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2-17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

12.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种类和特点

1.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类别

(1)体育新闻

和其他各类题材的动态新闻报道一样,体育新闻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

(2)体育专题类节目

这一类节目涉及的节目形态和内容都相对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有关体育事件的深度报道,某个与体育相关话题的纪录片,也可以是体育评论类的谈话节目,或者有关某个体育运动类别的内容,甚至精彩体育运动比赛瞬间的集锦。

(3)体育赛事转播

广播电视的体育赛事转播可以是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也可以安排录像重播。随着体育产业化进程,广播电视的赛事转播不仅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运动种类也不断扩展。

(4)其他体育运动相关节目

这是很宽泛的一类,大体包括体育运动讲座类教学类节目;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健身类节目;此外,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之后的庆功晚会等,也可算作与体育相关的边缘节目类型。

(5)体育竞技类娱乐节目

这类节目在节目模式上属于娱乐节目,是那些重在挑战运动素养和体能的游戏节目和真人秀。

2.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

(1)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能够通过声音和画面的造型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动态地呈现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美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2)在传统媒介当中,相比报纸的制作与发行周期,广播电视传播与接收同步的时效优势,更能够满足受众需要。

(3)体育运动的项目类别多种多样,十分丰富,为广播电视体育节目提供了大量精彩纷呈的内容。

(4)体育运动因其娱乐、休闲特征,深得人们喜爱,广播电视受众广泛,尤其广播的伴随式收听特点,和电视声画并行的传播优势,使得其受众的广泛性和体育爱好者的广泛性可以有效地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优势。

(5)体育竞技不仅精彩纷呈、瞬息万变,而且气氛紧张、情感浓烈。

①广播电视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直观性,有效地展现各种各样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魅力。

②通过广播电视传播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可以令受众获得全新的感受。

二、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和发展

1.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的第一次体育比赛实况转播是1951年2月,苏联男子篮球队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与上海队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次体育实况转播是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篮球、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体育比赛。

1955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谈话》节目开播,成为中国广播史上开播最早的体育栏目。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拉开战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对整个赛事做出了及时报道以外,还对9场重要比赛进行了实况转播。这也是中国广播第一次成功转播世界性体育比赛。

1978年,第八届亚洲运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出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组成的联合报道组,向国内传送了排球等几个项目的实况转播,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在境外进行实况广播。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体育节目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在1980年和1982年成立了专门的体育部。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也纷纷效仿。

1984年7月,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开幕,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派出5人电视报道组,这是中国电视观众第一次通过国际通信卫星看到的奥运会实况。至此,中国电视体育进入了大型体育赛事全面转播的阶段。

2.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新特点

(1)广播电视体育栏目的数量和体育节目的播出时间都大大增加。

(2)专业化的广播体育频率和电视体育频道开始出现。

(3)大型体育赛事的实况转播大大增加。

(4)广播电视体育节目所涉及的体育运动门类大大增加。

(5)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主持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3.广播电视体育频率/频道:专业化发展之路

(1)推动以体育频率/频道为代表的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首先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有线电视网络的健全和发展。

(2)在中国广播电视体育频率频道专业化的过程中的问题。

①受限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行政管理,无法走出本地开拓更大的市场。

②在本地市场又完全无法与央视体育频道竞争。

(3)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专业体育频率频道的融合趋势也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开始与互联网的相互渗透。

三、广播电视产业和体育产业的互利共赢

1.体育产业与广播电视产业的互动

广播电视媒介与体育产业的互动主要在下述两个方面。

(1)体育赛事的转播权

按照国际商业惯例,一项完整的电视转播权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闻报道权

即赛事新闻,所使用的体育比赛的画面在3分钟以内,无须购买转播权,超过3分钟则要购买。

②比赛集锦的节目版权

这是指以体育赛事为主体内容的板块节目,超过15分钟就需要购买转播权。

③赛事的广播电视直播、录播的转播权

这一部分是最为昂贵的,主办方可以根据媒介的具体性质,分为不同广播电视媒介的转播权进行出售,或者按照不同覆盖区域的划分来出售。销售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收入,是体育产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销售电视转播权,早已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及其联盟最主要的资金渠道。

(2)媒介公司投资体育产业

广播电视媒介公司直接投资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场馆建设、相关产品等体育实体,以及直接投资和操办体育赛事。

2.中国广播电视体育与体育产业化

(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中国媒介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进程,体育运动巨大市场能量逐步发挥出来的。

(2)尽管能够独立制作和现场直播大型体育赛事,以及有实力购买大型体育比赛转播权的广播电视媒介并不多;但一些广播电视产业与体育产业的相互推动也已经初露端倪。

①一些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体育部门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投资组织一些适合媒体表现的体育比赛。

②部分有实力的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开始投资体育实体。

(3)2008年的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是中国广播电视体育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

12.2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体育新闻

答:体育新闻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育新闻可以是综合新闻的内容之一,穿插在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之中,或者穿插在许多电视台晚间的综合新闻节目里面。在一些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当中,尤其目前专业体育频率频道中,体育新闻独立成为专门的一档节目。竞技体育的赛事报道在广播电视体育新闻中一向占据重要位置。

二、简答题

1.简述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种类和特点。

答:(1)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类别: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包括通过广播电视媒介来报道、传播的各种体育运动及其相关内容,从五花八门的竞技体育到群众性体育运动内容无所不包。从节目类别上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

①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是指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它可以使综合新闻的内容之一,穿插在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之中,也可以独立成为专门的一档节目。

②体育专题类节目

这一类节目涉及的节目形态和内容都相对比较广泛。不少体育专题类节目都采用杂志型的板块式结构,主持串联的形式,以大容量和一定的深度容纳动态的体育新闻无法容纳的内容。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上)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 1.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2.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 (1)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研究,应该涵盖社会、经济、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和法

律等宏观层面的管理秩序。 (2)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 3.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 这主要是指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 ③行业规范协调 通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对广播电视行业进行软性管理。 ④单位自我约束 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制定内部道德自律的规范来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主要是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2)广播电视事业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①宏观性和权威性 管理体制主要进行行业宏观规划和调控,制定管理原则,主导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 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A、《终始》 B、《大圣》 C、《白虎通义》 D、《太平经》 7、墨子和他的学生结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团体首领称为( B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 礼”之类。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圣才出品】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1)传播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个大类。 ①语言符号包括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 ②非语言符号的涵盖范围则要广得多,通常是指文字语言、声音语言以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2)根据广播电视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传播的技术特点,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可以分别分为视觉性的和听觉性的两个大类。

①广播是听觉性的媒介,因此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都是听觉性的。 ②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两种。 2.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1)声音的特点 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等要素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听者待定心理活动,会产生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声音具有心理性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①画面的连续性;②画面的再现性;③画面的选择性;④画面的多义性。 3.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1)语言 广播电视使用的语言指以语音为物质基础,以词语为构成要素,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表意体系。 ①声音语言 广播电视声音语言的构成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可以大体上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②文字语言 对于电视而言,文字语言是指在电视内容中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和阅读的文字内容,通常分为画内文字和屏幕文字两种。 画内文字是指画面拍摄到的文字内容。屏幕文字主要指后期制作合成的文字。字幕除了传统的交代时空、人物、背景等作用外,还具有渲染气氛、提醒、警示等作用。 (2)画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 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笔记:是大众媒介及其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 2、涵化理论:美国格伯纳提出,研究者探究电视塑造的世界和真 实的现实世界的差异,考察电视对于个人的长期的“涵化”效果,研究发现电视节目编排的整体模式是公众对社会现实达成共识的重要来源,电视培养了人们的共同观念,可以使人们以电视屏幕上呈现的社会情状、价值观和思维体系来看待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当今社会文化主流的首要渠道。“涵化理论”研究表明,电视暴力内容不仅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电视内容也会影响到人的态度、价值、思想方式等内心世界。 3、新闻:新近发生的或预计将来要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民生新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进行单向灌输和指导的 工具,而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通道,鼓励民众通过它进行意见的表达,发扬民主的作用。它的本质特征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5、深度报道:在新闻业界被认为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 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深度报道与新闻业作为独立社会力量的存在息息相关,也与大众媒介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密不可分。

6、真人秀:又叫真实电视。有学者概括为“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 定情景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 争行为的记录和加工”,认为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这些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 同特点。真人秀可分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悬念、竞争、 游戏规则、时空情境、现场记录和艺术加工。 7、广播剧:是“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运用对白、独白、 唱词等手法,以及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以加强气氛, 并穿插必要的解说词,以帮助听众了解剧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动 作状态。” 8、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 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 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 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9、受众: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也就是包 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 容接受者,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即网民。 10、视听率: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 的百分比。 二、填空: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制与运 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技术运用于传播、计算机技术的应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文化概论形成性作业1-4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广告代理业机能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为媒体服务、为广告主动服务、全面服务、整合传播时期。 2、专业广告组织的机构设置可按几个方面来设置按基本职能、按地区、按客户、按公司自身状况。 3、媒体广告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承接广告业务、设计制作和发布广告、审查广告内容、做好广告经营财务核算、做好调研和信息咨询服务。 4、广告组织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广告主广告组织、媒介广告组织、广告团体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广告公司的主要类型有ABCD A大型的、综合性的 B合资的 C中小型的 D广告作业机构 2、一般广告公司最基本的业务部门是BCDE A公关部 B客户部 C创作部 D媒体部 E市场调查部 3、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是ACD A控制和协调 B首先监督 C监督和检查 D指导和服务 4、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BC A法律 B法规 C相关政策 5、广告管理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对广告主的管理 B对广告代理公司的管理 C对广告媒介单位的管理 D对广告信息的管理 三、句词解释 1、广告管理: 是指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对广告行业实施的管理。在我国,广告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2、广告行业自律 是指广告行业组织,通过制订相关的自律守则和条文,所实行的行业自我管理,控制和约束。 3、广告代理制 是指广告主所发动的广告运动,媒体的广告发布,得由广告公司代理。是在广告发展的历史过和之中所形成的制度。 4、客户服务制度 即AE制,广告公司指派特定的客户负责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制度。这是广告公司在长期的业务运作中,逐渐形成的与客户‘品牌经理制’相对应的一种代理服务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专业广告组织的类型。 (1按照担负的职能划分有全工能广告公司和部分功能广告公司 (2按照规模的大小划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判断: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的社会性质 (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1、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在由政府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2、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本质在国际政治宣传和斗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3、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胜利目的,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也是手段之一。 (二)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1、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①无线电频道资源的有限性,使广播电视被视为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公共资源。 ②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广播,但可以通过发放执照的形式间接控制。 2、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 ①公共广播电视所追求的公众利益包括独立、平等、全面服务和不迎合的原则。 ②公共广播电视由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与管理,在经济上公共广播电视既不依附于政府,也独立于财团,政治上不为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左右。 3、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BBC 的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资金来源独立性; (2)确保主流地位;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4)提倡道义责任感。 4、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①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广播电视运营者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②《1934年通讯法》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颁发许可证的刚性标准之下,对广播电视进行结构规制与内容规制,以确保广播电视在“公共利益、便利、必需”的原则下运行。 ③许可证的颁发、结构规制和内容规制三位一体,打造了美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体现于: (1)企业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是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的企业; 市场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价值。 1、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1)美国早期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中体现了明显的商业性质 (2)美国崇尚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最终促成了美国广播电视商业性质的确立 2、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1)美国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投资、私人所有,它们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党;(独立性) (2)美国私营商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完全遵循利润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商业性) (3)作为国家私营企业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国商业性的广播电视也遵循“自由竞争→垄断→更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发展规律,高度竞争成为商业广播电视的突出特征。(市场性)3、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原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播音主持概论

第一章 1.播音的定义 广义: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包括各种声音、音响、音乐、语言、文字、图像等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活动)。 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播音的重要性 从播音的地位来看,播音处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前沿。 从播音的作用来看,体现播音的重要性。 播音是揭示节目思想内涵的主要工具。 播音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 3.播音学的定义 播音学是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的创作活动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4.中国播音学的定义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换句话说,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传播主体如何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来传播各类信息的创作活动。它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涵盖新闻播音,也涵盖各类节目主持。 5.传播用语的现实思考 方言的草根性决定其传播的地域性 普通话的规范性带来传播的广泛性 6.基本矛盾:播——受 7.对“播音”的误解 播音就是念字——否定播音的创造性 播音和主持是两回事——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 a.主持是播音的延伸产物 b.主持和播音本质核心相同 第二章 1.播音主持发声的两大属性: 自然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 社会属性(心理性、艺术性) 2.播音主持的性质 创造性(基本属性) 多质性:言语传播性、技术性(业务属性) 新闻实践性、艺术创造性 性质的主调:新闻性(根本属性) 3.播音主持的创造性(什么是创造) 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 新的符号系统。运用到艺术领域,创造赋予了情感。通过情感的力量来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4.什么是创造 播音员自身实现了对腹稿(心中的文字符号)和稿件文字符号系统的转换,建立了符合 听觉、视觉规律的新的符号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属于创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世界: 1、“无线电之父”——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2、“电视之父”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在1925年利用尼普柯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完成传送和接受画面的实验。 3、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称为世界电视开端。 中国: 4、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播,播出方式为直播,1978年改为中央电视台。 5、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978年真实播出两套彩色电视节目。 什么是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区域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媒。 广电作为电子传媒的特征:(优势)对象广泛、

时效性强、丰富直观、接受随意、(弱点)顺序接受、转瞬即逝 第二章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传播功能的新发展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新闻的魅力主要是信息本身的力量。新闻是信息,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新闻信息量指的是一条新闻的信息含量,既其量与质相统一的有效信息量。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受众层次分布广泛、传播接受方便、传播“搭车”效果好、传播容量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广电传播的信息观与时效观: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大量信息;其次,广电要适应和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再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和时效的竞争;最后,从实践看,新闻节目数量多、节奏快、信息量大、深度加强构成改革开放以来广电改革的主旋律。

新闻直播:不经过事先录音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传播形式。*滚动播出:广电新闻首播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事件变化发展增删信息。 大新闻构架: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相互补充,共同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要求。 信息误导:指虚假信息、过时信息、无效信息传入社会造成人们判断失误、决策失误,进而造成生产和生活上的损失。 信息污染: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涌入社会扰乱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由于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心,破坏安定,妨碍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信息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 *现代社会分群化及广电窄播化趋势: 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受众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受众权利意识增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修订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

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是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 2、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威斯丁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 3、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是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的电视台。 4、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在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年1月开始播音,受到孙中山的好评。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建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6、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太原新华广播电台于1945年4月25日开始播音。 7、美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ABC 全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N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简称是CBS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简称是CNN 英国广播公司的简称是BBC 二、名词解释 1、广播电视

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按照传播型号分为广播和电视;按照传输方式分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卫星广播和网上广播;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按照技术标准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2、新闻直播 广播电视的直播,是节目“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3、滚动播出 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滚动播出是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优势、高密度大信息量播发新闻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 4、板块式节目 “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一个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形象称呼。版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连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有以下特点:板块式节目编排集中,时间长度基本固定;板块式节目子栏目内容相互关联;板块式节目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向性的特点。 5、广播电视新闻 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广播电视概论》在线作业

(单选题)1: 不是美国真人秀节目的是() A: 美国偶像 B: 幸存者 C: 飞黄腾达 D: 英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新闻的本质是什么() A: 信息 B: 事件 C: 时间 D: 兴趣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在广义的划分中,非新闻节目都概括为()A: 电视节目 B: 娱乐节目 C: 体育节目 D: 社会节目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不属于广电产品价值的内容是() A: 功能 B: 品质 C: 价格 D: 包装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受众的人口细分不包括() A: 年龄 B: 性别 C: 家庭人口 D: 城市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英文缩写是() A: CCTV B: VOA C: CNN D: FOX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影响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通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B: 受众教育水平的提高 C: 信息需求的增加 D: 公益事业的需要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当前特点不包括() A: 娱乐节目份额逐年上升 B: 节目原创度高 C: 节目更新周期缩短 D: 娱乐节目大媒体化,民营资本逐渐边缘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以下各项中对于广播电视栏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从报纸杂志的编辑中借用过来 B: 它是电视节目包装策划理念 C: 本质上它是一种电视节目的编辑形式或称电视节目的包装形式D: 它只适用于新闻节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广播电视特征不包括() A: 查找方便 B: 受众广泛 C: 顺序限制 D: 流媒体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不属于广电产品附加的内容是() A: 服务 B: 品牌 C: 价格 D: 包装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 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B: 新闻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 C: 优化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形态可以加强报道的广度 D: 满足受众的实在和潜在信息需求是确定传播内容的主要依据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新闻背景不包含以下哪项内容 A: 事件发生的历史 B: 事件发生的环境 C: 事件的未来走向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1)广播系统的内涵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2)广播的分类 ①按照传播信号区分,只传送音频信号的,称为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radio);

而同时传送音频(声音)及视频(图像)信号的,则称电视广播,简称电视(television)。 ②按照传输方式分,通过无线电微波开放式传送的,称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通过电缆或导线封闭式传播的,则称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其中通过人造地球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信号的,则称卫星广播电视;通过因特网传送的,称为网上广播(online broadcasting或webcasting)。 ③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和国际广播。 ④按照技术标准则分为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与简单的手势、简单音节等传播符号相比,语言更适合表达更为丰富、精确、复杂的内容,人类的语言形成与使用因此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文字的创制与运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①文字传播极大地克服了口语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有了文明史、历史记载,使人类社会扩大统一,迅速发展进步,人类的经验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沿用。 ②相较于语言,文字也便于长久保留,如过去只能保存在记忆中的知识与口头文学作品等。 ③用文字进行传递的信息比用口头语言传递的发放更为精确、传递范围也更广。 (3)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也是一次仍在进行着的革命。 ①传媒技术的革新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

试卷代号:7877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开卷)2010年7月答案在书上自己找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尚贤、尚同方面。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1.郑韩文化属于() A.豫东文化区B.豫中文化区C.豫西文化区D.豫北文化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A.钟繇B.刘德昇C.蔡邕D.褚遂良 3.“画圣”吴道子为() A.唐阳翟人B.晋涅阳人C.隋汝南人D.宋白波人 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A.《秦香莲》B.《抱烙柱》 C.《蝴蝶杯》D.《反五关》 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A.商鞅B.子罕C.许衡 D.程颢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 A.张遂B.李诫C.玄奘D.张 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东汉时期人B.西晋时期人C.隋代 时期人D.唐代时期人 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A.添箱B.暖房C.送贺D.合 婚 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C.北魏时期 D.五代时期 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伊皋 书院D.紫阳书院 三、名词解释(12分) 1.中原物态文化 2.文化区域 3.饮食文化 四、简答题(20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五、论述题(24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 献。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 发展的主动权? 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 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 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 的意识;(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 的意识;(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 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 观察社会,认识社会;(4)使学习者在提高 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 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 的地区联系在一起。(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 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 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 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4)西江则 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2、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 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 通的便利(1)早在远古时代,新疆与青藏就 和内地有联系。(2)大致沿渭水、黄河、济 水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 的交通线。(3)与这条线东西线相交,还有 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 1)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曲阳,南 至河南新乡,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 址。2)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3)近陕西 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窜山越岭,北达榆林、 府谷一带。中国地理的这些特征都形成着中国 大陆内在的统一性。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 展,交流范围及交流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对文 化发展就越有利。 论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l)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 化方向。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 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又一定是一个人 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 会的建立,正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中 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着大 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在中国,战争 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 是战争,而是联合与融会。 (2)广大地域与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分 裂与统~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 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 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 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大体从商朝 开始,王朝就已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群 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 已十分清晰;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边 远的四高民族的“来朝”为荣耀。“天下”观念的 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追求统一始终是 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 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 念,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 作用。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的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 所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 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地理 的角度观察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应特别注意 与北方边地草原人群的地缘关系,那里藏着中 国历史命运的重要秘密。在西北方向,帕米尔 高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 大文化世界。但在更近的北方,中原文明必须 长期面对一个由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 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 域。这个辽阔的地域,向北可以延伸到今俄罗 斯的西伯利亚,西连中亚乃至东欧平原,东接 中国的东北和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那里是森 林密布的寒冷湿润地带。 这是一个巨大的扇面形地带,居住着很多 古老的人群。广阔的蒙古高原,是这些民族与 中原发生关系的“前台”。在这个前台上,截止 到蒙古族人兴起,没有一个民族是它的固定主 人。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最早的人群是严优, 之后是北狄,秦汉以后有匈奴、鲜卑、突厥、 契丹、党项、金以至蒙古、满族。 (4)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草原民族除 满族之外,基本都是在前一个民族迁徙,草原 出现“真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大举跃 进,充当新的草原主人。在中原政治兴旺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