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不同的病害,所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案都不一样,一定要因地

制宜,对症下药。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和干旱,低温和冻害,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黄瓜沤根、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非侵染性病害不产生病症,不互相传染,致病因素消失后则不再发展,不需要药剂防治。但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引起植物组织的衰退和死亡,而滋生某些腐生性真菌和细菌,容易被误认为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和数量也最多。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4、高等、最高等真菌复合型。

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大多是局部坏死,常见的症状有:

(1)叶斑病类型:如豆类叶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

(2)炭疽病类型:如苹果、桃、豆类、瓜类、葱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

(3)疮痂病类型:如葡萄黑痘病和桃疮痂病等;

(4)溃疡病类型:如苹果腐烂病等;

(5)萎蔫病类型:如棉花的枯、黄萎病、瓜类枯萎病;

(6)腐烂病类型:如桃褐腐病、茄褐纹病等。

二、怎样选择对路农药

首先要对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有个了解。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很多:如常用的百菌清、恶霜·锰锌、甲霜·锰锌、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乙膦铝、腐霉利、阿米西达等。

其中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有:恶霜·锰锌、甲霜·锰锌和乙膦铝等;防治高等真菌病害的有:苯醚甲环唑、三唑酮、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烯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等。

对高等真菌和低等真菌病害都有效果的有:百菌清、阿米西达和代锰锌,其中百菌清和代森锰是保护剂。阿米西达是一个对低等、高等真菌都有杀灭活性的最广谱内吸性杀菌剂。知道了病害和药剂,就可以根据致病真菌来选择相应的杀菌剂,如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猝倒病等是低等真菌病害,就可选用恶霜·锰锌或甲霜·锰锌;对叶斑病、叶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黑粉病、黑星病、早疫病、赤霉病等高等真菌病害,就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腈菌唑等。

总之,只要看准了病,了解了药,就能正确选择对路农药,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 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18 季节流行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方式,因病原物致病性、品种抗性和环境因素而变。 19 这种先后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流行学上称为状态。 20 速率: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从一个状态至下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称为发展速率。 21 传播单位:指病原物能被视觉识别和计数的传播和存活的结构。 22侵染单位:当传播单位与适宜的寄主植物部位接触,并给以适当的环境条件,传播单位就变成侵染单位。 23 侵入概率(侵入率):指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侵入寄主的概率。 24 侵染概率(侵染几率):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25 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子代病情的概率,称为相对侵染概率或病害日传染率。 26 重叠侵染定义:在一个位点上就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 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水稻抽穗前后遇低温阴雨天气,稻株组织柔嫩衰弱,易感染穗颈稻瘟病。同一环境因素常常既影响寄主,又影响病原物。例如,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有利,这是因为一方面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另一方面又因增大马铃薯叶片细胞的膨压而使之趋于感病。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正确地确定主导因素,对于流行分析、病害预测和设计防治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主要流行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变动造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差异和年际波动。对于前者,按照病害流行程度和流行频率的差异可划分为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是流行的最适宜区,易发区是病害流行的次适宜区,而偶发区为不适宜区,仅个别年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害流行的年际波动以气传和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最大,根据各年的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可划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等类型。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病害部分

1、何为植物病害?如何理解植物病害的含义? 植物病害: 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胁迫时,导致细胞核组织 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变化,导致植物产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植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作用的改变,即其生理的和生化的变化,随后进而发展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在植物的外部和内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其次,认识病害,必须从经济观点和生产观点加以考虑,有些植物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的作用,可以发生某些变态或畸形。植物的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好处,不称为病害或不作为病害来对待。 总之,病害一定要给农业带来损失,并且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 2、什么是病害三角?病害三角在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植物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植物、病原物、环境三方面,呈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病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三角的分析。 3、如何理解病害的病状及病征?病状及病症的类型分别有几种? 病状: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 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病状类型: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他们的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病株发病较均匀,大片发病,无中心病株,无传染迹象,无病征,症状有变色、枯死、畸形、萎蔫等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5、什么是真菌?广义的真菌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真菌: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类群: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6、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什么特点?它们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无性繁殖: 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病状类型病症类型 认识植物病害,首先会注意到它和健康植株不同的变化状态。如生了散黑穗病的麦株穗部被破坏变成黑粉;棉花枯萎病的病株叶片萎垂枯焦,或整株死亡;患玉米黑粉病的植株上长出了畸形肿大的瘿瘤——“灰包”。这些能为我们的感官所察觉的异常变化状态,就是植物病害的症状 (symptom)。植物生病后一般都有症状表现出来,症状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通常只有在外部症状不够明显时,才解剖检验内部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病状和病征组成。 (一)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它反映了患病植物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变化,它是由致病因素(病原)持续地作用于受病植物体,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反应,致使植物细胞、组织逐渐发生病变,达到一定显著程度时而表现出来的。在观察植物病害时,可看到有两类显然不同的病状,一类只发生在植物器官的局部,同一器官上相同的病状之间,无发展的连续性,称之为点发性病状,如常见的斑点病;另一类病状的发生却不限于局部,可以从一个部位发展到另一部位,从一个器官发展到另一器官,以至整体发病,称之为散发性病状或系统性病状,如多种植物的枯萎病、谷子白发病、病毒病等。 根据内部病理变化阶性质,病状可以分为三类:即坏死性病状、促进性病状和抑制性病状。坏死性病状是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的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枯斑、腐烂、焦枯等;促进性病状是植物的机体受到病原的刺激发生膨大或增生的病状;抑制性病状和前者相反,植株的生长发育部分或全部受到了抑制。这样的区分,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的。许多病害经常是整体表现为抑制性病变,而在其局部则表现为促进性病变。 具体的病状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复合的特征,即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总和。把各类病状按其主要特征予以归类,可分为若干典型化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名称已成为特定病状的代词,在描述病害时广为应用,使叙述更为简便。人们习惯上也用病状来作为一些病害的名称,如枯萎病、腐烂病、花叶病、角斑病、大斑病、丛枝病等。病状的主要类型如下: 1.斑点(spot)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成为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斑点;斑点上还可以呈现轮纹、花纹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而称为褐斑、黑斑、紫斑、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网斑等。各种病原都可能引起斑点病状的发生。炭疽是斑点的一种,斑点中生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疮痂与斑点近似,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使得表面粗糙,或是病斑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龟裂。焦枯是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变色枯死,有时是由斑点、条斑等发展联合造成整体的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 2.腐烂(rot)发生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表现为点发性或散发性。由于组织分解的程度不同,有软腐、干腐之分。组织腐烂时,随着细胞的消解而流出汁液,如组织的解体较慢时,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及时蒸

植物病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不同?相互关系如何?(15分) 答:(1)病因 (2)有无传播、蔓延 (3)病症 (4)其他田间表现 (5)非侵染性病害为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提供条件 (6)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会加重非侵染性病害,形成恶性循环。 评分:(1)(2)各4分,(3)(4)(5)各2分,(6)1分。 2、谈一谈你对“病害三要素”的认识。(14分) (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题条件。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 (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3、不整囊菌的闭囊壳和白粉菌的闭囊壳(子囊壳)有何不同?(10分) 答:(1)壳壁结构的不同 (2)子囊排列方式的不同 (3)子囊壁是否消解 评分:(1)(3)各3分,(2)4分。 4、简述鞭毛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答:分纲依据:游动孢子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 (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4)卵菌纲(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两根等长的鞭毛,前端有一根茸鞭,后端有一根尾鞭。 评分:分纲依据给7分,各纲的名称每个2分。 5、简述担子菌的分纲依据,并写出各纲的名称。(15分) (1)分纲依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类型。 (2)冬孢菌纲(Teliomycetes):无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冬孢子; (3)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4)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担子是无隔担子。

正确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一、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病原生物生活在所依附的植物上,这种习性被称为寄生习性,它们依附的植物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可进一步分为: 1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 、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 、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 4 、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 5 、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包囊线虫: 二、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非生物的致病因素能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特性的症状,这些病害不能传染,没有侵染过程。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 1 、植物本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遗传病害或生理病害: 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湿度的过多过少,如旱、涝等 3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肥料元素供应的或多或少,如缺素症; 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果树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这类病害主要包括缺镁症、缺锰症、缺锌症、缺铁症、缺钙症、缺钾症、缺铜症、缺硼症等。 区分 一是看有无病征,一般,侵染性病害有病征,即在病部或邻近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菌脓等,而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征。 二是从发病范围来看,侵染性病害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有从发病中心向周围扩散蔓延的明显迹象,而非侵染性病害无明显的发病中心,一般为大面积普遍发生。

植物病害流行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并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植物病害流行学:是研究植物群体发病规律、预测技术和防治理论的科学,又称植物流行病学 3.大区流行:则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4.稳态流行:是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也有“常发病”之称。 5.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6.病害流行主导因素:针对具体时间、地点的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害,会有一些对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7.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 8.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引起不同程度流行为害的病害。 9.一次传播: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10.一代传播距离:即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11. 普遍率:代表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是将观测的单元

分成病、健两类,计算发病的植物单元数占调查单元总数的百分比。 12. 严重度:是指已发病单元发生病变的程度,通常用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比表示。如:瓜类霜霉病的严重度划分 13. 病情指数: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群体发病程度。 14. 病害流行的预测:是指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态。 15. 植物病害流行风险分析: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植物病害流行与否、流行强度和严重程度、产量损失及其对生态、社会产生影响的各种风险的分析。 16.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指外来有害生物或受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通过贸易、旅游等途径传入并造成危害的风险分析。限定性有害生物和非限定性有害生物。 17. 基因对基因假说:病原物致病性和寄主抗病性之间存在基因对基因的遗传学关系。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寄生物(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面相对应的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18. 水平抗病性:当一个寄主品种抗病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由微效基因控制,即是数量性状。 19. 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

病害

病害 第一章 1.园林植物病虫害是指园林植物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的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状态 2.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需要植物,病原和环境3个基本因素,它们之间的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 3.植物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鲜活产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生理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导致生长不良、品质变劣, 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4.病害和损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如果植物在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因外界因素的突然袭击而受到伤害或破坏,如受到昆虫、其他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以及冰雹、台风等袭击,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就不能称为病害,而称为损伤。 联系:损伤和病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视之。但在实际情况中,二者又经常有紧密的联系。损伤可削弱植物的生长活力,降低它们对病害的抗性;伤口还可提供一些微生物入侵的通道,成为病害发生的开端。此外,有的环境因素既能对园林植物造成损伤,也能造成病害。 5.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 病原,间接因素称为诱因.按病原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6.生物性病原主要有真菌,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螨,通常将这 类病原称为病原物或寄生物 7.凡由生物性病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因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 8.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9、根据病原对园林植物病害进行分类有什么优点? 答:可以指示病害的病因、它们可能的发展和传播模式及控制措施。 10、什么是坏死型症状?有无病症? 答:坏死型症状表现为分解性的组织病变,即病原物将植物细胞壁或中胶层、细胞内含物分解和破坏,表现出局部或全部组织坏死。 症状:枝(叶)枯、斑点和斑块、溃疡、腐烂、腐朽、顶枯或梢枯、水啧、焦灼、穿孔、枯萎、猝倒。 11.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一,是根据植物的类型,二是,根据病害发生的部位,三是根据病害的症状 假死性: 有一些昆虫在取食爬动时,当受到外界突然震动惊扰后,往往立即从树上掉落地面, 卷缩肢体不动或在爬行中缩做一团不动,这种行为叫做假死性。 第二章 1.真菌是一类有真正细胞核的异养生物,它的营养体常是丝状分支的菌丝体. (2)真菌的繁 殖有两种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这种

《植物病害流行学》

协同进化(co-evolution):寄生物的进化是紧跟着它们寄主进化的。反之,寄主的进化也受它们寄生物进化的某些影响。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进化,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协同进化。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一、霜霉病 (一)症状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病害多生于病叶背面。 病状:坏死斑、少数萎蔫 病症:由气孔伸出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 (二)菌属 霜霉菌都是寄生在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属于为鞭毛菌亚门。 主要菌属及代表性病害如下。 1、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引起病害:板蓝根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大黄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和附子霜霉病等。 2、假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引起病害:啤酒花霜霉病、丝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等。 3、单轴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引起病害:葡萄霜霉病、苍耳霜霉病等。 (三)发病规律 1、病原物越冬场所 (1)田间病株 如白菜霜霉病菌在北方以休眠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第二年就在病株内继续生长发育。 (2)种子、其他繁殖材料 如洋葱霜霉病,病原物是在鳞茎内越冬,并且是第二年生长季节的初次侵染来源。 (3)病株残体 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2、传播方式 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3、发病时期 北方一般6月即可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 4、发病条件 偏低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如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 5、侵入途径 真菌主要从自然孔口侵入,较少从伤口侵入。 6、病害类型 (1)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

《植物病害流行学》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EIL:经济损害水平相当于经济损害阈,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病害水平)。侵染链infection chain:由多个侵染环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 :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的充分调查,找出其目标和可行方案,并通过直觉和判断,对这些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问题中作出最佳的决策。 稳定化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的选择压力叫稳定化选择。即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基因的选择优于毒性基因,不利于毒性基因突变,使之在后代中出现的频率下降。 单年流行病害(monoetic disease):是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天”为单位。 积年流行病害(polyetic disease):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与单利病害(simple interest disease)同义。 微梯拂利亚效应(The Vertifolia Effect):植物抗病性是一种复合性状,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是混合存在的,在培育垂抗品种的过程中丧失水平抗性。这种现象称为Vertifolia效应。突发流行(Explosive epidemic):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植物常见病害

园艺植物菌物病害 黄瓜霜霉病 (一)发病概况:整株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均可受害,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葫芦科。 (二)典型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偶尔危害茎、卷须及花梗。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全叶片干枯卷缩。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三)病原: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卵菌门假霜霉属。 (四)发病规律:南方:终年发生。北方:孢子囊为主要侵染源,随气流、雨水及昆虫传播。 辣椒疫病 (一)发病概况:轻则落叶,重则全株枯死,造成绝收;毁灭性病害之一,以大棚栽培受害最重。 (二)典型症状:幼苗初呈暗绿色水渍斑,逐渐扩大,茎叶迅速萎蔫。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病部凹陷缢缩,上部萎蔫枯死,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害始于蒂部,潮湿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僵果。 (三)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卵菌门,疫霉属。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高奎或高垄栽培,清洁田园。出后中心病株或雨后高温高湿为关键喷药期,甲霜灵、疫霉灵、乙磷铝等。 瓜类白粉病 (一)发病概况: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最重。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苦瓜等均可被害。 (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斑。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枯黄发脆。秋季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的小点(闭囊壳)。 (三)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白粉菌属,子囊菌门,专性寄生。(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 梨锈病 (一)发病概况: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转主寄生桧柏、刺柏(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初期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扩大为圆形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密生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毛状物(锈孢子)。 (三)病原: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整个生活史上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清除转主寄主——砍掉梨区5公里范围内的柏树;喷药保护 茄科蔬菜灰霉病 (一)发病概况:露地栽培,田间潮湿及多雨季节,发病严重;保护地栽培,管理不善,低温多雨,发病严重。 (二)典型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和储藏期发病为主。叶片、茎、枝条、花和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不同的病害,所用的药剂和防治方案都不一样,一定要因地 制宜,对症下药。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其发生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和气候条件不适宜,如营养物质的缺乏,水分失调,高温和干旱,低温和冻害,以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黄瓜沤根、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等。非侵染性病害不产生病症,不互相传染,致病因素消失后则不再发展,不需要药剂防治。但非侵染性病害往往引起植物组织的衰退和死亡,而滋生某些腐生性真菌和细菌,容易被误认为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其中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里最重要的一类,种类和数量也最多。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4、高等、最高等真菌复合型。 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大多是局部坏死,常见的症状有: (1)叶斑病类型:如豆类叶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 (2)炭疽病类型:如苹果、桃、豆类、瓜类、葱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

关于植物类科普读物有哪些

关于植物类科普读物有哪些 《盆栽观赏花木精品集萃》 简介:大家对盆栽花木这个名字可能并不陌生。在北方,人们常 用盆栽的印度橡皮树、桂花等布置居室,终年绿意融融。在南方,特 别在春节期间,盆栽金橘、朱砂橘,象征金银满屋和幸福吉祥,成为 大众首选的年宵花。在长江流域,节日买盆杜鹃花、山茶花已成为时尚。而盆栽的一品红、比利时杜鹃、香龙血树、常春滕、富贵竹等早 已热销大江南北,一度成为“热点”,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本书针对我国不同地域和传统习惯,精选了500余个品种盆栽花木,较详细地记述了其形态特征、时尚品种、生物学特性、繁殖技巧 和栽培要点,还特别撰写了“选购要领”,为你购花时能助一臂之力。当你在养花过程中,遇到头痛之事,也可在“疑难问题一点通”中找 到答案。《奇妙的世界——植物趣闻》 简介:《植物趣闻》的作者王永泰先生是资深生物学教授。书中 介绍了一些植物的奇特的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内容丰富,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字简练,插图逼真。本书既能够作为小学 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的课外读物,又适合广大生物爱好者阅读。还能 够供生物、自然课任课教师教学时参考。 《榕树.菩提树.橡皮树.无花果——百花盆栽图说丛书》 简介:本书是作者通过搜集大量网上资料及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编 著而成的。叙述了榕树、橡皮树、无花果及菩提树的历史与文化;介 绍了它们的品种;突出了盆栽时种的选择、盆栽之前的准备、苗木的 各种繁育方法、盆栽的技术、制作盆景的方法、病虫害虫的防治;其 他榕属植物也有简单的介绍。最后还解答了盆栽时常遇到的问题。本 书适合广大家庭盆栽榕树、菩提树、橡皮树及无花果的爱好者参考。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何谓流行速率?流行速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病害预测中,流行速率的选择需要遵循哪些条件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非侵染性病害习题

非侵染性病害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非侵染性植物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又称生理性病害。因不能传染,也称非传染性病害。 2.侵染性植物病害:指的是相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植物受病原物寄生引起有传染能力的病害,也可称寄生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二、问答及论述题 1. 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可分为植物自身的遗传缺陷和对环境因素的不适应,其中由植物自身缺陷引起的病害属于不可恢复性病害,但发生不普遍,而且不会传染,因而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非侵染病害主要是由于存在植物不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引起。不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 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调、环境污染和化学物质毒害,其中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剩;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其他还有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酸雨等;化学物质的毒害主要是各种杀虫剂、杀菌剂、杀线剂、除草剂和化肥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使用时期不适宜,超过植物对这些化学物质的耐受范围而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不适宜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气温、土温的过高、过低或骤然改变,土壤或空气水分过高、过低,光照强度或光周期的不正常变化。 2.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植物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本质区别在于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因此一旦发生,可以通过病原物的繁殖、扩散而在植株间相互传染;而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的侵染,病害多由环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病害在不同的植物个体间不能相互传染。因此,在田间表现上二者有以下区别:①侵染性病害除了由病毒、植原体和少数真菌、细菌及线虫引起的病害外,多数都有病征表现,而非侵染病害除了患病后期由于抗病性降低,病部可能会有腐生菌出现外,无病征表现;②侵染性病害随病原生物的繁殖、扩散逐渐向四周植株蔓延,因此田间通常有发病中心,病害植株围绕发病中心呈同心圆形排布,而非侵染病害的田间分布往往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大,发病比较普遍而均匀;③侵染性病害往往造成植物不可逆的损伤,经治疗后病状也不会消失,而非侵染性病害,一旦不适应的环境因素不复存在,有的病状可以恢复,如缺素症和生理性失水症等。 3.植物非侵染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有何关系? 答:植物非侵染病害与侵染性病害关系密切。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更有利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例如,冻害不仅可以使细胞组织死亡,还往往导致植物的生长势衰弱,使许多病原物更易侵入。同样,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例如,某些叶斑病不仅引起木本植物提早落叶,也使植株更容易受冻害和霜害。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 4.如何诊断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答: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对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现场观察包括由整株到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