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接入网的发展

浅谈接入网的发展

接入网论文

接入网课程调研论文 论文题目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姓名郭长远 班级3G移动通信10班 学号1040811008 指导教师沈玲玲

下一代光接入网技术 摘要:本文对下一代光接入网关键技术 EPON,GPON从标准,核心技术到产品等做了多方面论述,并对目前市场进行分析和前景预测。 关键词:光纤接入网,EPON,GPON 1.引言 2006 年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已经超过 4000 万,宽带网民数已经达到7700 万之众;而随着网络游戏的全球风靡,2006 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已超过 3000 万;同时,2006 年底我国网络电视(IPTV)用户数将突破 100 万。这么多的数字资料表明:宽带化已经成为下一代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骨干网上,由于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等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不错的速率。而在接入网方面,确迟迟不见起色。现应用的 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宽带接入方式提供的带宽已很难满足未来用户的宽带要求,这时先进的全业务接入技术——光纤接入网应运而生。

第一章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接入网是整个电信网的一部分,是在电信网的用户环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过来的,它不同于传统的用户环路,是一个较新的网络概念,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定界,并正在继续发展演变中。本章将对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基本架构和相关技术做概括性的叙述。 1.1 国际电信联盟ITU-T对接入网的定义 1、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部ITU-T 1995年通过的建议G.902对接入网的定义为: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不包括用户终端)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Q3接口是接入网网络管理系统与电信管理网TMN-Telecommunication managment Network的接口)。 图1 接入网的定界 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解释。换言之,接入网是由网络侧与用户侧之间的所有设备构成。 2、接入网的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1.1.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

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 1.2.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 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 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接入网技术大作业 课题名称:接入网技术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201000402008 指导教师: 2013年 6 月 26 日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 摘要: 在电信网络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处,目前正是硝烟四起、竞争激烈。各个网络运营商无不各显神通,竭尽所能抢夺更多的用户。各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也纷纷登场,一个全新的名字“接入网”也因此进入人们的眼中。 在新一代广义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体系结构中,接入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领域,并与核心网并列成为电信网络的两大构成之一。多种宽带IP接入技术正在兴起并激烈竞争,在电信运营业的开放与竞争的大坏境中,接入网特别是IP接入网的竞争尤为激烈。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市场竞争对接入网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

目录 摘要 (1) 一、什么是接入网 (3)

二、接入网发展简史 (3) 三、中国现今主流的接入网技术 (4) 3.1、IP接入网技术 (4) 3.2、光纤接入技术 (5) 3.3、电话铜线接入技术 (5) 四、中国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7) 五、中国接入网发展的思考 (7) 一、什么是接入网 长期以来,电信网络的接入部分经常被简称为“接入段”,“接入段”仅仅是交换

网络的最后延伸,是某些接入设备的附属设施,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网络部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接入网已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两大基本部件之一,并且是当前技术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建设最昂贵的网络。 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经Q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因此,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业务节点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SNI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可分为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支持单一接入的标准化接口主要有提供ISDN基本速率(2B+D)的V1接口和一次群速率(30B+D)的V3接口,支持综合业务接入的接口目前有V5接口,包括V5.1、V5.2接口。 接入网与用户间的UNI借口能够支持目前网络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的发展不应限制现有的业务和接入类型。 接入网的管理应该纳入TMN的范畴,以便统一协调管理不同的网元。接入网的管理不但要完成接入网各功能块的管理,而且要附加完成用户线的测试和故障定位 由此可以看出: .接入网是由线缆装置、传输设施等实体构成的一个实施系统。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概要:面临着网络的普及,日益恶化的网络安全威胁是网民们生畏,那如今的网络技术发野兔没迅猛……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意识、解决方案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裂变式高速发展,网络交流的频繁化促使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如银行事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自动化办公等事务,但随之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性、匿名性也给网络应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网络安全威胁: 1) 网络窃听:由于在广播网络系统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送的数据,网络体系结 构允许监视器接受网上传送的所有数据,使得窃取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变得很容易。 2) 假冒:利用重放数据帧的方法,产生被授权的效果,假冒另一实体进行网络非授权活 动。 3) 数据修改:在非授权和不能检测的环境下对数据的修改,当节点修改加入网中的帧 并传送修改版本时就发生了数据修改》 4) 完整性破坏:破坏数据完整性,包括设备故障或人为有意无意破坏修改系统信息。 5) 服务否认:受到网络攻击使网络设备或数据遭到破坏,并可能产生拒绝某种网络服务 功能的后果。 6)重发:重发就是重复一份保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7)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人为编制隐藏在计算机中很难别发现且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或代码,能够通过软盘、硬盘、通信连路和其他路径在计算机网络传播额和蔓延。 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三.病毒防护技术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光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

光接入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特别是通信网络,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围绕着光接入网的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光接入网的现状以及它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光接入网对通信行业以及广电行业的影响,进而促进光接入网可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光接入网;现状;发展;无光源网络;分析 光接入网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无源光网络和有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是我国进行光接入网建设工作的重点。无源光网络入接技术,自身具有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标准化高并且业务透明、网络接入方式灵活等优势,是光接入网在发展中最好的技术选择。 一、光接入网的概念 OAN也称之为光接入网,光接入网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纤的传输技术来将其接入网,它在日常的使用中,也被广泛的认为是端模块或者本地交换机与使用者之间利用光纤进行通信的系统。光纤入网可以总整体上被划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两种,目前,这两种类型在我国科技发展中都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但是,其它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无源光网络。在无光源网络在全世界快速发展、并且使用性越来越高的同时,为了可以更好的适应多媒体时代对光纤通信系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科学信息技术建设的要求,一些科学技术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和ITU-T已经逐渐由有光源网络转为大力开发ATM的无源光网络和宽带无源光网络。 二、光接入网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加快其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电信业务,正在逐渐的走向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光接入网对于整个电信网络来说,它目前处于整个网络的末梢,除此之外,光接入网的接入方式,是所有电信网络接入方式中最难的、最复杂的、竞争最激烈的。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下,各个电信网络的运营上都在积极的发动各方面的能量,来大力的将这种接入技术推广,并且为了可以进一步的占据竞争市场,争夺到更多的高品质用户,不断的推行各种各样的光接入网技术。在现代网络的发展中,宽带入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电话线的x DSL技术、电视机的cable Modem技术、光接入网的x PON技术等。其中,采用光接入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信在通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对于光接入网来讲,它不仅可以代替目前的铜缆网,同时,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一些新建的小区中同样可以被灵活的应用。 目前,可以将光接入网的整个传输系统看作为是利用光纤来实现通讯传播的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1、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信网发展到今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展现了宽带化、IP化以及业务融合化的趋势。电信网宽带化首当其冲的就是接入网的宽带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接入网的宽带化将是电信网宽带化最难实现的部分。 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 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入网的引入给通信网带来新的变革,使整个通信网络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接入网的重要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 (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 (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 (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连接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传统的用户接入同采用的是钢缆,80年代中后期因具有Z接口的光纤环路载波系统(SLC)以及远端交换模RSU的实用化,使光纤传输设备引入到接入网领域,但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入网设备。到90年代中期,先进的VS接口光接入系统问世,才进入接入网的正式发展阶段。 VS接口可实现不同厂家接入网设备与交换机的互通,接入网具有较强的业务支持能力,除支持PSTN、ISDN业务外,还支持N X 64kb/S、64kb/S以下各类速率、Internet、X.25、CATV等业务。到1998年8月初,全国建设规模已近270万线,超过世界其它国家。此外电信部门还积极推进公众多媒体通信接入系统,并正在试验先进的ATM接入和VOD系统。 1.1有线接入技术 有线接入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1)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陈宏彬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宏彬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6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entertainment is analysed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新闻学1202 姓名:陈宏彬 学号: 指导教师:吴甜讲师 完成时间: 2016年3月 28日 二〇一六年三月

论文题目: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新闻学 学生:陈宏彬签名: 指导教师:吴甜签名: 摘要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在网络上播出的娱乐节目就是网络娱乐节目,但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网络娱乐节目与电视娱乐节目在平台、定位、营销模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网络娱乐节目的出现不到十年时间,最初只是少量的网站进行尝试,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但随着2013年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各大视频网站为了应对高价的版权费,纷纷大力投资网络娱乐节目,一时间网络娱乐节目迅速发展壮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蓬勃发展中,仍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诸如植入式广告严重、对明星人物依赖较大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网络娱乐节目;版权保护;同质化;

Titl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homemade drama Major: Journalism Name: Chen Hongbin Signature: Supervisor: Wu Tian Signature: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people there has been a misunderstanding, think that as long as th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broadcast on the network is the network of entertainment, but it's not, careful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network entertainment program and TV entertainment program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platform, positioning, marketing model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entertainment in less than ten years, the original i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website to try, and no large-scale development, but 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2013 countries, major video sites in response to the high price of royalties, have to invest heavily in the network of entertainment, at that time the network entertainment to grow rapidly.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still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 Among them, such as product placement is serious, depend on larger issues such as the star characters are worth further discussing. Keywords: Network entertainment; copyright protection efforts increased; homogenization

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论文

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发展趋势___ 系别: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________ 计算机网络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翟伟栋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路晓亚__________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世界宽带接入网发展的状况和主要应用,然后讲述了宽带光纤接入网的优点。接下来,重点分析了宽带点到点有源以太网光纤系统和宽带点到多无源光纤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最后提出我国光纤接入网的发辰可能跨越APON GEPO和EPON 阶段,从宽带点到点以太网光纤系统和GEPO开始,乃至最终过渡到GPO阶段的初步设想。关键词:宽带光纤接入网,APON GEPO和EPON GPON

目录 第一章宽带接入网发展的状况和主要应用 (1) 第二章宽带光纤接入网的优势 (3) 第三章点到点有源光纤接入网 (4) 3.1 有源光纤接入网 (4) 3.2宽带数字环路载波系统 (5) 3.3点到点同步数字系列/ 多业务传送平台系统 (6) 第四章点到多点及无源光网络系统 (7) 4.1 无源光网络技术 (7) 4.2APON和BPON (9) 4.3EPON/GEPON (9) 4.4GPON (10)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宽带接入网发展的状况和主要应用 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宽带接入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其中亚太地区,特别是韩国和日本是发展最迅猛的国家,这与其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密不可分的。韩国经过三年的大发展,宽带用户总数突破1 000 万,宽带普及率达到世界第一,占家庭用户的70%,互联网用户的90%,市场规模达到40 亿美元。日本政府也通过各种措施 (包括eJapan、uJapan 等一系列国家项目)大力推动宽带技术的发展,目前宽带用户总数为 1 500万,其中光纤到户(FTTh)达到120万,计划到2005年将宽带用户总数提高到3 000万,其中FTTh达到1 000万。美国的宽带接入以电缆电视和ADSL为主,近来光纤到驻地 (FTTP已引起不少地方政府的兴趣,成为近期FTTP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传统电信公司中Verizon 的态度最积极,计划在2004年敷设100万户。到2004年底,总用户数已经达到1.5 亿,成为电信史上发展最快的电信业务之一,甚至比移动业务还快。例如全球移动业务从1000 万发展到1 亿花了5.5 年,而宽带接入业务仅用了3.5 年。按照IDC 的预测,2007年全球宽带总用户可以达到2.09 亿,其中大约2000万用户为光纤接入网。 就光纤接入网,特别是光纤到驻地(FTTP)或光纤到家(FTTH)而言,全球已经开始进入启动阶段,仅美国就有270个FTTP项目,多半是地方政府、公共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非主导电信运营商的项目。我国宽带接入网在近两年发展也十分迅速,据初步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宽带用户为25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宽带接入市场,其中主导技术是ADSL大约占70流右,其次是以太网技术,还有少量宽带无线接入和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对于FTTH技术还处在跟踪阶段,少数发达城市也已经在开始考虑和试验各种FTTHI 技术。 从宽带应用看,按照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分析,初期的宽带应用主要是高速上网, 可以增加约30%的上网时间。此后,随着宽带业务的大规模拓展,开发新的业务将成为继续发展的动力。据美国R h K在2004年第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美国前五名的宽带消费是网上赌博、成人节目、游戏、音乐下载和视频点播,具有明显的向消费类业务倾斜的趋势。韩国宽带市场的成功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第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推进、政府资金的支持等,例如韩国政府拨出1 5亿美元资助运营商建网,发放10亿美元低息贷款鼓励建网,开发200美元的低价电脑扶贫以及开放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是丰富的在线应用和内容,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形成的应用突破使网民的上网时间从每月17 h 提高到44 h 。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运营商接入网技术总体上将朝着高带宽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宽带接入将长期呈现多种接入技术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局面。 不久前揭晓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的上网方式中,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 DSL上网比例近5成。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DSL上网比例达46.5%,ADSL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网络介入方式。ADSL、专线上网、小区宽带、有线宽带四者合计85.9%。宽带用户已经占据用户的绝大多数比例。 1.未来几年内ADSL2+/VDSL2技术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就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各地的发展来看,ADSL2+和VDSL2仍然是国内接入技术的主流。ADSL2+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发展成熟并逐步取代传统ADSL技术,成为目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ADSL2+在2km范围内可提供10M以上的下行带宽,目前可以满足多数宽带业务的需要。 伴随ADSL2+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支持高速接入的DMT VDSL 技术有了新的进展,VDSL2标准于2006年2月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芯片商、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目前该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VDSL2将调制方式定为DMT,支持高达100M的双向对称速率,并能与ADSL、ADSL2+和DMT调制的VDSL1兼容,将是DSL技术的

发展方向。ADSL2+目前已在江苏电信、上海电信、浙江电信、陕西电信、广西电信、河南通信、黑龙江通信、山东通信、河北通信、北京通信等全国近30个省区市规模应用,累计建设量已超过12万线。 需要指出的是,在长距情况下(大于1.5km),由于高频衰减十分严重,VDSL2传输性能与ADSL2+相当,但由于VDSL2芯片需要处理比ADSL2+芯片高得多的频谱,其成本高于ADSL2+,在长距应用环境下VDSL2技术没有优势。总之,ADSL2+将用于长距接入,VDSL2主要用于短距高速接入,两种技术将互为补充,在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2.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获得一定发展 光纤接入是适应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大趋势,是宽带固定接入的发展方向,而EPON和GPON无源技术又将是光纤接入的主要方式。EPON技术相对较简单,技术和设备都较成熟;GPON技术的多业务承载和保护等能力都强于EPON,值得期待,但目前技术和设备都不成熟,设备成本也高。EPON和GPON的抉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价格、业务需求等多方因素。 目前各运营商正组织有关EPON、GPON的测试和业务试验。经过试验和试商用后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以FTTN和FTTB 方式取得一定发展,FTTN+VDSL2/ ADSL2+、FTTB+LAN甚至FTTH将是PON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和人们生 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 其是加入WTO,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 方而捷足先登。件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 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 服务提供的挑战,又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 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 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 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

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二、我国互联金融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

未来十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分析P

世界已被互联网占领,互联网未来10年将如何变化与发展? 1.互联网全球普及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最近统计,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20亿人;而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在2011年底突破70亿大关。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联合国估计2020年世界人口将为75亿,大部分人将使用互联网。 2.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 到2020年,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学校班车将接入互联网,父母可实时了解孩子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情况。 3.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公司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近年来,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4.社交网络的巅峰 基于Web2.0技术的社交网络是万维网技术的最新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态。Facebook自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已经超过了8亿,至今并未呈现出减缓的迹象,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以及Google+还会继续增长。美国新媒体公司Wetpaint联合创始人兼CEO本·埃洛维茨(Ben Elowitz)在TechCrunch撰文称,未来十年内,社交网络将与搜索引擎全面整合,成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个人助理,为用户规划日常生活,提高决策效率。 5.SoLoMo将主导互联网 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了7.38亿,全球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50亿。2011年5亿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活跃度比远高于台式机用户。未来十年内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三概念的结合,也称社交本地移动,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LBS已经成为连接真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一道桥梁,SoLoMo将引领未来十年移动互联网走势。 6.互联网变得越来越轻 互联网正在变得越来越轻,意味着轻量、轻松、轻快、轻简、傻瓜化、碎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种种手持移动终端轻量化,人人都可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 微博(micro blogging)、轻博(light blogging)等新媒体的兴起,展示形式更加简洁、便捷,网络表达方式在变轻。 轻游戏崛起,网络娱乐方式轻简化,风靡全球的轻度社交类游戏《愤怒的小鸟》《偷菜》《抢车位》是多么的简单、轻松。 软件应用更轻了,从各种应用市场(App Store)里可以直接下载各种应用,不像以前那样需要拷贝光盘或软盘,还有许多是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 7.大数据时代 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的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和快。 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迅猛增长。2012年华为报告指出未来十年网络容量提升千倍,每个移动终端也会达到Gb级的连接速度。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 8.云计算大行其道 2009年,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名为《移动云计算》的报告中提出,云计算不久将成为移动世界中的一股爆破力量,最终会成为移动应用的主导运行方式。根据Gartner的调查,到2015年,将有超过40%的CIO期望将其大部分IT运行在云中。 物联网也离不开云计算,物联网中的网络传输和管理服务就会利用到云计算。一位美国专家曾经预测说,全球只要5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了。 9.语义网的春天 从20世纪80年代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万维网(WWW)构想以来,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网络信息的沟通方式,从“人际交流”延伸至“人机交流”,语言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语义网,将是对目前互联网的一种扩展。 2010年Google收购了一家语义技术领先公司Metaweb。Metaweb运营着一个开放的语义信息数据库Freebase。Freebase和维基百科类似,不同的是,它完全专注于结构化数据及个人用户可行性操作。 2010年Facebook也公布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平台Open Graph(开放图谱),让Facebook里的每个物件都拥有独特的ID。通过Open Graph把其他社交网站建构的网络给连接起来,将创造一个更聪明、更与社交连接、更个人化也更具语意意识的网络。 10.虚拟世界脱胎换骨 作为将来的网络系统,林登实验室于2003年推出的第二生命(second life)得到了很多主流媒体的关注。Second Life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虚拟世界,2011年美国虚拟社区Second Life年收入达1亿美元。 第二人生在一个巨大的Debian服务器阵列上模拟了一个平面的,类似地球的世界,被称为Grid。平台只提供土地,土地上的一切由人自己决定,网民可以像建主页一样建设自己的“世界”,并能与其他人的“世界”相连,最终形成一个巨型的“虚拟世界”,全世界各 地的玩家可以相互交流。未来10年,虚拟世界将会得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数字化。 未来十年,将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云计算技术大行其道、SoLoMo占主导、虚拟世界脱胎换骨的十年。除了以上的变化,未来还有三网合一、网络电视、富媒体应用、电商社区化、带宽提速、实时搜索、3D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各种趋势和突破。

互联网发展趋势

浅谈互联网发展趋势 【摘要】互联网是二十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互联网,我们的未知远大于已知,更大的发展和影响在未来;如何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字】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新变化世界互联网发展特点意见“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信光缆规模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互联网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乡镇互联网开通率已达100%,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4.57亿,手机网民总数为3.03亿,网站数量为191万,网页数量达到了600亿,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98G。基于信息和交易的互联网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通信运营企业纷纷加快创新转型,互联网企业迅猛成长扩大,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过万亿元人民币。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进步。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世界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出现一些

新的特点:一是传统互联网加速向移动互联网延伸;二是物联网将广泛应用;三是“云计算”技术将使网民获取信息越来越快捷。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演变,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在信息形态方面,信息传播形式以文字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转变;二是在应用领域方面,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互联网开始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三是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四是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也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手机上网成为新潮流。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发展为契机,推动服务和技术的发展,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对此结合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我有四点意见: 一是进一步加快宽带网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国家宽带计划,推进宽带到用户的普及应用,如有的国家提出,宽带技术与一个世纪前的电一样,是经济增长、就业、全球经济和创造更多美好生活的基石。尽管我国近些年的宽带网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要加快光纤到户、到楼的建设,推动宽带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移动通信的发展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网络随时随地可接入的便利性使得移动终端成为新的媒体资源,比如手机搜索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之一,下一步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