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何体知识结构图

简单几何体知识结构图

简单几何体知识结构图:

柱体: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有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1)直棱柱:侧棱垂直底面;

(2)正棱柱:底面是多边形的直棱柱;

(3)斜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

注意:四棱柱之间的关系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垂直底面

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底面是正方形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正四棱柱正方体

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椎体:

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1)正棱锥: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台体:用一个平行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或者圆锥,得到的几何体叫做棱台或者圆台;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复习过程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勒温 B=f(P,E) 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和范围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 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方法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理论符号互动论 流派精神分析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概念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概念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 身份 身份的特点 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初中物理九年级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三、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C)(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形状、位置等都没有关系。但是,物质的比热容不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比热容与吸热本领,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两个角度物质的吸热本领物质的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 具体说明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比热容大,温度难改变 比热容小,吸热本领弱比热容小,温度容易改变实例汽车的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3)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与温度降低1摄氏度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2

3

4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 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5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的发展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觉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重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起源于希腊词根:phychc(灵魂)和logos (学问),原意为“灵魂之学”。 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具体的说,心理学研究以下内容: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 (重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也包括注意②情绪和情感过程: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 ③意志过程: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成为差异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基础)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5. (重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鲜明的特点:(1)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2)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于一身 6. 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2)应用心理学:研究倾向于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特殊群体,揭示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个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在一定的结构;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是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_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实质心理客观现实的反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冯特)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 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共性心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注意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1、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3、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她的著作《论灵魂》中就各种心理想象进行了阐述,该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全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示意图 1 / 12

3 / 12 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V 固>V 液>V 气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影响弦音调的因素即弦越短越紧越细则音调越高。 :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1、 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___上_______的托力。 2、 浮力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阿基米德原理:(1)探究过程及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 F 浮=ρ液gV 排由公式可知,浮力只与__液体的密度__和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有关,而与放入液体中的物体的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所处位置和全部浸没时的深度均无关。 4、浮沉条件 漂浮: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浮: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沉:__________ F 浮<G 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密度计 浮力 1.称重法:F 浮=G-F 拉 2.压力差法:F 浮=F 上-F 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4.利用浮沉条件(平衡法) 6、计算浮力的方法

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速是不变的 红、绿、蓝(RGB) 例: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注: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规律(或特点):1、像与物等大2、正立3、虚像4、物距等于像距例:装水杯中的勺子弯曲、河中叉鱼(真鱼在观察到的正下方)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 / 12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中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部分:声学部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υ固 > υ液 > υ气 ) 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才可分开.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 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第二部分:光学部分 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 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复习

第一章简单的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 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如大地,地面) 4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取决于所选的。 运动的种类:⑴匀速直线运动:①定义:运动的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②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③公式:;④单位:a国际单位:;b交通运输上: ⑤换算关系:1m/s= km/h ⑥6m/s的物理意义:; ⑵变速运动:(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等于v=S总/t总,而不能用 v=(v1+v2)/2 。 ⑴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⑵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km= m;1m= mm= μm= nm。 "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②"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 ⑸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⑹误差与错误:①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的,只能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②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能够消除的,误差不是错误。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第五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单位:摄氏度(℃) 温度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测量工具:温度计 (4)读数时,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再读数,且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3)测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熔化需要吸热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冰熔化成水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事例:自然界中水结成冰,冰川、冰雹的形成 凝固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晶体有海波、冰、萘、和各种金属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晶体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和沥青等 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 汽化 蒸发过程要吸热 蒸发 可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 沸腾沸腾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沸腾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过程要放热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事例:雾、露、墙壁“出汗”、“白气”等现象都属于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温 压缩体积 升华过程要吸热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事例:北方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事例:冰花、雾凇、雪、霜等自然现象都属于凝华 凝华过程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光的色散 色散: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事例:雨后彩虹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作用:紫外线验钞机和紫外线消毒灯 看不见的光线 光现象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光的传播 事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直等 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光的反射 现象: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规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类型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时,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应用 改变光路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事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变浅”、海市蜃楼

发展心理学知识框架

第一节概述 、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记忆窍门:橫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橫断研究的优点就是纵向研究的缺点,纵向研究的优点就是橫断研究的缺点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 婴儿期的(0~3 岁)心理发展

~岁)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7~12 岁、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项目 内容 具体内容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 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加速 身体加速成长 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乱,并且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 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发展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的顶峰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峰 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 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显著发展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 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发展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变化 特点 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自我中心性 特点 独特自我,假想观众 第二反抗期 主要表现 因独立自主意识受阻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反抗的对象 父母 形式 激烈抵抗和冷漠相对 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 年龄阶段、共同点和不同点 心理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成瘾、青春期精神分裂、自杀倾向、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概念比较 从出生到幼儿期(主要指 0~1 岁)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为第二个发展加速期。第一反抗期在大约在 幼儿三四岁时出现,第二反抗期在青春期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 次飞跃在青春期出现。 青年期( 17、 18~ 35 岁)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18~24 个月出现,自我意识的第二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 知识结构图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与合作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有: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 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 001m;1nm= 000 001m。测量长度的 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 线、、;②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 (min)。1h=60min 1min=60s。 4、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选用精密测量 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 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或,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 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或,1m/s=h。v=s t,变形可得:。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 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 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时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r=∠i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 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绪论行为主义:华生,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心理学发展简史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主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当代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原则:客观性的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细胞体、树突(灰色)、轴突(白色髓鞘) 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从解剖上,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脊髓:脊髓灰质外面是脊髓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延髓)、桥脑、中脑,脑干上灰色渔网状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神经系统的脑间脑:脑干之上,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构造及功能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端脑 胼胝体:端脑中间的纵裂上的横行纤维束 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蛋白,基底核 大脑结构与功能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心理活动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中央前回、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顶叶以躯体感觉功 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生理基础 大脑两半球功布洛卡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能不对称性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动反射学说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条件反射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概论 心理学的概念: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S—R)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的历史 发展与流派精神分析学派 (人物,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法律与犯罪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 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概念: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可控制状态: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意识的性质自动化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要求很少注意。 白日梦状态: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产生自动化,不需要费劲。 状态睡眠状态:还是有意识活动,自身没有意识到。 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特点集中性 概念 功能选择功能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维持功能 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调节功能 不随意注意 种类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生物节律 情境性失眠 假性失眠 睡眠与梦失律性失眠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药物性失眠 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