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电阻阻值选择及应用原则

上拉电阻阻值选择及应用原则

上拉电阻阻值选择及应用原则

一、定义:1、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2、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3、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4、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拉电阻作用:1、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2、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

3、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其作用主要是确保某端口常态时有确定电平:用法示例: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入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4、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灌电流。

5、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

6、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

7、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

8、通过上拉或下拉来增加或减小驱动电流。

9、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

10、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

11、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上拉电阻得到选取与详解

吴鉴鹰单片机开发板,学习单片机必备 二、拉电阻作用 1、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2、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 3、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入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4、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灌电流 5、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

电阻在选用时,选用经过计算后与标准值最相近的一个! P0为什么要上拉电阻原因有: 1。P0口片内无上拉电阻 2。P0为I/O口工作状态时,上方FET被关断,从而输出脚浮空,因此P0用于输出线时为开漏输出。 3。由于片内无上拉电阻,上方FET又被关断,P0输出1时无法拉升端口电平。 P0是双向口,其它P1,P2,P3是准双向口。准双向口是因为在读外部数据时要先“准备”一下,为什么要准备一下呢? 单片机在读准双向口的端口时,先应给端口锁存器赋1,目的是使FET关断,不至于因片内FET导通使端口钳制在低电平。 上下拉一般选10k!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总结很全很好通俗易懂

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 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上拉电阻的设定应考虑电路在这方面的需求。 下拉电阻的设定的原则和上拉电阻是一样的。 OC门输出高电平时是一个高阻态,其上拉电流要由上拉电阻来提供,设输入端每端口不大于100uA,设输出口驱动电流约500uA,标准工作电压是5V,输入口的高低电平门限为0.8V(低于此值为 低电平);2V(高电平门限值)。 选上拉电阻时: 500uA x 8.4K= 4.2即选大于8.4K时输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来了。如果输出口驱动电流较大,则阻值可减小,保证下拉时能低于0.8V即可。 当输出高电平时,忽略管子的漏电流,两输入口需200uA

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设计

《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 题目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时间 201608 班级 2014级 姓名 序号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系教学主任 2016年08月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物理量的测试与控制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石化、轻工、技术监督与测试等技术领域,而且也正逐步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测试系统中,被作为一次仪表定位,其主要特征是能准确传递和检测出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 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其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被广泛用于电子秤和各种新型机构的测力装置,其精度和范围度是根据需要来选定的。因此,应根据测量对象的要求,恰当地选择精度和范围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无论何种条件、场合使用的传感器,均要求其性能稳定,数据可靠,经久耐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物料的快速、准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从以前不能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原料的配料系统、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的是一个大量程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为1t到100t。 本次课程设计的称重传感器就是利用应变片阻值的变化量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微小应变,从而利用力,受力面积及应变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力的大小,进而求得产生作用力的物体的质量。应变片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电路求得。 传感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弹性元件的设计和处理电路的设计。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微弱信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放大处理;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里混有干扰信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检波滤波;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故需要设计共模抑制电路。除此之外,还要设计调零电路。 目录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 一、应变计的分类 根据敏感栅材料可分为金属、半导体及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浆料等三类: 1、金属应变计包括丝式(丝绕式、短接式)应变计、箔式应变计和薄膜应变计; 2、半导体应变计包括体型半导体应变计、扩散型半导体应变计和薄膜半导体应变计; 3、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浆料主要是制作厚膜应变计。 二、应变计的主要参数 1、应变计的电阻值应变计的电阻是指应变计在室温环境、未经安装且不受力的情况下,测定的电阻值。应变计电阻值的选定主要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仪器的要求。 2、应变计的灵敏系数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是指:当应变计粘贴在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的试件表面上,且其纵向(敏感栅纵线方向)与应力方向平行时,应变计的电阻变化率与试件表面贴片处沿应力方向的应变(即沿应变计纵向的应变)的比值,即式中,K为应变计的灵敏系数;ε为试件表面测点处与应变计敏感栅纵线方向平行的应变;RRΔ为由ε所引起的应变计电阻的相对变化,常用的应变计灵敏系数为2.0~2.4。 3、应变计的疲劳寿命: 应变计的疲劳寿命是指:在恒定幅值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变计连续工作,直至产生疲劳损坏时的循环次数。 三、金属电阻应变片应用与工作原理电阻应变计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对任何能转变成弹性元件应变的其它物理量作间接测量。用应变片测量时,将其粘贴在被测对象表面上。当被测对象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应变的测量。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电阻应变效应,即金属丝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其电阻随着所发生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电阻应变效应的理论公式如下: R=ρ*(L/S)式中:ρ—电阻率(Ω·mm2/m) L—金属丝的长度(m) S—金属丝的截面积(mm2) 由上式可知,金属丝在承受应力而发生机械变形的过程中,ρ、L、S三者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引起金属丝电阻值的变化。当受外力伸张时,长度增加,截面积减小,电阻值增加;当受压力缩短时,长度减小,截面积增大,电阻值减小。因此,只要能测出电阻值的变化,便可知金属丝的应变情况。这种转换关系为 ΔR/R=Koε式中:R—金属丝电阻值的变化量; Ko—金属材料的应变灵敏系数,它主要由试验方法确定,且在弹性极限内基本为常数值; ε—金属材料的轴向应变值,即ε=ΔL/L,因此又称ε为长度应变值,对金属丝而言,其值勤在0.24~0.4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将金属电阻应变片粘贴在传感器弹性元件或被测饥械零件的表面。当传感器中的弹性元件或被测机械零件受作用力产生应变时,粘贴在其上的应变片也随之发生相同的机械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电阻应变片便将力学量转换为电阻的变化量输出。 电路原理:通常传感器采用四片等值电阻组成惠氏顿等桥电路。R,B为输入端,G,W为输出端,RS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通过调节RS、R1调节电路的零点平衡。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以及部分应用总结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以及部分应用总结 推荐 图中上下两个电阻分别为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上拉就是将A点的电位拉高,下拉就是将A点的电位拉低,图中 的12k有些是没有画出来的,或者是没有的. 他们的作用就是在电路驱动器关闭时,给该节点一个固定的电平. 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 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

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 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是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2.初步掌握接线、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实验设备和器材 1.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2.数字式万用表。 3.502粘结剂。 4.电烙铁、镊子、沙纸。 5.等强度梁试件,温度补偿块。 6.丙酮、药棉等。 7.测量导线若干。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检查应变片的外观和电阻(电阻为200Ω±0.5Ω)。 2.测点表面的清洁处理:为使应变计与被测试件贴得牢,对测点表面要进行清洁处理。首先把测点表面用砂纸打磨;使测点表面平整、光洁。用棉花球蘸丙酮擦洗表面的油污,到棉花球不黑为止。再用划针在测片位置处划出应变计的座标线。 3.贴片:在测点位置和应变片的底基面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用镊子夹住应变片,把应变片轴线对准座标线,上面盖一层聚乙烯塑料膜作为隔层,用手指在应变计的长度方向滚压,挤出片下汽泡和多余的胶水,手指保持不动约1分钟后再放开,注意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 4.贴接线端子片、焊接:将端子片基地和待贴位置处涂抹上一层胶水,等贴牢后将应变片的两个引出线分别焊接到端子片上,再将两根导线分别焊接到另外的两个端子上,注意不能出现短路的情况。 5.检查应变片是否通路,并测量阻值。 四.实验结果 1.电阻理论值为120Ω,测量电阻值均符合要求。

一、应变计的选择 1、1/4桥 λε,仪器调零困难。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用手握住导线的变化就能有100εμ2根线的1/4桥:长的引线会引入电阻导致电桥不平衡,6m长的导线导致电桥不平衡量为29000 以上。 λ,仪器调零容易。也不受导线温度的影响。εμ3根线的1/4桥:6m长的导线导致电桥不平衡量为400 2、应变计的长度选择:要基于应力的分布。 λ应变测量的是局部区域的平均,而非某点的微应变。当应力是线性分布,应变计的长度无影响。 λ应力集中时,最好用非常小的应变计贴在应力集中处,应变计应比应力集中点稍大一点。 λ各向异性材料(如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用长应变计在较大区域得到平均值。 3、应变片样式 λ单向应变计:需要知道主应力方向; T型应变计:也需要知道主应力方向;λ 三片应变花:不知道主应力方向时,可随意贴,通过计算可得出最大最小主应力和方向。λ 剪切式应变计:用于剪切和扭转。λ 4、应变计电阻选择 常用的有120Ω、350Ω和1000Ω。 电阻120Ω350Ω 优 点应变计尺寸小电流低,发热功率低 成本稍低可大电压激励,信号噪声小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概念与用法

上拉电阻 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拉: 1TTL驱动CMOS时,如果TTL输出最低高电平低于CMOS最低高电平时,提高输出高电平值 2 OC门必须加上拉,提高电平值 3 加大输出的驱动能力(单片机较常用) 4 CMOS芯片中(特别是门的芯片),为防静电干扰,不用的引脚也不悬空,一般上拉,降低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 提高输出电平,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 6 提高总线抗电磁能力,空脚易受电磁干扰 7 长线传输中加上拉,是阻抗匹配抑制反射干扰 原则: 1 从节约功耗和芯片的电流、能力应是电阻尽量大,R大,I小啊 2 从确保驱动能力,应当电阻足够小,R小,I大啊 3 对高速电路,加上拉可能边沿平缓(上升时间延长) 建议可以在1K---10K之间选(可根据实际情况) 信号输入端上拉电阻的工作原理 (从电路原理的角度分析输入端口电压为何会被提高) 悬赏分:20 - 提问时间2008-11-7 02:57 假如信号输入端是外界电路送来的低电平,那么输入端的电压不是应该被锁定在低电平吗,为什么加了个上拉电阻和电源,输入端的电压就被提高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很困惑,希望能耐心解答。 问题补充: 我想问的是上拉电阻如何实现电压上拉的,而不是问的上拉电阻的使用目的和必要性,我很清楚上拉电阻的作用和目的。 提问者:michael6810 - 二级 其实你不清楚上拉电阻的作用和目的。否则你不会困惑。 你的困惑,yao311yan805 已经说出来了。只是你没有细心看,或者没有想到你该专著的重点。

电阻应变片的三个实验

第一章传感器实验台介绍ZY13Sens12SB传感器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8个传感器、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六部分组成。 一、实验台的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4V±6V±8V±10V可调及+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测电压、气压、频率、转速的数显表及计时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可调);气压源0-20kpa可调;高精度温度转速两用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漏电保护器。其中电源、音频、低频、均具有断电保护功能。±2V±4V±6V±8V±10V电源与其它电源、信号Fin、Vin部分不共地。如果与其它电源同时使用时,应将其共地。因断路无输出重新开机即恢复正常。调节仪置内为温度调节、置外为转速调节。 2、三源板:装有振动源1Hz-30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常温<150℃(可调)。 3、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霍尔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共十八种。 4、实验模块部分: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独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具有网络监控功能和用户认证功能;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二、电路原理 传感器模块电路原理图见模块正面 三、使用方法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使用

吸电流、拉电流输出、灌电流输出 拉即泄,主动输出电流,从输出口输出电流; 灌即充,被动输入电流,从输出端口流入; 吸则是主动吸入电流,从输入端口流入。 吸电流和灌电流就是从芯片外电路通过引脚流入芯片内的电流;区别在于吸收电流是主动的,从芯片输入端流入的叫吸收电流。灌入电流是被动的,从输出端流入的叫灌入电流;拉电流是数字电路输出高电平给负载提供的输出电流,灌电流时输出低电平是外部给数字电路的输入电流。这些实际就是输入、输出电流能力。 拉电流输出对于反向器只能输出零点几毫安的电流,用这种方法想驱动二极管发光是不合理的(因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电流为5—10mA)。 上、下拉电阻 一、定义 1、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2、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3、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4、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拉电阻作用 1、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2、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 3、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作用吗:比如:“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端口设为输入状态时,他的常态就为高电平,用于检测低电平的输入”。 4、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灌电流 5、接电阻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 6、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 7、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 8、通过上拉或下拉来增加或减小驱动电流 9、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 10、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

电阻器的命名规则与电阻类别

电阻器的命名规则与电阻类别(带实物图) 1.电阻器的命名规则 (一)、固定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命名由三部分或四部分组成,名部分的主要含义见表1。 表 1 国产电阻器的型号命名及含义 第一部分为字头符号,用字母“R”表示电阻器为产品主称。 第二部分用字母表示电阻器的电阻体材料。 第三部分通常用数字或字母表示电阻器的类别,也有的电阻器用该部分的数字来表示额定功率。 第四部分用数字表示生产序号,以区别该电阻器的外形尺寸及性能指标。 例如: TJ75(精密金属膜电阻器)RT10(普通碳膜电阻器) R——电阻器(第一部分)R——电阻器

J——金属膜(第二部分)T——碳膜 7——精密(第三部分)1——普通型 5——序号(第四部分)0——序号 RX28(阻燃型线绕电阻器)RJ 90-B (不然性金属膜熔断电阻器) R——电阻器RJ——金属膜电阻器 X——线绕9——熔断型 2——阻燃型0-B ——不燃性、额定功率为 8——序号 电阻类别(带实物图) 一、基础知识电阻器是电路元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约占元件总数的30%以上,其质量的好坏对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其次还作为分流器分压器和负载使用。 1.分类 在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阻器有固定式电阻器和电位器,按制作材料和工艺不同,固定式电阻器可分为:膜式电阻(碳膜RT、金属膜RJ、合成膜RH和氧化膜RY)、实芯电阻(有机RS和无机RN)、金属线绕电阻(RX)、特殊电阻(MG型光敏电阻、MF型热敏电阻)四种。 表1 几种常用电阻的结构和特点

2.主要性能指标 额定功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假定周围空气不流通,在长期连续负载而不损坏或基本不改变性能的情况下,电阻器上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保证安全使用,一般选其额定功率比它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高1-2倍。额定功率分19个等级,常用的有、、 W、 W、1 W、2 W、3 W、5 W、7 W、10 W,在电路图中非线绕电阻器额定功率的符号表示如下图: 电阻器阻值标示方法 1、直标法:用数字和单位符号在电阻器表面标出阻值,其允许误差直接用百分数表示,若电阻上未注偏差,则均为±20%。 2、文字符号法:用阿拉伯数字和文字符号两者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标称阻值,其允许偏差也用文字符号表示。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整数阻值,后面的数字依次表示第一位小数阻值和第二位小数阻值。 表示允许误差的文字符号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4-1-3所示,其中,敏感栅是应变片中把应变量转换成电阻变化量的 敏感部分,它是用金属丝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单丝 或栅状体。引线是从敏感栅引出电信号的丝状或带 状导线。 (1)粘结剂:是具有一定电绝缘性能的粘结 材料,用它将敏感栅固定在基底上。 (2)覆盖层:用来保护敏感栅而覆盖在上面的 绝缘层。 (3)基底:用以保护敏感栅,并固定引线的 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 电阻应变片能将力学量转变为电学量是利用了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我 们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R 与其长度L 成正比,与其截面积A 成反比,即 A L R ρ= (4-1-3) 式中ρ是导线的电阻率。 如果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产生形变,则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为了说明产生这一效应的原因,可将式(4-1-3)取对数后进行微分得 ρ ρd A dA L dL R dR +-= (4-1-4) 式中,L dL 为金属导线长度的相对变化,用轴向应变来表示,即L dL =ε;A dA 是截面积的相对变化。2r A π=(r 为金属导线的半径),,r dr A dA 2= r dr 是金属导线半径的相对变化,即径向应变 r 。导线轴向伸长的同时径向缩小,所以轴向应变与径向应变r 有下列关系: μεε-=r (4-1-5) 为金属材料的泊松比。 根据实验,金属材料电阻率相对变化与其体积的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为V dV C d =ρρ,C 为金属材料的一个常数,如铜丝C =1 。 由L A V ?= 我们可导出V dV 与、r 之间的关系。 1 2 3 4 5 图4-1-3 电阻应变片 1-敏感栅;2-引线;3-粘结剂; 4-覆盖层;5-基底

电路设计—— 常用电阻的选择及其作用

电路设计——常用电阻的选择及其作用 电阻的种类很多,普通常用的电阻有碳膜电阻、水泥电阻、金属膜电阻和线绕电阻等;特殊电阻有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等。不同类型电阻其特性参数都有一定的差异,在电路使用时需要考虑的点也不一样。 对于刚接触电路设计的工程师来说很可能会忽略电阻的某些特殊的参数,导致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正确的理解电阻各个参数及选型的注意事项,且全面的理解电阻在电路中起到的真正作用,才能够从底层最基本的电路设计上保证产品的优质性。 1电阻的基本参数: 新接触硬件电路设计的工程师,可能对电阻的第一印象就是物理书上描述的导电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称为电阻,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千欧、兆欧,分别用Ω、KΩ、MΩ表示。主要关注的参数为1)、标称阻值:电阻器上面所标示的阻值;2)、允许误差:

标称阻值与实际阻值的差值跟标称阻值之比的百分数称阻值偏差,它表示电阻器的精度。而在电路的设计上,只关注这两个参数是不够的,还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必须要在设计当中引起重视:额定功率和耐受电压值,这两个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影响非常大。 如电路中流过电阻的电流为100mA,阻值为100Ω,那么在电阻上的功率消耗为1W,选择常用的贴片电阻,如封装为0805或1206等是不合适的,会因电阻额定功率小而出现问题。因此,选择电阻的额定功率要满足在1W以上(电路设计选择电阻的功率余量一般在2倍以上),否则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会使电阻过热而失效。 同样,耐压值选择不合适的情况下,也会因为电阻被击穿而导致系统设计的失败。举个例子:AC-DC开关电源模块在设计的输入前端,根据安规GB4943.1标准的要求,在保证插头或连接器断开后,在输入端L、N上的滞留电压在1S之内衰减到初始值的37%,因此,在设计时一般会采用并接一个或两个MΩ级阻抗的电阻进行能量泄放,而输入端是高压,即电阻两端是要承受高压的,当电阻的耐压值低压输入端高压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失效。以下表一是常见SMT厚膜电阻的参数,最终选型时还要和选购器件的厂家核实。 表一常用SMT厚膜电阻 注:只做参考,以最终选择的厂家说明为准

基于电阻应变片的压力传感器设计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非物理量的测试与控制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制造、石化、轻工、技术监督与测试等技术领域,而且也正逐步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测试系统中,被作为一次仪表定位,其主要特征是能准确传递和检测出某一形态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 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其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被广泛用于电子秤和各种新型机构的测力装置,其精度和范围度是根据需要来选定的。因此,应根据测量对象的要求,恰当地选择精度和范围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无论何种条件、场合使用的传感器,均要求其性能稳定,数据可靠,经久耐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物料的快速、准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从以前不能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原料的配料系统、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的是一个大量程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为1t到100t。 本次课程设计的称重传感器就是利用应变片阻值的变化量来确定弹性元件的微小应变,从而利用力,受力面积及应变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力的大小,进而求得产生作用力的物体的质量。应变片阻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后续的处理电路求得。 传感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弹性元件的设计和处理电路的设计。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微弱信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放大处理;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里混有干扰信号,故需要对其进行检波滤波;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伴随着很大的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故需要设计共模抑制电路。除此之外,还要设计调零电路。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用法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法 一、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作用: 1、提高電壓准位:a.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 pin防靜電、防干擾: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預設空閒狀態/缺省電位:在一些 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在I2C 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 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电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电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标签:分类:更新日期:2008-09-25 09:10 ?各类型电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的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是提高电子整机技术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重要条件. 因此,在整机电路的设计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元件的选择,制造商千百家,选择哪一家? 元件千百类,选择哪一类?元件标准数十种,选择哪一种?元件性能参数繁多,如何选择?如何简捷规范清晰的提出采购清单?国内外的大量质量案例都反映出此环节工作的至关重要,一旦选用错误,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电阻器选用的三项基本原则: * 选择通过认证机构认证的生产线制造出的执行高水平标准的电阻器. * 选择具备功能优势、质量优势、效率优势、功能价格比优势、服务优势的制造商生产的电阻器. * 选择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上型号目录的制造商,并向其直接订购电阻器. 二、在选用电阻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电阻器的电压和电流限制 当施加到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增至一定数值时会发生击穿现象,导致电阻值不可逆的增大或开路,因此必须对施加的电压进行限制.电阻器的击穿现象发生在两引出线之间或螺旋槽之间,引出线之间的击穿电压取决于引出线之间的距离、形状和环境大气压力的大小.电阻器槽间的击穿电压取决于槽宽、刻槽质量及涂敷绝缘材料的耐压性能.根据额定功耗和标称阻值确定的电流值为额定电流. In = 从上式可以看出:额定功耗不变时,电阻值越小,额定电流越大,对于低阻电阻器,其接触电阻所占比例很大,当电流通过时在此处耗散的功率越大,同时从接触部份分析,由于此部位电流密度很大势必造成局部过热,最终导至早期老化.另外,电路中若有高压电脉冲,应选用玻璃釉膜型电阻器. * 电阻器的负荷功率 电阻器是能量转换元件,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变成热能,在此转换过程中,自身温度升高,周围温度也随之增高,此过程引起电阻器性能的可逆性变化和不可逆性变化,所谓可逆性变化指的是当温度变化后电阻值也发生了变化,当温度恢复后电阻值也恢复到原值,此物理变化过程用温度系数来描述.而不可逆变化指的是当温度变化后电阻值也发生了变化,当温度恢复后电阻值不能恢复原值,此物理过程用"老化" 来描述.电阻器的温度系数和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阻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电阻器的电负荷性能取决于在长期工作时

电阻应变片例题与练习题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例题与习题例题:

例2-3 采用阻值为120Ω灵敏度系数K =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 ,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和1 000时,试求单臂、双臂和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 解:单臂时4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时660102410244--?=??==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30102410244--?=??==U K U ε/V ;双臂时2 0U K U ε=,所以应变为1时 6 6 01042 10242--?=??==U K U ε/V ,应变为1000时应为 33 010*******--?=??==U K U ε/V ;全桥时U K U ε=0,所以应变为1时 60108-?=U /V ,应变为1000时应为30108-?=U /V 。从上面的计算可知:单臂时灵敏度

最低,双臂时为其两倍,全桥时最高,为单臂的四倍。 例2-4 采用阻值R=120Ω灵敏度系数K=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R=120Ω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10V。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何种工作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 解:由于不知是何种工作方式,可设为n,故可得: 得n要小于2,故应采用全桥工作方式。 例 2-5 解:(1)沿纵向粘贴时: 由 112 10t E0.49 E210N/m σ σεεμε =??=== ? , 6 R R R K K20.490.9810 R ε ε - ? ? =?=?=?=? (2)沿圆周向粘贴时: 66 R 0.30.49100.14710 R με-- ? =-=-??=-? 例2-6 解: 按题意要求圆周方向贴四片相同应变片,如果组成等臂全桥电路,当四片全感受应变 时,桥路输出信号为零。故在此种情况下,要求有补偿环境温度变化的功能,同时桥路输出 电压还要足够大,应采取两片 3 1 R R、贴在有应变的圆筒壁上做敏感元件,而另两片 4 2 R R、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材料及粘贴

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种类金属电阻应变片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常见的基本结构有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和薄膜式应变片。其中金属丝式应变片使用最早、最多,因其制作简单、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易于粘贴而被广泛使用。 2.电阻应变片的结构金属丝式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基底、盖层、黏合层和引线等组成。图2-2为金属丝式应变片的典型结构图。其中敏感栅是应变片内实现应变——.电阻转换的最重要的传感元件,一般采用的栅丝直径为0. 015~ mm。敏感栅的纵向轴线称为应变片轴线,L为栅长,n为基宽。根据不同用途,栅长可为~200 mm。基底用以保持敏感栅及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将被测件上的应变迅速、准确地传递到敏感栅上,因此基底做得很薄,一般为0. 02~ mm。盖层起防潮、防腐、防损的作用,用以保护敏感栅。用专门的薄纸制成的基底和盖层称为纸基,用各种黏合剂和有机树脂薄膜制成的称为胶基,现多采月后者。黏合剂将敏感栅、基底及盖层黏合在一起。在使用应变片时也采用黏合剂将应变片与被测件黏牢。引线常用直径为~ mm的镀锡铜线,并与敏感栅两输出端焊接。 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如图2-3所示,其敏感栅是由很薄的金属箔片制成的,厚度只有0. 01~ mm,用光刻、腐蚀等技术制作。箔式应变片的横向部分特别粗,可大大减少横向效应,且敏感栅的粘贴面积大,能更好地随同试件变形。此外与金属丝式应变片相比,金属箔式应变片还具有散热性能好、允许电流大、灵敏度高、寿命长、可制成任意形状、易加工、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所以其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已逐渐取代丝式应变片而占主要的地位。 但需要注意,制造箔式应变片的电阻值的分散性要比丝式的大,有的能相差几十欧姆,故需要作阻值的调整。对金属电阻应变片敏感栅材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灵敏系数K。值大,并且在较大应变范围内保持常数。 ②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电阻率大。 ④机械强度高,且易于拉丝或辗薄。 ⑤与铜丝的焊接性好,与其他金属的接触热电势小。

超详细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指南(电阻器)

超详细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指南(电阻器) 电阻器,简称电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电路元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在电子设备中约占元件总数的30%以上,其性能好坏对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有极大影响。它的主要用途是稳定和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其次还可作为消耗电能的负载、分流器、分压器、稳压电源中的取样电阻、晶体管电路中的偏置电阻等。 一、基础知识 1.电阻的分类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殊电阻。固定电阻按照制作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2.电阻的型号命名方法 电阻器、电位器的命名由四部分组成:主称、材料、特征和序号。

3.主要性能指标 (1)标称阻值 产品上标示的阻值,单位为欧,千欧,兆欧,标称阻值都应符合下表所列数值乘 以10n倍(n为整数)。

(2)允许误差 电阻和电位器实际阻值对于标称阻值的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它表示产品的精度。允许误差的等级如下表所示。 (3)额定功率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假定周围的空气不流通,在长期连续负载而不损坏或基本不改变性能的情况下,电阻器上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一般选用其额定功率比它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高1-2倍。额定功率分19个等级,常用的有0.05W、0.125W、0.25W、0.5W、1W、2W、3W、5W、7W、10W。 (4)最高工作电压 电阻在长期工作不发生过热或电击穿损坏时的电压。如果电压超过规定值,电阻器内部产生火花,引起噪声,甚至损坏。 (5)稳定性 稳定性是衡量电阻器在外界条件(温度、湿度、电压、时间、负荷性质等)作用下电阻变化的程度。

温度系数a,表示温度每变化1度时,电阻器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电压系数av,表示电压每变化1伏时,电阻器阻值的相对变化量。 二、电阻器选型与运用 在电子电路设计的时候,应根据电子设备的技术指标、电路的具体要求和电阻的特性参数“因地制宜”地来选用电阻的型号和误差等级;额定功率应大于实际消耗功率的1.5-2倍;电阻装接前要测量核对,尤其是要求较高时,还要人工老化处理,提高稳定性。下面是有关电阻的选型基本原则。 1.电阻器的归一化选型 归一化选型原则只是针对电阻选型的一个“轮廓”,根据以往工程师的选型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大众化的选型意义,在要求严格的电路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电路设计中的电器要求对电阻选型进行进一步的考量。 (1)金属膜电阻器:1W以下功率优选金属膜电阻;1W及1W以上功率优选金属氧化膜电阻; (2)熔断电阻器:不推荐使用。反应速度慢,不可恢复。建议使用反应快速、可恢复的器件,以达到保护的效果,并减少维修成本。 (3)绕线电阻器:大功率电阻器。 (4)集成电阻器:贴片化。插装项目只保留并联式,插装的独立式项目将逐步淘汰,用同一分类的片状集成电阻器替代。 (5)片状厚膜电阻器:在逐步向小型化、大功率方向发展,优选库会随着适应发展方向的变化而动态调整。这类电阻器是小功率电阻的优选对象。 (6)片状薄膜电阻器:建议使用较高精度类别。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贴片技巧公开 电阻应变片贴片技巧公开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称重传感器,高压力传感器以及扭矩传感器都是贴片工艺制造的也就是粘贴电阻应变 片。电阻应变片贴的好坏影响传感器的特性,不如精度,输岀信号大小等,如果粘贴的不好,传感器也就是一个次品无法在进行下一步的工艺。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最关键最基本的一步就是粘贴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的组成及工艺原理请参见我司撰写的其他文章)。上次“扭矩传感器技术公开”的这一文章上也大致的说了下贴片的重要性。故此,着重用一篇文章来介绍如何贴电阻应变片。下面的介绍中我以实验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一工艺。如有其他问题也可以与我司人员联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应变片的测量原理、结构、种类; 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质量检查与防潮方法。 二、实验原理(应变片) 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中,广泛应用电阻应变片,因为它能准确地测量各种力参数。对于应变片的正确选取和粘贴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变片的性能和测量的准确性。 (一)应变片的分类 应变片可分为金属式和半导体式两大类: 金属式:丝式、箔式、薄膜式;半导体式:薄膜式、扩散式。 根据基底材料不同又可分为纸基、胶基和金属片基等。 (二)基底材料 基底材料要满足如下要求:机械强度高,粘贴容易,电绝缘性好,热稳定性好,抗潮湿性能好,挠性好(能够粘贴在曲率半径很小的曲面上),无滞后和蠕变。 1?胶基:是由有机聚合材料的薄片作为基底的称为胶基应变片;(1)酚醛、环氧树脂基底(箔式片居多), 它具有良好的耐热和防潮性能,使用温度达成180 C,并且长时间稳定性好;(2)聚酰亚胺基底,使用温 度-260 'C?400 C,绝缘性能好,因此可以做得很薄,通常为0.025mm,应变片的柔韧性好;(3)石棉、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基底,主要在高温下使用。 (三)敏感元件材料 对敏感材料的要求:灵敏度K。在尽可能大的应变范围内是常数;K。尽可能大;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电 阻系数高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在一定的电阻值要求下,电阻系数越高,电阻丝的长度越短,因此可以减小电阻应变片的尺寸。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总结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总结 一、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 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下拉电阻作用: 1、提高电压准位: a.当 TTL 电路驱动COMS 电路时,如果 TTL 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 COMS 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 3.5V),这时就需要在 TTL 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 OC 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 pin 防静电、防干扰: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 扰。 5、预设空间状态/缺省电位:在一些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

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在I2C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 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 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从而提高 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电源到元件间的叫上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脚为高电平地到元件间的叫下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脚为低电平上拉电阻和下拉电 阻的范围由器件来定(我们一般用10K) +Vcc +------+=上拉电阻 |+-----+ |元件| |+-----+ +------+=下拉电阻 -Gnd 一般来说上拉或下拉电阻的作用是增大电流,加强电路的驱动能力 比如说51的p1口 还有,p0口必须接上拉电阻才可以作为io口使用 上拉和下拉的区别是一个为拉电流,一个为灌电流 一般来说灌电流比拉电流要大 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强一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