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主题征文10篇

家风传承主题征文10篇

【篇一】

多次听说父亲那一代,家教甚是严格。父亲13岁时,就被祖父送至数十公里外的别人家学习理发,说是怕在家溺爱孩子,学不好手艺。打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当谈起那段往事,就让我们做子女的感到祖父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因为祖父本身就是技术高超的理发师,为何忍心将年幼的子女送到离家很远的其他人家拜师学艺,去“受苦”呢!后来,逐渐懂得父亲之所以提及离家学艺一事,是在告诫我们,祖上从不溺爱子女,要我们明白吃得苦中苦,才知甜中甜。

艰苦的生活经历磨炼我们,我家自小时就是有八口之家的大家庭,劳力少,几乎是每月粮食不够吃,稀的麦片粥、苦涩的野菜粥是家常便饭。父亲时常讲这难忘的经历,当时我们以为他或许是受到过去的家教影响太深,反复提起是要我们暗暗遵循做手艺人家的规矩,力求做到人穷志不穷,等到我们上学明事理后终于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其实,我没有见过祖父,但听父亲常说祖父为人严谨、待人热忱。那时,因为会推拿手艺,也使得他常常夜间出诊,逢到人因为种地扭腰等问题上门请他时,他不管深夜都有求必应。父亲也是这样的好心肠。我们组本身是村里面最穷的队,加上我们姐弟五人读书让家庭的重担压得他们不堪重负。他生前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与母亲种好田,以微薄收入来支撑起八口之家—穿衣吃饭、姐弟五人读书等。父亲为贴补家用,种田回来顾不上休息还要帮人理发,有时很疲劳庄上人都劝他休息会,但他不想让顾客等的太久,我们有时舍不得他“忘食”,就偷偷推辞顾客,被知道后,免不了被训:人家来理发是尊重你的怎么可以推辞呢!农闲之时理发贴补家用,乐于助人之事也不例外,常常还“不务正业”免费为人推拿等。至今,每当我回家与人谈起时,大家都夸老父亲的为人好、肯帮人。

时光荏苒,而今我也是做父亲的人了,祖辈勤劳、善良、直朴、友善的处事和做人方格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代人乃至我们的子女。我家祖辈出身手艺之家,老一辈子人没有看过《大学》、《孟子》、《弟子规》等,故也没有系统的治家理论和高深的道理。他们所传承的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也就是常说的规矩。跳出农门,从警二十多年的我,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子弟出身,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多贴近群众、心中装着群众成了自己刻骨的遵循。我家是个女孩,现在也上大学了。回想小孩子在身边的日子特别的开心。对待自家小孩的教育我始终更注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以做到润物细无声。自她小时就告诉她要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向上向善、勤奋读书。在践行祖辈父辈的家规中,我也收获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工作顺利的幸福。

善者不辩,不要空悲切。当今改革开放人心浮躁现象的个别存在,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尤其是人民警察要不受负面影响所干扰,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警纪警规、更要率先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责任重于泰山、担当更是一种境界。从我做起,不要惋惜和责怪当今社会有许多人丢掉了多少优良传统,甚至道德沦伤、感情冷漠。当务之急而应该自己反省我们继承和传承了多少,唯有这样我们才会带着责任、带着热情、带着主动去拾起诸多礼仪、道德之风,体现在治家干事业的一点一滴,无论是夫妻相互包容、婆媳之间相互理解、父辈子女之间相互信任、邻里之间相互尊敬、同事之间坦诚相待……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当下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大潮下,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现在开始,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家庭开始,只要坚持有意识地积累和培植、践行,好家风定会蔚然成风,让大家终身收益、让社会更加和谐!

【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