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与流行语

网络热词与流行语
网络热词与流行语

网络热词与流行语

1.雷(网义:受到惊吓)

2.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3.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4.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5.槑(网义:不仅呆,而且很呆。)

6.很好很强大

7.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8.爱情就像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

9.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10.不差钱

11.裸退

12.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不仅收视率低,而且工资不高。

1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生活根本就不会知道你是谁,更别说它会听你的抱怨。

14.欺实马

15.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16.给点阳光我就腐烂

17.俯卧撑

18.PPMM都是过眼浮云,永恒的只有那温暖的右手……

19.范跑跑郭跳跳

20.宁可高傲的发霉,不去卑微的恋爱!

21.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

22.躲猫猫

23.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24.猪坚强

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

26.烧香的不一定是和尚,也可能是熊猫。

27.食草男

28.宅女宅男

29.农妇,山泉,有点田

30.裸体做官

31.废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句

32.炒婚一族

33.叉腰肌

34.鸟巢一代

35.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36.被就业,被自杀,工资被增长

37.我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38.久耕托市

39.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

40.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的辜负,不知不觉的陌路

41.囧(网义:尴尬、郁闷和无语。)

42.曾以为我是那崖畔的一枝花,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人海一粒渣。

43.烎(网义:开火。)

44.山寨

45.说假话总会被人揭穿,戴假发总会被风揭穿。

46.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47.哄女人像挂Q一样,每天至少两小时,达到一定天数后就可以太阳了……

48.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49.好的爱情是你透过一个男人看到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

50.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却可以把人带进去。

51.真爱就像幽灵,人人都谈论它,可却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

52.不怕小偷带工具,就怕小偷懂科技53.英雄不问出路,流氓不看岁数

54.你给了我两个选择,却是一个结局。

55.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56.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

57.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58.女人一生喜欢两朵花:一是有钱花,二是尽量花!

59.我们最大的情敌,不是第三者,而是岁月。

60.物价与欧洲接轨,房价与月球接轨,工资与非洲接轨……

61.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门;史上最神秘的人:知情人士。

62.过去谈朋友是先问别人有朋友没有,现在得问别人是不是同性恋。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③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9494=就是就是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中的网络语言构成特点及交际功能刍议 徐玮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正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语言使用的环境具有特殊性,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也有着独特的角色特征。网络语言在构成上主要有谐音、缩略、图符语和文符语并用等方式,在网络交际中具有直观快捷、省时高效和标识个性等交际功能。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交际和网络语境;构词原则和特点;交际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网络交际正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而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崭新的强势传播媒介,网络不仅扮演着高效通信工具的角色,同时还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并广泛影响和渗透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在特定的网络交际体系中普遍使用并蓬勃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信息处理时采用的一套有别于现实生活用语的交际符号系统,一般被归类为非标准语言(non-standard language),它有着自己固定的使用环境﹑使用对象和语用功能。“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1](P 244)现在研究学者提及网络语言时多指“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1](P 244) 一网络交际和网络语境分析 1网络语言交际和网络语境的特殊性: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依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采用不同的交际方式,将语言符号组成连贯的语篇,以完成某个或某几个交际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的使用与交际环境密切相关,语篇的选择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作为一种崭新的语言交际方式,网络交际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同样受着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网络交际利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交际参与者多采用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这比另一种在同一时段内多为单向的电子邮件交流方式更接近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言语交际,即一来一往、实时双向的对话方式。分析和研究这一网络交际过程的实质就必须考虑其交际内容、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交际的媒介以及语篇内部的上下文(co-context)等环境因素。Halliday[2]提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影响言语交际的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即语场(field)、基调(tenor)和方式(mode),又称三个语域变体(register variables)。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的交际活动的性质,语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基调指的是交际的参与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以及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是正式、随便还是亲密等;方式是指语言信息的传播方式,比如是书面还是口头。语场、基调和方式,这三个语域决定了交际的内容、交际双方的关系和交际的方式。

心塞高冷 这些网络热词如何英语翻译

心塞高冷这些网络热词如何英语翻译 心塞高冷:这些网络热词如何英语翻译? 心塞、高冷、图样图破森等等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吧,那么它们的英语该怎么表达呢,一起来和小编学习一下吧~~ 心塞 含义:是心肌梗塞的简称。心肌梗塞是一种可怕的病症,但此处不是得了重病的意思,而是指心里堵得慌、难受,对周围发生的不顺心的事感到很不舒服,也可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翻译: feel stifled,feel suffocated,have a tight feeling in the chest,或者feel very uncomfortable 例句:After hearing her telling the truth, I suddenly feelsuffocated. 听到她说了实话,我顿时感觉心塞。 图样图森破 含义:是英文 too young,too simple的谐音,是“太年轻、太天真”的意思,常用于鄙视对方水平太低。 例句:How can you believe in such gossip? You are really tooyoung, too simple. 这种谣言你都信,真是图样图森破。 高冷 含义:是高贵冷艳的缩写,形容心高气傲,很酷,自我感觉良好又对他人嗤之以鼻的姿态,通常用来形容女性。

翻译:cold and elegant,an icy beauty,a cold belle等。 例句:Escorted by a large crowd of people, the cold andelegant actress finally appeared. 在众人的簇拥下,表情高冷的女影星终于出现了。 脑残 含义:在网络用语中用于形容愚蠢,言语和行为举止逻辑不通而让人无法理解和不可接受,以及被认为大脑不正常的人。 翻译:brainless,brain-dead,brain-impaired,have a dysfunctional brain等。 例句:Do not talk with him again, he is virtually brainless! 别再跟他说了,他简直就是个脑残! 脑洞大开 含义:就是脑补的意思,指的是给大脑补充了新的知识,含有让人知识大涨、眼界大开等意思。 翻译:greatly enrich one's mind (brain), greatly open up one's eyes,greatly widen one's horizon等。 例句:This article greatly enriched my mind. 这篇文章让我脑洞大开。 伐开心 含义:就是很生气、很不高兴的意思。 翻译:in a bad mood,very unhappy,angry,moody等。 背景介绍:最近,西安一企业的商业活动邀请了山寨版“高晓松”站台出席,高晓松本人在微博上对此作出回应。他在微博中调侃说道:“3?15刚过,贵企业冒我名公开大办宣传活动,一个山寨高晓松堂而皇之也就算了。可我已经瘦身了好吧!山寨麻烦能不能更敬业一些!并且,本人身高1.78米有体检报告为证。你们为啥找个矮胖子破坏我在广大路人中的形象!无法忍!已经通知律师就身高体重问题严正交涉!最后我补充道:眼镜和靴子麻烦买正牌货好伐!” 例句:Gao Xiaosong was very unhappy to learn that a fake GaoXiaosong appeared in Xi'an and took part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re. 山寨“高晓松”西安参加商业活动,高晓松本人回应伐开心。 节操 含义:指原则、正义感的意思。 翻译:moral integrity,moral principle等。该词来源于日本漫画《二色碟》,其中一个角色视钱如命,不择手段,故角色名被中译为“无节操”。“无节操”代表一个人做事没原则,毫无道德可言,为了达到目标可以毫无下限。

解读网络流行语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中必须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下是搜集整理的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 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 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 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着名诗人北岛写过世界上最短的一首诗,诗名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无论你是否承认,这首诗完全概括了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无处不处于一张张硕大的网中。而“网络”这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它无法抗拒的力量和速度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可避免地处于网络文化的新时代中,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正随着这种趋势而步入一个新颖另类的时空。在网上,每一个冲浪者的语言行为和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语言,驾驭网络,人们展开了一场场研究和讨论。目前,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形式各异的论着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而今天,这种潮流的推动下,笔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网络语言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找出答案,为大家的网络生活开拓一片明朗。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那么网络语言又是什么呢它和传统的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只要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网络语言”,在你面前出现的词条将不下一百种,比较严谨全面的解释还是不多,下面这条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在年轻群

体的推动下,神速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前面我们对什么是网络语言稍微做了了解,那么网络语言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小组对网络语言做了一番调查和总结,觉得网络语言可以分成下面几大类。 1、数字型:一般利用谐音来达到转化目的。 2、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 3、字母型:造词方法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 4、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一)词汇特征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 2)汉语谐音 3)数字谐音: 4)“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一)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一)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 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可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又可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平淡无味的笑;“^_^”表示咪着眼睛笑;“I-P,’表示捧腹大笑;“:?-?”表示咧着咀笑;“:?)?-?-”表示大笑;“:?-”(”表示扁脸,不高兴了;“:?-?(*)”表示恶心,想吐;“:?-?P”表示吐舌头:“;?-?)”表示使眼色,抛媚眼;“.o”表示哇塞,惊呆了;“*”表示醉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从这种意义上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属于副语言的范畴。不难看出。狭义的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领域用语日益受到关注并影响到社会语言应用。人机对话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来实现的,而键盘输入影响了信息输入速度。在初期人们往往由于找键位而耽误时间。这样对于一个初期上网聊天的人来说就需要找到一种快

网络语言研究

“网络语言”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凭着它一日百里的渗透速度,正逐渐地占领人类的重要地位。网络成为了继电话、电视以来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不仅渗透了人类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一类依托网络而应运而生的人群出现了——网民。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下最关注的“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人类生活沟通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可谓是必然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促使人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到来,网民与其语言也就随之而来了。“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对于传统语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近年来,网络语言更是日益发展、成熟起来。据调查,认为网络语言“作为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应该走进大雅之堂”的占67.10%,可见,作为一种语言样式,网络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中国的网络群体结构以青年人为主,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群体,才使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生机盎然。这些特殊群体呈现如下特点: 1、个性张扬,标新立异。乐于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创造新词,以凸显个性。 2、反叛意识强。通过奇异的数字、字母结合,同音异词的随意替代来创造新词,以赢得关注,因此网络上的新奇语言也越来越多。 3、渴望情感沟通。网络平台成为宣泄的窗口。

4、奇特的想象力。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下,年轻人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5、追求简单直白。于是各种富有情感的符号和便于操作的网络语言便应运而生,并生动地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快餐化”倾向,他们不再含蓄而矜持,追求的是简便省事和开放直接。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图标、拼音和文字等。这类的组合,往往表达其特殊的含义。20世纪90年代初,网民们为了提高上网的效率,也为了使聊天中诙谐幽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了。随着21世纪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语言较之传统语言有改进和幽默的作用,于是,网络语言所占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了。 如果注意和总结下这几年网民们对于表示生气时所用的语言,就会发现它竟然也有一个变化。最先开始是从港台那边过来的“哇塞”(大陆人一般用这个来表示惊喜),接着出现了“我操”,然后“我晕”,接着“我倒”,现在是“我笑”。由此可见,网络语言这个特殊的语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变化。去掉糟粕的,保留美好的,正确的。网络语言也不全是人们口中所谓的“不正经”,它有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说明,也有对一些当今人们对一些情感或是事物的一种新型的描述方法。只有被认可了的,被大多数人所运用的,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报告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发展与网民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 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浅谈网络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孕育于自然语言的母体,又与民族语言有着血脉的联系,它在语言形式上虽然会有所突破,但它又不能脱离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处于互动的过程中,它既要受现代汉语的制约,同时又对现代汉语施加影响。 本文将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的特征对网络语言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词汇特征 现代汉语词汇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都由方块汉字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同现代汉语相比,网络词汇的构成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1、原有词汇产生新义。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新的意义。 “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但由于其寻求刺激和愉悦的特点与上网有相似之处,所以“冲浪”一词在网络词汇中被赋予了“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各种活动”的新义。 “狂”的词典义有“发疯”或“猛烈”等义,在网络中“狂”却有“很”的意义,如网络速度很慢叫“狂慢”,“很难看”叫“狂难看”。 “青蛙”、“恐龙”因形态丑陋而被借用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男性”、“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 “灌水”是指在聊天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 “造砖”指上帖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 “楼上楼下”是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 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将其本义置于网络环境,因而获

得了网络词汇中的新义。 2、新词汇产生。 借用原有词汇显然不可能完全满足网络词汇的需要,非传统的新词汇才是网络词汇的主流,而这些词汇的来源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造词。对于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来说,按照原有的语法和词汇特点,造出与新事物、新环境相适应的词汇,才是最容易融入原有语言体系的,也是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的,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明,网络词汇也同样如此。下文列出的网络词汇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造出的:①动宾结构,如上网、上线、掉线、抓图等;②偏正结构,如互联网、服务器、网站、网址、网页、个人主页、公告栏、电子信箱、网友、电子货币、网上救援等。 (2)不规范造词 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现有规范来创造,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汇在网络上颇为引人注目。 ①缩略词语。网络的缩略词语很大一部分是汉语拼音和英语词语的缩略。如汉语拼音的简缩GG=哥哥,JJ=姐姐,DD=弟弟,MM=妹妹,BB=宝贝等。再如英语词语的缩略: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IMO=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JAM=Just a moment(等一会儿)等。从缩写的方法上看,以上所举大多是传统的择取部分字母的方法,还有一种灵活机巧的缩写词语则体现了网络语言的创新精神,如U(=you)是“你”,C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18ly(=lately)是“最近”等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延缓脱节。 ②符号代词,用符号代替词表达意义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重要特色。网虫们喜欢用一些表情符号来交流。 例如:^O^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 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刘艳娥赵峰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新兴的语言现象,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随着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新的热点,语言界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阐释了国内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争议,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完善网络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体系,也为国内学者今后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学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社会意义:流行语作为一种动态的社会符号表征,它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语言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代变迁。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阐释语言发展与变迁的原因,进而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语言发展动态以及语言变迁规律,掌握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学术意义: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有助于开拓新的分支学科,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综述研究,不但有社会语言学意义,还有汉语词汇学价值,可以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其研究成果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语言规划、语言战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3.现实意义: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能够及时敏锐地了解社会

现实以及把握社会发展潮流,从而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社会新潮流。4.文化意义:随着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的传播与发展,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探究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相互影响,进而可以准确地了解校园文化以及及时敏锐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价值取向,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因此,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新热点。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然而,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学随之而生。2000年,中国学者周海中在《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中首次提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网络语言学,并就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稍作阐释;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西班牙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在2003年出版的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05年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影响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目前网络语言学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近些年,国内语言界学者主要从9个角度对网络流行语展开了研究: 1.语义角度:许多语言学者主要对网络流行语语义的变异现象、语义变异特点、语义变异的原因、语义衍生及泛化过程、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以及导致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地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地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地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地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地产生提供了良好地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地影响为甚.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地分析探讨.这些网络流行语地种类大致分为:网络自身生成地流行语,如“、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地流行语,如“”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地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地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是“就是就是”地谐音;拼音式,如“”是姐姐地意思,“”是哥哥地意思”;借用式,如“”是“ ”地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如“斑竹”是版主地笔误.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地语句形式流行.网络流行语地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地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地社会文化特点.本文以从网络搜索地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一、树异于人地先锋意识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地词语却有着特别地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地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地意思;“偶”是我地意思;“”是就是、就是地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地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帖地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地意思.还有些流行语从形式上看就比较独特.如“弓虽”是强地左右部分、“”是对某些人地蔑称;“斑竹”是版主之意;“火星帖”是指经常能看到地离谱地帖子或话题.所谓地火星是指发这样帖子地楼主或者提这个话题地人在这方面比较“无知”,在一般人(泛指地球人)中算是“另类”,他们有可能来自火星.诸如此类地流行语还有很多.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地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地义项,或是创造出地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地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地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地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以网络流行语为例,“我不是随便地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这一句是对“随便”地创新用法;“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地创新用法,意指人地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地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地才华;“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地变异用法,“情”和“钱”地一字之差,使得原句地境界全无.“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地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地最低奋斗目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地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是对本来富有哲理地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地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地改编,改编后增加了幽默、戏谑地色彩.而“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所体现地个性色彩则极为强烈.这些富有个性地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产生与快速流行,有其社会基础.网络在中国地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地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岁地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地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和其他年龄层比较而言,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地约束.开放自由地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地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地空间,为网络流行语地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网络流行语流行地重要社会基础.中国人地传统是关注规范,“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之避异趋同地心理,也就是有很强地社会顺同地倾向.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向是尚同而避异,对循规蹈矩者大加赞誉,对标新立异者则不惜鞑伐.”[]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地,没有现实社会中地等级之分,没有现实社会中地限制和约束.网络又是虚拟地,人们在创造、使用新地词汇、新地流行语地时候,具有更大地自由和空间,而不必太在意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