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情景式默写,学生版

高中情景式默写,学生版
高中情景式默写,学生版

期末复习情景式默写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3)

(4)《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氓》

1.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涉江采芙蓉》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1.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

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6.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王羲之《兰亭集序》里体现此感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

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1.《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12.《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

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羲之感叹人生短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慨叹人生短暂

“_______________”,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

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3.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4.朋友远在天涯,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寄深情的祝愿;朋友长途来访,我们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内心的喜悦。(用《论语》中的句子作答)

5.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6.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高考语文高中14篇按篇理解性默写和答案

全国卷高考背诵篇目按篇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2.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 , , . 2《虞美人》(李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 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登高》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 是: , .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 是: ,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 ,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 , .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4篇

(6)《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氓》中,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9、《氓》里女主人公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15、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6)《氓》答案: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一)《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二)《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情景默写学生版

情景默写学生版

————————————————————————————————作者: ————————————————————————————————日期: ?

高二宋词情景默写(参考) 《浣溪沙》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高中语文必背14篇情景默写(学生用).

1、《劝学》 1、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 出:“,”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2、荀子在《劝学》中用“,”两个比喻来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 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可见。 4、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6、荀子《劝学》中“,”两句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7、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8、荀子《劝学》中借“蚓”之例从反面表现用心专一的强大力量的句子是:“, ,,”。 9、荀子《劝学》中用比兴的手法,由“积土”“积水”到“积善”的有关句子是:,;,;, ,。 10、荀子《劝学》中有关“骐骥”与“驽马”的句子是: , ; ,。 1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1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1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14、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15、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 。 16、《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17、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8、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1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20、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作品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高考语文初中背诵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练习

高考语文初中背诵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1)《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完整版)逍遥游情境性默写及答案

1.《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 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是“ , ”。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 句子是“ , ”。 4. 庄子《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 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 5. 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 , ”两句。 6.《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 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7.《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 因是 , 。 8.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 象的句子是:“ , ”。 9.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10.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 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1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 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12.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 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 13.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 子是: , , 。

14.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 是 , 15.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 16.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 17.讲舟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就好像倒在堂坳里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1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地方浮起:“,”。 19.水太浅杯子便被粘住了:“,”。 20.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 “,”。 21.到郊外所做的准备:“,”。 22.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 23.到千里之外,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 24.文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 “,”。 25.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 26.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 27.体现斥鴳见识短浅的句子:“,”。 28.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 29.列子对荣华富贵的态度:“,”。 答案 1.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五十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十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五十三)《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情境式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蜀道难》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秋兴八首(其一)》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篇填空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1)《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3)《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情景式默写-(学生版)

必修一——必修四情景式默写 (一)《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二)《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1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

2018年高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2018高中合格考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 _。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 _ 。 3.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 ,__ __ __ 。 4.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 两句话是: _____ _ _,________ __。 5.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 __。 6.《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 ___。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 ____? 8.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 ____。 10.“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远”表现在 __________。 1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1.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 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 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1.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_________ _,_________ _。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 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 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汇总

初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汇总 一、《论语》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人民的拥护上的句子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情景默写学生版

高二宋词情景默写(参考) 《浣溪沙》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最新整理版(附答案)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最新整理版(附答案)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诗经·氓》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奉劝年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男子婚后对待女子的恶劣态度,与婚前的蚩蚩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经·氓》中,通过写叶子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自己年少时与男子恋爱的美好时光,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一个祈使句来宽慰初次求婚失败的男子同时给予对方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婚后的实际情况与婚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有着巨大的反差。 7.在面临不幸婚姻的时候,古代大多数女子都会选择隐忍和消沉,但《诗经·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却让我们看到了女主人公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8.《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写出了女子和男子婚后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字句中充斥着女子对男子变心的控诉。 9.《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出了女子婚后每天起早摸黑、忙里忙外的辛劳生活。 10.《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与望穿秋水一词意境相仿。 1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女子在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场景。 1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后用借代和叠词的手法写出了女子与男子暂别以后的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 13.《诗经·氓》中,通过比兴的手法奉劝广大年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除了男子比较容易摆脱情网以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都说家庭是最好的避风港,但《诗经·氓》的家人,对待女主人公婚后的遭遇,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凡事有个度,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同时暗指自己婚后的不幸遭遇似乎没完没了。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登高》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

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 《劝学》 1、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4、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 7、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荀子《劝学》中借“蚓”之例从反面表现用心专一的强大力量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荀子《劝学》中用比兴的手法,由“积土”“积水”到“积善”的有关句子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荀子《劝学》中有关“骐骥”与“驽马”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14、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5、课文《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说明了总在思考也不如学习一会儿的道理。 16、荀子的《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一句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19、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观点。 2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25、“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