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有理数除法(分数的化简)

1.4有理数除法(分数的化简)
1.4有理数除法(分数的化简)

课题:有理数除法(分数的化简)

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化简分数。

学习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导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3、计算:(1)-91÷13 (2)-56÷(-14)(3) 0÷(

1

4 -)

归纳:从以上计算容易得出: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二、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教材35页内容。

2,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做(化简下列分数)

1、

12

3

-

2、

45

12

-

-

3、

18

9

-

-4、

21

3

-

-

-

5、

5

(125)(5)

7

-÷-6、

51

2.5()

84

-÷?-

三、 展示交流:

各小组交流前置自学中的题目,小组展示成果,解决存在的不足。

解决问题:分数化简符号怎么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进行计算?

四、合作探究:相信自己!!!

(1)()575125

-÷??? ??- (2)575100÷??? ?

?-

五、达标检测:

1、化简下列分数:

(1)

3627- (2) 4830-- (3) 580- (4) -1812-

2、计算:(1)4

(1)5÷- (2))3.0(45)75.0(-÷÷-; (3)3)4

11()213()53(÷-÷-?-

六、达标拓展

1、化简分数:3

.09-- 2、若0≠a ,求

a a

的值。 3、如果b a ÷()0≠b 的商是负数,那么( )

A 、b a ,异号

B 、b a ,同为正数

C 、b a ,同为负数

D 、b a ,同号

七、【课后作业】

P36 T 1.2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 (6)3 2 ?? -?-=- ? ??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1 3 ÷(-3)=3×(-3) B. 1 (5)5(2) 2 ?? -÷-=-?- ? ?? C.8-(-2)=8+2 D.2-7=(+2)+(-7)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11 34 22 ???? ---= ? ? ???? ; B.0-2=-2; C. 34 1 43 ?? ?-= ? ?? ; D.(-2)÷(-4)=2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含 答案)人教版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b>0 B、a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 D.(-7)-(-15) 4 .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C.(-5)×2=-10 D.2×(-4)=-8 5.若a+b>0,ab>0,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在-8,5,-5,8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 A.64 B.40 C.-40 D.-64 二、填空 9.-0.2的倒数是 . 10.(-2019)×0= . 1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1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13.-7的倒数是_______. 14.若 >0,则 _______. 15.如果ab=0,那么 . 16.如果5a>0,0.3b0,则 =_____;若a; 17.8; 18.1,-1. 三、解答题 20.

最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有理数的除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探究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 算。 会简化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一.设疑启发 1、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走了20分钟,则小明家到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算式) 若小明家到学校100米,小明每分钟走50米,则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算式) 这说明,乘法和除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 2.因为2×( )=一6,所以一6÷2=( ); 又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到数(除数不能为0) 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1 4 的倒数是_________;—1.5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的倒数是本身。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另一说法: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二、探疑互动 例1、计算:(1)(-36)÷9= (2)(-2512 )÷(-53)= (3)2.25÷(一1.5)= 学生讨论回答 10分 5分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除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四节的第二小节内容,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除法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简易,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理数除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经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过程,会烂熟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知道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根据例外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求商。 教学思想:转化思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对有理数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相关概念较为熟悉且具有一定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已初步具有一点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法与手段

采用“观察——猜想——验证——类比——归纳”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学法指导 本节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等数学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有理数的除法 2、温故而知新 (1)多媒体出示:倒数的定义你还记得吗?(指名回答) (2)多媒体出示: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以表格形式出现原数-570-1 倒数 (3)温故而知新:提问乘法法则并出两道乘法运算题 计算(﹣4)×(﹣2)= 3×(﹣5)=学生很简易做出。接着出示两道除法运算,计算8÷(﹣4)=(﹣15)÷3=通过学生观察上题,猜想并验证,根据上面乘法运算的结果,也很简易得到答案。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另一道题答案。接着给出两组比大小,观察上面三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在这安排一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并及时提问如何转化的,得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多媒体出示有理数除法法则:文字形式,学生读一遍。并出示数学表达式,强调0不能作除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8 有理数的除法 1.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一、情境导入 1.计算:(1)25 ×0.2= ; (2)12×(-3)= ; (3)(-1.2)×(-2)= ; (4)(-125 )×0= W. 2.由(-3)×4= ,再由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得(-12)÷(-3)=4,(- 12)÷4= W. 同理,(-3)×(-4)= ,12÷(-4)= ,12÷(-3)= W. 观察上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除法 计算: (1)(-36)÷(-6);(2)(-323)÷512 . 解析:(1)中的两数能整除,可以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2)中两数不能整除,需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进行计算. 解:(1)(-36)÷(-6)=+(36÷6)=6; (2)(-323)÷512=-113×211=-23 . 方法总结:两数相除,如果能够整除,可以在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不能整除时,可以将之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计算: (1)(-24)÷[(-32)×49 ]; (2)(-81)÷214×49 ÷(-16). 解析:(1)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中应先将除法统一为乘法,再确定符号,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解:(1)原式=(-24)÷(-23)=24×32 =36;

(2)原式=(-81)×49×49×(-116)=81×49×49×116 =1. 方法总结: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计算时不能将运算顺序颠倒. 探究点三:根据a b ,a +b 的符号,判断a 和b 的符号 如果两个有理数a 、b 满足a +b <0,a b >0,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符号无法确定 C.一正一负 D.都是负数 解析:∵a b >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 、b 同号,又∵a +b <0,∴可以判断a 、b 均为负数.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有理数乘法和加法法则,将二者综合考查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此题的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本的引例作为探究除法法则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法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 1.4.1——1.4.2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填空题 1.两个非零有理数相乘,同号得_____,异号得_____. 2.零与任意负数的乘积得_____. 3.计算: (1)(-4)×15×(-5 3 )=_____ (2)(-54)×21×74×(-8 35 )=_____ 4.两数相除同号_____,异号_____. 5.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 6.非零有理数与其倒数的相反数的乘积为_____. 7.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的个数决定. 8.自然数中,若两数之和为奇数,则这两个数_____. 9.若两个自然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两个数_____. 10.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3,则这个数为______. 11.如果a >0,b >0,c <0,d <0,则: a ·b ·c ·d ____0 b a +d c ____0 c a +d b ____0 (填写“>”或“<”号) 12.某学习小组,共有四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所得分数为83.5、82、81.5、73,则这四名同学的平均分为_____,最低分比平均分低了______分. 二、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负

14.如果两数之和等于零,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只能是 [ ] A.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B.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C.不为零的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 D.不是正数的两个数 15.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商等于-1,则这个数是 [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 D.非负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正数的倒数是正数 B.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1 C.任何一个有理数a的倒数等于 a D.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负倒数 17.如果abcd<0,a+b=0,cd>0,那么这四个数中负因数的个数至少有 [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8.如果两个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则a、b一定满足的关系为 [ ] A.a·b=1 B.a·b=-1 C.a+b=0 D.a-b=0 19.设a、b、c为三个有理数,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 A.a(b+c)=ab+c B.(a+b)·c=a+b·c C.(a-b)·c=ac+bc D.(a-b)·c=ac-bc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运算及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自己思索、判断,培养学生对数学能力的自信心。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小学时已经学过,这里实际上是承认它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也许学生会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法则进行运算,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并明确此法则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成立。 【教学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这一节课,从有理数除法问题的产生,到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形成,以及归纳有理数除法的解题步骤等,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因为3×(-2)=-6,所以3x=-6时,可以解得x=-2; 同样-3×5=-15,解简易方程-3x=-15,得x=5。 在找x的值时,就是求一个数乘以3等于-6;或者是找一个数,使它乘以-3等于-15.已知一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1.有理数的倒数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为什么0没有倒数? 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来完成,教师补充纠正。 2.有理数除法法则 利用有理数倒数的概念,我们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 三、.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完整)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乘除法练习 1、填空: (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 2-的倒数是___,-2.5的倒数是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3 2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5)绝对值小于2011的所有整数的积为_____。 (6)三个数的积为正数,则三个数中负因数的个数是_个。 - 32与52的和的15倍是__ ,-32与5 2 的15倍的和是__ (7)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倒数都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____。 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若b a ,异号,则 b a ?<0,b a <0 B 、若b a ,同号,则b a ?>0,b a >0 C 、b a b a b a -=-=- D 、b a b a -=-- 3、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5、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6、若ab b a ,2,5-==>0,则=+b a ___。 7、若0≠a ,则 a a 的值为 。 8、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 9、化简下列分数: (1)2 16 -= (2)4812-= (3)654--= (4)3.09--= 10、计算:(1))5(252449-?; (2)-141413 ×4 (3)-24×(127-65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教案

1.4.2 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4.认识有理数的除法,经历除法的运算过程. 5.理解除法法则,体验除法与乘法的转化关系. 6.掌握有理数的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求一个负数的倒数 一、情境导入 1.计算:(1)2 5×0.2=________; (2)12×(-3)=________; (3)(-1.2)×(-2)=________; (4)(-12 5 )×0=________. 2.由(-3)×4=________,再由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得(-12)÷(-3)=4,(-12)÷4=______. 同理,(-3)×(-4)=________,12÷(-4)=________,12÷(-3)=________. 观察上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 一、知识链接

1.填一填: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________,异号_______,并把_________相乘. 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________. 3.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步骤: (1)确定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 二、新知预习 1.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填空: (+2)×(+3)=+6 (+6)÷(+2)=_________,对 1 6 2 +?=__________. (-2)×(-3)=+6 (+6)÷(-2)=_________,比 1 6() 2 +?-=__________. 2.对比观察上述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有理数的除法及分数化简 【类型一】直接判定商的符号和绝对值进行除法运算 计算: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1.4.2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我们在前几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并且还由乘法而认识了有理数的倒数问题.那大家知道乘法的逆运算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和应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试一试 (-10)÷2=? 交流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就是求一个数“?”,使(?)×2=-10 显然有(-5)×2=-10,所以(-10)÷2=-5 我们还知道:(-10)×21=-5 由上式表明除法可转为乘法.即:(-10)÷2=(-10)× 21 再试一试:(-16)÷(-4)=? 【归纳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数不能为0).用字母表示

为a ÷b=a ×b 1(b ≠0).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计算:(1)(-36)÷9; (2)(-63)÷(-9); (3)(- 15 12)÷53; (4)0÷3; (5)1÷(-7); (6)(-6.5)÷0.13; (7)(-54)÷(-52); (8)0÷(-5). 思考在大家的计算过程中,应用除法法则的同时,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计算,师生共同归纳结论. 【归纳结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教师向学生阐述:这个运算方法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大家试着比较一下,以上各题分别用哪种运算法则更简便. 【讨论】(1)、(2)、(5)、(6)用确定符号,并把绝对值相除.(3)、(7)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说明】在小学里学生都知道除号与分数线可相互转换,如- 3 12=-12÷3.利用这个关系,学生可以将分数进行化简. 试一试 教材第35页练习.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化简下列分数 (1)-312(2)-1245(3)14-7-(4)8-0 【教学说明】此题较简单,可让学生口答.完成此题后,教师让学生接着做教材第36页上面的练习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本题含有绝对值符号,故要考虑a 、b 的正负情况.当a>0,b>0时,原式=2;当a>0,b<0或a<0,b>0时,原式=0;当a<0,b<0时,原式=-2,所以一共有2,0,-2三个可能的值,选C. 例3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练习题

1.4.2 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对整数10,6,3,2-(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运算结果等于24,运算式可以是 、 、 . 2、(2009年,茂名)若实数y x ,满足0≠xy ,则y y x x m += 的最大值是 。 3、已知a <0,且1 a ,那么 1 1--a a 的值是( ) A 、等于1 B 、小于零 C 、等于1- D 、大于零 4、已知03=++-y x y ,求 xy y x -的值. 5、若0,0≠≠b a ,≠c 0,求b b a a + c c +的可能取值。 6、(2009年,福州)计算:25 1 522 -+? - 7、计算:(1))12()9()15(8---+---; (2))1()2.3(7)5 6(-+----; (3)21)41(6132----- ; (4))2.4(3 1 12)527()3211(------. 8、计算:(1))]41()52 [()3(-÷-÷-; (2)3)4 11()213()53(÷-÷-?-;

(3))5()910()101()212(-÷-÷-?-; (4)7 4)431()1651()56(?-÷-?- 9、计算:(1))2(66-÷+-; (2))12(60)4()3(-÷--?-; (3))6()61(51-?-÷+-; (4)10 1411)2131(÷÷-. 10、计算:(1)601)315141(÷+-;(2))3 1 5141(601+-÷. 11、计算: (1))425()327261 (-÷+-; (2)]5 1)31(71[1051---÷. 12、计算: (1))5(]24)4 3 6183(2411[-÷?-+-; (2))411(113)2131(215-÷?-?-. 参考答案 1、)1032(6;2)]6(10[3)];6(10[32-??-÷--?-+??.

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乘除法

课时四:有理数的乘除法 【基础知识】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 针对有理数的正负性及其相乘时负因数的个数不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分为以下几条: 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此法则是针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情形,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符号的确定法则,二是数字的处理法则,学习时请注意: (1)确定符号时要注意相乘两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或者是一个为零,只有非零的两数相乘才能使用此法则; (2)数字处理是在符号确定后进行的,其方法与小学里一样; (3)不要与加法法则混为一谈,错误理解为“同号取原来的符号”,如把(-2)×(-3)错误的做成“取原来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得﹣6. 法则2: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法则3: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此法则是法则1的推广,它告诉我们进行多个有理数相乘运算时,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相乘.例如,(-3)(-2)(-8),负因数的个数是3,为奇数,所以积为负,因 此,(-3)(-2)(-8)=-3×2×8=-48;又如,(-3)(-2)(+8),负因数的个数是2,为偶数,所以积为正,因此,(-3)(-2)(+8)=3×2×8=48. 显然法则1是法则3的特殊情形. 注意: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算出结果的绝对值。 任何数乘以—1得它的相反数。 法则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此法则是法则2的推广,用字母可简单表示为:0×a×b=0。如(-28)×(-78)×0×91=0. 二、倒数与负倒数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既数a的倒 数为1 a ,负倒数为— 1 a 。 三、有理数运算规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可用字母简单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可以用组合简单表示为: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广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任意先把其中几个数相乘,积都不变。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四、有理数的除法 (1)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 (0) a b a b b ÷=≠ (2)符号确定: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等于0;0不能作除数! 五、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随堂练习】 A组 1.选择题 (1).- 4 1 的倒数是( ) A、 4 B、 4 1 C、 -4 D、 - 4 1 (2).下列各式积为负数的是() A、(-3) ×(-4)×(+5.5) B、︱-3︱×︱-4︱×(+5.5) C、(-3) ×(-4)×(-5.5) D、(-3) ×(-4)×0 (3).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绝对值大的那个数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D、绝对值大的那个是负数,另一个是正数. - 1 - / 4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 两负数相乘, 积的符号为正与负数相加, 和的符号混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今天我们开始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小学,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及零的乘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新授: 如图:1.4-1 一只蜗牛沿直线入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 上的点O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学生归纳: 两个有理数相乘, 积仍然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组成,(1)(4)式都是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2)(3)式是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1)-(4)式中的积的绝对值都是这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也就是: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引例:计算: (1)(-3)*9 (2)(-1/2)*(-2) (3)0*(-90/7)*(+25.3) (4)5/3*(-6/5) 三.巩固练习: 课本39页练习 四.小结: 1.强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 2.比较有理数乘法与加法法则的区别. 五.作业: 课本46页习题1.4第 1.2.3 题. 第二课时有理数乘法 教学目标: ?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重点: 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讲义(最新整理)

七年级上数学课堂教案 第4讲 有理数的乘除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7)×(-6)=-42 B. (-3)×(+5)=15 C.(-2)×0=0 D.2642174217-=???? ? ?+-=?-2.对于有理数a,b,定义运算“※”:a ※b=a·b-a-b-2. (1)计算:(-2)※3= ;(2)填空:4※(-2) (-2)※4 (填等号或不等号) (3)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那么,由(2)计算的结果,你 认为这种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说明理由. 3.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2,求的值.cd m m b a -++4.计算:(1) (2)3452753÷??? ??-÷??? ??-???? ??-()4811655.2-÷?? ? ??-???? ??-÷-5.简便计算: (1)(-0.125)×(-0.05)×8×(-40) (2)()36127659532 1-???? ??-+--6.请阅读下列材料:计算:?? ? ??-+-÷??? ??-526110132301解法一:原式=;61 (5) 23016130110130132301==÷??? ??--÷??? ??-+÷??? ??--÷??? ??-

解法二:原式=; 101...2165301521016132301-==?? ? ??-÷??? ??-=????????? ??+-??? ??+÷??? ??-解法三:原式的倒数为故原式==??? ??-÷??? ??-+-301526110132(),10...30526110132-==-??? ? ??-+-10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肯定有错误的解法,你认为解法是错误的,根据上述结果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 ? ??-+-÷??? ??-7232143614217.已知a,b,c 为有理数.(1)如果ab>0,a+b>0,则a 0,b 0; (2)如果ab>0,abc>0,bc<0,试确定a,b,c 的正负. 学生练习 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则a,b 异号 B.若则a,b 同号,0,0<>?b a b a C. D.b a b a b a -=-=-b a b a -=--2.已知x<00,且,那么的值是( ) x z y >>y x x y z x --+++A.是正数 B.是负数 C.是零 D.不能确定符号 3.计算的值为( )()5.24 76.14÷--÷A.-1.1 B.-1.8 C.-3.2 D.-3.9 4.若且,则的值是 . ,2,3==n m 0b>c>d,则a+b+c+d= . 7.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1,求(a+b)cd-2016m 的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相反数---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师用祥解

课题:1.2.3 相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学习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下面画出一条数轴: 2、在上面的数轴上描出表示5、—2、—5、+2 这四个数的点。 3、观察上图并填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从上面问题可以看出,一般地,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即一个表示a,另一个是,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边和右边,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9、10的内容并填空: 1、相反数的概念 像2和—2、5和—5、3和—3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练习 (1)、2.5的相反数是,— 1 1 5和是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 2010; (2)、a和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的相反数 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 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是5,所以, —(—5)=5 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3)简化符号:-(+0.75)= ,-(-68)= , -(-0.5 )= ,-(+3.8)= ; (4)、0的相反数是 . 3、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分别在数轴的。 【课堂练习】 P10第1、2、3、4题 【要点归纳】: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拓展训练】 1.在数轴上标出3,-1.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2.-1.6的相反数是 ,2x的相反数是 ,a-b的相反数是; 3.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是; 4.填空: (1)如果a=-13,那么-a=; (2)如果-a=-5.4,那么a=; (3)如果-x=-6,那么x=; (4)-x=9,那么x=; 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为10,求这两个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含答案)人教版 要想让自己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外还需要课后多做练习,接下来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b>0 B、a0 C、a,b异号 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 D.(-7)-(-15) 4 .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C.(-5)×2=-10 D.2×(-4)=-8 5.若a+b>0,ab>0,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在-8,5,-5,8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 A.64 B.40 C.-40 D.-64 二、填空 9.-0.2的倒数是. 10.(-2019)×0= . 1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1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13.-7的倒数是_______. 14.若>0,则_______. 15.如果ab=0,那么. 16.如果5a>0,0.3b0,则=_____;若a; 17.8; 18.1,-1. 三、解答题 20. 21.

七年级数学上:2.4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浙教版

2.4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了解有理数除法意义,经历归纳出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 B 理解除法转化为乘法,体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C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及乘除混合运算. 2、能力与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理数除法法则和乘除混合运算. 2、归纳出除法法则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口算: 8×9= 72÷9= (-4)×3= (-12)÷(-4)= 2×(-3)= (-6) ÷2= (-4)×(-3)= 12÷(-4)= 0×(-6)= 0÷(-6)= 观察右侧算式, 两个有理数相除时:商的符号如何确定?商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让学生讨论并尝试归纳) 2、新授: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为除数) 〈1〉例1讲解: (1) (-8)÷(-4) (2) (-3.2)÷0.08 (3) (-1/6)÷2/3 教师边板书边和学生一起完成,从中反复渗透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着重强调先确定符号是关键.最后提出问题:求解中的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给出抢答题,组织学生抢答活跃气氛. 计算:(1)(-21)÷3 (2)(-36)÷(-9)(3)(-1.6)÷0.4 (4)0÷(-7/83)(5)1÷(-2/5) 〈3〉议一议: 比较大小:(1)1÷(-2/5)与1×(-5/2)(2)(-1/4)÷(-1/6) 问题1: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以上等式两边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思考发表观点之后,得出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比比看,谁既快又准:

【精品】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有理数除法计算。 2.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有理数除法化除为乘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理数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说出下列数的倒数:-6, 32, 6 5 , -0.6, -1 一、创设情境 某地某周每天上午8时的气温记录如下: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3℃ -3℃ -2℃ -3℃ 0℃ -2℃ -1℃ 问:这一周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揭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 两数相除如何研究分析比较好?说说你的想法,并举例说明。 (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0÷正数,0÷负数) 计算下列各式的结果,并认真比较算式与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因为 (-2)×所以 (-14)÷7= -2 下列各式中两数相除的商是多少?请用乘法验算 (1)(-10)÷2 (2)24÷(-8) (3) (-12) ÷(-4) 2.归纳有理数除法计算法则。 (1)法则一:两数相除,同号 ,异号 ,并把 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2)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因此有理数除法还有如下法则: 法则二: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例1.计算 (1)36÷(-9) (2) (-48) ÷(-6) (3)(-32)÷4×(-8)(4)17×(-6)÷(-5)

例2.计算 (1)(-21)÷(-32) (2) (-81)÷49×9 4 ÷(-16) 例3.计算 (1)(-32+41-65)÷ (-121) (2)(-12+13-14-15)÷(-20 1) 例4.(1)已知|a|=3,|b|=2,且b a <0,求3a -2b 的值。 (2) 已知|a|=3,|b|=2,且|b a |=b a ,求3a -2b 的值。 三、课堂练习 1. 化简下列分数: 721- 12 2 - 2.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0,则它们的商为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 _____. 3. 若 ,1=a a 则a 0;若 ,1-=a a 则a 0. 4.计算: (32-65-54)÷(-30 1) (-13)÷95+3×154 5.某冷冻厂的一个冷库,现在的室温是 -2℃,现有一批食品,需在 -26℃下冷藏,如果每小时能降温4℃,要降到所需温度,需几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