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32 1.5=48分)

1.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

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己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表明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和创新平台

②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③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古装剧《延禧攻略》引发网友热议,该剧以贴合历史的改编、简约细腻的美感,成为暑期档“爆款”。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莫兰迪”色调外,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有不少非遗元素!刺绣、昆曲、缂丝、绒花、打树花……透过荧屏让年轻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延禧攻略》中的传统文化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是由于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源泉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梁启超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先进的思想

①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能为提升民众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评弹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11月18日,在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众多来自上海、苏州的评弹艺术家集体亮相,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写怀》《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用评弹演绎古诗词

①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文化自信

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有利于促进文化创造性发展

③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利于实现文化内容的创新

④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甲骨文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它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陈楠把甲骨文开发”成表情包,成为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这一做法

①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

②积极利用当今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善于使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④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9年的两会,人工智能被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两会期间,新华社启用了AI主播,主持人白岩松有了分身机器人,人民网推AI机器人助力两会报道……这些新变化

①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②彰显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作用

③证明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④激发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的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由人民网、央视网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展示了2017年以来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题等方面发挥网上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和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列对该活动影响传导顺序判断合理的是

①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②增强人们的辨别和抵制落后文化的能力

③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

④为众多网民提供了强大的榜样力量和精神动力

A.①→④→③

B.①→④→②

C.④→①→②

D.③→①→④

8.下边《无处藏身》漫画说明

无处藏身(谭希光)

①网络直播乱象侵犯他人隐私,不可任其蔓延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

③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要提供多种风格的产品,以满足网民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与“闭门造车”是两种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对这两种态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后者是守旧主义

②前者是民族虚无主义,后者是封闭主义

③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两者都割裂了文化发展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传统文化。”这句话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必须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B.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需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D.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绊脚石

11.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①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认同各民族的文化

③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人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9年3月,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强调,希望文艺界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由此可见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②文艺要奏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③文艺工作者是意识形态的引领者

④摒弃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剪纸在传统浸润中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在不同的时空展现出民间艺术的别样风采。下图剪纸作品《一路清廉》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交融

②文化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③人民大众喜爱的就是优秀文化作品

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现实社会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十二朋友园”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全球首创。在这座神奇花园甲,有12幅大型马赛克壁画,生动描绘出化身中国十二生肖的迪士尼及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的角色。这表明

A.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分歧

15.2018年,我国艺术创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聚焦现实题材创作,关注现实生活,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出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逐步健全。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②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反映人民的呼声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④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节目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收视率屡创新高。这说明

①经典作品表达的文化情感可以穿越时空,引起人们的共鸣

②满足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

③传统文化不是古董,只要结合时代性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④传播方式的变革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由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手打造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法,将原作画面还原成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观众“坐”上汴河之舟,可以领略北宋汴梁的繁华盛景。从中我们感悟到

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②社会变革决定了文化发展方向

③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突破客观规律制约

④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下列古语与材料内容一致的是

①上下同欲者胜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人心齐,泰山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眼下,不少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很关心如何提高流量,甚至有了所谓流量崇拜。流量是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最直观的指标,也可以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效益。但文化产品,切不能一味“博眼

球”“上热搜”、为流量而流量。这提醒我们

①大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

②流量对文艺创作具有导向作用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书典籍

A.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B.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唯一体现

21.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2.在人们通过微信交流互动分享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微商,他们借助微信移动端进行商品的营销。这表明( )

① 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② 微信文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③ 微信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 ③B.① ④C.② ③D.② ④

2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近期有一篇《不做民族文化的绝响》的文章,写的正是创造于遥远年代的建筑已经在一次次隆隆作响的城镇化进程里再难寻觅其影像,传统古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加强保护。这是因为:

①保护传统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古村落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③加强传统古村的保护可以给相关部门带来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④传统古村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秋分大气自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交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设立丰收节的文化意

义在于

①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强化三农地位

②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③发挥先进文化促进作用,彰显假日经济拉动效应

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截至2018年,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并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家庭的”和“世界的”节日。这一影响得益于

①中华文化对于其他文化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加强文化价值渗透的“形势” ④国际文化交流融合的“趋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6.“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改编为诗歌,并与山里的学生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演绎。这首诗让大山里的孩子明白:他们像苔花一样,虽然很小,也要学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苔》这类诗对品读主体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其特有感染力,培养奋斗精神

②造就健全人格,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③正确认识生命价值,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④确立文学审美能力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下列名句能体现这一特点是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8.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得拆真遗存、建假古董,要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这一要求

①旨在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

②旨在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有利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④有利于承袭传统建筑文化,维护城市历史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A.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C.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俊卿)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30.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思想理论是最正确的文化形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得到很多赞赏,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菜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该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影片在硬科技的故事框架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一百代人的流浪地球计划投射出中国人自古崇尚的愚公移山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朝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今天的一切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排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辉洒汗水拼出来的。如果没有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化的巨大积累,就创作不出这样的电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流浪地球)成为新春一大燃点的原因。(1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世界公认的1000年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之一。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12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在新时代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文化回归世界舞台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而凝聚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是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优势和命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精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本质精髓。实现文化自信需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文明互鉴、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表明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全球视野,体现了我国愿意向人类社会贡献文明成果的态度和胸襟,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将更好地以文化互鉴实现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12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国亿万农民迎来第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一一“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好日子,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最生动的体现。农民丰收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乡村振兴又为农民丰收厚植沃土。“中国农民丰收节”用最喜庆的方式勾勒出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描绘出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愿景。2018年是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凝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表明了国家对“农”的关怀、尊重和敬意,更能唤醒人们对被城市化进程遮蔽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的热情,唤醒每个人对农民和生活本源的关心;能够吸引更多社会群体投身农业,成为新农人,激发出全社会兴农、助农、爱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集聚力量,同时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2分)

(2)某村委会就如何参加全县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向全体村民征求意见,请你以该村村民的身份就如何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出两条建议。(4分)

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33.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实现中国科幻电影的创新性发展。(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是支撑《流浪地球》创作的强大基因。(3分)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的巨大积累,为《流浪地球》的创作提供了源泉。(3分)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极大的增强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成就了《流浪地球》这样的文化精品。(3分)

34.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与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6分)②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遗是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35.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优势和命脉,要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必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力。(6分)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心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6分)

36.(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并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②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对“农”关怀、尊重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对农业、农民、农村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增强人们对振兴乡村的热情和信心,并积极投身于振兴乡村的社会实践当中。(6分)

(2)答案示例:①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平台,推广本村特色农产品;②在庆祝活动中加强同行交流,增加学习机会。(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