 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 4.提塘报房:雍正 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 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 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 (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 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印度 新闻传 播史

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 (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4)1785年加尔各答出版的《东方杂志》,是印度第一家杂志。 (5)1802年作为英国锡兰管区的官方机关报《政府公报》(Goverment Gazette),是为现在斯里兰卡最早的现代报纸。 (6)1836年,英国人在缅甸毛淡棉创办《晨星报》和《毛淡棉纪事报》,是缅甸最早的现代报纸。1845年,在英属印度西部沿海城市卡拉奇,英国人纳皮尔爵士创办官方报纸《卡拉奇广知报》,是现在巴基斯坦最早的现代报纸。1850年英国在达卡创办的《达卡新闻》,是现在孟加拉国最早的现代报纸。 这些报刊全部为英文,以在印度的英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3.新闻政策 (1)第一家报纸《孟加拉公报》出版后不久,就由于触犯了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出版者希基一度被关进监狱。印度远离英国本土,英国中央政权对其鞭长莫及,殖民当局的新闻政策常常因总督个人观点的变化而变化。

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阅读书籍介绍 1、名称:《打开历史的尘封——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2、作者:郭武群 二、读书目的 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在新闻史上是一条绵延不断靓丽多彩的风景线。本书选取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的文艺副刊做了深入剖析。阅读此书能够对民国时期的文艺副刊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此时期文艺副刊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那个时代文艺副刊和当代文艺的关联点。借鉴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中的优秀思想,指导现代报业文艺副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读书内容 第一章文学与报纸联姻 1、主要内容 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历史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起源。 2、读书心得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端绪。中国报业的兴起是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渗透同步的。从1874年2月4日第一章国人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诞生开始,中国报业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发展。19世纪末迎来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期,中国近代报纸也开始注重本土化。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就是在国人办报的大环境中孕育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关于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当时新闻来源的不通畅和事实稿件的匮乏,办报人不得不以“诗词杂搞”等填充报纸版面中所留出的空白,以保证报纸如期出版。另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报职业激烈竞争是导致文艺副刊生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初期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字与报纸中其他形式的文字的相通性;中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都促成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是报纸成型后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章精彩纷呈的民国报纸文艺副刊 1、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概况以及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名报文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王润泽《中国新闻传播史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圣

第三章本土新闻业的诞生与早期国人的办报活动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人对西人办报活动的模仿和跟进 1.国人最初对报刊的关注 对待新式报纸,国人最初的态度是抵制,但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衰弱,西方势力在中国的强大,西方带来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思想开始进入国人视野,作为新知识植入中国的重要载体的报刊,渐为国人所接受。 (1)清末官员的译报活动 译报是国人接触外报的开始。清末洋务派高官常有内部译报活动。 ①“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

1839年林则徐为禁烟来到广州,为了解“夷情”,他组织翻译团队,购进各地报纸进行翻译,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称为“澳门新闻纸”。这是中国最早的译报,对于当时政府机构了解外情起到一定作用。 在该报基础上,林则徐选择部分内容加工、润色,编成《澳门月报》,后被魏源收入《海国图志》,受林则徐影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夷情备采”的译报思想。 ②《西国近事汇编》 译书译报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868年6月,江南制造局附属机构翻译馆建成,1873年4月起着手译报,名为《西国近事汇编》,连续出版到1899年,对当时国人了解世界大事有极高参考价值。 (2)洪仁玕的报刊理想 洪仁玕(1822—1864年),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报刊思想。其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报刊思想如下: ①报纸是沟通社会各阶层信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 ②报纸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手段,可以通过报纸去“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③提出设具有独立功能的“新闻官”,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进行监督,以便加强中央政府权力。还设想允许民间办报。 ④提出了报纸的文风问题。洪仁玕提倡浅明文体,并把真实作为新闻文风的首要标准和最高原则。 洪仁玕的这些新闻思想主张虽然没有实践的机会,但这毕竟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关于新闻事业的设计思路,显示出近代国人把近代新闻业嵌入国家制度及其所起作用的构想。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在692年,新罗国出现“寄别报”,这是一种类似新闻书信的手抄件。韩国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雕版印刷品原件。1392年,朝鲜国官方出版过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古代官报《朝报》(类似中国的邸报)。 一、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由于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威胁逼迫,朝鲜被迫打开国门,从“隐士之国”走向文明开化。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大韩国签订“合邦条约”,大韩国灭亡,被并入日本。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半岛形成南部的大韩民国和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的现代新闻业是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日本灭绝民族文化的殖民统治,使得朝鲜民族现代新闻业的继续发展遭受到灭顶之灾。 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日本统治时期顽强斗争的朝鲜民族新闻业 李承晚时期(1948—1960年) 控制和反控制中成长的大韩民国新闻传播业 朴正熙时期(1961—1979年) 全斗焕时期(1979—1987年) 1987年《6.29宣言》:韩国新闻政策的转折点 韩国新闻政策的演变脉络 报纸 韩国新闻传播业的格局 广播电视 通讯社 公民新闻网 韩国新 闻传 播史

(1)《朝鲜申报》 在朝鲜最早出现的现代报纸是一群日本商人于1881年12月在釜山创办的《朝鲜申报》,印刷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这张日文报纸主要服务于日商的信息需求。 (2)《汉城旬报》 第一家朝鲜人创办的现代报纸是《汉城旬报》。1883年10月31日,李氏王朝统理衙门下属的博文局创办《汉城旬报》,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它是由王朝官方出版的现代性质的报纸。 它主要翻译来自外国报纸的消息,编辑谨慎,言论平和,是一份官员必订、供知识分子阅读的报纸。1884年12月4日,在甲申政变中,《汉城旬报》的设施被烧毁。 (3)《汉城周报》 1886年1月25日,博文局再创办《汉城周报》,该报有14名编辑,汉文与彦文混用。这是朝鲜报纸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起点。该报每期18页,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 国内新闻仍然带有类似中国邸报的性质;国外新闻多抄自上海的报纸,是现代报纸的模式。该报接受广告,可以订阅,但是价格很高。1888年,《汉城周报》由于经济困难而停办。 (4)《独立新闻》 1896年4月7日,朝鲜旅美博士徐载弼了创办了朝鲜最早的民办报纸《独立新闻》。该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该报为周三刊,每期4版。读者包括市民、知识界和王朝内的外国人。 1899年12月,徐被朝廷中人排挤出国,报纸停刊。为了纪念这份报纸,1957年,韩国新闻界将该报的创刊日4月7日确定为“新闻日”。 (5)《每日新闻》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课后习题(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答:(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起始时代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这些官报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所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唐朝。 (2)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中叶以后,开始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唐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这些进奏官们既为所代表的地方藩镇呈递章奏,接受和代转朝廷下达的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当时人称“进奏院状”、“报状”、“留邸状报”等,这种原始状态报纸的出现便标志着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答: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是指在报纸诞生之前,即唐朝之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这一时期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出现之前,传播手段十分原始。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后两项通常用于军事。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就是木铎,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相近。 (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这些传播媒介垂之久远和传于后世的考虑较多,现实的传播作用和传播的时效性还不算太大。 ②早期的口头广告、音响广告和悬帜广告随集市贸易的出现而出现。 ③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心理、传播技巧、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的理论著作和思想家开始出现。 (3)汉代以后,传播体制日趋完善,传播载体开始多元化。 汉代以后,随着邮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传播载体逐渐以竹简、木简、绢帛和纸为主,传播距离扩大,时效性增强。 (4)三国两晋时代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发达。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载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继续被沿用,童谣和谣言也是社会上普遍采用的传播手段。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英国新闻传播史)

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英国的新闻传播业史,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历史,代表着当时世界新闻传播业 发展的方向和主流。它的当代史,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具有典型意义。在西方新闻传播业发展史中,英国创造了典型的渐进式商业性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比较研究世 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 英国新闻业 从英国大革命到“光荣革命”时期的报刊和新闻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报业的转折 英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新闻政策的渐进变化 英国新闻政策渐变与报刊业缓慢持续发展 政党报刊时期形成和逐渐消失 新闻传播业稳步、全面的发展 新闻传播业的实践推动新闻理论发展 通讯社的诞生 英国大众报刊发展的三个阶段 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自然划分的形成 报纸大众化过程中通讯社的诞生 初期阶段,形成大型报团 英国报团的形成和发展 报团相互兼并的阶段 以报刊媒介为主的英国主要媒介集团 广播电台的诞生 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电视台的诞生 独立广播局的撤销 媒介集团 报纸 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杂志 通讯社 广播电视台 英国 新闻传 播史

界新闻传播体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 英国早期刊物的发展 (1)1476年,英国有了第一架欧式印刷机,所印内容主要是宗教、文学性质的,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尚没有达到需要利用印刷媒介的地步。为了引起印刷业的竞争,国王理查三世(1483—1485年)1484年发布了一项鼓励外国人在英国经营印刷业的诏令。 从1528年起,历任国王对出版业实行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主要包括两项: ①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最早起于1530年;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于1557年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这是最早的官方控制的出版同业公会,出版成为一种特权行业。 ②建立皇家出版法庭(即皇室法庭),最早起于1570年,严厉惩罚各种印刷品对政府的批评。当英国出现现代新闻媒介的雏形时,便处于这种严格的出版管制之下。 (2)1605年,出版商伯特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了可能是英国最早的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他同时亦是荷兰新闻书刊的贩卖人。 (3)1621年8月13日,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阿切尔经国王特许,首次将荷兰或德国的新闻刊物翻译成英文,出版定期的《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宫廷、法国和低地各国的新闻的周刊》,历史上一般简称《新闻周刊》,英文“News”一词首次出现在刊名上。 二、从英国大革命到“光荣革命”时期的报刊和新闻理论 这是英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激荡时期,新闻政策变化很快。 (1)1641年11月,托马斯创办的《国会活动纪要》是首家专门报道国内政治新闻的报刊。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

第一章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事业 1.新闻事业定义 (1)通过诸如小册子、新闻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书籍等媒介,对新闻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特稿材料进行采集、编写与播发。 (2)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2.从时间上定义 新闻事业是伴随现代文明的生成而兴起的。作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至今不过五百余年的历史。 3.从媒介变迁的角度定义 人类的传播历程可分为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①口头传播阶段;②手写传播阶段;③印刷传播阶段;④电子传播阶段。 二、口头传播时期:从口语到文字 1.语言与社会 (1)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发明这一漫长时段,人类传播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口头传播,这一时期的主要媒介或者说唯一媒介就是语言。 (2)人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就在于凭借语言组成社会,语言的起点或传播的起点就是人类的起点。 2.口头传播 (1)语言的产生标志着口头传播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文字的发明。从时间上看,口头传播阶段几乎涵盖人类的整个传播历程。 (2)口头传播的性质注定它不易传之广远,而这一点却是近代新闻事业(横跨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的优势之所在。 3.非语言传播 (1)非语言手段,其实还是以语言为基础,是语言的延伸形式或辅助方式。

(2)非语言手段归纳起来,大致包括结绳、篝火、鼓声、口哨、原始绘画、象征符号等类型。在符号学看来,所有非语言手段,同前面说的语言和后面要说的文字一样,统统都被归为一种类型——“传播符号”。 (3)除了正常言语之外,其他一切自主地传达观念的方式,总是从口到耳的典型语言符号的直接或间接的转移,或至少也要用真正的语言符号做媒介。 三、文字传播时期:从文字到印刷 1.文字的发明 (1)文字起源于绘画,在各大文明发祥地,最初的文字都是图画式的,在有真正的文字以前往往都是先有“象形文字”。 (2)文字最初只是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运行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文字一旦用做媒介,则使人类传播发生革命性变革。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就是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 2.手抄新闻 (1)虽然最初的文字并非为了传播信息,但文字一旦发明之后,人们在用它记录各种事项以免遗忘的同时,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递送到遥远的地方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2)通过文字递传的新闻,可以通称为手抄新闻或书写新闻。现在所知的最早、也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3)古罗马时代流行的新闻信(newsletter),也是颇有影响的手抄新闻。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名师郑超然习题详解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名师郑超然习题详解 总论篇 第一章口语传播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口语传播 1.概念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只有依靠音讯传播、协调人类行动,共同与大自然作斗争,才能求得人类的生存和延续。这一时期,人们使用以口语为主,以标志、声光、图式等为辅的原始、简单的手段来传播音讯。 2.传播方式

(1)口头传播 ①口头传播,又称为口语的传播,即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 ②语言产生的意义 a.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b.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c.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d.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简言之,语言是伟大的工具,是社会的共同纽带。 (2)标记传播 标记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是一种传递音讯和帮助记忆的特殊符号。 (3)声光传播 ①声光传播是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借助声音的高低长短、光线的强弱等多种变化传达较为复杂的内容。 ②表现方式: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 (4)图式传播

图式传播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口语传播的内容——音讯 (1)音讯是一种符号或一组符号,由某一来源发端,可由接受者任作解释。音讯和新闻不同,音讯是一个笼统的传播名词,新闻、非新闻均可包括在内,音讯可能是指新近发生的事物,但并不一定具有新闻的要素。音讯可转化为新闻。 (2)音讯的原始化具体表现在: ①音讯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方式上不断简单地重复、呈明显的无序性和部落化。 ②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觅食、防卫及满足好奇心,这些传播产生于较低层次的需求。 ③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人人均可以成为传播者和受众。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回顾,包括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和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让我们对西方国家前新闻时期的信息传播有了一定了解 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时期信息传递的特点;新闻信和手抄新闻的概念;欧洲后期新闻萌芽出现的基础和表现。 教学难点: 中世纪教会对信息控制是如何瓦解;从罗马帝国到15-16世纪欧洲的社会传播体系是如何变化。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我们回顾了新闻起源时期我国社会的信息传播,包括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同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发展也没有中断过。抛开信息传播这个范畴,我想问下大家:在你的印象中,西方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代表有哪些? (提问) 总结:同学们列举的那些其实都很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罗马帝国的重要文明一直影响到现在。期中也不不乏很多跟文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这节课文明就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个介绍跟梳理。 【新授】: 第一节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 希腊时期之前的文明可以分为克里特文化(公元前3000~前1400年)、麦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前1125年)和荷马时期,可以统称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600~前30年的希腊年代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爱奥尼亚时期(公元前6~前3世纪)、雅典时期(公元前480~前330年)和马其顿亚里山大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以后是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年),形成了把地中海囊括其中的、统治人口一亿的帝国。 希腊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地区。希腊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哲学家、科学家,例如自然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里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希腊时期还留下了城邦文化的灿烂历史。最后的亚里山大时期更是被称为“希腊化”时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里山大城人口100万,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 就传播的形式看,希腊是文字与口传并存,而且口传更为重要的时期。尽管希腊人从爱奥尼亚人那里接受了字母表,从埃及人那里接受了莎草纸,但是以荷马史诗为传统的希腊人显然更偏爱口语传播。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进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在言论自由、思想活跃的时代,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投身于以演说和辩论为主的口头宣传活动,产生了专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一、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1.什么是“韬奋精神”? 答: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 2.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答:(1)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从此开始新闻生涯; (2)1934年2月10日,《新生》周刊创刊,杜重远主编。 (3)1933年7月—1935年8月,游历欧美多个国家,撰写新闻通讯30多万字,后来汇集成《萍踪寄语》。 (4)1935年3月27日,邹韬奋回国,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主张。 (5)1936年3月7日,生活书店创办《永生》周刊,作为《大众生活》周刊的继续。 (6)1936年6月7日,《生活日报》在香港创刊,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 3.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 答: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第二,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第三,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形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 第四,文风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第六,新闻工作者应“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新闻属性的讨论及取得的共识有哪

些? 197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文化大 革命”中新闻工作所犯的错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如何蒋新闻宣传工作的 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 三、新闻总署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是国务院主管新闻出版事业 和著作权管理的直属机构。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对内对外单独 行使职权。 四、政论文体与报章文体 1.《循环日报》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 特点: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感情,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刊载政论著称的报纸。 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的政论文章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2.维新派报刊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报章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当时没有形成气候,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 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读后感

《全球新闻传播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作者:李彬 1、Page 10 现代史学的一大趋势,是向文学靠拢或回归。历史与文学的联系本就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史传往往具有鲜明生动的文学意味,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妨当文学作品看待:如《史记》等。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方“历史学著作一直有两大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一种主要是学究式和股东式的,另一种则本质上是文学式的。” 2、Page 22 前三节小结:英美法三国革命犹如一部主题连贯的奏鸣曲。其革命报业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线,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这里殊死搏斗。第二,在宣传鼓动方面,报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大革命营造了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对激发广大民众的斗争热情,促使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第三,革命报业都将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当成首要任务之一。 3、Page 56 美国的三大便士报线索:煽情主义——客观真实——道德关怀——新闻纯正、议论平和 4、Page 77 法国报刊两大特色:英美报刊比较追求新闻性与商业性,法国报刊比较突出政论性和文艺性。不过法国商业报刊与英美商业报刊在以廉价面目出现这一点是相同的。 5、Page 80 而正是现代印刷媒介的普及与发展,为这种民族国家的想象提供了可能。正是由于报纸、杂志、书籍以及随后的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发达,人们才可能将互不认识大的人想象为声气相通的同胞。按照黑格尔的形象说法,读报就像现代人的晨祷。 读后感: 方汉奇老先生评价这本书时说:“本书针对全球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化、社会动因、专业背景、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全面系统而不失深入细致的分析,点面结合,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结合,以期勾画一副有机的而非机械、整体的而非割裂的、联系的而非分离的全球新闻传播史。” 这本书通过具体史实,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各种板块,比如总结一个报人的板报思想,经营理念等等。而且对一些事物的划分不是通过事件和空间等物理维度,而是有自己划分的标准。他就会新科技的发展划分为草根阶段,精英阶段。这种划分形式很新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