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到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开发宇宙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由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导入下一内容学习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什么呢?

1、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2、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其他天体绕日运动。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巨大能量,使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谈谈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可以教材中提到的几方面影响为线索,鼓励学生针对每一个提到的方面,进行深入的补充、引证、说明,或者拓展到其他方面。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来源,是万物生长,环境演变的动力。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亮度越来越小,光球的亮度最大,色球、日冕的亮度小,被光球的明亮所淹没,肉眼看不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第6页知识窗,列表对比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模拟演示电离层和地球磁场受太阳活动干扰时,无线电中断和“磁暴”现象。结合地理图册上插图说明“极光”的形成过程。列举一些“天文事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太阳活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也明显增大,读图1-1-15“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思考一下问题:(1)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约为11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的确会对气候有影响。

第二课时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掌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得地理信息和对图表的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很多同学都相信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如果你生活在其他星球,你认为这颗星球应为你的生存提供什么条件?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系及其成员.swf

我们常用运动的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试根据图1-1-11和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轨道倾角7o 3.4o0o 1.9o 1.3o 2.5o0.8o 1.8o17.1o

偏心率0.20

6 0.00

7

0.01

7

0.09

3

0.04

8

0.05

5

0.051 0.006 0.256

问题:1、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同向性)

2、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共面性)

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从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结合表1-1-1回答下列问题: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地球与九大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比较,没有特殊的地方,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板书)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是哪些条件决定着地球上能繁衍出勃勃生机。

阅读教材,讨论地球处在怎样适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中?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空间运行轨道

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处在这样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自身又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哪些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近地面平均气温约为15o,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对地表保温)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变化幅度不太大,适宜生命的新陈代谢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需要考虑的问题: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

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

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不开宇宙环境。同时宇宙中的天体只有具备了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才可以形成生命。

: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都可以理解,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展示大量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要多加引导。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台湾省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读小题,并根据你所掌握有关台湾省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台湾岛年太阳辐射量(单位:4185J/cm2)和某月气温(单位:℃)的分别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等类型,是由于() A.台湾岛从北向南兼跨北温带和热带B.台湾岛气候类型多样 C.台湾山脉地处低纬且海拔较高D.台湾岛地形复杂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A.海拔B.阴晴状况C.电网供电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长沙B.重庆C.拉萨D.海口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下列小题。5.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低,晴天较多D.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6.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7.下图反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性是() A.共面性、近圆性B.共面性、同向性 C.同向性、近圆性D.近圆性、周期性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 B.B C.C D.D 9.看上题中的D图,组成该山体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A.地表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 必 修

2017—2018学年 第一章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定义,知道宇宙的特点、天体及其类型 2.知道天体系统的定义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3.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在太阳系的地位以及八大行星的共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插图、数据,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2.通过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基本特点和八大行星的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难点: 天体系统和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宇宙环境没有具体认知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咱们听着这首《夜空中最亮的星》看着这梦幻,五彩斑斓的天空,望着这浩瀚的宇宙有没有想过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浩瀚的宇宙。现在咱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四分钟。 [自主学习]:第二页到第四页,时间2分钟 [教师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师]:同学们时间到了,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是宇宙,它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学生]: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教师点评]: [教师]:宇宙在新华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上下四方曰宇,就是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就是时间。所以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一体。现在同学们在书上画下来宇宙的概念。(注:学生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宇是空间,宙是时间,书上不写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解释这只是顺序不同)而宇宙的特点就是物质性和运动性。 [板书]:宇宙:定义、特点 [教师]:现在咱们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宇宙有什么物质。 [学生]: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咱们呢一块通过图片来看一下宇宙里面有哪些物质。 [PPT]展示图片讲解恒星,行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卫星等天体这概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4重点、难点 、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1、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2、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3[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一、宇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关于对宇宙的认识,建议:如果有时间,读一本书——霍金的《时间简史》 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 对于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称之为天体, 仰望夜空,我们会发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天体: [问题]会看到哪些天体(随便说)? 这些天体在其物质组成,大小,质量,温度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观察图1—1—1中的天体: A猎户座星云是一块巨大的暗星云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断诞生着新星球。猎户座上这块美丽的星云,为我们揭开恒星诞生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观测资料。蟹状星云:这是一个超新星的遗迹,好像是一只螃蟹,所以,我们就叫他蟹状星云。它是9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之后遗留下来的星云物质。在星云的边缘,我们可以看见一些集中的绿色的、红色的和黄色的细丝,这些东西都是在当时的超新星爆发中被喷射出来的。《宋会要》中记载:“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B太阳: C土星:距离太阳的第六行星,有美丽的光环,是最美的天体之一,土星的平均密度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太阳系唯一比水轻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土星环是由无数个小卫星构成的物质系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18倍。 D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E彗星:1997年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彗星,称为“世纪彗星”。 哈雷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命名。周期为76年。 拖着一条长尾巴在满太阳系横穿的彗星从来就是地球的一大威胁。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时,曾有预言说它将和地球相撞,造成许多受不了极度恐惧的人先行自杀。直到5月21日,地球安然通过了哈雷彗星稀薄的彗尾,世界才透过一口气来。 彗木相撞,《彗星撞地球》。彗星撞击木星事件”号9苏梅克-列维“日的22日至17月7年1994.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F流星:运行于星际间的尘埃颗粒和固体小块称为流星体,如果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称为流星现象。未燃尽落到地球上的残骸称为陨星。 狮子座流星雨:最壮观的流得雨,1966年11月17日美国西部都能看到辉煌无比的狮子座流星雨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2001.11.17夜23点~2001.11.18晨5点:最多一小时1000多颗,每分钟40颗。 (2)运动性: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具体表现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观察图1-1-2 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00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选择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 2500 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示意图中地球在 A、B、C 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 型分是 A.行星—卫星—行星 B.行星—卫星—卫星 C.行星—行星—行星 D.行星—卫星—恒星 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不可信的 是 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能自身发光发热 B.比邻星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地球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 据此完成3~4题。 3.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4.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稳定的光照——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D.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完成5~6题。 5.“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 6.“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 B.恒星 C.行星 D.地球 2016年11月14日晚,月亮与地球达到全年最近距离, 这是1948年以来月亮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出现了世纪最大“超级月亮”。图为摄于云南省曲靖市的月亮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 周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的视频展示地球之美,进而课件展示《开学第一课》刘洋的话“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

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垠......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导入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 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过渡】在这个无限时间、无限空间的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多媒体演示】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图片。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讲解】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鲁教版.doc

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标展示核心素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综合思维:利用材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 2.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夜晚的星空,简单识别不同天体。 3.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基础梳理] 一、宇宙 1.物质性:宇宙是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性:宇宙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特别提示】 1.总星系与宇宙的范围不同。总星系只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可见宇宙,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素养引领】 1.(综合思维)陨星、登陆月面的月球车是天体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都不是。因为陨星已降落到地面,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月球车是依附在月球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影响 (1)对地球:直接提供光能和热能。

(2)对地表: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3)对人类: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特别提示】 2.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 (1)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②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2)不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 ①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②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③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况 ①太阳大气分层:A 日冕层、B 色球层、C 光球层。 ②主要太阳活动类型:C 层黑子、B 层耀斑。 ③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 ①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异常气候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特别提示】 3.极光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当地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三、地球 1.太阳系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2)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 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地理湘教版《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汉语中对“宇宙”两个字的定义么?“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讲解】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活动】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

鲁教版新高考学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 / 2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2019级)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学会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宇宙 1.物质性:由星云、______(光热)、行星、卫星、______、流星体、__ 等天体组成。其中,______和_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1)流星现象:指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临近地球时,受地球______ 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______摩擦生热而燃烧____________。 (2)彗星: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为__________,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________升华,在______太阳的一面形成彗尾。著名的______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______年(2061再回归)。 2.运动性: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四级天体系统。 二、太阳 1.太阳系概况 (1)中心天体: ,原因: 巨大。 (2)八大行星名称、分布、分类及公转方向 ???? ? 类地行星:A 、B 金星、C 、D 火星巨行星:E 、F 土星远日行星:G 、H (3)小行星带:位于 星和 星之间。 2.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表提供 和 ,维持 ; ②为 繁衍生长、 和 运动等提供能量; ③ 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能源。 3.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结构:A 层,B 层,C 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 ,B 层的 ,其周期约为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除此之外,太阳活动还有B 层的 ,C 层的 。 黑子呈暗黑斑点的原因:其 低于周围; 耀斑突然增亮的原因:太阳大气 的集中释放。 (3)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磁场,发生 现象; ②发生 现象(极地); ③扰动 ,影响无线电 通信; ④影响地球的 和 。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运动特征: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都有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自转、公转)。 (2)结构特征:与其他________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质量、体积)。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宇宙环境:___________的轨道环境、___________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适中→适宜的表面温度,使得地表水多以______存在; ②________________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 ③________________适中→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温馨小贴士]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发展的作用: (1)以氮和氧为主,可供生物___________;(2)使生物免受过多___________的伤害。 (3)减少了___________对地表的撞击;(4)大气层的存在使地表___________不至于过大。 【解题技巧】 天体的判断技巧 (1)一看位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2)二看实质: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 学科: 地理 学案编号: 01 使用时间: 主备:尚昌辉 审核:赵传龙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课前引言: 自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 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 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上课时一定要顺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投入到课 堂学习,并动脑子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

(完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mpulsory 1 lesson plan of eart h in the universe

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2、篇章2: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篇章1:高中地理必修1《宇宙中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测试题及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习题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飘动的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星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以下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A、星云-----一闪即逝 B、行星-----圆缺多变 C、彗星------拖着长尾 D、月亮-----轮廓模糊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火星探测热。在太阳系几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探测火星将有利于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探测器所在天体系统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我国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常发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认为它是祥瑞。后人推广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据此回答下列5——7题: 5、“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哪几颗 A、水星、火星、木星 B、水星、金星、火星 C、金星、木星、土星 D、金星、火星、土星 6、“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温度最高的是哪一颗 A、木星 B、水星 C、金星D火星 7、“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哪一颗 A、水星 B、木星 C、金星D火星 8、下列条件中与地球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大气层 C、太阳日 D、恒星年 9、目前人类已经到达的天体是: A 、火星B、月球C、太阳D、金星 10、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B、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太平洋时间2005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

教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宇宙及其特征、天体及其划分、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 2.太阳(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内容解析 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课程第一个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教学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这也是教学重点,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定义、类型;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太阳的结构;运用材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检测鲁教版(20210211160415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选择题 (2017 ?山东潍坊阶段性质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4年9月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 “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近了一步。读图完成1?2题。 1. 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A. A B.B C.C D.D 2. 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解析第1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是A(银河系),所以根据图判断A正确。第2题,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 成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o 答案 1.A 2.C (2017?长沙模拟)2016年10月9日,中国“神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距地面 约370 km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 场景。读图完成3?5题。

3?“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 日”现象的行星是() A. 金星、木星 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 D.金星、火星 4?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 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5.“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 是极光多发区 解析第3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 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 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第4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 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 C,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第5题,最佳航空飞行层是大气平流层; 天气变化显著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的是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天神组合体”位于高 层大气空间,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射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到达地球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地 球两极高空大气分子作用产生的现象。 答案 3.B 4.A 5.D (2017 ?武汉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8题。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是()A.由恒星和星云组成B.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物质 C.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D.由天体系统构成的 2..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发光B.运动C.在同一公转轨道面上D.公转方向一致 3.我们在晴朗的夜空看到的点点繁星,绝大多数是()A.恒星B.星云C.行星D.卫星 4.光年表示() ①天体间的距离单位②光在天体间的运行时间 ③天体间的时间单位④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总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6.在太阳系家族中()A.中心天体是地球B.体积最大的是土星 C.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D.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 7.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水星D.金星 8.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太阳B.月球C.火星D.水星 9.太阳系中行星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自转方向相同B.公转方向相同C.轨道半径相同D.公转周期相同10.除地球之外,类地行星还包括()A.水星、火星、土星B.月球、火星、金星 C.水星、金星、火星D.木星、土星、天王星 11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和金星之间B.金星和地球之间 C.地球和火星之间D.火星和木星之间 12.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指的是()①太阳系中行星公转轨道近乎于一个平面②自转方向一致 ③宇宙中天体在同一轨道上运动④公转方向一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3.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地球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有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必需条件是()A.距离、体积、运动B.距离、温度、大气 C.温度、大气、水D.体积、大气、水 15.在下列天体中,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天体是()A.行星B.恒星C.卫星D.流行体 二、综合题 16.读图1-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