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一、旅游产业是后发展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贫困落后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同时也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落后地区应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而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业重点发展,西部的农牧业和采掘、原料长期以来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存有的基础是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既没有从经济的角度进行量化考核,也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考察。现在看来,其实际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不具备继续作为先导产业的条件。

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旅游产业是西部真正的优势之所在。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目前西部12省区拥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总数的3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总数的34%,国家森林公园占总数的18%;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西部12省区拥有的文化名城占全国总数的3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总数的28%。同时,西部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本身以及它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从

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而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点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摆脱以往部分地区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旅游产业具有率先实现对外开放的产业优势

旅游经济本身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一个地区独特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大量的境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从而使旅游业一步成为对外开放的外向型产业,这不像其它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那样需要较长的整体水平提升过程。旅游产业总体上看不是高技术产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也低于其它高创汇产业,只要其旅游产品具有特色,对外知名度高,吸引力、竞争力就强,就可能使其国际旅游在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尚不高时能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自身也需要对外开放。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发展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必然要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水准的旅游接待设施,如宾馆、餐馆等,这些设施,一开始就必须按国际旅游的通用标准进行建设,与国际接轨;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一开始就引进外资和外国的管理方式与模式,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从而使得旅游产业成为了很多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并推动地区对外开放整体步伐加快的先遣队。旅游业的发展等于向外国人开了一个窗口,比较全面地展示该地区的面貌促进外国人对该地区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对外国人需求和国际惯例的了解并对各相关要素加以改进,促使旅游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旅游区的投资环境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改善,加快其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步伐:

首先,旅游业建设发展的蓬勃兴起,可以并且在很多地方己经带动了欠发达旅游地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为旅游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如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也为外来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实际上,贫困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同时也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往往存有着基础设施差,进不来、出不去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自中央确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优势产业的支持,尤其是对旅游业等产业的支持,其中发行国债的相当一部分将投入到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这是西部旅游地区难得的发展机遇。

其次,从旅游业的微观组成部分一一旅游的发展来说,也会对旅游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部门中,旅游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领风气之先,引进外资、人才和境外先进的经

营方式,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引进各类旅游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先进而规范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将对旅游地区当

地政府部门和当地企业的管理和运作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促使旅

游地区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

再次,旅游业的发展可改善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地的地区形象

和城市形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等

同时进行,协调发展,它不但可使以往的山川更秀丽,也带来接待地环境

形象的根本改变,绿化档次越来越高,环境也越来越好。这对改善投资

环境,促进对外开放,是个极大的推动。

最后,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对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方面的要求,也

有对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社会风气等软环境的要求。因此在旅游业的发

展中,旅游地区还需要通过持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旅游经营服务者、旅游接待地居民文明礼貌,旅游环境整洁优美,旅游活动健康高雅,这样

便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为旅游地区的总体投资软

环境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旅游地区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

的转变和创新,使旅游地区在观念上进行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这对推

动地区的对外开放,具有更为长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旅游在引来人

流的同时,还会引来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例如被国际风筝协会推

选为"世界风筝之都"的山东潍坊,过去仅仅一个手工业小城,自美国西

雅图风筝协会主席赴潍坊旅游从而引发了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以来,

不但吸引了大量游客,利用外资也硕果累累,第五届风筝节总成交额达10·66亿元。

三、旅游产业是具备跨越式发展条件的产业

相关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从摩尔根的人类文化论到马

克思、恩格思的历史唯物论,都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

发展,而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生产工具。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

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通过以下对旅游业本质、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游

业最具条件超越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这并不违背上述理论和原则。

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与通常工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要素不同,对生产工具的要求与工业产品生产也有较大不同,旅游业不需要生产的厂房,不需要对所生产产品的粗加工和深加工,不需要相对应的机器和

工业产品生产完成后必须的物流配送体系,旅游业所需要的仅仅在旅游产品形成后为游客消费(参观、欣赏)这些产品时提供服务的劳动者,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可由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来解决。旅游

业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也不相同,更注重资源的整体组合,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各项重要的组成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就直接成为旅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更加需要管理和服务要素,不光是为调整旅游业的中间环节(旅行社、饭店、旅游企业),

更重要的是对旅游消费者多样化的、持续提升的需求能做到更好地满足。由此可见,旅游业所需的生产要素与以往各种产业所需的生产要素有所不同,这说明旅游业发展本身具有的特性与人类生产力发展阶段,

与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可以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超越本国、本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对旅游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必须加以有效整合,提升要素的发展水平。

四、旅游产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加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己是一个无可争辩、无法逃避的事实。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己进人到后工业化时代,推动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重点己转向以低成本、低消耗、低环境破坏为特点的绿色经济和

以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为特点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太空技术

为主的高科技经济,也就是着力于生态社会、知识社会的发展,我国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也在紧跟世界发展趋势,致力于追赶甚至某些领域的超越。但是,对于广大的不发达地区尤其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

水平还非常落后,它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的转变,由贫困向温饱的转变。而实现这个转变,面临的将是项目如何选、资金人才哪里来、市场哪里找等一系列对于他们而言非常艰难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对生态可能造成的严重破坏。那么,对于那些旅游资源富集的欠发达的非工业地区,能否找到一条捷径绕开工业文明的道路而直接跨越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呢?答案是肯定的,捷径之一就是发展相对而言投资较少、招商较易、市场风险较小,同时又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产业的旅游业。从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具有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可能性的产业。我们知道,我国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现在基本上还处在农业社会阶段,刚刚进人工业化初期,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就是工业化一步一步发展,但很难有超越。所以,必须以也完全可以以新的观念进行发展创新,大胆地提出并努力推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这些省的总体经济发展实现一个跨越,从工业化发展初期直接跨越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产业的,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还可以使贫困地区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水平而率先实现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如果说国际旅游可引起旅游客源国的财富向旅游目的地国的转移,在一定水准上使财富进行再分配,那么,国内旅游则能把国内财富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移,使国内财富在地区间进行再分配。一般地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外出旅游的人数较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旅游的人数较少,当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足以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前往旅游时,这些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消费对当地的旅游生产显然是种外来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个促进,而且因为旅游业的联带性,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也是个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兴办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一业兴而百业旺,可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缩小自己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近年来,一些整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差、水平较低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老、少、边、穷地区(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穷困地区),走向旅游脱贫、旅游致富之路,就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如贵州省紧靠黄果树景区的黄果树村,1992年全村人均吃粮200市斤,人均年收人130元,随着黄果树景区的开发,很多农民投身其中,到1998

年全村人均吃粮400市斤,人均年收入增至2000元,一步由贫困迈入了

小康,黄果树村也因此而实现了贫困地区经济的率先跨越。

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不仅可以"治穷",一个景点富一个县,一个景点富

一个村,一片景点富一个镇;而且可以"治愚",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在四

川阿坝州旅游景区开发初期,游客去后,老百姓都不好意思去卖东西,卖

的时候也不会讨价还价。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头脑灵活的当地百姓,不仅习惯了做买卖,而且逐渐由生疏变得嫡熟。可见,旅游给阿坝州

老百姓带来的,并不仅仅金钱收入,更具有意义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他

们烙守了几辈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旅游业必

然带来地区的开放,随着游客而来的是新的信息、观念和文化,在碰撞、交流与融合中,人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思想会更加解放,也会因此走向

更加文明。"治穷"是经济效益,"治愚"是社会效益,旅游产业将"治穷"与"治愚",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融为了一体。

五、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既然旅游是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地带动和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财政增收、老百姓致富,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发展中,首先要注意一开始就把旅游当作

一种产业来抓,树立起发展旅游所需要的产业观念。

一是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具有综合性,一业举百业兴,同时

又具有依托性,百业托才能举一业。综合性和依托性决定了抓旅游产业

发展就是抓结构调整、产业联动、投资环境改善、城市管理及知名度

提升,实质是抓了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站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培育支柱产业的全局高度,来看待旅游产业的发展,

首先要为它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百业托其一业,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培育为支柱产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其一业举百业兴的带动效应。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和阶段,如旅游产业功能

的阶段、旅游发展模式的阶段、旅游产业投入产出的发展阶段、旅游

业增长速度的阶段等,按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律性要求做好产业发展的相

关工作,充分发挥其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从而既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

续发展,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二者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是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走集约化经营之路。要把区域旅游发展的落脚点放到旅游的产业化发展上,放到使其做大做强带动区城经济社会的发展上,实现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高速增长的粗放化经营阶段,管理方式也是粗放化的,就产业本身来讲还处于出售资源的阶段,即把景区景点当成了旅游业的全部,没有"加工"增值,没有把旅游业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充分连接、带动起来。为此,应着力把这些相关要素发展起来,增加游客的人均停留时间,增加游客的人均消费文出,从而大幅度提升旅游总收入,实现旅游收入主要靠门票收入的粗放型增长向旅游产业总收入的集约型增长转变。

1.景区景点仅仅旅游发展的载体而不旅游发展的全部,要把旅游发展的落脚点放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上,促进产业联动从而形成产业链。这样才能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而不仅是景区效益、门票效益,才能形成辐射、扩散效应,才能使旅游资源大县、旅游资源大市、浪游资源大省变为旅游经济强县、旅游经济强市、旅游经济强省。

2.不要盲目扩大景区的产业规模。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景区建设的关系,依托城市服务设施,增强城市产业功能,防止脱离城市己有设施、功能而景区重复另搞一套,从而"热"了景区"冷"了城市。要把景区接待区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旅游的带动,持续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化水平,切实避免景区"城市化"的趋向。

3.出旅游点的小圈子,形成旅游点、旅游线、旅游板块、旅游中心城市的区域结构,促进区域旅游的综合发展,从而最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产业区域相关产业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产业的特性,认为旅游产业是后地区

最具比较优势、具有率先实现对外开放和跨越式发展条件的产业。旅

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具相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经济的增长,我们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树立发展旅游产业的观点。最后,作者指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必须注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的落脚点、盲目

扩大景区产业规模以及旅游产业小圈子等方面问题。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甘肃省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甘肃省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摘要】:旅游行业被认为是具备高水准的第三产业,对城市旅游经济具有奇迹重要的意义。甘肃省素来就有“河岳根源,羲轩桑梓”的称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根据历史记载,伏羲和黄帝等这些古代神话人物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所以世人这样称呼它。拥有丰富的古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政策资源,为甘肃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甘肃省的旅游发展并不靠前,现在正是充分利用有关旅游政策以及省内促进旅游业发展政策的最好时候,努力突破发展难题,有效提升旅游资源利用率、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品牌。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点和景点优势,同时还有国家和省内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具有自身发展的一些缺点和外部的竞争威胁。基于对甘肃省游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旅游经济;现状;发展策略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economy in Gansu 【ABSTRACT】Tourism industry is consider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 city's tourism econom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Gansu province has always been the "special source of Xi Xuan homeland" title, i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Fu Xi and Huang Di, such as the ancient myth of the characters are out of here, so people call it this. Rich in ancient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policy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Gansu has created very favorable condition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is not high, it is to make full use of tourism policy and promote the best tim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strive to break through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tourism service and tourism brand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ansu has unique advantages of location and scenic spots, as well as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policie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and external threa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thre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 tourism econom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长沙市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一研究背景 (1)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2)“喜上眉梢”岳麓山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2012年1月5日长沙市没有国家5A级景区的缺憾将成为历史,就在这一天国家旅游管理局正式确认岳麓山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将择期授牌。5A 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景观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以及游客满意度的顶级水平,是景区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成为5A级景区必将极大的提升长沙市旅游业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是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为此在上述的背景下讨论长沙市旅游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于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长沙市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实际带动作用,继而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继续重视旅

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文章标题: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旅游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旅游在很多县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对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有效展开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然而,怎样把旅游打造为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认真研究。根据我国一些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本人认为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四个一”必要条件。[网文章-找范文,到网] 一、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1、“一把手”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具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双重性质,它与其它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状况关系密切,关联性极强。旅游经济的关联性不仅在于它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还在于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花独秀,需要各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些社会事业范畴内的各项工作的支持。比如,文化、文物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文明(社会风气与道德)状况。改善一个地方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大环境是发展旅游必需要做的先导工作,社会环境的优良程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此外,还有动员群众及招商引资等诸项工作,都需要一个权威的、强有力的、能够有效协调

的力量来统领指挥。因此,我国的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我国国情,政府主导单靠主抓旅游的少数部门不足以承担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重任,必须有党政“一把手”的充分重视和亲自过问才能够有效启动和顺利展开旅游发展大业。特别在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的顺利程度和启动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把手”重视的程度和推动的力度。因此有人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把手”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各部门的重视,各部门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重视,全县都重视了才能人、财、物的有效合理调配。“一把手”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县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规律。 2、要形成“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重视表现在是否能够形成“一把手工程”。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一把手”仅仅停留在一般态度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工程”。只有形成“一把手工程”才能真正把发展旅游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把手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抓好两个开发,一是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抓好旅游市场的开发。这两个开发相辅相成,要平衡对待,不能失之偏颇。 体现“一把手”重视的表现还在于“一把手”是否对本地资源有一个充分详细的了解,是否走遍了本地的山山水水。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调查、挖掘和规划工作。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首先要摸清家底,调查清楚本地旅游资源的状况,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分布、定位以及与周边资源的关系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根据本县的旅游资源,来考虑适合开发什么类型的旅游产品,突出什么特色,能产生多大的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论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论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摘要:北票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会带来人民收入增加,会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带动作用越发明显。不仅我市开始重视旅游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更加关注旅游经济,创造黄金周,利用旅游经济拉动全国经济。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们的生活富裕了,腰包鼓了,有剩余的钱了,人们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等精神享受,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旅游,用于旅游的费用越来越多,于是旅游成为当今时尚。正因为如此,旅游对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收入也成为我们北票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09年旅游带来经济效益5.43亿元;2010年旅游带来经济效益7.3亿元;2011年旅游带来经济效益9.8亿元。 一、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旅游的发展可以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和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三燕文化、佛教遗址等。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可以吸引众多的游人,在旅游的同时会增加消费,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的增加。北票是贫困县,如果旅游经济发展好了,很有可能会通过旅游来摘掉贫困的帽子。 首先,旅游的发展可以带来当地环境的改善。环境优美的地方才可能吸引众多民众,要想持续发展旅游,就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同时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一个城市的旅游开发的越是深入,这个城市的建设就越优美,环境越清新。反过来,一个城市脏乱差,不可能吸引民众来。 其次,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旅游经济涵盖内容广泛,发展起来必需要相关配套设施,如旅行社、交通、住宿和餐饮等相关设施的发展,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次,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民众的收入。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的是衣食住行多个行业的发展,而衣食住行涵盖了服装店、小饰品店、饭店、旅店、超市、水果店等众多店铺,几乎涉及所有的个体商户。旅游的发展,将会直接增加他们的收入,进而增加当地社会的收入。人民增收,生活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对摆脱贫困是指日可待的。如果某个区域发展比较落后,可以研发旅游项目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落后地区的旅游项目可以吸引富裕地区的民众到此游玩观光消费,这样钱就流入到落后的旅游当地,从横向看可以削弱贫富差距的拉大。当地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政府要重视开发旅游项目,可以利用此来脱贫,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项目。 二、我市旅游助推经济发展缓慢因素 旅游经济不仅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还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助推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有: 第一,缺乏真正的品牌。目前北票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共四个,有大黑山景区、白石景区、燕湖园和惠宁寺,这些景区都在努力发展自身的特色,单一个大黑山景区就开发了杏林春晓、黑山烟树、群峰竞秀、烟霞深处等多处迷人的景区。但是从城市的整体上看,缺乏品牌。 第二,旅游经济发展欠缺合力。各个景区都在争相发展自己,对北票经济的发展起到促

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统计研究.pdf

摘要:处于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旅游业俨然已经成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旅游经济理论为依据可以得知,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区域内的国民经济收入、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扩大就业范围、赚取更多外汇,同时还能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区域的一部分,与京津地区相比,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等仍然较低,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 关键词:旅游业;区域经济;统计研究 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脚步匆匆,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动力源泉。处于区域旅游业持续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我国已经将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性关注。河北省本身具备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据可靠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省旅游业已经实现7000多亿元的收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河北省旅游业的收入与资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应该对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保证河北省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促进河北省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对河北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探究 通过调查《河北省统计年鉴》可以得知,我国河北省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2013年到2017年旅游总收入(单位:亿元)分别为:2000、2850、3650、4670、5600,在这一时间段中的GDP(单位:亿元)为:28553.65、29530.25、30132.56、32064.68、33251.26。从上述数据中分别选择两个指标,并借助于“旅游总收入”指标来表示旅游产业而实际发展情况,以“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来表现经济增长情况。假设河北省旅游总收入为变量Xi,地区生产总值(即GDP)为Yi。最终求出河北省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通过科学的统计检验最后的结果为:当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1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则小于或者等于0.01。换句话说:河北省的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显著相关,并保持正相关。如果河北省旅游业收入增加,则会带动地区生产总值的收入增加。因此,河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河北省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河北省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区的政府应该及时转变自身职能,有效降低政府操控程度,合理挖掘市场资源的内在价值,科学配置相关资源,以市场力量主导旅游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河北省一些旅游区域中存在开发过度、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发的情况。故此,政府应该完善市场运行制度,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调整旅行社的价格,确保正常有序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对旅行社不符合规定的操作及时处罚改正。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考核,保证导游持证上岗,使旅游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化、优质化的旅游服务,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制度先行,才能够保证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进而推动当地地区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政府应该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规范市场操作行为,建立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经济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二)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构建多元化旅游模式。河北省应该按照自身的区域旅游特征,构建多元化旅游模式,如休闲旅游、节假日度假旅游、短途观光游等。首先,完善旅游自营地的建设,对于河北省旅游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主要分为内地旅游区、坝上草原旅游区、沿渤海地区旅游区。按照沿渤海地区的区域划分特征,可以将唐山湾三岛、南北戴河等海滨海岛型营地进行旅游规划;按照坝上草原的特征可以构建草原旅游区为特色,对沿线景点、著名景观、休闲游区作为基本建设点,加快草原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其次,河北省应该牢牢把握京张2022年冬奥会的机会,以承德、张家口等地为建设核心,构建中国冰雪旅游景区。最后,以旅游产业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典型特色型旅游。在旅游业中,可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避暑游乐、休闲娱乐、农产品等。同时,促进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的有效结合,挖掘观光教育与科普教育,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统村落等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三)积极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首先,河北省可以将一些旅游区打造成医疗养生基地,以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基本方向,如建设以岭健康城养生基地。同时,以促进区域旅游养生基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对霸州国家温泉、白洋淀温泉、平山温塘等地区加大建设开发力度,构建养生开发旅游区。其次,制定“旅游+中医药”计划,对内丘、巨鹿、安国等重要的中医药旅游地进行建设,重点以“养成+放松+休闲”为理念,推动旅游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河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基础,但是在不断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难题,其与发达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差距。故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进而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有效结合,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旅游业专业人才,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芳,卢晓宾.河北省旅游业与旅游交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关系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15(02):83-86. [2]耿峥嵘,王凯勃.我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协同研究———以全域旅游为背景[J].北方经贸,2018,(11):149-151. [3]王志燕.山东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时空耦合分异研究———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的分析[A].中国旅游研究

旅游业论文

武汉商学院 客源国概况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客源国概况 专业年级:13级旅游英语1班学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谈韩国旅游业

谈韩国旅游业 第一部分:导入语 在当今旅游业被公认为朝阳工业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旅游课题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中韩两国一衣带水,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合作,两国的旅游业也乘势蓬勃发展。本文探讨中国游客赴韩国旅游这一课题,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了解英国,了解这个国家独特的人文资源特征。 第二部分:韩国政府的旅游战略 为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韩国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产业,始终维护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吸引游客的旅游环境。韩国旅游界人士指出,举国一致树形象、上下齐心搞促销,是发展韩国旅游业的真实写照。韩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国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教育国民懂得提高国民素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国民素质提升,人人保护历史文化,也为韩国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韩国政府要求本国的旅游业不断创新,努力发展体现韩国特色的旅游项目。韩国旅游部门在努力发掘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将旅游与节日、民俗、饮食等结合起来,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在韩国每年新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达800个,其中包括吸引百万游客的庆州文化博览会、河回国际面具节等。这些富有浓郁韩国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有力地推动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韩国政府的应策 1.)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韩国工业旅游的开发,必须将近期效益和长远目标、数量与质量协调平衡,对韩国工业旅游资源综合分析,制定整体规划,对工业景点进行循序渐进地开发,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既能够保证游人充分领略和体会工业旅游的底蕴,获得心理满足,又不能对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生产旅游两不误。所以说工业旅游如若开发得当,将取得“双赢”乃至“多赢”效应。

(完整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2)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二、海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3) (一)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3) (二)海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三)加快海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9) 三、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9) (一)发展优势 (9) (二)现状分析 (10) (三)发展缺陷 (13) 四、海南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4) 五、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5) 六、总结 (16) 七、附录 (17)

一、海南省基本概述 (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15万人。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常年有台风,雨量充沛,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1、总概况 目前,海南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财政收入和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降幅继续扩大。 表1-1海南省2014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分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1)服务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半年的29.9%提高到40.5%。 (2)受房地产影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回落。当前,东部地区贡献了全省近六成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计划

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一、旅游产业是后发展地区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贫困落后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同时也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落后地区应该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而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业重点发展,西部的农牧业和采掘、原料长期以来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其存有的基础是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既没有从经济的角度进行量化考核,也没有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考察。现在看来,其实际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不具备继续作为先导产业的条件。 西部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旅游产业是西部真正的优势之所在。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目前西部12省区拥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占全国总数的35%,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总数的34%,国家森林公园占总数的18%;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西部12省区拥有的文化名城占全国总数的3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总数的28%。同时,西部还是我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本身以及它带动的相关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从 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而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供一个适当的结合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通过开发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点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摆脱以往部分地区因贫穷而破坏生态,越破坏越贫穷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旅游产业具有率先实现对外开放的产业优势

中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各种旅游市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利益也各不相同。 当今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旅游市场,即:1.入境旅游市场,也称国际旅游市场,指进入我国的海外旅游者;2.国内旅游市场,指中国人的国内旅游;3.处境旅游市场,指中国人的国外旅游。 1. 从入境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称为国际旅游市场,由于出境旅游市场起步于晚于入境旅游市场,在当时只有入境旅游经济的统计。如今,中国的入境旅游经济从客源来分有三部分,即外籍人士,华侨,香港、澳门、台湾的游客,统称海外旅游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一段非常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入境旅游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这给旅游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20多年来,入境旅游人数以年均18%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在99年和2000年,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在世界排名都相当可观。不过一场非典的袭击,让03年的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受到扼制。使得中国旅游经济全面下滑。 2. 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国内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政府对于国内旅游实行的是“三不”方针,即“不反对、不提倡、不支持”。理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旅游外汇收入,政府把旅游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到了入境旅游上。其次,80年代中国旅游的交通住宿等设施相当紧张,为了获取大量外汇,旅游设施的使用优先用于海外旅游者。再次,中国国民旅游消费的观念和理念还未健全。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政府提倡国民旅游,特别是99年后开始实施“五一”“国庆”“春节”黄金周后,7天长假的旅游使得出游人数达到230亿元。旅游黄金周将全国的旅游带进了一个旅游新时代,是国内旅游作为旅游经济的主体和拉动内需的动力,显示出了巨 第2 / 3页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旅游方式的多样化也给国内旅游市场经济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徒步旅游如今在青年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 从出境旅游市场来看中国旅游经济现状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因素,国民经济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外汇储备的增加与经营出境旅游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出境旅游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境旅游最开始是80年代中国公民以探亲为主的港澳游开始的,其目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得到恢复和开发,传统的明间艺术受到重视和发扬,濒临湮灭的历史文物得到修复和维护,它们不仅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受到游客的欢迎,而且也激发了当地人民对其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四)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现代商务旅游,专业旅游和会议旅游的发展,起着传播知识和交流科学技术的作用。从游客产生地分析,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产生的游客多,通过这样的交流,一方面,目的地的传统文化可以得到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目的地地区可以获得先进文化注入,信息渠道得以拓展,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得到更新,从而进一步适应当前时常发展的需要。 有助于促进目的地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几带地区的基础设施会不断改进,旅游资源及环境会得到修整和完善,为游客服务的生活设施也会响应增加,从客观上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旅游业的运行现状看,旅游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而且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正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政府盲目的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绿色工业”,甚至有些地方盲目地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保继刚在《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到这样两种旅游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研究方法,即乘数理论和收入流转分析法: “鉴于旅游业综合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旅游学界在一些旅游经济学著作中往往对经济学的乘数理论加以修正和发展,形成旅游乘数理论,并加以说明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产业关联性。乘数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任何部门最终需求的变动都会自发的引起整个经济产出就业等水平的变动,后者的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终需求量之比即是乘数。 “Kreatzwiser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影响提出收入流转分析,以一个酒店的经营为例,指出一个旅游者支出(即在当地的旅游收入)在家庭和当地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将产生4种形式的流转: 直接收入:酒店(代表当地旅游零售商)因旅游者支出而获得的收入 间接收入:当地家庭和当地旅游批发商因酒店的购买行为而获得的收入 诱发收入:因当地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而获得的收入 收入漏损:因当地任何经济主题的对外支付行为而损失的当地收入 在这里对收入流转形式的总结,实际上与旅游乘数分析最初所提出的研究对象并无差别,其之间不同之处在于乘数效应不会关注像酒店这样一个独立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不会关注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流转问题,它只是截取流转的开始和结束两个片段,通过一些简化的运算关系来景泰的开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收入流转分析的优点在于,他可以清楚的从细节方面描述当地行业的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的层次,不需要太多的统计资料,数据更新也比较容易,可以切实的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似乎像是旅游乘数分析的一种返璞归真的发展,从宏观转向微观,从模糊转向精细,但是最终能够揭示旅游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真实过程。

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第八章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及趋势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战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掌握不同类型的旅游发展观以及在其指导下不同的旅游业发展类型的主要特征,正确认识它们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掌握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了解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制定的依据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特征及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虽然都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但是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第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第二,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不同。经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生产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中,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两大类。其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又有不同的现实模式,第三,不同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也会产生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者对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解

从我们能够掌握的资料来看,旅游发展模式的一般性研究并不是国际旅游研究的重点,国际旅游研究者主要是从具体的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来总结当地旅游发展的经验与问题。由于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差异较大,所以,这种研究相对来说比较个案化,虽然,一般发展规律包含在其中,但缺乏对总体的概括和类比。也有一些研究者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如城市旅游模式、乡村旅游模式、海滨度假旅游模式、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模式等等。” 国内研究者更习惯从总体提出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这是由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研究者更加重视对其他经验的借鉴。(据田里《旅游经济学》322页,科学出版社,2004年。张辉《旅游经济学原理》154页,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研究者往往从国家政策和整体发展计划的角度来分析,有时,甚至将旅游发展模式等同于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来进行讨论。这种研究有利于从宏观层面把握特征,不足是忽略了旅游非常规发展中的差异和问题.尤其忽略了旅游消费模式、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 1、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驱动型模式——发展中国家模式 其一,这种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长期受控于政府,或者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 其二,同时,这些国家或地区往往因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因而,存在着希望实现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追赶情结”。 其三,由于本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国内旅游没有起步,旅游收益的主导消费群体为国际旅游者. 其四,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并不主要回馈于旅游业发展自身,而是更多地用于国家急需的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五,这种旅游发展模式由于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外来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比较融洽,甚至使当地人产生一种“旅游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最新范文

浅谈旅游经济发展对经济意义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

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