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数学《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设计

2018小学数学《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设计
2018小学数学《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设计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的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形分类,激活经验。

我们来一起看这些漂亮的图形。出示图形:三角形3红1黄,圆2红1黄,正方形1红2黄(打乱顺序)。

提问: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各提问: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这些图形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生活里有许多事物都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板贴: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分类整理,经历过程。

1.出示例图: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场景图,说明这里是学校校园一角。

提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童心园里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提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问题: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2)讨论分类标准。

指出:小朋友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

交流:你打算怎样分类?

小结:这里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可以按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还可以……。

(3)按不同标准分类。

①按老师和学生分类

提问:如果我们要解决“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多少位学生?”这些问题,我们就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整理?(板贴:老师和学生的分类表)

指出:我们要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可以用符号作记录,一个符号就表示一个人。

提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明确:我们就用一个“√”表示一个人。

提问:那要想知道老师和学生分别有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数一数)交流:其实我们以前就经常用数一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有不少小朋友经常会多数或者少数,怎么办呢?怎样数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一边有顺序地数,一边在已经数过的上面做上记号。)

活动:下面我们就来数数老师有多少位?一边找了数,一边在图上做记号,然后在分类表中记录一下。(板书:√√√)我们再来数数学生有多少位?学生的人数有点多,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朋友们帮着一起数,好吗?因为是同一种标准分类的,所以记录学生的人数时我们还用一个“√”表示一个人,在分类表中记录一下。(板书:√√√√√√√√√√√√)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和学生分别有多少位了吗?老师这儿画了3个“√”表示有3位老师,学生这儿画了12个“√”表示有12个学生。

我们来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老师和学生分别有多少位的?我们不

但数了,还干什么了?(记了)刚刚,我们先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再在图上有顺序地找一找,数一数,并做上记号,然后用符号在分类表中记录了下来。那这种一边数,一边记录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②按参加的活动分类

提问:我们还想知道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那得怎样分类?(板贴:参加活动的分类表)

除了可以用一个“√”表示一个人,你们还想到用哪些符号或图形?

合作要求:1.同桌商量并确定一个符号或图形用来记录。2.一个人在图上找一找,数一数,并做上记号,另一个人在分类表中记录,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同桌合作,完成作业1。另请一组同桌做在板贴上。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板贴:学生记录的参加活动的分类表)

学生展示作业并汇报:你们是用什么表示一个人的?看书的记了多少?下棋的记了多少?做游戏的记了多少?

(4)分析和解释数据。

大家看分类整理的结果,你们一开始想知道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你是从哪种分类中知道的?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你是从哪种分类中知道的?

提问:从这些分类结果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2.交流体会。

提问: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说明: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可以按不同标准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记一记。(板书:分一分,数一数,记一记。)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张分类整理的结果,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那有什么不同呢?(记录的符号不同,类数不同)我们发现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课上到这里,我们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好吗?知道是什么歌吗?这是爸爸去哪儿在云南拍摄的一张照片,你看看,这张照片里的人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呢?看来呀,同样一幅图,分类的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一起来瞧瞧这些积木。你觉得这些积木可以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请把书打开到92页,看想想做做第1题,分别按颜色和形状整理下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展示作业并汇报:你左边这张表是用什么表示一个积木的?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红的记了多少?黄的呢?蓝的呢?那你右边这张表呢?从分类的结果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看看这两张表,它们分类的标准一样吗?左边是按照颜色分的,右边是按照形状分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怎么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同桌相互说一说。

同桌合作,完成作业2,选择不同标准来分一分,并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交流分类整理的结果,说说从分类结果中能知道些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们小组里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如果让你分一分,你会按什么标准分?互相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通过今天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你又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其实我们的数学知识就是这么奇妙,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用心去思考,爱上动脑筋,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就像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也可能不相同。同样一幅图,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设计:

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 数一数 记一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