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形势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形势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形势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形势与发展趋势

李力、高翔、黄婷芝、马春辉

[内容提要]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奠定了俄能源出口的基础。随着俄石油、煤、天然气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缓,俄能源出口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并保持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油气管道老化和铁路运力不足则是俄能源出口增长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俄罗斯能源出口流向日益多元化,能源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对外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有所增强,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俄出口的油气也将面临中东、中南美洲、西北非地区油气输出国的激烈竞争。

[关键词]俄罗斯能源状况能源出口市场形势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369(2006)1-0044-05

[作者简介]李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部副教授、博士,518055。

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天然气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世界经济的增长仍然依赖于这三种主要矿物能源的稳定供应。近年来,俄罗斯成为世界上能源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其油气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的地位已对国际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供求和价格产生了广泛和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分析了解和把握俄罗斯的能源状况、能源矿产品出口市场形势和趋势,对正确制定我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和有效开展能源国际合作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能源资源分布概貌

俄罗斯矿物能源资源总量丰富,是世界上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国家之一。其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国际能源矿产品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俄罗斯石油总储量约440亿吨,探明可采储量约82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7%。[1]俄石油储量分布广泛,主要储量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地区、乌拉尔地区、俄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东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和北高加索等地。西西伯利亚地区和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目前最主要的采油区,其中秋明油田开采的石油约占俄石油总产量的2/3,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占总产量的

1/4。鉴于以上采油区的石油采出率已很高,从俄石油开发和生产的远景来看,今后石油开采的重点将移向俄欧洲部分北部的季曼·伯朝拉油田、东西伯利亚的油田和里海大陆架的油气田。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为127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26·7%,居世界第一位;[1]俄天然气田主要集中在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919个气田)和西西伯利亚(346个气田)一带,其中近78%已探明储量的天然气矿床集中在西西伯利亚。目前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量占俄罗斯天然气总产量的87%左右。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是很有前景的采气区,现已发现59个油气田,估计该地区天然气资源总量为31·8万亿立方米。[2]此外,俄欧洲部分北部、远东、亚马尔半岛和里海都被视作天然气储量丰富的采气区。

俄煤炭地质资源总量约为44500亿吨。探明储量为201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3]煤炭储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俄罗斯中部地区,产煤区包括库兹巴斯、坎斯克-阿钦斯克、伊尔库茨克、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伯朝拉、顿巴斯、南雅库特等煤田。目前西伯利亚地区煤炭产量占到了全俄煤炭产量的75%~80%,开采量持续增长的库兹巴斯煤田和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产量之和超过全俄煤炭产量一半以上,是俄最主要的采煤区。

俄罗斯能源出口潜力分析

俄油气资源较为集中,已探明储量的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一带,一些大型能源矿床的分布十分接近,这为俄罗斯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运输集中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俄罗斯的油气产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欧洲,84%的石油出口通过管道运输。此外,俄罗斯13%~16%的石油出口通过铁路运输。通过这些管线和铁路,俄罗斯的原油输出到西欧、东欧、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独联体国家等多达50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俄原油出口量达到2·3亿吨。

俄罗斯出口的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主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法国等国家。其天然气出口的主管线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 358·4亿立方米。

俄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3/4以上煤炭储量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俄罗斯传统的动力煤和炼焦煤主要出口国为日本、罗马尼亚、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和丹麦等,近期正加大对日本、韩国和中国部分地区的出口力度。

从俄罗斯国内石油、煤炭、天然气的可供性情况来看,2000年起,俄石油、煤炭、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出现单边上扬的行情。2004年俄罗斯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为4·59亿吨,2·83亿吨和6 335亿立方米,较2000年分别增长42%、9%和14%。但从俄国内能源市场消费情况来看,石油消费增长缓慢,年均增长0·5%~1%,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约1·1%,而硬煤消费则从2000年14 222·2万吨减少为2002年13 951·5万吨。[4]从统计数据来看,俄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6 040万吨标准油,而2001年和2002年这一数字已减少到

42 229和40 962万吨标准油。因此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能够维持在高水平,且能保持逐渐增加的趋势。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影响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这就是运能不足。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无论是通过管道还是通过铁路运输,运输能力都基本上趋于饱和。在煤炭运输上,俄罗斯煤炭资源最为集中的煤炭开采地西伯利亚距太平洋、黑海、波罗的海各港口都有4 000~5 500公里距离,这给急需燃料的俄罗斯西部以及对欧洲的出口带来供应的困难。库兹巴斯的原煤经铁路运输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运费已占煤炭本身价格的45%~60%,大大削弱了俄煤炭出口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并给俄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在石油、天然气上存在运能限制,在煤炭出口上存在的高运输成本以及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潜力受到了很大局限。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将约束俄罗斯的能源出口。

(1)俄罗斯石油产业早已私有化,为了维持高水平的能源开采和出口,俄罗斯企业多选择在丰产油田开采石油,油井的基数日趋减少。2004年的钻探量比2003年减少了18%,新投产的油井数减少了4·3%。[5]若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必将造成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降低。

(2)俄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由48 700公里的原油主管道和20 000公里的石油产品运输管道组成。50%以上的输油管道服役期已超过25年(标准工作期限为30年),石油产品运输管道和存储设备损耗率已超过70%。由于增产主要是靠加大现有油井产量实现的,石油生产设备折旧加快,目前超过50%,炼油设备的折旧更高达80%。[6]如果不投入巨资进行设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2010年以后俄罗斯石油产量的下降不可避免。

俄罗斯要确保油、气、煤出口的增长,扩大在世界能源市场的份额,就必须新建、扩建油气管线,提升铁路运力。管线扩展和铁路建设有多种方案,部分管线的建设正在实施中。其中出口部分最重要的是建设对欧洲的北方-欧洲天然气管道、对东北亚地区的“泰纳线”石油运输管道和拟议中的北西伯利亚铁路。从地缘优势和能源消费潜力来看,欧洲是世界天然气三大消费市场之一,天然气消费增长迅速,又是俄传统的天然气出口伙伴。得到欧盟支持的“北欧”天然气管道计划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该计划能够把俄罗斯管网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及全欧洲天然气网相连接,实现俄天然气出口流向的多元化,并迅速提升俄天然气对欧洲的出口能力;东北亚地区“泰纳线”输油管道的建设则能够使俄石油直接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油气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的亚太市场,包括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的中国和日本以及南亚国家,这不仅为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就近找到极有前景的出路,而且能大大提升俄在亚太地区事务上的发言权;而北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能够确保西伯利亚煤产地对乌拉尔、俄罗斯欧洲部分用煤及对西欧煤炭出口的可靠供应,在俄未来的煤炭运输网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由于俄罗斯中部和东南部集中了俄罗斯的能源资源的大部分,上述方案有助于降低能源运输成本,迅速增加能源出口量,有效提升在世界能源市场的份额,从而确保俄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

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分析

世界能源矿产消费增长迅速。2004年世界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总消费需求分别为37·62亿吨、39·73亿吨、26 893亿立方米,较2000年分别增长6·09%、6·15%和3·05%。世界能源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和能源矿产资源供应的相对短缺,为俄罗斯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世界能源市场中,俄罗斯能源出口连年增长,表1计算了2000年到2002年俄罗斯石油、硬煤、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石油、硬煤和天然气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中也可以看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产品结构。

表1 2000—2002年俄石油、硬煤、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油、气、煤出口

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IEA,Oil information,Coal information,2003整理计算

表1显示,俄石油、硬煤出口量占世界市场份额逐年上升,而俄天然气出口量稳居世界天然气出口总额中的27%以上。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

2004年俄出口石油约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9%,其中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2943·4万吨,主要供应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共出口原油2·01亿吨,主要销往欧洲。销量最大的六个国家分别是荷兰、德国、乌克兰、波兰、意大利和芬兰,达1·19亿吨。[7]从天然气的情况来看,2004年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约1 927亿立方米,经管道出口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有1 484亿立方米,占总出口量的77%。其中25%供应德国、14%供应意大利、10%供应土耳其、8%供应法国。从2001年到2004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增长相对缓慢,年均增长2·1%。这主要是天然气输送遭遇了管道输送能力的“瓶颈”,因此建设北方-欧洲天然气管道,把俄罗斯管网并入欧洲天然气网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程之一。东北亚地区日本占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左右,中国2004年

天然气消费量较上年增长19%,占世界总量的1·5%,中日两国是俄天然气非常重要的潜在进口伙伴。

俄罗斯出口的煤炭主要包括动力煤和炼焦煤。2003年俄罗斯出口动力煤4 663·7万吨,出口炼焦煤1 314·5万吨,两者合计5 978·2万吨,占当年世界动力煤和炼焦煤出口总计的8·3%。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俄动力煤和炼焦煤出口增长迅速,已是国际上重要的煤炭供应国之一。尽管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对煤的需求升温,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但由于受铁路运力的制约,俄罗斯煤炭出口维持高速增长的可能性非常小。

从俄罗斯能源出口地区结构看,主要销往欧洲,存在地域过于集中问题。这与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存在差距。以世界石油消费和出口为例,全球头号石油消费国美国2004年石油消费量达到了9·38亿吨,进口6·38亿吨,其中来自俄罗斯的石油443·3万吨;石油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2004年石油消费达到了3·09亿吨,而同年俄运输到中国的原油约为772·2万吨。尽管日本在2004年消费石油2·42亿吨,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俄出口到日本的原油仅为70·97万吨。美中日三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合计仅占到当年俄石油总出口量的4·3%。在世界最有前景的美中日石油销售市场上,俄罗斯所占的份额甚少。这一方面说明俄罗斯能源出口地域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存在颇大差距,也预示着俄石油出口的潜力还非常大,谋求提高在美中日石油销售市场中的份额,也是俄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这些市场上,俄出口的石油也将遭遇中东、中南美洲、西北非地区石油出口商的激烈竞争。

俄罗斯能源出口预测和能源贸易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由于世界原油需求量的激增和石油生产成本的增加,石油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如果世界石油价格仍然在高位振荡,必然会刺激俄罗斯进一步增加油气出口量。

在世界环境和俄罗斯国内政局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我们可根据趋势外推法来进一步预测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量。

从2000年到2004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量变化趋势

注:左轴为石油年出口量,右轴为天然气年出口量

资料来源: IEA·Energy Statistics of OECD and NoOECD Countries, gas Information, 2003;КупряноваАнн

а·https://www.360docs.net/doc/d78674621.html,/state/17879356.11.05.2003;刘倩如·俄罗斯油气工业:2004年回眸与前瞻·国际石油经济,2005(3)

预测模型如下所示:

石油出口量模型:Y toil=136·4+22·5·t

天然气出口量模型:Y tgas=188·12+0·623·t

(t=0,1,2,…,n)

(Y toil:百万吨,Ytgas:十亿立方米,t取0,1,2,…,n分别对应2000,2001,2002年等,以此类推。)

按照以上模型的预测:在2005年和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的出口量将分别达到2·489亿吨、1 912亿立方米和2·714亿吨、1 919亿立方米。

俄罗斯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俄罗斯希望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转化为经济和政治优势。2003年俄政府积极制定了到2020年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其要点可概括为:能源产品开采和出口仍要保持高水平,以获取资金为国家提供预算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在互利条件下,吸引合理规模的外资进入俄能源领域,在开发燃料动力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开拓新的能源市场等领域同外国投资者进行合作;发展生态清洁能源及资源保护的工艺技术,减少污染,加强环境安全;强化俄能源优势,把俄罗斯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者转变成为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执行独立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巩固俄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在能源出口方面,确保欧洲市场,同时,适应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积极开拓前景广阔的亚太地区市场。

在以上战略指导下,俄罗斯积极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努力提高能源矿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其能源国际贸易表现为以下特征:

(1)俄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从2001年到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年均增长14·8%,天然气出口年均增长2·1%。2004年俄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到了俄当年石油产量的50%、天然气产量的30%。尽管俄罗斯在世界煤炭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大,但出口量增长迅速,从1998年到2003年,俄罗斯动力煤和炼焦煤出口总计年均增长20%。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丰富,随着天然气管线的建设,以及世界各国对天然气清洁能源的重视,俄天然气出口量的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天然气出口贸易是俄能源矿产品国际贸易中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

(2)能源出口在俄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加大。从1999年以来,俄罗斯燃料能源出口额在俄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长。1999年俄原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煤和焦炭出口合计占俄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43·3%,2000年为52·5%,而2002年和2003年则达到了55%和57%。在俄外贸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畸高,这种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3)俄罗斯能源矿产品国际贸易伙伴日益多元。200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目标国家和地区多达50个,荷兰、德国、乌克兰、波兰、意大利和芬兰为俄原油出口的主要国家;天然气出口主要面向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奇等国。按照俄积极拓展亚太市场的能源战略,目前在俄对外能源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的中、美、日三国,将成为俄能源出口的最重要的方向。

(4)俄能源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0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7·27%,而目前俄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16%左右;2000年至2003年俄硬煤的出口量占世界硬煤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6·13%上升到8·3%;近年来俄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天然气出口总额的1/4以上,出口量在世界上稳居第一位。随着俄石油、煤

炭、天然气产量的稳定增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俄都将以世界第一油气输出国的面貌出现,并最终可能取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拥有对世界油气市场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5)俄罗斯对外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有所强化。通过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战略,努力与独联体国家、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开展多极能源合作,将能源经济政治化,以能源为武器对他国施加影响,确保俄罗斯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并以此取代军事力量在国际舞台彰显实力。

(本文研究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注释:

[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5[2]刁秀华·新世纪中俄能源合作·西伯利亚研究,2005,32(1)

[3]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www·govermment·gov·ru·2003·06·18

[4]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

[5]Русскаягазета·январь15,2005

[6]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调研·商务部研究报告,2005

[7]刘倩如·俄罗斯油气工业:2004年回眸与前瞻·国际石油经济,2005(3)

(责任编辑:张晓薇)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1期

俄罗斯市场调研报告

俄罗斯市场调研报告 一、国情介绍 在许多国人眼里,俄罗斯依然是那个在九十年代初,历经可怕的"休克疗法"后,卢布大幅贬值,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供给严重不足,社会局面动荡不安的没落国家。而实际上,俄罗斯凭着叶利钦和普京这两代务实领导人的励精图治,在经受十几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阵痛后,正在逐步走出低谷,悄然崛起。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见证了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迁,1990年至1992年期间,阿尔巴特大街上,比较大的商场是"古门"和"楚门"两家国营商场,商场货架上所列货物少而且档次低,购买食品等紧销商品需排队,还常常断货。而今这两家国营公司货架上的商品供应丰富,应有尽有。而且,大街上新开的欧美高档时装店和家电专卖店多得令人目不接,俄罗斯新贵在这里挥金如土,生意十分兴隆。目前莫斯科的房价也因此跃居世界第二的高位。 中俄两国于2001年7月缔结了《中俄眭邻友好合作条约》后,两国的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两国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通讯等领域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双边相互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地方经贸合作趋于活跃,而中俄两国的贸易在历经多年的徘徊不前后,于去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首次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中俄两国政府已签订协议,俄罗斯将参加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并将铺设俄罗斯至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管道,据官方预测,在未来三年内,两国的年贸易额将达到300-400亿美元。中俄经贸关系可以说是已走出"磨合期",正逐步驶入"快车道"。 二、市场分析 西方商界认为,俄罗斯是世界上仅剩的最大的市场,其市场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俄是一个有1.44亿人口的大市场,再加上其对独联体和东欧各国的辐射作用,俄至少是一个4亿左右人口商品的集散地,其影响力不可小视。 2、作为前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其经济结构畸型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改变,重工业落后,轻工业不足,家业落后,大量轻纺工业、食品等民用产品依赖进口,每年这类产品占其总进口量的40%。而中国在生产这类产品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客观上俄可以成为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 3、据俄官方统计,目前中国向俄的直接出口仅占其进口的5%,比重很小,这说明中国向俄扩大出口规模的可能性极大。 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在俄罗斯,由于中俄贸易长期的个体"外贸"形成了中国制造等于劣质产品的认识,中国产品对世界市场的供应唯独在俄罗斯没有相应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大厂、大外贸公司经营对俄正规渠道出口;二是大厂没有营销渠道,没有任何正规的品牌建设,所以中国商品进不了俄罗斯主流流通领域。 而另一方面,西方商界却利用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抢占俄罗斯市场,中俄双方现已意识到加强交流的重要性。今年四月,应朱总理的邀请,俄副总理索科维兹率领百名俄企业家代表团抵广交会进行采购,在会上他指出:俄目前40%的商口产自中国,但大多是由日本和欧洲国家进口后,再转入俄罗斯市场的,因此价格大大提高,他希望中国企业能直接在俄罗斯生产产品,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4、俄传统产品落后,设备老化,需要更新,这已经成为俄政府当前与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任务,这在客观上为我国拓展对俄经济合作提供 5、俄经济好转,居民实际收有较大增长,从而刺激了消费需求。 从1999年到2001年,俄GDP增长了19%,这使居民的购买力有了较大的增长。如俄现在对家电的需求猛增,而本国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进口的依赖十分高。据统计,其彩电进口超过90%,洗衣机超过50%,电冰超过10%,质量越来越好的中国家电在俄罗斯深受欢迎。 莫斯中国友谊商场是中国政府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大型百货商业企业,旨在恢复中国商品信誉,树立中国品牌形象,他们将中国"海尔"推荐给俄罗斯最大的家电经销商之一的"北方帝国"集团,其产品的性能的质量以及价格很快在俄罗斯市场打开销路,并且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目前中国海尔已成功取代另一国际品牌

“一带一路”下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俄罗斯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8674621.html, “一带一路”下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俄罗斯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作者:赵建磊 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01期 [摘要]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我国经贸合作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其国内新一轮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给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俄罗斯市场创造了绝佳的契机。文章总结了俄罗斯电力市场的设备供应情况以及中国电力设备对俄出口的优势,分析了中俄电力设备贸易的关税壁垒、认证壁垒、技术鉴定壁垒、本地化壁垒等,并从开拓市场空间、突破产品技术、跨越认证门槛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市场展望,为中国电力企业面向俄罗斯进行电力设备出口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俄罗斯;电力设备;贸易壁垒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1091 1背景与意义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电力产业十分发达。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复苏,俄罗斯正在开始着手新一轮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具有巨大的采购能力,给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俄罗斯市场创造了绝佳的契机。 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与我国经贸合作最为密切的国家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响应者和参与者。据统计,自2010年起,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贸易中,电力产品份额大幅增加,表明我国电力能源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有着较大潜力与发展前景。 2俄电力市场情况 由于技术设备的无形老化,俄罗斯电力设备亟须更新换代。据统计,发电设备中165%的水轮机须立即更换,438%的水轮机须现代化更新或逐步更换。与此同时,俄罗斯发电公司热衷于购买国外电力设备,而不在国内购买,导致电力企业中进口电力设备所占比重约达70%。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电力机械制造业的产能非常有限。俄本地主要设备生产商有动力机械股份公司、核能机械股份公司、电气设备工厂股份公司等。据生产商声明,限制产能在5千兆瓦特~6千兆瓦特,而俄本地现代化产能最高的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2千兆瓦特,这些额外的需求导致进口电力设备市场的崛起。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刑广程、王伟 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三是恢复俄

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 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 更替呈不规则状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 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 保障程序。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

美国-国家概况、风土人情

美国概况及风土人情 首先要想做好美国项目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相对于中国具有上下5000年的古老历史文明,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历史并不算漫长。 美国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左右,那时的美国本土居住着大量的土著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近现代文明社会所发现,直至意大利人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北美洲大陆,在1492-1502,十年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达到美洲大陆。可以说;是哥伦布把欧洲的现代文明带到了美洲大陆。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现代文明后, 在1776年7月 4日,反对英国殖民者的军队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并通过了《独立宣言》,那么这一天就被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独立日” 1783年9月3日,独立战争结束。美国成为美洲首个独立国家。”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 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美国地图: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东濒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除美国简称USA,US,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面积与人口: 美国国土面积世界第四;第一俄罗斯,第二加拿大,第三中国,大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915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为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美国人口约3.1 亿人,数量为世界第三。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以白人为主,但有大量的移民人口。 主要城市 华盛顿:纽约所担任的职能仅限于经济范围内,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纯粹的政治中心。区别于中国的首都北京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所不同的,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具有单一的职能性。举例来讲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只是政治中心,全程华盛顿D.C。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美国的国会大厦,白宫,以及白宫正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 美国的纽约不仅具有金融中心这一特点,同时他也是灾难的中心。他的出名也许会因为股市的反弹一夜暴富,也许会因为911的撞击事件而失去生命。 纽约市The city of New York 金融,文化,艺术的中心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该市有曼哈顿区,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布朗克斯区,斯塔腾岛五个区。 纽约市是美国第一大港,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都会区,仅次于东京,首尔,墨西哥城。 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恐怖分子劫持四架飞机,两架分别撞向两座世界贸易中心,一架撞向五角大楼,造成3000人死亡。 洛杉矶City of Los Angeles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洛杉矶人口是加州最多的,超过400万人口,仅次于纽约。 大学有;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旧金山 San Francisco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总)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及森林储备,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既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 1、俄罗斯重点特色产业 1.1石油天然气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业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乌拉尔牌石油价格是俄制定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2011年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双双出现增长,其中石油开采量为5.11亿吨,天然气开采量为6705.44亿立方米,约占GDP 的25%左右。 1.2冶金行业 俄罗斯是世界面积第一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铝、铜、镍等金属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矿石开采和冶金行业在俄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该行业产值为29557亿卢布,约占俄GDP的9%,其年度涨幅约与GDP相同。 1.3林业 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2007年木材加工行业总产值为

1.3万亿卢,占GDP的1.3%. 2、俄罗斯对外贸易概况 俄罗斯是全球第17大进口市场和第9大出口市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3年进口额分别为873.2亿美元、475.4亿美元和318.0亿美元,占同期俄罗斯进口总额的30.4%、16.6%和11.1%纺织品及原料,食品饮料烟草,鞋靴、伞等轻工业品的进口增长较快,进口额增幅分别为7.8%、6.8% 和5.3%。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进口货源地,2013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金属制品,进口额分别为235.0亿美元、51.6亿美元和40.9亿美元,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0.0%和7.9%此外,家具、玩具、鞋靴和伞等轻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也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3、中国对俄罗斯重点产业市场分析 3.1纺织服装业市场 由于存在棉、毛原料匮乏, 纺织加工工艺陈旧, 生产设备落后, 服装及其他各类纺织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以俄罗斯目前的纺织服装业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庞大的国内市场。据统计俄罗斯每年消费各类

俄罗斯水果市场分析

俄羅斯改革開放十多年來,消費品市場是變化最大的領域。水果市場也不例外。水果供應花色大為增加,水果消費量增長了一倍多,到2001 年末人均接近60 公斤。但俄羅斯本國生產者為此作出的貢獻微不足道。以俄羅斯人最常見的蘋果和梨為例,每人平均消費量達30 公斤,其中只有10~15 公斤是本國產品。原因很簡單︰許多水果品種很難在俄羅斯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水果供應量最大的地區, 莫斯科人喜歡蘋果的人達到40%,香蕉達到31%,橙子達到28%,葡萄達到22%,梨達到21%,但這些水果市場遠遠供應不上莫斯科人的需求早在1995 年,俄水果進口商即打算聯合起來,建立俄羅斯水果聯合會。 1998 年危機使水果進口大幅削減,聯合會也因業務蕭條而名存實亡。現下,據RCIX 訊息分析公司領導人恰夫金透露,俄羅斯的主要進口商正在就重建類似組織而進行談判目前新鮮水果進口的主要管道是聖彼得堡,其次是其他一些港口和遠東與中國、韓國毗鄰的城市。 遠東地區進口的水果95%滿足本地區的需要,很少輸往歐洲地區。只有夏天,俄北方地區河流可通航時,相當大一部分水果才可以轉運到北方地區各城市。俄羅斯消費者目前最喜愛的水果依次是香蕉、蘋果、橙子。據RClX 公司 統計,2001 年上半年上述三種 水果的進口量分別為26.3、8.7、2.2 萬公頓。橘子、梨、

葡萄、檸檬進口數量少于上述三者,但仍不失為俄羅斯普遍消費的水果。 具有明顯季節性的水果是西瓜和歐洲櫻桃,每年上市和下市都有比較固定的時間,過了季節,在市場上就基本銷聲匿跡。近年來,俄羅斯普通消費者過去聞所未聞的許多熱帶水果逐漸進入俄羅斯市場,雖然難以成為普遍消費的對象,但銷售卻一年四季不斷俄羅斯人均消費量比起發達國家甚至許多開發中國家都低不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進口水果價格高。以蘋果為例,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5~35 盧布,即約0.9~1.25 美元;若將經化學處理的蘋果運到北方邊遠地區,價格可上升到100 盧布。 俄羅斯人目前平均收入還不高,大部分收入用于最必要的支出,水果消費自然受到限制。在俄羅斯的特殊氣候條件下,自改革以來,冷凍水果銷售日益增長,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時尚。其中草莓和櫻桃特別受到俄羅斯人的青睞。雖然冷凍水果口味比新鮮水果遜色,但使它們能夠在冬天擺上餐桌,而且價格適中,這對俄羅斯人來說,不能不承認是有吸引力的。目前向俄羅斯退場門冷凍水果的外國公司已度過了俄羅斯危機所造成的困難局面,銷售額正在逐漸擴大。俄專家認為,深冷凍水果在俄羅斯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因為深冷凍過程可以保存食品所有的營養成分。在超市出售和餐廳供應的熱帶地區水果價格比較高。進口水果供應商在選擇品種時是經過認真比較分析的,因而被看成是所能提供的最好水果。但因其價格高,向定貨人供應的數量是有限的。有不少餐廳和超市在危機后轉向俄羅斯國內生產者,但始終感

一带一路之俄罗斯

《“一带一路”国家国情——俄罗斯》读后感 朱杰锦 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居,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包括他广袤的疆域都有着独具特色之处。一直以来对于这个邻居,我们对它都怀着比较复杂的感情,既有着钦佩和感谢,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地,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领路人,在中国那些年的革命和建国后的建设中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和援助;但它也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给中国带来过巨大伤害的国家,甚至在上世纪60、70年代与中国差点爆发冲突。相比很多亚洲邻国,对于俄罗斯,我们的了解是有局限的,而本书的阅读恰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 俄罗斯的领土很有意思,东西跨度非常之大,东西端时差达到了11个小时。远超它的南北跨度,是一个地跨亚欧的国家。如果不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俄罗斯甚至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国家。而这一切都凸显了俄罗斯的版图之大,如果用一个中国的成语形容它,那就是“地大物博”。俄罗斯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差不多一个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它都拥有,而这也奠定了俄罗斯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就曾经指出“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而俄罗斯恰恰正是他所说的世界岛的核心。丰富的物产和极其重要的地缘位置使得俄罗斯成为了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角之一。 回顾俄罗斯的历史就如一部压迫与反抗的教科书,从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到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国家,俄罗斯走过的道路写满了欺压与抗争,而当它强大之后它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欺压别的国家和民族的角色。从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开始,俄罗斯一边在努力巩固自己的国家,但同时一直念念不忘获得温暖的出海口。这是历代沙皇俄国统治者们的共同梦想,为此不惜一次次和邻国开战,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也的确扩大了俄罗斯的版图。虽然没有完全实现目标。但是俄罗斯这只北极熊的手掌的确触碰到了海水,虽然这些海水还是比较冰冷。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让俄罗斯这个民族对于温暖的土地有着异乎寻常的向往,而俄罗斯能被称为“战斗民族”,与这一原因应该也有一定的联系。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孕育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俄罗斯著名人物:普希金、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契科夫等等这些世界文学界鼎鼎大名的人物;格林卡、柴可夫斯基、乌兰诺娃等等这些艺术巨匠,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标签——俄罗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罗斯兼具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特色,西方文化的优雅、开放;东方文化的神秘、深邃都在它的身上得以体现。国旗上的那只双头鹰也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特色,一头望着西方;一头望着东方。让它成为了东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和纽带。 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了解俄罗斯这个大邻居的过去和现在,最关心的莫过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应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普京总统上台之后,中俄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和健康的,两个国家彼此尊重,彼此照顾各自的核心利益,在国际舞台上能够默契合作、共同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获得了“抱团取暖”的效果。两个国家在经贸、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合作成果,虽然不可否认一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但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两国合作的利肯定是大于弊的,特别是在美国一步步紧逼到这两个国家门口的情况下,“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非常明白的。所以这些年来两国在各种框架下开展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上合组织”这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内两国的交流与沟通产生了非常有成效的成果。 前路漫漫,作为彼此最大的“小伙伴”,希望两个国家能够携手发展,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我想应该是两个国家人民共同的心愿和希望。

俄罗斯向东看战略资料

俄罗斯“向东看” https://www.360docs.net/doc/d78674621.html,/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 50.shtml 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

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APEC系列会议于2日至9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俄罗斯全力主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显示了其提高自身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意愿,也昭示着以此为机遇,俄罗斯将继续推进其“向东看”的亚太战略。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分析俄罗斯的新经济政策 一、“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加入WTO以后,俄罗斯的行业竞争加剧。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较为雄厚的生产基础,以创新科技占领全球市场;鼓励对创新领域进行投资,一方面特别要扶持国有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俄政府拟借助税收、关税等政策杠杆,引导私营进行投资创新;俄罗斯应具有完整的研发产业链,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产业链;俄应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普京指出,俄罗斯必须在2020年前拥有数所世界级水平的高校;20XX年前俄政府用于科技创新的投资将增加数倍;到2020年,高新技术行业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比目前提高50%。 二、“新经济”政策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艰难。俄罗斯这十几年的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大量出口,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基金、外汇储备以及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及居民高档消费品提供了保障,对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经济增长基本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俄罗斯应适时的将发展重点转入创新型经济领域,选择好创新经济的发展路径,使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资源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等问题,是对俄罗斯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二)创新型经济发展条件不成熟。对现有的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俄罗斯国内外观望和质疑者较多,其原因在于:该计划政府主导色彩过于浓厚,市场机制不足,转型缺乏原动力;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流失严重,国家创新体系受到削弱;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梯次渐进性,没有现代制造业做支撑,高端技术难形成集聚效应;俄创新意识薄弱,开放意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极易虎头蛇尾;实施现代化的资金由精英集团掌控,投资机制不透明,对私人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按最乐观的估计,俄要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需要10~15年时间,其对经济发展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三、结语 普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安全与自己的政治生命密切相关,更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就如俄罗斯《专家》周刊3月12日的一期文章中说,“不论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兑现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还是强军,都离不开经济的发

俄罗斯风土人情

俄罗斯风土人情 姓名:张春爽 班级:209622 学号:200920622132 2011-5-14

前言:在俄罗斯与中亚文化课上,我学到了不少关于俄罗斯的事情。最初使我对俄罗斯感兴趣的是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让我沉迷,同时也使我对俄罗斯整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这门课程,通过这14周的学习,让我学到了不少关于俄罗斯的知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们的风土人情,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我的认识。 关键词:俄罗斯风土人情宗教节日文化 摘要: 俄罗斯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比中国的民族数多,共计12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79%,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族、乌克兰族、楚瓦什族、巴什基尔族、白俄罗斯族、摩尔多瓦族、车臣族、日尔曼族、乌德穆尔特族、印古什族、奥塞梯族、马里族、哈萨克族、阿瓦尔族、犹太族、亚美尼亚族等。 俄罗斯大部分民族居住集中,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宗教 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2001年俄权威社会调查机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 %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 %,0.8 %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它宗教。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俄罗斯的基督教化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期间一度与多神教并存,而后相互融合,从此成为今天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以宗教为媒介传入俄罗斯的还有拜占庭的宗教艺术和希腊文化。在俄罗斯建有大批的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建筑,教堂内汇集了大量精美的宗教题材的圣像画、壁画、镶嵌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在语言文字方面,9世纪希腊传教士西里尔兄弟创制了一套字母,记录斯拉夫语,翻译和编撰宗教文献,现代俄语字母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故又称为西里尔字母。

俄罗斯经济环境分析报导

俄羅斯經濟環境分析報導
經濟概況
一 、 重 要 之 經 濟 指 標 ( 2011 年 )
1. 2. GDP: US$1 兆 8,849 億 對 外 貿 易 總 值 : US$8,213 億 , 其 中 進 口 值 為 US$3,053
億 , 出 口 值 為 US$5,160 億 3. 4. 5. 6. 7. 8. 帄 均 每 人 國 民 所 得 : US$13,236 消 費 者 物 價 指 數 上 漲 率 : 8.4% 經 濟 成 長 率 : 4.1% 工 業 成 長 率 : 4.7% 失 業 率 : 6.1% 央 行 重 貼 現 率 : 8.0%( 2012.4.24)
二 、 2011 年 經 濟 回 顧
2 0 1 1 年 拜 國 際 油 價 持 續 維 持 高 水 準 之 賜,俄 國 經 濟 持 續 2 0 1 0 年 的 成 長 動 力 , 有 不 錯 表 現 ; 據 國 際 貨 幣 基 金 會 ( IMF) 統 計 , 2011 年 俄 國 經 濟 成 長 5.1% , 經 濟 規 模 約 達 1 兆 8,849 億 美 元 , 較 2010 年 增 加 約 4,100 億 美 元 。 另 據 俄 國 中 央 銀 行 公 布 數 據 , 2011 年 俄 國 主 要 經 濟 指 標 : 工 業 生 產 成 長 4.7%、 農 業 生 產 增 加 22.1%、 固 定 資 產 投 資 增 加 6.2%、 零 售 業 成 長 7.2%、 消 費 者 物 價 指 數 增 加 8.4%、 核 心 通 貨 膨 脹 率 6.6%、 工 業 品 生 產 者 價 格 指 數 增 加 11.2%、 整 體 失 業 率 6.1%、 實 際 可 支 配 所 得 增 加 0.8%、 商 品 及 服 務 支 出 增 加 7.2%。 根 據 俄 國 聯 邦 海 關 總 署 資 料,2 0 1 1 年 俄 國 對 外 貿 易 總 額 為 8 , 2 1 3 億 美 元 , 較 2010 年 的 6,488 億 美 元 大 幅 成 長 26.59%; 其 中 出 口 額 計 5 , 1 6 0 億 美 元 , 較 2 0 1 0 年 成 長 2 8 . 9 6 %, 進 口 額 計 3 , 0 5 3 億 美 元 , 增 加 2 2 . 7 6 %。 2 0 1 1 年 俄 羅 斯 進 出 口 額 大 幅 成 長 , 主 要 是 受 國 際 原 料 價 格 , 特 別 是 原 油 價 格 回 漲 所 致 , 全 年 帄 均 油 價 為 每 桶 109.6 美 元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08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及外交战略

第八章俄罗斯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A 2、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 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 D、多极格局已在旧格局中发育成熟 答案:C 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4、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90年12月 B、1991年8 C、1991年12月 D、1992年2月 答案:C 5、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路线是()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 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 答案:C 6、俄罗斯与欧盟主要国家发展关系中倡导的是:( ) A、一致抗美 B、逐渐取消北约 C、共建大欧洲 D、领导欧洲 答案:C 7、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答案:D 8、“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 A、车臣武装叛乱分子的分裂活动。 B、签署新联盟条约 C、波罗的海三国宣告独立 D、总统大选 答案:C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 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B 10、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多数东欧中亚国家开始经济转型时采用的主要方式是() A、渐进式转型方式 B、激进的“休克疗法”方式 C、混合式转型方式 D、全面私有化的形式 答案:B 11、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 A、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B、1955年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1954年越南人民开展抗法战争 答案:B 12、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答案:A 13、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B 14、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俄罗斯市场分析

一. 宏观环境 (一)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人口结构失衡。 目前俄罗斯人口总量为1.452亿,列世界第7位, 预测2050年,将减少至1.21亿,列世界第14位。 新生婴儿数量的下降,对儿童食品、服装、玩具和教育市场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劳动力数量的逐年减少,又使企业的人力成本上升. 俄罗斯人口的城市化程度高并主要集中在西部。 城市人口(1.068 6亿)占全国总人口74%, 农村人口(3 850万)占全国总人口26%。 欧洲部分人口稠密,居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 而亚洲部分人口稀少, 北冰洋沿岸的寒冷地带,每平方公里有0.1~0.3人。

(二)经济环境日趋好转。 2003年俄罗斯GDP 4 652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7.3%, 人均达到了3200美元. 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2003年降到了12%。 对外资的吸引力逐年增大, 在2003年9月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的投资信心调查排名中,俄罗斯的排名达到了第8位, 外汇储备突破了1 000亿美元, 出现了提前偿还外债的情况, 最近五年,累计偿还了苏联时期所欠的外债近800亿美元。 (三)消费水平快速提升。 最近四年,俄罗斯居民存款增长了46.2%,

政府补发了以往的工资、退休金等欠款,失业率已经下降至2%以下, 莫斯科2002年的失业率曾达到0.6%, 成为世界上失业率最低的城市。 拥有彩电的家庭达到了89%, 录像机普及率上升到37%, 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22%, IT产品销售量急剧增加, 手机年销售量增长一倍, 绝对量仅次于中国,列世界第2位。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1.45亿人的消费市场,(1)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量巨大 以莫斯科为例,莫斯科人口800万,略少于北京,但其商品零售总额却是北京的2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俄两国贸易的各项分析研究,发现两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后通过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史、贸易往来的现状、贸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将来两国的贸易潜力的深入探讨,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对于现阶段如何加强两国贸易往来提出了以及基本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中俄贸易一带一路

The analysis of China and Russian trad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t is found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hist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as adopted for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tatus of trade, trade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t this stage an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he Belt and Road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

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 择》 陈兆德 2011-02-04 10:18:31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第6期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原来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成了其合法的继承国,并仍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10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现在,俄罗斯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但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还很多: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早已确立,但政治转型过程尚未完成,政治民主、政治效率和政治秩序的目标还未实现;俄罗斯务实外交的方略已渐趋形成,但仍有一些制约的因素不利于其大国外交的实施。因此,对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与对外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就十分必要。加之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政治大国,又是我们最大的邻国,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俄两国具有大致类似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模式,研究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范建中等同志撰写、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一书(以下简称《当代俄罗斯》),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走向的好书,值得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国际政治教研工作和外事工作的人们认真读—读。 重点突出显主题。这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当代俄罗斯》一书没有泛泛研究俄罗斯的全貌,而是着重研究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在

俄罗斯风俗民情

俄罗斯风俗民情 一、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 二、“面包和盐”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俄罗斯人捧出“面包和盐”,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小纸包盐,是向客人表示最高敬意和最热烈欢迎的方式。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三、亲吻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四、餐饮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现代俄罗斯菜肴通常多由小吃冷盘和三道大菜组成。第一道菜为汤类,第二道菜多为鱼类、肉类和面包、面条、通心粉等面食,最后一道菜是甜食。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