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参考答案】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参考答案】

(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3.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5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

智力活动的具体内容必然是一定的知识。

其次,发展智力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学习知识是一种能动的认知过程,不能消极被动地强迫接受,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并不等于智力,必须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6.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学校教学工作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一,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钻研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又称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又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主

8.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基础性是教材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6)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参考答案】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概念等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2)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上述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10.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华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门学科里。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1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参考答案】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12.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科书)

(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1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4.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参考答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4)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15.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的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种锻炼,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严格遵守。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想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提升。

(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持实践锻炼,做到持之以恒。

16.简述xx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xx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以下几点。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7.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18.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福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在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教学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3)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19.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参考答案】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4)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

【参考答案】

压力产生的来源即压力源,是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心理学家在研究中通过分析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提出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2)心理性压力源,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

(3)社会性压力源,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

21.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

教师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重视学生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22.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

(4)识记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23.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参考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主要有三个观点。

第一,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一评估一情绪。如人们在森林里碰到狼会感到恐怖,但看到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狼并不会感到恐怖。恐怖的产生取决于人们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人们通过评估来确定刺激对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第二,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组织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产生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第三,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经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大脑皮层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2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阶段性与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5.简述增进xx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参考答案】

(1)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三是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尊重与接纳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不是对学生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26.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大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7.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参考答案】

有效地组织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28.简述人格的特征。

【参考答案】

(1)独特性。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与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29.简述品德的结构。【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1)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

(3)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

30.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参考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合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精选】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简答题汇总

【精选】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1.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情绪积极稳定。 (3)人格结构完整。 (4)人际关系协调。 (5)性别角色分化。 (6)社会适应良好。 记忆口诀:(我能适应性别不同的两个情人) 2.请简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多动综合症 (二)厌学症 (三)强迫行为 (四)焦虑症 (五)抑郁症 (六)恐惧症 (七)网络成瘾 3.请简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抑郁症 (二)恐怖症 (三)焦虑症 (四)强迫症 (五)网络成瘾 4.请简述多动症的治疗措施 (1)最重要的还是在医师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2)要充分理解好动是儿童的共性,对待他们不必过分严厉,只要将其活动控制在不过分的范围内即可,可用行为疗法减轻多动行为的发生频率,如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等; (3)帮助父母改变养育方式,通过定期咨询,重点向父母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正确的教养方法和具体的养育措施; (4)可采用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记忆口诀:(父母指导多动的儿童使用药物的行为) 5.请简述强迫行为的治疗措施 (1)可采用药物治疗; (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 (3)建立支持性环境; (4)森田疗法:此方法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治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治疗措施记忆口诀:(森田支持用药物恢复强迫症的行为) 6.请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辨析)。心理辅导的对象以正常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7.请简述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改变学生行为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第一章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 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题62个+记忆口诀。自己整理

小学科目二简答题 1.近代教育的变化(公立十一)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教育的世俗化 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20世纪后教育特征(全民多现身)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民主化 ③教育的多元化 ④教育的全民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 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 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内人解手龟速)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领受的)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7.人口对教育作用 ①人口数量与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③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 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8.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向鸡评选) ①导向功能 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 ④评价功能 11.社会本位论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口诀记忆

简答口诀记忆 1.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记忆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政治功能:(记忆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记忆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体现的。具体来说,对待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要热爱学生;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心理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5.《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中师德为先、能力为重? (1)师德为先:(记忆口诀:两爱两人)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能力为重:(记忆口诀:学习理论、研究学生、实践反思)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口诀:墓里多组戏精)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起来也更容易。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3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键期(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2)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doc

(4) 刻板 性 (5) 象征 性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1 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 %1 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2)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 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 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1 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二、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 阶级性 (2) 道统性 (3) 专制性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教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四、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五、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于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七、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1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八、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九、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1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1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考点(必背) 考点1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 4.差异性 考点2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1)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 2. 从具体到抽象。 3. 从被动到主动。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 从零乱到成体系,对事物的态度由不稳定到稳定。 考点3 认知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适应,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 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考点4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所涉及的前三个阶段: 1.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零~~一岁或一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一或一岁半~~三或四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三四岁~~五六岁) 考点5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生理成熟: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 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6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教师XX考试简答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古代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促进文化延生和发展的功能3、调节人与自然的关心4、促进经济的发展功能5、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的发展状况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学制的特点1、民族、男女平等2、面向农工3、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4、重视职工干部的再教育5、方针、任务的统一性 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性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2、改革课程单一化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3、改革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评价 行动性研究的特点1、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2、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做学者型和科研型教师3、强调教师月专家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研究4、采取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5、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6、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模块二、学生指导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 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020年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背会这些常考简答题!教资笔试一次上岸!

【教师资格证】背会这些常考简答题!教资笔试一次上岸! 提起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备考的同学们都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简不管考哪个学段都有简答题,而简答题大部分知识是属于死记硬背型,所以真的很难。今天小编给大家汇总了常考简答题,快快来备考吧! 1.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 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 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 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 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下面是搜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攻略,欢迎阅读。 在教师资格证备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记和背诵大量的内容。而如何记忆浩如烟海的材料,是他们较为关心与颇感困惑的一大问题。复习备考时,有的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法,给他学习材料,他就把内容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即使能帮助学生勉强把内容背下来,但记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持久度较低,还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考教师资格证的人而言,可谓得不偿失。还有些学生,他们喜欢把书读“厚”、却不会读“薄”。这一类同学,他们拿到一本书就立马认真地去研读,把每一个不甚理解的地方甚至是把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弄得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知识拓展得很远很深,视野开阔,思维也很发散。当然,这种认真程度和探索精神是值得大家表扬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而言,这种仅拓展知识和发散思维的也不是十分有利于他们备考,反而会使他们很累。因为学生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课内或课外、重要或不重要的知识,却没有对之进行、压缩和分清主次,这样等到考试时,他们就很难在知识的沙漠里快速地寻找出他急需的那一滴水或那一片绿叶。

这里给学生介绍的第一种记忆方法就是情境联想法。所谓情境联想法,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头脑里联想一个与之契合或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以此情境为线索来记忆学习材料。这种记忆方法尤其适用于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里的知识点的理解与背诵。 譬如,教师资格证考试会考这样的简答题——“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问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本书经常会考察×××的基本特征,而同学们在背这些基本特征时记着记着就容易混淆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可以采用情境联想法来记忆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比如说,班集体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上中小学时班级之间组织篮球赛的情境:要与隔壁班进行篮球比赛了,作为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明确自己奋斗的目标就是要赢得比赛,这就是班集体的首要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其次,要组织同学参与,排兵布阵,选拔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即要有第二个特征——健全的组织结构;再次,无论是自己班内打篮球,还是两个班比赛,都会有一些比赛规则,这就是班集体的第三个特征——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最后,通过这场篮球赛,同学们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理,因而更加团结,形成一种团结、平等、相互包容的氛围,即班集体的最后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