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毕业论文成绩评审表

专业汉语言文学

题目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考号010*********

姓名史皓然

办学单位文学院

指导老师

成绩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特征

内容摘要:纵观《水许传》,会发现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有极多相似

的地方,大致说来两人都是嫉恶如仇,天生一副热心肠的莽夫,两人均是地方小官小吏却被逼上梁上。两人上梁山之前的出身,社会地位,朋友圈子都不一样,但是两人却落得上梁山的相同命运。由此可见,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两人在内心深处着实有着相同的性格与处世方法。在梁山之中鲁智深和李逵两人均是勇猛大胆,万夫不当的代表人物。例如李逵劫法场救宋江与戴宗,鲁智深生擒夏侯成都彰显了两人的勇猛无畏。而在性格上两人也是有极多相似之处,如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嗜酒如命等等。可以说两不论在外形或者内心都有着极多相似之处,两人均是彪形大汉,李逵外号“黑旋风”可见其如钟馗般的凶神恶煞,而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可见其在纹身衬托下的更显得威猛。这些都表明了两人性格与外形甚至爱好的相似之处。然而相似的性格与为人却换来不一样的结局,两人的命运相似而结局不同着实让人疑惑却又着迷。

关键词:鲁智深;李逵;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脾气;爱好;处事方式;结局;命运

目录:

1、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4)

①鲁智深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4)

②李逵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4)

2、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相似之处 (5)

①两人的嗜好与脾气 (5)

②两人为人处事的方式 (6)

3、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不同之处 (6)

4、鲁智深与李逵的命运和结局 (6)

①两人相似的命运 (7)

②两人截然不同的结局 (7)

一、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一)鲁智深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小说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首次亮相,而第三回就出场也表示了鲁智深在小说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鲁智深俗名“鲁达”,出家后法号“智深”因全身纹有绣花图案,故得一绰号“花和尚”。鲁智深出家之前任经略府提辖,是一名地方官,他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性格火爆刚烈。

鲁智深有着一定的权力,控制着一定的兵甲,但是他却与普通的地方官不一样,他没有鱼肉百姓。他非常同情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负的金家父女,听到金家父女的哭诉后,鲁智深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其嫉恶如仇、火暴刚烈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倾听完金家父女的哭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彰显了他嫉恶如仇,同情弱小,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性格特征。

等到金家父女离开之后,鲁智深才来到镇关西的肉铺,他没有直接的动手,而是让郑屠切十斤精肉剁成臊子,又让郑屠切十斤肥肉剁成臊子,前后忙活了一个时辰,累得郑屠大汗淋漓。最后又让郑屠切十斤寸金软骨剁成臊子,这下终于惹火了郑屠,郑屠抄起尖刀向鲁智深捅去。鲁智深方才动手,最后三拳打死郑屠。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首先他用剁臊子的方法削弱了郑屠的体力,在打死郑屠之后,它明知郑屠已死却还叫骂:“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边骂边走,逃离出去。这里充分表明了鲁智深是“勇人”,“智人”,彰显了他武艺高强,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

鲁智深在出家后先有“倒拔垂柳”的惊人之举,后又“大闹野猪林”的狂放不羁,后来又成为二龙山的头领。投奔梁上之后,他位居十三,天孤星。立战功无数,勇猛无敌!最后与方腊一战中,在万松林活捉夏侯成,又与武松一起活捉了方腊,立下大功。彰显了鲁智深万夫不当,武艺高强的性格特征。

在梁山好汉功成名就,准备回京受封之时,鲁智深断然拒绝了与宋江回京封官,同样也拒绝了宋江让他在名山大庙中做主持的建议。他只想在六和寺这一小庙中出家安度余生。鲁智深这种不为功名利禄,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超脱心境。彰显了他超凡脱俗的性格特征。

(二)李逵的性格特征及所处社会背景

李逵同样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小说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首次出场。

李逵外号“黑旋风”,是戴宗手下一名小小的狱卒,虽只是一名狱卒,李逵却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感觉。就单看李逵的外表“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得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有这般活阎罗般的容貌谁还会认为他是普通的狱卒呢?

李逵原本只是戴宗手下一名小小的狱卒,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力,除了戴宗这个领导之外也没有什么朋友。李逵早就听说“及时雨”宋江的大名,宋江因人命官司被发配江州,李逵终于得以见到松江,期间宋江待李逵十分好,初次见面就给李逵银子,给李逵卖肉下酒,李逵十分感动,从此以后李逵一直伴宋江左右。

然而李逵是一个把忠义与孝道看得同等重要的人,李逵和宋江同上梁山后,

与众兄弟喝酒吃肉,共同杀敌,生死与共。他对宋江忠心耿耿,决不允许别人说宋江半点不是。李逵在梁山安家之后心中挂念老母亲,随向宋江请示回家接老母亲一同来梁山。得到松江允许后李逵只身下山去接老母亲,不想途中碰见冒充李逵名号来打家劫舍的“李鬼”,话不多说三拳两脚将假李逵制服,正当要结果其性命时却听见假李逵对其哭诉家中有老母,不得已才出来劫人钱财。李逵想到自己家中也有老母便放了假李逵一马,并给了他一些银子叫他回家孝敬母亲。

这点可以看出,嗜杀的李逵也有温情的一面,若按照李逵的脾气,遇见冒充自己名号打家劫舍的人肯定是杀之而后快。而李逵在听到李鬼家中有老母之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些银子,虽说假李逵的话骗到了李逵,却也表现出李逵单纯、孝道的性格特征。

之后李逵因饥饿到一户人家中讨食来吃,却不想这就是假李逵“李鬼”的家。李逵听到李鬼和他的老婆密谋来陷害自己时怒火中烧,将假李逵杀死并用假李逵的肉下饭来吃。从这可以看出李逵性格刚烈,嗜杀的性格。

李逵回到家中见到母亲因过于思念自己而哭瞎了双眼,不由得失声痛哭,埋怨自己让母亲受累。试想一个活阎罗般的彪形大汉痛哭流涕的样子,是何等悲壮。之后李逵去给母亲找水喝,老母却被老虎拖走吃掉,李逵悲痛难耐,一怒之下杀掉一窝四只老虎,将老母亲埋葬后大哭一场。武松勇猛也只能杀得一只老虎,而李逵一怒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可见李逵的气力和勇猛更在武松之上。

而最后宋江被赐死时,担心李逵会反朝廷坏他的忠义的声誉,而叫李逵与和他一同去死,李逵没有丝毫犹豫,与宋江一起饮毒酒而亡。这充分表明了李逵的愚忠与单纯的性格特征。

二、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相似之处

(一)两人的嗜好与脾气

鲁智深与李逵有着极为相似的脾气和爱好,先说一点“嗜酒如命”。纵观梁山好汉,几乎人人都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除了勇猛杀敌也就只有豪饮才能够衬托出英雄的气概。其中的鲁智深和李逵更是显得嗜酒如命了,鲁智深刚刚在五台山出家的时候,智真长老万般告诫不准饮酒吃肉。一两日便还忍得,可这时间一长了鲁智深便不行了,偷偷下山喝酒吃肉,不喝便罢,一喝喝得烂醉,不仅打毁山前凉亭,锤烂菩萨和山门,还硬逼僧众吃狗肉。这“花和尚”的个性确实也太狂放了,由此也看出鲁智深嗜酒如命的性格。

再说李逵,李逵同样是嗜酒如命的人,李逵每次下山办事宋江都是千叮咛万嘱咐不准吃酒,到头来李逵哪次不是喝得大醉?好几次就因喝醉了酒差点丢了性命,有一次就因喝醉酒被“病关索”杨雄抓住,要不是朱仝等人搭救可能早就丢了性命。而小说七十五回中,李逵面对来招安的钦差准备的御酒更是豪饮不已,不但偷喝完了御酒,更是借酒劲打翻钦差的船,撕了诏书。这里不难看出李逵嗜酒如命的个性。

除了爱喝酒这点之外,鲁智深和李逵两人也有着嫉恶如仇,火爆刚烈,粗犷豪爽的个性。先说鲁智深,鲁智深就是因为打抱不平而出家逃亡的。鲁智深非常同情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负的金家父女,为了替金家父女出头不想失手三拳打死了郑关西,从而落得出家逃难的下场,最后又被逼上二龙山当了山大王。就算犯法也要对人出手相助,可见其嫉恶如仇的个性。鲁智深因为在五台山喝酒闯祸,不得已到东京大相国寺去当和尚,受命在寺中看守菜园,收拾了几个泼皮无赖,

而后无却与几人成了朋友,可见其粗犷豪爽的个性。

而李逵也是嫉恶如仇,粗犷豪爽,但从李逵的外貌我们就能看出他的个性绝对是豪爽鲁莽,嫉恶如仇的。我们知道李逵除了宋江谁也不服,可是当他听说宋江抢占良家妇女的流言时,丝毫没有想为兄长遮羞的意思,反而是上山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要杀掉宋江。可见其性格着实火爆,单这点就使出李逵嫉恶如仇的个性跃然纸上。

(二)两人为人处事的方式

鲁智深和李逵在为人处事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鲁智深和李逵两人做事绝对是光明磊落,绝不干偷鸡摸狗的勾当。先说鲁智,深鲁智深原先是一个地方官,而且提辖在现在来说相当于一个县的警察局长的级别,误杀区区一个市井无赖,完全可以借助他的人脉,利用种种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躲过一劫,甚至保住职位。但是,鲁智深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逃亡和出家,最后还被逼上了梁山。可见,鲁智深的头脑中,丝毫没有当时政府官员中普遍存在的腐败念头。体现了鲁智深光明磊落,不屈服于权势的为人处事风格。

再说李逵,李逵因为错怪宋江强抢民女,一怒之下砍倒梁山“替天行道”的标语大旗,惹下大祸。李逵扬言要杀掉宋江,并要求宋江与人家当面对质,并提出要是李逵自己错了甘愿被杀头祭旗以正军法,最后李逵得知宋江是清白的之后,自己负荆请罪,甘愿被杀头。这也不难看出李逵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为人处事风格。

由此可见鲁智深和李逵做事绝对是直来直去,敢做敢为的,丝毫没有遮遮掩掩,弄虚作假的样子。

三、鲁智深与李逵性格的不同之处

说道鲁智深和李逵性格的不同之处,或许人们乍一想还真想不到他们哪有不同,但是通过仔细分析鲁智深和李逵两人在性格上还是有较为突出的不同之处。首先,两人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不同,鲁智深是因为失手打死镇关西,不得已出家当和尚,而后在二龙山当了头领落草为寇,随后和杨志、武松等人一同归顺梁山。李逵却是因为仰慕宋江英名,因宋江和戴宗要被杀头而劫法场,随后和宋江、戴宗一起上了梁山落草为寇。从这看来鲁智深落草为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躲避,而李逵落草的最初目的却是义气。

鲁智深和李逵在战场上绝对是有万夫不当的勇猛,两人都嗜杀,而这嗜杀中也有不同之处。鲁智深嗜杀是为了打仗,为了取得胜利而杀人,而李逵则是单纯的“爱杀人”。李逵劫法场救宋江的时候,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看客有什么罪呢?可见其杀人不是为了救人而杀人,是单纯的想杀人。

鲁智深较李逵而言要显得明理一些,李逵则显得有些愚笨和痴呆。同样是忠义的好汉,鲁智深面对众兄弟说的话,凡是对的都言听计从,而李逵却只听宋江一个人的,就算宋江的命令和做法是错的,李逵也要支持履行到底。

鲁智深对于很多事情能够看得开,宋江打败方腊之后,很多梁山好汉都得以加官进爵,而鲁智深却断然拒绝了与宋江回京封官和在名山大庙中做主持的建议。只在六和寺中度过余生。李逵就不一样了,面对宋江与他一同赴死的要求,李逵没有拒绝,反而接受,与宋江一起饮毒而亡。不难看出鲁智深和李逵性格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

四、鲁智深与李逵的命运和结局

(一)两人相似的命运

鲁智深和李逵的命运相似,首先两人落草之前都是地方小官,鲁智深是经略府提辖,李逵虽算不上官吏却也是管理牢房的狱卒。两人均是因杀人而不得己落草为寇,或因打抱不平失手打死镇关西,或因为救兄长劫法场而杀人,相同的,两人都是因杀人犯法而落草为寇,并不是被逼落草。两人都选择了相同的道路,最后都在水泊梁山,替天行道。

再者,两人在战场上都是勇猛无敌的大将,两人杀人无数,立战功无数,从没有要求报酬和地位,均是为了众兄弟,为了义气,为了水泊梁山。

(二)两人不同的结局

鲁智深和李逵最后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鲁智深的结局给人一种释然的感觉,而李逵的结局留给我们的却是惋惜和不解。

鲁智深在宋江打败方腊之后断然拒绝了与宋江回京封官,同样也拒绝了宋江让他在名山大庙中做主持的建议。他只想在六和寺这一小庙中出家安度余生。

最后鲁智深在六和寺中听得钱塘江潮信来到,心中想起智真长老给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得知圆寂便是和尚死去的意思后,叫人烧水沐浴,燃香坐禅,写下:“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而后顿悟坐化,修成正果。大学者李卓吾也对评鲁智深评价道:“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而李逵最后却是,当宋江饮下御赐毒酒,想到李逵将来肯定会为此造反,坏了自己的忠义之名,便骗李逵也喝了毒酒。李逵知道实情后垂泪道“罢了!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做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遂毒发身亡。后与宋江合葬于蓼儿洼,二人阴魂相聚。由此可见李逵的愚忠和单纯。

小说最后两人决然不同的结局,更是使两个鲜活的人物得到了升华。

纵观水浒全篇有许多人物都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鲁智深和李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两人相似却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使两个人物跃然于纸上,令读者更是叹服不已。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鲁智深和李逵两人性格特征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的粗略见解。

参考文献:1、胡适鲁迅解读《水浒传》辽海出版社

2、《水浒传资料汇编》马蹄疾辑录中华书局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十大人物形象 一、单纯的武松 很多人对武松的印象就是不近女色,仗义、好抱不平。为了这点,有些人甚至给武松编写野史,说武松练的是童子功,所以不能进女色。当初,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曾经拍了武松的肩膀一下,所以武松一生没有受过伤,只是单单丢掉了一只手臂。当然这些都是《水浒》迷们恶搞出来的,完全没有根据。至于,武松的爱打抱不平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因为,在书中武松并没有什么抱打不平的事迹。杀潘金莲是为自己的哥哥报仇,至于杀蒋门神,与其说是抱打不平,不如说是被人利用。武松杀潘金莲后,来到孟州服刑,受到施恩善待。施恩的老子正是当地掌权者,所以武松在孟州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施恩原先经营一家大型的夜总会“快活林”,生意非常好,可谓是日进斗金。后来被来头更大的蒋门神抢了去,施恩心有不甘,想要拉拢武松对付蒋门神。这是黑社会之间的黑吃黑,到底是谁控制快活林,本质上都没有区别的。在这里,武松就就犹如黑社会高级打手(看场子)。于是武松替施恩出头抢回了快活林。后来,蒋门神报复,设计陷害武松犯了官司。武松为出这口恶气,就杀了15个人。至此,武松除了落草外,再无别的路可走。武松是《水浒》众多好汉的一个代表,不近女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喜结交好汉。这些都是武松的特点,也就是“单纯”和“善良”。 武二爷没有心机,能交的朋友都交,能吃的酒席都吃,人家对他有一点好处,他就掏心掏肺,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所以武松被别人当作枪使是必然的,无路可走,上梁山也是必然的。怪只怪那个年代,不让单纯的人可以走单纯的路。 二、莽撞的李逵 说起李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鲁莽。李逵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会有鲁莽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鲁莽有些夸张,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李逵杀红了眼,“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样滥杀无辜,使得英雄这个词,在

李逵人物分析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二、忠诚背后的依恋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三、惹祸背后的成全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

关于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分析 初二18 蔡翼晨我读了《水浒传》之后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鲁智深,更有不同与其他英雄的看法。 纵观上下,鲁智深这个人物生性豪爽,行侠仗义,粗中有细,不愧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是个聪明的好汉,是个细心的粗人。 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从某种程度上说,鲁智深是水浒中最为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从义救金翠莲父女,到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再到大闹野猪林,为救史进而谋刺贪官贺太守不遂被捕,无一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鲁智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么不平事,他就会忍不住要插手,要痒手,要出手,若以一般人而言,金家父女的死活关他什么事;周通逼婚又没碍着他;瓦罐寺的和尚有没有吃的,受没受人欺负,都与他无关。林冲墙外一声赞叹,鲁智深一生引为知己,为救护他,一路送到沧州!如此义举,古今几人能有? 鲁智深是个聪明的好汉。鲁智深出于自身的正义感,看不过郑屠夫强骗金翠莲,决定惩治郑屠夫。而鲁智深在打死郑屠夫前,好好地戏弄了他一番:先是“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再是“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头,也要起切臊子”,又是“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终于,郑屠夫按奈不住怒火,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了下来,结果鲁智深“扑的只一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又只一拳,……”。 在三拳打死了郑屠夫后,心里慌,却稳住神,沉住气,口气轻松地说“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为自己找了一个开脱的理由。说完,就一道烟儿地走了。一出城门便溜之大吉了。 这件事情上反映出鲁达的性格,这事如果换上李逵,肯定不知道跑。换上武松,也要好汉做事好汉当,等着官府来拿。如果碰上杨志,也说不定拉上几个旁观者作证,到衙门里去说理:“大家可都看见了,是他先欺侮人的。你们各位到衙门里可得给我作个见证啊。”可是,鲁达不是李逵,不是武松,也不是杨志。

论《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79364962.html, 论《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 作者:包鹏敏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 摘要:《水浒传》这部有关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完美刻画了许多起义好汉的形象。李逵,就是《水浒传》中施耐庵笔下一位人物塑造十分鲜明的主要人物,他在梁山108位好汉中位列第22位。他的嗜血、忠义、良善这三个形象比较深入人心,堪为梁山第一真性情好汉。 关键词:水浒传;李逵;黑旋风 《水浒传》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朝政无道,官府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使如宋江等许多正义不堪压迫的人们被官府逼迫上梁山起义反抗,但最后以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使这场108位好汉的起义失败。《水浒传》通过描写各路好汉不同被逼迫上梁山的经历,体现他们的一个由个人醒悟到知道联合反抗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封建主义的弊端和“官逼民反”这一起义的社会因素及起义的历史内在失败原因,施耐庵站在被压迫者这一视角以手中的笔强烈的表达了对封建政府的不满和对好汉们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敢于革命这一正义行为的崇敬。 施耐庵在《水浒传》对人物刻画最鲜明的当属李逵这一位人物。《水浒传》120章回中,在第 38 回中李逵就首次亮相出场了,而且在之后的章回里面,几乎有一半多的章回都提到了他,这一角色不可谓不重。下面将对从李逵给大众印象最深的几点进行分析。 一、李逵的嗜血 李逵嗜血这一属性深入人心,以至于现代的一款手机游戏《全民水浒》对其的技能就叫嗜血斧。这个技能会对默认目标造成200%的伤害,但是技能发动时自己左右相邻的武将也受到攻击力20%的伤害。可见李逵这一好汉可真是嗜血,杀红眼时自己的周围的人不管是谁都不放过。对于李逵嗜血这一特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很多处的刻画,他虽然作战能力极强为梁山起义事业的杀开一条血路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作战方式十分残忍可怕,双板斧犹如嗜血一般,沾血便难收回,经常是杀红了眼不分青红皂白逢人就砍见人就杀,只道杀得痛快才好。对敌人是杀伤力重,但也在他乱砍中斧下平添了许多清白无辜人的亡魂。经常说兵器如人,李逵的性格也从他的武器上可以看出,他的武器笨重不灵活,李逵人也粗莽头脑简单。李逵经常对已经投降的人也不依不饶,就仿佛那笨重的斧头已经挥出,惯性让他停不下来一般。在江州营救宋江和戴宗二人后,他仿佛手中的斧头没喝饱血一般,逢人便砍,完全不顾大局。并在抓住告发人黄文炳后李逵更是将他惨无人道的杀死了。又比如在三打祝家庄时,他明明清楚地知道扈家庄已归顺了梁山,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将其一家尽数杀绝。李逵真的好似那嗜血兵器,出鞘厉害凶猛甚,但出鞘后却难回鞘,不管对方是谁必须要杀的痛快才行。李逵的描写其实就是最本质不受任何压抑的人性的刻画,与在那朝廷市井所存在的巧言令色的人面兽心之人形成了鲜

《水浒传》鲁智深形象分析

《水浒传》鲁智深研究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气概,他的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我行我素的性格,他的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他虽然粗鲁,但却粗中有细智慧,他虽杀人无数,但为人正直,他独特的性格和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作者对鲁智深性格特征的刻画,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错位描写,对比描写,衬托描写,以及对故事矛盾冲突的描绘等,独特的语言描写对鲁智深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天孤星鲁智深,原名鲁达,人称花和尚。《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位列十三,在梁山上为步军头领之首。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1(第四回P50)鲁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五回P62)在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途中,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与史进重逢火烧瓦罐寺杀死生铁佛。后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偶遇林冲,结为兄弟。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鲁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走上逃亡之路,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 后来宋江等接受招安,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第九十回P1090)临别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第九十回P1091) 宋江征方腊时,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荫子封妻,光宗耀祖,鲁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第一百十九回P1393)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鲁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第一百十九回P1393)宋江等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鲁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终于顿悟,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第一百十九回P1396) 鲁智深圆寂后,宋江又道几句法语: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根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第一百十九回P1396) 后来朝廷因其有擒获方腊大功,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第一百十九回P1402) 鲁智深的形象分析 行侠仗义,粗中有细,豪放不羁,重情重义等。金圣叹说:“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纪德君对鲁智深的评价是“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才大心细,雄猛沉稳;率性而行,粗豪不羁。”他把“禅仗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作为鲁智深一生的写照。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饱满而神采飞扬的古代侠义英雄人物形象,其中鲁智深是公认的最成功的一位。聂绀弩先生曾经认为,鲁智深的形象是“人性的极峰,也是对于人性的最高理想” 一.粗卤急躁蛮横无礼 鲁智深粗卤急躁,蛮横无礼的形象,不仅表现在他的行动上,也表现在其语言上。他和史进去喝酒,遇到史进以前的师父李忠,鲁智深便要拉着李忠一起去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鲁智深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第三回P37)然后却将看李忠卖膏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这里从语言和行为上都显出了他的卤莽性急的性格。强请别人喝酒,却不觉得自己蛮横无礼。又如“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鲁达道:‘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第三回P40)等也从行动上和语言上表现了他的急躁的性格。他时常骂人为“腌脏泼才”“直娘贼”“鸟人”“鸟

《水浒传》人物专题----鲁智深

《水浒传》人物专题----鲁智深天罡,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人物概况】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小种经略府提辖,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曾倒拔垂杨柳,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单打二龙山。一生锄强扶弱,善终坐化于大刹。加赠义烈照暨禅师。 【知识要点】 一、人名+排位+诨号 1、鲁达,又称鲁提辖,又称鲁智深 2、排位:13,天孤星 3、诨号:花和尚 (文史常识补充) 1、经略府 军事官员的住所。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是经略使或经略安抚使的简称。经略使是唐边州军事长官,贞观二年始于沿边重要地区设置,掌管地方军队。其后常以节度使兼任。宋初不常置。宋仁宗宝元年间,为防西夏骚扰,于沿边诸路置经略使,常兼安抚使,故亦称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大政。 2、小种经略相公 老种经略相公指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指种师中。这两人是北宋名将种世衡的孙子,都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也就是书中称的?经略相公?。宋朝时?相公?原本是对宰相的称呼,后来演化为民间对高阶文官的俗称,如?经略相公?、?枢密相公?。经略安抚使作为统管一路军政的最高长官,权力比知府、知州大得多。书中鲁智深打死了郑屠后,因为他是?经略相公?帐下的军官,地方官不敢擅自直接抓人,而是先去请示了?经略相公?,得到同意后才敢下文书捉人。 3、提辖 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宋常以知州、知府兼提辖兵甲,简称提辖,掌军旅训练教阅,督捕盗贼,镇压民众反抗。 除此之外,南宋时有?四提辖?的官制,四者分别掌管:榷货务都茶场(管理专卖)、杂买务杂卖场(管理官近宫府采买)、文思院(管制造宫近器物)、左藏库(储藏金银钱) 二、主要回目

李逵人物性格分析及主要事迹-10

李逵性情急躁、耿直、纯朴、莽撞、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李逵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自己有了好日子过,要把老娘接来,可惜的是老娘被老虎吃了,但是他还是把老虎给杀了。可惜因为行事卤莽、头脑简单、没有心计,最后被宋江毒死。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性。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

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1]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成功的。林冲由“忍”到反抗,最终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鲁智深豪爽仗义,但也粗中有细;宋江文武都不及卢俊义,相貌也不出众,却坐了梁山之主,因为他有权术,当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杀嫂和西门庆替兄报仇,但在恶人的陷害下,最终只有上梁山。 关键词:忍辱负重造反上山率直粗犷玩弄权术敢作敢为 一、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

李逵形象分析

简析《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及其悲剧性 初次与李逵相识,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十八回,他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牢子,但却拥有殊于一般人的外貌: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单此一点,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逵不像宋江,没有统领众将的气魄与智慧;不像燕青,生来就是一脸清秀聪慧;更不像林冲,骨子里便透着沉着稳重的气息。他鲁莽、不知礼数,但却仗义、粗豪爽直;他嗜酒成性、错杀无辜,但狂放不羁、敢作敢当…… 通读《水浒传》,李逵的形象总是在喜剧与悲剧之间游离,喜剧角色的他总是在情势危急中给人以放松,但这能说明他就是个喜剧人物吗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具有喜剧性格的悲剧人物而已,他的悲情性时时触动着我的同情神经。他虽憨厚耿直,对宋江这位哥哥忠心不二,但这其中透露出的却是他头脑简单、撒泼无礼、粗鲁蛮干的落后面,他对于宋江的忠只是一种愚忠,而恰巧就是他这些落后面与愚忠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死亡。所以,我们是不能单凭他时时给我们带来的笑料就断定他的喜剧性。 对于李逵的出生,我们只能从书里戴宗口中得知一些:戴宗身边的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据考证为今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百丈村)。本身是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做李铁牛。李逵家中有一老母,但眼睛却看不见,上面还

有一位长兄,唤作李达,但由于家徒四壁,为养家糊口,哥哥不得不“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也是由于生活所迫,李逵很早就出外闯荡,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当时生活的年代----北宋末年。这本是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而当政皇帝的昏庸无道与奸佞朝臣的贪污腐败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贫困,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千疮百孔、贪官污吏横行于光天化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也反映出李逵等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上之举的无奈与心酸。而与他人不同的是,李逵是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形象,即典型的农民阶级,而其他人大多是在社会上有一官半职的,比如林冲,他可是当时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而李逵却只是个“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无处安身,又由于“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所以“见今在此牢里勾当”的小牢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官。李逵所使用的兵器是两把板斧,这不禁让人想到以砍柴为生的樵夫,李逵打起仗来根本无章法可循,而且尽使蛮力,一斧便将人砍翻,如庄稼汉子打架,常常是打急眼了,就甩了衣服,赤膊上阵,而这恰能反映出他身上纯直的农民本性。 正如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李逵就符合了这一点,而作者又将李逵赋予了多重性的复杂的性格,这就使整个人物变得丰满生动,读来总觉人物跃然纸上,使人时而嬉笑时而怒骂。对于李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家中老母的孝心。初上梁山几日,李逵见宋江接其老父上山,晁盖又去探望其老母,不由心中酸楚,在梁山席散后“放声大哭起来”,宋江问起,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分析 我读了《水浒传》之后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鲁智深,更有不同与其他英雄的看法。纵观上下,鲁智深这个人物生性豪爽,行侠仗义,粗中有细,不愧是梁山好汉中的佼佼者。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是个聪明的好汉,是个细心的粗人。 鲁智深是个行侠仗义的英雄从某种程度上说,鲁智深是水浒中最为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从义救金翠莲父女(第三回),到大闹桃花村(第五回),火烧瓦罐寺(第六回),再到大闹野猪林(第八回),为救史进而谋刺贪官贺太守不遂被捕(第五十八回),无一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鲁智深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么不平事,他就会忍不住要插手,要痒手,要出手,若以一般人而言,金家父女的死活关他什么事;周通逼婚又没碍着他;瓦罐寺的和尚有没有吃的,受没受人欺负,都与他无关。林冲墙外一声赞叹,鲁智深一生引为知己,为救护他,一路送到沧州!如此义举,古今几人能有? 鲁智深是个聪明的好汉鲁智深出于自身的正义感,看不过郑屠夫强骗金翠莲,决定惩治郑屠夫。而鲁智深在打死郑屠夫前,好好地戏弄了他一番:先是“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再是“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头,也要起切臊子”,又是“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终于,郑屠夫按奈不住怒火,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跳了下来,结果鲁智深“扑的只一拳,……提起拳头来就

眼眶际眉梢只一拳,……又只一拳,……”。在三拳打死了郑屠夫后,心里慌,却稳住神,沉住气,口气轻松地说“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为自己找了一个开脱的理由。说完,就一道烟儿地走了。一出城门便溜之大吉了。这件事情上反映出鲁达的性格,这事如果换上李逵,肯定不知道跑。换上武松,也要好汉做事好汉当,等着官府来拿。如果碰上杨志,也说不定拉上几个旁观者作证,到衙门里去说理:“大家可都看见了,是他先欺侮人的。你们各位到衙门里可得给我作个见证啊。”可是,鲁达不是李逵,不是武松,也不是杨志。他先跑了再说。鲁达的聪明就可见一斑了。 鲁智深是个细心的粗人鲁智深尽管是个粗放的人,但他也是一个极其细致的人。他在救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第三回)鲁智深如此粗犷之人,在旅店门口无所事事地坐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这真是太难为他了,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鲁智深之所以能够耐心坐四个小时,完全是因为他内心的责任感,他一定要让金家父女安全离开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个是老头,一个是小脚女人,他们可没有“俺”的好脚力,所以一坐就是四个小时。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张罗。前面的急噪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于此更显示其急公好义

论元杂剧和《水浒传》中李逵性格差异及原因

李逵是我国人民比较喜欢的古典文艺人物形象。他从南宋的民间传说中一路走来,从元杂剧中寄托广大民众伸张正义的文化思想,扮演了一个嫉恶如仇、能“文”能“武”的让人称颂的绿林侠士,到《水浒传》中的憨勇率直,愚顽嗜杀惹人诟病草莽英雄。李逵形象从性格上经历了丰富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文体在塑造人物方面的需要,还可以看到不同时代背景作用下人们(包括作者)文化心态的嬗变历程。 李逵是元杂剧水浒戏与小说《水浒传》乃至今天的各类文艺载体都非常重视的一个人物。也是从南宋至今,在我国,乃至更大的地理范围一个人们耳熟能详,比较喜爱的古典文艺人物形象。在这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李逵的形象从性格上经历了丰富的变化。南宋已降,元之前的李逵缺少明确的文献记载,形象比较模糊,仅仅作为一个概念性的符号存见于极少数的历史文献中。元封建王朝为巩固其政权针对汉人施行的高压政策,催生了大量水浒戏诞生,代表正义的李逵的形象迅速丰满起来,一跃成为具有多重个性,粗雅合一富有正义和喜剧色彩的绿林侠士。又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演绎,终于在施耐庵的塑造下形成了我们今天在《水浒传》中看到的憨勇率直,愚顽嗜杀颇惹人诟病悲剧人物形象。 抛却历来争论不休,古典文艺人物道德价值观念方面的评判,我们不仅可以从“元杂剧”和《水浒传》这两种不同文体中看出李逵性格的明显变迁,而且可以得出代表人们文化心态的符号的文艺人物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背景演变而不断演变的。南宋时代的李逵是南宋时代的李逵;元杂剧的李逵是“元代的李逵”;而《水浒传》的的李逵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李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理,随着时代的变化李逵的形象还将变化。 一 在元代以前,记载李逵的相关文献微乎其微,就连比较著名的宋代笔记文献《大宋宣和遗事之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对李逵“黑旋风”的讲述也仅有“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寥寥数句而已。[1]因此,这一时期,李逵的形象还很苍白、模糊。剽悍蛮横,崇尚武力的蒙古族入侵中原建立了元封建帝国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种族岐视政策,汉人在饱受欺凌的状况下愈加怀念南宋传说中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水浒英雄。于是北宋宋江聚众梁山起义,反抗强权政治等故事传说便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成为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 元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使水浒人物李逵的形象迅速地丰满起来并渐趋定型。这一时期,由于多位剧作家创作了多种版本,李逵形象和性格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是作为一种喜剧人物形象出现的。及至《水浒传》的诞生,李逵的形象得到了定型,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李逵形象。从元杂剧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到《水浒传》中的典型化。李逵的形象变化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考量这一过程时可以发现:李逵作为人物形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由此可以说:元杂剧对《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成型功不可没。 从现存的元代水浒剧来看,关于李逵故事的剧目数量还是不少的。据统计,梁山好汉见之于元杂剧中者共有二十四人,除宋江在各剧中都有述及外,至于水浒剧中的主角,则以李逵为最多。其中有高文秀8种(《双献功》、《乔教学》、《斗鸡会》、《诗酒丽春园》、《大闹牡丹园》、《敷演刘耍和》、《穷风月》、《借尸还魂》),康进之2种(《李逵负荆》、《老收心》),杨显之《乔断案》,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红字李二《板沓儿黑旋风》,无名氏《喜赏黄花峪》,王德信《诗酒丽春园》,庾天锡《黑旋风诗酒丽春园》。再有明代李逵戏一种《黑旋风仗义疏财》。在这些流传至今的优秀剧作中,以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和李致远的《大妇小妻还牢末》成就最高。他们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水浒戏除了表现李逵的正义勇敢、急躁莽撞的个性特征外,还揉入了带有文人理想气质的自由浪漫精神,这一点颇与西方民间传说中的剑客“佐罗”相似。 通过粗略梳理这些关于李逵的元杂剧,我们可以看出带有戏谑态度和喜剧色彩的“疾恶如仇、能“文”能“武”是李逵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如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的成功之处就是传神的刻划了李逵“疾恶如仇”的人物形像。该剧对人物形像的刻划是通过戏剧冲

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指导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水浒传》作为小说的要点应该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对情节的熟悉以及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是重中之重!这节课在学生阅读原著后,对故事情节已经熟悉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水浒传》的情节分析人物的主要特点。 2.培养分析人物主要特点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1.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人物主要特点。 教学环节: 一、导入水浒:播放《好汉歌》视频,导入正课:如何分析人物性格。 二、分析梁山好汉的共性。 讨论得出: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三、通过相似人物的对比让学生了解掌握人物个性的方法——对比。 英雄们虽然有共性,但更有个性,特别是人生经历有相似之处的林冲和武松。我们现在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俩的异同。播放“血溅鸳鸯楼”和“大闹野猪林”视频片段,学生讨论分析。 1、示例:分析武松和林冲性格经历上的异同。 归纳方法一:概括出共性,对比见个性。(板书) 2、练习巩固:给文段,分析杨志和鲁达的异同。 四、如何较全面地分析水浒人物特点。 1.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鲁智深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勇而有谋,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2、结合情节,说说鲁智深是个怎样的人? 归纳方法二: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示意图见课件) 3.练习巩固: (1)出示练习:结合情节,分析你喜欢或熟悉的一个梁山好汉。并作如下格式要求: 我喜欢,他是一个,,的人。 在“”情节中,他;在中,他 (2)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你喜欢或熟悉的一个梁山好汉。 五、总结规律,再次重现二条归纳。

李逵人物形象特征浅析

李逵人物形象特征浅析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著,作家施耐庵、罗贯中进行了综合性的再创作后终于写成了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作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李逵是《水浒传》中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个性鲜明的形象。他朴诚、坦率、天真浪漫,但又有莽撞、粗鲁、残忍的一面。 关键词:《水浒传》反抗精神纯朴忠诚莽撞粗鲁孝与残忍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到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它恒久的生命力。《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于李逵的为人,没有不拍案叫绝,认为快人快语、快人快事的。他象一块纯正的璞玉,从没有虚伪雕饰,掩盖自己的真实。 一、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人物。贫苦农民的出身使他具有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农民的典型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坚强的斗争意志。在众多的英雄中,他上梁山是最痛快的一个。在梁山好汉打闹江洲、劫法场以后,宋江走投无路,提出要投梁山泊去。李逵马上跳起来说:?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以独特的方式和语言,表现了他坚决的革命精神。上山之后,他又提出反皇帝的斗争目标:?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第四十一回)在斗争过程中,他多次提出这一主张。晁盖牺牲后,大家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宋江推让,李逵说:?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个大宋皇帝却不好。?(第六十回)卢俊义上山后,宋江要让他做梁山泊主,两人推来推去,李逵大为不满,说:?我在江洲,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假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并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子,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 宋江自上梁山后就加快了发展梁山事业的步伐,看似他非常爱梁山,但他那一心想招安的念头却告诉我们他并不爱梁山而只是把梁山作为自己飞黄腾达的跳板。而李逵则虽有时说出散伙的话来,然而正是因为他爱梁山事业,一心想着维持梁山事业的发展而说出的。在大聚义后,宋江在菊花会上做了一首《满江红》,提出希望朝廷早日招安,受到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反对,李逵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他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飞起一脚,把桌子也踢得粉碎。(第七十一回)后来宋江、柴进等人混到东京,想通过京师名妓李师师在皇帝面前打通招安的关节,让戴宗和李逵看门,李逵见宋江、柴进二人在里面跟李师师一起喝酒,不禁怒从心头起,便打了陪皇帝的杨太尉,一把火烧了李师师的家,大闹了东京。(第七十二回)第一次陈宗善到梁山泊招安时,李逵?扯诏谤徽宗?,不仅将诏

鲁智深 人物分析

鲁智深人物分析 本来就对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士没多少好感,动辄刀枪相见拳脚相交,理解不了他们的世界,所以尚在幼时读过一次精装版的《水浒传》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以至于对里面的人物也印象模糊。但是,却记住了鲁智深,他也算是江湖侠客的一个典型了吧。 “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这是大多世人对他的评价,诚然,他的身上同时揉合了北方大汉的粗犷不羁与仗义热情,天生的疾恶如仇,任侠尚义,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除强扶弱,并不像宋江等人是为了要提高自己在江湖中的声望,带有某种刻意的追求。他做事,完全是出于自发的本性,完全没有其他刻意的用心。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中,鲁智深在潘家酒楼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控诉之后,说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这样一番话已经把鲁智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个粗狂豪爽而又仗义执言的大汉呼之欲出,“呸”“腌泼才”等口语化的骂人话语也正好衬托出他的率性而为。而后,在他掏出银子救助金家父女,并且向史进、李忠也借钱的时候,看李忠不爽快的摸出了二两,鲁智深嫌少,没有要,而只是给了自己和柴进一起凑的十五两给金家父女,这一细节也表现出他的坦率随性。 另一方面,他的粗神经之中也有精细之处。“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这一描写充分表明他的粗中有细,为了防止店小二的追赶金家父女,居然可以耐着性子拿条板凳在店门口坐上两个时辰。粗中有细这一特点从他暗中保护林冲到野猪林也可略窥一二。救林冲的时候,见到有人找董超薛霸就开始留心有无异常,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以后,索性一直护送到沧州,深恐途中有变。估计不会再出什么事了,才分手,临分别时,还一禅杖把松树打折,不忘了向董超薛霸两人炫耀一下武力,免他们又生歹心。鲁智深在这里可谓用心良苦了,只有震慑一下董超薛霸,才能放心离去。 他做事大胆果敢,有时候,也确实令人敬佩。就在,他见林冲娘子被高衙内调戏,便欲好好教训高衙内一顿,被林冲制止,他仍愤声说道“怕他鸟甚,莫说是这鸟厮,就是他老子高俅,惹恼了洒家,照样打他娘个七晕八素”。如此不畏强权,敢作敢为,确实也是大快人心的。 他跟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身上的率真随性,闪耀着的是至真至善的光芒,大概也因为看到了这种品质,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时,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总体说来,他也是一个时代侠士的缩影,敢爱敢恨,敢作敢为。

论文——水浒传简介及李逵个性分析

《水浒传》简介及李逵人物分析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候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连缀起来,和大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人物众多,头绪繁杂,意蕴丰富,同时又有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全书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一、时间上的前后对比。《水浒传》共120回,按时间划分明显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第一回到第七十一回事前一部分,写各种类型的人物,通过不同的渠道,以多种方式进入起义队伍;起义队伍由小到大、有分散到集中,最后汇集在梁山泊,树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从第七十二回到一百二十回是后一部分,写梁山英雄先是击败军官围剿,后来接受朝廷招安,奉命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最后遭受奸臣迫害,或死或隐,风流云散。二、梁山英雄加入起义队伍过程中的殊途同归。梁山108位好汉都是被迫走上起义道路的,他们受到两方面的逼迫;其一是由于不堪忍受恶势力压迫而奋起反抗;其二是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上好汉的队伍。《水浒传》作者通过叙述、描写众多人物在加入起义过程中的殊途同归,展示了不同类型人物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后来梁山好汉在招安

问题上出现分歧埋下伏笔。三、水浒英雄价值观的忠义交织。水浒英雄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他们之所以能在梁山聚集,结拜兄弟,一方面是为环境所迫同时也在于他们重义气,是靠义气把大家连结在一起。晁盖任梁山首领时,议事场所称为聚义厅,而后,宋江又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充分体现了水浒英雄的忠义思想。 四、英雄悲剧和国家悲剧的两线并存。梁山好汉的毁灭是一场英雄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英雄悲剧、国家悲剧二者交织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国家悲剧导致英雄悲剧的产生英雄悲剧的出现又加重了国家的悲剧。五、现实性和虚幻性的二元互补。《水浒传》是一部现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许多人物和事件乃至细节描写都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找到原型和依据。《水浒传》又明显带有虚妄的成分,如在两军交战过程中借助巫术魔法,是现实的斗争采用了虚妄的形式加以展现的。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长篇小说名著之一后来的许多艺术样式都取材于水浒故事,明清传奇、绘画、雕塑中都可以见到梁山好汉的形象。在一百零八位梁山梁山英雄中,李逵以其鲜明的个人形象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 首先,李逵疏财仗义。宋江被誉为“及时雨”,以仗义疏财,好善乐施扬名江湖,李逵也有这方面的个性。在《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中,李逵在去沂水县接老母的途中,碰到假李逵——李鬼,李鬼冒充李逵抢夺别人行李包裹,败坏李逵名目,李逵正要用板斧教训他,却因李鬼求情:“家中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无

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李逵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 xx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李逵形象形成的时代及生活环境 (3) 第一节李逵所处的时代环境 (3) 一、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3) 二、官员的贪赃枉法 (3) 第二节李逵的生活背景 (4) 一、李逵的家庭环境 (4) 二、家庭环境对李逵的影响 (5) 第二章李逵的双重形象 (6) 第一节李逵的积极形象 (6) 一、勇猛憨直的英雄好汉 (6) 二、李逵的忠孝品质 (7) 三、鲁莽中的纯真和诙谐 (8) 四、对封建社会的反叛性 (9) 第二节李逵的消极形象 (10) 一、野蛮残忍的嗜血性 (10) 二、对女性的极端偏见 (11) 三、头脑简单无知 (12) 第三章总结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摘要 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人们对英雄好汉李逵的形象便有了诸多评价,其中以李逵忠义、勇猛、纯真为核心的评价占多数,同时还有对李逵形象中嗜杀成性、鲁莽、头脑简单的评价。那么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是忠义勇猛的好汉还是嗜杀成性的莽汉呢?本文就围绕李逵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来分析李逵复杂的形象,对李逵的积极形象和消极形象进行比较综合的深化分析。通过对李逵勇猛憨直,忠义两全的优秀品质和残忍,愚昧无知的恶性品质的全面分析,让我们对李逵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水浒传》;李逵;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积极形象;消极形象 ABSTRACT From the “The Water Margin” since the advent of heroes , people the image of Li Kui has many evaluation . the evaluation to Li Kui loyalty brave, pure as the core of the majority , also to simple killer , reckless ,Li Kui in mind effect evaluation, Li Kui then in the end is what kind of image is a brave hero ,loyalty or bloodthirsty men? This article on Li Kui the life background , living environment to analyze the Li Kui complex image , a positive image of Li Kui and the negative image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Li Kui intrepid unswerving, loyalty and satisfactory to good quality and cruel, and ignorance of the malignant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let us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Li Kui. Key words: “The Eater Margin ” ; Li Kui ; background of times ; environment ; positive image ; negative im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