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非线性方法用于桥梁高墩抗震性能分析

静力非线性方法用于桥梁高墩抗震性能分析
静力非线性方法用于桥梁高墩抗震性能分析

大跨度桥梁实用几何非线性分析.

大跨度桥梁实用几何非线性分析 一.引言.现代大跨度桥梁等工程结构的柔性特征已十分明显,对于这些结构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己必不可少。并且,计算机能力的大大提高也使得分析大型复杂结构的非线性问题成为可行。80年代国外对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发展已相当完善[1,2],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4-6]在工程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中,按照参考构形的不同可分为TL(Total Lagranrian) 法和UL(Updated Lagrangian)法[1]。后来,引入随转坐标系后又分别得出 CR(Co-rotational)-TL法和CR-LU法[2,3],在工程中UL(或CR-UL)法应 用较多。以前的文献大都对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进行了复杂而详细的推导。从文中的分析可以发现,结构几何刚度矩阵的精确与否并不实质性地影响迭代收敛的最终结果,求解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由节点位移增量准确地计算出单元的内力增量,而这一点以前文献都没有提到过。因此,本文的重点放在论述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上。工程上很早就开始使用拖动坐标系来求解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大挠度问题,本文则把它应用到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中。从实质上说,这里的拖动坐标系与上面提到的随转坐标系没有区别。因此,在理论方法上,目前文中的方法可以归类到CR-UL法。但由于本文重点不在于详细介绍这种方法的理论体系,所以论述中均不再使用该名词。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简化复杂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推广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二、非线性商限元求解过程对于工程结构的非线性问题,用有限元方法求解时的非线性平衡方程可写成以下的一般形式:Fs(δ)-P0(δ)=0 (l)其中,为节点的位移向量;Fs(δ)为结构的等效节点抗力向量,它随节点位移及单元内力而变化;PO(δ)为外荷载作用的等效节点荷载向量,为方便起见,这里暂时假定它不随节点位移而变化。由于式(l)中的等效节点抗力一般无法用节点位移显式表示,故不可能直接对非线性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实际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容易得到,所以通常应用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求解该问题。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KT可表示如下dPO=KTdδ (2)式中,KT= KE十KG,其中KE 为结构的整体弹性刚度矩阵,KG为几何刚度矩阵。用混合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求解结构非线性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1)将等效节点荷载PO分成n 步,ΔP0=PO/n,计算并组集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进入加载步循环;(2)求解节点位移增量;(3)计算各单元内力增量,修正单元内力;(4)更新节点坐标,计算节点不平衡力R;(5)判断节点不平衡力R是否小于允许值,如满足条件,则进入下一个加载步;如不满足条件,重新计算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用R代替ΔP0,回到第2步;(6)全部加载步完成之后,结束。从上述求解过程中可见,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第3步,即由节点位移增量计算单元的内力增量。也可以说是由这一步决定了最终的收敛结果,以下将对此着重论述。其实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对结果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修正的NetwRaphson方法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节省迭代计算的时间。以前的文献对空间梁单元几何刚度矩阵的推导方面论述较多,都建立在一些假定的基础上,这里就不详细说明。考虑到结构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精确与否并不改变最终结果,仅影响迭代收敛的速度,并且不是越精确的整体切向刚度矩阵迭代收敛越快。三、小应变时单元内力增百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工程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都属于小应变大位移(大平移、大转动)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单元内力增量的计算比较简单。平面梁单元是空间梁单元发展的基础,故这里先分析平面梁单元的情况。平面梁

ANSYS命令流学习笔记10-利用APDL在WorkBench中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ANSYS命令流学习笔记10-利用APDL在WorkBench中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 !学习重点: !1、强化非线性屈曲知识 首先了解屈曲问题。在理想化情况下,当F < Fcr时, 结构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若引入一个小的侧向扰动力,然后卸载, 结构将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当F > Fcr时, 结构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 任何扰动力将引起坍塌。当F = Fcr时,结构处于中性平衡状态,把这个力定义为临界载荷。在实际结构中, 几何缺陷的存在或力的扰动将决定载荷路径的方向。在实际结构中, 很难达到临界载荷,因为扰动和非线性行为, 低于临界载荷时结构通常变得不稳定。 要理解非线性屈曲分析,首先要了解特征值屈曲。特征值屈曲分析预测一个理想线弹性结构的理论屈曲强度,缺陷和非线性行为阻止大多数实际结构达到理想的弹性屈曲强度,特征值屈曲一般产生非保守解, 使用时应谨慎。 !理论解,根据Euler公式。其中μ取决于固定方式。 !有限元方法, 已知在特征值屈曲问题: 求解,即可得到临界载荷 而非线性屈曲问题: 其中为结构初始刚度,为有缺陷的结构刚度,为位移矩阵,为载荷矩阵。 非线性屈曲分析时考虑结构平衡受扰动(初始缺陷、载荷扰动)的非线性静力分析,该分析时一直加载到结构极限承载状态的全过程分析,分析中可以综合考虑材料塑性、几何非线性、接触、大变形。非线性屈曲比特征值屈曲更精确,因此推荐用于设计或结构的评价。 !2、熟悉WB中非线性屈曲分析流程 (1) 前处理,施加单元载荷,进行预应力静力分析。 (2) 基于预应力静力分析,指定分析类型为特征值屈曲分析,完成特征值屈曲分析。 (3) 在APDL模块将一阶特征屈曲模态位移乘以适当系数,将此变形后的形状当做非线性分析的初始模型。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 法的优缺点 Pushover分析法 1、Pushover分析法优点: (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 (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1、时程分析法优点: (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

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 (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而且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对计算机要求更高,耗时耗力。 (3)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工程应用要求较高。从结构模型建立,材料本构的选取、地震波选取,到参数控制及庞大计算结果的整理及甄别都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厚的工程经验。

有关工作分析的方法

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 1、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工作,阐明工作的任务、职责、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作为人员聘任、职位评价、绩效评估、职级设计以及薪资结构设计的基础。帮助改进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工作系统。 其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组织决策过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计划、组织政策等); 2 工作与设备 3 设计(包括工作设计、设备 4 设计、工 作方法设计、操作规程、工作安全、规章制度); 5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聘用、选拔、安置、培训、开 发、绩效标6 准、薪资管理); 7 其它服8 务(包括职业咨询、制度教育)。 2、关于工作分析中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3、工作分析的六个导向 工作分析是一个完成职位描述调查分析的过程,其核心是识别重要的工作行为并将工作分类。 应特别注意区分:员工实际所做的工作与他应负责任之间的区别,以及完成什幺工作与如何完成这项工作之间的区别。 回答工作做什幺,称为任务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要如何做,称为行为导向分析;

回答任职条件是什幺,称为个人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绩效是什幺,称为目标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环境是什幺,称为条件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责任是什幺,称为责任导向分析。 4、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概要: ①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将需要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明确的问题。 通常问卷可分为两类: 其一,结构性问卷,仅在设计好的问卷中选勾答案。 其二,非结构性问卷,对设计好的问题作主观的陈述性表达。 问卷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规范化、数量化,适合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它的设计比较费工,也不像访谈那样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信息,因此,不容易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信息。 问卷法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二是除非问卷很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②观察法:指对工作实况作现场观察并记录有关工作情况。 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员工并不总是很了解自己完成工作

非线性静力分析程序课堂教程

非线性静力分析程序课堂教程 第八章非线性静力分析程序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Procedures 8.1 简介 本章将介绍用于评估已建结构性能或者检验抗震设计得分析方法。本章结构如下: 8.1 简介 8.2 简化非线性分析方法 8.2.1 确定能力(推覆)的步骤 8.2.2 确定需求(位移)的步骤 8.2.3 检查(确定)性能(点)的步骤 8.2.4 其它事项 8.3 程序示例 8.4 其它分析方法 8.5 结构动力学初步 不同的分析方法,包括弹性(线性)和非弹性(非线性),都可以用于分析已有结构。弹性分析方法适用于包括规规定的静侧向力程序(code static lateral force procedures),动侧向力程序(code dynamic lateral force procedures)和用需求能力比的弹性方法(elastic procedures using demand capacity ratios)。最基础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是完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目前被认为是过于复杂且不切实际。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即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包括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使用能力(推覆)曲线&折减的反应谱曲线的交点来估计(预测)最大位移;位移系数方法(例如,FEMA-273(ATC 1996a)),使用推覆分析&一个改进的等效位移估计方法来估计最大位移;割线方法(例如,洛杉矶 95(COLA 1995)),使用替代结构&割线刚度来估计最大位移。 本文着重讲述通用(in general)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重点是能力谱方法。该方法之前从未被详细介绍,它提供了独特且严格的处理位移增大和地震需求折减的方法(??It provides a particularly rigorous treat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seismic demand for increasing displacement)。位移系数方法被作为另一个备选方法将在本章进行简要介绍。这些方法将在8.2节进行详细介绍,在8.3节将给出一个实例。其它可用的分析方法将在8.4节进行讨论。 尽管一个弹性分析可以就结构弹性能力给出一个很好的指标并且可以显示何处将首先发生屈服,但是它不能预测机构破坏也无法计算构件屈服后的结构力重分布(?)。非弹性分析方法通过确认模型破坏和累积倒塌的可能性(the potential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帮助我们演示结构实际中是如何工作的。使用非弹性

Ansys非线性接触分析和设置

Ansys非线性接触分析和设置 5.4.9 设置实常数和单元关键选项 程序使用20个实常数和数个单元关键选项,来控制面─面接触单元的接触。参见《ANSYS Elements Reference》中对接触单元的描述。 5.4.9.1 实常数 在20个实常数中,两个(R1和R2)用来定义目标面单元的几何形状。剩下的用来控制接触面单元。 R1和R2 定义目标单元几何形状。 FKN 定义法向接触刚度因子。 FTOLN 是基于单元厚度的一个系数,用于计算允许的穿透。 ICONT 定义初始闭合因子。 PINB 定义“Pinball"区域。 PMIN和PMAX 定义初始穿透的容许范围。 TAUMAR 指定最大的接触摩擦。 CNOF 指定施加于接触面的正或负的偏移值。 FKOP 指定在接触分开时施加的刚度系数。 FKT 指定切向接触刚度。 COHE 制定滑动抗力粘聚力。 TCC 指定热接触传导系数。 FHTG 指定摩擦耗散能量的热转换率。 SBCT 指定 Stefan-Boltzman 常数。 RDVF 指定辐射观察系数。 FWGT 指定在接触面和目标面之间热分布的权重系数。

FACT 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比率。 DC 静、动摩擦衰减系数。 命令: R GUI:main menu> 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 对实常数 FKN, FTOLN, ICONT, PINB, PMAX, PMIN, FKOP 和 FKT,用户既可以定义一个正值,也可以定义一个负值。程序将正值作为比例因子,将负值作为绝对值。程序将下伏单元的厚度作为ICON,FTOLN,PINB,PMAX 和 PMIN 的参考值。例如 ICON = 0.1 表明初始闭合因子是“0.1*下层单元的厚度”。然而,ICON = -0.1 则表示真实调整带是 0.1 单位。如果下伏单元是超单元,则将接触单元的最小长度作为厚度。参见图5-8。 图5-8 下层单元的厚度 在模型中,如果单元尺寸变化很大,而且在实常数如 ICONT, FTOLN, PINB, PMAX, PMIN 中应用比例系数,则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从比例系数得到的实际结果,取决于下层单元的厚度,这就可能引起大、小单元之间的重大变化。如果出现这一问题,请用绝对值代替比例系数。 TCC, FHTG, SBCT, RDVF 和 FWGT 仅用于热接触分析[KEYOPT(1)=1]。 5.4.9.2 单元关键选项 每种接触单元都包括数个关键选项。对大多的接触问题,缺省的关键选项是合适的。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改变缺省值。下面是可以控制接触行为的一些关键选项: 自由 度 KEYOPT(1) 接触算法(罚函数+拉格朗日乘子或罚函数) KEYOPT(2) 存在超单元时的应力状态(仅2D) KEYOPT(3)

ANSYS静力分析的简单步骤

第一步,启动工作台软件,然后选择与启动DS模块弹出得界面。 第二步,导入三维模型。根据操作步骤进行。首先,单击“几何体”,选择“文件”,然后选择弹出窗口中的3D模型文件,如果当时catia文件格式不符,可以把三维图先转换为“.stp”的格式,即可导入。 第三步,选择零件材料:文件导入软件后,在这个时候,依次选择“几何”下的“零件”,并且在左下角的“Details of ‘Part’”中以调整零件材料属性,本次钟形壳的材料是刚。 第四步,划分网格:选择“Project”树中的“Mesh”,右键选择“Generate Mesh”即可在这一点上,你可以在左下角的“网格”对话框的细节调整网格的大小(体积元)。 第五步,添加类型分析:第一选择顶部工具栏上的“分析”按钮,添加需要的类型分析,因为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的静态分析。所以选择结构静力。 第六步,添加固定约束:首先选择“Project”树中的“Static Structural”按钮,右键点击支持插入固定树。这时候在左下角的“Details of ‘Fixed Support’”对话框中“Geometry”会被选中,会要求输入固定的支撑面。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支架的类型是表面支持,确定六凹面(此时也可点击“Edge”来确定“边”)。然后一直的按住“CTRL”键,连续选择其它几个弧面为支撑面,在点击“Apply”进行确认, 第七步,添加载荷:选择“Project”树中的“结构静力”,右键选择“Insert”中的“Force”,然后在选择载荷的作用面,再次点击“Apply”按钮进行确定。 第八步,添加变形:右键点击选择“Project”树中的“Solution”,随后依次选择插入,变形,Total”,添加变形。 第九步,添加等效应变:右键单击“项目”的树,“>插入应变->解决方案->添加等效,等效应变。 第十步,添加等效应力:首先右键点击“Project”树中的“Solution—>Insert —> Stress—>Equivalent”,添加等效应力。 第十一步,求解:右键点击选择“Project”树中的“Solution”,随后选择“Solve”求解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第三章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工具p74 第一节观察分析法p74 通用职位信息收集,是国内企业在职位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收集职位信息的方法,通常具有灵活性强、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结构化程度低、缺乏稳定性等缺点。这类职位分析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SEMs会议法等。 观察法: 一般由有经验者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要素,达到分析目的。 一、观察法及其适用范围 观察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感官或利用其他工具对员工正常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记录,获得有关工作内容、环境及人与工作关系等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工作分析成果的方法。所以观察法主要适用于大量的、周期性、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如采用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时,最好与其他的方法结合使用。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具有真实性、深入性、灵活性、有效性的特点。 观察法能够提供工作外在特征方面最有深度的信息。 观察法在收集信息目的性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工作分析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 通过观察法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与任职者面对面的交流,在任职者对自我工作表述有障碍时,通过形体语言给予正确的解答,从而避免信息二次加工失真现象。 观察法时长、成本高、难度大、任职者反应异常和表面性的不足。 观察法的成本与其耗时比其他传统工作分析方法要高。 由于观察法耗时耗力,在实操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其可以参照的案例、程序、经验相对较少,给观察法的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任职者和组织其他成员看来,观察法必然带有分析人员主观评价成分,因此在受到观察的压力下,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绩效,甚至从事工作职责外的工作,“展示”出错误信息,由此造成工作分析的失真。(如霍桑实验的光照实验) 三、观察法的类型 (一)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二)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四)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五)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四、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法的设计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确定观察内容。 3.选择观察策略. 4.制定观察记录表. 5.训练观察人员。 (二)观察法的实施 观察法的实施分为获取观察资料、呈现观察结果两个过程。 为保证观察实施的质量,观察者在具体的观察实施中应注意多个问题。其中观察者的客观、中立态度十分重要。 五、主要观察策略 主要有参与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行为核查表等四种。 六、观察代码系统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观察代码系统是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

结构静力分析

第一章结构静力分析 1.1 结构分析概述 结构分析的定义:结构分析是有限元分析方法最常用的一个应用领域。结构这个术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土木工程结构,如桥梁和建筑物;汽车结构,如车身骨架;海洋结构,如船舶结构;航空结构,如飞机机身等;同时还包括机械零部件,如活塞,传动轴等等。 在ANSYS产品家族中有七种结构分析的类型。结构分析中计算得出的基本未知量(节点自由度)是位移,其他的一些未知量,如应变,应力,和反力可通过节点位移导出。 静力分析---用于求解静力载荷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和应力等。静力分析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涉及塑性,应力刚化,大变形,大应变,超弹性,接触面和蠕变。 模态分析---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 谐波分析---用于确定结构在随时间正弦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 瞬态动力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在随时间任意变化的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并且可计及上述提到的静力分析中所有的非线性性质。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应用拓广,用于计算由于响应谱或PSD输入(随机振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 曲屈分析---用于计算曲屈载荷和确定曲屈模态。ANSYS可进行线性(特征值)和非线性曲屈分析。 显式动力分析---ANSYS/LS-DYNA可用于计算高度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此外,前面提到的七种分析类型还有如下特殊的分析应用: ●断裂力学 ●复合材料 ●疲劳分析 ●p-Method 结构分析所用的单元:绝大多数的ANSYS单元类型可用于结构分析,单元型 从简单的杆单元和梁单元一直到较为复杂的层合壳单元和大应变实体单元。 1.2 结构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定义 静力分析计算在固定不变的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效应,它不考虑惯性和阻尼的影响,如结构受随时间变化载荷的情况。可是,静力分析可以计算那些固定不变的惯性载荷对结构的影响(如重力和离心力),以及那些可以近似为等价静力作用的随时间变化载荷(如通常在许多建筑规范中所定义的等价静力风载和地震载荷)。 静力分析中的载荷 静力分析用于计算由那些不包括惯性和阻尼效应的载荷作用于结构或部件上引起的位移,应力,应变和力。固定不变的载荷和响应是一种假定;即假定载荷和结构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非常缓慢。静力分析所施加的载荷包括: ●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和压力 ●稳态的惯性力(如中力和离心力) ●位移载荷 ●温度载荷 线性静力分析和非线性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既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包括所有的非线性类型:大变形,塑性,蠕变,应力刚化,接触(间隙)单元,超弹性单元等。本节主要讨论线性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在下一节中介绍。

第三章 非线性分析

第三章非线性分析 在工程结构实际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符合小变形假设的问题,例如板和壳等薄壁结构在一定载荷作用F,尽管应变很小,甚至未超过弹性极限,但是位移较大,材料微单元会有较大的刚体转动位移。这时平衡条件应如实地建立在变形后的位形上,以考虑变形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应变表达式也应包括位移的二次项。这样,结构的几何形变关系将是非线性的。这种由于大位移和大转动引起的非线性问题称为几何非线性问题。在涉及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格式来建立有限元方程。一种格式是所有静力学和运动学变量总是参考于初始位形的完全拉格朗日格式,即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参考位形保持不变。而另一种格式中,所有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变量参考于每一载荷步增量或时间步长开始的位形,即在分析过程中参考位形是不断被更新的,这种格式就称为更新的拉格朗日格式。下面将分别具体讨论大变形情况下应变和应力度量,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建立以及系数矩阵的形成。 在涉及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格式来建立有限元方程。一种格式是所有静力学和运动学变量总是参考于初始位形的完全拉格朗日格式,即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参考位形保持不变。而另一种格式中,所有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变量参考于每一载荷步增量或时间步长开始的位形,即在分析过程中参考位形是不断被更新的,这种格式就称为更新的拉格朗日格式。下面将分别具体讨论大变形情况下应变和应力度量,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建立以及系数矩阵的形成。 第三章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 3.1概述 非线性问题一般包括三类: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边界非线性;而在许多实际的结构中,常常是三种非线性问题的融合,因此其解析方法能够得到的解答是十分有限的。对于非线性问题的求解,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因此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也就成为非线性问题有限元分析涉及的基本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线性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I”。常用的有Newton—Raphson法(简称N-R)和弧长法。本文将详细介绍Newton-Raphson法和弧长法,且依据不同的约束方程形式介绍各种不同形式的弧长法并比较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在非线性分析计算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3.2牛顿一拉夫森法

桥梁抗风抗震复习资料

第一讲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1.《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2.《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3.防震减灾工作方针4.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5.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6.单位和个人的义务7.群测群防工作8.依靠科学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9.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能力10.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11.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12.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13.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 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 答:1.地表断裂 2.滑坡 3.砂土液化 4.软土震陷 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 答:建筑结构软弱层机制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框架填充墙剪切破坏、桥梁结构落梁、整体或部分倒塌、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和剪切破坏、桥梁碰撞、节点破坏、现代斜拉桥震害现象等。 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⑴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 ⑵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 ⑶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⑷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 ⑸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 ⑹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⑺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 ⑻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第二讲 1、构造地震的成因是什么? 答:构造地震主要是由于断层的错动而造成的。自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后,人们已广泛接受这样的观点:断层错动是由全球性的大规模板块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可以说,板块构造运动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而断层错动则是构造地震发生的局部机制。 2、什么是地震动的特性及其三要素? 答:特性:地震动是以运动方式出现。地震动是迅速变化的随机振动,地震动的这一特点,导致了抗震设计对地震作用峰值的关注。地震动对结构的作用效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变形反应有关。地震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靠强度安全储备。 三要素:地震动的幅值(最大振幅或叫峰值)、频谱(波形)和持续时间(简称持时), 3、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

(岗位分析)常用岗位分析方法分析

(岗位分析)常用岗位分析 方法分析

常用岗位分析方法分析 当目标计划等等规划方面的东西确定下来以后,实施就成为重中之重,而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又是实施成败的关键。同样的于岗位分析过程中,根据目标、岗位特点、实际条件等选择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也就成为了关键。 目前岗位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讨论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是访谈人员就某壹岗位和访谈对象,按事先拟订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和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壹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访谈法分为个体访谈:结构化、半结构化、无结构;壹般访谈、深度访谈;群体访谈:壹般座谈、团体焦点访谈。 进行访谈时要坚持的原则有: 1)明确面谈的意义 2)建立融洽的气氛 3)准备完整的问题表格 4)要求按工作重要性程度排列 5)面谈结果让任职者及其上司审阅修订。 麦考米克于1979年提出了面谈法的壹些标准,它们是: 1)所提问题要和职位分析的目的有关; 2)职位分析人员语言表达要清楚、含义准确; 3)所提问题必须清晰、明确,不能太含蓄; 4)所提问题和谈话内容不能超出被谈话人的知识和信息范围; 5)所提问题和谈话内容不能引起被谈话人的不满,或涉及被谈话人的隐私。

其优点是能够得到标准和非标准的、体力、脑力工作以及其他不易观察到的多方面信息。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时有所保留,且面谈者易从自身利益考虑而导致信息失真。因此,访谈法壹般不能单独使用,最好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此外,分析者的观点影响工作信息正确的判断;职务分析者问些含糊不清的问题,影响信息收集。 该方法适合于不可能实际去做某项工作,或不可能去现场观察以及难以观察到某种工作时。及适用于短时间的生理特征的分析,也适用于长时间的心理特征的分析。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访谈法也适合于脑力职位者,如开发人员、设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壹套岗位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岗位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的关键是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形式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俩种。开放型:由被调查人根据问题自由回答。封闭型:调查人事先设计好答案,由被调查人选择确定。设计问卷时要做到:①提问要准确;②问卷表格要精炼;③语言通俗易懂,问题不可模棱俩可;④问卷表前面要有指导语;⑤引进被调查人兴趣的问题放于前面,问题排列要有逻辑。 问卷调查法的具体实施有,职位分析人员首先要拟订壹套切实可行、内容丰富的问卷,然后由员工进行填写。正式进行工作分析前,考量各部门之工作内容及可行时间,先行拟定了进行时间表,若不可行,则可弹性调整。 (1)问卷发放 进行各部门之工作分析问卷发放时,先集合各部门之各级主管进行半小时之说明,说明内容有工作分析目的、工作分析问卷填答、及问题解答,且清楚告知此次活动之进行不会影响到员工现有权益,确定各主管皆明了如何进行后,由主管辅导下属进行工作分析问卷之填答。

浅谈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

浅谈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 摘要:本文针对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极限状态;斜拉桥; 垂度效应;几何非线性 相对公路斜拉桥而言, 公铁两用斜拉桥的铁路列车活载大、运行速度高, 对结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较高. 目前, 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400 m 以上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仅4 座. 其中, 我国在建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最大主跨为504 m 的公铁斜拉桥. 目前, 对这种跨度大、荷载大, 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力学特性的斜拉桥的研究有限. 进行大跨度公铁斜拉桥非线性影响研究, 对于此种桥型的设计、施工及结构安全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桥梁结构非线性分为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 对正常使用阶段的斜拉桥, 一般不允许出现塑性变形, 结构处于几何非线性工作状态. 本文以几何非线性影响研究为主, 考虑材料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 分析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静力响应. 计算方法 1. 1分析模型 对大跨度斜拉桥来说, 几何非线性效应非常显著[ 1-2] , 在设计分析中必须考虑. 斜拉桥结构几何非线性主要来自于索的垂度影响、梁柱效应及大位移效应 3 个方面. 为了考察结构几何非线性效应对斜拉桥极限状态时受力的分析, 采用如下4 种分析模型。 ( 1) 模型1 为线性分析,其计算结果将与各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确定各非线性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系数. ( 2) 模型2 为仅考虑拉索垂度效应的非线性分析. ( 3) 模型3 为仅计入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的非线性分析. ( 4) 模型4 为考虑所有几何非线性效应. 计算分析的前提是线性计算和非线性计算采用的成桥索力是一致的. 1. 2成桥索力计算方法 在斜拉桥受力分析中, 首先必须确定斜拉索的成桥索力. 目前, 国内外斜拉桥成桥索力的计算方法,大致有受力状态的索力优化法、无约束优化索力法、有约束优化索力法及多约束条件优化方法[ 3-4] . 本文提出一种索力分步迭代的方法,首先, 按最小能量法计算斜拉索拉力及相应应变, 将此应变作为初始应变施加到斜拉索上, 重新求解结构在自重作

结构静力分析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与技巧—约束条件

在结构的静力分析中载荷与约束的施加方案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计算结果不可信,笔者在《结构设计CAE主业务流程》的博文中也提到这一点。那么到底如何施加载荷与约束呢?归根到底要遵循一个原则——尽量还原结构在实际中的真实约束和受力情况。本文着重介绍几种约束的施加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说明。 1 销轴约束 销轴连接在结构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约束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有所不同,下面以一个走行装置为例具体介绍一下。 走行装置是连接平动轨道与上部结构的,其约束应是轨道通过车轮对走行装置的约束,但是通常对于车轮只要验证其轮压满足要求即可,因此在模型中往往将车轮简化掉,因此对于走行装置的约束就变为销轴约束。 图1 某走行装置 图1 中1-10是与车轮相连接的轴孔,车轮行驶于轨道上,约束位置在10对轴孔处,如果把整个轴孔都约束则约束刚度太大,结果会导致圆孔周围应力过大,因此应简化为约束轴孔中心点,将中心点与轴孔边缘通过刚性单元连接,简化为点约束。首先y方向(竖直向上)是应该约束的(此处假设车轮及轴为刚体),其次由于轨道与轮缘的相互作用,z方向(侧向)也应该是约束的,然后由于走行装置在向下的压力下会产生沿x方向(运行方向)的位移,因此x方向约束应放开,但是如果10对轴孔中心x方向的约束全放开则会导致约束不全无法计算,因此应在1轴孔或10轴孔中心处施加x方向的约束,这样实现全自由度约束。 2 转动轨道约束 图2是一个翻车机模型,该结构通过电机驱动,托辊支撑,2个端环在轨道上转动来实现翻卸功能。

图2 翻车机 由于翻车机托辊支撑端环,由电机驱动不断地翻转卸车,造成其约束位置方向不断变化,针对一个具体翻转角度,翻车机端环在与托辊接触处(线接触)应约束沿翻车机端环径向,另外,由于翻车机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沿翻车机轴向的位移,所以两端环中要约束一个端环的轴向自由度。 3 对称面约束 图3是某钢水罐模型,该模型关于y-z面对称,下面介绍一下该结构的约束处理。 图3 钢水罐 首先在1处由于受到钢水罐起吊装置的限制,其竖直方向y及水方向z无法变形,应施加z 方向及y方向的约束,而x方向是没有约束的,此时因缺少约束无法计算,应注意到该结构(包

midas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new0810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统一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防的性能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了新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规定了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明确了铁路构筑物应达到的抗震性能标准、设防目标及分析方法,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延性设计的要求及计算方法。 从199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也在积极制定新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从以上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新规范中桥梁抗震安全设置标准采用多级设防的思想,增加了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相应规定,对于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方法、以及计算结果的使用有更加具体的规定。 随着新规范的推出,工程师急迫需要具备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的能力。Midas/Civil具备强大的桥梁抗震分析功能,包括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以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可以很好地辅助工程师进行桥梁抗震设计。

目录 一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注意事项 (1) 1. 动力分析模型刚度的模拟 (1) 2. 动力分析模型质量的模拟 (1) 3. 动力分析模型阻尼的模拟 (1) 4. 动力分析模型边界的模拟 (2) 5.特征值分析方法 (2) 6.反应谱的概念 (3) 7.反应谱荷载工况的定义 (4) 8.反应谱分析振型组合的方法 (4) 9.选取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5) 10.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5) 二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 (7) 1. 概要 (7) 2. 输入质量 (8) 3. 输入反应谱数据 (10) 4. 特征值分析 (12) 5. 查看振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结果 (13) 6. 输入时程分析数据 (18) 7. 查看时程分析结果 (20) 8. 抗震设计 (22)

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发布时间:2009-02-03 乔婷婷,罗晓英山西省公路局长治分局勘测设计所 摘要: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具有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行为,且在悬索桥结构计算中必须考虑其非线性。因此,系统介绍了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关键词:悬索桥;几何非线性;结构;分析 在有限元线性分析中假设:节点位移为无限小量。当这条假设不能满足时即为几何非线性。所谓几何非线性是指结构经历了大位移和大转动而其应力应变关系仍然是弹性的。 索结构是以一系列受拉的索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结构形式, 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作用, 可以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 从而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因而索结构可以较为经济地跨越较大的跨度,成为大跨径桥梁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 1 悬索桥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因素 悬索桥的承重结构主要为主缆、塔桥及锚碇构成的大缆系统,其次为加劲梁,吊索用来连接主缆和加劲梁,主缆为几何可变体系,主要靠其自重及恒载产生的初始拉力及改变几何形状来获得结构刚度,以抵抗荷载产生的变形,缆索受力呈明显的几何非线性性质,对于大跨悬索桥,通用的计算方法是以有限位移理论为基础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1]。 从有限位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引起悬索桥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因素[2]主要有3个: 第一,缆索在初始恒载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初张力,使索桥维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当作用外荷载时,索梁发生变形,初张力对后续状态的变形存在抗力,这种来自恒载自重的刚度称为重力刚度。 第二,由于悬索桥主梁和缆索相对纤细,引起整个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在进行结构分析时,力的平衡方程应根据变形后结构的实际几何位置来建立,力与位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第三,缆索在自重作用下具有一定垂度,垂度大小与张力成反比。若用两力杆模拟缆索单元时,应计入垂度的非线性影响。 在结构分析时, 任何微小的应变都可能会引起索单元较大的内力和位移,大变形的发生改变了单元的形状, 最终导致了单元刚度的改变,但这种特性是有利于结构受力的,因为发生的几何大变位可使结构自动调整内力分布, 从而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 结构的面外刚度可能受到结构中面内应力状态的严重影响。

工作分析方法的六个步骤

在做工作分析时,应当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用途 首先,在一开始要明确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将用于何种目的。其理由是:工作分析所获得信息的用途直接决定了需要搜集何种类型的信息,以及使用何种技术来搜集这些信息。 有些技术对于编写工作说明书和为空缺的工作岗位甄选员工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同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进行面谈,让他们自己说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所负有的责任有哪些。而另一些工作分析技术,则不能提供上面所需要的那种描述性信息,因而无法满足编写工作描述这一任务的需要。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却有助于对每一种工作进行量化排序,可以使得我们对各种工作进行对比,因此,在确定工作报酬时,这种工作分析技术就十分有用了。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你在工作分析开始的第一步,就必须首先确定工作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将被用于何种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采用何种相关技术去搜集这些信息。 二、搜集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 接下来,可以先看看那些可得到的与工作有关的背景信息,如组织图、工作流程图和工作说明书等。组织图显示出了当前工作与组织中的其他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它在整个组织中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组织图不仅确定了每一职位的名称,而且用相互联结的直线明确表明了谁应当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工作的承担者将同谁进行信息交流等等。 在组织图中只能简单地获知工作流动的方向,而工作流程图则提供了与工作有关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图16-2所示的是一种最简单的工作流程图,它只显示了当前工作的投入流及其产出流。在该图中,库存控制员的工作流程包括:从供给者处接收到存货;从两位工厂管理者那里接到对存货的要求;向这些管理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存货;就库存半成品的状况向两位管理者提供信息。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如果有现成的工作说明书的话,它将是你审查并重新编写工作说明书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三、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当需要分析的工作有很多但它们彼此又比较相似的时候,例如,对流水线上的工人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如果我们对他们所做的工作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必然非常耗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典型工作进行分析显然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比较合适的。 四、搜集工作分析的信息 在这一步,就是要通过搜集有关工作活动、工作对员工行为的要求、工作条件、工作对人员自身条件(如个人特点与执行工作的能力等)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实际的工作分析。 五、同承担工作的人共同审查所搜集到的工作信息 工作分析提供了与工作的性质和功能有关的信息。而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这些信息只有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以及他们的直接主管人员进行核对才有可能不出现偏差。这一核对工作有助于确定工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完整,同时也有助于确定这些信息能否

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

pushover分析 2011-07-08 20:03:25|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SAP2000高级应用: 1.基本概念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也称Pushover 分析法,是基于性能评估现有结构和设计新结构的一种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是结构分析模型在一个沿结构高度为某种规定分布形式且逐渐增加的侧向力或侧向位移作用下,直至结构模型控制点达到目标位移或结构倾覆为止。控制点一般指建筑物顶层的形心位置;目标位移为建筑物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的最大变形。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实际结构的多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反应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来表达,初衷是建立一种大震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从形式上看,这是一种将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反应谱相结合、进行图解的快捷计算方法,它的结果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随着90年代以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Dia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DBSD)和基于性能(功能)的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等概念的提出和广为接受,使这种方法作为实现DBSD和PBSD的重要工具, 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这种方法本身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计算结构的能力曲线(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构的目标位移及结果的评价。 第一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是静力弹塑性分析中采用的结构模型和加载方式; 第二方面内容的中心问题则是如何确定结构在预定地震水平下的反应, 目前可分为以ATC-40为代表的CSM和以FEMA356为代表的NSP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非线性静力方法),CSM的表现形式是对弹性反应谱进行修正,而NSP则直接利用各种系数对弹性反应谱的计算位移值进行调整。两者在理 论上是一致的。在一些文献中将第一方面的内容称为Pushover,不包括计算目标位移 和结果评价的内容。本文中,将两方面的内容统称为“Pushover分析”。 基于结构行为设计使用Pushover分析可以得到能力曲线,并确定结构近似需 求谱与能力曲线的交点。其中需求曲线是基于反应谱曲线,能力谱是基于Pushover分析。在Pushover分析中,结构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作用下,其抗侧能力不断变化(通常用底部剪力-顶部位移曲线来表征结构刚度与延性的变化,这条曲线我们可以看成为表 征结构抗侧能力的曲线)。将需求曲线与抗侧能力曲线绘制在一张图表中,如果近似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