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古代玉器复习资料

(完整版)

一、填空:

1、玉器研究内容:名称、时代、形制、纹饰、制作工艺、功能、文化史中的意义。

2、史前考古断代理论及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其他科技手段、考古分期。

3、无纪念文字断代:字体、字形、音韵、词汇、地名、官名。

4、东北玉器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老哈河流域

5、兴隆洼文化遗址主要有:查海、白音长汗、盆瓦窑

6、东北地区文化序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源头。

7、马家浜文化遗址:马家浜遗址、吴家浜遗址、罗家角遗址

8、环太湖地区玉器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9、齐家文化玉器遗址:武威皇娘娘台、青海喇家遗址、天水师赵村

10、玉器自然呈色可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

11、新石器时代主要玉器文化分布:西辽河流域、太湖地区

12、二里头文化玉器种类:生产工具、礼仪器、装饰品、日用器

13、商代三大制玉中心:河南二里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

14、商代后期玉器兽面纹:牛面纹、虎面纹、饕餮纹

15、西周玉器分早晚两期,分界线在穆王时期。

16、西周丧葬玉:琀玉、握玉、玉瞑目

17、春秋时期玉器的主要纹饰是:虺纹、卷云纹、勾连云纹

18、汉代出土玉器的主要遗址:河北满城1号墓、涟水三里墩、苏州狮子山

19、汉代玉器根据器型和用途可分为:

⑴礼仪用玉;⑵装饰品(随身装饰物;实用品);⑶浮雕与圆雕的美术品;⑷葬玉(玉琀、玉握、玉塞、玉衣)。

20、五种砣具及用法: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

21、制玉工具:砣机、砣具、解玉砂

22、清光绪时李澄渊作《玉作图》将古玉制作分十一道工序:以石攻玉;开玉;扎碢;冲碢;磨碢;搯膛;上花;打钻;镂空;打眼;清底上光。

23、《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24、《尔雅·释器》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25、玉德:

①《说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锐廉而枝,洁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

②《荀子》“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

③《管子》“九德”:仁、知、义、行、勇、精、辞、洁、容。

④《礼记》“十德”:仁、知、义、礼、信、忠、乐、天、地、德。

二、列举:

1、列举玉器研究的相关书目:

⑴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荆城出版社,2002年。

⑵张明华:《古代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⑶杨建芳:《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上、下册),台北:众志美术出版社,2001年。

⑷邓聪主编:《东亚玉器》(上、中、下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

⑸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5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⑹赵朝洪主编:《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⑺林巳奈夫著:《中国古玉の研究》,日本:姬川弘文馆出版,1991年。

⑻杨晶:《中国史前玉器的考古学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列举辨玉的标准:

⑴自然属性。《周礼》郑注曰:“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

⑵玉的特征。物理特征,包括颜色、透明度、光泽和亮度、硬度、解理和裂纹、杂质和包

裹体等。

①颜色。玉石的颜色标准是色正、色纯、色浓。

②透明度。玉石的透明度是指玉石透过光线的强弱表现。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③光泽和亮度。光泽是玉石经抛光后的表层对光的反射所形成的。

④硬度。硬度是指用外力进行分割时的难易程度。玉石硬度的检测通常有三种方法:刻划、压入、研磨。

⑤解理与裂纹。解理是矿石晶体的一种属性,其表现为纹理容易沿着某个平面裂开,这个易于裂开的面就是解理面。

⑥杂质和包裹体。即不同其本身成分的异源物质。

3、列举历史时期纪年材料:

1)墓葬中出土有纪年的材料:买地券、墓志、墓碑、墓砖、画像砖等;

2)钱币:不同时期钱币的铸造与发行、金属性的反复使用;

3)碑刻题记;

4)印章;

5)纹饰和坐标器物(铜镜、钱币、印章、瓦当等)。

4、列举玉的主要产地:和田玉(新疆和田);独山玉(河南南阳);岫岩玉(辽宁岫岩县、酒泉玉);蓝田玉(陕西蓝田县);绿松石(湖北襄樊、十堰);孔雀石(湖北、云南、西藏和广东);青金石(未发现矿床);玛瑙(黑龙江、河南、湖北等)。

5、列举玉器研究的相关学者及其著作和贡献:

⑴郭宝钧(1893~1971),河南省南阳市人,考古学家。多次参加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新中国成立后,为首届中国史学会理事。在《古玉新诠》一书中,他完全摒弃传统的考释方法,主张通过考古出土物来诠释古玉,从而打破了文献出发的信古观念,开创了玉器研究的新方法。其著作《古玉新诠》堪称是中国学者运用考古学方法研究中国古玉的开山之作。

⑵夏鼐(1910.2.7—1985.6.19)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

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与用途》和《汉代的玉器》文章中提出,玉器的研究应从考古学的角度,以发掘品为基础,然后再去结合文献和参考传世品,反对以不可靠的文献资料或博物馆藏藏品出发点的旧方法。

⑶杨建芳:著有:《西安半坡》(合著)、《安阳殷墟》、《中国古玉书目》、《中国出土古玉》(上)、《玉器之美》、《中国古玉研究论文集》、《长江流域玉文化研究》等书,1987年通过《大溪文化玉器渊源探索》,首次通过玉器论及考古学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问题。

⑷古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目前就职于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玉器的研究、调查、教学、出版、鉴定和展览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2006年)、《古玉之美》(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美国博物馆藏中国早期玉器》(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⑸邓聪近十余年在港澳和越南地区主持发掘玉石器作坊,并积极尝试用研究旧石器的方法来考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技术。为了复原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反复的亲手实验和观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次确认了中国以至东亚最早的砂绳切割玉器技术,破解了“琢玉”一词的千古之谜,同时还从玉器上遗留的制作痕迹来认识史前玉器的线切割、片切割、琢制、钻孔等工艺技术。著有《东亚玉器》(上、中、下册)等书。

三、名词解释

1、玉的定义:

玉是远古人们在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杨伯达)广义的是指可作工艺美术品的珍贵石料,即美石,包括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蓝田玉、汉白玉、玉髓、玛瑙、水晶、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等。狭义的说法来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矿物学家穆德尔的观点:“软玉”和“硬玉”,即翡翠。

2、玉器的定义:

玉器是以玉(石)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所雕琢成的器物。玉材、造型、纹饰及其工艺方法是构成玉器的主要因素。(尤仁德)

3、软玉与硬玉:

软玉是指闪石类中某些(如透闪石、阳起石等系列矿物)具有宝石价值的硅酸盐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只有在钙质角闪石类中具备交织纤维显微结构的透闪石、阳起石,才能称得上玉,又被叫做软玉。狭义的软玉只指新疆出产的和田玉;广义的软玉包括传统玉石,如岫玉、独山玉、蓝田玉、玛瑙、水晶、玉髓、绿松石、青金石、琥珀、珊瑚等。

硬玉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辉石也属于硅酸盐,其中有一种碱性单斜辉石类,才能称作玉,又被叫做硬玉。

4、玉钺及钺形器:

斧形器物,玉钺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形态最完整的

当数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钺。商周时期,玉钺仍然沿用,战国以后玉钺不再使用。玉戚,长方形或方形的片状玉器,两边有齿形装饰,盛行商周时期。

5、梳背饰:

又称作冠状饰,依照顶部形状可分为凸形和凹形。凹形梳背饰出土数量多,凸形梳背饰出土数量少。凹形梳背饰上端中部内凹,形状不一,有的为弧形、“宝盖头”形、有的近台阶形。凸形梳背饰上端中部凸起,凸起形状也不一样。

6、玉衣: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它的前身是东周时期的“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玉衣出现于文景时期,而从汉武帝时开始盛行,东汉末年废止不用。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穿于死者身外的葬服。玉衣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按部分可分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子六部分。各部分由数千片小玉片相互穿联而成。根据编缀线缕质地的不同,可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等。古代上层贵族按照各自地位的不同,分别享用不同的玉衣。玉衣的雏形是西周的玉瞑目。玉衣敛尸习俗,延续到东汉末年。

7、玉衣制度:

两汉时期皇帝至贵族大臣行玉衣敛葬制度。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等使用银屡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这些已在考古材料得到证实。玉衣的使用一般是刘姓诸侯王或列侯等皇族专用,而异姓的贵族只能特赐才能使用。

8、玉璧

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由研磨谷物的石环状石器演变形成。璧的形状为圆形扁平体,中部有孔。璧作为礼器有三种象征含义:一是天帝;二是君主和王权;三是吉兆和吉祥。璧按类型划分,可分拱璧、系璧两类;拱璧为持握、供奉的礼器,包括大璧、谷璧、蒲璧。系璧,形制较小,用作佩饰,系于腰部。

9、玉玦:

玉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玦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今日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玦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10、玉具剑:

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的玉饰,称之为玉剑饰。饰玉的剑称作玉具剑。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4个玉饰物组成,它们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玉具剑的起源可追溯到西周虢国墓地出土的玉柄铁剑。春秋晚期墓葬中陆续有单一剑饰器的出土。

11、玉圭:

玉圭是一种上端尖锐或平整,下端平直的长方形片状玉器。上端尖锐部分呈三角形的叫“尖首圭”;上端呈平直状的叫“平首圭”。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斧、石铲和石戈,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汉代以后,道

教中便有玉圭作为法物,制造出有道教意义的图纹的玉圭。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

12、大斜刀:

西周线纹制作采用细砣和斜砣雕饰纹饰,斜砣雕琢的线纹为内深外浅的斜坡面。俗称“大斜刀”。

13、买地券:

买地券亦称“地券”、“地莂(bie)”。这是一种专门的明器。它是以地契的形式在墓中出现,由实际的买地契约演变而来。这是当时盛行的土地所有权概念在丧葬习俗中的反映,也是一种迷信的观念。记实的。较早,记叙墓主的死亡日期、买地的程序等等;不记实的。即虚构的。

四、简答:

1、玉器与石器在制作工艺方面的区别:

⑴《礼记·学记》:“玉不磨不成器”,这也是玉器区别于石器之关键所在。因为玉器的硬度要高于一般的石头,对玉的加工需要采用以沙为介质的摩擦。

⑵磨制石器中,主要是对石器刃部的磨光技术,而玉器则不然,不仅要器表磨光,在开料与成坯时候采用间接的磨光技术。磨制工艺增加了玉器的可塑性,使它可以琢磨处更多的艺术造型。玉器的加工过程,尽管没有改变材料的质态,但玉器的选矿、开料、加工、特别是那些繁密的、规范化的复杂工序,这个工序需要长期实验和意识的积累。

2、玉器分类:

(1)有的根据玉器的用途分为“祭器”和“瑞器”。

(2)有的分为礼仪玉器、随葬玉器、装饰玉器。

(3)还有把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分为礼器、依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以及杂器等六类。

(4)郭宝钧将浚县新村卫国西周墓中出土42件玉器分为圆曲、象声、直方三系,再在此基础上,按照器物直观外形,有人进一步将玉器分为直方系(斧、锛)、圆曲系(壁、环、瑗、玦、璜),方圆合体系(琮),以及肖生系(人物、禽兽及神瑞性人、禽兽)等四大类。

(5)另外也有从玉器形制、功能分析,将新石器时代玉器分为勾龙、龙首玦为特征的北方系玉器,以琮、璧、冠、佩为代表的南方玉器,以斧、锛等工具为主要形式的中部系统等三大体系。

(6)还有将商周玉器根据造型分类,分为圆弧、仿武器、工具、日常生活用具、动物、人物、管珠串饰等。

(7)尤仁德将汉代玉器分为生产工具、装饰品、礼仪器、日用器、观赏陈设。(8)按照古代玉器的用途大致分为三大类:即礼仪类、丧葬类和装饰类。

①礼仪类玉礼器是古代先民在祭祀、朝享、社交、军旅等重要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玉器,简称“礼器”、“礼玉”。这类玉器主要指璧、琮、圭、璋、璜、琥。

②葬玉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

中的玉器。(夏鼐)从西周开始,就出现了丧葬用玉,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

③常见的装饰玉器有佩饰玉、陈设玉器和日用玉器三类。

3、玉器定名主要方法:

从考古学材料出发,注重而不拘泥与文献的注疏,运用出土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以出土文字与实物相互印证的方法。

目前关于玉器定名,学术界采用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⑴一种是文献中有记载的,通常沿用文献中记载的玉器名称。如壁、环、玦、琮、钺等。

⑵另一种是文献中无记载的,往往根据玉器自身的特征命名,如冠状饰、三叉形饰、锥形器、端饰等。

⑶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与用途》一文指出:一方面参考文献和传世品,可以定名的,即采用合理的古名;另一方面,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古名找不到的,可以取一个简明易懂的名字。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和瑶山墓地发掘出多件这种玉饰,因为其上的刻画的神人头上所戴羽冠形状相似,故而被发掘者命名为“玉冠饰”。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4、玉器”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理由有下:

(1)人们为制作玉器而进行玉料的专门采挖。兴隆洼和查海出土玉器为磨琢的。(2)玉器制作,作为一个高级的、专门的工艺生产部门已经初现,并且已造就出一批相对集中、生产经验和工艺高超的专业制造者。

(3)无论是在选材、造型、纹饰等,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性,并形成不同考古学文化玉器的一些共性。

(4)玉器制作已具有较大的规模。表现为数量很大,种类繁多,工艺齐备的特点。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成果,就是这个代表。

(5)以上四点情形,只有在新石器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虎爱北京中方可出现。这是由于新石器时代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等生产方式已经初现,为人人们定居提供了物质基础。

5、玉器研究方法:

古代玉器的研究以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为主要方法,同时借鉴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史等手段,将古代玉器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礼仪制度、信仰意识等方面联系起来,从时空中寻找中国玉器文化的谱系和社会结构变迁,揭示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断面。①以“大”观“小”;②“小”题“大”做;③以“小”见“大”。

6、玉器的断代:

相对年代的断代法主要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进行。

绝对年代的断代法在史前考古学中主要是借助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在历史考古学中则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方法,也就是主要依靠有文字的材料进行断代。其它无文字的材料也可以和有文字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它们绝对年代。

断代方法:a.有无同出其它的材料可以判断它的大体年代;b.根据年号后面

的具体年代来判断;c.有时出土物上的年号会大出正式使用的年号;d.不同的朝代使用同一个年号;e.年号上有干支、闰月等。

7、玉琮: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中间有直穿孔的柱状玉器。个别为三角形柱状体。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商代至战国玉琮制作逐渐减少,汉代以后几乎消失,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仿古玉琮。主要有方身、方柱、圆身、筒形玉琮。玉琮作为礼器包含三层意义:其一,象征地神用于祭地的祭器;其二,象征着祖宗和宗庙;其三,琮的内圆象征女性,是母性权利的象征。

8、玉璋:

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璋的种类据《周礼》中记载有: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5种。归纳起来为三类:(1)赤璋:用赤玉(玛瑙)做的璋,是祭南方之神朱雀的礼器。(2)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3)中璋、牙璋(七寸):是作符节器用的。玉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的玉璋比较少见,春秋玉璋形状较多,战国以后,出土玉璋几乎不见。

9、人物配:(注意对西周玉人和汉代玉舞人的描述)

商代出现五官夸张的圆雕和平体人物佩,春秋战国流行玉舞人形象,汉代流行玉舞人、翁仲人,唐代是佛教玉飞天,宋代流行玉童子,明清为观音罗汉。

西周玉人:(例如)黄色玉,立像无足,头顶戴有高冠,广额巨目,身上似着袍,上、下有四条刻纹,似被捆绑四肢状,胸部有一穿孔。

汉代玉舞人:(例如)如蹲式,以圆雕与阴刻结合琢成,头部左侧螺壳发髻,一袖甩过头顶,杏核眼,身体曲线极为明显,各部位比例适度,裙、褶、长袖、衣带具飘动感。玉舞人的造型多为片状,有的刀法简单,有的刀法精细,唯圆雕少见且刀法繁化。

10、红山玉玦形制演变规律:

1)首部比例由大向小

2)首部五官由形象向抽象演变

3)纹饰由简洁向简略演变

4)线条由阴刻规整向粗犷,并演变成浮雕

5)手尾开口较小向较大,内连接向不相连接

6)尾部演变由不分明向形象

11、红山文化玉器特点:

①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以动物为主题,常见的有人、鸟、龟、龙及其它兽类等,纹饰除了镂空外,主要是阴线和阳纹两类。雕琢纹饰的工具主要是用宽砣雕琢宽阴线纹,细砣雕琢细阴线纹,红山文化的阳纹属于“隐地凸起”的阳纹。

②玉材以岫岩玉为主,阳起石玉料等。

③有独具特色的玉礼器系统。包括箍形器、勾云形器、玉猪龙等。

④流行圆雕作品,浅浮雕。

12、良渚文化玉器特点:

①良渚文化玉器种类形态均十分丰富,品类齐全,数量大。主要有琮、璧、环、梳背饰,人形饰、鸟形饰、鱼形饰等像生形式。

②良渚文化玉器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神人部分包括长平行线的羽冠、圆形双眼及凸横棱的嘴;兽面部分包括椭圆形的双眼、凸横棱的鼻梁和嘴。

③良渚文化早期出现了琮、梳背饰、管形器等具有特色的器型,中期出现了三叉形饰、半圆形饰、带钩等新造型,晚期成组玉器减少,器型朝简化方向发展。④大件玉器表面可见“旋切痕”,密集同心圆阴刻纹。某些礼仪器体积很大,达到同类器物极限。

⑤玉料多为阳起石、蛇纹岩等。

⑥雕刻技法成熟。片雕、浮雕、镂雕、圆雕、阴线刻、阳线雕。

⑦创造及纹饰的首创性成果。首创性玉器造型有带钩、蛙形佩、冠饰、琮、成套的仪仗用钺。首创纹饰有兽面纹、鸟纹、立人纹、束丝纹等。

13、环太湖地区系统玉器特点:

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马家浜文化玉器为代表,距今7000-5900年。第二阶段:崧泽文化玉器为代表,距今5900-5100年。第三阶段: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4300年。

⑵从形态方面看:第一阶段:几何造型占大多数,仅少数像生器,玉器形体较小,一般长度在5厘米以下。第二阶段:以规矩的几何形造型占大多数,器物的数量较前一阶段明显增加,形制趋于多样。第三阶段:良渚文化的玉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形制复杂,以规矩的几何造型为主,也有一些像生造型。

⑶从组合方面来看:马家浜文化墓葬通常一墓多随葬一种玉器,少数为两种;崧泽文化墓葬随葬1~2种玉器,少数大墓随葬多种玉器;良渚文化墓葬,大墓与小墓之间相差悬殊。

⑷从材质来看:马家浜文化玉器用材广泛,主要有石英、蛇纹石、萤石、透闪石等,以半透明乳白色石英、玉髓为主;崧泽文化玉器以透闪石为主,还有蛇纹石、石英等,多呈碧绿色,质细坚硬;良渚文化玉器透闪石、阳起石占大宗,还有叶蜡石、石英等,一类呈青褐色,质坚而韧,一类是鸡骨白,质脆易断裂。

⑸从玉文化的视角来看:三阶段玉器体现前后连贯、一脉相承的递变性关系。马家浜文化晚期出现璜,第二阶段不仅增多,而且形制多样,第三阶段制作更加精细,雕琢精美纹样。良渚文化还融合了周边凌家滩文化玉器。

14、齐家文化玉器特征:

⑴齐家文化东区玉器器形以生产工具和礼仪器类为主,礼器中琮、璜及由璜组成的围圈本区较为多见,本区的玉器制作水平较高。东区发现的遗址数量较少,出土玉器较少,多为玉片,特征不明显。

⑵中区玉器器形除生产工具外,礼器以璧、环为主,璜、琮数量大幅减少,珠管等小型装饰较常见。葬玉方式产生了明显的特点。

⑶器形比较单一,出生产工具外,礼器以璧为主,珠管等小型装饰较多,璜、琮更少。随葬玉石器,与中区一致。

⑷齐家文化东中西三区之间的用玉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组合、器形、数量等存在

差别。西区、中区有继承关系,东区为地方文化类型。

⑸工艺上,切割采用片切割;钻孔采用管钻和锥钻。玉器以素面为主,朴实大方。玉围圈是代表器形。

⑹玉器主要出土在地层中,墓葬中玉石种类主要是珠子、石子、生产工具。晚期玉石增多。

15、二里头文化玉器特征:

1、器类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大而薄的器形、流行在器物上装饰齿扉和细劲的直线刻纹、注重对称、高超的镶嵌工艺等。

2、兵器形的礼仪玉器占了重要地位。

3、尚未形成固定的玉礼器组合,而是以一个相对固定的玉礼器群来共同表现当时的丧葬礼仪和等级制度。

4、吸收糅合了史前众多考古学文化的诸多因素,包括王湾三期文化、海岱地区史前文化、陶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

16、商代玉器的特征:

①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文明社会玉器发展第一个高峰。器类丰富,除礼器、兵器、工具、器皿外,还大量出现肖生器和服饰器,其中礼玉、玉兵器更为发达。纹饰以兽面纹、鸟纹、勾云纹为主。

②妇好墓玉器是商代制玉水平的顶峰。人物造型玉器占重要地位,出现了俏色玉器,装饰图案始见双勾线构图。

③商代玉器与新石器时代玉器、夏代玉器的源流关系。文化因素丰富而复杂,综合性强,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夏代玉器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又有发展。

④人物纹、动物纹“线随形转”。人兽眼睛多作“臣”字形,玉鱼以小孔代眼,兽类身上多变形云纹。

⑤发明了掐环技术,可能发明了掏膛技术。

⑥从出土玉器器物分析,神话、巫术成为商代玉器所表现的重要对象。

17、西周玉人的特点:

①头部有螺旋形发髻或戴冠;

②脸部有内凹,下颌稍向前伸;

③蹲式。或臀部下面有尾饰;

④站式。袖手、长衫。

18、西周玉器动物纹饰组合设计方式:

①长方形柄形器常见上下排列的凤纹与龙纹,而且凤纹在上龙纹在下。

②弦月形璜形器左右对称,形成对称式的缠身同体组合。

③圆形璧与玦将成对的纹饰顺着器形的弯转作对称式的分列。

④不规则玉饰运用依附、缠身、共用等关系,组合出丰富多变的造型。

19、西周玉器的特征:

①西周玉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常见鸟纹、夔纹。

②西周玉器中和田玉质空前增加,玉材多为闪透石软玉。

③改制玉器较为多见。

④玉器具有一定的货币性能。

⑤西周崇玉文化礼制化。

⑥开东周玉铁复合工艺的先声。

20、东周玉器特征:

①装饰品造型丰富、纹饰华美。东周玉器装饰品分服饰类和复合型镶嵌饰品两类,装饰风格神奇、灵秀、精美。

②装饰品与崇玉文化。东周“以德比玉”的新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

③礼仪用玉的变化。

21、战国玉瞑目主要特点是:

(1)玉片的组成一般在十几片,形制简约。

(2)更趋向五官的造型。

(3)加入了龙形佩。

(4)新出现了完整玉片雕琢的玉瞑目。

战国玉瞑目造型的重要价值是:面部五官的写实形模拟造型,应是汉代“玉塞九窍”的前身。

22、汉代玉璧分类:

A、平素无花纹的壁;

B、表面布满简单蒲纹或谷纹;

C、除简单蒲纹或谷纹外,有一周图案的鸟纹或兽纹相互交缠;

D、玉璧外缘有一组透雕装饰。

23、汉代玉器纹饰以立体化的动物纹饰和点缀在弧面上的装饰性线纹为主流。汉代立体化动物纹饰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

汉代立体化动物纹饰的制作有三个特点:

(1)凹弧面的变化。

(2)多视点的角度取象。

(3)高低浮雕的技法。

24、汉代玉器的特点:

①玉器大量出土,种类多样。

②玉雕继承了战国玉雕精华,有新发展。玉璧、双联人形佩、玉衣、握玉和陈设中的玉雕动物最能体现当时的玉雕工艺水平。

③玉璧谷粒小而圆、无芽、排列稀松;玉剑饰以兽面纹、浮雕螭纹为主。

④“跳刀”、“汉八刀”等阴刻细线富有时代特色。

25、魏晋时期随葬玉器较少的原因:

①统治者提倡薄丧,反对厚葬。

②道教文化中食玉大为流行,人们把玉视作仙药,认为服玉者,寿如玉。

③佛教的发展特别是石窟寺的兴建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对于玉文化的信仰。玉器不再成为人们心灵寄托的唯一,逐渐被佛教文化所取代。

④魏晋时期盗墓之风兴盛,玉器等也是被盗的主要对象,出于墓葬安全和对墓主人的保护,人们很少使用玉器随葬。

26、明清时期玉器的仿古色:

(1)把新玉器烤热,使之质松懈,然后将热玉注进红褐色的液体中,使颜色趁热浸入玉器,而呈现红褐色的丝纹,谓之“牛毛纹”。

(2)把新玉置于火中烧,以使红色呈现白色如古玉中的鸡骨白色为度。有的谓之“伪石灰古”,同真石灰古相比,伪器表面有细裂纹,且欠油润。真器无细裂纹,且有油润感。

(3)把新玉放入油中炸,使之呈现红黄色为度。有些部位还可以出现蜜蜡色,有似坏了之感。

(4)把新玉器放入炒焦食糖伴少量水的浓糖浆中煮之,使糖色浸入玉。事实上,这种颜色只是表面而已

(5)将新玉器以虹光草罨之,其色深透,红似鸡血。宋宣和、政和年间较多见。(6)把新玉器埋入活羊腿中,即将羊腿剖开,植入小玉器,用线缝好,经几年后取出,玉上有血色细纹,如同传世旧玉的红丝沁,以冒充传世古玉。此法做成的假玉称“羊玉”。

(7)把新玉器浸泡于雪茄水中,玉器表面会呈现淡赭色沁。

27、中国北方出土玉器的特点:

①出土的玉器器种有生产工具、装饰品、礼仪器(祭祀器)三大类,器物品种多,文化内涵丰富而神秘。

②红山文化出土器以玉龙、勾云形器、马蹄形器为代表,良渚文化出土器以玉琮、玉璧为代表。

③琢玉工艺较为完备,从出土器物分析有片雕、浮雕、圆雕、镂雕、阳线雕、阴线雕六种雕刻方法;

④出土玉器器物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五、论述:

1、论玉器研究历史及现状:

玉器研究的历史,若以著录和研究的方法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先秦到唐代,可谓经学的方法。这一阶段主要是从儒学的性质,演绎玉的社会属性,赋予玉以政治、哲学、五行等各种思想,使其等级化、道德化、迷信化、故而被称作是经生的方法。

二、从宋代到清代,经学与古物对照的方法。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开始以汉唐经师的注疏为依据,先找出可能是玉器的名称,然后结合器物中的字义和字源,推想古代玉器的形态,再附会到汉儒理想化的礼玉制度之中,旨在探源、补缺、证误。①北宋吕大临著《考古图》收录了一些传世古玉,并略作了说明。②元代朱德润著《古玉图》为现存较早的一部著录玉器的专著,该书收录40件玉器,不仅对玉器的尺寸、形状、色彩,甚至对收藏夹都有具体的记述,意义重大。③吴大澂《古玉图考》共录玉器近200件,均绘有附图,并按类记述器物尺寸、名称、用途、年代及考释,把古玉器的考据研究同古代历史的研究联系了起来,参考价值高。④端方,清代金石学家,编《陶斋古玉图》该书共编入古玉150器,并加说明考证。民国初年,章鸿钊的《石雅》、刘子芬的《古玉

考》、刘大同的《古玉辨》等著述,一方面阐述了古玉名物制度,继续丰富与完善晚清以来形成的古玉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开始吸收西方文化学、地质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新兴学科方法,主要探讨玉的出产、雕琢、沁色、养护、辨伪等问题。

三、20世纪初以来,考古学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就是从出土资料中归纳现象,再从现象中寻求解释的途径。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境内田野考古工作较少,出土玉器的数量不算多,考古学的方法在中国古玉研究中尚未少见。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新中国大规模的建设的开展,田野考古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地下古玉多有发现。科学发掘的玉器逐渐成为中国古玉研究的标准器。

2、论“玉器时代”是否成立:

成立:

⑴成组玉礼器的出现。红山、良渚、龙山等文化中有专用于“事神”的玉器。

⑵玉、神、巫三位一体。

⑶玉圭的出现。

⑷文字的出现。意味着知识阶层的产生。

⑸冶铜业的出现。

⑹出现了棺椁葬双重葬具。人祭人殉习俗。

⑺玉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

⑻玉器时代的相对年代介于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绝对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与夏商周连成一体。

不成立:

①红山文化玉器只是一个显著特征,而非全部特征。

②良渚文化玉器是在农业经济、石器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玉器不是其全部内涵。

③陶寺遗址属于新石器考古文化,玉器在在陶寺文化中谈不上发达,不是中原地区文化的玉器。

④与良渚、陶寺文化大体相同时期的王湾三期、后岗二期文化、省客庄二期文化至山东龙山文化无发达的玉器。

⑤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玉器,大部分器物不是玉质而是采石器。

3、西辽河玉器的特点:

①从时代分期方面来看。第一阶段以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早期玉器为代表。距今8000至6000年,主要出自兴隆洼、查海、白音长汗、南台子等遗址。品种有玦、匕形器、管、弯条饰、人面饰等;第二阶段以红山文化晚期玉器为代表,距今6000至5000年,玉器种类增多,主要出自胡头沟、牛河梁、东山嘴;第三阶段以小河沿文化玉器为代表,距今5000至4500年,出自大南沟等遗址。

②从形态方面看。第一阶段几何形造型占大宗,仅少量像生形造型,玉器数量少、种类单一、造型古朴、光素无纹,反映本区域史前玉器初发期的原始性;第二阶段在造型、制作技术方面有长足发展,种类、数量增多,出现了凸棱纹、阴线纹、瓦沟纹等纹饰,圆雕、镂空技法,体现本区域玉器发展期的进步性;第三阶段以几何造型为主,数量种类少,牙璧等稀少。

③从组合方面看。兴隆洼文化墓葬通常一座墓只随葬一种玉器。红山文化晚期墓

葬,特别是大墓,一墓随葬多种玉器,小墓则一墓随葬一种玉器。小河沿文化墓葬大多一墓随葬一种玉器。

④从材质方面看。第一阶段兴隆洼文化玉器以岫岩闪石玉为主,次为玛瑙、滑石等。第二阶段红山文化玉器也是以岫岩闪石玉为主,次为蛇纹石、绿松石、玛瑙等。小河沿文化玉器用料庞杂,环、钺等大型器物多用大理岩制成,小环、坠等小件器物用岫岩闪石边角余料制作而成。

⑤从玉文化角度看。第一阶段出现的玦、管珠、蝉等器型,也是第二阶段常见的器型,并有了长足发展。第二阶段新出现的箍形器、璧、兽面玦型饰等在辽西及周边早于红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可以找到渊源和参照物。第三阶段中常见的环类玉器形态上与第一、二阶段存在明显继承关系,纵向上表现出对前一阶段的继承性,横向上表现出本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吸收性。

本次复习资料的整理得到了石静、罗娟等同学的大力帮助,不胜感激。一人之力难免有限,让我们一起期待着精确版、终结版的古代玉器复习资料的到来!

珠宝玉石鉴赏考试复习

1. 珠宝玉石(Gems) 珠宝玉石是指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各种(含)岩石矿物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其中 天然宝石是指天然矿物单晶(包括一些双晶); 天然玉石是指天然岩石(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体(或称玻璃体)); 天然有机宝石是指直接或间接通过自然界生命活动形成,全部或部分由有机物质组成的矿物岩石材料,养殖珍珠也归于此类。 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也就是自然界形成矿物单晶或集合体(岩石)。 2\人工宝石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作首饰或其它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人造宝石是指人工制造的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拼合宝石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贴且给人以一个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 再造宝石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2. 宝石的特点 要成为宝石,一般要具备3个主要特点,即:美观、耐久、稀少。 (1)美观:是宝石最重要的特点,否则就是一般的矿物岩石。宝石的美观程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颜色、净度、透明度和特殊光学效应。 就某种颜色来说,最好符合正、浓、阳、匀四点。 3、所谓硬度(hardness),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的能力。代表矿物的一种机械强度。 根据外力对矿物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刻划硬度、压入硬度和研磨硬度。 刻划硬度在1822年由Friedrich Mohs提出,也称摩斯(氏)硬度。 压入硬度也称维氏硬度,是一种绝对硬度。 此外,生物化石其实也是一类,可以归入观赏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观赏石。 全球珠宝玉石主要分布在几个区域带上(见下页图) 1. 北美西部—南美洲一带 2. 非洲东南部 3. 澳洲 4. 南亚(伊朗、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 5. 俄罗斯的乌拉尔一带 全球钻石主要产于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有色宝石主要产出国有缅甸、哥伦比亚、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巴西,也称“色石五大国”

中华古玉文化

中国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 云雷纹 春秋早期玉器装饰纹样,是一种线条方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单体云雷纹呈“S”形,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纹饰显得比较细密。这种纹饰是春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是受当时青铜器上所盛行的云雷纹的影响而出项的,但装饰在玉器上却显得比较呆滞,缺乏生气,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便成为了最富变化的勾连纹。

谷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之为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凸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很大,所以它所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 此璧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璧两面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谷粒呈旋状。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蝌蚪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从谷粒纹派生出来的一种纹饰,是在谷粒的边缘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故得名“蝌蚪纹”。其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是随意而为,但装饰效果很好,长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卧蚕纹 春秋战国装饰纹样,有谷纹派生出的一种纹饰,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谷粒的边缘上琢出一条弧线,形似卧蚕,故称“卧蚕纹”。卧蚕纹的谷粒和弧线大笑比例匀称,一般分布在云纹和蟠虺纹之间,似为随意而为,与蝌蚪纹较像。;流行于春秋晚期的玉器上,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青玉蚕纹璜,战国,长11.3cm,宽1.7cm,厚0.5cm。 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状如云头形,以阴刻或浅浮雕方法雕出,每组云纹式有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雕琢的,也有随意而为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显得美观富丽。云纹式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其派生出的一种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径5.3cm,厚0.7cm。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勾连纹

玉器鉴赏基本知识

玉器鉴赏基本知识 一、玉器鉴赏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二、古玉器鉴赏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 60秒。 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

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三、玉石之王,,翡翠 翡翠主要鉴定特征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古代玉器常见纹饰大全之欧阳家百创编

古代玉器常见纹饰大全 欧阳家百(2021.03.07) 1、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各种谷纹 汉代谷纹环 战国排列整齐、清晰的谷纹谷纹璧 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西汉龙凤乳钉纹玉璧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金玉相连龙带钩龙纹乳钉纹 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 双线云纹 云纹 T型云纹 云纹 双头云纹 勾连云纹剔地春秋

西周阴刻线云纹、云雷纹 双阴线、菱形纹、皿纹、云龙纹商代龙鸟佩 人字纹雷纹皿纹云纹龙鸟佩商代 4、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汉代蒲纹璜 蒲纹谷纹璧汉代 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 三蟠螭纹系璧浮雕 双螭剑格明代浮雕双螭纹 双螭纹玉璧浮雕 6、虺纹:蛇状纹饰。无角、无腿 虺纹 7、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圆眼、方嘴、方形卷尾。夔龙纹 夔龙纹 8、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饕餮纹

商代饕餮纹玉佩 战国期玉雕饕餮纹玦 9、兽面纹:怪兽的脸。 兽面纹阴线刻浅浮雕西周 神人兽面纹细如毫发的阴线良渚文化 兽面 10、剪影状动物纹饰 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 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鹰纹环形器 商代鹰纹云雷纹双阴线 春秋晚期龙纹璧 春秋晚期龙凤纹佩 11、几何形纹饰 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 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几何纹青玉佩饰 12、人面纹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和特点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和特点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各种纹饰的雕刻技法、构图、表现的主题一直为鉴赏专家所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总起来说,古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薄纹、重环纹、涡纹等。下面对各种纹饰给予一个较为详细的绍介。 龙纹 玉器上最早出现的龙纹是“夔龙纹”,简称“夔纹”,始于商、周,为独脚龙的侧面图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要柔和一些,并且纹饰大都与人面结合在一起。阴刻线有单、双刻线。 蟠螭纹 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青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起于商、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饕餮纹是图案化了的怪兽兽面纹,故又称“兽面纹”。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的玉器上皆可见到。 谷纹 其纹饰为成排密集形小乳钉,并呈旋涡状,传说是谷牙之像,故称谷纹。其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在清代仿古玉器中也能见

到。 云雷纹 即用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连续图案。圆形的连续构图,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此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乳钉纹 玉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纹形为凸起的乳突状圆钉,其排列或纵横或随体变化。 圈纹 流行于春秋战国,常饰在璧、瑗、璜等板状器上。其纹饰为排列成行的小圆圈,分为单圈、同心重和在圈中有一小点等。 蒲纹 战国秦汉玉璧中常见的纹饰。是一种成行排列的六角形的格子,因很像编织的薄席,故名蒲纹。 重环纹 始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是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的纹带。环有一至三重不等,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 涡纹 其形状如同水涡旋转的几何图案,故又称旋涡纹、水涡纹。此纹最早使用于玉器上是在西周,到春秋时仍为小件玉器上的纹饰。自战国时起,开始出现在大件的玉器上。 鳞纹

清华大学宝玉石鉴赏答案

学堂在线清华大学温庆博刘晓丽宝玉石鉴赏答案 习题 单选体现宝玉石美丽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是:颜色光泽折射率花纹 正确答案:颜色 单选下列各性质中,与宝石价值关系不大的是:颜色硬度及耐久性密度 稀有性 正确答案:密度 单选下列宝石大类中,总体上透明度最好的是: (1/1分) 单晶质宝石多晶质宝石(玉石)有机宝石和田玉 正确答案:单晶质宝石 单选稀有性会影响到宝石的哪方面特性 (1/1分) 装饰美观性价值及投资耐久性鉴定难度 正确答案:价值及投资 习题 单选蓝宝石【不具有】以下哪种颜色 (1/1分) 红色绿色蓝色粉红色 正确答案:红色 单选下列宝石属于单晶质宝石的是: (0/1分) 绿松石碧玺翡翠琥珀 正确答案:碧玺 单选请在下列宝石中选出猫眼石:

?? ??(1/1分) A B C D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Explanation 图B为黄色蓝宝石,图C为星光蓝宝石,图D为碧玺。 单选多晶质宝石(玉石)最多见的颜色是: (1/1分) 红色绿色蓝色粉红色 正确答案:绿色 单选请在下列图片中选出孔雀石:

? ?? ?(1/1分) A B C D 正确答案:C 单选下列宝石中颜色最多样的是: (1/1分) 坦桑石碧玺水晶孔雀石 正确答案:碧玺 单选合成红宝石和天然红宝石的差异在于: (1/1分) 颜色化学成分内部结晶结构成因 正确答案:成因

习题 单选在几千年中华宝玉石文化历史中,主要的宝玉石种类是: (1/1分) 钻石单晶质宝石多晶质宝石翡翠 正确答案:多晶质宝石 单选西方最早开发水晶的国家是: (1/1分) 古希腊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 正确答案:古埃及 单选钻石最早发现于: (1/1分) 南非印度缅甸俄罗斯 正确答案:印度 习题 单选按照现在地质学的认识,地核的成分相当于_________的成分。 (1/1分) 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玻璃陨石 正确答案:铁陨石 单选上地壳的成分相当于: (1/1分) 花岗岩玄武岩石铁陨石铁陨石 正确答案:花岗岩 单选下地壳的成分相当于: (1/1分) 花岗岩玄武岩石铁陨石铁陨石 正确答案:玄武岩 单选地球上最深的矿井约为公里深。按照正常的地热增温速度,这个深度的地壳岩体的温度约为: (1/1分) 100 ℃200 ℃300 ℃400 ℃ 正确答案:100 ℃ 单选大陆表面出露最多的岩石种类是: (1/1分)

中国古代各种纹饰代表的寓意

中国古代各种纹饰代表的寓意 秀岗玉器商城/ 2011-03-18 1.龙凤呈样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 2.二龙戏珠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鱼龙变化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 “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 “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松鹤延年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 “松百木之长”;《礼·礼器》:

“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 “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图案为喜鹊 三、"桂元三或元宝 三。"

古玉及玉文化

第11章中国古玉及玉文化 11.1 概述 玉在中国起源之久,可能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相比的。据考证,全世界最早认识石头,对它作出分类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把石头中具有最美的一类叫玉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曾影响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历史等著作。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玉器,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本章有必要向鉴赏者就中国古玉及玉文化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目的是引起鉴赏者对中国古玉及玉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11.2 中国古玉简介 11.2.1 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 从今天的宝玉石学的角度讲,玉石是由矿物集合体组成的、能用来雕琢玉器工艺品或做其它珠宝饰品的多晶质、隐晶质和非晶质材料的总称。但在古代,由于缺乏对玉石自然属性的了解,人们主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社会属性,因而,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与今天相比差别较大,究何所指,有时难以决断。但一般来讲,中国古代对玉的认识和理解有下列几个特征。 1、以色辩玉 玉石被中国古代称为“美石”,美与不美主要表现在颜色上。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古人不可能从物理学和化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和公认为依据,因此以色辨玉必然是古人识玉的一大法则。例如章鸿钊所著《石雅》中清楚写到:“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质。其色相似者,其名恒相袭”。其它描述玉的古籍,如《渊鉴类涵》、《潜确类书》、《玉纪》等均将颜色作为辨别玉和进行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2、玉与器同称 中国的文字,往往一字多义,古文尤甚。一个“玉”字,按传统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方面的涵义。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是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说是不可混用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玉与器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所突出的也是其美质。《礼记·效特性》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正因为古代人们较看重玉石和玉器的质,故琢磨与未琢磨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种情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一) 1 对一件玉石成品的评价要考虑几个方面,其中不包括(D)。 A、材质 B、产地 C、雕工 D、大小 2 磨光仔玉的典型特征是(C)。 A、砂眼麻皮坑原生态包浆 B、没有浸染 C、存在亮头闪点 D、凹坑没有毛口感觉 3 在观察玉的原生皮表面时灯光要柔和,眼睛与玉表面要成(B)。 A、30度 B、45度 C、60度 D、垂直 4 观察原生皮的表面时关键观察的部分不包括(A)。

A、是否变色 B、是否出现拉丝痕 C、是否有包浆渗透 D、凹坑里是否是毛口感觉 5 如果一块玉内部的云絮状文理是粗糙的,那么其表面的原生皮(C)。 A、一定是细腻的 B、一定是光滑的 C、一定是粗糙的 D、有可能细腻有可能粗糙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二) 1 籽玉给人的感觉不包括(A)。 A、冰凉的 B、滋润的 C、油润的 D、舒服的 2 如果一块籽玉上有(D),那它就具备玉髓特征。 A、凹凸亮点 B、拉丝痕 C、包浆渗透

D、大量的晶状闪点 3 下列属于硬玉的是(A)。 A、和田玉 B、翡翠 C、白玉 D、黄玉 4 世界上最好的玉之一是(C)。 A、翡翠 B、绿松石 C、和田籽玉 D、水晶 5 如果一块好玉,在灯光下观察其表面应该是(B)。 A、有一些小眼 B、既有眼,又有坑 C、有凹凸不平的坑 D、没有絮状物,比较干净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三) 1 砂眼麻皮坑的三个要素不包括(D)。

A、平原 B、撞击坑 C、砂眼 D、絮状物 2 砂眼麻皮坑的三要素的共同点是(B)。 A、被鹅卵石撞击而成 B、表面有包浆渗透 C、会很快氧化 D、有晶状闪点 3 在玉石上面经常会出现圈点,其颜色是(A)。 A、褐色 B、黑色 C、黄色 D、白色 4 如果砂眼麻皮坑是真的,那么(C)。 A、玉石表面是经过了碳化的 B、砂眼是有毛口的 C、撞击坑下是光滑的 D、有密密麻麻的拉丝痕

宝玉石鉴赏期末试题

一、填充题:(共 10小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都把___钻石_、_红宝石__蓝宝石___、_祖母绿____和__金绿猫 眼_誉为五大优质宝石。 2.晶体是具有构造__格子____的固体,?晶形的充分发充导致其外部晶面规 则的几何形态。内部组成质点作___不规则___排列的物质称非晶质或非晶 质体。 3.根据对称性晶体可以分为__高级_晶族、_中级_晶族和__低级晶族。 4.宝石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类型有__这些化合物中有的属于硫化物类、有的属于氧 化物类卤化物类碳酸盐类磷酸盐类_硅酸盐类_ 5.常见的致色元素有_ Ti、V、Cr、Mn、Fe、Co、Ni、Cu, 6.钻石原生矿产于___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___岩 7.软玉按颜色可分成___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__五 大类,其他过渡色可归入五大类中。 8.常见的碳的两种同质多象体是__金刚石和石墨_。 9.主要的长石类宝石有_日光石_月光石___拉长石天河石____、 10.、翡翠的透明度俗称___水头___,透明度高的称____玻璃种__,低的称__ 冰种_。 二、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间涵义与区别:(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解理、裂开、断口 1、解理 指宝石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某些固定方向裂开,并或多或少留下光滑平面的性质,其光滑面称解理面。解理是一些宝石晶体固有的性质,因此,对于那些存在典型解理的宝石晶体,可以利用解理不同的表现形式来鉴定宝石,根据宝石的解理特征选择琢型,并对宝石进行有效保养。 2、裂开 因存在聚片双晶或定向包裹体等原因,晶体在受外力作用后,沿双晶结合面或包裹体分布面 等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裂开。宝石裂开不直接决定于宝石的晶体结构,如某宝石晶

古玉鉴赏—春秋玉器特征

古玉鉴赏—春秋玉器特征 春秋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 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 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2、新创:“春秋谷”纹。春秋古紋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 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 图。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3、新创“斜地子”纹、“虎皮”纹、“矩形鱼鳞”、“内勾卷云”纹。 4、新创螭纹。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楚辞.刀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 ”螭纹是个巨大的纹饰体系,春秋创制的螭纹,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扬光大,和龙纹一

样,成立我国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纹饰标杆。 5、新创螭虺纹。虺是一种毒蛇。《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楚辞. 天问》“雄虺九首。”虺,又是一种将发未震的雷声。《诗.邶风.终风》:“虺虺其雷。 ”春秋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西周时流行的突齿到春秋时,大多演变成整齐划一的方形脊牙。 脊牙的制作,需要综合勾撤、平凸、隐起等技法,难度远在齿牙之上。 二、主流线条 1、阴刻线技法炉火纯青。细长弧线、密集成束的平行细线、密集盘绕的平行细线、粗细 纹丝线、鱼鳞线、羽毛线等阴刻线大量涌现。阴刻线的徜徉肆志和纵横洒落,是春秋刀法 的一大特色。 2、双沟阴线进一步成熟。比起西周时期的双钩阴线,春秋时期更添三分丰腴和柔畅,密集 中条分缕析,满而不乱。

3、“宽一面坡线”。春秋时期流行的“宽一面坡线”,是西周时期“一面坡线”的变体异化,它利用线间距离的增加和线形宽窄比例的变化,使线条更具有动态的美。 4、“游丝刻”是春秋时期一种新的刻线风格,线条极为细集,线距之密连肉眼都难以分辨 。这种游丝刻线,到战国时期发展成了著名的“游丝描”。 5、“硬刀刻”。春秋时期除了“游丝刻”技法外,还有一种与之对应的刀工--“硬刀刻”。 所谓“硬刀刻”就是下刀如削,精深有力,线痕纵横吞吐,参差利落,却又刀迹尽化的一种 技法。这种技法是公认的“汉八刀”技法的直接源头。战国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战国组合纹。战国时期,玉璧上首次出现组合纹饰,这种纹饰多数为双身兽面纹和谷纹组 合,两组纹饰之间用绳索纹作文间隔。 2、战国谷纹。战国初期谷纹承袭春秋风格,但形体略小,乳突有扎手感觉,底部有突出“芽 弯”,排列密集均匀。战国中期谷纹乳突矮扁,手感圆滑,排列略显疏

玉器鉴赏

1、红顶子”成为清朝大官的代名词,是因为清朝二品官员的花翎,就是用(C)装饰的。 A、田红 B、鸡血石 C、红珊瑚 D、玛瑙 2、下列矿物中哪些经钴--60一定时间的照射后会产生颜色变化(C)。 A、和田玉 B、玛瑙 C、水晶 D、翡翠 3、古代四大名著中,哪一部小说把古人对玉的神灵效应的迷信发挥得淋漓尽致(A)。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 4、考古人员发现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商代象牙杯上镶嵌着(B)。 A、孔雀石 B、土耳其玉 C、玛瑙 D、汉白玉 5、硬玉和软玉的硬度一般为摩氏(D)以上,这在大自然中实属相当坚硬的矿物。 A、7度 B、5度 C、8度 D、6度 6、古文献中的“玉赤首琼”指的是什么(A) A、红玛瑙 B、昌化鸡血石 C、巴林鸡血石 D、红珊瑚 你的答案: A 7、和田玉中最高等级的品种是籽料的(A) A、羊脂玉 B、碧玉 C、黄玉 D、墨玉 8、翡翠是从何时开始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的(C)。 A、汉朝 B、宋朝 C、清朝 D、唐朝 你的答案: C 9、至迟到何时,古人已将具有“五德”之美的真玉(软玉)从广义的玉中独立出来(C)。 A、战国

C、汉代 D、西周 10、“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一语出自古籍中的(D)。 A、《淮南子》 B、《礼记》 C、《大戴礼》 D、《抱朴子》 你的答案: D 多选题 11、目前市场上常见冒充和田白玉的矿物主要有(ABCDE)。 A、青海玉 B、俄罗斯玉 C、东陵石 D、韩国玉 E、阿富汗玉 12、古人对玉非常崇拜,认为它具有(abde)的奇异功能。 A、昭示祥瑞 B、驱除邪恶 C、招财进宝 D、沟通天地 E、保佑人生 13、古代文献中将红色玛瑙称为(CD)。 A、彩玉 B、花玉 C、赤玉 D、琼玉 E、红玉 你的答案: C,D 14、已知翡翠与和田玉、岫岩玉的比重分别为(BCD) A、3.85 B、3.0 C、2.59 D、3.33 E、3.59 你的答案: B,C,D 15、与和田玉相比较,岫岩玉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abd)。 A、硬度较低 B、分布广 C、硬度较高 D、产量大 E、透光率低 1、《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 )礼天。 A、青圭

古代玉器艺术

中国古代玉器 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一种比较坚硬、美丽的石头,可以佩戴,可以装饰,它晶莹剔透,有黄色、白色、绿色、墨色等,他是什么石头?玉石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也是独树一帜。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古代先人认为玉乃“上天之石”,成了人与神沟通的“桥梁”,还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所以中国人和玉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解的姻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玉文化。 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前叫石头记,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一块石头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因为眷恋红尘,才投胎到人间,林黛玉侧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玉石的形成: 1.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 2.“女娲补天”--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 玉的文化蕴涵 1.玉是权势的象征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玉宝曾经是天命王权最高利益的神灵牌位,是旧礼教纲常的标签索引,玉作为中国儒释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积着历代统治阶级的追求和祈望。此点在成语中有突出的表现:“金口玉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君主,每句话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也是神圣不町更改的。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的无以附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财富的像征盘庚把贝和玉连称,凡古代玉璧皆价值连城,为了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故事.赵惠王得到楚国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城邑来交换。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昭王收璧后不再谈换城之事。蔺相如略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于赵国,从此典故广为流传,可见当时美玉价值连城,绝非夸张。此外,“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等成语也都说明玉的财富像征意义。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像征人的美包括形体,才智和道德等方面。“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妆玉琢”等是对人体美的表述;“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怀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满堂”等是对人才华出众的表述;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喻虚伪表里不一的人的成语。 4.玉还是和平的像征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历史却留下了,为防止“玉石俱焚”,采用“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等成语。 5.玉和玉器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的花纹图案样式繁多,雕刻细密,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从结构来看,纹饰有几何形和动物形两种,其中以几何纹为多. 几何纹中以圆形、弧形和方折形线条为主,对称性强,既可看出单组纹饰,又能一组组连接起来,逐渐扩充为整体纹饰,动感极强,变幻无穷。 最常见的几何形纹有谷纹、涡纹、云纹、雷纹和勾连纹,装饰在壁、环、璜和龙等玉器上。谷纹又称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突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经抛光后闪闪发光,十分悦目。谷纹的名称是由它浅浮雕的半圆形凸起似谷粒而得来的,由于谷纹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它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观赏价值很高。由谷粒派生出来的纹饰中,一种称为“蝌蚪纹”,就是在谷粒边缘上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所琢刻的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随意雕刻出来的,但装饰效果较好,它常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涡纹是以阴刻手法雕刻的水旋涡形纹饰,形似蝌蚪纹。这种纹饰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但数量较少。春秋时期,涡纹的尾端拖得较长,形似弯钩;战国时期,涡纹成为千篇一律的旋涡状。涡纹简单、美观,战国时被大量华采用。 云纹状如云头形,多阴刻或浅浮雕,每组云纹是由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刻成的,也有随意刻成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显得富丽美观。云纹也是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它派生出的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雷纹是一种线条方华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单体雷纹呈S形纹,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较为细密。这是春博物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 勾连纹源于雷纹和云纹,阴刻,是春秋战国时期图案中最为繁杂的一种,由单体雷纹或云纹相互勾连而成,不过线条已由方折变成圆弧。最早的勾连纹玉器见于春秋中晚期,双勾线,婉转流畅,时代特征明显。战国时期的勾连纹集中了雷纹、云物华纹和涡纹的特点,整齐平稳。派生出的图案也很多,颇具特色的是勾连云纹,将几组云纹对称地勾连博在一起。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有的器物上出现了通体十分规整和细密的勾连云纹华物,非常华丽。 为什么在几何形纹饰中很少见到直线形图案呢?这可能与古人的审美观有关。 春秋战国玉器大多数作圆形或弧形,特别是装饰品,即使是转物折处也琢成弧角。这样的玉器如果装饰上直线形纹饰,就会影响整体美观的效果,而饰以圆弧形为主体的纹样,则显得和谐统一。商周的圆形玉器璧、环等,几乎看不到纹饰,这是因为当时的琢玉水平还达不到琢制细密对称纹饰的程度,所琢纹饰以直线物或长弧线为主;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琢玉水平空前提高,任何纹中物饰都可以随心所欲的雕琢出中博来了。 动物形纹饰有神兽和写实动物两种,最常见的是兽面纹和螭虎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彘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兽面纹玉器,后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细部特征。 辨认春秋至汉代的兽面纹,关键在于眉毛与鼻的刻线是粗连的,眼睛一般为菱形,抓住了这个特征,一般很容易识别出仿制品。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物称为螭虎。 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状,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虎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

《珠宝玉石知识入门及鉴赏》考试知识要点

夏商周玉器不仅继续承担着沟通天地神鬼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成为贵族阶层显示身份地位高低尊卑甚至王权的神物,即财富和权力的标志。 汉代的葬玉用于以刘胜墓的金缕玉衣最为典型。 由于西域道路的开通,新疆和田玉大量进入内地,成为汉代玉器的主要原料。 珠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个人日常佩戴和家居装饰 二、作为诞生石 三、结婚纪念物 四、国石 五、护身符 六、硬通货 英国、南非、纳米比亚、荷兰等国都选择了硬度最大的钻石为国石。 缅甸选择了红宝石为国石 美国、希腊选择了蓝宝石为国石 哥伦比亚、秘鲁、西班牙选择祖母绿为国石 日本和瑞士选择了水晶为国石 法国、菲律宾等选择了珍珠为国石 福建省入选中国国石候选石的是寿山石 目前,世界上特别贵重的宝石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它们被称为五大硬通货币。 宝石的概念及其要具备的条件? 宝石指天然生成的矿物单个晶体或晶体的一部分(包括晶簇),但要具备如下条件: 1、必须是单矿物晶体或晶簇,如金刚石,矿物成分是C; 2、要具有美感或奇异感。如月光宝石、欧泊等; 3、性质稳定,久存不变,可长期保存; 4、要具有一定的大小,单粒一般应大于3mm; 5、稀缺性,因为物以稀为贵。 宝石的分类: 1、无机宝石,由无机化合物构成,又可以分为两类: (1)天然宝石,即狭义的宝石,名贵而价高,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五个条件,按照华贵程度和价格可分为高档宝石、中低档宝石两类; (2)人造宝石,由人工合成,亦称为合成宝石。 2、有机宝石,指由各种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宝石,常与生物作用有关,如珍珠、珊瑚等。 3、假宝石,这里说的假是指用天然或人造的廉价低档宝石去冒充高价的贵重宝石,如用红色的尖晶石冒充红宝石。 4、改色宝石,可以有两种: (1)物理改色,不向宝石中添加任何外界的物质,单纯对宝石进行高温、辐射等,如将无色透明的钻石放入原子反应堆中接受强烈辐射,使之变成浅蓝色或深蓝色。 (2)染色,向宝石中加入外界物质,使之产生颜色或用来填充裂隙以改善宝石的透明度,一般认为经过这种加工的宝石是真正的假宝石。 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玉石指硬度在3以上,7以下,符合工艺美术要求的天然矿物集合体,这是玉石的自然属性。 分类

对中国古代玉器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玉器的认识 中国玉器制作的历史非常悠久,至迟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从此,他们剖璞取玉,琢玉成器,创造了独特的玉器艺术。在先秦时期,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可以显示身份,象征财富和权力,用作沟通天人的灵物。在西周时期还是当时礼的重要载体,甚至因其温润莹泽的优越属性而成为道德情操的化身。秦汉以后,玉器逐渐褪去其炫目的光晕,但仍承载着人们去祸祈福、安康吉祥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不仅蕴涵着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情操,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高超技艺,也是中国精神美的特征,有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同时,还具有体现等级、身份和财富的作用。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的审美趋向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中国古代玉器的玉质特征主要是指古玉的呈色原因。古玉器学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为自然呈色和外来沁染两种,其中自然呈色包括本身呈现的颜色和外表风化的黄色皮谷,分为单色玉、多色玉和玉皮,而外来沁染又可分为自然受沁的“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两种。玉器常见的出土特征有附着物、白化和玻璃光等。 既然玉器有玉器的的玉质特征,自然便有玉器的鉴定。玉的鉴定方法有很多,首先可通过光泽,常用来鉴定的三种光泽有金属光泽(贼光)、油脂光泽和瓷性光泽,其次是硬度、密度或比重,还有音调和透明度,中国古代素有“叩之其声清越舒扬”和“瑕不掩玉玉不掩瑕”的说法。 我们知道,玉器通常精美无比,其条纹美轮美奂,由此可见古代玉器师傅们的精湛工艺。那么玉器是怎样制作的呢?玉器的制作流程分为采料、切割、雕琢、钻孔和抛光。制玉的工具一般是砣机、解玉砂,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所使用的砣具大约有五种,大砣用于切割,宽砣、斜砣、细砣用于雕琢纹饰,平砣用于打磨。通过一道一道精心而又繁琐的工序,通过能工巧匠们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看见一件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才能让玉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仅不会褪去反而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珍宝、民族的光辉。 史前玉器有三个重要中心,一是安徽凌家滩文化玉器圈,二是东北红山文化玉器圈,三是良渚文化玉器圈,包括这三个重要中心的文化玉器圈为中国玉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以中国四大名玉最为有名。 四大名玉之和田玉。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玉质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记载中有红玉一说但至今未见。和田玉一般认为只被出产于新疆和田,其实不然,但和田玉确实盛产于和田河一带。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自古以来是和田玉出产的著名盛地。和田玉的价值自古以来比较受捧,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从1990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11倍。2012年2月,武汉一块重25.5公斤的和田玉从1986年的从27年前的20多万元上涨到了5亿元。,堪称价值连城。那么和田玉的特点是什么呢?有透闪石极细呈毛毡状、质地细腻温润、韧度硬度较大、颜色纯正以及声音优美等特点,也难

玉器鉴赏

玉器鉴赏 中国古人尚玉,视玉为祥瑞。中国人对玉的认识首先是与美相联系的,所谓“石之美者”即玉,并将美石用来制作具有观念意义的专门器物,后来又将这种美石之品相与人的品德相比附,产生了儒家思想中“玉有九德”之说,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显然,被赋于了特定内涵的玉已不仅仅是“美石”而已了,而是包融了美感与哲学思想的双重属性,已被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象征物。 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丁数十万年的玉石并存、玉石不分的历史时期之后,对两者的认识逐渐有所区别,意识到了玉、石之美感上的差异,进而在使用功能上将两者加以区别。发展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装饰精美的玉器出现了,并迎来了中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第一次高潮,甚至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玉器时代”,足见其状况之盛了。。 本文拟通过对国宝玉器—九龙杯的介绍,以窥中国史前玉器特征 之一斑。 国宝玉器九龙杯——河南(商丘)非物 质文化遗产 九龙杯,若一只神器,以其扑朔迷 离,诡异难测的传说,令海内外神往, 以像阿拉丁的神灯,以其瑰丽的光晕, 使无数人思慕神往。1971年,上海“九 龙杯案”,周恩来总理以高超智慧妙取 九龙杯,使国宝失而复得,但那是36 只酒杯中的一只瓷具。而神州古国更有

玉器九龙杯却鲜为人知,它凝聚着中国人的高度智慧。杯体典雅庄严,华贵幽古。上部有三条龙,其中一条独龙骑居幢盖,为九龙之首,中部有六条龙自动吐酒,若云行雨施。九龙象征九州,杯体寓意:皇权至上,华夏久统。九龙杯为历代皇帝所拥有,据传,拥此九龙杯,可饮天下水,可取天下食。此九龙杯为隐逸民间卓异匠人,探求古遗,慧心潜思所制,实为罕见绝品。玉器九龙杯采用上等玉石制作,系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孟昭生扛鼎力作,精雕细琢,美韵天成,神秘悠远,九龙杯是工艺品中首选品牌。本品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使用此杯,有益寿延年,美容养颜,精心安神之神奇功效。此杯的经典之处在于,当小酒杯往龙头下一放,龙嘴里自动往杯子里吐酒,当小酒杯拿走时龙嘴自动停止吐酒,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可大助酒兴,给您的朋友留下对您最深刻的印象。 史前时代的玉器发展到晚期,无论在型制与装饰还是在功能上都已与石器分道扬镳了,精神性的意义占居了首要地位,并与权力、地位相维系,成为巫觋、酋长以及军事首长的象征物,从中反映出原始的社会关系正濒临崩溃,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新石器时代为我国玉器产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为成长期,春秋战国为嬗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为繁荣期,元明清为鼎盛期。这一分期足见明清玉器在历史中的位臵了。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分期法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是有条件的,即在某种标准下的分期。一般来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质、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程度为标准,尤其是玉质的优劣和工艺技术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们所特别重视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视作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