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优质课课例

《氓》优质课课例
《氓》优质课课例

《氓》优质课课例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孙忠华

一、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氓》第一课时。

二、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经?小雅?采薇》是一曲传唱千古的征人思归歌,主人公复杂的家国情怀,让人不胜唏嘘。屈原是诗国的巨星,其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双璧”之一,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诗三首》包括《涉江采芙蓉》、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皆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用以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学习本课,应当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式学习。古诗文的探究性学习,要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内以及向课前、课后作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文本内知识素材的组织和挖掘,或者多个文本(素材)的碰撞交融,实现古代优秀作品主题意义建构抑或重新建构,从而提升学生对古代作品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想感悟水平。

2、学情分析

《氓》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诗歌。相对于初中的诗歌而言,高中诗歌要学会分析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然而多数学生对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持一种冷淡态度,认为古诗词言语含蓄,形式严整,引用典故,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又难记,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氓》离我们年代久远,生僻字词较多,学生不可能一见之就喜欢,因此要分几段达到教学目标:第一阶段,要让学生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到不同节奏的不同情味。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语言内部,去探寻语言运用的奥妙,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从文化的层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思索: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新课标理念如何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让课堂因思考而灵动起来》《精心选点,为课堂教学把脉——以文言文教学为例》《积极情绪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等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我探索了探究课、诵读课、质疑课的课例教学。而《氓》的内容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探究法进行教学的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这个基本理念让我们明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而个性地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情味。

(2)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探究诗歌比兴手法的艺术魅力和词韵之美。

(3)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得到坚贞自尊的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营造课堂气氛,导入课题。

学生回顾展示古诗词里写爱情抑或闺怨弃妇的诗句,然后通过PPT显示预设,学生齐读展示诗句。

1、表达爱情的诗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鼓吹曲词?饶歌十八曲上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思妇闺怨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李璟《摊破浣溪沙》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顾况《弃妇词》

教师借诗句导引:从古至今,爱情曾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生期许;曾是“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忠诚不悔;曾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痴狂执着;更曾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相随。然而几乎是转瞬之间,天崩地裂,爱情变成了一声叹息,“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变成了一丝惆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变成了一抹哀伤,“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变成了一份哀怨,“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所有的美好都在瞬间变得苍白,变成云烟消失在无垠的远方。是什么让爱情走进了坟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发生在淇水边上的一段爱情婚姻故事,看看能不能解开这道永恒的爱情与婚姻谜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两组古诗词,从爱情的期许、盟誓、执着与不悔,到相思难断,爱恨难解的无奈等待直至肠断情逝,对比鲜明。用经典的美丽的爱情诗词导入,营造氛围,且这两组诗句的主旨情感与教材文本的情感有着天然的呼应,教师的诗化导引又将本堂课探究的核心直接点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鉴赏,点燃他们探究的激情。

第二环节:诵读品味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轻重、抑扬指导点拨。

2、整体感知,展示探究问题之一:

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缘由。

先由学生讨论、发言,阐析自己的标题设计,然后互评互议,存优去劣。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最终从两个方面来拟题:

1)从诗歌的主题内容角度拟标题

《弃妇吟》《情逝》《淇水诀别》《爱之殇》

2)从诗歌的意象象征角度拟标题

《桑陨》《伤淇水》《淇水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诗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诵读时以“二二”为节拍。《氓》又是一首民歌,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要求学生初读时校准字音,把握节奏,易于消除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陌生感,打消学生因为作品本身有较多生字词而产生的畏难情绪。读通诗作,也便于挖掘诗意,梳理情感。新课标还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诗经》篇章皆截取篇首词语做标题,让学生根据诗意,另拟标题,既能让学生整体把握全篇内容,又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探究发现。

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探究形象。

1、展示探究问题之二:依据文本,把握细节,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品读诗歌,探究两个问题。

问题一:男子婚前到婚后的变化在诗中有何具体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女子的痴情在诗中有何具体表现?面对男子的变心,女子内心的感受如何?

2、学生再读文本,自主思考两个题目,结合文本,写下具体分析。

3、小组合作探究,互评互议,互相补充。

4、课堂展示,要求发言同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本环节的两个问题,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细节入手,展开发现探究之旅。由男子婚前婚后的变化去分析变化原因,由女子痴情、怨愤终至决绝的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见仁见智,直接导向婚姻悲剧产生的根本,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张本。

第四环节:深读文本,再探辞章之美。

展示探究话题之三:探究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和词韵之美。

1、诵读3至4章,探究比兴手法的运用。

2、示范朗读5至6章,探究:

1)探究意象在文中的内涵,鼓励学生质疑。

2)六个叹词“矣”表达了女主人公丰富的情感,试加以探究。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深入文本,还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意象、一个叹词,引领学生进入辞章手法的审美空间。在美的诵读中探究,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鉴赏。而鼓励学生质疑演绎了原生态的探究课堂。

第五环节走进人物命运,烛照现实人生。

布置课后作业

以“氓\女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引领学生健康的爱情观,把人格教育巧妙地渗透在对经典的品读之中。

四、精彩片段

教学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引领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构建平等、宽容、帮助、鼓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完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以下分别是第二、三、四、五环节中的一个片段。

片段一: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和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设计的问题是:请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氓》另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缘由。

生1:通读这首诗,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郎”的故事,诗中女主人公恋爱、结婚、辛苦地操持家务,最终却被抛弃,因此这是一首“弃妇诗”。诗歌第六章中,“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怨”字即是全诗诗眼,所以我为这首诗重新命名为“弃妇怨”。

师:说得很棒。我们同学一上来就把全诗的诗眼、诗歌主旨拿了出来,通过诗歌题目体现出来,非常好。

生2:我为这首诗拟的标题是“桑陨”。第四章首句有“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认为这句话明显有隐喻作用。桑叶由绿而黄,愀然飘落,不正像青春不再、年老色衰的女子吗?叶黄坠落,随水飘逝不正是她破碎婚姻的写照吗?因此,“桑陨”作为这首诗的题目更有韵味。(话音未落,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褒扬,谢谢你带来的精彩分析。

生3:诗歌中的女子确实是一个弃妇,但我觉得她跟我们常读到的弃妇诗里面的“弃妇”形象有些不一样。像前面读到的顾况诗中的那位弃妇,“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哭哭啼啼,满腹哀怨,一味乞求丈夫哀怜。而氓的妻子却直接指斥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毅然在淇水岸边与氓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所以我拟的标题是“淇水诀别”。

师:能联系同题材的诗歌分析,且能同中见异,有道理。我想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发现。

生4:我拟的标题是“复关行”。复关是氓居住的地方,自然就是诗中的“我”婚后生活的地方。在那里,“我”和氓结婚、生活,肯定有过幸福,但如今看来幸福已是烟云,如今唯剩辛酸。

师:大家议一议这个标题好不好?

(学生思考)

生5: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好。复关确实是氓居住的地方,但是在诗歌中是以此来指代氓的。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如换成“淇水行”。“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曾经见证过他们的爱情;而如今,“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汤汤淇水又成为她爱情幻灭的见证。

(多数学生附和)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淇水行”比“复关行”要好。的确,在诗歌中“淇水”的内涵比“复关”要丰富得多,这个我们下面还要分析到。

生6:读这首诗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虽然时光已过千年,但我总觉得淇水河畔“我”哀怨的目光穿越了时光隧道,和子君迷茫的眼光遥遥相接。几千年的时光长河,一直不缺婚姻悲剧,我拟的标题是“情逝”。

师:“伤逝”“情逝”,你是思接千载啊。婚姻与爱情的确是人类最为永恒的话题,古今一也。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如果设计得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标题另拟,就好像投石击水,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目光,既深入文本细节,探幽发微;又远挂近连,触类旁通:这就是好的引路问题的价值。】

片段二:

依据文本,把握细节,探究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生1:我认为氓就是一个虚伪、自私、有心计、不负责任的男子,是一个品行不端、视婚姻如儿戏的人,这可从他婚前婚后判若两人的表现得到证明。“总角晏晏,言笑宴宴”,可知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人也应彼此知根知底。那么,氓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明媒正娶,却要这样偷偷摸摸地求婚呢?也许是家庭贫困请不起媒人,也许是名声不好请不到媒人,或者女子的家人本就反对这场婚事。但不管怎样,氓最终没有以当时合法的途径迎娶女子,这说明氓从一开始就是在骗婚,他对女子“信誓旦旦”的求婚根本是在图财。

师:那么,你如何解释“氓之蚩蚩”呢?

生1:“蚩蚩”也有解释成“嬉皮笑脸”的。即使解释成“憨厚老实的样子”,那也是他装出来的,为的是博取女子的好感,他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在“爱情与婚姻”这幕大戏中,他上演了一出“从奴隶到将军”的戏码。

生2:我认为氓婚前对女主人公的感情还是真挚的,这可以用女主人公对婚前的美好回忆来作佐证;他们可是两小无猜,要装也不可能从小装到大。氓婚后的变心应该与普天之下的负心男子大同小异,曾经的恋人容颜渐老,于是产生审美疲劳,便开始朝三暮四。

师:两位的见解异中有同,都有道理,都可以从文中找到支持。下面,我们谈谈女子的痴情在诗中有何具体表现?

【探究式课堂应该有开放的、互动的、立体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有了争辩的声音,才能还原学生的思想本真,才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流程。给学生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才会满怀激情学习语文,提升素养。而有了探究,才会有碰撞。碰撞会让发现更深入,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但答案不是唯一的,多元的选择也是继续探究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探究课堂。】

片段三:

探究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和词韵之美。

生1:“鸠”这个意象喻意明显。“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借助劝导鸟儿不要沉迷桑葚,来说女子不要沉迷爱情。太过于沉醉、沉迷,就会“不可说也”。

生2:我也想说“鸠”。这个“鸠”就像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沉迷于爱情,就像那个“鸠”吃了桑葚,像醉了一样无限地付出;但是之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是一种告诫。

生3:还有“桑之落矣”,看到眼前桑叶飘零,因而想到它滋润鲜美时的样子,那个时候的爱情也是“其叶沃若”,丰满润泽;现在却“其黄而陨”,人老色衰,爱情也悄然凋零,不由得不让人“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师:说得真好,大家的感悟能力非常强。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看法或问题?(学生看书,思考,讨论)

生4:文章中多次出现“淇水”这个词,我特别查了资料,有很多说法,那么“淇水”算不算意象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趣,那么大家讨论思考,文中“淇水”出现了几次,都是怎么出现的?

生5:诗歌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那可真是“行行重行行”啊。

生6:“淇水汤汤,渐车帏裳”,淇水急流,打湿了那个车的布幔,当这位曾经幸福的女子再度穿越淇水时,已是“物是人非,悲欢迥别”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枯萎凋零,迎来了自然的秋天,女子也步入了人生之秋。

生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为何淇水都有岸,而氓的欲望却毫无止境,“我”的痛苦却无边无沿呢?爱情的玫瑰已然枯萎,面对婚变被弃的命运,究竟该何去何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人的梦想,但这位女子已清醒地意识到“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于是主动喊出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师:三位同学简直是在以诗的语言解释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个语气词。

看第五章。哪个语气词?

生:“矣”。

(学生试读,体会语气,然后师范读)

师:这六个“矣”字,表达了“淇水女”丰富的情感,读了之后,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7:我觉得有种递进的感觉,越来越悲伤,越来越无奈。

生8:我觉得“矣”字有叹气的感觉,说一句叹一口气,觉得自己很不幸。

生9:我觉得这几个“矣”的感觉不太一样。前2个“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让人感慨一个妻子的辛劳;而“至于暴矣”就更让人觉得这个女子可怜,转而痛恨那个无行的丈夫;“咥其笑矣”的兄弟让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连亲人尚且如此。

师:谈得真好。我们用前人的分析归结一下(幻灯片)

六个“矣”字历落尽致。前四句两个“矣”字令人感叹;中二句两个“矣”字令人嗔怒;末四句两个“矣”字令人嗟戚。

师:好,请大家再次诵读,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环节注重“感知”“理解”“评价”。“写了什么”,感知层面;“怎么写的”,理解层面;“写得怎么样”,评价层面。对诗歌的文本解读,如果有了这三个层面的有效探讨,就基本保证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鉴赏。尤其是当课堂上有了质疑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片段四:

学生作品展示

(一)氓,我能对你说什么呢?张爱玲说过:“婚姻就是一场赌局。”但婚姻里没有绝对的输家与赢家。我为你的结发之妻感到悲哀。男人就是“骗子”,只是有人运气好,遇上了大骗子骗了她一生;而有人呢却不那么幸运,遇到了小骗子。那么,氓,我可不可以说,你是那个好色之徒的小骗子呢?“花无百日红”,何况是人呢?假若你又娶娇娘,想你必是天天笑颜,而不是“二三其德”了吧?但,请你记住,十年之后,不,二十年之后,她也会“其黄而陨”的,这是每个人的命运。所以,如果你嫌弃糟糠之妻面黄色衰之时,请您透过明亮的梳妆镜看看你自己的尊容吧!你的眸早已黯淡无光了吧?你的面部已有鱼尾纹吧?你的双鬓已侵霜了吧?她用一生的幸福做赌注,你怎么舍得让她输!

(二)《青春期》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等待就是浪费青春。”而现在,氓妻,我想对你说:该等待的时候就要等待,有些事情,你立即去做了,有时却也浪费了青春。两个人在一起,内心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两颗心建立起一座墙,如果这座墙破裂了,甚至倒下了,那么说明这两个人是彻底要分散的。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依赖,没有了一起变老的心愿,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死缠着不放呢?当初你本可以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何必急于把自己嫁出去束缚自己浪费自己的青春呢?

(三)女子,我想对你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有浅浅的淤青,每个人的伤心也都会有淡淡的痕迹。贤惠如你,是那负心男子不懂珍惜;坚强如你,尽管委屈也没让尊严落地;潇洒如你,面对如此情伤能够果断离去。虽然你的爱情像天上的流星般转瞬即逝,但你没有沉溺于过往的美好回忆,而是选择勇敢地走出去,

奔向未来。你自尊自爱的闪光思想将是一面旗帜,永远地竖立在淇水边……

(四)氓,我想对你说,桑树枝头肥硕润泽叶子的陨落是你“士贰其行”的象征,那“汤汤淇水”是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见证。记得你来提亲时她欢天喜地的样子吗?记得送你回家时,她眼里的依依不舍吗?你体会到她苦苦等候你时,内心的焦急与迫切吗?你又怎么理解她穿上嫁衣时,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这一切都在你婚后虚伪与欺骗丑恶嘴脸的暴露下破灭。悔恨、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有权利对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

(五)氓,我想对你说,一首《氓》把你变成几千年来负心汉的代名词。你对她并非无情,“抱布贸丝”的你,费劲心机,只为抱得伊人归。可是当她陷入情网,嫁作你的妻子后,你却逃避了,我不知道你是畏惧生活的艰辛还是厌烦婚姻的无趣,可是她为了你勤俭持家,三岁食贫,褪下少女的罗裳,换上麻布粗衣,却只得到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是男人,是丈夫,什么理由都敌不过你对生活的责任和家庭的担当,不能愧对一往情深的妻子,更不能违背年少的信誓旦旦。如果再来一回,你是否还会选择那个纯良的女子呢?是“二三其德”把她引入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中,还是给她美好的爱情过着言笑晏晏的生活呢?

五、自我反思

曾读王开东老师的文章,看到他对《氓》的处理,用“一”字贯穿全篇,概括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一意孤行——一去不回头——一声叹息——一刀两断。这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教师如果凭着经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可以把工作应付下来。但课堂是学生思维呈现之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我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阅读,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王开东老师又说:“真正的文本阐释,就是把杯子里的水清空,不带任何前见,从真实文本中揭示出活生生的真理来。”从来都告诉自己:不上重复的课,每一节旧课都要上出不一样的新意,哪怕就一点点的创新。《氓》这一经典“老歌”,不知“唱”了多少遍,而我更是听过不少高层次的优质课。如何引领学生探究,如何出新,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但“出新不能跳出文本”又在清楚地提醒我。于是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探究式学习并不一定要学生去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而是创设情境,重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便形成了自己的授课思路。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理念,为师生教学活动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我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而组织这些学习活动的核心就是问题的串联和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提挈全文;创设活动情境,鼓励质疑;创设感发情境,拓展深入。

2、像山一样思考

新课标提出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整体感知环节安排了给诗歌拟标题环节,学生情趣盎然,拟出了很多精彩的题目,让人耳目一新;在细读环节安排学生鉴赏了人物形象,虽然命题有些传统,但引领学生从细节入手分析人物也是解读文本的亮点,并且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张本。而深入探究着力从比兴手法和诗歌意象,三个意象、一个叹词,引领学生进入辞章手法的审美空间。在美的诵读中探究,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鉴赏,而鼓励学生质疑演绎了原生态的探究课堂。特别是学生的质疑探究环节对于“淇水”意象的理解,可谓课堂高潮所在。

3、像水一样灵动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真正的生态课堂是什么样的?我常想,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抒性灵、扬个性才能称得上生态课堂。学生被教师的预设生拉硬追,为了一个教师希望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就会消磨殆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教师应该以欣赏的姿态、殷切的期望、宽松的氛围,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我努力营造立体的、开放的课堂,课堂上有了辩论声、质疑声,课堂上有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课堂上有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发言,于是教师引领

学生完成了一节课的“和谐之旅”,学生在和谐中顿悟、收获。

六、专家点评

本课例最大的亮点、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教师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了精、新、深的解读,诚如王荣生教授说:“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观课评课。语文课现在不是怎么教的问题,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所以我想用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的学习三阶段来评点此课例。创设新颖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浪漫阶段。执教者通过自我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巧妙地设计问题,因为《诗经》篇章的题目往往源自首句,可能与全文中心主旨挂联不大。所以执教者设计了“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另拟一个标题”的创意题目,学生或从诗歌的主题内容角度拟标题,或从诗歌的意象象征角度拟标题,学生初步探究展示。而学生的生成又与下文的预设(诗歌人物形象辨,诗歌意象探等)环环相扣,课堂环节显得严谨有序。

聚焦重心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精确阶段。本节课的重心为清楚的两大板块。比如围绕“弃妇文化”展开的人物形象讨论,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了辩论的声音,学生充分展示的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并在辩论中升华自己的认识。而探究比兴手法、三个意象和一个叹词,体味诗歌手法、词韵之美则更是重中之重。学生在教师问题引领中探究、质疑、展示,充分展开了师生、生生对话,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特点,呈现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认知的精准性。这些都是教师步步引导、充分点拨、积极肯定的实效。

拓展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认知的综合阶段。执教者在探究训练的基础上,相机渗透,激发情感,引领学生关注人的命运,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命运,烛照现实人生。而学生作品的展示让我们深思惊叹,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见解的独到,学生语言的精辟,何尝不是教师自身学养的浸润濡染。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你爱你自己,爱你的爱人,如果这种爱不能穿越更广阔的空间,这种爱就是畸形的。”学生得到了坚贞自尊的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那么为师者教育的传承目的就在不知不觉中氤氲开来。

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愉悦,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探讨、质疑问难、热烈交流,从生活中来,到生命中去,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无论是问题的抛出还是学生的生成,无论是学生的质疑还是教师的点拨,无论教师的范读还是学生的展示,无论是部分学生的展示,还是全员的作业延伸,尽显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和价值,语文课堂的延续性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

《古对今》 温州市林乐珍 课前准备(分清左右同桌;拿出一支铅笔,铅笔盒收起来;) 师:孩子们,这段时间,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玩一种游戏,是什么?生:齐说魔方。 师:这个魔方有一点点不一样,你注意到了吗? 生:每一面都有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汉字魔方,玩一玩汉字魔方。汉字魔方需要法宝,请左边的同桌拿出第一个汉字法宝。请同桌两个人先认一认,如果都认识,请把它放回抽屉,如果都不认识,请放在桌上。如果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怎么办? 生:教一教他。 师:孩子们,你们不认识的字,老师都看清楚了,其实认识这些字是由办法的,仔细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日。 师:下面我们就请太阳公公来教我们认字。 师:(出示古文字:晨)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生:晨 师:太阳公公累了,躲到树丛中去了。 师:这个字读什么? 生:暮。

师:第二天,太阳公公又要出来了,和月亮姐姐打招呼。这个字读:生:朝(指名读) 师:这样的太阳我们叫… 生:朝阳 师:拓展朝霞。 师:太阳公公快落山了,这个字就是 生:夕 师:这是的太阳叫 生:夕阳 师:这个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关键笔画的位置) 师: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现在我们打开习字册,认认真真写一个。生:书写 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好的同学请你同桌评价一下,再写第二个。 师:太阳公公一帮忙,我们就认识了这么多字。 板书: 晨、暮 朝霞、夕阳 师:下面,我们继续请太阳公公帮忙。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春、夏、秋、冬

师:春天的风不冷也不热,我们说这是怎样的风? 生:暖 师:这样的风可真暖和呀,我们把这样的风叫做,和风细雨。 生:齐读和风细雨。 师:老师这里还有词语,你觉得应该放在哪个季节? 生:酷暑可以放在夏。 师:其他几个词语怎么放? 生:把严寒放到冬天那个季节。 师:冬天怎么样,我们来看。(出示图) 注意期间补充中暑、暑假、酷爱等字词。 师:正方体在数学上,是上面对下面,左面对… 生:右面 师:前面对 生:后面 师:如果我上面是大,下面是 生:小 师:下面,请听好要求,找到一组词,撕掉双面胶,先贴一面,再贴另一面。 生:自由讨论粘贴。 师:玩魔方(视频出示要求…..)

(完整)《登高》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更加透彻地品味诗人的写作目的。 (2)学会运用缘景明情的赏析诗歌的方法,由找意象入手,把握诗歌营造的意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 (3)借助诵读,在讨论赏析中品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能够在品读完诗歌之后,写一篇品读感悟,进行总结交流,进而加深对诗人及诗文内容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板书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找到鉴赏古诗的钥匙。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境。 (3)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诗中情景,表达自己对杜甫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通过讨论、评点等方法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形成鉴赏文字,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培养爱国情怀。 (2)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汲取古代文化深厚的养料,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从意象、意境入手进而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2.结合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理解诗人沉郁苦痛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社会之秋的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几个问题: 诗人写诗的目的是什么?诗言志。 读者读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明志。 如何才能品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节课我们在上《秋兴八首》时已经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两种方法?知人论世,由景入情。 如何赏析景色?找意象、明意境,从而由景入情,深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读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登高》。 (一)知人论世

骆驼祥子之高妈公开课课堂实录

骆驼祥子之高妈公开课 课堂实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骆驼祥子》之《高妈》课堂实录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调查,在你们平时出行的时候,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学生众口不一,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展示幻灯片1)那么,我们能否想象,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生活,靠着两条腿,一身力气,为全家撑起半个天空,那就是人力车夫。(展示幻灯片2和3)。 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小说,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胡适先生的《人力车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现代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提起祥子,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候我们曾经学过《骆驼祥子》的片段描写,那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祥子。(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幻灯片4和5) 二:教学过程 作为主人公的祥子频繁登场,而在他的周围还有许多鲜活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骆驼祥子》之高妈,让我们感受经典文学带来无穷的魅力。 (板书-高妈) 那么,同学们不禁疑惑,高妈是谁?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想请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高妈是谁?请围绕高妈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高妈是曹宅的女佣。 情节概述:祥子欲购车,高妈支妙招 高妈劝放钱,祥子迟疑看 存钱怕被骗,揣怀更安全 起会买车好,祥子不贪占 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情节发展则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但塑造人物形象才是小说的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本片段描写中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高妈和祥子(展示幻灯片6) 请同学们打开探究案,看探究一题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作者描绘高妈这一艺术形象,主要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课文7、13、16段让同学们自行找出有关高妈的语句。 运用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方法。高妈在《骆驼祥子》中虽不是主要人物,却绝对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不知道她的身材是高是矮,脸型是长是圆,但从其语气、语调、语速,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描绘其浅易、生动的语言。比如,向祥子传授放债经验的一段,高妈多用反问句、感叹句,仿佛借债人就在面前请求她老人家宽限几天似的。她称祥子认死理儿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管心中无数而乱放债叫"海里摸锅",又叫"放秃尾巴鹰";乘负债认发薪之日上门讨债则叫"堵窝掏"--堵、窝、掏。多利索! 精明、热心、泼辣(板书)

《氓》优秀教案

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理解《氓》的故事梗概,识别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本诗,培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2、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小的时候都喜欢读童话吧?我想问一下,白雪公主被王子救起来之后,她们怎么样了?睡美人被王子吻醒之后呢?她们结婚了,从此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现实是这样的吗?有时候现实并不像童话一样美好。我们的老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婚姻悲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诗经两首》中第一首,大家齐声说,《氓》。是念meng 吗?不是流氓的mang吗?(不是)解释氓:这个字在古代念meng,是男子的通称。[板书“氓”] (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大家对《诗经》并不陌生了,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我找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诗经》,其他同学都听仔细了,如果他有哪些地方遗漏了,一会儿补充一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朗读的方法来品味《氓》。 1、放录音(第一遍),ppt展示课文,用异色字体标注注音的字,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个别同学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讲述整个故事 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 根据这个同学的讲述,同学们划分一下层次,并说理由。 2、划分层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讲解时按照下面分法讲) [明确]1-2段为第一层:恋爱,3-5段为第二层:婚变,6段为第三层:决绝 3、分层讲解: (1)第一层:恋爱 A、个别同学朗读此部分后,个别学生翻译并用四个词概括这段的四层内容。 [明确] 相见定情送别约期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报任安公开课优秀教案课程

报任安公开课优秀教案 课程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报任安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二、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有来生的话,以下五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项? A、幸福的猪 B、快乐的蚂蚁 C、称霸的老虎 D、精明的狐狸 E、痛苦的人 请学生起来回答,引出“痛苦的人”司马迁。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幸福的猪必定也有不幸的时候,快乐的蚂蚁必定也有痛苦的时候,称霸的老虎必定也有软弱的时候,精明的狐狸必定也有糊涂的时候,同理,痛苦的人,必定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候。此外,人生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痛

苦相随,人生也正是由于有了痛苦,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充实。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一个痛苦的人的内心世界,看他是如何走进痛苦,如何面对痛苦,又如何在痛苦中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这个人就是司马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二.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识。 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史圣”之誉。主要作品《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 2、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凶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投降了凶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

(完整版)扬州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扬州慢(教学实录) 执教者:宋志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词《扬州慢》。我们学到有关扬州的诗句都有哪些呢?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扬州的俊秀和美丽。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富庶繁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写出扬州的温婉与可爱。今天,我再来看看姜夔笔下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大家先来看看这首词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词相比多了什么? 生: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词前这段序言。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很流畅,从这段小序中你都读出了哪些内容呢。 生:交代了时间是在“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创作原因是“感慨今昔”;景物(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 生:“萧条” 师:刚刚我们一起还原了词的创作背景。南宋丙申年的冬至日,词人路过这座江南名城,昔日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四顾萧条,词人心中怆然,于是把万千感慨写进了这首词中。这种感慨悲伤又被称为什么呢? 生:黍离之悲。 师:你能说说“黍离之悲”具体指什么吗? 生:注解上说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指故国之思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从看书下注释去寻找答案。《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幻灯片,“黍离之悲”介绍)。 师:“彼黍离离”,“离离”是指繁茂的样子,“彼黍离离”的意思是说草木长得茂盛,而草木越茂盛往往也就暗示国事的衰败,可以联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后人用“黍离之悲”来形容昔盛今衰之悲、亡国失土之悲。 师:诗词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诗人内在的情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下面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下。 (生诵读课文) 师:同学们认为他读的怎么样?谁能来品评一下。 生1:读的很流畅,但是情感还不够丰富。 生2:读的太快了,节奏感不太强。 师:你认为这首词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生3:读时应该注意抑扬顿挫。 生4:应该注意轻重缓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从《扬州慢》的标题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慢词,既然是慢词就要尽量读的慢一些,节奏舒缓一些,停顿要长一些,最好读出荡气回肠的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声音洪亮) 师:从同学们的诵读中仿佛看到了词人在冬雪初霁的晚上,独自骑着马缓缓走进扬州城的情景。可是这座昔日繁盛的都城,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文中哪个字能够概括出此时扬州城的特点。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古对今》 温州市林乐珍 课前准备(分清左右同桌;拿出一支铅笔,铅笔盒收起来;) 师:孩子们,这段时间,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玩一种游戏,是什么, 生:齐说魔方。 师:这个魔方有一点点不一样,你注意到了吗, 生:每一面都有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汉字魔方,玩一玩汉字魔方。汉字魔方需要法宝,请左边的同桌拿出第一个汉字法宝。请同桌两个人先认一认,如果都认识,请把它放回抽屉,如果都不认识,请放在桌上。如果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怎么办, 生:教一教他。 师:孩子们,你们不认识的字,老师都看清楚了,其实认识这些字是由办法的,仔细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日。 师:下面我们就请太阳公公来教我们认字。 师:(出示古文字:晨)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生:晨 师:太阳公公累了,躲到树丛中去了。 师:这个字读什么, 生:暮。 师:第二天,太阳公公又要出来了,和月亮姐姐打招呼。这个字读: 生:朝(指名读) 师:这样的太阳我们叫… 生:朝阳

师:拓展朝霞。 师:太阳公公快落山了,这个字就是 生:夕 师:这是的太阳叫 生:夕阳 师:这个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关键笔画的位置) 师: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现在我们打开习字册,认认真真写一个。 生:书写 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好的同学请你同桌评价一下,再写第二个。 师:太阳公公一帮忙,我们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板书: 晨、暮 朝霞、夕阳 师:下面,我们继续请太阳公公帮忙。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春、夏、秋、冬师:春天的风不冷也不热,我们说这是怎样的风, 生:暖 师:这样的风可真暖和呀,我们把这样的风叫做,和风细雨。 生:齐读和风细雨。 师:老师这里还有词语,你觉得应该放在哪个季节, 生:酷暑可以放在夏。 师:其他几个词语怎么放, 生:把严寒放到冬天那个季节。 师:冬天怎么样,我们来看。(出示图) 注意期间补充中暑、暑假、酷爱等字词。 师:正方体在数学上,是上面对下面,左面对… 生:右面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 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 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 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这几句诗中,女子“耽”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生6:多情温婉,迁就男子。 师:非常棒!继续找。 生7:“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既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也写出了她见到男子时的欢喜。 师:登高望远,恋爱中的女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热切,在爱情面前,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煎熬,又有“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痴情,更有身陷情网、难以自拔的坚守。 生8:“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也能看出女子的热情和焦急,很着急要嫁给对方。 师:是的。催促婚事本应是男子,到这里却是女子着急了:既然占卜算卦都很顺吉,那为什么还不“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呢?女子对婚姻抱有怎样的热切憧憬啊。然而,这种主被动的易位,已经为女子被弃的命运埋下了种子。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出女子的热情主动和单纯草率。 师:杜拉斯曾说“迷恋是一种吞食! ”想象中的美好很容易被现实的残酷击碎,面对被弃的现实,女子能“静思”“自悼”。那么整首诗中女子的“自悼”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

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氓(公开课教案)(整理精校版)

氓(公开课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7 :: 4.1氓(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三、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在教师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脱身。泮:通“畔”,边岸。 四、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古对今》 温州市林乐珍 课前准备(分清左右同桌;拿出一支铅笔,铅笔盒收起来;) 师:孩子们,这段时间,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玩一种游戏,是什么生:齐说魔方。 师:这个魔方有一点点不一样,你注意到了吗 生:每一面都有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汉字魔方,玩一玩汉字魔方。汉字魔方需要法宝,请左边的同桌拿出第一个汉字法宝。请同桌两个人先认一认,如果都认识,请把它放回抽屉,如果都不认识,请放在桌上。如果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怎么办 生:教一教他。 师:孩子们,你们不认识的字,老师都看清楚了,其实认识这些字是由办法的,仔细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日。 师:下面我们就请太阳公公来教我们认字。 师:(出示古文字:晨)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生:晨 师:太阳公公累了,躲到树丛中去了。 师:这个字读什么 生:暮。 师:第二天,太阳公公又要出来了,和月亮姐姐打招呼。这个字读:

生:朝(指名读) 师:这样的太阳我们叫… 生:朝阳 师:拓展朝霞。 师:太阳公公快落山了,这个字就是 生:夕 师:这是的太阳叫 生:夕阳 师:这个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关键笔画的位置) 师: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现在我们打开习字册,认认真真写一个。生:书写 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好的同学请你同桌评价一下,再写第二个。 师:太阳公公一帮忙,我们就认识了这么多字。 板书: 晨、暮 朝霞、夕阳 师:下面,我们继续请太阳公公帮忙。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春、夏、秋、冬 师:春天的风不冷也不热,我们说这是怎样的风 生:暖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班美术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漂亮的泡泡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一个个泡泡又美丽又可爱.有大的,有小的,很能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美的愿望.个性是这个活动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别于其他传统的美术课。首先,它采用油画棒来画泡泡,然后再准备颜料来请小朋友涂刷底色。“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毫无顾忌地涂抹挥洒,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成功。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2、能大胆选取色彩涂刷,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2、各种颜色的油画棒若干。3、已调好红、黄、蓝三种颜料。活动过程: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师:小鱼们,这天鱼妈妈带你们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小鱼游的真开心。师:小鱼们,游累了吧!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下来)二、引出课题。师:刚才我们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貌的呀?(圆形的)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师:小蜡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

大泡泡(小泡泡、红泡泡)你们想吹什么颜色的泡泡呀?哦!红泡泡和黄泡泡还会亲亲嘴呢!看!这个泡泡还会躲在大泡泡的怀里呢!师: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还会亲亲嘴,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师:我们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吧!你们想帮泡泡拍个什么颜色的照片?师:小排刷,手中拿,红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师:那我们一齐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吧!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三、幼儿操作。幼儿作画时,教师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这个小朋友画了个大泡泡,这个小朋友还会画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师:小鱼们,跟着鱼妈妈一齐来看看小鱼们吹的泡泡吧!跟鱼妈妈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设计意图: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用心性)五、结束部分。师:小鱼们吹了这么多漂亮的泡泡,鱼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做游戏,我们一齐出发吧!(设计意图:头尾呼应,结束活动)小班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神奇的魔术师(圆形、方形、三角形)活动目标: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活动准备: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

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完整版)诗经氓优质课教案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内容上: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四、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 ——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开课课堂实录

千课万人古对今林乐珍公 开课课堂实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古对今》 温州市林乐珍 课前准备(分清左右同桌;拿出一支铅笔,铅笔盒收起来;) 师:孩子们,这段时间,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玩一种游戏,是什么生:齐说魔方。 师:这个魔方有一点点不一样,你注意到了吗 生:每一面都有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汉字魔方,玩一玩汉字魔方。汉字魔方需要法宝,请左边的同桌拿出第一个汉字法宝。请同桌两个人先认一认,如果都认识,请把它放回抽屉,如果都不认识,请放在桌上。如果一个认识一个不认识,怎么办 生:教一教他。 师:孩子们,你们不认识的字,老师都看清楚了,其实认识这些字是由办法的,仔细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一个日。 师:下面我们就请太阳公公来教我们认字。 师:(出示古文字:晨)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生:晨 师:太阳公公累了,躲到树丛中去了。 师:这个字读什么 生:暮。 师:第二天,太阳公公又要出来了,和月亮姐姐打招呼。这个字读:

生:朝(指名读) 师:这样的太阳我们叫… 生:朝阳 师:拓展朝霞。 师:太阳公公快落山了,这个字就是 生:夕 师:这是的太阳叫 生:夕阳 师:这个夕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指名回答(关键笔画的位置) 师: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现在我们打开习字册,认认真真写一个。生:书写 师: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好的同学请你同桌评价一下,再写第二个。 师:太阳公公一帮忙,我们就认识了这么多字。 板书: 晨、暮 朝霞、夕阳 师:下面,我们继续请太阳公公帮忙。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春、夏、秋、冬 师:春天的风不冷也不热,我们说这是怎样的风 生:暖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课堂流程]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世殊事异/ 虽取舍万殊(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称推求) ▲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人之相与(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琵琶行》公开课课堂实录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个小青年才十六岁,虚绿虚绿的小青年,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京城长安拜见大诗人顾况,顾况一看名帖上的名字,哈哈大笑,这个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在长安城想要白白的居住,还认为很容易。长安的米价那么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当看到白居易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捻着小胡子,小伙子,了不起,水平真高,高,高,高,实在是高,水平这么高,想在长安白白居住应该很容易! 这个小伙子就是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就是他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琵琶行》) 初步感知: 《琵琶行》题目“行”是一种文体,这是歌行体诗歌,一般来时歌行体诗歌一般是一叙事诗,叙事的目的在于什么?抒情。抒情可以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借助于人事物景来抒情。 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 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这两个人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当然不。是什么让这两位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 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师:两个字都有三点水,漂泊流浪,遭遇坎坷,落魄失意。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的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琵琶女的不幸,这种落魄失意体现在那些诗句当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找个同学来读一读,应该用什么样感情来读?读出她的伤心的境遇和凄凉的情感,同时也要读出对她的同情之意。 具体描述一下琵琶女的情况:家庭遭遇变故。时光流逝,色衰爱弛、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独寂寞,独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少年时候怎么样的生活?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