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填空题:

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一、填空题:

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

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本体论信息?

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什么是认识论信息?

就是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4、什么是信息资源?

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5、什么是信息科学?

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作为重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6、什么是信息科学的方法论?

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叙述题:

1、试说出信息科学方法论的两个准则。

功能准则与整体准则; 信息科学方法论包含三个方法,即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信息系统综合方法、信息系统进化方法。在实现信息系统时必须遵守的两个基本准则是:信息—能量—物质三位一体准则,结构—功能—行为三者相依准则。

2、试叙述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P31

3、试说说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

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第三章计算机及其教育应用

一、填空题:

1、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计算机先后经历了4代,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文化的教育是一种全民素质教育。

4、按表示信息的类型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计算机可以分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和模拟式电子计算机两种。

5、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6、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M、CAE)、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7、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8、实际的计算机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大部分构成。

9、磁盘存储器主要有软盘和硬盘两种。

10、存储器一般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种类型。

11、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总线构成主机。

12、3.5英寸的软盘可容纳1.44MB信息量。

1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14、系统软件分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与语言翻译系统两部分。15、CAI课件可以分为固定型、生成型和智能型三种。

1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分类:教学活动形式、信息结构形式、运行形式。

二、判断题:

1、现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多数是模拟电子计算机。(Ⅹ)

2、第四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Ⅹ)

3、能自动执行或自动连续进行高速运算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Ⅹ)

5、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

6、一般计算机的外存储器比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大。(√)

7、计算机只要软件系统就能工作。(Ⅹ)

三、简述题:

1、什么是广义上的计算机文化?

广义的计算机文化是对计算机在人类文化领域中反映出的种种现象的概括和计算机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社会文明、以及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深刻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表述。

2、什么是计算机辅助系统?

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的系统。

3、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

指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物质内容,是由专门的集成电路、线路板、电源、存储器等组成的,按一定结构系统组合的物质实体。

4、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

是看不见、摸不着,用计算机语言编制成的程序内容。

5、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6、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7、什么是CAI课件?有哪三种结构?

CAI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核心,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帮助开发维护和使用这些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与软件配合使用的课本课练习册等。固定型、生成型及智能型三种。

四、叙述题:

1、试说说计算机有哪几个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2、试叙述计算机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

(1)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专门开设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信息社会的第二文化”、“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计算机的人”。(2)计算机服务于传统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社会需要大多数人会与计算机打交道,但并非一定会编写程序。计算机如果仅仅作为一门课程,而游离于各学科教学之外,它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于是人们转而强调在日常各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3)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到教学中来。如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与思考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这是任何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在这一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新的“建构式”教学方法整合在一起。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革课程和教学,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手段所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和过程。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主要为两个方面: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活动和计算机参与教育教学管理。(4)以信息技术(计算机作为核心)为基础的教育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教育全面发展,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按照信息化社会和学习社会化的需求和规律等进行教育课程的规划、建设,构建全社会的人工智能化的教育设施和体系……等。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朝阳事业”,前景非常广阔。

3、计算机辅助教学按照教学活动形式有哪几种模式?

训练与实习型、指导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

第四章视窗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一、填空题:

1、已经安装Windows98的计算机,开启后的屏幕界面称为Windows98的桌面,是我们工

作的区域。

2、桌面最底部的横条是任务栏、它最左边的是开始按钮。

3、鼠标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单击、右击、拖动和双击。

4、任务栏右侧有一个带有“En”标记的小图标,可以用它切换到中文输入方式。

5、在Windows98中,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其中正在使用的窗口称为活动窗口。

6、用鼠标指向窗口的边框,可以调整窗口的大小。

7、使用者和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的窗口称为对话框。

8、在Windows98中,有两个可以帮助我们查看和管理计算机上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它们分别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9、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单个文件时,用鼠标单击此文件的图标,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需要借助SHIFT键,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需要借助CTRL键。

10、剪贴板是Windows98在内存中开辟的一块公用的临时存放交换信息的区域。

11、用于暂时存放被删除文件的空间称为回收站。

12、在回收站窗口中单击清空回收站,将彻底删除回收站中全部内容。

13、软盘只有格式化后,才能存储文件。

二、判断题:

1、操作系统对于微机来说,可有可无。(Ⅹ)

2、Windows98是一种字符式的操作系统。(Ⅹ)

3、退出Windows98时,通常的作法是关闭计算机电源。(Ⅹ)

4、Windows98的主要输入设备是鼠标。(Ⅹ)

5、一般通过单击鼠标左键可以得到一个快捷菜单。(Ⅹ)

6、移动窗口的位置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的操作来实现。(√)

7、每个窗口底部的横条为任务栏。(Ⅹ)

8、每个打开的窗口,任务栏上都有对应的窗口按钮。(√)

9、单击任务栏上的窗口按钮,就可以把对应的窗口激活成当前窗口。(√)

10、单击窗口上最小化按钮,就可以关闭该窗口。(Ⅹ)

11、在资源管理器中复制文件可以用拖动和按住Ctrl键来完成。(√)

12、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不能改名。(Ⅹ)

13、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实现软盘的格式化。(√)

14、在资源管理器中无法查找文件或文件夹。(Ⅹ)

三、简述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是控制内存、中央处理器、磁盘空间和外设等硬件资源的分配、使用的系统软件。

2、什么是复制文件?保留原有文件和文件夹,并在新的文件夹或磁盘中存放其副本。

3、什么是移动文件?把选中的文件搬到新的位置,原来的文件不存在了。

4、什么是资源管理器?查看和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

5、什么是回收站?系统中硬盘上预备的部分空间,用于暂时存放被删除的项目。

四、叙述题:

1、现需要在D盘根文件夹下建立名为PPP的子文件夹,并将软盘上的全部文件复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试写出操作的步骤。

①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D:/”,让右边的内容列表栏显示D盘根文件夹的内容。②在内容列表栏空白处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指向“新建”;在弹出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文件夹”命令项;③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文件夹图标,名字是“新文件夹”,输入“PPP”,按回车键。④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A:/”,让右边的内容列表栏显示A盘根

文件夹的内容。⑤全部选中内容列表栏中的内容;⑥单击“复制”按钮;⑦在“D:/”中打开子文件夹“PPP”,单击“粘贴”按钮。

2、现将C盘名为XY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和文件夹彻底删除,试写出操作的步骤。

①在“C:\”文件夹中,把鼠标指向“XY”文件夹图标;②单击鼠标右键,按住“SHIFT”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3、写出将名为“women.doc”文件更名为“我们.doc”的操作步骤。

用鼠标指向“women.doc”文件图标;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重命名”命令;输入“我们.doc”,然后按回车键。

第五章字处理软件

一、填空题:

1、我们将使用Word进行处理的文章称为Word文档。

2、Word窗口的工具栏中有许多常用的工具按钮,用鼠标单击这些小按钮,可以完成编辑文档的各种常用操作。

3、格式栏中存放的是一些用于对文档进行排版和格式化操作的命令按钮。

4、标尺是用于编辑文档的一个尺子,当输入的文字欲超过尺子时,就会自动换行。

5、在输入Word文档时,按一下回车键就可以结束一个自然段。

6、Word有两种编辑状态,插入状态和改写状态。

7、鼠标指针在Word文档的某一段落时三击鼠标左键,可以选定此文档,鼠标指针在某个词上的时候双击鼠标左键,可以选定此词。

8、在编辑Word文档时,如果做了误操作,可以单击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加以复原。

9、一个编辑保存过的Word文档需要原名原位置保存时,单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如果需要换名或换位置保存时,需要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10、在Word文档中需要插入一张某图片文件时,应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图片”中的来自文件命令。

11、编辑Word文档时,使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可以快速地生成一张表格。

12、在Word文档中每一页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用横线与正文分隔出来的区域称为页眉和页脚。

13、Word文档中段落的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右对齐、居中、两端对齐和分散对齐五种。

二、判断题:

1、Word 可以实现图、表、文混合排版。(√)

2、在Word 窗口的垂直标尺上有左缩进、右缩进和首行缩进符。(╳)

3、选择不同的字号可以改变笔画的粗细和倾斜。(╳)

4、如果编辑一个新文件并首次保存,会出现一个“另存为”对话框。(√)

5、在改写状态下,也可以插入文字符号。(√)

6、使用工具栏中的“剪切”按钮不能删除选定的文字。(√)

7、Word中的撤消功能在编辑中只能使用一次。(╳)

8、进行文字移动操作时,首先要选定文本。(√)

9、使用Word编辑文档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颜色。(√)

10、要设置字间距,可以使用“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命令。(╳)

11、使用“格式”菜单下的“段落”命令,可以设置文字的行间距。(√)

12、编辑的Word文档时,只有打印出来后才看到排版效果。(╳)

13、Word不能进行表格编辑。(╳)

14、Word无法改变括入图片的大小。(╳)

三、简述题:

1、什么是文档输入的自动换行?

在输入一个自然段时,当文字到达一页的边界时,字处理软件会自动换行,不需要人为干预。

2、什么文档的断行和接行?

对某个自然段重新分段,将编辑光标移动到打算另起一个新段的位置,按动回车键,则从当前位置开始的文本就会另起一个新的自然段,叫断行。用“DEL”键删去硬回车,使原来是两段的文字合并成一个自然段,叫接行。 3、什么是光标定位?

使鼠标的编辑光标落在某处。

4、什么是文档的边街?如何调整?

是指一份文件中的文本与纸张边缘间的距离。将光标移动到标尺的边界上,光标变成双箭头形状,按住鼠标左键并拖曳,直到达到希望设置的边界。也可用“文件|页面设置”命令中的“页边距”精确设置边界。

四、叙述题:

1、将一个原来存储在D盘上的文档编辑好后,存入F盘的根文件夹下,名为PP.doc,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打开该文档,使用“文件|另存为”命令;②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位置中选定“F:\”,在文件名中输入“PP”,在文件类型中选择“WORD文档”;③单击“保存”即可。

2、现需要将一篇文档第一段的一部分文字移动到第二段末尾,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选中需要移动的文字;②选择“编辑|剪切”菜单命令;③将光标移动到第二段末尾;④使用“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3、将文件名为P.doc文档的第一段复制到文件名为Q.doc文档的第二段后,假设两文档已打开,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使用“窗口”菜单,使用鼠标单击“P”,使它变成当前窗口;②选中第一段;③选择“编辑|复制”菜单命令;④使用“窗口”菜单,使用鼠标单击“Q”,使它变成当前窗口;⑤将光标定位在第二段后;⑥使用“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4、将一篇文档的标题居中,并设为黑体三号字,将第一段改为楷体小四号字,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选中标题,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②在标题选中状态下,使用“格式|字体”菜单命令;③在出现的“字体”对话框中,选“字体”标签页,在“字号”中选三号,在“中文字体”中选黑体;并按“确定”。④选中第一段;⑤使用“格式|字体”菜单命令;⑥在出现的“字体”对话框中,选“字体”标签页,在“字号”中选小四号,在“中文字体”中选楷体,并按“确定”。

第六章电子表格

一、填空题:

1、一个Excel文件称为一个工作簿,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2、一个Excel工作簿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表组成。

3、工作表中的每一个小方格称为单元格,它的名字就由它所在的列标和行标构成的。

4、在默认的情况下,Excel将输入的文字左对齐,将输入的数字右对齐。

5、单击某个单元格,则此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就可以编辑此单元格。

6、在单元格内输入数据时,先输入一个单引号,则后面输入的数字被默认为文本型数字。

7、可以使用排序功能使输入的某行或某列的数据是递增或递减的。

8、每个单元格的右下角是填充柄的位置,利用鼠标拖动它,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填充。

9、Excel输入公式时是以“=”作为引导,被运算的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单元格的名

称。

10、选择不连续的多个单元格的方法是选定第一个单元格后,按住Ctrl键,然后单击其他需要选定的单元格。

11、如果按住Ctrl键,拖动鼠标可以实现选定单元格的复制操作。

二、判断题:

1、进入Excel后,工作区已经有的方格线是能够打印出来的。(╳)

2、编辑栏只能用于计算公式的输入。(╳)

3、启动Excel后,当前工作簿默认有三张工作表。(√)

4、如果选择的区域左上角单元格为B4,右下角为E8,则区域可用B4:E8表示。(√)

5、用鼠标拖动的方式不能改变列宽。(╳)

6、Excel中的公式是一种以“=”开头的等式。(√)

7、运算公式不能用填充柄填充到其他单元。(╳)

8、工作表不能重新命名。(╳)

9、工作薄内工作表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10、排序表格时,只能按关键字的升序进行。(╳)

11、工作表默认单元格中数字的对齐方式为左对齐。(╳)

12、Excel无法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数据。(╳)

三、简述题:

1、什么是工作簿?什么是工作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Excel文件称为工作簿,扩展名为.XLS。工作表由网格组成。一个工作簿可以由多个工作表组成的,资料在工作表中进行计算、处理。工作表的列用字母表示,行用数字表示。

2、什么单元格地址?

工作表中的每个小格子称为单元格,单元格的名字就由它所在的列标和行标构成。用黑线框住的单元格称为活动单元格,表示当前正在操作的单元。3、如何能够表示一个连续的区域?

用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和右下角的单元格名,中间加冒号表示。

4、什么是表格的排序?

使工作表中数据按一定规律的顺序排列。

四、叙述题:

一个Excel工作表如下: A B C D E 1 工资表 2 姓名基本工资奖金水电费实发工资 3 张三680 700 60 4 李四 840 800 120

1、将第1行设为黑体四号字,并将A1:E1进行合并及居中操作,将其余行设为楷体五号字。选中第一行,使用“格式|单元格”菜单命令,在所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字体”标签页,在“字体”中选黑体,在“字号”中选四号。单击A1单元格,然后拖鼠标至E1单元格,单元“合并并居中”按钮。选中其余行,使用“格式|单元格”菜单命令,在所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字体”标签页,在“字体”中选楷体,在“字号”中选五号。

2、写出使用自动填充功能计算实发工资的步骤。

①单击B3单元格,拖鼠标到E3单元格,再单击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②单击E3单元格,向下拖曳填充柄到E4。

3、将此工作表的A1:D4区域的内容复制到另一张表的对应位置。

①选中A1:D4区域,单击“复制”按钮;②单击目标工作表名,使它变成当前工作表;

③单击A1单元格,单元“粘贴”按钮。

第七章演示创作工具

一、填空题:

1、在PowerPoint中,把一段文字、一幅图片或绘制的几何图形都视为一个PowerPoint对象。

2、在PowerPoint中,创建演示文稿的三种方式是:内容提示向导方式、模板方式和空演示文稿方式。

3、PowerPoint的模板包括设计模板和内容模板两种形式,“内容提示向导”提供的是内容模板,而“设计模板”选项提供的是设计模板。

4、为了方便使用者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提供了五种视图。

5、PowerPoint的视图模式分别是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

6、一般地,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7、在PowerPoint绘图工具栏中有两个添加文字的工具:一个是横排文本框,使文字以通常的横向排列显示;一个是竖排文本框,使文字从上到下纵向排列。

8、图片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最常用的内容之一,插入图片有五种方式:剪贴画、文件、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和来自扫描仪或相机。

9、幻灯片母版主要用于设置演示文稿的统一规格。

10、超级链接的一般意义是指文件地址之间建立直通的连接关系,设置超级链接可以采用两种途径:插入超级链接和使用动作按钮建立超级链接。11、设置幻灯片播放显示时间方法有:一是人工为每张幻灯片设置时间,二是借助POWERPOINT的排练计时功能,自动设置时间间隔。

12、放映演示文稿可以按照需要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演讲者放映、二是观众自行浏览、三是在展台浏览。

二、判断题:

1、一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一幅以上的图文页。(√)

2、在PowerPoint中,一段文字、一幅图片等都视为一个对象。(√)

3、在PowerPoint中,有两种视图模式,即普通视图和大纲视图(╳)

4、在演示文稿中,可以插入图片,但无法对图片进行编辑。(╳)

5、编辑演示文稿时,移动和复制文本内容的方法和Word相同。(√)

6、插入剪贴画与插入文件图片的过程完全相同。(╳)

7、在PowerPoint文稿中可以绘制和编辑图形。(√)

8、选定需删除的幻灯片后,按一次Delete键即可删除。(√)

9、PowerPoint提供在演示文稿中加入伴音和影片功能。(√)

10、PowerPoint不能设置每一张幻灯片的播放显示时间。(╳)

11、PowerPoint不能对文字设置动画播放效果。(╳)

三、简述题:

1、什么是PowerPoint的普通视图?有哪些窗格?

显示当前的幻灯片,可对它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编辑。有三个窗格:大纲、幻灯片和备注。普通视图包含三种窗格:大纲窗格、幻灯片窗格和备注窗格。这些窗格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位置使用演示文稿的各种特征。拖动窗格边框可调整不同窗格的大小。

2、什么母版?母版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用于设置演示文稿的统一规格。可以使演示文稿中除了标题幻灯片之外的每一张幻灯片,具有统一的格式、项目符号、背景图形、共同标识等。3、什么是超级链接?设置方法有哪些?

指文件地址之间建立直通的连接关系。插入超级链接和使用动作按钮建立超级链接。

四、叙述题:

1、如果要在演示文稿的一个幻灯片上输入一段垂直文字,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把演示文稿打开,并使它处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输入文字的幻灯片;②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竖直“文本框”按钮;③鼠标变成“+”字状时,在幻灯片上需要放置文本的起始位置,按下鼠标左键;④在幻灯片上出现一个其中带有闪动的“Ⅰ”型光标的虚线框,从这里向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2、现需要在演示文稿的一张幻灯片中插入一个文件图片,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把演示文稿打开,并使它处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输入文件图片的幻灯片;②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命令项,打开下拉菜单,选择“来自文件”选项;③在打开的“插入图片”对话框中,在查找范围中找出文件图片所在文件夹,在文件列表中选择要插入的图片文件并单击它;④单击“插入”按钮。

3、现需要在演示文稿的一张幻灯片中插入一段CD音乐,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把演示文稿打开,并使它处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输入CD音乐的幻灯片;②单击“播入CD乐曲”命令选项,打开“影片和声音选项”对话框;③在播放CD选区内,选择开始和结束的磁道和时间;在播放选项区,选择“循环播放,直到停止”或“影片播放完返回开头”之一;④单击“确定”按钮,出现声音图标,单击该图标可播放声音。

4、现需要将演示文稿中的某个对象设置某种播放动画,请写出操作步骤。

①把演示文稿打开,并使它处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设置动画的对象的幻灯片,单击选中要预设动画的对象;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打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并单击“效果”选项卡;②在“动画和声音”选区内,选择某种动画形式;③单击“确定”按钮。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知识与运用

一、填空题:

1、如果网络是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计算机组成,称为局域网;如果网络是分布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的计算机组成,称为广域网。

2、覆盖全世界的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称为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 。

3、Internet 的接入方式有两种:专线接入方式和拨号入网接入方式。

4、电子邮件的英文简写E-MAIL。

5、Internet最基本的网络协议是TCP协议和IP协议。

6、Internet上的每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称为IP地址,它是一个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一般IP地址分成4段,每一段8位,每段之间用“.”分开。

7、可以用域名替代IP地址来识别Internet中联网的计算机。

8、连接在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的网络设备就是调制解调器。

9、 Wide Web的缩写,也称为万维网。

10、每一个使用电子邮件服务的用户必须先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11、每一个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为username@hostname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是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9-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全新理念,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刻思想内涵。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水准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很多,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水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

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库教(学)案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A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B . 1918—1942 C. 二战时期D.1945---1955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 C . 电化教育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A .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 网络技术应用C. 程序教学法D. 视听运动 4 .大约在何时我国已开始进行幻灯教学实验() A .19 世纪末 B . 1922 年 C .20 世纪20 年代 D .1936 年 5 .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 .戴尔 B .斯金纳C. 克劳德D .加涅 6 .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 7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 B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8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 .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相互影 C .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D .20 世纪70 年代,由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结合的教育技术的实践已广泛应用 9 .教育技术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 A .80 年 B .70 年 C .60 年 D .50 年

2017年教育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教育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教师是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教学因素的最终过滤者、决策者。(对) 2、信息技术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错) 3、新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错) 4、课外作业不是班级授课制的一部分。(错) 5、在ScienceWord中,当设置“追踪”动画图形后,图形在动画过程中,将留下轨迹痕迹。(对) 6、执教数学图形的名称、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教学内容,一般不需要运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错) 7、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周长》一课教学目标:能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出圆的周长,属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对) 8、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验证假设。(错) 9、教学前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是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学”的依据。(错) 10、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量表应针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特点(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来展开。(对) 11、建构主义理论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 12、定量评价则是对评价材料作“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对) 13、教师在利用PPT呈现教学信息时,切忌内容繁多,避免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发生。(对) 14、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探究教学模式首先要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对) 15、系统提供多种方式输入公式,其中:不用记忆、使用便捷的“快捷键”方式。(错) 16、数学教学在前端分析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重要。(对) 17、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关系”,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错) 18、数学课上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错) 19、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错) 20、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在一定条件是相互转化的,其中教学难点与知识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有关。(对) 21、语音教室也可以用来上数学课。(错) 22、在多媒体教师里上数学课,数学教师不需要板书(错) 23、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合作,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对)

福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 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__B______。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2. 意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奥苏贝尔 D. 乔姆斯基 3. 用录音机录制教材时,如果录音机上没有磁带选择开关,那么应使用___A_____录音。 A. 普通磁带 B. 钴带 C. 铬带 D. 金属带 4. 下列几种媒体中,___A_____是听觉媒体。 A. CD B. VCD C. LD D. DVD 5. 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___A_____。 A. 局域网 B. 都市网 C. 广域网 D. 因特网 6.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指( B ) A. 罗杰斯 B. 马斯洛 C. 布鲁纳

D. 乔姆斯基 7. ( B )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A. 教学设计 B. 教学策略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大纲 8.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 D )的主要观点。 A. 乔姆斯基 B. 戴尔 C. 斯金纳 D. 麦克卢汉 9. 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策略,老师不把教学内容___C_____告诉学生。 A. 全部 B. 间接 C. 直接 D. 逐步 10. 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 D )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A. 学生 B. 教师 C. 教材 D. 教学大纲 11. ( B )环节要作的工作就是:使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前的起点行为进行分析,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A. 分析教学大纲 B. 分析学生特征 C. 制订教学目标 D. 实施教学评价 12.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 ) A. 班杜拉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设计教材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学习资源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非语言符号 ___两大类。 4.___模象直观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精神心理条件____、__审美条件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教学理论 ___、___学习理论__及传播 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程序性 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光圈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50/8(或6.25)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磁头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

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演示型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电磁转换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编写教学程序(课件)___ 和___选择课件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磁迹跟踪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优化教学效果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教学系统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输入设备___和_输出设备____组成。 17.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行为主义联结学派____、__认知学派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8.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教学目标的平衡___。 二、判断题: 1.上每一课程时,应该把自己的所做的课件、教案、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所有文档、视频、音频等资料拷贝到计算机的E盘分区。(对)2.在上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将自己与该课程相关的软件装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 考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11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17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编码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20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见容。 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 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二.论述题 11.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突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 答: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以来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自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 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工友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 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教育技术?谈谈你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过程。 答: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20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本质 : 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1)一个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目的,而教是促进学的一种手段。 (2)两大研究对象: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是两个对象,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 (3)五个范畴: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个基本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 (4)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作为实践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教”;作为理论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我们的“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 有形技术(物化技术):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如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念等。 2. 结合自身体会,说明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积极影响:1.学生由被动型接受学习方式到主动参与。信息技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导,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交互性学习平台。它不仅能为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将学习材料转化为动、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出自主参与学习的情境。而且可以即时反馈与交流,便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自我调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参与,而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学习境,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需求,从而使学生真正发挥知的主体作用,自主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特性和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探究性和发现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网络世界是当今人们了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拥有海量信息和飞快的查阅速度,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有目的地进行收集、选择、组织、加工和处理,然后再根据需要加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的智能及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帮助他们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培养其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探究性、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3、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增大。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学校教育环境,能为学习者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人们在网上浏览信息,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社会地位、文化传统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查询到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可以跨时区、跨地区同有关专家、学者直接通讯,使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掌握或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为有效。 4、促进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所构建的信息互动平台上进行学习,必须有倾听,有交流,有协作,有分享,并积极、大胆地展示个人思想和学习成果。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践了社会技能,促进了社会化情感和意识的发育,有助于形

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一体化方案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学一体化方案 辅导教师:郑大庆 一、课程概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2009年秋季开课,定为两学期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现代教育思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起信息科学、计算机文化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

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 1.教学大纲的特点 中央电大下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电大办学的经验和实际出发,针对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采取的“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具有本专业本学科的许多鲜明特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本课程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教学,其重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具有理论性、简明性方法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把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方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开放试点”的学习方式,强调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辅助活动均应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中,明确提出对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等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对有关程序内容、操

现代教育技术习题参考答案09-10-2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 4.1946戴尔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这个理论为 视听教育提供了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5.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光学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 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放大倒立的幻灯片图像。 6.使用投影仪时,一般要使投影仪与银幕的距离在1.5m~2.5m范围内。若投影仪与银幕的 距离太远,则会造成投影的图像太暗淡。 7.下图是投影器的结构与光路图,请把带标号的部件的名称填上。放映镜头;调焦旋钮;螺 纹透镜;聚光镜;光源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像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调焦旋钮。 9.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阻抗匹配、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0.如果录像机与电视机是采用线路输出输入联接方式联接,则电视机需工作在.A V方式。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演示型和表演型等四种。 12.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13.学习评价的三种类型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4.教学设计是将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 15.学习结果可以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16.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该从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学习能力、测定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 四、部分章节简答题参考答案 题1.简述教育技术的定义 答: 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题2. 试比较分析光学投影器与视频展示仪的工作原理。 答:

《现代教育技术学》12春作业与答案

12春《教育技术学》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同时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 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 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 采用视听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满分:5 分 2. 静态视觉图像中,(B)结构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 A. 横线结构 B. 垂直结构 C. 斜线结构 D. 曲线结构 满分:5 分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D) A. 校园环境 B. 教室环境 C. 人际关系 D. 教师 满分:5 分 4. 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的和(B)的技术。 A. 精神形态 B. 智能形态 C. 神化形态 D. 物质形态 满分:5 分 5. 下列教学方法在实践的发展中与教育技术的形成无关的是(D) A. 视听教学的发展 B. 程序教学发展 C. 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D. 学科教学的发展 满分:5 分 6. 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D)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及时强化原则 D. 引起注意原则 满分:5 分 7. 下面哪项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D) A. 随机通达教学 B. 抛锚式教学 C. 支架式教学 D. 程序式教学 满分:5 分 8.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教学人员、(B)和技术人员三个部分。 A. 服务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执行人员 D. 监督人员 满分:5 分 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C) A. 合作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数字化学习 D. 自主学习 满分:5 分 10.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C)五个方面 A. 监督 B. 总结 C. 评价 D. 判断 满分:5 分 11. 支架式学习是指(B)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 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要

在未来的世纪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因此,20世纪后10年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不断开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行动纲领指出:到XX 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08.11.22 第二章 一、简答题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50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8个内部阶段。 P.53/54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长时记忆贮存、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S→R,而是S→AT→R。试述S→AT→R 的含义。 P.55 AT是主动同化刺激S于结构T的结果,A是大于1的系数,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T,才能成为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R。 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试述A→X→B的含义。P.55/56 5.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3个层面。 P.61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P.65 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P.65-67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7.试分析三种教学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P.71/7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难以全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搜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结构往往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经典现代教育技术学作业标准答案.doc

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中有80%以上都来自于_________。 A.听觉 B.视觉 C.触觉 D.嗅觉 答案:B 2.第2题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___________和桑代克。 A.加涅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冯特 答案:B 3.第3题 当人们从阳光下走进较暗的房屋,就会感到一片漆黑。稍待片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视觉才能逐渐恢复。人眼这种适应暗环境的功能称为____________。 A.暗适应 B.局部适应 C.本能适应 D.亮适应 答案:A 4.第4题 Cool Edit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处理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音频制作软件 D.视频制作软件 答案:C 5.第6题 Adobe Premiere属于什么软件? A.图像制作软件 B.动画制作软件 C.视频处理软件 D.音频处理软件 答案:C 6.第13题 我国开始幻灯教学实验的时间大致是: A.19世纪末

C.20世纪中 D.20世纪末 答案:B 7.第14题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C 8.第21题 声音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和存在的。这是一种机械波,具有纵波的波动特性,例如,反射、折射、绕射、干涉等。 A.震动 B.声波 C.粒子 D.能量 答案:B 9.第22题 教学目标分析的对象是?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教材 答案:B 10.第23题 以下哪种音频文件是不经过压缩而直接采样记录的数据? A.MP3 B.W A V C.MIDI D.WMA 答案:B 11.第9题 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常用_______________三种量来描述。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质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融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媒体,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它与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一面,但作为一门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意义出发,展开了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的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策略,为信息技术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借鉴,并在各类深度融合的方法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在引领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互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信息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复合交叉领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采用双重视角,就是要着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性双

向融合。融合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寻求连接点与共同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融合必须要实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系统性的改造与流程革新,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教育新形态,为师生的生活提供人本信息化空间。在该空间中,信息技术更多表现为文化性的存在和精神性的存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然后,再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1] 二、加强教学创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创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教学创新内容及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学手段创新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要求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可以建立学习平台,学习平台是实现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有支持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载体;是师生交流、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的平台,更是全校师生员工体验大学生活,共享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活幸福感的精神家园。[2]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汇总

1.第1 题 ________ 是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和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A. 集线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交换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2.第5 题 演示文稿在下列哪种视图状态下无法编辑 A. 大纲视图 B. 普通视图 C. 放映视图 D .默认视图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3.第12 题 基于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的中心是 _______ A. 教师 B. 学生 C. 内容 D. 资源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4.第13 题 ___________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 A. 色度 B. 亮度 C. 强度 D. 饱和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5.第14 题

19 世纪晚期,___________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 科出现,行为主义也随即出现,并主宰了心理学界长达50 年的时间。 A. 巴甫洛夫 B. 冯特 C. 加涅 D. 戴尔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6.第15 题 地图上用曲线条代表河流,短线条代表铁路,圆圈代表城市,细点代表沙漠等,这些都属于以下哪一种? A. 语言符号 B. 视觉符号 C. 直观符号 D .微观符号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7.第16 题教学目标分析的对象是? A. 教师 B. 学生 C. 内容 D. 教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2.0 8.第18 题 “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因此,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这是哪种学习理论的观点?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建构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