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二、背景介绍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

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三、知识点总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论语·微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同你们一道从事变革了。孔子热心救世,遭到不少隐士泼来的凉水,像选文中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等。这句话反映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是“不识时务”,但也可以说是坚韧不拔。这种精神是极难得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本课五则选文均体现了孔子的人生

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孔子的言行及别人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孔子极力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具有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更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与坚韧的品质。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鲁孔丘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植其杖而芸.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子路反.见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杰形容高大②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③尔你;避躲避④耘除草⑤返回去

(2)一词多义

①见

jiàn

悠然见.南山:

项伯即入见.沛公:

吾未尝不得见.也:

于是见.公输盘:

汝真女子之见.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xiàn

见.其二子焉:

才美不外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与

是鲁孔丘与.: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

之士哉:

鸟兽不可与.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③易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采掇者易.辨识耳: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答案】①看见,望见/会见/谒见,拜见/召见,接见/见识,见解/表被动,被/介绍,引见/显露/出现②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连词,“与”“其”连用表选择/连词,跟/动词,参与③换/改变/容易/轻视

(3)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岳父。

②子见夫子

..乎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③君子之至于

..斯也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④子路从而

..后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⑤明日

..,子路行以告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明天。

【答案】①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②旧时对老师的称呼。③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④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⑤第二天。

(4)虚词归纳

①为

子为.谁:

杀鸡为.黍而食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而.谁以易之: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趋而.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案】①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动词,做/动词,担任,充当/介词,跟,同②连词,表修饰/通“尔”,代词,你/连词,表转折,不译/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2.词类活用

(1)耰.而不辍:

(2)子路从而后.:

(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2)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留下(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使……乱3.特殊句式

(1)子路曰:“为孔丘。”

(2)子曰:“隐者也。”

(3)为仲由。

(4)而谁以易之?

(5)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6)奚自?

(7)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8)子路宿于石门。

(9)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遇丈人,以杖荷蓧。

(11)至,则行矣。

【答案】(1)~(3)判断句,(4)~(6)宾语前置句,(7)(8)介宾短语后置句,(9)~(11)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不施行德政已经很久了。

(2)人是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3)老人家想使自己保持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

(4)就是那位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鼓瑟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智聪明、智慧②导引导③悦高兴④誓发誓⑤已停止⑥暮晚⑦稀稀疏

(2)一词多义

①绝

错误!

②弥

错误!

③莫

错误!

④疾

错误!

【答案】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②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③同“暮”,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④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

(3)古今异义

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

一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

..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答案】①关爱别人。②以,可以;为,表现出来。

(4)虚词归纳

①也

错误!

②于

错误!

【答案】①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肯定/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②介词,在/介词,在……方面/介词,由于/介词,向/介词,被/介词,比

2.词类活用

(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__________

(2)所谓立.之斯立:_______________

(3)动.之斯和:

(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

(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______

(6)噫!天丧.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5)形容词作动词,用尽(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3.特殊句式

(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偃之言是也!

(3)亡之,命矣夫!

(4)贤哉,回也!

(5)不吾知也!

(6)求,尔何如?

(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9)其何伤于日月乎?

(10)仲尼岂贤于子乎?

(1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2)吾无隐乎尔。

(13)当仁,不让于师。

(14)以吾一日长乎尔。

(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16)异乎三子者之撰。

(17)浴乎沂,风乎舞雩。

【答案】(1)~(3)判断句,(4)主谓倒装句,(5)~(8)宾语前置句,(9)~(17)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2)(我的)老师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3)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4)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5)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

5.文本名句

(1)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由,诲女.知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汝你②智聪明③蚀亏损④毋不要⑤凋衰落

(2)一词多义

①信

错误!

②过

错误!

③舍

错误!

【答案】①名词,信用,诚信/动词,相信/副词,实在确实/名词,信物/通“伸”,伸张/名词,使者,指媒人②动词,走过,经过/副词,过于/名词,过失,过错/动词,犯有过错/动词,责备/动词,拜访,探望/动词,超过③表数量,三十里为一舍/名词,房舍/动词,舍弃/动词,止,息

(3)古今异义

①是.知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②足食,足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军人,军队。

【答案】①这。②兵器,武器装备。

(4)虚词归纳

①而

错误!

【答案】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2.词类活用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2)使动用法,使……充足(3)名词作动词,掩饰

3.特殊句式

(1)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其何以行之哉?

(4)于斯三者何先?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答案】(1)(2)为判断句;(3)(4)位宾语前置句;(5)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啊。

(2)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见了;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慕他。

(3)人格卑下的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4)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就好像大车没木销子,小车没销钉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5.文本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

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举直错.诸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者利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

(2)一词多义

①归

错误!

②事

错误!

③举

错误!

【答案】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

(3)古今异义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

②有一言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答案】①爱护别人。②可以凭借。

(4)虚词归纳

①于

错误!

【答案】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

2.词类活用

(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仁者远.矣:_________________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以长处乐.: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尧舜其犹病.诸:

【答案】(1)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疏远。(3)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4)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5)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6)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

3.特殊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富哉言乎!

(4)何谓也?

(5)何如?可谓仁乎?

(6)舜有天下,选于众……

(7)不仁者远矣。

【答案】(1)(2)为判断句。(3)为主谓倒装句。(4)(5)为宾语前置句(6)为介宾短语后置句。(7)为被动句。

4.语句翻译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2)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3)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4)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5)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5.文本名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

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富而.可求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臧武仲之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

(2)一词多义

①信

错误!

②恶

错误!

【答案】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

(3)古今异义

①造次

..a必于是

..b

a.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b.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②子路问成人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成年的人。

③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的。

【答案】①a.慌忙、仓促。b.两个词,于,介词;是,代词,这样。②完美无缺的人。③一定这样。

(4)虚词归纳

错误!

【答案】代词,它/定语标志,译成“的”或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1)饭.疏食饮水:

(2)义.然后取:

(3)曲肱而枕.之:

【答案】(1)名词作动词,吃。(2)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3)意动用法,以……为枕头。

3.特殊句式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5)见义不为,无勇也。

(6)君子义以为上。

(7)德之不修。

(8)学之不讲。

(9)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10)文之以礼乐。

(11)以告者过也!

【答案】(1)(2)(3)(4)(5)为判断句。(6)(7)(8)为宾语前置句。(9)(10)为介宾短语后置句。(11)为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

(2)君子是不会在一顿饭的时间内背离仁德的,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

照仁的要求)做,就是在受磨难、挫折时,也一定会按仁德的要求去办事。

(3)见到利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5.文本名句

(1)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学而不思则罔.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惘迷惑②悦喜欢

(2)一词多义

①类

错误!

②殆

错误!

【答案】①类别/事例/条例/类似/大都、大多②危险/通“怠”,懒惰/大概,恐怕/几乎、接近、差不多

(3)古今异义

①中人

..以上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②至于

..他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答案】①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②两个词,至,到;于,介词,引出到的地点。

(4)虚词归纳

①焉

错误!

②以

错误!

【答案】①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代词,相当于“之”/兼词,于此,于彼/语气词/形容词词尾②动词,以为,认为/介词,表原因,因为/表凭借,拿,用/表时间和处所,在/连词,原因/表目的,用来,来/助词,不译/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

2.词类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___________

(2)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________

(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_________

(4)礼后.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进(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3)名词作动词,做官(4)名词作动词,在……之后

3.特殊句式

(1)回也非助我者也。

(2)起予者商也。

(3)其斯之谓与?

(4)何谓也?

(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6)绘事后素。

(7)礼后乎?

【答案】(1)(2)判断句(3)(4)宾语前置(5)(6)(7)省略句

4.语句翻译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知。焉得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呢?

(2)冉求平时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不够慎重,所以我约束他。

(3)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上仁呢?

5.文本名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孔子关于学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的确,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本课所录选文紧紧围绕“好学”展开,既阐明了好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阐述了好学的种种表现。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把道德修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是否好学的重要标准。孔子的思想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好知.不好学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汝你②智聪明③无没有④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2)一词多义

①就

错误!

②亡

错误!

【答案】①动词,靠近、接近/动词,担任/动词,成就②副词,通“无”,没有/动词,逃跑/动词,灭亡

(3)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

..为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生。

③其蔽也贼.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

④其蔽也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缠在一起。

⑤则民不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盗窃。

【答案】①学习的人。②年轻人。③害。④急切,不容忍而伤人。⑤浇薄,不厚道。

(4)虚词归纳

①为

错误!

【答案】动词,成为/动词,治理/动词,认为/判断词,是/介词,被/动词,为了/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2.词类活用

(1)贤贤

..易色: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父母,能竭.其力:_____________

(3)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____

(4)不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__________

【答案】(1)前“贤”,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崇尚;后“贤”,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竭尽,用尽(3)形容词作动词,匡正(4)数词作动词,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5)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这里指不偏爱

3.特殊句式

(1)生而知之者,上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4)君子笃于亲。

(5)敏于事而慎于言。

(6)陈亢问于伯鱼曰。

(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答案】(1)~(3)判断句,(4)~(6)介宾短语后置句,(7)状语后置句。

4.语句翻译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

(2)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

(3)一味谦恭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很辛苦;一味慎重而不拿礼来节制,就会畏首畏尾;一味勇猛而不拿礼来节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