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篇精华 关于英语讲座记录

讲座记录

1.讲座主题:How to become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讲座时间:2015年4月8日

主讲人:陶行知

外国语学院在本院会议室成功举办留学交流座谈会。交流会由张蓊荟副院长主持。交流会上,美国阿肯色大学博士生导师陶行知(Carsten Schmidtke)教授与外院师生围绕“How to become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这一话题展开交流。

陶教授向在座师生介绍美国优秀州立大学——阿肯色大学。首先,陶教授通过许多精致而有趣的图片,向在座师生介绍了阿肯色大学的地理位置、吉祥物、校园建筑等一系列具有美国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接着,陶教授重点介绍了该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以及交流生的入学要求和学习状况。这对于在座有意于出国访学深造的师生具有指导意义。之后,陶教授针对印第安文学研究的事项提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称呼、作家以及理论,讲解高屋建瓴、宏观概括。最后,在座师生就各自的疑惑同陶教授展开了一番讨论,并且得到陶教授热情、耐心指导。座谈会结束后,在座师生以热烈掌声向陶行知教授表达诚挚谢意。

2.讲座主题:语言的本质与二语习得

讲座时间:2015年4月2日

主讲人:戴曼纯教授

国内外发表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数量大,范围广,理论观点不胜枚举,如情状体假说(Aspect Hypothesis)、最小树假说(Minimal Trees Hypothesis)、特征失效假说(Failed Functional Features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文化导入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等。按照Doughty和Long(2003:4)的阐述,当前二语习得研究与理论建设从狭义/广

义天赋论到各种不同的功能论、涌现论、连通论等观点均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倾向,研究焦点集中在揭示二语知识体系的本质和来源,解释二语发展的成败。研究者不可避免地采用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运用数据,但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弄清楚潜在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建立在此能力之上的外在语言行为。研究者深知二语习得在社会环境下进行,且宏观和微观上受此环境的影响,他们也同样认识到语言学习毕竟是人的内在心智状态的变化,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二语习得看作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在同一学科的发展道路上,不是理论越多越好。理论多多益善(the more, the merrier)是不负责任、自毁理论建设的态度(Gregg,2005)。在学科发展之初的前科学时期,理论相互竞争,呈混乱局面,等出现一种主流理论并成为学科的范式,学科才进入正常科学时期,此时研究工作不断积累,基本问题不断被解决,主流理论不再受到严峻挑战;虽然非范式研究还在进行,但是科研已成为井然有序的合作(Greggeta.l,1997)。在当前尚无主流理论的情况下,理论建设的难度不言而喻。正如不同理论间难以沟通、不同视角的学者难以就理论达成一致看法那样,二语习得理论建设有哪些基本问题需要解答还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例如,Gregg等人认为研究者没有责任考虑解决二语习得的社会问题,而Schumann等却认为二语习得不应该成为一门成功的科学;也许二语习得理论建设还真是处于不成熟阶段,处于Kuhn所称的前范式阶段离真正的科学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还需要我们耐心而开明地努力探索。

3.讲座主题:语料库检索技术

讲座时间:2015年4月2日

主讲人:梁茂成教授

梁茂成,应用语言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论坛由张蓊荟副院长主持,外院百余名师生聆听了学术报告。梁教授作了题为“语料库检索技术—兼谈语料库及其加工”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梁茂成教授首先回忆了与江苏师范大学的渊源,能够再次回到母校感到十分高兴,讲座从聊天开始,气氛十分轻松愉快。梁教授主要介绍了语料库与大数据、语料库类型、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以及语料库检索技术等主要内容,并通过

一系列文本展示以及语料库检索操作向在座师生展示语料库软件的操作技巧以及正则表达式的写法。报告由“语言研究中的数据之争”入手,围绕以下五个问题展开: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理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计算机辅助错误分析及中介语对比分析、常用的学习者语料库简介及研究案例分析。梁教授介绍了二语习得领域的四个基本理论,详细分析了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迁移,强调母语的负向迁移可以解释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一些问题。他在介绍计算机辅助错误分析及中介语对比分析后指出,中介语对比分析可帮助发现不同母语背景二语学习者中介语的普遍性特征及与母语相关的个别性特征。最后,梁教授通过分析两个研究案例,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学习者语料库,展示了自己在语料库研究中的最新探索。他向在场的师生介绍了最常用的几个语料检索软件,如WordSmith、AntConc、MonoConc和ConcApp等,并对比了这几个软件的优缺点。接着,梁教授又介绍了语料库检索技术的需求以及北外团队开发的KWIC软件的设计思路,并现场对该软件进行操作演示。该软件功能强大,用户友好,受到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后,梁教授详尽地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梁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他的报告增进了我院师生对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这个领域的了解,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4.讲座主题:书定有情书不老:也谈读书和治学的方法

讲座时间:2014-12-16

主讲人:罗益民教授

本期论坛邀请到了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罗益民教授。罗教授给在座师生做了“书定有情书不老:也谈读书和治学的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潘震副院长主持了本场学术报告会,外国语学院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罗教授谈吐优雅而诙谐,学术态度谦虚谨慎,内容意义深远,不时引起在座师生的反响与共鸣。罗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读书的重要性即如何读好书、如何做学问、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罗教授鼓励我们青年学者不可崇媚于电子书籍及相关电子项目,多读书,读好书,坚持阅读传统的纸质书本,并做好相关阅读笔记。最后,罗教授意味深长地给予在座师生几句忠言:扎实读书,踏实为人,老实做学问;多读,少说,勤思考。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以最热烈的掌声对罗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赞扬与认可。罗益民教授的讲题为“读书、学问与人生”。罗教授从自身的实践体会总结了应该如何研究、读书和为人,分别涉及读书的必要性、治学原则等。

5.讲座主题:(写)译好英语句子是艺术

讲座时间:2014年11月27日

主讲人:刘士聪教授

2014年11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本院会议室成功举办学术论坛系列

讲座第十讲。本期论坛邀请到资深翻译家、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士聪教授。刘士聪教授给在座师生做了“(写)译好英语句子是艺术”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丰满而深刻,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在报告开篇,刘士聪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句子虽是比较微观的存在,但它却可以关系到译文质量,乃至很大的社会及国家问题。(写)译好文章的前提就是把句子(写)译好。接下来,刘教授借用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向在座师生解析了当前学术界的翻译动态,旨在说明这样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英语学习者应该多读名著,努力将自己培养成高水平的汉英翻译工作者,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国“话语权”问题。接下来,刘教授从英语句子中的不及物动词活用、短语搭配、成语、修辞等方面详细阐释了写好英语句子的秘诀。最后,刘教授从更高的学术层面阐述了翻译的目标与本质:(写)译好英语句子是艺术;他还强调一个优秀译者必须保持良好修养与多读书的好习惯。

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刘教授不辞辛劳所做的实用而深刻的学术报告表示高度认同与诚挚感谢。

6.讲座主题: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

讲座时间:2014-11-05

主讲人:辛斌教授

辛斌教授从批评话语研究的起源开始,系统梳理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目标、语言、社会观、研究对象和范围、一般方法、面临的问题及最新发展,同时厘清了其与临近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辛斌教授从八个方面对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

详细讲解。他指出,批评话语分析的实质是善于观察研究并发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语言呈现了人类的存在,人类也借助语言而生存。话语对人类影响甚大,人们应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另外,辛教授阐释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一般研究方法,面临的问题以及最新发展情况。最后辛教授梳理出对于批评话语分析所接受的五种观点。辛教授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他幽默风趣的讲学方式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师生。最后的互动环节中,辛教授解答了在场师生长久以来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不少疑惑。大家借助辛斌教授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梳理及评析,认识到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辛斌教授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和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话语研究会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辛斌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批评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7.讲座主题:符号学与标志译写——一种问题化的研究视角

讲座时间:2014-06-11

主讲人:杨永林教授

杨永林,我国外语界著名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外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英语写作研究、语言技术研究、双语标志译写研究。在色彩语码研究、英语学习软件开发、数字化英语教学系统研发、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科研成果:出版专著六部、教材三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有多篇刊登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之上。国外发表的论文中,有多篇载于国际知名语言学及心理学学术期刊,并多次为SSCI、A & HCI、SA,以及LLBA等权威数据库所收录。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

杨教授从历时的视角为我们回顾和梳理了写作教学发展的历程,帮助我们从

宏观的层面厘清了英语写作的一些主流方法和影响、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写作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清华华大学教授杨永林以问题化的研究视角指正了城市标志译写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城市标志译写是一个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体现,而现在一些城市不规范和错误的标志译写,不仅没能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反而成为了文化垃圾。因此,他呼吁要对城市标志译写进行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归口管理。杨永林教授学识渊博,谈吐幽默,采用“剥洋葱式”的讲演技巧, 旁征博引,互动相伴,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他对写作教学发展和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最后,杨教授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们不仅领略了外语学界的大家风范,而且收益良多。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讲座结束之际指出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无处不在,是外语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全国外语教学改革浪潮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和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和水平,是未来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讲学活动对加强我院科研团队建设和提高科学研究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8.讲座主题:科学定位外语教育政策,回归大学英语本位

讲座时间:2014年4月9日

主讲人:蔡基刚教授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翻译系主任、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基刚教授应邀来我校做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学术讲座。

在此次主题为《科学定位外语教育政策,回归大学英语本位》的学术讲座中,蔡教授围绕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是继续开展通识教育还是为专业服务” 的焦

点话题,主要就“高校层面大学英语的实质、功能和作用”,“回归改革: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理据”,“上海回归大学英语本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移,改革应立足于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学科领域内的国际竞争能力,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境外优秀教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此外,蔡基刚教授阐述了如何开展以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教学,并结合目前复旦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进行的改革实践,就师生们普遍关心的大学英语发展方向、学术英语的具体内容

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在场教师分享了宝贵经验。最后,蔡基刚教授对如何开展学术英语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一、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信息性、内容性、趣味性、情节性等;二、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项目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法;三、在教学中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蔡教授的讲座使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讲座中介绍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新思路将为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也为学院教师深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9. 讲座主题:思维创新与当前高校的外国文学研究

讲座时间:2014年3月11日

主讲人:刘建军教授

刘教授首先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不如人意的地方,他强调当今外国文学研究应当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研究者要打破如今僵化的研究观念,更新研究方法,使其适应实际需要。随后,他对文学史研究中的误区展开详细论述,并进行了反思。讲座中他还分享了有关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经验,提出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需要强化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同时要掌握清晰的概念。在全国各界都在强调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如何改变现有的研究模式、改变陈旧的观念、更新研究方法,使其走向深入,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外国文学研究者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讲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第一,知识体系向问题体系的转变的途径;第二,对西方文学史中一些重要问题的重新阐释;第三,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新的价值取向。适应对象为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等。

刘建军演讲视野开阔、见解新颖,语言风趣幽默,思维缜密严谨,使在座师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收益颇丰。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有大家风范,问题意识强烈,见解独立,富于创新。演讲诙谐生动,言辞犀利,内容翔实。他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各类具体文学案例,深刻地阐述了对于外国文学研究创新问题的独特看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座的老师与学生在讲座后与刘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均感觉收获颇丰。

10. 讲座主题:美国文学的教与学

讲座时间:2013-12-02

主讲人:郭棲庆教授

话题涉及美国文学教学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文学教学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目前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郭棲庆教授探讨了如何区别对待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有不同需求的学生以及如何处理文本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郭教授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后现代文学研究者关注到作品背后作者的人文关怀,但是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文学研究中存在着文本分析和文学理论运用本末倒置的现象,郭教授认为理论只是解读文本的武器,目的是为了揭示作品本身的价值.另外,郭教授主张论文选题应当根据研究者的兴趣及作品的价值来定;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可以做单个文本研究,也可以做不同文本互文研究或者同类文本的比较研究;写论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顺畅.郭教授特别指出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实质是挖掘作品中的人文价值.

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郭棲庆教授关于如何区别对待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总结概括中讲到:

本科生主要是素质培养

硕士生是学有所长,承认不是很深,专家谈不上

博士生是学有所攻,比较有造诣。

可以说,大部分博士生对其研究的专题比导师清楚,到时在比较宏观的高度知道你怎么做,能不能做,是否有道理,以提问的方式帮助你理清问题,理清思路后你就可以继续往下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