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规律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规律
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规律

光山二高分校高三往论述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规律

一、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

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之后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部分错误,包括定语、状语或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特征是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P1《围棋与国家》第1题C“围棋····东汉时已深受人们·····”

原文是“东汉中后期···”,扩大了范围。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以偏概全题型特别强调范围和程度,不能题题都考虑以偏概全,同学们不要神经过敏。

2.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托马斯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著名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选项: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势成水火。

原文:造成中医和西医“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两者的“思想体系”与“科学方法”不同,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

比较选项与原文,选项把不是原因嫁接为原因,是强加因果。

再例如:选文《风格的多样性》(下一个问题的例文)

选项: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原文: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

比较选项与原文,原文前后是并列关系,没有因果,选项是强加因果。

P1《围棋与国家》第2题C,把原文的部分结果当原因,也是一种强加因果。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3.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故意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例如,P1《围棋与国家》第1题A 围棋发源

..于上古时期·····,比较原文,“围

棋极可

..能.源自上古时期····”,选项故意漏掉“极可能”,把推测语气变成了肯定语气,把可能当成必然。

再例如:《风格的多样性》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选项: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

...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原文: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

..性.。

分析:比较选项与原文,主要差别是选项有“······当然会产生···”,原文有“······的可能性”

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4.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臵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选项:在宋代,“茶马互市”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原文: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

.....,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5.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例: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自已调整命运。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项: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原文: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

比较选项和原文,原文是“必须有···”,选文是“没有”,选项是典型的混淆是非。

6.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例P4浙江卷:《国学》中A项“····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原文没有提及朱子、二程等人的没有小学功夫,是清儒说他们空谈义理。典型的无中生有解题对策: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7.混淆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只有……才,充分条件:只要……就

例:《围棋与国家》第3题D,

选项:对围棋······,只有把···作为···出发点,就能·····地位。

原文:文章最后一段开头,“应当是”强调了立足点、前提条件,从行文看,这是指必要条件,而本项的表达变成了充分条件。

8、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例: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的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选项: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原文:文化”一词的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

根据上下文,“这一命题”是“显示”的主语,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这里犯了张冠李戴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再例如: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2004年湖南卷)

选项: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

原文:中国传统医药学……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

“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的主语是“藏医”,不是“中医学”,犯了张冠李戴或偷换概念的错误。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9、答非所问

选项本身都没有错,但问与答没有任何关联,特别是这个问题是概念、功能等情况时,最易出现答非所问。问题和选项的陈述中心不一致时,也容易出现答非所问。

注: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方法点拨:选项比原文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攻略:12种设题陷阱全解析(附 典题解析)

2020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满分攻略:12种设题陷阱全解析(附典题解析) 1.从同一个意思多种表达看: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同义替换)【原文出处】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15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 D.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2015年高考湖北卷)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2015年高考湖北卷)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河北衡水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衡水语文试卷《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而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该民族的所有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主要记录该民族的过去,它是该民族建构其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 D.民族的集体道德记忆是民族历史积淀的结果,记载的是该民族的过去,是该民族道德生活史的主要史料来源。(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北辰的符号意义》) B.由于北辰在北斗星附近,人们寻找北极又往往要通过北斗七星,所以古人常常将北斗误为北辰,也因此北辰文化往往与北斗相关。(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论现代教育的转型》) A.教育只有能够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才能实现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的价值。(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随笔靠的是识,非饱学之士不可为。当然仅仅掉书袋也不行,因为识属于哲思。(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 A、随笔靠的是识,不是学识渊博的人是不可能作的,当然仅仅靠引经据典、卖弄学问也不行。(同义替换) 【原文出处】照鲁迅的观点,在散文家族里,小品文的成就最高,几乎在小说、诗和戏剧之上。小品文的成就以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尤为突出,周作人又高于林语堂和梁实秋。在当代文学中,很遗憾,以小品文而成了气候的作家似乎还没有。小品文也就是美文。(2015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散文的文体提纯要彻底》)D.鲁迅先生评价散文小品的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在现代文学中,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小品文的

高考语文备考语言运用题之成语、病句、衔接备课讲稿

高考语文备考语言运用题之成语、病句、 衔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演变。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 15 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 年 11 月 15 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 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抖音上的科普内容,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薪火相传简明扼要寓教于乐妙不可言 B口耳相传短小精悍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C薪火相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妙不可言 D口耳相传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B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C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D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B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C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D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 【详解】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知识、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语境中说的是信息的传承,此处应选“口耳相传”。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 第二组: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语境中说的是视频文件的篇幅小而内容丰富。此处应选“短小精悍”。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 第三组:寓教于乐: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语境中说的是用抖音的视频进行科普,这里应选“寓教于乐”。

论述类文本十大误区

论述类文本阅读 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称为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三驾马车”,是继承了传统阅读题的特点,并与新课程相嫁接而形成的新的阅读考查方式。就题型而言,新课标卷为三道选择题。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试题第5题D项)解析:选项将“伦理道德理念”范畴扩大为“道德理念”。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 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2010年新课标地区卷) 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 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 [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Ⅱ卷) 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题第7题A项) 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 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 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 [高考例题]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 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14题D项)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 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 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年广东卷) 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12题A项) 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 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识破设题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识破设题陷阱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识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陷阱。 2.认清10类设题陷阱的逻辑本质。 3.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认识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陷阱。 2.难点:认清10类设题陷阱的逻辑本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就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类型: 二、10类设题陷阱 1. 以偏概全 (1)阅读示例 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7·全国卷Ⅲ 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原文信息: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

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

,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2)比对分析:通过比对发现,选项以偏概全。原文中“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等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3)理论指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2. 混淆时态 (1)阅读示例 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分析该选项表述是否正确。 选项:(2013·全国卷ⅡT2-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原文信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2)比对分析:由原文“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知,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选项混淆了时间。 (3)理论指导

成语辨析题解题技巧

成语辨析题解题技巧 【学习目标】1、明确成语的考察方向。2、在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把握考察方向的基础上掌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 二、 设题“六陷阱” 高考成语题出题一般有如下陷阱: ▌陷阱一:望文生义 仅根据字面理解,不考究成语内在含义。如“差强人意”,成语含义是“大体上令人满意”,却被 错用成“不满意”,而造成字面歧义。类似此类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安土重迁、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久假不归、下里巴人、江河日下、文不加点、罪不容诛、不赞一词、三人成虎、明日黄花、登堂入室、不足为训、毫厘不爽、别无长物、风声鹤唳、万人空巷、五风十雨等。 ▌陷阱二:褒贬混淆 易贬词褒用的成语:处心积虑、满城风雨、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巧舌如簧、衣冠楚楚、巧言令色、趋之若鹜、粉墨登场、无所不为、官样文章、上行下效、始作俑者、推波助澜、明哲保身等。 易褒词贬用的成语:方兴未艾、凤毛麟角、惨淡经营、差强人意、有口无心、别出机杼、别有天地、目无全牛、拭目以待、叹为观止等。 ▌陷阱三:不辨对象 易被误用的成语有: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举案齐眉(指夫妻)、耳提面命(指长辈对晚辈)、三令五申(指上级对下级)、汗牛充栋(指书籍)、罄竹难书(指罪恶)、美轮美奂(用来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春秋鼎盛(指人,不指时代)、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等。 ▌陷阱四:搭配不当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忍俊不禁、难言之隐、信手拈来、不期而遇、出奇制胜、当仁不让、侃侃 而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妄自菲薄等。 只能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的成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闲视之、望其项背、天高地厚、青红皂白、混为一谈、一蹴而就等。 容易重复赘余的成语: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浑身)遍体鳞伤、(忽然)恍然大悟、(正)方兴未艾、(众多的)莘莘学子、(从此)一劳永逸、(百姓)生灵涂炭、(感到)自惭形秽等。 ▌陷阱五:不合语境 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的成语: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处心积虑与殚精竭虑、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休 戚相关与休戚与共、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等。 ▌陷阱六:谦敬错位 易谦辞错位的成语:忝列门墙、抛砖引玉、一孔之见、敝帚自珍、敬谢不敏、狗尾续貂、尸位素餐、蓬荜生辉、雕虫小技等。 易敬辞错位的成语:不吝赐教、高抬贵手、高朋满座、虚左以待、鼎力相助、洗耳恭听、虚怀若谷、大材小用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附:2019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真题及点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1.六种方法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4)混淆是非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十大典型陷阱真题

201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十大典型陷阱真 题陷阱题之常识判断【1】下列成语与工艺技术或行业对应不准确 的是: A.量凿正枘一一木工 B.锦上添花——纺织 C.炉火纯青一一冶炼 D.青出于蓝一一陶瓷 【答案】D 【解析】A项,量凿正枘是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与木工行业相关,所以A项对应准确。B项,锦上添花是指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与纺织行业相关,所以B项对应准确。C项,在冶炼青铜时,产生了青色的气体时杂质就基本除去了; 后来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现在用“炉火纯青”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可见炉火纯青与冶炼工艺相关,所以C项对应准确。D项,青出于蓝是说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本成语指颜色,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该词的产生与陶瓷制作无关,所以D项对应不准确。所以本题选择D项 【陷阱】在本题中C是一个容易做错因为大家做题的过程中,对于炉火纯青很容易联想到炼丹,而不是冶炼。事实上丹指的是丹砂或称硫化汞,是硫与汞的无机化合物。属于冶炼技术的一个分支,所以 C 是完全准确的。 【2】俗话说“绣花要得手棉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理相同的是( )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 大水漫不过船 D. 有理不在声高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绣花要得手棉巧,打铁还须自身硬”强调办事情需要依靠内因。四个【陷阱】选项中只有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够体现出内因”。 而很多考生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属于内因。意指一个人不管站得多正,影子都是歪的。通常用来比喻只要为人做事走得正、行得端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形容一个人的做人态度。所以选择B而不选A。 陷阱题之判断推理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查是图形中的面积,每一个五角星中的都有一个花色相同的大三角形,所有准确答案选择C项。 【陷阱】其中这道题中黑色小三角形的干扰元素,很多考生会从小黑三角形入手来实行思考,浪费大量时间,所以在考试过程中除了对特殊元素实行观察以外还要对整体的宏观元素实行进一步的分析。 【2】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著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服务 商就不能装作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 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定义推理题目,其中题干的关键词是著作权受到侵

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 论述类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2015高考语一轮) [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城中水景 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 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置,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化心理所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斜,因此在经济、化一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平”。而中国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化与道家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

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献资料,圆明园的“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化的主流。 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种至美的佳境。《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 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中对人工喷泉的营造成了越越热门的事情。以北京而论,虽未必有昔日圆明园那么集中、复杂的喷泉组出现,但节日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喷泉,北京游乐园的“水幕电影”,一些公众共享空间的音乐喷泉,以及各大饭店宾馆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已然构成了一派新的“城中水景”。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这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激发出人们一种昂

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陷阱对比

单个成语 朝令夕改: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通常形容国家改变政策 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建言献策(更正式)--出谋划策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举足轻重: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用于指人的地位等堂而皇之: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强调从前卑微 神气十足: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贬义词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多指个人的学业、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用于国家、集体。 名正言顺: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啧啧称奇:表示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 滔滔不竭:一般形容人说话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学习不深入;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含贬义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炙手可热:本意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指学问、技术、修养等褒义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含贬义 七月流火: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 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如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另外一种寓意是比喻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与对“景物”的感受无关。 形影相吊: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针锋相对:常指观点、立场的对立,不可修饰“文化” 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不能用来形容“建筑” 可见一斑常与管中窥豹连用,意指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拨云见日:意为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消除黑暗势力,重见光明;也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 急公好义:是指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 万马奔腾: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也比喻事业像万马一样快速发展。 生机勃勃:可指创业景象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教学文案

论述类文本十大错误

设题误区一:范围(概念)不清。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原文: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原之路。 选项:“草原之路”是路上丝绸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开拓的(概念缩小) 原文:苏文提出,在《窦娥冤》中,张驴儿与窦娥“都没有提出而且无法提出现代司法要求的可靠的直接证据”…… 选项:苏文认为张驴儿与窦娥都无法提出可靠的直接证据,二人的话究竟谁的可信,只能根据人之常情和一般的逻辑判断来确定。(范围扩大)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I卷) 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 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 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 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

高考语文 06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 1.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陷阱(最新)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陷阱 陷阱一曲解文意 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设错方式: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某些词句的含义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分析和概括。 识别方法: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就不难得出答案。 [对比选项] (2020?全国卷ⅢT1-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对应文本]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参考答案】原文表述为“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综合甄选”,这些句子说明乡村记忆要有选择地保留,并非要求“必须完好保存下来”,选项曲解文意。 陷阱二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设错方式: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 识别方法:读原文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来;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 [对比选项] (2015?天津卷T6-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 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对应文本]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高考阅读 2011-07-04 0003 5d56b7b401017kin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 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

高考语文备考语言运用题之成语、病句、衔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演变。短视频 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 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 视频平台,在 15 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 所带来的益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让知识覆盖 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 年 11 月 15 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 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 孩子们而言,抖音上的科普内容,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 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薪火相传简明扼要寓教于乐妙不可言 B口耳相传短小精悍寓教于乐妙趣横生 C薪火相传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妙不可言 D口耳相传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 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B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 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C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D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B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C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D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 【详解】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 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 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 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知识、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语 境中说的是信息的传承,此处应选“口耳相传”。据此分析可排除AC两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安全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承认和 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 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我 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 时会获得照顾与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 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现代的工业市 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 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 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 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 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然而,在 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类 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 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 到了全球化阶段,情形变得更为复杂。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 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经济市场、科学技术、 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大到各国,中到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其所能提供的保护 屏障一一被穿透,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而焦虑中的人 们也将逐渐明了,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 有家园。 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人类要往前走,我们不可能退回到 过去。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但是,我们的 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明白有哪些我们要 继续坚持,又有哪些我们必须纠正,哪怕需要为此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之所 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 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