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化学性质教案

铝的化学性质教案

【篇一: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台山市教学设计参评稿件

课题:学科:所用教材:设计者:单位:

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九年级第下册黄国辉台山萃英初级中学

2010年9月10 日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

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

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

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

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

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

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

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

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

属与稀硫酸反应。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

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

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

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

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

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

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

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

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教学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策略 1、教学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

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

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

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

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

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

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

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

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

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镁带、铜片、锌粒、铝条、铁钉、稀

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滴管、砂纸等。

六、教学过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篇二: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铝的性质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化学组习书秀

教案背景:

1.面向高一年级学生 2.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化学

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铝的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制作多媒体

课件;准备相关实验用品。

学生准备:搜集铝的相关用途等信息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研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本节的设计不像以往教科书按一种金属一节进行描述,而是将几种重要金属列为一节进行介绍,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从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入手,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各种金属材料的重要应用;然后学习具体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铁、镁的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铝的性质不是难事,但是铝与碱液的反应对学生来说应该是非常稀奇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及其还原性,并能列举铝制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到铝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金属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铝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铝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性质

2. 教学难点:铝的特性三、教学用品:

1.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

2实验药品:铝、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氯酸钾、镁条. 四、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观察、类比、猜测等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启发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对铝的性质能认识得

【篇三: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考纲要求] 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复习目标

1、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铝的主要用途。

2、掌握重要的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知识梳理:一铝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

第三周期Ⅲa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3、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

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板书:

问题1.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

问题2.实验室能否用硫化物与铝盐溶液混合制取al2s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问题3.金属铝与酸、碱反应的本质及定量计算 (1)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剂是什么?

(2)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为什么?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为什么?

-1

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

( )

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

b.3.6 g

c.2.7 g

d.1.8 g

归纳总结: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2的实质都是al――→al3,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与h2的关系都是2al~3h2。

v(h)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1∶1。

vnaoh(h2)

v(h)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vnaoh(h2)

失3e

1∶3。

1vhcl(h2)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3vnaoh(h2)

1

≤,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1而氢氧化钠过量。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

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电解

2al2o3 ========= 2al + 3 o2 ↑

②与酸反应:al2o3+6hcl=alcl3+3h2o ③与碱反应:al2o3+

2naoh=2naalo2+h2o

既能与酸反应又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 (oh)3)

(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

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 = al2o3+2h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②al(oh)3+naoh=

naalo2+2h2o ③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 具有两性的原因:h+alo2+h2o

+

al(oh)3

al3+ + 3oh—

注意:(1)氢氧化铝作为碱时是三元碱;作为酸时是一元酸

(halo3)。 (2)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时,弱酸弱碱是不能把氢氧化铝溶解的。

例题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①nahco3 ②(nh4)2so3 ③al2o3 ④al(oh)3 ⑤al 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d.只有②③④⑤

c.只有③④⑤

归纳总结:两性物质:两性物质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

包括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khs、khso3、nah2po4等)及弱碱弱酸盐(如ch3coonh4、nh4hs等)也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但不能将它们称为两性物质。

三 al3+、al(oh)3、alo-2之间转化关系的应用

写出上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问题4.试设计制备al(oh)3的途径。方案一用铝盐(al3)制取

al(oh)3

加入氨水至沉淀完全,一般不用naoh等强碱,为什么?方案二用铝屑、烧碱、稀h2so4制取al(oh)3 方法一:

al――→al3――→al(oh)3;方法二:al――→alo2――→al(oh)3; 24+

al――→al3?h2o

方法三:―→al(oh)3。?―naoh-

al――→alo2?

h2so4naoh

co2

hso

若甲、乙、丙三位同学用规定的药品制备al(oh)3。规定必用的药品如下:350 g 70% h2so4溶液,naoh固体240 g,足量铝屑、水(不能用其他药品)。

甲、乙、丙用各自设计的方案制得al(oh)3的质量分别是w1、w2、w3。三种实验方案如下:

甲:铝→加naoh溶液→加h2so4溶液→w1 g al(oh)3 乙:铝→加h2so4溶液→加naoh溶液→w2 g al(oh)3 铝→加h2so4溶液??

?→w3 g al(oh)3 丙:

?铝→加naoh溶液?

试回答:

(1)从充分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产率等因素分析,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________。 (2)三位学生制得的al(oh)3,w1、w2、w3其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得al(oh)3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

规律方法总结:(一)典型图像分析

1.把铝盐(al3)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

(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

a→b:al3+4oh===alo2+2h2o

b→c:al3+3alo2+6h2o===4al(oh)3↓

(3)图像

2.在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至过量

(1)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

(2)有关反应:

a→b:alo2+h+h2o===al(oh)3↓ b→d:al(oh)3+3h===al3+3h2o

(3)图像

3.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2溶液至过量

(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

a→b:4h+alo2===al3+2h2o

+-

b→c:al3+3alo2+6h2o===4al(oh)3↓

(3)图像

4.向mg2与al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1)现象:无明显现象→出现沉淀→渐多→最多→减少→不变 (2)反应

o→a:h+oh===h2o a→b:al3+3oh===al(oh)3↓

mg2+2oh===mg(oh)2↓

b→c:al(oh)3+oh===alo2+2h2o (3)图像

--

例2.某无色溶液中,已知含有h、mg、al等阳离子,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

2+3+

耗na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